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随便换电视频道的时候被华丽丽的服饰和头饰吸引的。
看到播放片尾曲时的片花,知道是男版狸猫换太子+土鸡变凤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喜欢!
只是只是。。。
演员太不给力了点,我的第一感觉也和大家一样,太老龄化!
或者。。
高龄化!
浪费了这个“浪漫”的剧本,不然就能捧出一对新人了。
看到有朋友说王宝钏只做了18天的皇后?
郁闷了。。。
真相太残忍。
代战公主在叩拜皇后娘娘时候的那个假,说不定那时候心里就盘算好了。。
听过徐佳莹的《身骑白马》,过来瞅瞅中国古代经典童话故事。
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童话,真的不想承认穷秀才+千金小姐是中国童话的标配。
其中王宝钏必须是被指明的典型。
用贾母的话来说就是“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色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生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是佳人?
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
”因为本身就不现实,所以我更懒得去讨论大部分情况下,白富美们会放着门当户对的王孙公子不要然后去扶贫?
王宝钏,守寒窑,十八载。
虽然历史上并无这个人,但某地还真建了一个寒窑。
用咱自己的话就是“有些事它是真是假早已不重要的,精神最重要”我喜欢萱萱后期的表演,尤其是大结局的处理。
此时一王两后已经站在奖台上冲着大屏幕微笑,在这之前,大王的两位老婆才刚见面不久。
一位是西凉国的公主,陪伴大王多年恩爱有加生下一对龙凤胎。
另一位是大王多年前的结发妻子,苦守寒窑多年,刚出来就因为父亲谋反家都被抄了那大王您说立谁为后呀?
大王别开眼睛,暗骂提问的人没脑子,一会就拖下去打死此时有人说,大王您既然已经回中原了,那就该按咱老祖宗的规矩办,非我族类可是没有为后的资格滴~,再说您走时也有结发之妻苦守寒窑,忠贞不二,糟糠之妻不可弃呢~~大王眼睛一亮,摸着胡子道“两位爱妃都是朕心之所向,立谁为后朕都喜不自胜,但爱卿提的在理,王氏多年来历尽艰辛,含辛茹苦的等着朕,朕着实不忍再委屈她了”大王含笑看向王宝钏,眼中尽是怜惜赞赏。
王宝钏也转头看着这个十几年未见的男人,僵硬的挤出一抹笑底下的中原大臣们都说大王英明,西凉国的臣子就不服了,怎么咱们的公主王后到这就成妃嫔了?
中原大臣脸上笑眯眯,心里骂着蛮夷之地,也妄想占我国土?
呸~双方互看不顺眼代战当然更不服,但看着大王那逃避躲闪的眼神便知此事靠不上他了接着毫不掩饰的打量一旁的王宝钏,微微冷笑过了十八年风吹雨淋,劳心劳肺日子的女人能有多好看呢?
而自己有儿女,有西凉,她王宝钏无儿无女,身体孱弱年老色衰,甚至连唯一的娘家都被抄了的女人凭什么跟她抢后位这皇后宝座不是大王给你的,是我可怜你的。
代战母亲恰好时机出来打圆场,代战也娇滴滴的撒着娇,加上身旁环绕着的儿女,大王实在忍不住笑出来,略带宠溺的宽慰她们此时王宝钏就站在身侧盯着陌生的丈夫。
大王感受到一旁的目光扭头才看到王宝钏,这才尴尬的停止住了笑容这算个什么事呢?
大家看在眼里摇头叹息,也不知道为谁而叹有人看不过眼,愤愤道“薛平贵太过分了,你等了他十八年,他呢?
娇妻幼子,荣华富贵好不耽搁”此时已成为皇后的王宝钏穿着金灿灿的凤袍,沉寂地坐在大到有些空荡的宫殿里独自绣着锦帕。
多年来的操劳早已让她油尽灯枯,她之所以能撑到现在,许是在盼着什么吧王宝钏摇头,略带疲倦的声音响起“……谁也无错……是天意弄人,时间太久,久到我们都差点忘了”有人怜悯又不屑的看着她“到现在你还为他讲话?
哎,可怜啊,真不知道你当初为了什么……”王宝钏仍低头绣花一言不发,众人看着实在无趣便各自散去时光飞快,转瞬夜幕降临。
宫墙里点起了大大小小的琉璃灯,王宝钏遥望着夜色,暮色浓厚,看不见一点星光,只余空中悬挂着的一顶弯月。
灯下烛光晃动,摇曳的烛火倒影在朱红的墙上,,一并着院外的梅树,宫殿,及殿中女子单薄的侧影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可惜,此时不过入秋,枝头何来梅花?
那夜王宝钏做了一场梦,梦中有最爱她的娘,关系亲近的姊妹兄弟,甚至还有她那向来不苟言笑的父亲她在草地上放着风筝,忽而看见父母坐在屋檐下聊天。
她提起裙摆偷偷溜过去,将耳朵贴到雕窗上母亲浅浅的笑着,手中整理着她幼时的衣物母亲说她的女儿长大了,也长高了,她又给女儿做了身衣服,让她入冬别冻着了父亲说她眼见小,他的掌上之珠吃穿用度定是最好的,自有最好的绣娘,哪轮着她去操心母亲摇头说,你哪里懂,外边绣的再好,哪有我做的舒服……此时,有人喊有风筝飞了,她才惊觉手中的线不知何时断了,连忙跑去追她走后,屋内的父亲忽而开口道“还是多做几件吧……我怕她以后有更好的了,忘了咱们”母亲只低头浅笑宫录记载,皇后王氏于册立十八内薨逝,奉皇帝谕旨:‘皇后佐辅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
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贤德皇后,以示褒崇。
’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册宝有言,无需多言一个男权视角的童话故事,不论结局还是过程都在用男性视角看女人,所以即使剧本不这么糟糕,我也很难欣赏到主演的魅力我身骑白马 走三关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凉 无人管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凉 无人管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可世间再无王宝钏
开篇强调,全剧纯属虚构,根据戏曲和民间故事整理、改编而成。
一些老艺人讲述,薛平贵故事的来源是: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请堂会,演出《汾河湾》等戏。
其母得知薛王二人以悲剧结局,抑郁成疾。
富子悬赏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
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情节与上演的薛仁贵戏大同小异。
为了迎合富父母心态,改成了大团圆结局。
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
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两薛并存”,相安无事。
这种说法是流传最广、最受认可的。
由此观之,薛平贵这虚构的一生,其主体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唐时名将薛仁贵的同人故事。
我国多类传统戏剧,如京剧、秦腔、越调中都有关于薛、王夫妇的剧目,如《王宝钏》、《红鬃烈马》、《彩楼配》(《花园赠金》)、《三击掌》、《别窑》、《探窑》、《武家坡》、《大登殿》(《算粮登殿》)…… 而这部剧很明显就是把这些传统剧目和一些民间故事相糅合,再参考之前已播过的电视歌仔戏、电视剧(1980年歌仔戏《薛平贵出世》~1999年6月28日《王宝钏与薛平贵》,又名《乞丐郎君千金女》),适度改编而成。
这部剧情节曲折离奇但仍不失基本都逻辑,富有传奇性,与流传度最广、接受度最大的那些剧目和故事高度吻合。
至于大多数评论中被诟病的价值观问题,基本上是古今道德规范差异所致,比如王宝钏的苦守寒窑若不是故事,是大可以进《列女传》的,而今人大多却很难理解。
其次,历史线混乱问题,也和这部电视剧关系不大,本就是许多剧目和故事的集合、整理,不大加删改,难免混乱。
但若大加删改,却又恐面目全非。
而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虽依托与晚唐,实则却和架空王朝无异。
其余先不多言,就单论戏曲和故事中,王宝钏是唐懿宗时期宰相王允的女儿。
然而唐懿宗虽任相不明,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
但细细数来: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寘、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之中却连仅姓王或但名允之人都没有。
这部电视剧除了这些难以规避的问题之外,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首先,是剧情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再加上虽是悲情苦戏,但却欢乐热闹;虽有许多桥段不符现代价值观,但整体无伤大雅;特别适合放空大脑,陪父母、孩童一同打发过多的闲余时间。
剧中间或穿插的民歌(准确来说是莲花落?
)也饶有趣味,与情节相符,进一步推动了剧情发展。
然后是剧中演员演技尚可,不会显得生硬呆板。
最后需要指出对传统剧目、古代故事虽要批判继承、选择性的存留,但像这部剧般总结、整理出原貌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看的断断续续,剧情弱智到折磨人的程度,人物对白让人怀疑是十岁孩子写的,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虽然作为戏曲改编肯定剧情是略夸张的,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把原版故事的槽点几乎都搬来了,还是让我感觉很费解。
我认为这种故事本身就是和郭巨埋儿没太大区别的封建糟粕。
就跟《吴汉杀妻》一样,作为传统剧目有艺术价值,可故事内容反映的是当时的价值观,不适合现代社会。
我觉得现代社会的人不应该去做“王宝钏”,同理这种故事如果不大范围改动就不要再播出了。
某些在那洗的人应该搞清楚一件事,这个故事本身不是在歌颂伟大的爱情,而是在立贞节牌坊。
伟大的爱情是双向奔赴的,而薛平贵明显不是什么绝世专情之人。
或许该批判的不是王宝钏本身,而是歌颂王宝钏的人,这个女人的经历你可以同情可是不能赞扬。
如果你非要赞扬,那祝你等你老婆(老公)18年,之后你老婆(老公)带另一个男人(女人)回家,你们仨和谐共处,开始新的生活。
好吧,我承认我实在想看看这个神一般的作品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于是手抖看了最后几集。。。
先从编剧的历史常识说起,尼玛军机处是四爷设立的啊,四爷的政绩就这么多怎么能被你抢了!
还有神马国王的女婿继承王位,我真心不知道番邦的贵族们这么好糊弄啊!
还有那神马皇宫府邸,华丽丽的汉朝建筑啊!
薛平贵是妃子生的吧,妃子生的孩子能叫嫡子?
西凉和大唐的王都是一个人了,这应该天下大同了吧?
但是,这些都是浮云,编剧的才能是我想不到的。
王宝钏18年苦守等来老公的老婆和儿女,到后来还其乐融融,这女人不是人吧?
我怎么觉得我要是她要么改嫁要么直接捅薛平贵一刀子呢?
大好青春就那么你是疯儿我是傻了,心里难道不堵得慌?
还有代战,辛辛苦苦为个男人谋事业生孩子,到头来心甘情愿做小,这是多么伟大而又高尚的品质。
好吧,我承认我的价值观跟不上时代发展了,我真的out了。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王宝钏的娘加封太后!!!
加封太后!!!
我真的out了,皇后的娘还能加封太后,这个真的雷到我了,你俩近亲结婚啊有木有!!!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不要相信尼玛的爱情,正室小三都一样。
特意注册来评分。
垃圾剧,这是为了迎合凤凰男和loser的喜好拍的吧,我真的不想看,可是中央台无数遍的重播,偏我妈还喜欢看,简直被迫听了无数遍。
完了感觉就是一个傻逼中的战斗机遇上了一个渣男中的战斗机,女主好好的相府小姐不当,为个渣男苦守十八年,结果渣男靠女人上位荣华富贵到手,女主到最后就是个笑话。
导演你的三观被狗吃了嘛,这种封建垃圾扔进历史垃圾桶就行了,别拍出来恶心人好吗?
唐宣宗年间,俞、刘二妃争宠,刘妃生下太子引来俞妃杀机。
俞妃趁宣宗外出,欲害刘妃和太子。
太监叶兴抱太子逃离宫中,刘妃则为免受俞妃折辱自尽而亡。
俞妃得知叶兴抱太子逃出宫,命人追杀。
宣宗返宫得知此事,便下旨处死俞妃,并急派人寻找叶兴及太子,不料叶兴被人追杀不幸遇害。
临终托义士薛浩照顾,至此太子改姓薛,名为薛平贵。
薛浩家贫,还有一女薛琪,视平贵为意中人。
平贵自幼即习得精湛马术,另薛浩及朋友皆武艺不凡,平贵蒙多方教导,文武兼备。
平贵及长,养父抱恙,平贵进长安寻药救父。
正遇相国夫人及三千金入慈云寺参拜时日。
相府大女金钏、二女银钏已嫁将军苏龙与魏虎,唯独三女宝钏尚未婚嫁。
魏虎二弟魏豹早已垂涎宝钏却一直遭拒,于是联合魏虎实行英雄救美之计,却不料在劫持宝钏的半路被平贵救下。
平贵的侠肝义胆让宝钏留下印象。
18这个数字在这部剧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王宝钏挖了18年野菜,等了薛平贵18年,等到了,薛平贵功成名就一朝登基封她为东宫皇后,可是,她只当了18天皇后就嘎了………………也许,薛平贵一开始与千金大小姐王宝钏结合在一起,只是想吃一碗不太硬的饭呢?
一开始王宝钏认为爱情能战胜一切,包括当乞丐,挖野菜!!
但她低估了挖野菜的时长———18年!!!
18年啊,就是个天仙天天挖野菜,风里来雨里去的,居无定所,病无所医,营养不良,也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了,年龄又大了,薛平贵忍着各种…封她为皇后,只是为了封住悠悠众口而已!!
你再看看代战西皇后,有母亲皇太后撑腰,有满朝文武做后盾,还有一双儿女(下一任皇帝长公主)做依靠,更有薛平贵的宠爱做底气,王宝钏还不赶紧的自己嘎掉还等什么??
恋爱脑的祖师奶奶王宝钏,你真是挖野菜界的天花板!!
看的时候感觉怪怪的,看到3.5的评分心里才舒坦多了。
这部剧是我第二次感觉到什么叫做演技差!
(第一次是在看微电影,请的都是群众,可以理解)这种剧推荐给爷爷奶奶老一辈的观众来看,他们对情节挺感兴趣的。
而我看的时候就只是一脸嫌弃了,没想到陈浩民这种老戏骨的演技也能差到让我吐槽...或许有人会说,你行你上啊!
你还别说,我看完后我觉得我演的都比那几个女演员要好。
over!
王宝钏咋比她大姐还老呢 整个剧情整的不伦不类的 看着就想吐 我婆婆还看一天了 摆脱那些垃圾导演们 以后别拍这种抱歉的片出来哄弄大家行不行?
真是受不了,明明挺好个故事给演成这样,而且俩主角演的也太牵强了 别的演员演的那么卖力 都被他俩给毁了 恶心 狂吐 垃圾片还源源不断了
美女老了,有时还有惊艳的。丐帮是好小品。这个打分仅指艺术的组织和表现力。作为老戏曲,绝对的悲怆,评书就淡化了,电视就更加淡淡清风,颇有偶像剧的看点。
在某长辈的带领下北鼻看完了薛平贵和王宝钏。。。觉得心目中的相府三千金苦守寒窑十八年形象被摧毁了。。。恍若无人地吐完了嘈就去找了一直念念不忘的身骑白马来听。。。稍微回血了些。。皮埃斯之@青鱼 啊啊啊啊肿么你送我的耳机断腿了好意思卖这么贵嗷嗷嗷!!!
渣男。但我喜欢代战公主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以前觉得薛平贵没啥大毛病,现在想来他真的是个大毛病渣男啊,恋爱脑和大渣男的爱情故事
女主的外貌……||||||
陈浩民这版还挺好看的
王宝钏血书记忆深刻
萱萱真是有些老了呢。
视觉污染,智商污染。就是洗钱的片子也不敢拍成这样吧,抬头一看,哟浙江台出品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宣扬了反对父权专制和自由恋爱的思想,在古代是有进步意义的。现代社会的讨论和新式解读,也符合当下男女对于婚姻和伴侣的意义的反思。这部剧能引起这样的讨论,我觉得挺好。不过,饰演男女主的演员我不太喜欢。男主看上去过分精明,女主明明是高官家的小姐,却很土气。还是希望国产剧选演员的时候考虑外形的适配度。
呵呵呵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特喜欢看这烂剧电视台播一次看一次,虽然我蛮喜欢萱萱的但是这个剧情真想让人揍死编剧这个剧情蠢的太没下限了。而且原本这个故事就非常值得吐槽,苦守寒窑十八年等来的是荣华富贵还娶了美丽公主的男人,普通不是会狂怒地一刀捅死他么,包容对方当个皇后就皆大欢喜了?欢喜个毛!
童年回忆
服饰色彩太艳丽,王宝钏太老
最近那个野菜梗火了,刷到这个剧的主题曲倒是很好听,歌词写的狠,配上戏腔非常惊艳。末一段“一马离了西凉关,赶回寒窑见宝钏,相府算粮大登殿,欢欢喜喜再团圆”想起张爱玲讽刺过这个故事,三美大团圆,古代男文人最喜欢意淫的梗。欢欢喜喜再团圆,非常讽刺,有一种以喜写悲的艺术效果。
跟婆一起看的,苍天呐!
啰唣
自己觉得还行,家里老人是真的喜欢。一遍又一遍的看,他们开心,这部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奶奶家看了几集,拍的是什么跟什么阿!!!!!!!
昨天跳了一天看完了,最后横尸在床上都2点了...宣萱演技不错...陈浩民感觉退步了好多...可能年龄跨度太大了吧...还有就是我脑海里老想到他演的哪吒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