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我惊呆了,导演从一个很刁钻的、很重口的、很独特的角度来隐喻人性,剧中的脑洞大开,让我自惭形愧,编剧是个鬼才,导演是个奇才。
我只能这么理解,刻画的角度很新颖。
看似重口味,其实从人的非刻板印象角度去寓意“人性”,更能真实的去表达出来其中的内涵,从另类中、从夸张中、从极端中去描绘,去渲染间接而又通达,其实影片还想表达现代社会的包容性,慢慢的去接受不同思想,不同性质的个体生命。
为什么不给五星呢?
不太敢给,说实话目前还是不太能接受这种重口味的电影,但是其中所表达的内涵还真的让人反思,所以一星给编剧,两星给导演,四星给剧情,五星暂时还接受不了😁😁
其他人物设定还好,虽然不正常,也是情理之中,现实中存在的人,可是?
这个菊花和嘴互换的也太扯了,至少现实中铁定是不存在的,想比其他的几个角色,这个角色太夸张了,当然也是这个电影的噱头,海报就是这张菊花脸,抢了风头,我觉得有些东西太露骨了,可能西班牙电影就喜欢这么露骨的,比如那个鸡鸡,遮挡一下不好嘛,有点意思就行了,遮挡一下我觉得会更好一点,看见鸡鸡,我就觉得这tm.不是小h片嘛,有点跳戏,其他还好,这个鸡鸡太鸡鸡了
3星,这是一个以怪咖与猎奇为噱头的影片,但影片结尾完成了一个心灵与抱团取暖的闭环故事。
片中的盲女虽然悲惨但一直善意的对待每一位客人。
胖女非常自卑但依旧渴望找到不嫌她胖的人,恋童男因为羞愧自己的癖好不敢见儿子,人鱼儿子则以为是自己身体的原因才被父亲抛弃了,屁股女孩渴望碰到喜欢自己真实面目的人,审美相反的男人虽然经历失败依然坚持自己的审美。
脸畸形女抛弃了以丑取人的观点大胆的走上了街,焼脸男捡够了钱做了整容开始了新生活,侏儒女厌烦了取悦观众他人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影片里的众多角色是畸形的是残缺的,但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展开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彼此之间的幸福依靠。
画面过于畸形会强烈引起不适请酌情观看几位主人公都有一个共通点:身体或心理的不健全,菊花和嘴巴 长 反 了 的女人(你没看错,就是菊花长脸上);天生没有眼睛的年轻女孩(不是眼瞎而是没有眼睛这个器官);一直想拥有自己孩子但不敢生娃的侏儒症女(因为患有侏儒症的人生娃有很大风险);担心自己会伤害到即将出世的孩子所以果断离开妻儿的有恋童情节的父亲;又以及恋童癖的父亲有一个患有身体健全识别障碍的儿子(就是说自己明明身体很健全可他偏偏觉得缺胳膊少腿才叫正常),这个儿子每天都幻想着自己是一条美人鱼,情绪上头的时候还会用刀一刀刀划自己的腿腿.....各种猎奇畸形的组合都出现了,太挑战观众的极限,然鹅,这部片子尽管表面上非常非常恶趣味和“变态”,但其实是一部暖心片,世间皮囊千万,外表的丑与美都比不上内心的善良与正义要我说就是“一刀斩颜狗吧”(写不动了)
且不提《肌肤》的内容与内涵,仅凭他扭曲而又猎奇的视觉冲击,就足够让观众难以忘怀。
全篇的粉色与紫色调表现着导演乖张的恶趣味,一幅幅面孔出现后激起观众强烈的不适,这个温柔场景下是一个个“非正常”的身躯与灵魂。
《肌肤》用最柔情的镜头讲述最畸形的故事没有眼睛的妓女渴望触碰世界,胖女人幻想能够与人交往,侏儒女不顾一切生下同样残缺的孩子,肛口互换的女孩希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美人鱼少年已死来摒弃双腿,面部畸形的女人厌恶对面貌的追求,不称职的父亲,逃避的丈夫,不喜常人的男人,失职的母亲这部电影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诡异,畸形,扭曲,令人生厌的世界,没有人是正常的,而又没有人“非正常”,他们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就发生在他们身上歧视,嘲笑,鄙夷仿佛与常人的不同成了一种罪过,可再怪异的身体与思想,也不过是同一个世界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罢了,不应该有一个潜在的准则去规定人该是什么样,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放弃什么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于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相比这短暂的治愈来说,令人作呕的画面也许更能让观众回忆这部电影吧3.5星,不是这部电影不够优秀,而是我无法接受导演如此“直白”的表现方式,也许换一种方式也能把故事讲好这种重口味让我很不舒服
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完了这部怪诞的电影。
天生没有眼睛的性服务者,肛门和嘴巴长反的少年,渴望成为美人鱼的少年,半张脸垮掉的女人,外表灼伤毁容的男子,痛恨自己有恋童癖倾向然而无力改变的父亲,极度肥胖自卑的女人,先天软骨发育不全的侏儒女……这部电影里的人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奇特,一方面,他们天生怀有某方面的畸形而比常人饱受更多的苦难;另一方面,与影片里描画的正常人比起来,他们似乎更正常,更出于弱势地位。
(在这部影片里,同样都是被腐蚀忍受痛苦的身体,他们似乎更易被救赎,也更接近幸福。
)影片最开始是恋童癖的父亲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天性,选择来到提供特殊服务的地方寻求帮助。
他选择在这里释放自己的天性。
他是善良的,至少比外面很多道貌岸然的人要善得多。
他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但他希望伤害最少的人。
就是在这里,他要了当时还是孩子的没有眼睛的女孩。
女孩的歌声清亮悠扬,唱尽了她所有的童真。
恋童癖父亲在要她之前送了她两颗钻石当她的眼睛,他对她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还是不看的好。
”他对她说了这句话,给了她世界上最美的眼睛,也让她从此成为真正在黑暗中行走的人。
说回那个恋童癖父亲。
他在那栋提供特殊服务的房子里做了他认为最伟大的决定:既然他不得不屈服于自己的本能,那么他将永远离开,以此来保护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远离自己的魔抓。
当他在做思想斗争的时候,那个老板(后来发现其实是半张脸垮掉的女人的母亲)说了这样一段话:“埃及文明持续了三千多年,在那三千年中不知有多少人出生,死亡,为奴一生,从不知晓其他生活的可能。
有些人来到这世间便是为了受苦,如果他们生而如此,也就无所谓了,因为这是他们的宿命。
”她说的是在这间房子里隐藏着的所有为生活所迫的畸形人,然而在这大千世界,谁人没有异于常人的特异之处需要隐藏呢?
十七年过去了,恋童癖父亲出于对自己儿子的保护,始终在外漂泊,从未见过自己的儿子。
然而他的儿子却并没有像他所盼望的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是患有严重的自体认知障碍。
他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变成美人鱼。
这样的他简直逼疯了他的母亲,这个女人难以承受自己的丈夫在自己生产当天抛弃妻子的痛苦,更无法忍受自己的儿子每天想要砍掉自己健康的双腿。
她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自怨自艾,她不能理解也不愿理解自己的儿子——生活中总需要一个人来承担所有的过错和罪责。
显然这位母亲将自己的痛苦很大的一部分输送给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在父爱缺失、母爱畸形的环境下长大,他太渴望得到父爱,他无法理解父亲的离开。
他用一个少年有限的联想,将父亲离家、母亲暴躁的一切缘由归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用尽所有力气去了解自己的父亲,想象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父亲喜爱的模样。
他因此希望成为一条美人鱼——那是父亲右臂上纹着的图案,想必是父亲喜爱的图案。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就不会被父亲抛弃了呢?
在这个小家中发生的悲剧可以说是源于爱与不理解。
但这种不理解又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父亲无法亲口说出自己恋童,母亲无法亲口说出自己不能面对被抛弃,儿子无法亲口说出自己渴望被爱……每个人都在死守着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牺牲换来生活的美满。
然而现实却可能恰恰相反。
而且更具悲剧性意味的是,改变悲剧的开头,悲剧就可以避免了吗?
我想未必。
如果那位恋童癖父亲没有离开,只怕儿子还是想成为一条美人鱼。
绕不开的宿命,真具有讽刺意味。
再说说其他几位主演的故事。
那个半张脸垮掉的女人,也就是提供特殊服务老板的女儿(说不定正是因为她女儿的残缺才给予老板这样的灵感)虽然没有正常人的容颜,但因为她一直在母亲的庇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房子,她对于这个世界怀有某种过于崇高的幻想。
她一开始同一个喜欢畸形的正常男人交往,却因为这个男人一些别人看来或许是出于真爱的行为而反过来质疑他对自己的爱:“我不仅仅是个畸形人,你爱的是我的人还是我的长相?
我不觉得你爱我。
你之前从未有过伴侣,因为你根本不屑于认识女人、了解女人。
在你内心深处,你压根不在意我是个婊子还是好人。
因为你只对我的长相感兴趣,这是种病。
人这副皮囊可以改变,可以动手术让它变形,外貌根本无关紧要。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说这样一段话似乎也是长得好看的人的特权。
在电影中,这段话被一个外貌畸形的女人说出来,听起来更真诚,更令人动容。
但这就是全部吗?
当然不是。
这个女人目前还处于女孩的阶段,她的世界里除了母亲就只有爱情,而爱情于她而言是神圣无杂质的。
她因此拒绝了这个“只喜欢她皮囊”的正常男人,爱上了脸部灼伤毁容的毁容男。
她深爱他,同他做爱,深信他们两个是为彼此而生的。
女孩终究是要长大的,她要知道爱情毕竟不是天上那道虹。
女孩也毕竟是聪明的,因此她长大的过程没有太多的矛盾和冲突。
心中拥有美好的女孩在看到世界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的时候,她选择了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当她知道毁容男一直希望恢复容貌的时候,她心目中纯粹的爱情再一次破灭了,然而这一次她选择了成长。
她不再像对待正常男人时那样苛刻、质疑爱情的纯粹,而是走出了自己的小粉屋,奔跑在清晨的街道。
这一次,她终于打开心门,真正迎接整个世界。
她留给毁容男最后的信是她完美的蜕变:“吉耶,我出去散步了。
平时我早上从不出门,当然下午也不。
但今天我需要一点新鲜空气。
我整晚没睡,这有助于思考。
我想你应该留下那些钱。
我只有一个请求,用这些钱做合适的事。
让你自己快乐起来,无论那是什么,无论那意味着什么。
我也决定要快乐起来,但我要独自启程,第一次没有我妈妈,也没有男人的陪伴。
这么一说一定会让你震惊,吉耶。
但你和我并不是为彼此而生的。
”粉红色的房子在她身后,而她终于勇敢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那么,那个被她质疑过爱情纯粹性的“喜畸男”就真的不配拥有爱情吗?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喜畸男失恋后跑到桥上想要自杀,却命运地邂逅了身处绝望中的肛门女。
肛门女那句“不要伤害我”实在让人心碎,道尽了她生命的苦难。
但最后喜畸男和肛门女走到了一起。
喜畸男甜蜜亲吻她的肛门的时候,画面虽然重口,但还是蛮感人的。
这也是对垮脸女那翻质疑最好的回击:爱你,难道不包括你的容颜吗?
电影中有很多不一样的人,这些人怀抱着各自的残缺、伤痛、故事努力地生活着,每一个人在最后也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渴望被爱的肛门女最后和喜畸男在一起;先天软骨发育不全的女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想变成人鱼的男孩再没从自己的梦中醒来;极度肥胖的女人和无眼女终成眷属;毁容男恢复了自己的容貌;垮脸女走出了自己的城堡。
每个人的结局又都隐含着各自可预见的悲剧:肛门女和喜畸男的爱情最后一定是肛门女自身悲剧命运的循环(从她和他父亲的相处可以看出,他父亲也是喜畸男一类的人,而她母亲最后一定为了自由的生活而献身。
);软骨发育不全女人的孩子必定怀有和她相同的病;人鱼男孩的母亲想跟恋童癖父亲“再努力一下”恋童癖父亲的脸色意味深长……所有的不幸都隐藏在眼下的幸福之中,然而即便可以预见不幸,这些人,也依然会坚持眼下的选择!
至于故事里所有的“正常人”,他们与这些“畸形人”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畸形并没有外表的异类那么简单!
【写于2017年5月6日】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粉色的调调,很小清新的感觉,但是和剧情有极大的反差。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变态着的,变态的外表,变态的心理,变态的“正常人”。
电影反映人性的冷漠,他们嘲笑、排挤、冷眼、欺凌着不完整的人们,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残缺之人,而是缺乏人性的人心。
故事的结局是积极向上的,女人在街上奔跑着,开心的大笑着,她正视了自己,也引导了别人,对自己,对生活,敞开心扉接受。
在面对妻子的质问时,有恋童癖的丈夫愧疚的说“我生病了”;在器官错位的女孩生日的时候,他的父亲送她一个用于出门的头套;喜欢面部畸形的女孩的正常男人,仅仅只是喜欢她畸形的皮囊......他们极力的想像常人一样生活,却总被异样的眼光上下打量,甚至于最亲的人都不自觉的将他们看作“病人”,怕被外界发现。
也许生病的不是恐怖的皮囊,而是皮囊之下逃避现实的自己。
是对存在的逃避,而维持固有的认知,将一切异于认知的事物归为异常,久之我们也生病了。
分享一篇之前写过的https://www.douban.com/note/770309475/
《肌肤》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给这部电影打分需要很小心,因为给低了,自己貌似成了个充满歧视与偏见的人,可我又不想昧着良心举着善良的大旗给高分从而体现自己多么高尚,所以我必须诚实的说,前半段,我非常非常非常不适,甚至觉得那些花里胡哨的配色,跟这些猎奇的角色都只是导演的工具而已,一直到电影结束我也认为导演是夹带私货,所谓弱势群体不过是导演操控的马戏团里的小丑,根本是为了博眼球而已,可为什么我还是愿意给三星?
因为我觉得即使如此,电影的剧情本身,尤其是后半段,巧妙的人物关系与角色内心的刻画,让我理解了这类群体的不易,而除此以外,无论电影的风格还是造型,我统统不认可!
我曾经试想过,如果在路上遇到这类人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首先我得承认,第一反应我肯定会吓一跳,譬如这种夸张的嘴巴跟屁股对调的设定,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我是这类群体看到这部电影,我一定认为有被冒犯到,其次,当我从惊吓中恢复,第一时间我会很羞愧,我的异样可能让对方很难过吧,虽然接下来我不知道该如何弥补,但我的认知告诉我,不要表现出任何猎奇的举措,那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电影中最特别的角色,在我看来是那个一心想要变成美人鱼的男孩,所有的角色都是天生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缺陷,只有他一心想要变得残缺,后来才知道是他的心里有缺陷,因为父亲心理也有问题,而男孩一心想得到父亲的爱,才导致的悲剧,那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这个设定就很奇怪,既然是一部关爱特殊群里的电影,那除了畸形的身体,父亲这种畸形的癖好是不是也是需要被接受呢?如果接受了,那男孩的悲剧又如何理解?
感觉有点本末倒置!
前后矛盾。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我大概8,9岁,冬天的某个周末,约好跟比我大一岁的小伙伴去浴室洗澡,大中午,澡堂里没什么人,我们洗的差不多的时候,忽然,小伙伴的同学来了,因为不认识,我们简单的打了招呼,后来,我们决定再去池子里泡一泡,这时看到池子里坐着一个大爷,我们坐在他附近,然后同伴小声的说,你知道吗?
这个大爷是他同学的爷爷,眼睛看不见,你信不信?
水池的地方雾气很大,我也看不清大爷的脸,而且我以为是朋友跟我开玩笑,我就用手在老头面前下意识的挥了一下,没想到,恰巧他的同学进来了,正好看到我挥手的一瞬间,于是只听到他破口大骂了一句“xxx”,然后用毛巾向我这边扔过来,毛巾狠狠的打在了我前面,水花一下溅到我脸上,眼睛,嘴里,那一刻真的非常的羞愧,我很想解释,又百口莫辩,只能赤裸裸,傻愣愣的站在水里看着眼前朦胧的身影,我觉得自己极其渺小,虽然从头到尾我没有一丝歧视或是去伤害他爷爷的念头,但那一刻,我确实是做了那样一个动作,误会也好,无知也罢,现在想想,我是能理解那个男孩的愤怒的,换作是我,也许一样激动,这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我个人理解,有些误会与偏见或许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他们自身的敏感,还有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可能让这种误解越来越深,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觉得这部电影加深了误解又充满能量,误解的是满足所谓正常人的猎奇心理,我觉得对于那些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来说,充满恶意,消费着他们的缺陷,而电影的能量又让原来就懂得尊重的人更加坚信,即使缺陷再严重,也是值得被理解,被接受!
很矛盾,也完全取决于哪种角度!
以上是我个人对电影的理解!
最后我想对那个大爷以及向我扔毛巾的男孩说一声“对不起!
”,原谅我儿时的无知!
理解万岁吧!
《肌肤》 通篇的粉紫色在梦幻达到极致的同时带来莫大的悲哀,人们总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猎奇者常有,奇不常有,但当这类人群真正出现在大众视野时,获得的都是厌恶与歧视,这是人性中最悲哀的部分,对于奇异者的不可包容。
这种从不同合人性中衍生出的反感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即使无法达到同一,也请给予尊重吧。
表现主义的复兴
看不懂这奇葩电影
为了个性而个性。
太恶心了
不知道为什么5-6分钟那段插曲让我泪下,有可能是太好听了。
把我恶心到了,那个屁眼长在嘴巴上的萨曼莎,将长时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还有那个用舔菊的方式完成的亲吻。好在电影不长,坚持着看完,觉得导演很有才华。但是,西班牙电影和法国电影都是怪米日眼的!
稍有不适,并没有看出什么深意
你若喜欢怪人,那口味想必很重。
太牛逼了 变态又温暖 真诚又残酷 配乐加一万分
虽然接受多样性,但还是会抑制进食的欲望。
2.5 从作为表层的肌肤搁浅至性、遗传等不置可否的议题上,少数群体的身份谜题并未有所明朗化,反而堕入生物学上的责任怪圈,文化意义被全然忽略。
看到有人评论的内容难以做出过多评价。对于这样creepy的电影,胃很难受。不懂得细细品味,不能够理解这种清奇的画风。也许看文字会好受一点
基佬紫 骚情红 哈哈
7/10 “恐怖的是這世界,我們還無法逃避,因為人類就是恐怖的源泉” 社會的厭惡和自身的貶低讓畸形愈發畸形,導演對於粉紫色系的應用讓不適感減少很多,雖然有誇大的部分,但現實中的歧視只會更黑暗,最佩服那個叫安娜的女生,她拒絕被定義為不正常,她敢於暴露在陽光下,強大的內心會讓她變得美麗。
因为资源缺乏,特意从网上找资源下载下来看的,有一些暴露镜头,但是除了屁股和嘴长反的少女,没有眼睛的妓女,脸部畸形的妇人,还有各种奇怪的人让我感觉很猎奇之外,我根本不知道电影在讲什么。另外有个小混混搞那个女人后面的嘴结果小鸡鸡被咬了,最后还有个男的还跟屁股接吻了,还把舌头伸进去了
重口味鸡汤。
以奇情谱写柔情,以满目温软反衬跌宕残酷,我们须历经万千伤痛,砥砺前行,终得一个共振的你,终得互触肌肤,一定会有只鸟儿为我歌唱;多线叙事下的同一主题,永远不要输给自己,怪人亦美丽,生命不乏惊喜;配乐太棒。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身体和灵魂的畸形,究竟哪个更可怕?
除了猎奇,都挺无聊
hardcore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