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领袖爷爷的理念:领袖是命定的,唯一,长子,男性,派的理念:领袖可以是女性,可以是幼子,不唯一,可以是团队2,关于沟通组织方式爷爷的理念:遵循古法,尊重天意,上天的暗示无处不在,酋长意志至上,不可违抗,专制的,领导人会议决定。
派的理念:民主的,教给大家,大家都掌握方法,都具有能力,集体利益至上,能者多劳。
公众演讲。
其实影片思想就是这么个内核,但是罩上南太平洋毛利人鲸群的神秘外壳,还是挺有意思的。
连电影公司都叫南太平洋映画。
孩子们都演得很好。
派的坚定而迷惘,男孩的优柔无能,胖男孩们的天真粗鲁,都挺有意思。
建议少女观看,挺励志的。
作为一个继承了某一文化传统的人,总不希望这一脉相传断送在自己手中。
所以片中的毛利酋长(女主人公的爷爷)竭力寻找一位能继承毛利文化的英雄。
但深谙毛利文化的孙女却不是自己心目中所想。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中国的古装电影、电视剧中某一族武术的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
不过这部影片却不是在重男轻女的问题上纠缠,而是站在家庭的角度,揭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寻求一个平衡点来折中。
影片的大团圆结局符合观众的心态。
女孩赢得了爷爷的信任与尊敬,父亲带着后继妻子回到自己家乡并参加到了毛利人传统的团结活动中。
这部影片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家和万事兴。
一个小小的想法。
【鲸骑士】里,让我影响最深的是那股绳子。
Old Paka 在修理小船的马达的时候,给Paikea看的那股用来发动马达的绳子。
绳子很粗,由许多细小的绳子组成。
粗绳本身好比是Old Paka所在的这个毛利民族。
而那些小细绳,可以比作毛利民族的族人。
Old Paka,Paikea的爸爸和Paikea代表了毛利民族的延续。
绳子断了,就好像Paikea的爸爸因为对Old Paka的顽固不化的失望而离开了他的民族。
但Paikea却努力地将断掉的绳子接起来并且成功地用它发动了马达。
Paikea是毛利民族的希望。
即使重新接上的绳子不再像原来那样平整光滑,但它的精神却依旧还在。
Paikea给毛利民族注入了新的力量,而让这个看似断掉的绳子重新凝结在了一起。
不到两小时的电影,短评写不下了。。
想了想多费点心思直接写影评吧,重要的也许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思考过程。
除了部分重要角色的外貌比较出众,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关于古老部落的纪录片,民族文化搭配上毛利语有别样的神秘色彩。
影片中鲸和海洋的镜头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蓝色星球》。
柯洛(祖父)这个形象完全就是父权制观念的缩印,他的愤怒和沉默不仅是个人情绪,更是整个文化和社会体系的映射。
他们觉得自己承担着传承和养育的使命,而柯洛则是承受着来自传统的沉重负担。
但如果你要问他们“一定得是男孩吗?
女孩为什么不行?
”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会说一直如此、从来如此。
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思考过。
摔杯子的剧情让我觉得果然是这样,这种场景真的太典型了。
男性气质让他们能轻易获得比女性更高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带给他们责任和压力。
他们被束缚在“强大”的框架里,羞于表达自己,愤怒成为了他们唯一可以正当表达的情绪。
发泄过后留下满地狼藉给女性,这是他们特有的权利——至少“家务”不需要男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参与。
而女性则不得不收拾残局、承担后果。
他们无法直面自己的痛苦和脆弱,只能用暴力或愤怒去掩盖,最终却把这些情绪残留物丢给女性消化。
我觉得这也可以引入女性主义理论的社会AB面【男性可以在A(公共)B(家庭)面自由穿梭 而女性则只能留在B面】当然我讲的不详细,概念是这样的。
祖母类似于传统家庭中的女性长辈形象,这个角色很微妙,既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之一,又是某种程度上的缓冲者。
她并不像柯洛那样顽固地坚持“领袖必须是男性”,但她也没有正面反抗这个观念,只是试图在已有框架内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她跟派(女主)说的“柯洛很痛苦”,其实也反映出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期待——女性往往被教导去理解、去宽容、去承受,那么谁来理解女性的痛苦呢?
她们可能大多是出于善意,可这种善意往往又成为了压迫女性的另一种方式。
不过单论角色,我认为她是支持派的,不然她也不会引导派去找叔叔学习以及将鲸齿交给祖父。
这也算是这个角色对于传统父权另一种形式的反抗。
现实就未必如此了。
派的成长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打破这种循环,她并没有直接去推翻什么,而是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她沉稳又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她一直渴望被祖父认可,她也尝试了,却始终换不来祖父的支持,直到她决定不再等待认可,而是主动去证明自己。
影片的最后,柯洛终于承认了她的能力,也是她一直希望的。
这个角色最终还是没有完全脱离父权制的影响,她依然希望被承认和接受。
(注意:这不是批判 成为女性主义者不仅是和外部的厌女抗争 更要与自己的厌女症抗争 在父权社会的影响下 没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厌女” 无须为此自责羞愧 更没必要因为被指出而感到恼怒) 无论如何,她已然成为了变革的种子,撬动土壤只是时间问题。
剧情还挺简单俗套的,但我更倾向于感受人物的塑造。
尽管优秀但因为是“次子”所以被祖父忽略的叔叔;“长子”也就是从小被期望承担相同使命却向往不同人生的爸爸;还有向自己父亲寻求认可、不被允许哭泣,被迫迎合男性气质的朋友。
而柯洛,同样作为“长子”继承了领袖的位置,看似拥有权力,但是也被迫遵循一个自己未必认同的规则,没有选择的权利。
不单是女性受压迫,男也们无一不是父权制度下的受害者,这就是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存在的意义。
派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不仅仅是“个人”得到了突破,而是承载着以上角色的期许和同样被压迫的命运完成了飞跃。
这就是鲸骑士最吸引我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看短评发现的问题: 1.这太扯了吧,现在已经实行男女平等,早就不会有这种观念了,看了感觉很荒唐,让人生气。
首先,你究竟是未见过还是未细心发现?
这些人也从未思考,一旦脑海里稍微灌入女性主义相关的内容,光滑的海面就会沸腾。
只会大声叫唤什么挑起性别对立。
最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孩子随母姓还是父多?
为什么便利店收银台能正大光明摆放T和烟而作为必需品卫生巾却要在最角落积灰甚至没有售卖?
为什么女性求职普遍比男性困难,平均工资却低于男性?
为什么只有女性会被要求平衡家庭和事业?
太多太多了。。
“从来如此,便对吗?
” 在我们知道“他们”和“她们”的用法时,就已经被灌输“男性能代表人类,而女性只是人类的子集”这个父权核心思想了。
(我又忘了把“她”放在前面。。
留做警示) 跟美好的电影不同,现实父权思想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这种思想很难改变,这样的环境下女性主义甚至很难被接受,被允许存在。
这也是女性主义面临的一大课题,而女性主义要做也是一直做的就是代代相传,直至父权制崩塌瓦解,这种思想也及将不复存在。
女性主义从来不是只属于一代人的斗争,而是一场持续性的,跨时代的社会变革。
你并不孤单。
2.派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愤怒和怨恨,跟那些“激女”不一样。
那她是“好女权”了。
这种人也只看到了表面,并未理解女权主义的核心。
事实上女主完全有权利去愤怒,去嘶吼。
只是她选择了温和的方式。
将“女权”草率划分为“好女权”和“坏女权”及其本质还是在给父权制注血——父权制惯用操控手段,将女性划分为“圣女(好女人)”和“昌伎(坏女人)”两种极端,制造对立,将女性内部割裂,以达成削弱其力量的目的。
事实上无论是“温和派”还是“激进派”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永远不要为证明自己跟所谓的“坏女人”或“坏女权”不同而与其割席。
与其自证不如打破这种规则,拒绝这套游戏。
女权即平权 个人的即政治的 未来的路会很长,但我相信总有一天。
至少我不会助长父权制的气焰,如果能成为“女巫”的一部分就更好了。
这部电影还是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但,我要打五星。
故事讲述的是新西兰毛利土著女酋长的故事。
小姑娘出生于酋长家庭,她爷爷希望能有个孙子来继承,但她妈妈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连同她的孪生哥哥一起。
她父亲不能接受同时失去妻子和儿子的打击,离开了小岛,周游世界。
她爷爷虽然喜欢她,但总觉得她是个女孩,不能就任酋长,因而,打算在十几岁的男子当中培训出合格的领导。
然而,实际情况证明,那些男子们都不如小丫头厉害,最终女孩子当上了酋长。
故事很简单,但看着挺感人的。
有一段描述了大量的鲸搁浅,人们奔走相救,有提海水浇灌的,有拿块湿毛巾覆盖的,试图不让他们缺水而亡,但杯水车薪,人们忙活了一天一夜,还是不能挽救它们的生命。
后来,小姑娘跑过去指挥头领鲸,才使得鲸得救。
虽然这有点不合科学道理,科学家证实鲸搁浅,一是因为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让它们生不如死,二是头领鲸的声波被破坏,信息失控,三是海水污染含有大量的石油等物。
不过,我觉得一个民族,有着他爱护动物的本能、与自然和谐生活的传统,还是让我很感动的。
生命都是一样可贵的,情感都是一样相通的,不管在怎样的生命之间。
传承的不一定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在那咿呀咿呀的圣歌当中,又有谁能否定它不是对鲸的热情召唤呢!
酋长爷爷始终相信古老的传说,他相信传说能够召唤鲸的LEADER才是真正的首领,虽然他因此而不喜欢小姑娘,觉得她的存在是灾难的根源,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一个老男人,一个老酋长,对民族根源的崇拜,对自己祖先传承文化的信仰,矢志不渝寻求团结的精神,还有对生活的态度及意义。
只有真正的聪明的勇士,才能成为一个部落的首领。
只有真正的首领,才能让一个部落团结一致,不论他们离故土多远。
小姑娘说,她觉得让一个民族真正壮大的发展方式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最后,爷爷认可了。
彩船下水了,部落里的男男女女跳着祝福的舞蹈,齐心合力划向蔚蓝的大海——鲸的家园。
电影的配乐很好听,像深海的歌曲,那个演女酋长的小姑娘好漂亮:)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问过千万遍,再问千万遍。
这里汇集好多美丽的传说和未来的神话!
看过这个平易近人的片子,让我不禁想起宫崎峻《风之谷》中的少女娜乌西卡。
吸引我去看这部片子的有四点原因:一个遥远神秘的新西兰东海岸的毛利人与现在社会的碰撞,可以满足自己探索面临遗失的文明的猎奇心理和思考。
一个质朴的本色小演员的精彩演绎和诠释,往往越真实的越感染。
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是故事,还是她的神奇?
大海的故事总是让人充满遐想,象卢克贝松的《碧海蓝天》 亚历杭德罗《我心似海》凯文·科斯特纳《未来水世界》。
还有就是特别想看小演员会不会真的骑着鲸出现。
看过后就像围在壁火前听奶奶讲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刚看完电影,其实早知道它是一部很缓慢很抒情的片子,这样的片子我是很难的坐下来看的。
但不久出现的女主角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觉,似乎给我以充分的理由,要耐心的看下去。
女主角确实很漂亮,竟然能给我一种安静的力量,我很吃惊,的确!
之前看过她的《基督诞生》,他似乎长大不少,更加成熟了,还是一种很安静很欣赏的感觉……我会记下这个名字:凯萨·卡斯特·尤伊斯 Keisha Castle-Hughes另一方面,电影也引导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文化该怎么继承。
无论怎么说,它还是让我们满怀希望的
当地的自然风光优美,色调明快的像一幅画,演员们诠释的自然,动人。
这部影片表达的主题也不错,古老的传统,严格的规则,对女性性别的束缚和家族的传承。
触到了不少社会现实中的矛盾点,包括开头借女主说起“女性为了生育能力良好而不能抽烟”的传统观念和整个影片反映的“女孩也可以成为领袖”的观点。
但是影片的表达方式是缓慢而又条理的,把观念的差异和冲撞铺展开来,不妨碍我们能感受到影片中的包容、关爱和温情。
身为酋长的祖父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独活的孙女,甚至认为她的诞生为部落带来不幸,可仍然接纳了这个小女孩,数年如一日地骑着自行车接她放学,载着她在院子里转圈圈。
但是当她违背他的意愿想要像男孩子们一样获得学习成为酋长的本领的机会,祖父不会为了对她的爱而妥协,仍然因为她的性别在集会时不让她坐男孩子才能坐的前排,把她赶出酋长学校,发现她偷偷学就训斥她。
到最后小佩展现出她的智慧和领袖本领,使搁浅的鲸鱼重返大海,祖父坐在她的床前低头惭愧地说:英明的神灵,对不起,我真是一只刚会飞的雏鸟。
这么平静又和谐地完成了打破规则,改变进步这一创举。
当地传统的毛利舞蹈、妆扮、古老歌谣和酋长学校的武艺极具当地特色,把威武沉重和明艳糅合到一起,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情感,教学过程中的瘪嘴和伸舌头的动作又有点儿滑稽,看起来还挺搞笑的。
故事的讲述有矛盾起伏,但却不尖锐,也不温吞,就如当地的景观和建筑一样,兼具明亮和厚重,娓娓道来,融洽又精彩。
还有小男孩hemi和父亲的关系,这个点设置的很美妙,我终于截到了小男孩的粲然一笑。
还有小佩爸爸对家庭的反叛和对自由的追逐和与老父亲的矛盾,以及最后画面扫到他与怀孕女伴的回归,好像一笔带过的默契和小秘密。
记得电影中祖父的称呼是paka吧。
这个老酋长一直对自己的孙女有一种沉默的爱,正是这份爱让他很痛苦,他也一定希望派是个男孩,他心里最清楚派是多么聪明。
直到祖先神鲸险些带走他的孩子,他才明白自己一直被蒙上了眼睛。
而派对paka的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带着祖先的宽容与无私,那种“叛逆”更像是灵魂里召唤出的使命,不可违背。
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我是他的小孙女,他对我的爱超过了对待他孙子的爱,像母亲说的,似乎我就是祖父期盼来的女孩,有一种感情就是命中注定的。
片子的后半部我一直面对着屏幕的老人频频落泪,我很想念那个骑着单车带着我的老人,我们曾经也像派和她的paka一样一起度过放学回家的那段时光,长大后才知道那些已是无价的幸福……
我没有坐在鲸的头上,但是我坐在了鲸石头上...当深蓝的海水漫过双眼,太阳的光线已经模糊,这里就是我的归处
小姑娘演的不错。还提名奥斯卡女主了。故事略单薄,表现也没什么亮点。即便最后画龙点睛的独白都没力度。
酋长绝望地重复着“这怪谁”,女孩却骑着搁浅的鲸鱼游向深海,伴随着空灵的旁白和澄澈的歌声,这讲述的是个神话故事呐
一看到大海、鲸鱼就想哭,我什么毛病,是不是被下降头了。
女孩的天赋被忽略,但她用勇气和执着做出了自己最坚定的回答。
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是the chosen one,该怎么办?
这个电影给人一种看动画片的感觉,核心主打“文化”和“传统”,但是于我而言没有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我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用传统礼教作为重男轻女的挡箭牌伤害自己亲孙女的故事,他对女孩的情感态度在我看来是违背常伦的,这不是最后的和解所能抵消的。唯一能正向理解表达的大概就是环境保护了?
有一点心痛的感觉。让人着迷的毛利习俗。拍鲸鱼的时候,真的把他们拖到岸上来的嘛?
新西兰还是看风景吧,拍电影实在不好看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问过千万遍,再问千万遍。
很平静的电影,在毛利人的部落,根深蒂固男尊女卑思想,一个女孩用她的执着和努力改变传统。母亲的离去,父亲的逃避和缺失没有让这个女孩低落,反而让她更努力的获得祖父和族人的认可。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那其他人也不能认同你
情节设置意外的传统,故事也没有呈现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缺陷明显。不过在影像表达上,倒是展现了女性导演的特点。
小女孩太善良了,从来没有怪过对她苛刻的爷爷。然后老头子自己把酋长的标志丢到海里去,然后没人捡起来,就抑郁了?我没搞错吧?最后也不是很明白为啥就小女孩可以驾驭鲸鱼了呢,到底是为熟木?
小姑娘长了双周迅的眼睛,她一哭我就只好加一星了。
睡着了
龙舟来了,女人闪开!想到这个了不好意思……
我之所以对新西兰这么向往,多半拜这部电影所赐
如果以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解读所有跟“本土”“原住民”“土著”“岛”“图腾”等有关的影片想要表达的内涵时,无疑都像给自己一个挺大的耳光,因为现代文明正是挣脱征服了野蛮的文明而存在的。真正的“土著文化”已不存在,他们早就为捍卫信仰而被现代文明所杀,我们所看到的是苦求平衡而不得的后裔们
One young girl dared to confront the past, change the present and determine the future少数民族风俗电影
Maori, culture film list
记得看过,记得最后一个情景,还不错吧,关于人与动物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