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手套

Der Goldene Handschuh,金手套虐杀事件(台),The Golden Glove

主演:乔纳斯·达斯勒,马克·霍泽曼,亚当·布斯多柯斯,卡特加·斯图特,玛格丽特·提塞尔,特里斯坦·勾贝尔,菲利普·巴尔特斯,玛蒂娜·艾特纳-阿奇姆彭,维多莉亚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语言:德语年份:2019

《金手套》剧照

金手套 剧照 NO.1金手套 剧照 NO.2金手套 剧照 NO.3金手套 剧照 NO.4金手套 剧照 NO.5金手套 剧照 NO.6金手套 剧照 NO.13金手套 剧照 NO.14金手套 剧照 NO.15金手套 剧照 NO.16金手套 剧照 NO.17金手套 剧照 NO.18金手套 剧照 NO.19金手套 剧照 NO.20

《金手套》剧情介绍

金手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德国导演法提赫·阿金将拍摄一部犯罪题材新片。影片改编自海因茨·施特龙克的小说《金手套》,故事源自真实事件。1970年至1975年,一个名叫弗里茨·洪卡的心理变态凶犯在汉堡红灯区谋杀了四名女子,他挑选“猎物”的地点是家名为“金手套”的酒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只能是你海豹突击队第五季命运之矛遥远的家守夜人:恶魔永世同在恋爱蜜令迷路庄的惨剧往事决堤鬼族:雷神传说捉奸侦探蜂鸟沦落人蝙蝠侠:蝙蝠女侠之谜暗黑破坏神在身边。岭南药侠焚兽之都天有眼最熟悉的陌生人星辰大海迷魂之密室逃脱神医偶然与想象理想照耀中国断背山金秋喜临门圣保罗之恋误婚九死无法拥抱的你第二季支持女孩们

《金手套》长篇影评

 1 ) 预定2019年最重口味电影!

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作为三大电影节中最早进行的一个,柏林电影节在选片吸引度上和戛纳、威尼斯都相去甚远。

一方面戛纳电影节作为艺术电影殿堂,一年不知道有多少大导新作挤破头想要进入那区区只有20部的主竞赛单元片单,而另一方面威尼斯电影凭借时间的优势成功笼络了一批想要冲击北美颁奖季的电影前来镀金。

柏林电影节最近几年的待遇,就如同2月的柏林一样寒风凛凛。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依旧没什么改变,之前的13部华语片入围,张艺谋、王小帅、王全安三部华语导演的影片入选主竞赛单元,娄烨杀入全景单元,周冬雨、王源、易烊千玺等流量艺人的国际电影节首秀的噱头,也因为《少年的你》和《一秒钟》的先后撤片退出而热度不在,日渐式微的柏林电影节,确实急需一针强心剂。

这样的强心剂可以是口碑超高的经典之作,可以是卡司超豪华的好莱坞影片,当然也可以是尺度超大的话题性电影。

好在,这样的作品今年的柏林不缺,主竞赛单元的德国影片,来自德国导演法提赫·阿金的《金手套》,在年初就已经预定了2019年最重口味作品的一席之地。

Indiewire的影评人David Ehrlich说这是一部恶心到你甚至可以“闻到”恶心气味的电影,是一部真正的“有味道”的电影。

《金手套》改编自同名小说,取材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弗里茨·洪卡(Fritz Honka)的真实犯罪事件。

讲述连环杀人狂的电影有很多,从早些年的《沉默的羔羊》,到去年拉斯冯提尔的《此房是我造》,还有昆汀还未上映的新作《好莱坞往事》。

里面的主角都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杀人狂魔,但如果说以上影片的反胃程度有100的话,《金手套》凭借一己之力将阈值都提高了不止一倍。

相信有不少影迷都会偏爱血腥暴力的影片,但《金手套》的恶心之处并不在杀人的过程以及血浆的堆积,甚至相比那些真正的邪典经典,血浆量真的是小巫见大巫,真正令人反胃的是里面的“审丑”观:主角洪卡是一位如同社会蛆虫一般的底层人,满脸痤疮留下的恶心印记,一头油腻的湿发,发黄的牙齿仿佛隔着屏幕就能闻到口腔中积攒了多年的牙垢恶臭,是那种在街上碰见一定会躲开八丈远的瘟神级别人物。

而他的猎杀目标也并不比他清爽多少,在他散发恶臭的住处旁的金手套酒吧,里面长期游荡着酗酒如命、肥胖过度且油腻无比的中老年妇女,给她们买上一杯酒,她们就会跟着你回家。

洪卡用这样的方式带着这些毫无性吸引力的女人回家,进门就直入主题,酒精上了头就会暴怒杀人。

法提赫阿金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洪卡和数位中老年肥胖妇女的交媾过程,即便因为洪卡不争气的性器官几乎没有成型过,但变态的洪卡还会用马桶刷,德国大香肠暴力的塞进已经被层层肥肉盖住的女性下体,香肠还不忘拔出来吃掉,一点不浪费。

杀人场景同样也是不留余地的恶心你没商量,直面镜头的肢解场面,极为真实的尸块展示,而把尸块藏匿在自己家中橱柜长达四年之久,也让洪卡打开橱柜瞬间呕吐的那一刻,成为了影片中最恶心的一幕。

但即便恶心到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恶臭,法提赫·阿金作为导演的调度能力还是在这部影片中得以展现。

洪卡的住处是一个几乎连转身都只能原地的逼仄又肮脏的阁楼,在这样的小空间中,尤其是最后一场杀人戏用一个长镜头,展现了洪卡从扼住受害者的喉咙到断气的全部挣扎和扭打过程,阿金的调度足够精彩。

影片的视角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几近静态的窥探视角,摄影机好似潜入近洪卡住处的一只苍蝇,观察着洪卡的生活、酗酒、杀戮、以及分尸。

《金手套》全片充斥着下水道与尸块混合的恶臭,对于丑陋人体的展示也让人丝毫不会怀疑,这就是法提赫·阿金的最初目的。

但看到这你可能也想问,将这样一个变态杀人狂的事例,用这样极端恶心的方式搬上大银幕意义何在?

其实还是有的。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正是分裂的东西德合并的年代,也是二战影响下出生的一批新生儿成长到了中年的年代,影片中出现的几乎所有人物,都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

他们中有洪卡这样做着底层工作赚酒钱的废物,有前武装党卫军的成员,有大屠杀幸存者,有妓女,当然同时的,他们都是瘾君子和酒鬼,依靠这样的精神麻木,忘掉自己所身处的悲惨情景。

他们对于社会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与其说是人,更不如说是蛆虫、蟑螂,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洪卡在几年之内杀了那么多人,却从来没有人报过警,也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家中的臭味究竟根源是什么,直到尸体腐烂之后爬出来的蛆虫,通过简陋的木质地板,流到了楼下的希腊移民家中。

影片中的人物也都用了一种近乎行尸走肉一般的表演方法,这样的表演我们能经常在僵尸片中得见,佝偻着身体,双眼无神,嘴巴微张仿佛下一秒就会流出口水,反应极慢,含糊不清的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这种行尸走肉一般的角色的堆积,阿金的指涉所在也就一目了然。

洪卡曾经也试图戒酒,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阶级的魔鬼还是让他被重新拉入泥潭,重返地狱,仅需一滴酒精。

而影片中少有的正常角色,和“金手套”帮毫不相干的高中少男少女,在为了证明自己勇气进入了这件藏污纳垢的酒吧之后,完全丧失了作为比他们社会地位高一等的优势,在这个连丛林法则都没有的阴暗角落,是不允许美好的东西存在的,这样反阶级的反噬,也算是阿金对于那个年代的一种讽刺吧。

《金手套》绝对是开年奉上的一道令人作呕的大菜,但也希望有足够承受能力的观众也不要只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在极端的暴力和杀戮背后,依旧潜藏深意。

 2 ) 张大炮评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3 ) 这部重口味经典,不止有限制级的场面,提名金熊奖的它撕开了现实

移民德国的土耳其后裔法提赫·阿金今年持“恶”行凶,送上了超重口味的犯罪片《金手套》。

该片背景放在了70年代的德国,讲述了一个名叫弗里茨·洪卡的心理变态罪犯在德国汉堡红灯区接连谋杀了四名女子的恐怖行径。

影片以他挑选“猎物”的酒吧,“金手套”作为片名。

2017年,具有移民背景的法提赫·阿金执导了由黛安·克鲁格主演的《凭空而来》,通过一位母亲的视角,讲述了当代德国人在新纳粹主义下的德国寻求公平和正义的故事。

该片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金棕榈奖,并帮助女主角黛安·克鲁格拿下戛纳影后桂冠。

两年之后,法提赫·阿金的这部《金手套》尺度直逼去年的超重口神作,拉斯·冯·提尔的《此房是我造》。

如果说《此房是我造》是精神美学的巅峰,那么《金手套》就是现实主义的一记闷锤!

首先吗,影片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取材真实事件;另外,通过极度风格化的影像建构,银幕以舞台室内剧的方式,逼真“再现”了当时的恐怖场景。

法提赫·阿金罕见的在《金手套》里消解了戏剧性,空间感,力求让拟态化的电影叙事与真实过往不断重叠。

对于真实性的强调,很清晰的由他的场面调度、镜头语言与空间设计表现出来。

影片一开场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场面,没有交代前因,直接就呈现出洪卡第一次犯案的残暴行径。

这一场戏与《此房是我造》有相互致敬之处,洪卡也表现出连环杀人犯杰克在第一次行凶时的慌张和不知所措,中途的精神崩溃,以及最后的极端冷漠。

法提赫·阿金在表现这段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时,却配以最为简单“机械”镜头调度。

没有明显的剪辑痕迹,在封闭狭小的室内空间里,配以“凝固”似的长镜头,逼迫观众目睹这场令人生理不适的惊悚场面。

镜头坚定的实践了安德烈·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法则,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同一”的表现手法,让影片成为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

通过这扇窗户,观众窥探到了当年不为人知的犯罪现场的“真实”一幕。

法提赫·阿金的用意非常明显,开场就让观众反感和不适,让观众对暴力和血腥场景逐渐“脱敏”,以便其透过暴力,一探人性深处的幽暗,以及压抑人性的历史大环境。

法提赫·阿金在影片里始终限制着蒙太奇的发挥,那些惊悚的血腥场面,混合了现实与虚构的叙事内容,在银幕上具有了真实的空间密度。

不做美化,只求真实。

影片绝大多数时间里摄像机仅小幅度运动,以此让观众和男主角洪卡的主观视线同构。

摄像机的微妙运动仅用来表现洪卡精神世界对外部环境的条件反映。

长时间的高度的重合,让观众与罪犯的心理发生了奇妙的投射作用,观众随着镜头,跟着洪卡的视线转移,将焦点对准到新的“猎物”身上。

《金手套》有大量的室内戏,一个是洪卡生活的顶层小阁楼,杀戮和藏尸之地;一个是他与外界联系、搜寻猎物的地方——金手套酒吧;还有一个是影片后半段,他新的工作场所,封闭的办公室和休息间。

在室内调度上,法提赫·阿金借鉴了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恐惧吞噬灵魂》。

比如在室内酒吧的吧台上以斜对角式构图为主调,再配以多角度的正反打,营造出人物之间的疏离感,以及重要人物的视觉压迫感。

在阁楼内和楼梯上同样选用仰俯镜头对打与障碍物体遮挡切割构图边缘的方法,利用高度差、画面分割,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凸显冷漠与疏离。

而在阁楼房间内,法提赫·阿金多基本放弃了正反打,采用中景双人镜头,表现人物的暴力、人与人之间突然的沉默,在喃喃自语中捕捉流动的窒息感与爱无可诉。

法提赫·阿金在《金手套》里,一反常规类型片,用摄影机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性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我们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因为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还世界和人物以真实的原貌。

所以,《金手套》里的重口味血腥场景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以此刺激观众的神经,消除麻木,吸引注意力,让理性复苏,以便成功传递他想通过影片传达的主观思想。

法提赫·阿金“打开”了变态杀人犯洪卡的内心世界,让观众透过他与外界的交流,透视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法提赫·阿金不光在镜头上借鉴了法斯宾德,他同法斯宾德一样,坚信“电影解放心智”,竭力伸出批判矛头,用电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绪。

《金手套》执着于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来审判德意志民族沉重的罪孽意识。

影片把年代放置在德国70年代,用意颇深。

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时代的疮痍,但通过男主角洪卡,以及围绕洪卡而展开的诸多二级人物,就可窥见人在时代中的异化。

影片中的洪卡并非完全陷入癫狂的杀人犯,他在暴躁失控与自卑压抑中挣扎、焦虑着。

表面上看,影片叙述的是洪卡的杀人经历,但潜文本其实用洪卡的特性隐喻70年代的联邦德国。

当时的西德看似已经济腾飞,但因为铁幕的存在,以及柏林墙的分隔,让很多德国人依然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

洪卡的自卑和病态代表着70年代西德人的整体情景,个人的焦虑被社会放大。

在虚假繁荣、政治附庸的情况下,部分西德人被绝望笼罩、陷入颓废,个体贫瘠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让他们不分昼夜聚集在类似“金手套”这样的酒吧中,利用酒精自我麻痹。

围绕洪卡的那些二级人物,包括洪卡杀害的女人大都来自这个酒吧中。

他们看似活着,但早已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衰老的身躯,退化的大脑,以及对酒精上瘾的绝症。

在“金手套”酒吧里出现的人物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符号,听力和视力都受损的老党卫军、曾经在集中营里生活过的妓女、失业的流浪汉,无所事事的颓废老女人。

他们有的面对萧条的战后社会,反而愈发怀念战争年代的“荣光”。

他们将一切归咎于战争的失败,暴力与渴望复仇的念想在心中积蓄;

他们有的开始自暴自弃,用酒精麻醉自己,仇视一切,甚至怨恨上帝。

更可怕的是,社会的腐化不仅仅在酒吧中滋生,在酒吧之外的学校里也悄然发生着。

洪卡一直迷恋的女学生,开始被老师教导“一定要学习才有未来”,可她依然我行我素,靠着青春无视一切。

最后,她在年轻男学生的诱导下,来到了“金手套”酒吧,再次激起了洪卡的欲望。

片尾,她虽然逃过了重新陷入疯狂的洪卡的摧残,但她没有想到过,危险曾离她如此之近,杀手尾随她走过了几条街。

她逃过了洪卡,但在那样的时代中,某个阴暗的角落里,也许还有另一个“洪卡”在等着她。

而她未来也极有可能成为“金手套”酒吧里,那些吹嘘自己年轻时美貌逼人,现在却衰老丑陋的女酒鬼。

影片里的两位年轻男女,在上一代的“教导”下,极有可能以镜子式的存在,陷入命运的循环,一直腐烂下去,一代又一代。

再看看片中象征着德国中产的中年夫妻,一个为了生活在洪卡所在的公司当清洁工,而她的丈夫刚刚失业,两人都陷入低谷,借酒消愁。

更可怕的是,女清洁工还将洪卡重新拉回了地狱,令他变回了恶魔。

这是影片最明显的点题处。

喝醉被撞伤的洪卡原本打算戒掉酒精。

虽然经过了痛苦的戒断过程,但他明显好转,找到了新的工作,而且和旁人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

可一切都在女清洁工递出的那杯酒后急转直下。

洪卡重回酒精怀抱,宣泄情欲和暴力的杀人恶魔重回人间。

所以,是当时的社会情境造就了洪卡,深陷其中的洪卡想要逃离,却倍感无力。

在法提赫·阿金的影像世界里,他人即地狱,爱比死更冷,人人都是一座孤岛,要么在酒精里昏昏度日,要么以死亡终结一切。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在《金手套》里,法提赫·阿金继续表现了移民文化给德国带来问题。

令人吊诡的是,影片中,居住在阁楼上的洪卡才是社会底层,而他楼下的希腊人位居中产。

那种隐秘的寄生关系在一栋小楼里悄然发生。

平时两个阶层的人相互之间不闻不问,因为工作和生活习惯问题相互咒骂、排斥。

可当洪卡藏着的尸体开始腐烂,生出蛆虫,而且从地板缝里,从上往下掉入希腊人精致的晚餐上时,两个阶层的人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恐怖的交集。

这种“共存”和“冲突”,显然比近来大热的韩国影片《寄生虫》来得更加生猛。

《金手套》以冷峻、恐怖、逼真的方式,实现了电影的教化功能。

正因为导演勇于表现丑恶,才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高尚最后的避难之所。

 4 ) 她们在床上一点也不热情,所以我杀了她们

本文首发于“深夜门”微信公众号。

1975年7月15日,德国汉堡的一幢公寓忽然失火,消防员正在积极灭火的时候,忽然有个女消防员尖叫着跑下楼,摘下安全帽不由分说就开始呕吐。

在公寓的阁楼上发现了有几个装着腐烂尸块的塑料袋,意外的大火把腐肉连同蛆虫一起焖熟了——这真是一副自带味道的画面。

洪卡在法庭上本案的凶手名叫弗里茨·洪卡,从1970年到1975年,他在自己的公寓里杀了4个妓女。

四名死者之中,除了第一个被他抛尸之外,其余三位都被他肢解之后藏在了壁橱里。

为什么要藏尸?

有拖延症的洪卡介绍说:第一次抛尸之后发现实在太麻烦了,再说自己工作也太忙,没时间抛。

那为什么要杀人?

洪卡说起来更理直气壮了,他义愤填膺的说:她们和我上床的时候一点也不热情,有的还笑话我性无能,实在是太不敬业了。

实实在在的说,性无能这件事并不是诽谤,他确实不行。

很长一段时间内,洪卡成了德国的都市传说,也帮助很多母亲完成了育儿的重任,当熊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妈妈只需要说一声:小心洪卡来找你了。

熊孩子立刻变乖了。

当初的熊孩子阿金洪卡被抓的那一年,有一个叫海因茨·施特龙克的熊孩子13岁,另一个叫法提赫·阿金的熊孩子刚刚2岁。

熊孩子海因茨·施特龙克长大后成了作家,2016年他根据童年噩梦洪卡的故事写了一部小说《金手套》轰动德国文坛,屡获大奖。

法提赫·阿金长大后成了知名的导演,他根据那部小说拍了同名的电影:《金手套》。

该片在柏林电影节放映时引起巨大反响,很多观众看了一半就离开了座位:太TM恶心了!!

《金手套》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

在我看来,逼仄肮脏的画面和其背后的思想性有点疏离感,再加上独特的社会背景很难让人找到共鸣,所以评分并不很高。

从电影本身毫无掩饰的拍摄技巧来看,也许艺术意义更大于批判意义。

真实连环杀手改编的电影有很多,这些电影要么唤起了我们心中的恶趣味,要么映射社会的不公,明着写犯罪,反倒激起坚挺的正义感。

但这部电影不一样,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和美有关系的东西。

与其问自己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不如问问自己能不能坚持看完。

他就是那种走到路上就是交通障碍的人:洪卡的真实历史1935年7月31日,洪卡出生在德国莱比锡,10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

二战爆发时,因为洪卡老爹是GC党(这点在电影中有所体现),所以并没有跟希特勒上战场,而是被党卫军们抓进了集中营。

直到苏联解放集中营,一家人才被救出来。

简单算算,在5-10岁,洪卡一家人是在集中营里渡过的。

阴暗的岁月也许教会了洪卡忍气吞声,也许在他内心树立起了奇怪的正义感,也许也让他习惯了残忍。

1946年,洪卡11岁,刚出集中营不久,他父亲因为酗酒和身体不好离世。

1950年,15岁的洪卡外出谋生,跟着别人学砖瓦匠,但因为身体对某些材料过敏(童年营养不良容易有过敏体质),不能干这一行。

1951年,16岁的洪卡逃到西德,在一个农场里打工。

期间他和一名叫做玛格特(Margot)的女子好上了,并有了一个儿子。

儿子出生后,洪卡觉得自己不稳定,也并不想娶玛格特,付了3000块赡养费后走掉了。

第一名受害人-格特鲁德1956年,21岁的青年洪卡来到汉堡市,在造船厂当工人。

眼看凭年轻力壮能挣个未来出来,没想到刚进厂就出了一次车祸。

虽然保住了命,但鼻子被撞断了,压迫视神经,造成了眼睛斜视。

伤好之后,他的鼻子塌了。

他成了厂里面的卡西莫多,同事经常嘲笑他奇怪的样子。

洪卡也越来越敏感,只要别人忽然大笑,他就认定他们是在笑话自己。

1957年,22岁的洪卡和一个女人结婚,生了一个儿子。

一个内心自卑而敏感的人,婚姻很难幸福。

对外窝囊的洪卡对内却是个家暴男,动辄破口大骂乃至殴打妻子。

三年之后,妻子离他而去(他内心也许觉得这是妻子的背叛)。

后来妻子和洪卡短暂复合过,但又一次被洪卡打跑了。

相貌丑陋,婚姻失败。

洪卡的内心越来越敏感。

他害怕和人接触,讨厌那些笑话自己的同事,于是辞职,去了一家能源公司当守夜人,不见天日的工作状态也让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慢慢的,洪卡已经不去追求任何女性了。

他认为与其被那些挑剔的女人笑话长的丑,还不如去找站街女。

在肮脏的阁楼墙壁上,他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裸女图片,更多的时间靠五姑娘来解决生理问题,他的生理功能,大约也是在这段期间被五姑娘消耗凋零的。

1970年12月的一天夜里夜里,35岁的洪卡找到了42岁的格特鲁德·布劳伊尔(Gertraud Bräuer),后者是一位美发师,兼职接客。

格特鲁德性格开朗,事后顺口就嘲笑了一句洪卡:长的这么丑,丁丁还不行。

话音未落,她就被洪卡摁倒,掐住了脖子。

这是洪卡杀的第一个人。

紧张的他用锯子肢解,再装入垃圾袋分批丢出。

尸体很快就被警察发现了,也确定了死者,但他们一直没找到凶手。

此后四年,洪卡一直很乖。

第二名受害人-安娜直到1974年8月,39岁的洪卡遇到了47岁的站街女安娜(Anna),这次安娜并没有笑话他丑,也没有笑话他的丁丁。

但他还是把她掐死了,对此,洪卡的解释是:安娜在床上一点热情也没有,肯定是嫌弃自己,所以必须死。

这种解释让人忍不住猜测这四年间,其他的性工作者要多么爱岗敬业才能从他手里活过来(电影其实试图了做了一些解释)。

这一次,他肢解了尸体。

但没有抛尸,而是塞到了壁橱里面。

第三名受害人-芙烈达同年12月,洪卡又找了一个57岁的站街女,叫芙烈达·罗布里克(Frieda Roblick),又以同样的原因和方式杀害了对方,然后肢解,塞到壁橱——这一次,成魔的他已经无需为杀人找任何理由了。

第四名受害人-露丝1975年1月,洪卡又约了52岁的站街女露丝·舒尔特(Ruth Schult)来公寓。

同样的套路,又被杀了。

他那间小小的公寓壁橱里,放着三具肢解后的尸体任凭蛆虫蚕食,尸臭味几乎伴随了他一整年。

邻居们也都抗议,但谁也不知道什么味道。

直到一个邻居不小心失了火,这件连环杀人案就这么被消防员给破了。

杀了四个人,你猜他是什么结局?

1976年,法庭认定四人中只有一起是谋杀,三起是过失杀人。

又考虑到洪卡酗酒,心智受到酒精影响,判了洪卡去精神病院进行15年监禁与治疗(这让我忍不住想起阿卡姆)。

1993年,洪卡出狱,然后用化名皮特·詹森(Peter Jensen)入住了汉堡市的一家养老院,五年后自然死亡,最后竟得善终。

小说电影的诠释洪卡奇特的性格中有很多的谜团,这背后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所以小说和电影纷纷把目光对准了他经常光顾的低级酒吧:金手套。

曾经的党卫军这个酒吧里聚集着一群二战遗孤,一个比一个衰老,一个比一个酗酒,一个比一个无望。

有年老色衰的妓女,有名叫肛门的酒保,还有瞎了一只眼的老党卫军。

在这里,作为迫害者的老党卫军和被迫害者的洪卡看似和平的相处,那些臃肿肥腻而生无可恋的老妓女,哪怕仅仅为了找个地方睡觉都会和你一起回家。

底层酒吧金手套这群人会因为同一首德国老歌而泪流满面,暗示了他们相同的年代背景——而在这群人中,洪卡相对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他骄傲自己是有工作的人,是能养活自己的人,他骄傲自己随时可以喝到自己喜欢的酒,虽然因为相貌问题饱受别人的嘲讽,但他内心觉得自己值得享受更好的生活,值得享有更好的女人。

内心深处,他仍然是个直男,从那些落魄的女人身上寻找着尊严和权力感。

他迷信契约,所以和一个妓女签订契约。

契约中规定:1、要求女人宣布他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快感;2、要求女人把自己漂亮的女儿介绍给他。

这两条其实都是痴人说梦,他因为丁丁不行,只能用木勺子伺候妓女。

而那个妓女口中的漂亮女儿,早就离她而去了。

但女人毫不犹豫的签字了,只是为了能喝一口酒,睡一晚安稳觉。

在影片中看他们两人的相处如同看洪卡杀人一样令人起生理反应——我说的是恶心啊。

女人照顾他的起居,他则不停的殴打和侮辱。

但当洪卡哥哥来访的时候,洪卡又把她当做自己的妻子看待,给她讲述家族史,讲述哥哥的不容易。

哥哥临走时醉醺醺的说:别失去这个女人。

他用勉强的尊严讪笑着:我不要她,我要她漂亮的女儿。

这一片段中,你能感觉一个底层人物凄凉的挣扎,有些病态的挣扎。

两个寻找刺激的小鲜肉影片故意放进了两个毫不相干的年轻高中生,娇嫩的学生妹和懵懂的长发少年。

他们以猎奇的心理来到金手套,结果发现和这个小社会完全格格不入,他们多多少少都对这个酒吧带来了影响:学生妹成了所有落魄男人心中的天使,成了洪卡的梦中情人。

而长发仔在这些老江湖眼中毫无男子气概,独眼的党卫军肆意在他身上撒尿。

以正常人视角,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人物和背景,更不用说融入了。

洪卡心中的肉欲天使记得当初看《巴黎圣母院》,我就对卡西莫多的人设很奇怪。

爱丝梅拉达其实到最后也不喜欢卡西莫多,善良单纯的卡西莫多紧紧抱着爱丝梅拉达的尸体一起死去,这样感人肺腑的结局中是否也有一个丑陋男人的一丝执念?

就好像这个不知名的洪卡心中永远有一个天使般的少女一样。

PS:洪卡的扮演者乔纳斯·达斯勒其实是个帅锅,在影片中又扮丑又露鸟,还要和一堆肥嘟嘟的中老年阿姨滚床单,也是辛苦了。

 5 ) 应该是个B级片吧,三点都有露的,虽然很难看

70年代离我们记忆中并不远。

二战后,经济在慢慢复苏,但很多旧人也没什么生活了,只能在低层的酒馆里度过残生。

金手套是这个不足20平的小酒馆,洗手间都要走过街对面才有,摆着四张小桌子,一个只有三个坐的吧台…… 男主是一个普通工人,但样子很丑,正常女人清醒的时候连请的酒跟咖啡都没人愿意喝,还好有一份工作,租住在小阁楼里,也算有一个安身之处。

男主还有一个交往的哥哥,就没其他人了。

兄弟俩都离过婚。

酒喝得很多,在酒吧里都是一些老残男女。

久不久会有无家可归的又爱酒的会跟男主回屋里,第一个受害者是站街女,还比较年青。

勒死后本来用大袋子装好准备丢尸的,但楼道有人走动,最后分了尸,大腿与头留在暗格里,其它部分装在手提箱半夜丢掉了。

也是这次丢尸上了通告。

第二个受害的是一起回家的老女人,三个女的一起走,半路醉倒一个睡路上了,一个到了不满意男主要求跑了。

男主直接把受害人爆头,用头鐘在桌上直到……全部藏在暗格里………………不想评了,很B级片

 6 ) 不吐不快的艺术片

整部电影我看下来了,已经超越很多人了吧。

写实的、长镜的拍摄手法表现那个阁楼确实恶心,但更多的是去解读导演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杀人者的童年和成长环境因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金手套酒吧聚集的都是战争的贻害,独眼龙、老水手、肛门、老板、各式老态的妓女等等,在这里,杀手反而是个有工作的、能买酒买春的比较独立的人,但却因为面容丑陋(电影没介绍是因为事故造成面部缺陷)还是让妓女也看不起,通过满墙的裸女照片大致认为手淫过度造成性不能?

所有的这些因素制造出了连环杀手。

但电影的中段,也就是老女人被修女带走、杀手车祸后戒酒、重新有份保安的工作后,似乎安定下来有了些转机,但“狗改不了吃屎”,遇到女清洁工就想直接干,失败后重回老路,再次杀人,其实是一个社会时代的悲剧。

还要关注的是,一对年轻的学生,应该是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已经跟老一代格格不入了,女生还是杀手的性幻想对象(个人认为跟离开的老女人不是母女关系),最后被杀手跟踪则是艺术创作了;还有进入酒吧的那个传道人(可能是修女),街区的中心就是个教堂,杀手遇车祸倒在教堂门口是一名修女先俯身救助,印证基督宗教济世救人,救所有的人。

最后为主演还是个九零后点赞,前途无量。

 7 ) 红灯区的真实故事,重口到只能空腹看

一个希腊家庭,正在享用美味的午餐。

突然,一只白色小虫落在女孩碗里,还在蠕动。

抬头一看,屋顶有个小洞,正络绎不绝地下落着蛆虫。

经这么一刺激,他们的隔夜饭恐怕都要吐出来了。

屋顶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别怪派爷没提醒,如果要观看本片,请立即停止任何饮食行为—— 《金手套》(2019)

屋顶有洒落的蛆虫,自然是有腐烂的东西。

腐烂的,是人体。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连环杀人事件改编的故事。

主角弗里茨·洪卡,在20世纪70年代杀害了四名女性。

多数尸体都被他塞进了阁楼的每个空处。

为了掩盖尸臭,他只能往家里洒松香水。

当这个事件被德国著名导演法提赫·阿金还原在银幕上。

想必多数观众和派爷一样,先不是感到愤怒和惋惜,而是—— 恶心。

从真实的心理感受上说,和他们产生共情,需要很大的能力。

这根本不像是发生在我们世界的故事。

甚至不像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动物的故事。

先是这个连环杀人犯,既不普通,也不高智商。

弗里茨那丑陋到近乎畸形的面容,让所有人避之不及。

那时候才30岁出头的他,体态倒像极了猿猴。

而他作案的手法,同样原始粗暴。

勒脖子、撞桌子、拿锯砍,甚至手脚并用。

整个过程,极尽肮脏和混乱。

部分尸体,被弗里茨塞进阁楼。

另一部分,被他随便地扔进附近草地上。

半路遇到人,弗里茨同样会吓一跳。

他的一切行为,都像不经大脑,遵循着动物本性。

这样的连环杀手若是在今天作案,简直无异于自杀。

凶手像禽兽,不足为奇。

但这里的被害者,同样让人倒尽胃口。

身为清一色的妓女,她们没有家庭,亦不知廉耻。

拖着自己肥胖又丑陋的身体,在一个叫金手套的酒吧,语言粗俗地买醉、等客人给几个小钱带她们回家。

弗里茨也正是通过这所酒吧,达到“猎艳”的目的。

这些肥胖的女人被带回家,连弗里茨都不愿直视。

弗里茨一离开,她们则忙着四处找酒喝、偷东西。

看到这里,你或许能理解了派爷观赏此片的心情。

就像是在看一群勉强披着人类面孔的“动物”,在那里发臭腐烂。

对他们行为做出评判,似乎都没有意义。

发生在这里的死亡,同样无人在意。

一个人的死亡所能引发的悲伤,是和这个人的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

在这群极度边缘的边缘人群体里,死亡,就只是一个人的死亡。

无人惦念,无人哀悼。

肮脏的酒吧里,有人死了三天才被发现。

有人晕倒在街道上,也无人理睬。

路过的“动物”看到了,却好像意识不到那意味着什么。

在派爷看来,整部电影最大的悬疑,不是那些凶杀,也不是犯人最后能不能落网。

而是,人性,在这里究竟有没有生存的位置?

它绽放过一些零星的瞬间。

弗里茨有次带回来的老妓女,帮他收拾了房间,还愿意留下来给他做饭。

弗里茨不再打她,还给老太婆找裙子穿。

后来因为醉酒,弗里茨差点被车撞死。

这也让弗里茨决定重新做人,不再酗酒,也不再来金手套酒吧。

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也过起了清心寡欲的体面生活。

但诸如此类的人性瞬间,实在太像渺茫的星火,随时可以熄灭。

在动物世界里想要苏醒,想要超脱环境地活着,实在太过艰难。

一听到老太婆还有个屠夫女儿。

弗里茨立刻就开始将自己见过的一位女学生,意淫成她的女儿。

接下来便和老太婆,签订了一个极为可笑的协议。

让二人的关系,变成了最无耻的利用。

离开了酒精,弗里茨也过了一阵正常的生活。

待人彬彬有礼,对那位有家庭的女同事,甚至很尊重。

可那位女同事和丈夫,同样是习惯了花天酒地的人。

他们带了酒水在上班时买醉,也让弗里茨重新拾起酒杯。

弗里茨没能从那种糟糕的环境中苏醒过来,结果便是——变本加厉地破罐子破摔。

往家里带回了更多的酒。

在公司的时候,被重新放出来的欲望,也让他要强奸同事。

在糜烂的环境里糜烂,对他是水到渠成的事。

杀害了四条人命的弗里茨被抓了,还被记录在了新闻档案中,依然被人记得。

但放那个当时的那个环境里,他真的算不上异类。

那里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自我毁灭。

究其原因,这群怪物,其实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加总的产物。

儿童时期的弗里茨就和家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

为了生活,15岁开始当砖瓦匠的他,却又患了疾病。

这才一步步沦落成了这幅模样。

而在酒吧腐烂的人,还有在战场中负伤的前党卫军成员。

有在集中营里呆过,并被迫走上卖淫道路的女人。

有曾经很可爱,但如今她自己追忆起往事,都觉得可笑的破烂货。

他们一步步被现实彻底打败,最终来到了这群失败者的集中营。

靠着酒水醉生梦死,放肆地发泄着自己的欲望。

甚至在内部,完成了自我清理。

弗里茨杀害着别人时,常常是愤怒的。

被别人取笑时,则会更加愤怒。

他恨这样的自己,恨肮脏的妓女,更恨无力改变这一切。

而这个隐秘世界的混乱和厮杀,似乎影响不到整个社会的平衡。

楼上尸体在腐烂,楼下的人家在午餐。

酒吧是弗里茨罪恶的源点,但也是情侣长见识的好去处。

两个世界似乎可以就这样平行地进展着,互不打扰。

但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

一位女孩从弗里茨被抓的现场离开,和那个罪恶的世界擦肩而过。

她不知道的是,刚刚自己还在被弗里茨尾随。

 8 ) 真实禁案改编,趁消失之前赶紧看

影史中总有这么一种形象。

你一边捂着眼睛大喊“童年阴影”,一边忍不住从指缝悄悄地盯着他们。

(上图《沉默的羔羊》、下图《此房是我造》)禁忌地窥探,反复地诘问:同样生而为人,为什么他们就走到了异化的极端?

如果说《羔羊》、《此房》描述的,是一种精美致命的瘾症狂欢。

那么它,就解开了另一角答案——《金手套》。

影片取材自16年轰动德国文坛的同名小说,由真实的杀人案件改编而来。

1975年7月15日,汉堡的某栋公寓里,一家人正在享用午餐。

可突然,有不明物体从天花板上掉下。

定睛一看——蛆虫像淅沥沥的水滴一样,从孔洞间滴落。

惊慌失措。

这家人吓得赶紧跑出屋子,因为疏忽,忘记关上炉子。

到了晚上,公寓顶层被烈火吞噬。

赶到的消防员,却在阁楼的废墟中发现了好几个裹着尸体碎片的布包。

罪犯很快锁定,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

正是阁楼的住户,弗里茨·洪卡。

再给个特写,你就明白。

这张脸的恐怖程度,堪比凶案现场。

弯曲的鼻梁,蛀烂的牙齿。

遍布的伤疤,是水泥疮肆虐过的痕迹。

在洪卡身上,孤独和丑陋互为因果。

先是因为丑陋,所以孤独。

接着因为孤独,丑陋生长,更难遏制。

两个邪异的变量纠缠,让他在暗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看他蹒跚的脚步、佝偻着的脊背,哪里还像是一个人类?

分明更像那条从天顶掉落下来的蛆虫。

在肮脏黏腻的酒吧里。

就连年老色衰的妓女,也不愿意在他身上浪费一秒钟。

据洪卡自己回忆。

第一次杀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愿意跟他共度春宵,身体却迟迟没有反应。

边上的女伴发出轻蔑地嗤笑——像引信一样,引爆了罪恶。

同样的情形,重演了三次。

哪怕是对方并没有嘲笑的意思,也会牵动洪卡敏感的神经。

慢慢地。

杀戮从意外,变成机械。

机械地索命,机械地分割尸块,机械地塞进隔间。

你不能简单地给他打上“仇女”的标签。

相反,他还在心里为爱慕的女孩留下了一片芳草地。

发现了没有?

《金手套》奇就奇在这里。

它以洪卡的世界切入,完成了一次社会意义上的视角下移。

少女美貌,却没有超出我们对于“普通女孩”的理解范畴。

但,已经足够升格为洪卡眼中圣洁无比的女神。

妓女这一类出于道德底层的边缘人物——落在洪卡的手中,那就和待宰的牲畜没有什么分别。

无数的悬疑推理类电影故事告诉我们:越是长相凶神恶煞的人,越不可能是真凶。

《金手套》又粉碎了这个思维定式。

它把洪卡这个人物按在泥坑里反复浸泡。

直至散发刺鼻恶臭,掩盖了案件本身血腥的味道。

归根结底。

不同于汉尼拔式的口腹之欲,杰克式的自我哲思。

洪卡的杀戮,完全是反精英的,荒蛮的,粗粝的。

甚至是趋近于动物本能的。

有个细节让条姐回味了很久。

也曾戒酒,有过短暂清醒的洪卡来到一家能源公司做保安。

公司的主管人员完全不了解洪卡的履历,就这么大喇喇地把手枪交给他看管。

条姐本以为手枪会是一处伏笔,引出下文洪卡的暴走或屠杀这一类的情节走向。

结果没有。

全片下来,洪卡的作案工具都质朴到极点。

要么是手。

要么是毛巾。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

洪卡全身也没有邪典犯罪高手的气质。

甚至一度,也享受过正常人的生活。

是什么又把他拉回深渊?

答案就在这间导演用儿时的回忆打造的“金手套”酒吧里。

拖着残驱幸存的老兵,被集中营毁了一生的妇女,见到异性就要跟上去尾行的痴汉...各有各的怪诞,各有各的冷漠。

在这个畸形的世界里面。

洪卡从没逃离成功过,他只是拼尽全力地游出污水水面,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而后脱力,又继续沉沦。

这班怪胎,由时代造就。

70年代的德国,刚刚经过战争和分裂,伤口还在缓缓渗血。

如果把电影和历史放在一起对照。

“视角下移”是技巧,“人性降格”是现实。

就算把品貌正直的人倒进不见天日的污泥当中,也会生长成这样的寄生虫。

就像是那栋公寓里的住户。

每个人都被阁楼传来的恶臭熏染得不厌其烦,却没人真正愿意走上来调查一番。

影片的最后。

少女推着自行车准备回家,却被围观火灾的行人堵住。

洪卡见状想要逃跑,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少女回眸,画面定格在了洪卡被警察押走的瞬间。

这是少女第一次把注意力放在洪卡身上,也是一定最后一次。

街道上的喧嚣,成了戏谑的自嘲。

这又像是戏里戏外打破第四面墙,形成巧妙而冰冷的互文。

无关痛痒的人们绕着火光起舞。

散布死亡的蠹虫,就这么被时代封存为异色的琥珀。

 9 ) 看完有点恶心,还做了噩梦

每个女人走进他家的时候我内心都想说快跑啊快跑啊!

当终于有女人逃走的时候我揪着的心终于放下,可是,仍然还有未能免遭于难的。

主人公变态的内心在很多影片中都能找到,但是他的面孔算是我看过这类影片中最能引起不适的了,很多时候甚至不敢直视屏幕。

甚至梦见我被像他一样的人追杀。

于是去看了影片的真实事件,想起以前看的一本书中说到,当你觉察到不对劲的时候,当你内心的声音在告诉你对面的人有些怪怪的,这时候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跑。

 10 ) 人丑,但命很硬。

5星,我很喜欢这个片。

男主很丑,简直就是卡西莫多在世,对美女的执着也跟钟楼怪人类似。

只是没有那么多的伪善而已。

这并不是男主自己的错,而是社会大背景下造成的。

在“金手套”这个充满怪物的酒吧里,有战争遗孤,有工伤毁容者,甚至还有党卫军。

他们生活不易,身体残缺,心理扭曲,但仍旧可以看到他们的强大生命力,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有罪,但是没有错。

《金手套》短评

Hell's Kitchen,这便是这家名叫[金手套]的酒馆的真实名字。隔着银幕你就可以闻见电影里面的恶臭,中间混杂着酒精味、呕吐味、血腥味和尸臭味。阿金对场景的拍摄异常纯熟,演员的表演、特别是女演员们岂止是鲜活二字可以形容。但影片最后沦为猎奇之作。剧本把原著小说里关于主角悲惨过去的部分全部删除,导致整场暴力尽显荒诞和机械。这样的决定使得电影中的暴力表现出平庸和无意义无原因性。但同时影片里又有与70年代既不符合的当代场景,似乎是为这样的暴力寻找源头:无论彼时还是现在,这些人都是社会繁荣背后的失败者。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此外这些当代场景尽管是由于资金问题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但如此的逆时性让整部电影显得风格不一。

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除暴力血腥殘酷外,全片也是骯髒污穢消沉陰暗壓抑,主要在物化女性這方面可能會有較大爭議,算是異常變態滿嘔心的電影,鏡頭及拍攝手法頗真實有力,氣氛也做得不錯,甚至乎可嗅出片中的酒精及惡臭,當中的溝渠一般的生活和地面人類的對比有點刻意和點點政治隱喻,最後片尾出字幕時才知是真實事件改編而且場景及人物還原度甚高,ok you win

10分钟前
  • iamface
  • 推荐

怎么觉得这十年来阿金好不容易脱离土耳其根源后,反倒好看起来了。汉堡杀手的表演太好,丑陋、猥琐、矛盾、爆发,到最后在圣保利金手套瞥见那个高中女生那幕,尤其把饥渴和欲望表现充分,真正的写在脸上。经济腾飞时期的西德,却也像巴拉巴诺夫《棺材300》里的末世苏联,一样满布危险。

1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为暴而暴,也没有太过于生理不适。我只想再来一部《契克》。。。

1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较差

真恶心 老女人 肢解 香肠 满嘴烂牙和口水,那场景和色调感觉有点像游戏《小小噩梦》里的厨房

21分钟前
  • prince bowie
  • 还行

描绘罪犯的各种行为,不仅仅是犯罪的当下,还有他孤独的时刻和痛苦、被酒精激发的本能欲望。犯罪现场和犯罪手段的残酷可怖之外,导演通过他人之嘴来追溯弗里茨·洪卡的生平经历,还有那些浸泡于酒精中失去美好希望的行尸走肉,希望观众能从中了解那些影响到他的可能因素,包括家中10个孩子、父亲曾经被关在集中营里头。而最关键的节点仍旧是重新被酒精支配后失去控制的欲望。

2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全程除了口儿重完全看不出想表达什么,咋就入围金熊了,是我不懂…

27分钟前
  • 天雷滚滚二师兄
  • 较差

特别喜欢看法提赫·阿金导演的片子,非常的享受,他的片子在视听上总是那么精准,质量总是那么稳定,他最近几部作品风格各异,但什么题材都可以驾驭,水平在艺术片导演里算是顶级的行活水准了,视听永远都不会出错,剧作也不会有好莱坞模式化的展开。这部新片在用犯罪心理学上画人物侧写的方式,拍一个连环杀手的杀人模式和背后的心理,放弃传统叙事的情节性,转向去给一个时代的德国社会画肖像,纳粹们老了之后只剩肥胖和丑陋之后,导演最后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下场。★★★☆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三星

34分钟前
  • 罗西基
  • 还行

没想到是拍契克的导演,从小清新一下子转变为脏恶臭,还原度真的超高,甚至让人误以为不是在演戏,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38分钟前
  • 不羁的天空
  • 还行

看完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这片子有啥意义……

42分钟前
  • 青木瓜之味
  • 较差

过于肮脏的电影,就看不下去,像💩一样

43分钟前
  • 海阔天空
  • 很差

本来三星够了,但看在男主的演技上多打一分,本来一个好好帅哥把一个丑陋驼背步履跘变态阴暗暴力的杀人狂魔演活了,令人不寒而栗!看此片绝对是个感官味觉的考验,如果说此屋为我造已经是你的观影极限了,此片还要翻倍,我的妈,,看到天花板上蛆掉到楼下喝下午茶的小美女杯子里我要疯了啊!!此外血腥和暴力程度也是不敢直视,其实真实案件或许更加血腥,希望大家生活中要小心提防这些生活中隐藏的变态。

45分钟前
  • 荒原困兔
  • 推荐

阳痿使人犯罪 开头我就在想 这男的不会是因为阳痿所以暴力行为吧 结果还真是 但是楼上哐啷杀人乓啷作响的 楼下竟然完全不投诉 隔音感觉很不错啊

48分钟前
  • 超肥玛丽
  • 较差

好看

50分钟前
  • 孙智正
  • 推荐

太恶心了,而且我居然还是吃饭的时候看的,唉

55分钟前
  • Carmen
  • 很差

disgusting

58分钟前
  • 林豊
  • 还行

不醜,太不醜了。一個真人對帥哥美女的終生恨意,豈能如此淺薄拍之!

1小时前
  • 焚紙樓
  • 很差

7.5分 可看

1小时前
  • 德肋撒
  • 推荐

德国难得好电影,除了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是强项以为外,文化的修复依然没从二战中走出

1小时前
  • 七星果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