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玫瑰》:暧昧的双刃若非艳情便是绝情文:火神纪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到结束,我们会一直在都想一个问题,张震饰演的角色周文瑄,到底是不是侵犯了桂纶镁饰演的残疾钢琴女教师李静。
从廖启智的角色与李静一起回到李静的处所的那一组镜头后我其实已经开始怀疑,也许周文瑄是不是无辜的呢。
因为李静的说她想要去所有的那些美好的地方时,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光亮,不像是一个刚刚被侵犯过并且刚刚在法庭上情绪激动的人应该有的那种表情。
当然,我不觉得真如电影最后所展现的那个结局一样,周文瑄就这样无罪释放,并且周文瑄的妻子,秦海璐就会变成那个大度宽宥的妻子带着满脸幸福与快乐的被救赎后的圣光去照耀周文瑄的归来。
就算在法律上也许无法去定周文瑄的罪行,但是从情感上来说,她又是否能判周文瑄无罪呢?
无法想象,一个妻子能够心无波澜地接受自己的丈夫对别的女子嘘寒问暖,也许真如周文瑄自己所说的,他知道李静对他有好感,但是他觉得这件事不应该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不会影响到自己与妻子的感情,所以他一次也没有对妻子袒露过,李静给他送了许多的纸折的玫瑰,玫瑰的心苞里写着各种甜蜜的情话。
同样也无法想象,当她终于知道了一切之后,她跟他的情感生活,会如此波澜不惊。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自己也颇为关注的女性,给自己送各种手工小礼品,写着各种美好的情话,你说他会不会享受这种关爱呢。
暧昧,永远是一切原罪最初始萌发的那个小芽苗,而基本上,不拒绝的暧昧本身就是一个接受的表达——这是我对周文瑄的判断,他没有拒绝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接受,并且他还会时不时地约李静一起去吃饭,陪她聊天谈心,给她做肢体按摩……作为一个已婚的男子,作为一个明知道对方爱慕自己却不拒之千里的男子,而对方又是自己颇为欣赏的异性——你说,你不享受她带给你的这种爱慕表达给予你的满足,你觉得你说出来的话,你自己相信吗?
因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镜头之外,我脑补出来了整个故事更为完整的轮廓。
周文瑄初遇李静,颇有好感,于是他与妻子将李静聘为女儿的钢琴老师,并且因为李静的残疾行动不便,他改装了汽车方便接送李静去家里给女儿上课。
因为周文瑄坐诊的医院与李静的琴行距离很近,所以他偶尔会去找李静一起去吃午饭,甚至他听说李静生日那天没有人陪伴只有一个人过生日,他会放下一切约她出去给她过生日。
李静是一个单身的并且身有残疾的年轻女子,虽然知道周文瑄有家庭有孩子,也不管她是有心或者无意,不管他俩到底是谁撩拨了谁,可是从他们之间的这种种往来看,说有情可能还尚早,但是至少暧昧这一点是绝对铁锤了。
时间线来到那一个夜晚,李静在周医生的劝说之下来到周医生的医院里做身体检查,之后李静报警说,周文瑄作为她的医生和雇主,在给她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对她做出了性侵与非礼。
在这个夜晚之前,事情是一种什么的状况?
李静对周文瑄是有好感的,至少是有好感的,从她的生长经历来说,这样的一种人设其实很容易捕获她;而周文瑄同样对李静也是有好感的,甚至他很享受李静对他的爱慕。
所以这一对男女,纵然男人过着体面的生活,有着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但是他们至少还停留在暧昧的那个阶段,而所有疯狂的爱与欲的开始,不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吗。
李静去周文瑄家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周文瑄会体贴地接送;工作的闲暇之余,周文瑄会约李静一起去吃饭;李静会给周文瑄折纸玫瑰花,并且在纸上写着许多暧昧的甜蜜的情话……如果事情一直停留在这里,也许就这样一直暧昧下去。
只是,事情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这里。
两个人,彼此双方一直暧昧,是因为两个人对进一步的动作可能还有别的考量,这种理性上的考量压过了感性上的欲望,所以彼此双方还能发乎情止乎礼仅仅只是暧昧玩味,保持着这种体面上的平衡。
但是总会有一天,平衡关系中的双方但凡有一方想要更多,渴望更强烈,感情的欲求最终压过了理性上的克制,这种所谓的平衡,就会完全彻底地坍塌。
这种表达如果得到回应在的话,也许两个人就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了,从此什么道德理性皆会被抛诸脑后,开始一场疯狂的畸变,情欲交加。
而一旦,这种表达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时,很容易就会回想起刚刚原来的暧昧时的小美好,并且发现再也回不去之前的那个位置的时候,这种失落其实很容易就把人推往疯狂。
事情剖析到了这里,其实已经相当明了了,没有任何模糊的地方。
不管周文瑄是不是性侵了李静,或者仅仅只是李静的攀诬,这二者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这二者仅有的区别只是在于,到底是谁打破了原来的那种平衡,谁是先失去了理性的那一个,仅此而已。
事情的本质上,就是二者暧昧,一者欲求更多,另者不给回应,于是将欲求更多者推往了疯狂,那个一者是周或是李,其实没有区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者欲求,另者回应,那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假设一下是周有欲求,而李回应——那么故事的走向就成了医生检查室里我们都曾耳熟能详的那种动作故事。
再假设一下是李有欲求,而周回应——也许真如庭审上所说的,是李突然抓住了周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胸部,而周一回应,你会发现,故事的走向依旧还是跟前面的路线一样往前,都会演变成那些我们都看过无数次的小视频不是吗?
所以最终的假设是这二者皆不成立,回到我们之前的那个立论,一者欲求,另者不予,才会最终出现了当前的这个困境。
爱与欲,仅一线之隔;暧昧的两边,一边是艳情,一边只是绝情。
周有欲求而李不予,则性侵成立;李有欲求而周不予,则恼羞成怒,求之不得则毁之。
我们应该感谢杨采妮,没有让这个故事滑向艳情与畸情,而最终选择了绝情。
因为我们其实看过了太多的艳情与畸情,甚至慢慢地都会觉得那种非常态的艳情与畸情成了常态,这是很奇怪的事。
其实现在回头看,这种绝情似乎更多的时候才是常态吧,只是所有的创作都在追求新、奇、怪,才会慢慢让我们觉得那种非常态成了常态。
所以反而,像杨采妮这样的选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从相识开始,到彼此好感,到互生情愫,到彼此暧昧,到一方不仅满足于暖昧,于是开始进一步地撩拨……故事发展到这里,跟所有的情爱故事其实是一样的。
受不受撩拨呢,这是个问题。
杨采妮选择了不受,不管撩拨的那一方是周,还是李,总之是不受——于是后面的故事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地往下展开了。
可能是因为看过了太多往艳情激情的方向去发展的故事了,偶尔看到这样往绝情的方向去走的,反而似乎变得更有意思了。
按最终的故事走向,那个撩拨方其实是李静,撩拨而不成于是便恼羞成怒了,求而不得则毁之。
真正应该被控诉的不是周文瑄,李静更是因为带着一个残疾的身体以及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童年阴影而披上了一个会被大部分影迷去同情的人设,真正应该被控诉的——是李静的母亲,以及那个将罪恶之手伸向李静的那个继父。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
李静毁周文瑄,因为她觉得世界对她不公,别人都有健全的身体,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她却连平静的生活与爱的权利都不曾有。
所以,得不到的她想毁掉,这种心理多少有些扭曲了。
电影里也不曾去追究李静的问题,也许那会不会是另一个案件,下一集拍个《钢琴女老师攀诬妇科医生性侵案》,话题度照样拉满。
李静那么可怜,怎么还能去追究她的问题呢。
但是,她确实是有问题的,瑕不掩疵不是吗?
好吧,既然不并案处理,那么这个故事最终结束的落点在周文瑄无罪。
电影的结局是周文瑄回归家庭,妻子带着宽容的微笑迎接了他的回归;这样的安排我其实也不太能接受,就算周文瑄是被李静给攀诬的,但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可能他不曾有身体上的出轨,但是他与李静的暧昧这一点上,似乎没有任何可辩驳的余地。
庭辩过程中周妻几次情绪不佳离场出去收拾心情,更符合这种关系中作为被背叛的人应该有的表现。
就算是法理上周文瑄无罪,但是情理上,一个妻子真的能够做到如此大度地迎接回归家庭的丈夫吗,这一点我尚存疑问。
2023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四。
legal high 刷新了我对法律的三观,也让我得出了“法律讲求真凭实据”以及“事情未必就是你所看到的那样”、“律师是服务于法律的但并不总代表正义而总要代表自己的委托人”的结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对比legal high,于是便一直默默吐槽也大致猜到了桂纶镁的假装无辜。
最后一众人在眼泪中化干戈为玉帛还真是国内电影的惯用伎俩,请问你将法律的尊严置于何地呢。
夏雨在一票港台演员在严重违和,字正腔圆的强调很有伪君子的感觉但其实他才是担当古美门的角色的那个人最后却缺了古美门的决绝。
但为什么最后还是给了四星呢,因为我喜欢张震和桂纶镁的表演啊。
张震的隐忍和桂纶镁的黑化看着真是过瘾。
至于郭富城,一直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要不是看他长的帅早看不下去了。
在弘扬真善美和电影精彩程度上,导演显然选择了前者,非常挑战世俗的选题,又抓住了社会舆论导向的点,但最后只看到张震和秦海璐的拥抱,却没有法官要桂纶镁接收心理辅导的宣判,感觉不完满。
若是付出的善意被当做攻击自己的武器,还能坦然地去原谅吗?
既然善没有被妥善接收,那就让恶更猖狂吧……能拉到这么一大票戏骨,杨采妮还真是不简单,可是明明一手好牌,却打糊了……廖启智的戏虽然没话说,但好像有些格格不入的叨逼,李绮红和夏文汐被岁月摧残得让人唏嘘也就算了,最后夏文汐的那个充满恐怖片氛围的特写,也太让人出戏了吧,对于强迫症来说,国粤语的切换也太纠结了,郭富城和夏雨戏虽然都好看,但配搭在一起还是不和谐,尤其夏雨的英文发音好Low,开个敞篷车真的合适吗?
只看每个演员的表演,是很爽的体验,但终究整体还是蛮多缺憾的作品……
把《圣诞玫瑰》当正儿八经的法庭片看,是会很受伤的,连笔者这个法盲都能看出好些硬伤。
然而转念想起专讲官司电影的著作《影像中的正义》,曾经把欧美出品的法庭大片挨个挑出了毛病,其中有些传世经典居然还犯了低级错误,足以表明这是艺术与真实的难以调和,是现实中冗长、繁琐、高度理性和催眠的审判程序,与电影所需要的紧凑、跌宕、悬念涌动所存在的天然矛盾。
恳请各位学法律的大大,看本片时千万留情,莫要用专业眼光来审视剧情,实在是没几部法庭片经得起这种折腾。
也许《圣诞》更适合被当做侦破悬疑片来欣赏。
法庭片剔除暴力因素,是用逻辑和证据作筹码分高下的智力游戏,在场景设定上最接近推理故事中排排坐的解谜模式,且又能纳入当下时代背景,某种程度上,可算是轮椅神探的一种借尸还魂。
很多法庭电影,其实是观众和主角共同发掘真凶的故事,推理界也有《梅森探案集》等法庭题材。
《圣诞》让镜头缺席一桩封闭空间中的疑案,依靠(不一定可靠的)证词和证物逐步还原真相,郭富城和夏雨的角色其实并不对立,随着不同证据的涌现和看待案件的不同角度,衍生出不同的案情分析,整个故事也可以看做一对意见分歧的搭档侦探,联手破案。
影片虽然在司法细节上并不过关,但对于司法制度宗旨的传达,十分到位,即注重事实证据,避免感情分扰。
桂纶镁的角色占尽弱势群体各项指标,自然而然获得银幕上下大量同情分,加上其存在精神扭曲,行为动机并不能按常理推断,在这样一个极易受感情蛊惑的典型案例中,由人执行的司法制度经受住了考验。
最后用来判定案情的,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实证据,以及那些观众确知没有发疯也有撒谎理由者的口供,这也是法制的意义所在,正如开头夏雨强调的,虽然张震在舆论上已输,但在法庭上仍拥有无罪推定的优势。
若是舆论审判,民间裁决,众人见了桂纶镁楚楚可怜的眼神,怕是早把张震押赴刑场了。
初次执导筒的杨采妮采用了许多悬疑片手法来掌控观众情绪,成就不俗。
控辩双方分阶段爆出关键证据,节奏和火候把握的不错,一再令人陷入左右为难,桂纶镁这边大打弱势牌,张震那边也有妻子秦海璐不堪外界压力,两个受伤的女人牵制争抢着观众的同情心。
郭富城一角的性格弧光最为耀眼,安插父亲这一条线,让“病床前倾吐心声”一场显得没那么做作,也展示了郭的演技,廖启智的角色几乎只和郭有交集,可以看成是郭内心的另一重投影,譬如两人关于正义和保护的那段对话,身为资深律师的郭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将之理解为他的内心交战更为妥帖。
夏雨作为一个无需深度的对手角色,戏份虽多,却也最粗线条,结尾被打动也比较潦草,不过彼时情绪已经推向高潮,加上篇幅有限,也只能这么处理了,夏雨念台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是一种听觉享受。
影片在格局上与去年的韩国犯罪片《我是杀人犯》相仿,都是公婆各说有理,没有直接证据下互相抗辩,最后出来一个意料之外的证人扭转局面,抬出第三种真相。
不同的是《杀人犯》铺垫得当,转折水到渠成,《圣诞》有点没头没脑,给人“前面都白忙活了”的感觉,剧本应当可以再雕琢。
虽然太多的“叙述之外,想象之中”,可以呼应桂纶镁有苦无处申、身处繁华世界却只能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悲凄处境,但若有太多细节需要脑补,难免在调动观众理性之余,削弱了情绪感染力,毕竟大脑CPU有限,左右脑不可兼得。
和稍早的《致青春》一样,《圣诞》也因女导演首执导筒而备受关注。
两片题材不同,不好比较成就高下。
但《圣诞》有一点明显胜过《青春》,即台词的生活化。
笔者前段时间抱怨《青春》台词做作,明明两人单独对话,却反复(注意不是一次)称呼对话全名,十分出戏,留心一下我们平时交谈,句前先称呼对方,会显得十分怪异。
看《圣诞》这方面做的相当出色:郭和廖的谈话,张震夫妻间倾诉,都是有话直接说,只偶尔加个昵称,高度符合日常说话习惯,听着十分舒服;陌生一点的,夏雨招呼郭,一声“哎”直接开场,或者打个照面就说“要开庭了”,那叫一个自然,一个亲切,一个现实感强烈,当时没有第三者在场,想象一下,像《青春》一样不断称呼名字会有多冗余。
如今华语片都朝着接地气努力,但很多就连这点说话的地气都接不上,遑论其他。
就冲着这点,我看好杨采妮的导演之路。
文/方聿南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本来寄予厚望,一众大咖来演绎一场法庭戏,还有我喜爱的桂纶镁玩了一回性侵受害者。
但是看过后只能用极度失望来形容,两分给电影,一分给桂纶镁。
任何电影都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才能传达导演的想法,同样多么有优秀的演员都需要好的故事才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法庭戏,自然需要有原被告双方。
两方辩护律师代表不同的执业理念,但是冲突却很奇怪,没有张力,甚至没有想象力。
郭富城律师挣扎给的铺垫还不错,从父亲的执业而心生隔阂,选择律师而渴求真相。
接着有一个案子可以去完成自己的内心对父亲当年不帮被性侵者的缺憾。
桥段一般,还算合情合理。
基本上就是郭天王的个人挣扎救赎,但是他没有那么多的空间。
庭上的对峙毫无看点平淡无奇,庭外的探讨也远离了证据的挖掘,一味主管的臆测。
廖启智同学不断的提点郭天王,每个提点天王都不以为意。
最后天王哭着说自己是不是错了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看懂哪里错了。
看似悬念迭起,其实只是拖沓的剧情。
最后结局确实出人意料,因为她完全是一个局外人来给故事找一个合理的出口。
律师阵营里的对决开刚开始就落幕了。
天王还和夏雨狗血的握了握手,世界和平了,稀泥和成功了。
天王要真相,夏雨要游戏规则,顺便还帮着洗白了内地的富二代。
但其实冲突从头到尾都是天王一个人完成的,夏雨只不过是跟着打了盘酱油。
就算是在停车场,可以算是作文点题的那些话,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多余与欺负观众的智商。
有些话太直白就成了说教,还拿电影来做什么呢?
还有更多的酱油党,张震这个性侵案的重要男猪脚就这样白花花的成了花瓶。
最后说说桂纶镁吧,一段惨痛的经历,人物很有张力。
可惜和天王的角力过程中,毫无火花可言。
因为天王都无条件的相信了。
香港不是应该是普通法吗?
律师都干了那么多年了,还不知道当事人可能会说谎吗?
一开始就那么相信,就因为对父亲当年处理的不满,天王你真的不适合律师这个职业。
首先从影评打分开始我是有出于私心的,因为我偏爱桂纶镁>< 但比起其他导演的处女作,杨采妮自编自导还有徐克监制什么的,就很值得一赞了。
影片最后没有什么某某男和女主坠入爱河的狗血剧情,没有撼动人心的性侵场面。
更或许这个话题本该就不应该存在爱情戏才对。
杨导也说过本身事情大家就足够明白了,没必要要血淋淋的呈现出来。
首先题材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是却是真真切切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状况,题材不够光鲜不够阳光,恐怕也很有人怀疑怎么会有女导演处女作拍这么重口味的电影。
哈哈,或许杨导在香港破案剧中沉沦了吧。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真的很值得我们看,长期以往我们出于一种思维定势之中,往往看这类电影一下把坏人好人定位好,顺着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进入剧情。
所以我们常常被国外侦探类电影所吸引。
我觉得咱们中国应该多多出现这类电影。
这部电影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幻案情也出现了突转,我当时也是稍稍震惊下。
无论是预告还是简介,我们思维定势认为女主李静就是悲情的性侵残疾钢琴教师,对她雇主周文瑄医生定位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看着周文瑄不断的推脱责任,看到李静不断坚持不断哭泣,心里总是有点为她同情的。
陈志天自小就讨厌父亲,因为作为检察官的父亲间接逼迫被强奸女子跳楼,让他觉得父亲的丑陋,现在正好遇见李静一案,充满正义感的他感性充斥头脑,失去了平时的理性思考。。
随着剧情推进,真相一步步露出水面,音乐也在那时变换,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咳咳,对于小镁的演技可谓真的赞呀 她最后的“真心表露”坏坏的本质和撕心裂肺的哭诉,真的有戳到我的泪点!!!
题材、画面戳我,但整体剧情总觉得不够连贯,有一些矛盾点。
李静在一审后的种种表现,比如去陈志天家中笑意盈盈等给人感觉很奇怪,尽管在一审中证据指向了周文暄,但无法让人引起共鸣,或某种强烈地对弱者的同情。
周文暄接受被冤入狱和他拒绝李静的示爱很矛盾。
若他想保护李静,那他的家人如何面对外界的眼光?
但在李静示爱后他又选择了忠诚家庭。
刘倩当年的绝情和在法庭上的懦弱也很矛盾。
纵容自己的男人侵犯自己的女儿、抛弃女儿、在法庭上提供假的证词这些“绝情”之举在最后李静嘶吼之后的懦弱道歉很..不能说矛盾(可能是编剧想表达出人性的善恶),但反转过于草率,而且也未说明反转只因。
以陈志天和薛擎文最后类似“和解”的对话匆匆结尾,升华法律正义与人性道德的“和解”有些牵强,两边都不过瘾。
陈志天受父亲主观影响使正义天平他心里已经倾斜。
没有判断,很难共情。
但我超喜欢影片的整体风格,氛围,妆造等等。
圣诞玫瑰 (2013)6.12013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悬疑 犯罪 / 杨采妮 / 郭富城 桂纶镁
上映才不到十天,《圣诞玫瑰》在影院的排片量已经少得可怜,而在很多影院干脆早早的下线了。
说实话,一听到这个片名的时候,我也没什么兴致看。
圣诞玫瑰是什么东西,大夏天的离圣诞那么远,玫瑰又是如此的庸俗。
相信这个不吸引眼球的片名,让这部即使有郭富城、桂纶镁、夏雨、张震这样豪华演员阵容的电影,流失了不少观众。
这几个演员,我还都挺喜欢的。
另外,这是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我对杨采妮没什么感觉,但对处女作一直情有独钟。
再有就是电影的性侵题材,也吸引了我。
据百度百科显示,圣诞玫瑰是1月21日和1月25的生日花,花语为矛盾和犹豫(21日代表矛盾、25日代表犹豫)。
这花自古以来是非常珍贵的草药花,可是又含有剧毒,正好符合了矛盾的要素。
电影中,桂纶镁饰演的残疾钢琴教师李静给电影中的男人们折了好多纸花。
那花应该是玫瑰花。
李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角色,导演是将李静比喻为圣诞玫瑰,这应该是题中之义。
但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隐喻显然是过于隐喻了。
李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静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的母亲也不知道李静的父亲是谁。
从故事性的角度说,李静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物(李静母亲的人生也够“精彩”的)。
少女时期的李静曾被母亲的男朋友性侵,母亲没有赶走男朋友,而是把李静送到了孤儿院“保护”起来。
性侵给李静留下的阴影,让她对对她有好感或者是好意的男性产生抗拒。
母亲的男朋友就是在对李静表达好感的时候性侵了她。
这直接导致了孤儿院的男看护在体贴的照顾李静时被她当成了性侵者。
李静选择逃出孤儿院,但厄运再次降临在她的头上,她出了车祸,下半生截瘫,没有任何知觉。
当李静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人的时候,性侵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而让她更痛苦的是,她不能像一个正常的女人那样享受爱情,因为她残疾,下半身没有知觉。
如此矛盾的人物性格,李静是不能自已的。
所以,她的医生周文瑄成了新的受害者。
李静喜欢周文瑄,向他表达爱意,而当周医生给她体检时,性侵的阴影再次笼罩了李静,于是就有了电影中李静上诉周文瑄性侵的庭审。
而在内心深处,她又是那么喜欢周医生。
这就是李静。
这个人物如此矛盾,故事如此精彩。
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
电影在最后告诉你李静是什么样的人物,这符合一般商业电影的叙事规范,但从另一个层面说,前半部分过于捂着真相,观众一直在郭富城和夏雨两个律师的法庭辩论上下功夫找真相。
说实话,那样的辩论也确实精彩,但仔细想想又一点也不新鲜,我们看过了太多的相似的法庭辩论。
所以说,电影在最后将最重要的剧情托出,我们不免唏嘘,而实际上影片已经伤害到了李静原本饱满的人生经历和电影叙事。
电影对李静人生和性格的揭秘,是这部电影要说的事。
我相信,作为编剧杨采妮自己很清楚李静的故事有多精彩,这个故事能够让人看清性侵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作为导演她选择在最后揭晓答案,大幅度的削减了李静的故事。
我想也可能是杨采妮想给观众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
如果这样说来,她做的还可以。
同时,作为一个新的女导演和女编剧,杨采妮没有像赵薇那样拍一部应时应景而且票房前景好的爱情电影(那并没有错),而去拍一部有关司法、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影片,她有自己的关怀和想法。
这一点让人对这个昔日的玉女刮目相看。
要講到有關法庭題材的港產片,非八十年代的《法外情》與九七時代的《最後判決》莫屬,戲中都是以性罪行加上法庭作為切入點,而楊采妮的處女作《聖誕玫瑰》同樣都是以如此冷門的題材導入。
一般演員要轉型到導演,很大程度上都會選擇一些容易上手的題材,諸如青春、愛情,但楊采妮能如此大膽把比較壓抑的題材搬上銀幕,可謂是一次介乎於票房與名聲的一戰。
一個演員平日出入片場,對基本的拍攝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執起導筒並不困難,難是在於如何的協調內部,導演的角色是要協調好每一樣東西,幸運的是在她背後有著恩師們的支持,單是看陣容就已經值回票價,徐克、張之亮與夏永康都是昔日她的工作伙伴,而徐克與張之亮更把楊采妮最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眼前,在電影的裡裡外外都看得到一份的友情與彼此學習的態度。
此外再加上一點對楊采妮的私人情感,對影片懷有期盼與熱情。
正義,在界線之間。
是電影裡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一份工作是為了正義還是金錢,對無論是從事媒體還是法律的朋友來說都是很值得深思的抉擇。
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的灰色地帶,片中的陳志天(郭富城飾)曾經是辯護律師,如他所言律師的責任是為當事人洗脫罪名,檢控的責任是找出罪人。
身在其位,總有盲點,但兩份工作都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各有各保護的一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影片裡呈現出一種令人思考的命題,好人與壞人兩者有什麼分別?
工作上如何權衡良心與誘惑的重量,更重要是帶出了很多事情並非存有敵我關係,而是可以用一個更開闊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中任何的事情。
《聖誕玫瑰》的文本仍然存有缺陷,道理難免是說得直白。
影片的脈絡上連繫得突兀,兩段所描繪的親情均不是「神來之筆」,只是「畫蛇添足」,郭富城的表演未如突出,氣場被他人壓住。
反倒,桂綸美的表現相當的精彩,只可惜影片當中的一眾台灣與內地演員的聲音均是用上粵語配音,作為觀眾當然是想聽到演員們的原聲演出,其實也不用多此一舉,看起來實在是奇怪。
縱然是一部中港的合拍電影,但片中的演員與情節都能恰如其份,不過不失。
在港片中出現法庭題材的電影的確很少見,更何況大部份的場口都是在法庭內舉行,利用審訊的過程勾畫出案件的發生過程,帶出人性的弱點是整部電影的基調。
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於性侵的案件都是傾向女性的一邊,多是出於同情,在《路西法效應》裡足以引證好人是如何成為壞人的。
李靜(桂綸美飾)的角色就是要推向這樣的形象,她既是壓抑的,但同樣可博取他人的同情,是深藏不露的。
另一邊廂周文瑄醫生的太太(秦海璐飾),她的角色是十分的糾結,感情都收在心中的,在愛情衰敗與家庭之間苦苦的掙扎,眼裡充滿懷疑,但同時又要表示自己的支持丈夫的心,她那種徘徊在愛恨之間的無奈之情,絕對是愛與痛的邊緣。
過去的回憶牽動著少女的一生,在國外一直有性侵犯妄想症的案例,在日本更指出「電車痴漢」的定罪率是相當的高,到底那些男人是不是清白。
所謂食色性也,男女平等。
女的又是否濫用了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道德上的第一印象又會否不自覺地歸邊了,這的確需要我們深思。
特別是現在興起網絡審判,一個做錯了事就會被人「人肉搜索」,那種的壓力就不如電影般呈現的輕鬆。
回歸正題,電影的張力是來至於審訊時面對的尷尬與咄咄逼人,奈何視野是未夠開闊,也不能兼顧其他的枝節。
結局的鋪張也沒有大的驚喜,但可見楊采妮的嘗試已經是不差的。
不論是正義的界線、婚姻的界線、信任的界線,電影都是想呈現人的複雜性,也即是導演所謂的「人性」,想到一句從不知在那裡聽來的說話,講到法律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更加要我們去推動。
法律的本義到底是幫忙什麼人?
是保護人還是打壓他人?
相信要我們自己定奪,公道自在人心。
難為對錯定分界,也難為罪定一個界線。
最後,楊采妮的作品的確是有一股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昔日影星李綺紅的歸位。
她提到並不急於再執導筒,但願楊采妮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導演都能夠更上一層樓,祝福。
文/Dorothy
怎么说剧情有点偏离主题。
感觉时间都砸在了郭富城和他粑粑的亲情上了。
开头和片尾都是。
有点凑时间的感脚。
而正题性侵犯的内容却是以一二三次审讯以及结案陈词了了结束了。
桂纶镁在后面哭得撕心裂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演技真的把我震撼了!
精神和身体上的病态她真的表现得淋漓精致啊!
夏雨其实演的很好,就是嗓音太过强硬,跟他们的台湾腔很违和。
富二代有这么善良真正的仁义道德的么?
结局到底谁对谁错也没有讲清楚直到看到医生去“拥抱”妻子我才明白还是胜诉了结局有乱插出一个亲生麻麻让我觉得好突兀啊还有这么一段不堪的过往真的叫我很意外我以为真的就和桑兰事件差不多不过这也算是一种he的手段可以了杨采妮的处女作还是有点嫩我大胆的这么说。
比预期好点
1.杨采妮绝对是爱着每一个人物的,而不是将她的人物当做电影里的工具。2.不管是技术还是表演,并没有超出我的期待。但杨采妮做这件事是我欣赏且佩服的事。这样的电影是可以了解一个人的。ps.我很喜欢桂纶镁身上冒出来的那种我可以做到的诚恳劲。
完全是给了导演一颗星 真心受不了郭富城
电影三星,导演四星,张震本人五星。
从圣诞玫瑰到后来的全民目击,一个转折到三个套儿,前进的确实让人惊喜。
心有裂痕病态柔弱文艺女青年与心痒中年英俊优质男之间,说破便是深渊。@张震 一如既往只管耍酷扮帅,@桂纶镁 顾盼流离小鹿眼我见犹怜永远被人找理由原谅,@秦海璐 淡定而拧巴的大婆范儿,@夏文汐Patricia 即便戏份不多仍旧夺目,@夏雨 没什么不对,@郭富城 戏里戏外都在辛苦证明自己。@杨采妮 加油
夏雨太像大陆检察官了。郭富城也不像大律师。秦海路怎么那么胖。张震一直没笑过。桂纶镁有种半死的气息。anyway,作为杨采妮小姐第一部作品还可以啦!
题材是好的,其他的么,总有种哪儿哪儿都不对劲的感觉,尤其是片尾。
到底有没有侵犯啊?最后我都没明白啊
手持攝影真難看,故事為了懸疑與衝突也有些胡來(例如夏文汐出場之類的,不知道編導怎麼說服自己的)。不過演員做導演的處女作有瑕疵是難免的,起碼楊采妮踏實講故事,表演指導上也做得還不錯(桂倫鎂最突破),比某些女(演員)導演好得多。我欣賞她不自戀,不會自己演出或者找個像自己的演出
为了看张震!!!
四星给法庭戏。
彻彻底底的让人感受到导演的掌控无力,看着都捉急。
和广大豆友意见一致= =
杨采妮从演员转型导演的处女作,就挑战性侵+法庭戏这样高难度的题材和手法,的确勇气可嘉。3影帝2影后的组合成功地将戏剧张力保持到最后,桂纶镁狂飙演技,郭富城正义凛然的定位看多了则开始有点反感。
片子三星 杨采妮加一星
桂纶镁到底哪里好了啊?
真相与黑白,法律与人情。湾湾的希望这次爆发力不错。
杨采妮第一次当导演,但有徐克和张之亮护航,各技术环节都不错,但也凸显出编剧的薄弱,尤其是结尾对全片意义的消解太莫名其妙了,法庭戏他们应该多看看美剧。桂纶镁很卖力,夏雨让我跳戏,李绮虹、夏文汐则老得让我不忍直视。
狗血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