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哥斯拉-1.0

ゴジラ-1.0,超大作怪獣映画,哥斯拉:负一,Godzilla Minus One,G-1.0/C

主演:神木隆之介,滨边美波,山田裕贵,青木崇高,吉冈秀隆,安藤樱,佐佐木藏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哥斯拉-1.0》剧照

哥斯拉-1.0 剧照 NO.1哥斯拉-1.0 剧照 NO.2哥斯拉-1.0 剧照 NO.3哥斯拉-1.0 剧照 NO.4哥斯拉-1.0 剧照 NO.5哥斯拉-1.0 剧照 NO.6哥斯拉-1.0 剧照 NO.13哥斯拉-1.0 剧照 NO.14哥斯拉-1.0 剧照 NO.15哥斯拉-1.0 剧照 NO.16哥斯拉-1.0 剧照 NO.17哥斯拉-1.0 剧照 NO.18哥斯拉-1.0 剧照 NO.19哥斯拉-1.0 剧照 NO.20

《哥斯拉-1.0》剧情介绍

《哥斯拉-1.0》长篇影评

 1 ) 并非招魂,但洗白实锤

经历了惨烈战争,东京两次被毁,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仅靠民间力量,用没来及跟美帝一决高下的大杀器,以神风特攻队的方式,就战胜了美国爸爸用核弹喂养的超级哥斯拉(这是不是暗示,被迫接受天皇“终战”的日本不服气,神风队加一亿玉碎,干翻美帝不是不可能),保家卫国,终结二战(备战哥斯拉时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到结尾问“这战争终于结束了吗)……嗯,日本不仅是战争受害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捍卫者,特别是神风特攻队。

比起赤裸裸宣扬日本核弹受害的《永恒族》,还是本片本片更具诱导性,可惜文戏又臭又长,对人物刻画聊胜于无,让这锅味增汤风味大损!

话说,这个哥斯拉长得就不咋精神,原子吐息威力虽猛,但前摇也太长了,去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争霸,确定不吃瘪?

有意思的是,这电影海军夹杂着空军,就是没有陆军,两军还真是相互不待见啊!

总之,跟美帝拍的哥总伯仲之间…

 2 ) 是《海底军舰》

据说人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痛苦时会选择闭上眼睛,并且在事后掩埋这段记忆,这是大脑本能的自卫机制。

人性中遗忘苦难的能力也是人克服痛苦的一种方式。

在德国,对于二战和大屠杀的反思也主要是在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才大规模进行,让新一代开始反思的契机正是父辈一代对战争的集体沉默。

之前走在浅草车站那边,看到浅草站的介绍:东京大轰炸让这里化为一片白地,木建筑全毁,只剩下车站在内的不到十栋混凝土建筑,但也正因为地价低廉,浅草成为了流浪者、艺术家和来东京追逐梦想的外乡人的家园,充满了乱哄哄吵闹闹的生存活力。

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废墟中搭伙过日子的文戏确实写出来了希望一点点发芽的感觉。

但剧情在女主保护男主以后瞬间垮了一截,男主角(其实是剧本)突然蠢起来了,为了赎罪,一门心思地要搞到特攻机,这作战就非要用神风战术不可?

银座战斗还要提一句,作为地标性的和光百货大楼战后一直是盟军GHQ家属的指定特供消费场所,普通的日本人是没有资格进入消费的,除非有门路让盟军带着进去。

按照剧情,银座被破坏成这样,估计盟军及家属也不少死伤,GHQ居然直接隐身了,以“怕刺激苏军”而搪塞过去……不过也没办法,GHQ不隐身,男主角等人的“民间对抗哥斯拉组织”连成立的可能性都不会有,怕不是把人叫齐刚开个会就被当做有赤色倾向的组织给销号了。

另外,说盟军不想刺激苏军以免在远东爆发冲突,这无疑是在说剧情后几年发生的朝鲜战争。

属于是用已经知道的答案推导原因。

我倒是想看看如果在朝鲜战争爆发期间哥斯拉突然登陆日本大闹一场,麦帅和联合国军会如何应对,日本政府,大林,老金和东亚各个势力又会如何反应。

高雄,四式中战,雪风,震电……要素真够齐全的。

震电飞行的姿态还是美。

本片的特效优秀确实值得奥斯卡。

召集IJN人员组成战队处理海中危机,用帝国遗产守护日本的未来,让人想起老电影《海底军舰》,海底军舰讲述的是日本沿海出现不明怪物袭击船只,原来是南岛上一个复兴中的海底帝国在意图征服世界,他们是上一代超古代文明的后裔,在姆大陆陆沉以后销声匿迹。

海底军舰是IJN残党在秘密基地里面的决战兵器,这艘能够上天入地下海的战舰杀死海底帝国的守护神曼达(就是在哥斯拉特摄中经常出现的一条金色龙),挫败了海底人的阴谋。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也经历了从不愿面对战争到用“这是为和平和未来而战”说服自己的过程。

本片对战争的思考程度也和这部老特摄没有太大区别,主要的精彩还是在技术的使用。

 3 ) 这十年里最好的哥斯拉电影

这十年里最好的哥斯拉电影,比2014年的美版要好,比哥斯拉2怪兽之王要好,比庵野秀明那版要好,也比哥斯拉大战金刚2好。

如果你看过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你会发现-1.0很多地方都在致敬初代,比如相差不多的时代背景跟人类用来杀死哥斯拉的方法。

跟初代《哥斯拉》一样,片中登场的怪兽只有哥斯拉一只,哥斯拉出场的次数也并不多,而且这只的定位并非美版的正义使者,而是拥有压倒性力量的纯粹反派,一种天灾般的可怕存在。

同样跟初代《哥斯拉》一样,影片绝大部分时间都聚焦在人类身上,80%以上都是文戏。

但是这部的人类戏却写的很好,不仅细腻感人,最后甚至还挺燃的。

男主角很像“二战版碇真嗣”,后面别人带他看新式飞机的时候,还给我一种“高达男主角见到主角机”的感觉,一下也给我看燃了哈哈哈。

总之狠狠地打脸了美版的垃圾人类剧情,也给那些总逼逼“看怪兽打架爽就完了要啥剧情”的浅薄小屁孩好好上了一课。

如果硬要说瑕疵的话,就是这版哥斯拉的造型还是不够帅气,小脑袋大屁股有种雷德王的既视感,我还是喜欢最终战役那样的造型。

 4 ) 《哥斯拉-1.0》:“神风”撞怪兽,日本新右翼太想进步了

目录前言:大获成功的怪兽一、《哥斯拉-1.0》剧情简介二、日本右翼之嬗变传统右翼、革新右翼、新右翼/战后右翼三、《哥斯拉-1.0》中的日本新右翼(一)给前辈擦屁股:美化侵略战争历史“平民受害论”、“军人英雄论”、“英灵祭祀”(二)给后辈铺条路: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反美、反日本政府、要求增强军事力量四、过度解读了吗?

导演其他作品:《永远的0》《被称作海贼的男人》《阿基米德大战》结语:进步没有捷径参考前言:大获成功的怪兽日本电影《哥斯拉-1.0》从商业意义上讲,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从票房看,以它2023年12月1日在北美上映为例,首周票房突破1141万美元,周榜第三,打破日本真人电影纪录,在所有非英语片真人电影中仅次于2002年中国的《英雄》(1780万美元)。

【1】从利润看,本片成本预算据传仅为0.15亿美元【2】(不过导演称远少于此【3】),全球票房截至本文写作时为1.16亿美元【4】,无论怎么分账,都是血赚。

从口碑看,本片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影评人评分)和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截至本文写作时均为98%,成为有史以来评分最高的“哥斯拉”电影之一。

从荣誉看,本片获得2024年第96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是亚洲电影历史上首次获奖。

【5】多说一句,本片视效确实还不错,在日本可能也算顶尖,但“一眼假”的时刻也不少。

例如,水与哥斯拉皮肤接触时的流动效果严重失真;而且哥斯拉的建模也真丑……不知道是技术问题还是审美问题?

但这么优秀的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

《哥斯拉-1.0》,是一部充满了经典日本新右翼意识形态的电影。

这片给人的感觉是,你不细想,会觉得还成;一细想,就恶心得不行。

这也符合日本新右翼的常用套路:屎里淘金,没活硬整。

本文会先讲讲电影,再讲讲新右翼,最后把它俩联系起来,以便观众能了解关于这部电影内外的全貌。

一、《哥斯拉-1.0》剧情简介本片与美国传奇影业“怪兽宇宙”(如今年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无关,属于日本东宝公司为庆祝哥斯拉诞生70周年,基于“哥斯拉”IP开发的纪念作品。

下面客观简述一下本片情节,不代表本人观点:二战接近尾声,本为“神风”特攻队员的男主角(神木隆之介 饰)因为不想死,驾驶飞机返航到太平洋一座小岛上的日军基地,在这里遭遇了哥斯拉,在战友们开火时他又慌忙避战,成为唯一幸存者。

战后,男主角回到东京,因战时“贪生怕死”而内心备受煎熬,还出现了PTSD症状,总觉得战争没有结束。

他遇到女主角,后者收养了一个因东京大轰炸失去父母的小女孩。

男女主角互有好感,三人结成一个另类的家庭。

东京加速重建,三人的生活欣欣向荣。

然而哥斯拉再度向日本本土袭来,并攻击东京,女主角不幸丧命。

驻日美军担心刺激苏联,退避三舍;日本政府已经不再保有军队,束手无策。

于是民间自发组织“特设灾害对策本部”,以前海军为核心,准备战斗。

动员会上,有科学家深情地说:“这个国家过于轻视生命……战斗机没有弹射座椅……我很自豪民间的努力……接下来的战斗,不是至死方休,是为了未来而战。

”最后,本部在海上迎战哥斯拉,男主角亦加入。

他决心为女主角和之前死去的战友报仇,驾驶飞机撞向哥斯拉,将其击败,自己通过弹射座椅逃生。

“壮士”凯旋,日本民众欢欣鼓舞。

女主角其实也没死,皆大欢喜。

她含情脉脉对男主角说:“你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吗?

”二、日本右翼之嬗变如果你看完这个剧情简介之后感到哪里怪怪的,那么值得庆祝,你确实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如果你说,哎,又反美军,又反日本政府,还反战,还反无谓牺牲,这不是很好很左翼吗?

那么,你还是要学习一个。

但电影的事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说说日本右翼的事。

了解了他们的歪理邪说,你就可以看出他们在电影里花了哪些小心思,埋了哪些小“彩蛋”。

“右翼”,大家都很了解,源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立宪会议上,第三阶级(市民和农民)的成员坐在主席的左侧,倾向变革;第二阶级(贵族)的成员则坐在右侧,倾向保守。

后来右翼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有神论等。

日本右翼总体上符合一般右翼特征,而且可以根据发展阶段,粗略地划分为传统右翼、革新右翼和新右翼。

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介绍。

传统右翼:大约存在于1881-1919年,核心思想是天皇中心主义,鼓吹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在对外扩张方面,它喜欢从皇权角度进行正义化,如江户幕府后期佐藤信渊大放厥词称“皇国与天地共存,实为万国之基” “全世界悉应为郡县,万国之君长皆应为臣仆”【6】,主打一个抽象。

革新右翼:大约存在于1919-1945年,核心思想中天皇中心主义地位稍有减弱,着重推崇法西斯主义。

在对外扩张方面,它较之前辈更喜欢从“对抗西方、解放亚洲”的角度进行正义化,所谓“大东亚共荣”即是体现。

得益于核弹的发明,上述两种右翼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可见科技确实改变生活。

但战后美国出于反共需要,将对日政策由惩罚改为扶植,使日本右翼得以幸存并演化。

新右翼/战后右翼:始于1945年,核心思想本质上仍旧是天皇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只不过不会像前辈那样狂热【7】,行事也更加隐秘,一般要喊喊“自由民主”口号,或者像这部电影一样谈谈“和平反战”。

另外,它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给前辈擦屁股:怎样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历史?

二是给后辈铺条路:怎样让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然后再成为万国之皇国)?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智力正常者很容易给出答案:只有正视侵略历史,才能成为政治大国。

但新右翼显然不这么看,它们自有一套歪理邪说,这套歪理邪说也反映在《哥斯拉-1.0》中,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三、《哥斯拉-1.0》中的日本新右翼对于上文的两个问题,日本新右翼的使命是,在美化侵略历史的同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它们在现实中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也反映在电影中。

本节中,我们将这些手段与电影中的情节进行一一对应。

我们还会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新右翼也会看似像左翼一样,反美、反日本政府、反战、反无谓牺牲。

(一)给前辈擦屁股:美化侵略战争历史擦屁股的方式很多,这里着重说电影集中运用的三个工具。

“平民受害论”:片面强调日本平民也是二战受害者,将整个日本以二战受害者的形象呈现,丝毫不提日本前面几十年是怎么作的,也并不反思日本平民为什么会“受害”。

电影的名字叫《哥斯拉-1.0》,意思是二战使日本归0,哥斯拉把日本打到-1,已经有了点卖惨意味。

电影花了很大篇幅刻画战后日本的悲惨,还设计了因东京大轰炸失去父母的小女孩这个角色,以唤起观众的同情心。

这就是电影所谓的“反战”,或者还有一个更恰当的词:“反战败”。

“军人英雄论”:片面强调日本军人对国家的付出,将其打造成国家英雄,丝毫不提他们在海外犯下的战争罪行。

电影中与哥斯拉作战的主力是日本前海军,而男主角更是作为前“神风”特攻队员,给予了哥斯拉致命一击。

于是这些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捍卫者。

电影在洗白“神风”上最是不遗余力,由于“神风”的本质是不义的一方无谓地送死,目的、手段皆洗无可洗,电影不得不通过设置一个虚幻的天灾怪兽,让“神风”去撞,从而强行将其变成正义的一方。

这已经不是屎里淘金了,这特么是点屎成金。

更搞笑的是,电影还装模作样地让科学家反思“神风”,说什么“哎呀战斗机都没有弹射座椅,太不尊重生命了”,最后让男主角通过弹射座椅逃生,以表明自己完成了反思,坚决反对无谓牺牲。

问题是,世界各国自我牺牲的军人千千万,偏偏“神风”臭名昭著,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弹射座椅吗?

“英灵祭祀”:在“军人英雄论”的基础上,开展“英灵祭祀”活动,将其构建为国家认同,打造“国家物语”【8】,现实中有广为人知的例子,这里不多说了。

电影中是如何进行“英灵祭祀”的?

通过塑造与哥斯拉作战的“高雄”号巡洋舰、“雪风”号驱逐舰,男主角所驾驶的“震电”式战斗机,以及男主角本身的传奇性。

“高雄”号巡洋舰,历史上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刚下水不久的新战舰,在战争中没什么战绩,后被击伤,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1946年由英军拖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雪风”号驱逐舰,历史上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的大部分战斗,传奇一般没受什么严重损伤,被视为“祥瑞之舰”,日本投降后被改名“丹阳”号,交付国民党海军,炮击过解放军,1966年于中国台湾退役。

“震电”式战斗机,历史上是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研发的拦截机,造型科幻,1945年8月3日首飞,15日日本投降,它被拆解打包运往美国。

这些武器在现实中都属于兼具传奇性和憋屈性的“英灵”,名头很响,但没太多成绩就客死异乡。

电影中它们“魂归故里”,拯救人民于水火,填补了历史上未能参加“终极一战”的遗憾。

男主角也是类似的,属于能力很强但是憋屈的稀有老兵,最后一刻终于觉醒拯救日本,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也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显然,对电影中的日本来说,构建起其国家认同的,就是这样一场“反抗”哥斯拉“侵略”的大战,男主角与这些战舰、战机的故事一起,成为新日本的“国家物语”。

(二)给后辈铺条路: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电影通过“平民受害论”、“军人英雄论”、“英灵祭祀”,解决了给前辈擦屁股的问题,日本对外侵略历史被彻底替换为本土反抗哥斯拉“侵略”的历史。

那么日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政治大国?

反共反苏反华这些就不说了,属于老生常谈,电影中也并无体现,咱就说电影中有的。

反美:日本新右翼在二战后至70年代左右确实是亲美的,但在经济腾飞并与美国出现摩擦后,开始重新审视日美关系,认为美国强加和平宪法,应予以修改;美式民主否定日本皇权,应予以废除;美国驻军侵犯日本主权,应予以驱逐。

至于亲美?

“亲美政策不是本质,是战术策略”。

【9】电影中,驻日美军担心刺激苏联,面对哥斯拉退避三舍,无法保证日本安全。

这反映了日本新右翼在内心深处并不信任日美同盟,这份不信任感与屈辱感,是反美理念的源泉。

反日本政府:日本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是目前日本执政党和国会第一大党。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右”的政党了,但在很多新右翼看来,右翼不极端,就是极端不右翼——那特么不就是极左么?

自民党的“不右”主要表现在它亲美,且迟迟无法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安倍自2007年起尝试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结果因民众、在野党甚至党内的广泛反对,直到2020年被啪啪带走时仍未能如愿【10】【11】【12】),这在新右翼看来无疑是背叛。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45-1947年,历史上这一时期负责组阁的是自由党,它正是后来自民党的主要来源之一。

电影抨击自由党政府无法保护日本,当然是借古讽今,暗示当下的自民党政府无法保护日本。

要求增强军事力量:可以发现,日本新右翼与美国和日本政府的重大分歧之一便是,要不要以及怎样修改和平宪法。

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1.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在新右翼看来,第九条的存在,就是对日本的束缚,是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之路的阻碍。

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算什么大国?

但是,他们当然不能说,日本建立军队是为了做大国;他们会说,是为了“自卫”。

所以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没有自己的防卫系统来保护人民。

台词平平无奇,听来无比正义,承载多少小心思?

就像渣男绿茶深情说爱你,实际是馋你什么,还用问么?

四、过度解读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不是抓住了电影里一些微小的点进行过度解读?

不得不承认,诛心之论的论据永远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而且日本新右翼在文化上的行动一直比较隐秘,动不动就真善美、小确幸,有时难免会让人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

但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得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

而《哥斯拉-1.0》浑身上下充满了“鸭子”的要素,那它到底是不是鸭子呢?

本片导演、编剧山崎贵,也算是一个名导了。

他导了一些与二战无关的作品,如《哆啦A梦:伴我同行》《寄生兽》真人版,我还是都挺喜欢的(当然主要是原著牛)。

他还导了不少与二战相关的作品,至于这些嘛……2005、2007年,《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部。

讲述战后一群普通日本人的生活,风格文艺温婉,这个倒还正常,咱也不强迫日本非得一谈二战就反思。

接下来几部电影就有意思了,大家体会体会日本新右翼练就的出神入化的洗白技能。

2013年,《永远的0》,重磅作品,右翼作家原著改编。

讲述“不想死”的神风特攻队员,为了不让自己的年轻学员白白送死,代替他驾驶“零”式战斗机出击阵亡,留遗书让学员去关照自己的老婆孩子。

在反人类军队中大煽同袍之情,是典型的屎里淘金;而自带绿帽的NTR剧情更是逆天,也就日本人写得出来。

2016年,《被称作海贼的男人》。

讲述日本石油企业家国冈铁造的“创业”史,除了国内创业经历,还包括1917年在中国扩张业务,1942年配合日本陆军推进“南方油田计划”;重头戏是战后他为了与其他石油巨头竞争,派船闯过英国对伊朗的海上封锁,从伊朗买石油回日本。

男主角既拯救了伊朗,又拯救了日本,只有“帝国主义”英国输了,这又是新右翼典型的“反帝共荣论”,日本总是帮第三世界国家对抗西方帝国主义,多么无私呀!

2019年,《阿基米德大战》。

讲述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列舰——“大和”号被设计出来的“秘密”。

原来,该舰设计师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将导致国家灭亡,于是决定倾力设计一艘伟大的战舰,等这艘承载全国希望的战舰沉入海底时,日本军国主义也将随之葬身。

当然,历史上“大和”号确实被美海军击沉,它被击沉单纯就是因为设计落后、参数不行,然而电影却将其描述为一种“计划之内的自我救赎”,把设计师搞得跟“面壁者”似的,如此丧事喜办睁眼说瞎话,简直无耻之尤。

说三部电影够了,再说我就要恶心吐了。

这三部电影说完,想必大家对日本新右翼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了,必须强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导演山崎贵是一个右翼,因为他没有公开发表过直接的右翼言论。

但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得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

结语:进步没有捷径尽管日本新右翼拍了那么多令人作呕的电影,但我其实很可怜它们。

战后日本政权得国不正,整个国家又是一个政治军事残缺的非正常国家,民众缺乏将其团结在一起的伟大的共同记忆。

中国有抗日战争、美国有独立战争,日本呢,你日本有什么?

神风、战败、美军、失去的十年。

如果我是日本新右翼,我也很急。

一句话,“我太想进步了。

”必须找到一些伟大的东西,把它变成全体日本人的共同记忆,哪怕它是假的!

虽然“神风”很烂,但队员相亲相爱啊!

虽然“大和”战败,但这是计划好的啊!

虽然失去十年,但我们有连美军都佩服、英军都害怕的著名企业家啊!

《哥斯拉-1.0》,就是这种思维的最新产物。

可悲,是真的可悲。

日本新右翼从来想不明白或不愿意想明白的是,进步没有捷径。

只有直面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不然,你们所谓的“英雄”,永远是一群小丑。

参考【1】【2】日本东宝《哥斯拉-1.0》在北美上映首周打破多项纪录,https://xiumi.us/studio/v5#/paper/for/536762725/cube/0【3】山崎贵再倒苦水:哥斯拉-1.0成本如果能有1500万美元我做梦都会笑醒,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914398/discussion/637575788/【4】Box Office Mojo,Godzilla Minus One,https://www.boxofficemojo.com/title/tt23289160/?ref_=bo_se_r_1【5】日本NEWS丨第96届奥斯卡日本刷新亚洲纪录,https://www.sohu.com/a/763888805_120970141?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6】【9】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结构及其百年流变”,《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7】朱天乐,“日本新右翼剖析——兼论日本新右翼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8】郑毅,“靖国神社·英灵祭祀·国家物语——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的生成与固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10】安倍硬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厄运会从此降临吗?

https://www.sohu.com/a/219260656_496421【11】安倍喜忧参半:执政联盟赢了,修宪势力输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734592092455599&wfr=spider&for=pc【12】日本急于修改“和平宪法”,意欲何为?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3-22/doc-imcwipih9823493.shtml?cref=cj

 5 ) 并非招魂,但洗白实锤

经历了惨烈战争,东京两次被毁,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仅靠民间力量,用没来及跟美帝一决高下的大杀器,以神风特攻队的方式,就战胜了美国爸爸用核弹喂养的超级哥斯拉(这是不是暗示,被迫接受天皇“终战”的日本不服气,神风队加一亿玉碎,干翻美帝不是不可能),保家卫国,终结二战(备战哥斯拉时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到结尾问“这战争终于结束了吗)……嗯,日本不仅是战争受害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捍卫者,特别是神风特攻队。

比起赤裸裸宣扬日本核弹受害的《永恒族》,还是本片本片更具诱导性,可惜文戏又臭又长,对人物刻画聊胜于无,让这锅味增汤风味大损!

话说,这个哥斯拉长得就不咋精神,原子吐息威力虽猛,但前摇也太长了,去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争霸,确定不吃瘪?

有意思的是,这电影海军夹杂着空军,就是没有陆军,两军还真是相互不待见啊!

总之,跟美帝拍的哥总伯仲之间…

 6 ) 圣诞贺岁看怪兽

女儿放寒假了,一起去看这个片子,没想到包场了,记录一下。

1. 开去电影院的时候,她和一个男生聊天。

人家听到她去看哥斯拉,有点奇怪。

她说:It's the movie my daddy desired. He is weird.2. 等她聊完,我说喜欢monster movie有什么weird的,像异形、铁血战士、金刚、狂蟒之灾这些片子,我都看了二三十年,第一次大银幕看哥斯拉,还是在上世纪末的澳大利亚。

她说她唯一看过的怪兽片,是小学时妈妈带着她和一个印度女同学去看重启的《侏罗纪公园》,结果大恐龙出现的时候,她和妈妈一起尖叫,被沉着冷静的小印嘲笑了好久。

3. 听我说这个片子是日本拍的,日语对白配英文字幕,爱看日本动漫的她产生了兴趣,在手机上搜索哥斯拉。

我说哥斯拉在日本可是历史悠久,年纪比我还大不少。

她问金刚是日本啥时候发明的。

我说金刚更早,是好莱坞特产,本来两者不搭界,但是前些年被搞在一起,大打出手,就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一样。

和漫威宇宙和DC宇宙一样,这俩大家伙如今一起生活在MonsterVerse。

4. 不同时期和不同宇宙的“人物”一拼高下,是很多小男生的最爱话题,比如钱钟书小时候就提出疑问,三国里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才八十二斤,和隋唐中李元霸的八百斤大锤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我和小姑娘也讨论过漫威和DC的主要人物谁最厉害,最后一致同意超人有点过强了,是个bug一般的存在。

5. 这个片子IMDB平均高达8.5分,除了字幕外语片比较小众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文戏和老美的超英片和怪兽片不一样,更加细腻。

有意思的是豆瓣对本片的文戏大多评价不高,可能豆瓣er本身已经够细腻了。

6. 我问小姑娘,她看了这么多日本动漫,知不知道英语从日语借用了发音造词,描述哥斯拉这种怪兽。

她说她知道,但一时想不起来,搜了一下,说是Kaiju (即日语“怪獣”)。

我谈起宫崎骏的新片,她说过几天可能有个男生从外地过来玩,到时候几个同学会一起去看,如果那男生不来,就和我去看。

我点头道:Sounds a good plan.7. 片中哥斯拉横扫银座的时候,一群记者站在大楼顶上播报到最后一刻,几乎是凑着哥斯拉的大脑袋。

她说这也太疯狂了,我说:That's prefessionalism! 可惜她中文不行,不然我会说这是日本推崇的“职人精神”(英语阿是Ikigai?

),中国人说的“卷”。

8. 女主一边抱着男主晃动一边大声安慰他的时候,她表示不解,说怎么这样。

我说在感情上整个东亚都比较克制冷静,但日本更dramatic and theatrical,有些恋爱日剧从头到尾都不接吻,但男女主会经常互吼。

9. 最后女主躺在病床上,头上缠着绷带,她说不make sense,女主之前和碎石乱砖一起被卷走,居然脸上没有一丝伤痕,还是那么细腻洁白。

我大笑道:Not even an acne! (她长青春痘)10. 走去停车场时她说挺喜欢这个片子,我说我也更喜欢日本人拍的哥斯拉,老美现在喜欢在这样的片子中加入环保、加入对动物的爱,有点无聊。

我还想趁热打铁,给她买个哥斯拉当圣诞礼物,不知道会不会惊到她。

 7 ) 这也能叫做电影吗?

现在日本人是真的不会演戏了,演员都跟在拍舞台剧似的,一点正常人的味道都找不准了。

每个角色都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一帮衣食无忧的现代日本人在玩cosplay,而那种二战后普通民众的苍凉、窘迫和木讷,愣是一点都表现不出来。

主角在小船上对着说“战争再打久一点就好了”的年轻人,翻的那个滑稽的白眼——我是真的连笑都笑不出来。

可悲!

唯一的感觉就是可悲。

为什么演员的水准和常识可以崩到这个样子?

你当自己是漫改电影吗?

明明是一对苦命的男女在相依为命,却怎么看怎么像是两个中学生在谈恋爱。

明明是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打怪兽,一帮军民悠闲得跟出来郊游一样。

对对对,表现自己心情的台词都说了,该做的表情也都做了(还贼夸张),但只要关注一下所有人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只有一句话:“导演,我下面该去哪?

”松弛,诡异到离谱的松弛。

就这个精神状态,别说什么政治立场了(对这种质量还讨论政治立场的我觉得也是傻),基本的电影语言都搞不定。

开篇小岛上团灭的那段戏,场面调度几乎可以用搞笑来形容。

一大群拿着远程武器的军人,被一头近战攻击的野生动物弄死,不知道的还以为哥斯拉会瞬移。

更不要说“你当时开枪他们就不会死了”这种离谱的逻辑,是要观众怎么共情……这么一比较,庵野的《新哥斯拉》真的不只是高出一点半点,但就算加了这一点半点,也连加美拉三部曲的底都摸不到。

特摄魂已经都僵硬了,还拍什么拍,留给好莱坞当超英大玩具吧。

 8 ) 面对什么,我们应该感到恐惧

“都是因为你没开枪,他们全死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完整的展示了日本人不会反思自我侵略性,总觉得是不进攻导致自己失败。

这正是他们反战败的思想。

但相比于某些三观不正的作品,我认为本片是倾向于讽刺。

最悲哀的一点是,男主被女主推进巷子口,幸免于难,然后他看到整个城市盲目疮痍,回头再看哥斯拉,眼里依旧是恐惧。

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瞬间连愤怒的情绪都不可能产生,只能痛苦的嘶吼,因为太可怕了。

敷岛一直陷于神风特工队的桎梏出不来,所以他才会总是渴望自我牺牲,这恰恰是被洗脑后的结果,尽管他之后知道了哥斯拉有多可怕,哪怕是当时开枪了也无法阻止攻击,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他的太容易被别人道德绑架,把一切祸患都当做是自己的错误。

日本人总是很擅长塑造哥斯拉的恐怖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日版哥斯拉永远好于美版的原因。

哥斯拉虽然暂时会被摧毁,但不会完全死亡,它总有办法重新复活,这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方便于出续集。

但或许还有一种解读。

那就是人类的劣根性难以消弭,那个恶臭的味道永远会吸引哥斯拉,它怎么舍得死呢?

 9 ) 当主旋律怪兽片又一次成为日本“奥斯卡”最佳

视效、节奏、剧情、演技,都比七年前的《新哥斯拉》完成得更好。

该片斩获2023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日本上映后,连续三周拿下本土票房冠军,总票房年度第六。

截至2024年4月12日,该片的全球票房约1.16亿美元(除日本外,不在亚洲国家上映)。

15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202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目前,《哥斯拉-1.0》IMDb评分7.7,MTC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98%,爆米花指数98%综上,《哥斯拉-1.0》无论在日本还是西方,无论在文艺界还是商业层面,这部“给东西方都递了刀子”的电影获得相当不错的反响。

“新哥斯拉”是古老的水生生物因吞食各国往大海里倾倒、丢弃的核污染物而诞生的,该设定传达出“反核”、“环境保护”的主张。

《新哥斯拉》是日本年轻官员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海洋核污染”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二战后日本军事主权的控制 与 二战后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老人政治、自大。

《哥斯拉-1.0》是日本法西斯退伍军人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1945年法西斯日本的核打击、1954年比基尼事件的核污染 与 法西斯日本对日本军民的伤害与信息控制。

在《哥斯拉-1.0》中,虽然哥斯拉早已存在,但导致其变异为更有压迫感、更有杀伤力、更抗击打的核污染巨兽,则是因为1954年3月1日的比基尼事件。

现实中,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该氢弹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50倍,由于错误估计,试验后让马绍尔群岛多出个“国难日”,让日本渔船出现了核辐射受难者,让太平洋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1946年到1958年间,马绍尔群岛遭受了多达67次的美国核试验)比基尼事件促使日本影视界诞生了初代哥斯拉的作品。

《哥斯拉-1.0》算是回归初心,再次唤醒日本人对美国核弹的恐惧,再次提醒西方人要看到美国曾经对日本的伤害。

哥斯拉发出热能射线引发的轰炸,其视效形似核爆,似乎寓意着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的核打击。

打败哥斯拉,不止是克服日本人心中的核恐惧,更是控诉美国对日本人的核打击。

《哥斯拉-1.0》中变异版哥斯拉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日本人和西方人:别忘了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

后来,主角驾驶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让变异版哥斯拉遭受口爆。

说到男主,因为怕死所以不去执行自殺式袭击任务的设定,既能为后续的人物成长铺路,又能最大程度降低主角作为未上过战场的神风特攻队成员的“罪恶感”。

为了保护家人同胞、替战友报仇,男主最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朝向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发起致命一击。

最后活了下来,是因为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有弹射装置。

新增的弹射装置,是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战胜了“一亿玉碎”的反人类宏大叙事,主创以此批判法西斯日本政府无视日本军人性命。

战胜哥斯拉之后的集体敬礼,让男主的法西斯军人身份盖过了更广泛、更本真的国民身份。

影片片面强调了日本是美国核武的受害国,却避开不谈1945年之前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亚洲诸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屠杀罪行,避开不谈1945年两次核爆之后变相促使了日本法西斯逃脱全面清算。

只剩一句“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在回响。

 10 ) 感伤神话与重写历史——《哥斯拉-1.0》批评

作为哥斯拉70周年诞辰的献礼,《哥斯拉-1.0》自去年上映以来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

就票房而言,本片在日本国内仅次于《新哥斯拉》位居系列第二,而其海外收入更是超越了本土,成为了美国票房第三高的外语电影。

就口碑而言,本片目前在IMDB评分为7.9(系列最高),烂番茄98%(系列最高),在日本影评网站Filmarks上也和1954年的初版以及《新哥斯拉》并列系列最高分。

《哥斯拉-1.0》还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这也是非英语电影首次摘得此奖项。

平心而论,2023版《哥斯拉》是一部将商业性和文艺性平衡得较好的作品,视觉效果相较其成本而言也算得上相当出众。

这些优点固然有助于影片的成功,但其现象级的表现还是更多有赖于时运与情怀。

作为纪念系列70周年的作品,本片在配乐、年代设定,情节走向和诸多细节上都参照或致敬了1954年的第一版《哥斯拉》。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咬列车、记者临危不惧拼死报道等段落也都翻拍自1954年版的经典片段,难怪有国外网友将其戏称为哥斯拉系列的《原力觉醒》。

54版与23版对比1

54版与23版对比2像星球大战或哥斯拉这样的国民品牌,哪怕电影中规中矩,缺乏亮点,只要能成功唤醒观众对经典的记忆,打好情怀牌,票房都无需担心。

如此看来,山崎贵可谓相当幸运,能够先后接手哆啦A梦和哥斯拉这两个在日本数一数二的人气系列。

当然,山崎贵的履历也证明了他是这类工作的“保险”人选。

作为日本资深的视觉特效制作人(《新哥斯拉》的特效就是他负责的),能为影片在技术层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他招牌式的叙事风格:聚焦个人悲喜,用煽情手法处理怀旧题材,也多次成功赢得了大众的好感。

作为哥斯拉的忠实粉丝,山崎贵在他的成名作《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三部曲第二部的开头,就曾让一只CG版的哥斯拉肆虐于东京街头,拍摄《哥斯拉-1.0》也算是圆了他多年来的梦。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中哥斯拉的镜头其实,抛开种种表面的相似,2023版《哥斯拉》与1954版在气质上可谓南辕北辙。

相比于54版高瞻远瞩的反核寓言,23版是一部太过典型的山崎贵电影:俗气到有些廉价的剧情,努力展现个体的伤痛与希望,整部作品充盈着浓浓的感伤与恋旧。

这些从《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开始就已经成型的标志性元素,固然不会在艺术电影节受到青睐,却让普通观众一次次深受感动,甘愿买单。

过分的感伤与煽情并非总是有害,只是当这种风格与二战时期的帝国主义日本相结合时,情形就变得微妙起来。

从《永远的0》到《阿基米德大战》,山崎贵对于帝国主义晚期与战后日本的执念无需多言。

《哥斯拉-1.0》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永远的0》的姊妹篇,同样以神风特攻队成员为主角,同样是战后受伤而残缺的个体相互扶持,重组家庭,同样在影片最后让一直显得软弱的主人公完成救赎,展现出英雄的光辉。

《永远的0》和《哥斯拉-1.0》对比将神风特攻队成员塑造为让大众仰慕的英雄,山崎贵两次达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关键在于其讨巧到有些狡猾的叙事技巧:只关注普通民众的具体经历,将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背景虚化处理,悬置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本片中最魔幻的设定不是哥斯拉,而是二战刚结束的日本竟看不到美国驻军的影子,就连日本政府都因为十分荒唐的理由而让民众在怪兽面前自生自灭。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依赖民间力量的叙事,与革命时期“群众路线”那样的进步思想不能相提并论,其核心是深度的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家庭与社群的重要性。

此外,对政府的不信任也是保守主义的重要标签,好莱坞电影中政府在灾难\反派面前不作为,民众依靠自己化解危机的桥段早已泛滥。

相较于1954版,《哥斯拉-1.0》在精神上更接近前年上映的《壮志凌云2》,都是在一个舆论撕裂的动荡年代里重新拥抱传统价值,不管是日本人开飞机打怪兽还是美国人开飞机打敌军,只要消灭了邪恶力量,生活就依然美好。

《壮志凌云2》与《哥斯拉-1.0》从这一角度看,2023版《哥斯拉》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世俗神话。

影片以充满温情和个体关怀的感伤主义叙事攻破观众的心防,搭配主人公洋溢着道德感染力的救赎之旅,赐予人们在不满现实时渴望的慰藉和信念。

在保守主义思潮日盛的日本本土,人们能从中找寻到失落的“大和魂”;而大洋彼岸的不少美国观众在受够了自由左翼文化运动对影视界的“入侵”后,对本片亦是如遇知音,借助对其的赞美来抨击好莱坞日渐“政治正确”的倾向。

可以说,《哥斯拉-1.0》正可谓生逢其时,碰上了一个对“讲述神话”有着深切需求的年代。

正如中国观众在欣赏《阿甘正传》时难以察觉影片对美国黑人民权和女性主义运动的遮蔽及曲解,缺乏第一手历史经验的美国和西方观众也很难意识到2023版《哥斯拉》对历史真相的隐瞒与重写。

作为一部描绘日本民众应对战争带来的创伤及各种后果的电影,哥斯拉竟然是全片登场的唯一反面形象。

民间群体齐心协力抗击怪兽自然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也让退伍士兵化身英雄显得名正言顺,但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最终使得本片精心编织的“抗哥神剧”变得像是一座悬浮于真实历史之外的孤岛。

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政府和军队高层在片中完全缺位,而代表善良正义的民众对前者的谴责也只止于他们对本国士兵生命的忽视(相比之下,在他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又算的了什么呢?)。

生于芬兰,曾旅居日本的作家Kaisa Saarinen在她的影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片中的民间力量和国家政权间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只是后者因战败后的去军事化而失去了行动力才需要动员前者,两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这次进攻的对象恰好是一只“非政治”的怪兽,如果下一次的矛头指向某个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结果又会如何呢?

54版,16版和23版哥斯拉或许,正是因为山崎贵自《永远的0》以来对重振战后日本精神的执念,他才在本片中将哥斯拉塑造成了彻底的反派,成了神风特攻英勇气概的注脚。

即使在1954版中,同样带来灾难的哥斯拉依然受人同情,它自身也是核试验的受害者;16年《新哥斯拉》中的怪兽更是处于持续的痛苦中,映照出人类在消减世间苦难时的无能为力。

1954版和《新》都以人类的自我反思收束,而2023版则在一片民族主义的欢庆中迎来了大团圆,该死的只有哥斯拉。

1954版《哥斯拉》有着难得的国际主义视野,对科学技术潜在危害的警惕至今仍极具意义;《新哥斯拉》则片如其名,旧瓶装新酒,狡黠地对当代政治与权力展开解剖和嘲讽。

相比之下,《哥斯拉-1.0》则生生在令和时代拍出了昭和风范,看来片名中“-1.0”的真实意味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哥斯拉-1.0》短评

戦後、日本。無〔ゼロ〕から負〔マイナス〕へ。

4分钟前
  • HeKu
  • 还行

“没有参加过战争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反战精神依然贯彻这一部哥斯拉。力图实现零伤亡的作战理念和曾经追求荣耀死亡的作战理念形成对照,鲜明地传达出民众对于草菅人命的厌恶——尽管这种情绪仅仅顾及到侵略者一方的伤亡。浩一和哥斯拉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对抗是一大亮点,帝国的承诺都是虚影,废墟中组建起来的小家才是真正的归宿。这一部特效比新·哥斯拉在质感上有了相当显著的进步,甚至优于同期的不少超英电影,考虑到制作成本,这个奥斯卡奖的确拿得有底气。

9分钟前
  • DCmini
  • 推荐

哥斯拉就是那两颗原子弹。他们在为死去的同伴哭泣的时候,同伴却是为了屠杀别国的百姓。无法光明正大地控诉也拒不道歉的民族,呈现出来的便是这种拧巴。叙事很老套,imdb打了8.2分,难以置信。

11分钟前
  • 鲸落
  • 较差

哥斯拉越看越帅

16分钟前
  • 阿蕭
  • 推荐

與其說將哥斯拉回歸到了對戰爭與核彈的符號,不如說徹底放大了其PTSD的象征意義。在這一點上,山崎貴表達得矛盾又擰巴,一面是將政府的存在感弱化,強調民間自救,一面自救調動的資源又不是平民能及的狀態,一面嘲諷著軍人死於戰場是光榮的軍國主義思想,一面卻仍就要以角色冒險犧牲來賣懸念煽情,再加上一些災難片套路,屬於有反叛的意圖卻並未反叛徹底。在神木隆之介等人都用力過猛的時候,看到安藤櫻的自然派表演,有種如沐春風感。

19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IMAX提前场。把左翼命题作文交给一个只会写八股文的右翼工匠,下场就是把七十周年的献礼彻底搞砸,也更加证明当代只有痞子真正看懂了原版。演技和特效自然打不过烧钱的好莱坞,该下大功夫的文本居然也学好莱坞模式化糊弄,让一个神风逃兵完成“人定胜哥”的使命还要集体敬礼,如果不是顾忌海外市场估计就要摇旗招魂了。另外,哪怕是直男癌的痞子当年都会专门写个相对进步的女性角色让十元演,但这部无论滨边美波还是安藤樱全片就只干了奶娃这一件事,东亚三国做起主旋律这殊途同归的爹味也是挺有意思。

21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较差

影评区和短评区真的…🙄 好好稳当儿地看个电影对于有些人真的是要求过高了。

23分钟前
  • Gwenhwyfar🍒
  • 推荐

大银幕Dolby版。两星半。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日本输掉了真实(二战),就必须要在另一端赢下虚构/幻想,所以通过哥斯拉再次开启战争,相当于一次reset,用视觉特效赋形,这当然是一种技术致幻的白日梦了。对于哥斯拉作为死者亡魂的化身这一期待并未达成,只看到了成倍的苦难与虚幻的胜利。全CG制霸太美式方法了,除了哥斯拉的日式造型保有之外,可以说特摄味所剩无几了。倒是片中的几次原子吐息(核破坏)有着较好的呈现,因此加上半星。

26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哥斯拉出场不多,但每次压迫感都不错。质感还是有些像特摄片,哥斯拉行动略僵硬,像个木偶。文戏扭扭捏捏。明着是反思,反战,和对核的创伤和恐惧。但至于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东京为什么被轰炸,是一点都不反思,而且还把自己摆成受害者,纯属洗脑耍流氓。大部分战后的日本人可能也都这么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吧。

28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较差

开启军国主义的防御性观影(另外男主的颜值忽高忽低)

30分钟前
  • imyiangyang
  • 较差

比痞子的新哥斯拉好看。

31分钟前
  • 晴蘭
  • 推荐

在银座看哥斯拉荡平银座,大银幕简直不要太爽,完美的电影节闭幕仪式感。-1.0的意思是往回拍吗?没想到2023年还能看到时间完全设定在过去(二战战败后)的科幻片,置景妆造都在努力营造出年代感。男主是神风特攻队的逃兵,活在幸存者罪念中,前军人们组成了对抗哥斯拉的民间部队,主打理念是要活着回来,为国捐躯并不是荣耀,哥斯拉成为另一种角度的、新的战后反思的化身。跟女主组建家庭但并非夫妻的设定也有点新意。高潮段落就还是老套路了,不过看着真的很燃很爽,VFX做得也很自然。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周深大战哥斯拉

39分钟前
  • Mars panda
  • 较差

看出来了,很伤感啊!很反思啊!恶心!滚!我们不会把让我们经受战争创伤的人描绘成一个巨大的怪物,因为他们只是矮小的倭寇罢了奥斯卡最佳视效?笑死我的建议是下次这种片请诺兰来拍,也别什么视效了,他都是实拍。

40分钟前
  • 拓雨
  • 很差

3.5 由于45-47战后大萧条的背景,让这部成为有史以来“历史包袱”最沉重的一部《哥斯拉》,哥斯拉直接喻指着日本战败及广岛核爆。众人对它的反击,是将二战的战线再度拉长,并在此过程中,修正政府在二战时毫无人性的战术谬误,否定“特攻精神”,转向“生命至上精神”。由此,整体也不往怪兽大片这条路上发展了,更偏向于战争/灾难题材下的情感电影,关注日军的战后伤痛与PTSD。这种严肃化创作的思路是好的,但问题在于,作为中国观众,时而会分不清导演到底是在反战还是“反战败”,两者似乎被导演混为一谈了,尤其那些军礼还是让人膈应。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人类戏部分主题还挺老套的,这版的哥斯拉造型挺不错,原子吐息时候背棘会储能展开然后击发的新模式个人很喜欢,最终战的设备设计和改造旧战舰的思路一股子庵味儿www

44分钟前
  • Cure Kuma
  • 还行

一场臆想中的本土保卫战,既想战时存活下来,又想战后避免耻辱,就是日本人的两大宏愿,居然都实现了,再加上政治正确三全其美,哥斯拉堪称圆梦巨人

45分钟前
  • 轻如纸张
  • 还行

可以理解豆瓣和IMDb评分的差距,毕竟这部与《萤火虫之墓》相比,内容看似正义,实则暗藏蠢蠢欲动的杀机

48分钟前
  • 空腹不能吃饭
  • 较差

我只想看哥斯拉宝宝啊我不想看人类!!!!但是这次的哥斯拉对于密集恐惧症不太友好,有点太脏太丑了。宝宝下次换个皮肤吧,刷刷酸!

52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还行

@ Majestic | 好久没在影院看过这么爽快的灾难片了。这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恐怖。哥斯拉是奥本海默。

53分钟前
  • 庸爻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