整体水平有参差,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有点失望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每个导演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就导致看下来符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集数比较统一,比如第三集。
我个人看完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Murmuration》。
murmuration中文翻译比较直接的意思是“ 椋鸟群飞 ”,正如影片中呈现的这样: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成千上万只鸟儿成群飞过傍晚的天空,旋转、俯冲,宛若一场高度同步的芭蕾,许多人都为之着迷,本文中这一对主角夫妇也不例外。
两人为了研究鸟类想尽办法寻找资助者,他们的成就也被许多人注意到,因而也有了住进这所宅子的机会。
椋鸟群飞这个现象在本故事当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
我个人认为是对女主角内心的隐喻,正如她所说的,她喜欢鸟类是喜欢那种“freedom”的感觉。
在她所处的时代,她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一定付出了很多,可是在人群里,身为男性的丈夫仍然还是受到最多关注的那一个,好像所有人都默认妻子只能是助手,是科学界的边缘人物,而不是与丈夫处在平等地位的科学家。
女主脸上多次出现的失望和落寞都反映出她的无奈和疲惫,加上心爱的孩子夭折,后来当她住进死过人的老宅子里看见幻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觉得女主能看见那对母子,一方面是体质或者磁场(瞎猜的哈哈哈哈 ,毕竟古宅老友记里面就是妻子能看到鬼),另一方面是她上楼梯看到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孩子,这跟自己内心刚刚失去女儿正好对上,她对照片中的母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因为自身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同感,所以看见刺绣的时候她才会那么激动,因为她能感知到宅子里的这位母亲同样也不自由。
有时候不自由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内心,宅子里的原女主人很明显是遭受了背叛,受刺激后变得精神不稳定,女主几乎是完整地做到了“同感”,同样是母亲,她对她的心情体悟得分毫不差。
多次出现的鸟群也是对自由的隐喻,这座宅子困着不自由的灵魂,就像自由的鸟群栖息在人的住宅中,最后鸟群围绕着女主应该也是说明她通过与小男孩鬼魂的短暂对话解放了他被困的灵魂,也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她也获得了自由(感觉女主就跟小男孩说了几句话就发生转变,这块拍的太仓促了)我一直都很喜欢大自然,所以很喜欢这一集,像纪录片一样!
这也是我对整部剧比较喜欢的地方,画质很高,像电影,观感确实好。
最后一集也能算标准古宅闹鬼惊悚片,但是又加入了鸟群的镜头,所以二者碰撞出了非常奇妙的火花,我最喜欢的一集!
补充:有朋友提到女主的孩子是她自己杀死的,我承认第一遍看的时候忽略了一些细节,二刷时发现,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她有关,但我还没看到完全能说明是她亲手杀死的证据,但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女主有关的。
一些小猜想:1.十分半左右的鸟鸣声中依稀夹杂着婴儿的哭声(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
),女主的脸色也不对劲,她应该是在孩子死后多次幻听婴儿哭声2.女主对着丈夫的神情总是感觉带着一些愧疚,也拒绝更亲密的行为,当然这一举动可以理解成丧女之后的无法释怀,也可以解释她对丈夫不知道孩子真正死因的愧疚3.女鬼的那句what have you done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女主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4.吵架时丈夫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女儿会死掉”是不是也说明孩子死得突然?
也许女主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而选择牺牲孩子,这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集//我并不喜欢简中氛围里的“一谈到种族和性别话题便说政治正确”的习性,第一集展示的只是不加遮掩的现实罢了。
值得玩味的地方:男主角把自己的潦倒归罪于移民和其他人种——然而高加索人自己就是美洲大陆的入侵者,他们自己只是第一批移民罢了。
战争是国家引起的,是国家的迫害,但他却觉得打仗是在做贡献。
男主角和管仓库的黑人发生的对白也非常有趣。
原本是他自己过得稀烂,却迁怒于其他人种,用这种奇怪的自尊心来掩盖自己的无能,认为这个国家繁荣都是靠他们白男——黑人指出战争中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其他人种的尸体——男主意识到占据不了上风,顾左右而言他。
其混沌的逻辑和皇汉是差不多的。
——————————不过为什么是兔子呢?
片头的老人切的是兔肉,进仓库前后也会兔子跳,给恶魔献祭的想必就是兔子肉,但为什么是兔子?
恶魔本身的元素倒和兔子没什么关系,是这几年流行的克系设计。
第二集//真的很喜欢,我可以说是爱死了地下/洞穴探险+破败神秘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通过迷宫般曲折的旅途才能找到的)。
好像探险小说。
死人骸骨和价值连城的各色陪葬品,异教的雕像和宗教建筑,死去却仍贪婪的尸骸……反而尸骸身上的克系首饰倒变得次要了。
看的过程中在猜测男主角拿走首饰以后是不是会变成第二个贪婪尸体,结果不是。
有趣的地方:男主角在停尸间里藏匿的时候,透过容器映出的他的脸其实有点像猫,但最后被老鼠吃掉了,这一点很好玩。
第三集//可能因为在日本漫画里面看过太多智斗+杀身成仁,所以没有太大感触,好像在看JOJO(不是)。
怪物设计倒是和一二集一脉相承,湿哒哒的触手,更高一级的捕食者。
第四集单独写了一篇。
第五集//没看过原作,但是这种氛围很喜欢。
合伙人和妻子都受到了影响,只有主角在看过那么多画之后仍然维持着人类的秩序,是因为他的阈值比较高吗?
还是画家刻意留下他呢?
第六集//人面老鼠的设计很像欧洲古书籍插画里面会出现的那种小家伙,人面和动物身结合的设计好经典。
我记得twi上有个账号专门发这些weird things。
可能是文化圈不同的关系,一旦看到基于基督教的对抗邪灵的故事,就不觉得恐怖了(虽然这类型故事中邪灵一般都能打败神职人员)。
教堂是庇护所的话,感觉这个邪灵还是有点讲规矩的。
第七集//不知为何会让人想到上世纪低成本cult片(褒义),是因为色调?
还是光线特效?
又或者是微妙地有点肉感和湿黏黏的感觉的怪物设计?
到怪物出场前有很长一段文戏,个人不感兴趣,且看久了这个色调有点累眼睛。
但是室内设计很好看。
第八集//给人的感觉和第四集有些相似。
但是又不相同。
妻子所说的话丈夫都不能理解,也不相信,一方面是站在男性身份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前者带来的傲慢吧。
看得颇有些唤起童年回忆……丈夫像一个典型的那种家长——总是问孩子在想什么、是什么意思,但是孩子一旦说了,就会被否定,又或者是被家长傲慢地“开导”一番,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把心事留给自己,结果家长还要问为什么不和他讲……anyway还是happy ending。
下文有剧透成年人的世界,难免会有苦闷,甚至苦难。
关键是要找到出口,让受困的灵魂得以解脱,将心中的阴霾赶走。
这个出口,可能是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可能是专注于一份工作,可能是遇到一个同病相怜的朋友。
都可以,但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个出口。
当你找到它,你就可以重获自由,并且更加勇敢地活下去。
在美剧《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中,就有一个为苦闷寻找出口的故事。
女主人公是一位活在苦闷中的女人,身为鸟类学家,她的科研成果全被她的女性身份掩盖,功劳都归她丈夫——幸好她丈夫还算体谅她。
身为一个母亲,她的孩子不幸夭折,她没流一滴泪,因为难过到无法流泪。
身为一个妻子,她多年不和丈夫亲热,两人之间愈发隔阂。
她就像片中那只被困在屋子里,最后一头撞死的小鸟,生活的每条道给被堵死了。
这个苦闷的女人,终于找到了她的出口,一个和她同病相怜的女人。
为了研究群鸟飞行,她和丈夫搬到一个岛上,住进一座古老的房子。
这座房子里有冤魂,每天制造动静,搅得她不得安宁。
后来她得知,那是一个多年前死去的女人,她为一个有妇之夫生下孩子,本以为那个男人会来找她,谁知他再也不会来。
那个年代的女性,没有自由生存的能力,绝望之下,她溺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跳楼自尽。
多年不曾流泪的女主人公,终于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流下了眼泪。
而当她走出屋子,群鸟像一阵风,吹拂过她的身体。
她的灵魂像那只被困的鸟,终于飞出窗外,重获自由。
在故事的开头,托罗告诉我们,在一些古老的信仰中,鸟类能将人类的灵魂、信念和希望,传递给上天的神明。
那么,群鸟带走了她的什么信念?
我想,那是一种背负苦难,继续前行的勇气,一种敢于生活、敢于去爱的勇气,一种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希望。
这个“群鸟拂面”的场景太美了!
作为这套美剧的最后高潮,它为之前那些故事中压抑、恐怖、绝望的气氛,画上了完美句号。
表达了一切伤痛终将被治愈,一切苦难终将消失的信念。
最近这段时间,看见这一幕,让我的内心无比舒服。
所以,找到你们的群鸟,让它们带走你的阴霾,帮助你勇敢地走下去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吴平平观影日记)
由于想说的太多,点评写不下,就开了个长贴…本文非常主观,如有冒犯表示抱歉…鉴于本人是重度通灵/巫术/致幻剂/艺术与黑暗的关系/外星寄生体/原始神像/古老文明的爱好者,所以这部片子一经上线我便暂时放下手边主要任务来观影了。
刷完了之后,只剩下被骗了的感觉……主题很有趣,但是这些主题已经被无数的文艺作品讨论过,如何做出新意就是每个导演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新不是道具精良,构图精美就可以的。
剧集中很多故事都有道德判断的嫌疑,比如前两集的贪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坏人一定有恶报”。
这样的道德判断当然没错,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如此界限分明的“艺术”作品吗?
我在这里并不是在提倡一种不道德或者去道德的行为,也没有鼓吹大家都脱离道德维度思考问题。
拿第一集举例,这个主角参与了战争,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所以他不得不走上这样的道理。
战争使他暴戾、使他成为a radical racist. 这个人物的战争经历值得被凸显出来,而不应该作为一个粗略的背景,只因为他恶劣地对待一位异族女性,被诅咒后得到报应这样草草了事。
道德判断的第二个典型例子就是,无论是画家单集还是在“罗恩”单集,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萨勒姆事件。
到底是人心还是邪灵作祟,我们在这里不予讨论(PS: 单就这猎巫事件的讨论,个人比较喜欢Arther Miller在The Crucible中的某种解读方式)。
但是在画中,在影片中虽然强调她们是人,她们所遭受的痛苦,但无一例外地将这些所谓的女巫引回人们对于该形象的刻板印象:吃人血、衰朽(美艳)、尖手指等等。
并没有对这些黑暗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在这里过于简单地将黑暗以“克系”方式呈现。
克苏鲁的精髓(个人粗浅看法)在于不可名状的恐惧,那种不可名状既包含了敬畏、崇高,又涵盖了黑暗、恐惧、窒息感,是像巴塔耶意义上的爱神之泪一样悖论性的存在,也像所有的哥特教堂作为死亡与光明的完满象征。
但在这里各种各样钻出来的老鼠,黏液和触手让我只有不适…….而且不知道其他人什么看法,但是我觉得虽然是独立剧集,但是其中可以有剧集之间的联动,如果单集片长有限,是否可以用其他剧集对其作为一种补充。
先抛开一二集的时间背景不谈,两个主人公至少都要把自己搞到的东西放在“黑市”(这里对于黑市的概念有所区别)上交易,那是否该地点可以作为一个连接点,丰富一下单集的维度呢?
说到E3,大家对该集颇为好评,但是我对这集没什么太大的感想,倒是觉得二者在神经区对话这个设定很有意思。
平日里看到更多的是在一个外在的空间内沟通/或者说进行着所谓的“沟通”, 比如《降临》、《三体》甚至是《星际穿越》。
但是即便是《异形》也没有关注到人体内部,神经元中人与外星他者的交流。
这一点很有意思。
艺术家的作品让我想到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同样是艺术、绝对黑暗与真理的关系。
《地狱变》是那样短小精悍,艺术家在恐惧和“无有恐惧”之间游走。
但是在这里,搞不清楚年龄的突然增加除了让拥有儿子这件事成为可能还有什么其他内涵……美容术这一单集在填充鸟类标本上想到《惊魂记》,拿斧头的略有点神经质的女人、被雪掩埋的房子、地毯图案以及人物心境想到《闪灵》。
最后一个镜头女主对着镜头发出诡异的畸变和她的大大尖尖的鼻子,感觉此刻就是日漫的真人化!
这集启示就是:每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不举的(萎/死)男人?
(狗头保命)Dream in the witch’s house ,也就是罗恩所在的单集,这集无聊得给我逗笑了……多巧啊!
印第安人!
多巧啊!
有人画了预言!
多巧啊!
双胞胎-通灵!
多巧啊!
女巫一定会被打败!
多巧啊!
一定要去教堂抵挡“恶灵”!
多巧啊!
This is fxxking boring!!!
The viewing这个故事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构图、布景和灯光了。
为什么原始神像一定里面要藏个异形体,而不能是有其自身的魔力??
我更倾向内一堆石头把人吸走之后,就留在那,两个逃出去的人因为日日夜夜怀念石头给他们带来的“极乐”先后返回,然后每个人的吸食方法不同。
或者说每个人的献祭方式都不同,既然都提到了阿兹特克,没有继续展开我太不认同了!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the murmuring。
最后一个故事虽然也很容易猜到,但是讲述的方式足够细腻,而且以鸟为medium是一个很好的metaphor。
当众多鸟出现在房子的架构上很难不让人想到《群鸟》,但是相对于希导的那个灾难片、这里的鸟传达出身为科学家的冷静理智克制与母亲的悲伤恐惧非理智。
最后一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第一次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头生子》、《红围巾》等等。
口吻克制但是却有着极强的情感浓度,这个时候厉鬼的尖叫与其说是一个恐怖片的必备元素,不如解读成这样情感强度的显现方式,尖叫、愤怒、执念、愧疚、怨念这些都是Nancy的心绪。
丈夫永远也无法真正与妻子感同身受丧子之痛,因为那种独特的生命联结和身体体验是无法用精神所代偿的。
这让我想到之前去医院,看到人流手术室之外的情形。
在此无意展开,更无意引战。
只是说由于身体不同,所以体验和感受都不同。
所以对于一个丧子的女人来说,她就是一扇紧紧关闭的门。
她的子宫、她的全部身体联同她的心对所有人关闭。
我明白丈夫的无奈,这种想要做点什么,想要一同承担,但是被赶出去,驱逐出去的感觉很难受。
所以在现实中也会有一些丈夫因为无法承受而离开,至少这个丈夫愿意“等待”,当Nancy自己开始放下执念的时候她也愿意重新为他打开。
剧中只是一年,如果妻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没有一个“闹鬼”的房子逼她尽快认清现状的时候,谁还会在原地等她呢?
我不知道……以上只是拙见,喜欢该剧的人有喜欢的权力,所以希望没那么喜欢的人的权力也可以被尊重。
谢谢。
第四集《外在》真的回味十足。
一开始就让人想到一些跟容貌焦虑+女性主角+想换脸有关的韩漫,但又不是同一个路数的。
整个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女主角身上的焦灼,和整洁温馨的家庭影像背后萦绕的不安,不得不说导演的镜头语言跟构图能力真的很棒很突出——而比起变美欲望的表现,更厉害的是对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那份微妙、模糊的感觉的把控。
整集里女主角和女同事共处的情节一共有三处,除去最后一处,其他都让我抓耳挠腮身临其境…在变美前的那两处戏中,女主角永远是站在圈外和边上的。
银行里,光鲜亮丽的同事们站成一排,快速抛接着话题:外在打扮、别人家的八卦秘事、sex与老公……边上的女主角很想加入,但又无所适从,所幸也没人抛给她话题,不必让我们看她进一步手足无措的窘态。
如果说工作场合的社交只是让她靠边变隐形人,那Gina的party的那一场戏可以说是残酷地暴露了女主角的突兀。
众同事围聚在一起,通过镜头角度和镜头变形,夸张地把在后头的女主角变得很小,而同事们人人打扮得入时又轻盈,连一只涂好指甲油的手都仿佛比女主大很多、灵活很多、抢眼很多。
女主角还是无法参与话题,也没人在意她想不想参与,但她仍然会配合着话题,做出一些社交生涩的人特有的忸怩的、小幅度的表态:点点头、动一动手、视线追随,屏幕外的我看得尴尬又痛苦。
而女同事们讨论拉皮、填充的手术时的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也和女主角独自一人切割鸭子、取出皮下组织、填入物块、缝合的镜头相映成趣。
她们就像美丽的标本,女主角是做标本的人,可她想的是变得她们一样。
而时髦女同事们对她,也不是像高中拉拉队长霸凌nerd女孩那样的态度——大家都是成年人,现充显然更好地掌握了社交的距离和礼仪。
众人的中心、女主角的憧憬之人Gina,party上碰杯也不忘扭身和圈外的女主角也碰一碰;拆出了礼物盒中的野鸭标本,虽然不喜欢杀生而来的礼物,却也能尴尬地处理这一切;给女主角送上和别人一样的昂贵护肤品;送过敏的女主角到门口,客气地招呼完,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导演将这种“不熟但体面”的中年人际关系拿捏得如此刺痛而诱人——这些感受同样也是女主角感受到的,那么这些镜头语言的夸张也可以说是女主角的视角下产生的。
“关系”刺激着女主角,而电视成为了一个窗口,一个早就放置在那里的窗口。
回到女主角的家庭。
一眼看去,她的家仿佛是用爱好、日常和安定点缀而成的。
有一个不怎么做爱但是工作稳定的police husband,家里的墙上点缀着美丽的生灵,地下室是她一人的爱好仓库。
她可以在家门口狩猎,回家在客厅旁边的桌子上剖野鸭。
丈夫似乎也像一个好男人。
面对她一点一点加重的羡慕和焦虑,他每一次都轻声安抚:你这样就很好了,你不需要改变。
甚至女主角执着地用烂脸护肤品时,他也听从了她、支持她。
看上去是这样的,但随着次数增加,我越发察觉出违和感。
(只是个人意见,不要当真,不要争执)丈夫是真心爱她支持她,还是其实和其他人一样并不在乎呢?
回到这一集的开头,兔子一样的女主角因为家里的响动而觉得不安,但丈夫的态度却表明她已经有很多次觉得不安,可他也决定敷衍地对待这一切。
他挂掉了她的电话。
其实从剧情里可以看出,女主角既会打枪,又能使斧头,丈夫也称赞过她的能力,或许他真心觉得她的担心杞人忧天吧。
后来,女主角一次次被电视吸引,一次次做出自毁举动,丈夫看似尊重,实际上一次也没有做成实质性的干涉——就像开头的段落一样,丈夫在她的家里,是一个会说话的对象,一个从不造成任何影响的对象。
他的安慰是真心,抑或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倘若妻子偏执到影响身体的地步,不是应该强行介入就医吗?
在他被杀死前的那一场戏,妻子带着严重的皮肤问题从楼上下来,他劝说无果,便回避了争执,转而劝妻子“吃个面包”,他是在迂回地尝试接近妻子吗?
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有劝解便已经尽了人事?
他一直在回避切入问题,敷衍地得过且过,像很多家庭一样。
他得过且过着,直到妻子的样子让他不能容忍,才一下子大声起来,凶巴巴地禁止她这么做。
他诉说着他认为的妻子的优点,那些做标本的很酷的爱好,但妻子想要的是变成标本的丈夫和像标本一样美丽的自己。
原本用来抵御看不见的入侵者的斧子,劈死了家里的丈夫。
她便不再担心家里有入侵者了。
—————————————虽然镜头语言、角色关系、对白等似乎充满象征和隐喻,但我更喜欢直接看待这个故事,直面它的疯狂,像脚踩油门加速到底一样一路前进的毁灭,以及意想不到的“重生”。
女主角的蜕变给故事增添了更为妖异和有趣的色彩,否则若单看前面,就只是像精神病人的痛苦挣扎。
盲目喜爱打分的话5>6=3>7>8剧情编剧合理性打分的话3>>8=5>7=6剧情不完整,铺垫半天到最后十分钟才点题,or硬加一个结尾。
尤其7,铺垫了半天收集人才,结果这些人才都没有用,只有禁止吸烟的制作人发挥了作用,nerd博士飙车和出逃有关吗?
附体的怪兽走路那么慢,用跑的也逃走了,演到跑路逃就可以了,又为绿色跑车加戏一段飙车mv是要干嘛?
这一段和附体鼻涕怪慢悠悠走路一点链接都没有,是就要让观众去品这种毫无关系的生硬吗?
罗恩就妹最后ending也是,人面老鼠还有大招能咬死人?
突然释放技能咬人很难和前面狗腿老鼠奴才的形象结合,如果老鼠有此等大招,那之前咬人夺舍就好了啊,干嘛苦兮兮在破楼里面过日子?
整体来说,作为美剧还是合格不乏味的。
想求大小谎言1 真探1这类剧情剧
先说标题《the outside》,这里最直接的翻译是“外貌,外表,外在”,而实际上,outside还有外部的意思,也就是女主所居住的房屋之外,所指向的是整个的社会外在环境。
后面我们会说到,女主所居住的房屋和女主内心世界有一个对位关系,可以看做一层隐喻。
一个被邪魔招募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女主好像是因为外貌焦虑一步步走向疯狂,而实际上,本片套用的是一个很经典的人被恶魔诱惑,签下契约,成为恶魔信徒并自我献祭的恐怖模式,只不过恶魔或者邪灵不再是长着两只犄角的传统形态,而是一个无形的状态。
片子一开头女主吃东西的时候听到异常的声音,并拿着斧子去各处查看,都没有看到任何形象。
在打电话给丈夫求助的情景中,提供的信息是这房子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里的暗示是房屋里存在一个比较弱的邪灵,并且是隐形的。
后面女主去同事家做客,因为被赠送了一箱高档化妆品却由于过敏无法使用,心理崩溃,这个时候润肤膏自己溢出,暗示邪灵在女主最心理脆弱的时候,找到了突破口。
润肤霜和女主关注的润肤广告成为恶魔或者邪灵操控女主的一个方式。
其后女主在看润肤霜广告的时候,开始出现电视里的人很她对话的现象,而在影片看头,女主一个人看电视的时候润肤霜广告也出现过,但女主是用遥控器转台的,所以润肤乳和广告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女主房子里住着一个恶魔。
女主在使用润肤膏的过程中皮肤发炎,并多次很电视广告互动,这是经典的恶魔诱导过程。
直到女主和电视购物的主持人对掌,完成了入教,或者签订契约仪式。
电视购物主持人一直在强调绝对的信任女主在地下室第一次看到润肤霜的盖子自动弹开,这是恶魔第一次展现出有型面貌,女主被吓走了,但是并没有告诉丈夫。
传统故事中信徒第一次看到恶魔的真实面貌也会被吓到,但并不会就此改变信仰。
这里还有一个女主离开地下室后润肤乳自己疯狂增长的画面,提示观众这一切并非女主个人的主观想象。
女主发现自己蜕皮,觉得这是新生的标志,而与丈夫起了很大的冲突,跑到地下室发现了人形的润肤膏,女主眼中发出一种崇拜的光芒,并走上去和其热吻。
如果我们把润肤膏换成传统的恶魔形象,这种信徒见到恶魔上来就腻乎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女主杀死丈夫后,跟随着润肤膏的脚印来到浴室,泡了一个润肤膏澡,这又是一个经典的人与恶魔交媾的情景。
当然在本片中,这一情节也对应着女主被制成标本的过程,后面我们再分析,标本意象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出来。
谁是标本从第一个入室镜头交代女主生活环境,到女主为了送礼物制作标本,动物标本几乎无处不在。
标本在本片中拥有的隐喻内涵,很多人都读出来了。
标本所代表的是什么呢?
是完美的外表,是空洞的内在填充物,是用于展示的装饰品,是生命体的替代物,是对某个物种的标准形态的认知指导。
那么在本片中最像标本的是谁呢?
是她——商业社会中外貌完美的女性模特
商业社会中外貌完美的女性模特,没有个性,但却定义着女性的标准形态她们没有个性,无需表达,只是为了向受众展示,而社会却以她们为标准来定义女性群体(物种),她们就是标本。
而最后女主通过向恶魔献祭自己肉体的行为,也成为了一个带有魔性的标本。
片中很讽刺的一幕是,女主将鸭子标本作为礼物送给女同事,在场的女人表现出不适,因为她们认为杀死动物制成标本是一件很残忍的行为,这符合当下的zzzq。
但是如果她们把“将动物制成标本”看做残忍,那么把人做成标本的行为呢?
制作标本的过程,不过是剔除和填充,把外皮切开再缝合,这不正是她们津津乐道,并花大价钱进行的整容吗?
女主制作标本的过程,拍得非常细致,其实对位的正式整容手术和美容。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个影像对位关系:
女主在给自己的标本整理眼部细节
女同事在讲述拉皮手术的操作细节社会正在残忍地把女人变成标本,而女人竟然也对此趋之若鹜。
女主与女同事家境的对比,其实是在暗示,在同样的工作和受教育程度下,女性分配到的社会资源仍然是以外貌为标准的,好的外貌可以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接触到更高阶层的人,最终在婚姻中变成实际的财富。
因为这仍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消费主义世界,在化妆品广告中主持人是一个貌似公司高管的男性,而女性只是展示物;女同事们在讨论胸部和臀部的整形,这些也是男性希望女性突出的性符号。
女主把丈夫做成标本的过程也是细节满满,这是一个经典的恐怖元素,导演在向观众展示“把人制作成标本是多么恐怖和残忍的事情”。
注意,女主是在自己完成献祭成为了“恶魔的标本”之后,这里一个精神意义的标本在制作一个现实意义的标本,主创想强调的是被制作成标本这件事情本身的恐怖、残忍与荒谬。
当脱胎换骨的女主去上班的时候,还不忘和标本丈夫告别,恐怖感爆棚,而镜头给到的丈夫标本也是一个完美的状态。
男性为什么不会成为标本?
片中女主对丈夫说,你没有毛病,你永远都不会有毛病,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是男人,男人再胖,再多毛,再愁,再失礼,再老,都不会有人介意,也不会有人讨厌你们,大家都想和你们聊天。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职业女性经常能够体会到的一种生存的不平等,在片中主创通过将男性制成标本这一恐怖意象,对这种社会情绪进行了宣泄。
房屋和女主精神世界的隐喻关系其实这个隐喻关系也不难对位,房屋对应女主的精神世界,丈夫对应的是女主的理性思维,地下室无形的恶魔对应的是被压抑的欲望(或者是开头陀螺说的真我),制作标本是女主“完美主义”的倾向,也可以看成某种自我修复或宣泄。
这也是为什么丈夫的发言总是有某种语录感,因为那些话都是传统宗教和现代心理学,教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外貌时的经典话术。
然而追求外貌和交配,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之一,这两点主创通过女主同事间的聚会和聊天内容做了表达。
理性的作用终归有限,或许可以帮助人在独处的时候(房屋内部)帮助女主达成某种平衡,但一旦她走向外部世界,需要融入社会的时候,面对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环境压迫,理性本身并不能给她更实际的帮助。
最后再开一个脑洞,如果你认为我上面说的都是瞎扯,根本没啥恶魔,女主就是个深井冰,一切都是她幻想出来的,不要共情杀人犯……那么,她的丈夫真的存在吗?难道不可以是她幻想出来的吗?
女主一开始就会和标本说话
E01《36号拍品》6.5/10:讽刺了利己主义,无功无过,个人对里面邪祟内容比较感兴趣。
E02 《墓园鼠群》7/10:做人不要太贪婪,第一次见这么多老鼠,密集恐惧症噩梦。
E03 《尸检》9/10:永远喜欢这种对人类勇气的赞歌,反杀高等智慧的桥段永不过时,就像神话中人类数次欺诈神明与恶魔的桥段,节奏和吓点恰到好处。
E04 《外在》8.5/10:美剧版活体《整容液》,对当代一些容貌焦虑刻画得还是很不错的,人物演出也很出彩,杀夫情节感觉只是为了服务于恐怖单元剧的设定,没有必要,减分。
E05 《皮克曼的模特》7.5/10:全剧最邪的一集,看完生理不适了好一会,画的效果做得挺有意思,男主也很帅,但真的非常讨厌这种没做错任何事还是要接受厄运的情节。
E06 《女巫宅邸之梦》8/10:涉及巫师就还真把罗恩叫来拍了,演出很出色,结局的反转和首尾呼应是加分项。
E07 《观展》9/10:艺术效果相当让我喜欢的一集,并不恐怖,结尾的节奏稍稍有些崩坏。
E08 《喃喃》7.5/10:暖心收尾,风格有些让我联想到《环形物语》,女主的人设实在不讨喜。
整体观看体验还是不错的,题材算是出众,不少感觉都可以作为长剧集或者电影来拍,但感觉革新性还是不够,能让人觉得很惊喜的就两三个。
然后总结一下远离灵异事件和不明生物的重点:远离尸体,别好奇,尊重自然规律,远离尸体,远离尸体!
s1讲述了一个。
讲究一个仓库拍卖会,忿忿不平退役士兵拍卖了一个拥有邪恶的仓库,女主人要求归还,但主角没有丝毫的怜悯,最后唤醒邪恶造成了恐怖的结局。
主要有之前那个快枪手第2集讲究盗墓者欠债还钱,最后盯上了大户人家的宝藏但是与鼠疫相互,搏斗最后险胜一招把鼠王杀死了。
也找到了邪教的场所,获得了邪教的宝石,但最后。
但最后因为掘墓,找到了一个未被掘墓的坟墓死在了这里。
而且邪教与 s1的相似是一个邪神。
第3集非常精彩。
讲述一系列杀人事件之后。
法医去解剖,尸体意外发现了真正的外星人,为了入侵身体导致的,外星人特别骄傲,特别自大,傲慢的不得了。
主动说出自己的弱点是。
全面进化,抛弃了所有的感官。
老法医根本没有能力去战胜外星人。
为了战胜,抛弃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还有自己的颈动脉,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第4集就是,有一点不自信的女性对于容貌的焦虑,如果我是女性的话可能会一样的吧,但是他有点太狂热了,而且有时候不管不顾的最后杀死了丈夫,也不知道是否是全面新生了,还是完全被护肤霜所取代了。
第五集有点非常癫狂。
有点像那些灵异画家,男主比较怕这些黑暗恐怖的画面,画家却在不停的宣传他这些黑暗中的画面,这些是黑暗中真正存在的,我们要正视黑世界的黑暗。
男主一直担惊受怕,结果最后还是发生了意外,嗯,失手杀死了这个灵异的画家,然后最后揭露真相,这些画面都是真实的,而且马上要在黑暗中相遇了,最后杀死了男主的全家。
六,双胞胎是打开临界的通道,幼年哥哥失去了妹妹,然后找了十几年的灵异方法,看能不能通灵魂方式找回妹妹,因为当初妹妹是以灵魂方式被拖走的。
中遇到了女巫,然后嗯女巫画家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故事的结局,哥哥的死亡能够复活妹妹或者恶人。
历经千辛万苦杀死了女巫,没想到被恶人的仆人老鼠偷了鸡。
故事越来越难看了,第七八集完全看不了。
我先引用一下一位豆瓣网友在一篇长评评论区里的留言:第四集是拍得最不知所谓的,人物动机不够充分就算了,结局居然是真的变美了而不是一切打回原形。
毕竟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超自然元素(有的都是女主的幻想),结果突然就从过敏乳液变成护肤神药……而且那个一坨坨的乳液某种意义上比前三集的血肉看起来还让人难受(地铁老人手机)。
下面是我的个人看法和吐槽:第四集是全季最佳。
看前三集的时候觉得只是肤浅的爽片(另外说一下,如果创作者有追求,有品,超自然只该是表现的手段而不该是表达的目的,如果作品有且只有超自然,那就只是爽片、快餐罢了),而且还不怎么爽,都是些老掉牙的模板和温吞水的发展(后面几集和第四集比也逊色了些)。
第四集看片过程中频频眼前一亮,频频沉浸于巧思与深思,简直不像这个系列里的,立意和精神都鹤立鸡群。
最大的主题是由浅入深、并且多方面的生动描摹和刻画了两个群体:前者是肤浅、庸俗、世故、油腻、八卦、精打细算、精致利己、浮躁、刻薄、叽叽喳喳、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的社会群体——是庸众、群氓;后者是富有个性、精神丰富、怡然自得、有品有料有格调、懂生活、清爽、高洁、生命和生活更有深广度和纵深度的另一个社会群体(在没去寻找自己的群体之前,ta们有时候会表现为个体)——是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
而且,控诉和鞭挞了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转、社交中前者对后者的排挤、迫害和强行裹挟、绑架。
同时,呈现出后者中的某一个个体在这种压力下否定自己、不自信并试图讨好前者并与前者同流合污——这是最危险和错误的。
在这个过程中心态、情愫的变化,又有另一番趣味。
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爱人这些本来美好的事物也被莫名其妙的附加上了消极和厌恶的滤镜和标签,人性被扭曲了。
再说过敏。
过敏是非常巧妙的比喻,是后者个体对前者群体的不适应和反感。
而最后过敏的消失则是后者对反感的压抑,丧失了自我。
批评前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后者曲意逢迎前者的行为——而这批评,恰恰又是对(原来的、没改变之前的)后者的肯定和叹惋——后者本该大大方方的做自己,失去自己也就失去了一切,又能得来什么呢?
全片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和耐人寻味之处。
前者和后者,不同人群的现状,和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模式、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心理在环境、事件、内外条件推动下的转变和发展描摹得淋漓尽致、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入木三分。
这些东西的表现方式并不晦涩,甚至很多地方都是明晃晃的往观众脸上糊了,不用多动脑的,也不用多强的眼力件儿,眼睛和脑袋稍微麻利点、机灵点就够了,某些人为什么看不到呢?
实在不行就多看看剧集本身,还不行就多看看别的评论。
轻言、妄言,暴露的只是你的见识和水平,而不是剧集的。
一般般
最喜欢第一集,第三集最有意境,第四集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的皮肤也长过类似的红疹,感同深受的同时也后背发凉,第七集我觉得是最无聊的一集, 第二集的盗墓贼做着最无耻的事情还希望上帝原谅他自己、他最该死了,第八集又爱又恨,鸟儿们飞向了他,说明他走出了阴影,面对了现实,8个故事都有他自己独有的特色,虽然我对重口味血浆电影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第五集割男主脖子的大特写镜头属实让我久久意难平。
第三集法医人物形象超神了。
适合当下的娱乐。活在当下很难,既无法整天面对痛苦的现状,也无法无视这些苦难,这个剧的黑暗和幽默感,算是在当下能提供娱乐又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的一个缓冲区,矿工、移民、盗墓贼。。。人类再作下去,克总出来把大家都收了算了。似乎整体看下来,讨论了一种异化,人被一种非人的东西,超自然的东西,或者是怪物、外星生命或者其他给占有了,异化了,失去人性。比起恶魔附体、驱魔那种嚣张的方式,这里面的异化更为隐秘和低调,更像是周围就会可能发生的情况,遭遇变故,性情大变,被金钱或者悲惨境遇腐蚀人性,最后异化成另类存在。人性的基石已经腐烂。远古的残忍天性正在显露。
EP1 开胃小菜,EP2你是怕老鼠还是怕鬼,EP3幽闭空间大战天外来客,EP4充满隐喻的欧美整容液,EP5&EP6爱手艺老师,EP7复古80年代低成本录像带霓虹橡胶怪物片,EP8标准的陀螺恐怖温暖小故事
谢谢你 陀螺(个人觉得不恐怖 别害怕
诡异怪奇小故事八则🫣最喜欢第三个尸检👻实在太惊艳!爱手艺小说改编的反而中规中矩🤷𝐀𝐦𝐢𝐫𝐩𝐨𝐮𝐫依然女权𝐂𝐨𝐬𝐦𝐚𝐭𝐨𝐬依然迷幻🌈
除了失望还是失望,本来是10月最期待的剧集,但是因为看了一两集之后就提不来兴趣了,煎熬着看完了最后一集(最无聊的一集),看完觉得只有第四集最有记忆点。
两星全给第三集
陀螺版《世界奇妙物语》,戴上墨镜就可以比拼霓虹国的塔摩利爷爷了。情怀可嘉,制作尚可,整体平庸,偶有亮点,转瞬即逝,陀螺喜欢的触手系太多了。很多故事,30分钟就能讲清楚,还不及陀螺早前的《鬼童院》《魔鬼银爪》《潘神的迷宫》这些片子。
E01开篇选的不好,感觉像凑数的,好在E02力挽狂澜,不然真是白期待大半年。
为第三集打五星。震撼。
大多平淡无聊,一两集比较惊喜。倒是恶心画面做的都挺好的
大失所望,恐怖与惊喜程度都不够。个人排名:4安娜·莉莉·阿米普尔>8詹妮弗·肯特>2文森佐·纳塔利>3大卫·普瑞尔=1吉列尔莫·纳瓦罗>>7帕诺斯·科斯马图斯=5基斯·托马斯=6凯瑟琳·哈德威克。怪物的形象都大相径庭,完全没有陀螺那本同名书里的怪物有意思。《暮光之城》导演质量最差,罗恩重回魔法世界笑死我了。
鼠鼠我啊
第一集叙事慢,铺垫太多。第二集还算精彩。第三集很恶心,一般。第四集有点深意,但还是过于拖延,剧本太乱。第五集第六集真恶心到了,无法接受闹鬼。第七集太水,一直在无用的废话,就最后有点算不上亮点的“亮点”。第八集又是闹鬼,看的一头雾水。总体来讲没什么亮点,但也谈不上太差。
看第三集和最后一集就够了
两集弃,太无聊太老套了,本身陀螺这几年拍的电影都稀巴烂,他的奇思妙想就更拉跨了。
就这还号称美版世界奇妙物语呢?美国人想象力也太弱鸡了。而且什么克苏鲁这种风格真的是贫瘠又苍白,竟然使了一集又一集。浪费时间,不推荐!
风格强烈但并不好看,看完心情很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