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各自因缘际遇不相同,对幸福的定义本也是不同的。
只是在那一刹那间,真心相爱过。
因此幸福过。
恩熙,因着不能生还的肺病,她的幸福就是过好今天,活在当下。
于是,她千辛万苦建立的幸福就是和彼此相爱的人相伴,无论贫穷和疾病,悉心照料英洙。
她是幸福的,遇到她的男子,必定因她而幸福,事实也是如此,至少她给了相爱的人健康。
破产失业疾病的英洙,在恩熙的带动下,身体逐渐痊愈了。
如果,从此时间定格,这乡间厮守的一对,必是天成佳偶。
我甚至希望,爱情给恩熙力量,让她也战胜自己的病魔吧,此后,流芳百世。
只是,理想永远是理想,生活永远是生活。
用雨果的话说,人不是只有一个中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一个是事实,一个是理念。
人的一生,便是要将椭圆变成一个圆,让理想成为现实。
健康的英洙,很快便希望重拾甚嚣尘上的酒醉灯迷,这原本就是他的生活啊,尽管带给他疾病,尽管让他深深绝望过!
事实上,淡泊闲居,肯定不是健康的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所以别离,不是寡情,不关爱情,只是想要回自己习惯的生活。
也许,用许美静的歌词更合适,“我肯定爱你,却更爱我自己,不会为谁而放弃”。
恩熙本是淡定聪慧的女子,临别前夜的交谈,她已经明白,挽留于事无补。
善良如她,跋足狂奔之际,心里苦痛的,是自己不能治愈的疾病,因此,不能相伴相随吧!
此后,尽管没有镜头给恩熙,直到她弥留之际。
我仍然愿意相信,重回到希望小屋的她,即使这不舍的离别会让她忧郁,但仍会因为曾经相爱过而体味出幸福,有勇气生活。
这道爱情,是她苦难生命中灿烂的彩虹。
再说永洙,他重拾往日,疾病也再度缠生,再度面临失业、破产、疾病。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说,生活从不亏欠他,只是予取予求而已,这是个幸运的男人,他理应体味出幸福滋味。
他有幸获得两个女子的真爱,一个是恩熙,另一个理所当然是他的前度女友。
这两个女子,同样追求活在当下,却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前者淡定从容,闲居乡里;后者挥霍无度,夜夜笙歌。
自然,对永洙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截然不同的:前者给予健康安定,后者便让他再度陷入了死循环。
同样是爱情,永洙有权选择,因此,永洙是幸福的。
一个好女人是一个男人的大学,永洙能遇上恩熙,是他的幸福;恩熙能够割舍离开他,成全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幸福,他遇上了一个好女人。
只是,他执着在自己原先的生活里,更乐意沉湎于杯弓魅影间,他未尝预料到,这也是死亡之道,生活便也顺便成全他,赐予疾病。
幸福,是一种态度,是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姿态,体贴宽容一点,别人也会感受到幸福。
爱情,是平凡生活的金边,曾经拥有过,便成全了幸福。
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都是美好的,令人怀念的.吉他那样轻快,口琴那样悠扬,阳光那样明媚."一对男女在黑暗的电影院是会牵手的;在这样荒凉的地方,一对男女是会接吻的."这样的对白很初恋."我死的时候你要陪在我身边";"不说这个";"你先答应我." "好吧!我死的时候你也要在我身边."这样的对白似乎很遥远,但我相信现在所谓的情侣们很少会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很少有人会确定一起走到死的那个人就是枕边那位."永铢,我很害怕,我很想你,而且我很不安,所以快接电话,求你了."这样的台词我受不了,会有酸楚会有幸福.一趟首尔回来后,他们陌生了,价值观,人生观都变了,永铢开始厌烦每天恩熙的病痛发作了,开始讨厌她细嚼慢咽了,开始烟酒不离了,放荡的令人恶心. "求求你,离开我.你明知道我不能仍下你,告诉我你想分手." "我不能." "为什么不能."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有别人了,在首尔的时候我就跟她在一起.跟她在一起比你更加幸福." "混蛋,你说你是人吗?是人吗?" "我很抱歉,很抱歉." "求求你,不要离开我,象以前在这里一样陪我." "不,我不可以." 恩熙的样子很虔诚,双手合十,象是祷告般告诉永铢,"我保证,我会让你更幸福的,相信我,求求你,不要离开我."她的样子就象要死去一般. 清晨,恩熙看着永铢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就象当初刚搬进新房的夜晚那样,只是这次的凝望尽是泪水,尽是声嘶力竭的哭泣,因为,对恩熙而言,这就意味着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恩熙小心翼翼的收拾好永铢的衣服,"以前跟你在一起很幸福,但再也不是了.""再见,永铢!"在永铢离开时,房间里传出哭声,本以为他会回去,但他那坚决的表情让人看了很想千刀万剐. 永铢那呆滞的眼神望向玻璃反射出来的恩熙尸体,眼泪利落的流下了.回到曾经幸福的小屋,看着那张遗像和衣物,歇斯底里的放声大哭.而我,手捏着鼻孔,辗转反侧.心里感觉很拧,很重.就这样很轻的离开世界了,再也看不到了,没了她的笑声,没了熟悉的音调,没了每天的早餐,一切都不会再有了.在那条积满雪的希望之家小路上,也许,永铢就在哪儿度过余生了,只有这样才能祭奠那深爱着他的恩熙. 这是许秦豪的第四部电影,,<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这样的悲情套路是他最擅长的.这部跟之前的<春逝>很像,一个痴情人爱上了一个多情人,只不过性别换了一下.<春逝>里的录音师几乎是个完美的男人,这部中的恩熙同样也很完美.正因完美才让人感觉遗憾和伤感.这是部让我感动很久的电影,就象当年被那老套到似乎有点假的<三天>一样.猛然想起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唱时感动,此刻回想起依然. "珍惜吧!这每分钟多出来的幸福.因为在此之后,每一分钟都将是痛苦."<雾中机场>
自《八月照相馆》后,惊异地开始关注许秦豪。
1998年到2008年,十年,四部作品,算不得快枪手,但一路看过来,他的路始终是这一条,并且从最初的单纯而拘谨,逐渐走得放开,更容许多样的思考,而随着这种开放,放弃了一些原本的定式或刻意的风格定向。
也是自《八月照相馆》,到《春逝》,许秦豪已然被影评人迫不急待地冠上了唯美的头衔。
的确这是许氏作品的标志之一。
那是一种特定的表述方式与氛围。
以及后来的《外出》和去年的《幸福》。
仅仅只是片名,可以看出许秦豪的叙述方式是镇定、收敛的,至少他个人对自己想要制作的影片有全然的了解,这部分了解已经足够撑起片子不至沦为或等同于一般意义的通俗的娱乐的爱情电影,除此之外,他还非常优雅的留出空白,让群众们随意入座。
一方面,他很有尺度地把握住了影片的调性,另一方面,他的这种把握并不是蛮横无理的。
在他的电影院里,没有太多喧哗与异声,但一声叹息之后,人们一定会有所讨论。
没有例外,这四部片子都与生命和爱有关。
而且无一例外都可以说不是大团圆结局。
许秦豪在故事的选择上就有着很严格的眼光。
他不介意在同一题裁上反复用功,就像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总有办法将前人写滥的题目翻出新意来,或者像一个高明的厨子,把剩饭炒出惊喜。
最新一部的《幸福》,片名已是有点老掉牙,但深究其里,故事的脉络与走向,与前面的《八月照相馆》、《春逝》其实都多少有着相似的情节,只不过节奏有所变化。
但对于我,看完之后,它仍可成立为一个新的故事。
哲学专业出身的许秦豪用哲学的眼光诠释了幸福。
第一层,幸福是什么?
幸福从来是不会孤立存在的。
它一定与名叫“痛苦”的双胞胎同生息。
未曾体会过痛苦的人,不曾体会过幸福。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
正如饿极的人会觉得饭香。
然而,即使幸福可以理解为相对存在的,它也并不是毫无底线的存在。
第二层,大的幸福与小的幸福。
英洙干完活后坐在工头身边,这时工头递给他一杯酒,英洙喝掉,然后说:其实我戒烟酒已经很久了。
工头不以为怪的说:戒酒对身体好,不过没什么乐趣。
这句话,一下子点燃了英洙心里潜藏的魔鬼火花。
或许他想到在希望之家的同屋,那个人获知自己得了肝癌之后,也是戒烟戒酒,弄得自己无比难受,结果仍然没有好起来。
而且此时,英洙已经好很多了,健康不再是一种威胁。
所以,他会那么狠心地离开恩熙。
他决然选择的是乐趣。
然而直到恩熙去世,他一个人呆在他们一起住过的屋子里,把头埋在恩熙的围巾痛哭失声时,他领悟到他放弃了自己曾有过的最大的幸福。
或许他的领悟比这更早,早在他搬出秀妍家。
但那又有何不同,反正,他失去了。
第三层,幸福在哪里。
小时候我们曾经常唱的一支歌:幸福在哪里呀,幸福在哪里?
幸福往往是不经意的。
就像恩熙与英洙的相遇相爱,那段日子,他们无比的幸福。
而最后,英洙再次回到了希望之家,他想要自己主动去寻找幸福。
只是,幸福是否还会二度光临,谁也不知道。
其实,《八月照相馆》也能够命名为《幸福》,正源已然知道生命不远,他耐着性子用一种惜爱不舍的心情打理身后诸事,他温和地与喜欢他的女警察相处,用一种花开的态度轻柔对他,仿佛未曾存在过,却又留下芳香。
这部片子非常温馨隽永,无论再过多久,应该也是许秦豪最好的片子之一。
《春逝》讲的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爱——关于放手的爱,花开过后的爱,水流过的爱,天空未曾留下飞鸟的痕迹,而飞鸟确曾经飞过的爱。
这种爱,本身就应当由许秦豪来诠释,用他那种色彩浅淡的画面、有一点朦胧的有一点距离感的画面,很静的画面,甚至让人不知道主角们在想什么的画面。
这种爱里,也有着幸福的痕迹。
再到《外出》,这是许秦豪的一个小例外。
氛围较之前两部显得压抑许多,光线很暗,人物很不明朗,人和故事,都很纠缠晦涩。
最后,出轨的四个人,被“外出”这件意外事情撞散之后,经过错乱的组合,再次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只是缺了一个角,而人的心里,也有着难以愈合的伤。
许氏的四部片子,最后都是有人要死去,这对于许秦豪来说或许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这是一种永久的缺失,无法得到纠正的缺失,这种永远的遗憾势必加强心灵的冲击力度。
而随着生命的完结,有一些难以解释或未知的问题,将永远划上句号,因为,一旦死神参与的游戏,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
反正结局只有一个:死者永远不会醒来,而生者将毕生怀念。
许秦豪的故事和手法都非常宁静与恬淡,但他并不只是一个水彩画匠,他的每部片子里都埋藏了许多寓意。
但和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金基德不同的是,许秦豪的姿态相当优雅,不动声色,他期待你能看出某些端倪,但并不会因此而刻意制造太过明显的线索,或许也因如此,影片整体的画面感与情节性都很清澈流畅。
生命与爱,前者是重大题裁,向来大家表现的重点在于生命的伟大、广阔、深刻;爱,是普遍题裁,表现集中在爱的坚贞、永恒、无惧,来看许秦豪是怎样选取他的角度的:他表现的生命,是细微的,细腻的,有着存在感,也有着强烈的不确定性甚至危机感,这一点倒是和日韩许多文艺作品有着一致或相似的取向;在爱的观点上,他要表达的也同样是有着与生命相似性质的:柔弱或娇嫩的,普通人之间特定环境下的惺惺相惜——但那又不是像张爱玲所描写的那种爱封闭条件下的爱,它至少是真挚的。
也是因此,许氏影片的女主角,无一例外,都是白皙纤细的,清澈干净的,他需要她们身上那种雏菊一样的气质。
我其实并不赞成将许秦豪的电影定位为唯美伤感,那只不过是表相。
从他的题裁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当炽热的家伙,而处理起这份炽热来,他非常冷静。
不过无论如何,许导是值得恭喜的。
他有自己的风格和习惯,也并不完全囿于固有成就,他的执着路,应当会更长更远才对。
幸福是什么?
找一个爱的人,一起过平淡如水的生活?
爱情是什么?
狂乱的心跳?
不计代价的自我牺牲?
在爱情面前,我可以没有尊严,可以不顾一切,只求你不要离开,不要弃我而去。
为什么我的爱情如此卑微,是爱得太深,所以失去了自我?
“那一天,我的全世界放逐了我”失恋的人如是说。
爱的太深就注定被伤害,尤其是当对方不是那么爱你的时候。
显然,这个男人坏得不够彻底。
不然就不会心怀愧疚,不会在整理恩熙遗物时哭得那么撕心裂肺。
可以看出他离开之后的生活并不比原来更幸福,所以当妻子问他:“你快乐吗?
”他苦笑着反问:“你觉得现在这种生活快乐吗?
”,无奈的表情中对现实的失望显而易见。
当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想重新找回幸福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了。
这个世界里诱惑太多,我们早已习惯了当下的生活,。
这个男人最终选择离开。
因为抛不开真实的生活,摆脱不了诱惑。
香烟,啤酒,金钱,物质 曾几何时,这些东西成了生活的负累,成了难以摆脱的束缚。
我们渴望远离一切,过一种更纯粹的生活。
但是最终你会发现,不是不想摆脱,而是根本摆脱不了。
真正摆脱不了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习惯。
爱情,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证明爱情的永恒。
而幸福,也只有在远离了之后,才会明白,原来,我曾那么靠近它。
1.影片《幸福》于2006年9月开拍,对于高效率生产的韩片制作和流水线操作的爱情题材,对于影迷期待而言,本定于上半年公映的它,却是姗姗来迟。
作为最早刮起韩流爱情风的许秦豪,早在1998年就以《八月照相馆》一举成名。
口碑颇好的影片也成为韩片进入中国的明显信号。
下一个带有阶段性特征的作品,还要等到2001年郭在容《我的野蛮女友》。
许秦豪所采取的独门秘笈,则是几成特色、又不求变化的爱情题材,作为第四部作品的《幸福》也不例外。
单纯从评价反响和获取奖项来对比,《外出》是前三部作品中表现较为平庸的,但却在近邻日本刮去28亿的惊人票房。
但这不该是许秦豪的成就,更像是裴勇俊的功劳。
也因此,可以断定连同《幸福》在内,作为导演的许秦豪依然是把宝押在男女主角身上。
与其说看他的高超执导水准,宁毋说一半是不可小视的明星效应,那是不同阶段内风头正盛的明星组合。
2.演员《幸福》祭出黄政民加林秀晶的实力组合:前者为影帝级人物,看事业蒸蒸日上,后者则是星运看好,为无数导演热捧。
但在许秦豪定下由黄政民和林秀晶联手合作之际,明眼人都看得出,小姑娘在老男人面前的外形差异。
黄、林的实际年龄差为10岁,但在获得青龙奖最佳新人演员上,二人仅是一年之隔——黄政民凭 2002年《公路电影》,林秀晶借2003年《蔷花,红莲》先后摘得。
无奈于怎么定妆搭配,看着都有老少间的暧昧,况且要他们来饰演一对情侣。
怨只怨林秀晶天生一张可爱娃娃脸,还落得瘦弱单薄,甜美怜人。
反之,黄政民在稳重路线上时日已久,予人印象深刻。
爱情片最忌讳的正是演员不搭,一旦林秀晶无法顺利脱胎换骨为成熟女人,许秦豪当真是在冒大风险。
3.故事《幸福》的故事背景就猜得到七八分悲意,在疗养院结识的一对男女,美好之后难免的情殇,甚至是恶言相向。
许秦豪此次片名取《幸福》之意,则是尝试变化:既是开始时的甜蜜偎依,也是分手时的残忍幸福。
在对白设置上影片将有突破变化,突出变故后带来的伤害。
这点来看,许秦豪是残忍的,温柔地杀死爱情。
以往许秦豪作品中的男主角,都是稍嫌脆弱,此番黄政民将流露出“坏的一面”,扭转之前同一类型主角的近似感。
在故事上,旧瓶子装新酒的《幸福》,还是延续前三部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从开始到结束,男女缘分终有定数。
许秦豪一向强调爱情有始必然有终,含蓄淡定间自需看透。
非要总结,总是悲的一面着笔较多,或一方有难言的隐疾,或直接是一方热情消退,以及限于压力巨大的不伦之恋,似乎从没一个圆满结局(沈银河的笑容并不算话)。
纵然常以悲伤恋歌作结,爱情如季节更替一样,有其自然规律,《幸福》依然沿用许秦豪爱情走过四季的概念,完成最后篇章。
【《电影世界》 10月上 】=============================================================4.结许多韩剧和韩片的感伤情结,似乎都绕不过一部片子,《八月照相馆》,来自1998年的许秦豪。
时间短暂却一生永驻的爱、生命无常的悲伤结局,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类型片格局。
尽管只需要小量考据,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日片早在几十年前就活用这一类型,但真正形成风潮却是近十年不到,随网络而兴起的事情,90年代活跃的港片并没能形成这般细腻风格见长的一类影片。
许秦豪作品的爱情期限都不长,或者说跟季节更迭一样很短,循此反复。
唯一一部哀而不伤的《八月照相馆》之后,是小男人受伤害、小女人受伤害乃至出轨男女一起受伤害,变来换去,简单的总结非男即女。
《幸福》的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里一样出现了极具季节特征的外景,结尾甚至再次用了飞雪的呼应,落魄的英洙再次慢慢地回到了疗伤的希望小屋,这一次,身心受害的他,几乎是要在那走完余生。
漫天飞雪,浅浅脚印,孤单背影,仿佛成为许秦豪一个无法脱卸的心结。
5.爱情联系导演采访,人们很容易联系及心系万物等词语。
平淡的爱情就跟自然环境一样,要有不断更替,要有周而复始。
《幸福》的故事开始于一处远离城市生活的疗养院,一段植于乡土的自我拯救。
生活放纵和不加节制让英洙坠入病魔的侵扰范围,他所遇见的恩熙是一名无亲无故,在那个安静地方呆了八年的弱小女子。
直白的说,她渴望着爱,他不珍惜爱,即便他们身处幸福之中,但那从来不是久远之计。
表面上女友和朋友的再次出现,让安于生活现状的英洙那沉寂已久的心再次蠢蠢欲动,它似乎只是基于对男人普遍性的不信任。
实质上,这样的改变不如说是许秦豪对爱情本身的怀疑,也就是爱无法持久、不得安宁,如季节般必然要更改。
生活方式的冲突直接埋下了两个人冲突的前提,但仅仅如此,《幸福》又没有特别之处。
影片特别强调了英洙不珍惜“农夫(妇)山泉一点田”生活,轻易抛弃幸福,自作自受。
不过故事的核心依然是爱情的不完美,也就是出在恩熙的角色设置上,她是个活不长的角色儿,如果二人幸福到终,她还是不可避免地要离去,故事还是惨了点。
如果加点佐料,那也还就是个谁离开谁的问题,所以英洙呈现出来的负心汉形象并不是单方面成立的,因有恩熙角色的存在,这段爱情一定是不完美的(如同永元患上绝症,恩素有婚姻的伤痛等)。
6.幸福夭折的爱情总是让人心酸,可问题就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就这么要被一一践踏在地么?
肺功能有问题,发泄般奔跑然后倒地的恩熙几乎喘不过气,她自觉活着太累,要把握住幸福同样很累。
《幸福》的结构是一贯的规矩,叙事依然不紧不慢,所有的悲伤和幸福,都没有出现特别煽情的地方。
全片最大亮点是“爱上不该爱的人” 的林秀晶,举手投足依然不改性情本色,至于明显的年龄差距,也被片中一句“我比你想象中的年龄大些”来故意化解。
作为一男一女的典型许氏作品,黄政民的存在更多是用来镇场,也是影片质量的双重保障,但真要有“更上一层楼”的评语,似乎《幸福》提供的坏男人形象还是过于寻常。
《幸福》把许秦豪从《外出》的滑落中往回拉了一把,但就整体而言,依然不及当初看完《八月照相馆》、《春逝》的真切。
出现这个和题目同样残忍的问题,似乎也不会特别意外。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826098/
幸福,当我们谈起它的时候,为何如此苍白无力?
电影《幸福》有着一个不能打动人的名字,看完却让人忍不住眼眶湿润。
有人说我要日复一日的幸福,有人说有了日复一日就不再有幸福。
幸福易逝,当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时候,每日的亲吻,拥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向上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为何我们总有向恶向下的本性。
日复一日的甜蜜竟在不经意间成了让人厌恶的温汤水,之后又变成了急于泼出去的洗脚水。
然而,我们一头猛扎进去的灯红酒绿却没有给我们持久的幸福感,堕落后是无穷大的空虚。
可是,当年身处幸福的我们如何能预知结果。
即使知道,我们就能抵挡得住刺激的诱惑吗?
《幸福》不是简单的描述一个男人和白玫瑰、红玫瑰纠缠的故事。
它讲的是我们的心为何小得承受不了幸福,难道是因为平淡具有比死亡更大的杀伤力吗?
电影中尹希是个完美角色,她有着无邪的笑容,有着持久爱一个人的能力。
而大部分人却只能和永诛一样扮演爱无能的角色。
丢不下尹希,永诛懦弱到祈求尹希离他而去。
尹希坚强地一个人留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小屋,直到生命最后,她说她要幸福。
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女孩儿疯狂的迷恋《对不起,我爱你》中的苏志燮,把他形容成“那可是我心目中的狗一样的男人”(汗,虽然在这里用“狗一样的”有点儿不雅,但确实是形容出了她对苏的一往情深和不把自己当外人儿的混不吝)!
纵然身旁有这么一个苏志燮狂热粉丝,但是我眼睛里却只看到了林秀晶:半长的头发,齐齐的头发帘,深红色,微卷着,向两边翻起——那也算是时下最流行的梨花儿头吧,浪漫又可爱;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基本不化妆,眼神单纯清澈,毫不设防的就如同森林里的小野兽;唇红齿白,身材娇娇小小,就如同从画中走出来的精灵。
每次眼前闪过“林秀晶”这三个字,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她敏感柔弱的样子,眸子里闪现出那么无辜的神色,永远的惊弓之鸟。
那个在《悲伤电影》里的哑语新闻播报员,那个倔强而又执拗的姐姐,在《幸福》中摇身一变,成为在乡下悉心养病、与世无争的恩熙,就如同住在桃花源中的武陵人一样,过着恬淡健康的生活。
我按下暂停键,望着窗边的树叶出神,我多想也有个这样的地方来让我什么都不想,只是关心阳光和蔬菜,关注今天关注当下,而不是金钱和未来,我想那些人的生活是幸福的吧,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用海子的话说,那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男主角的名字是永诛,在故事的刚开始他一定是不幸福的:破产+身体每况愈下,要去乡下疗养还得瞒着年迈的老妈说是去国外生活,我想在他老妈把他拐弯儿抹角儿拆穿的那一瞬间他一定窘迫的要命。
但是当他坐上了直达乡下的长途车,当他卸下旅途的疲惫,在小卖部买到了第一瓶啤酒,当他告知其他重症的病友他得的“只是”普通的肝硬化,当他卸下在城市中的一脸疲惫与倦怠,神清气爽的在山林里勾搭善良小姑娘儿的时候,凭借以上种种,他正在慢慢恢复自己的自信与幸福感。
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坏人,城市中出生长大的孩子嘛,身上多少会有些虚荣浮躁的味道。
一直以来的生存环境并不是蓝天白云碧波青山,并不是乡下孩子眼中那些一望无垠的绿,从小到大他的心灵被街头巷尾那些花哨的夜店、时装店的浮华空气所浸染,他所能看到的只是这城市中追名逐利营营役役的同类,嗅到的是铜臭或者哪个不知名的妞儿的香水味儿,他的字典里应该只有那些硬梆梆的词汇:发财啊挣钱啊勾心斗角什么的,无聊之极。
但是当他看到乡下满眼的绿,当他看到病友们积极恢复的生活态度,还有那个单纯的几乎透明的妞儿,他不由自主地将一身铅华褪去,柔软的人性浮出表面,他也开始像疗养院的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全麦食品和水果蔬菜,穿粗布的衣服,以及每天早上用滑稽的健身运动锻炼身体,更重要的,他开始和恩熙开始谈正常的恋爱,从拉手逗趣鼻子碰鼻子开始,到和这个只有40%肺功能的漂亮妞儿做爱……他此刻一定是幸福的——有个这么如花似玉的姑娘夜夜笙歌,更可贵的是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让这个男人快乐,这简直算是天大的恩赐了!
我只能说导演还算个挺尊重现实生活的人,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肥皂泡作为结尾,我当然希望最后来个大团圆的结局:恩熙在爱情巨大的推力之下痊愈;永诛终于浪子回头,与恩熙喜结连理,乡下就是他们的家,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执子之手,岁月静好……但至少,任何一个人都会企盼恩熙可以好起来,她那么年轻,对世间无害……因为我知道,对于永诛来讲,醉心于这种粗茶淡饭的日子,只是一种很短暂的状态,就像席吃多了也怀念邻家小铺儿的小米儿粥一样,人是最最贪心的生物,什么都想要: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式各样的好吃的、各式各样的妞儿、上升到想要各式各样的生活状态……故事的最后,永诛果然选择回到他最熟悉的生活状态中:夜店、消遣、啤酒、女人,他以为他脱下几个月以来穿着的粗布衣服就能“片叶不沾身”的回到他的灯红酒绿了,但他在城市中的女朋友仍旧跟他说着自己的不开心,他们借迪曲和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经和心灵,但追求的意义何在呢?
是永诛朋友口中反复念叨的“47万元”吗?
还是赴另外的一场深夜的约会?
此刻的永诛,幸福指数在急速下降,他临走前恩熙那撕心裂肺的哭泣仿佛在敲打着心灵,也敲打着我的心,为什么让一场玩闹似的恋爱扰乱了很多人正常的生活,永诛真正爱过恩熙吗,还是只是他想尝试另外一段不一样的爱情呢?
女主角不像城市里的姑娘那么风骚那么妖娆,只是一个傻傻的为爱人付出的女孩儿,还拖着自己只有40%活性的肺和虚弱的身体。
我不知道在病床上临死看到永诛的她,心里是不是开心的,她会恨他么,还是会冰释前嫌,把爱情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呢,我不知道,也不敢妄加揣摩,只希望她走的时候是无憾的。
永诛带着一副凤凰涅槃的架势来到了乡下的疗养院前,屏幕上赫然是疗养院的名字,译作“希望小屋”,地面上仿佛刚下过雪,天空中夹着点点阳光,结束曲就这么淡淡的响起来了,不知道失去了可爱的恩熙和所有生活平衡点的永诛此刻是不是幸福的,我想他应该只是释然,而不算幸福吧,但是他仿佛真的已经褪尽铅华,脱胎换骨了,在这个所谓情绪的波谷,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时刻感念他的恩熙的吧……
现在,我的妈妈和她的丈夫住在一个小镇的边上,旁边是并不繁忙的铁道线,背后是稀稀拉拉种着庄稼的小山坡。
他们住着典型的中国农村的两层小洋房。
家里养着好些鸡鸭鹅,还有几只过年没能吃掉的乌龟。
家里吃的蔬菜是一个阿姨在地里自己种的,每天都新鲜,吃不完的妈妈和那个阿姨还晒成干。
妈妈说,春节回去让我带回北京,过水凉拌着就能吃。
妈妈还说,虽然是夏天了,但是每天还是能捡好几个蛋,吃不完就带回重庆给我的外婆外公舅舅一家。
妈妈曾经想过卖,但她根本就不是做买卖的人,尤其是她是世界上最怕麻烦的人,我是世界第二,所以就那么存着。
我在心里想,妈妈啊,你不知道现在物价涨了好多了吗?
你还抱怨吃不完呢。
妈妈的丈夫在铁路站点做运输队的管理工作,也是合伙人之一,所以常常有不要钱的粮食、食用油、榨菜、哇哈哈。
这也就是说,养家禽的饲料是不需要钱的,菜什么的也是在地里摘。
这简直就是小康嘛。
因为在农村边上,打交道的人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很直接,很淳朴,很善良,胆子也很大。
妈妈身边有个阿姨帮忙做家务,陪着聊天。
妈妈的丈夫和铁路上的干部应酬,也和农民装卸工打交道,常常吃顿工作餐,环境很单纯。
前不久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她的一个老同学的女儿要到日本去,因为男朋友一家已经在日本定居。
我问妈妈,你老同学舍得呀?
妈妈很诧异,这有什么舍不得,那里能赚钱啊。
我一直觉得妈妈是希望我在北京待着的,虽然我告诉她在北京工作生活很辛苦。
但是,她一定觉得我的幸福应该在北京。
所以,如果我认为我妈妈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她很可能不以为然。
我该做的,只能是首先找到自己的幸福,然后再去关心别人的幸福。
一两个月前,同学问我,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我说,幸福。
现在看电影少了,能坚持看完不容易,看完还看第二遍的只有这一部吧。
不过,预料中的,几个同学看完都觉得一般,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神奇。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对我的期待是什么。
我也说不出来喜欢的原因。
本来就是冲着林秀晶看的,她的样子真的太特别了。
看她演的任何角色都觉得有趣,甚至是一个少妇级的土气的女人。
其实,确实情节是老套的。
但是,那种恬静的爱情,在生命的特殊时刻,慢慢滋长,变成一种责任和使命,不算伟大但很深刻。
真是脱不了心底里强大的救世主情结,林秀晶的身上就有一个我理想中女人的全部:不哭不闹平静地生活,大胆真诚地享受爱情,奉献所有给自己的爱人,当爱情失败的时候痛苦但不纠缠,坦然承受,独自生活。
所谓的幸福,只能是自己的幸福。
即使是短暂的相依为命,不离不弃,但那是真实的。
可能有一些人可以幸福地走到最后,可能大多数人后来就走散了,大概很多人变得彼此怨恨,那都是幸福的一个侧面罢了。
与其去计较自己幸福的次数和程度,不如用心去记住每一次幸福的细节,关键是,相信幸福这种可能,就像相信每一种可能一样。
我看着林秀晶和黄政民在山间马路的树林里缓缓走着,聊着天的时候,我也感到很幸福。
5月的青岛有点凉。
在空旷的银沙滩上,我们只见到一匹散发着膻味的马,和一堆蝴碟的尸体。
一个海浪过来,那些黑黑白白的尸体就冲在了我们光着的脚丫子上。
同事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蝴碟的尸体?
我说:因为蝴碟飞不过沧海。
同事又问:那她为什么还要飞呢?
无以作答。
因为,我们的旅游太轻盈,而蝴碟的尸体太沉重。
每一个守望幸福的女人都是蝴碟。
曾经翩翩,以为一定可以飞过沧海。
所以她可以依靠40%的肺活过八年。
如果爱情不来,也许她可以继续活好多个八年。
她美丽,善良,温柔,恬淡,一直那么小心地飞着,不用力地奔跑,抱着一只腿吃饭,按时吃药做早操。
只是爱情打湿了她的翅膀。
她给了他勇气,健康,快乐。
而他竟以为这不是幸福,他竟说跟另一个女人在一起更幸福。
她哭着哀求他,说要给他更多的幸福。
他依然走了。
她折了翅。
到底什么是幸福?
他懂吗?
她懂吗?
只是从一开始,她就爱他比他爱她要多一分。
所以她就注定要输了他。
蝴碟飞不过沧海,我们谁又忍心去责怪。
至少她勇敢地飞过。
只是,飞到后来,不能呼吸。
因为40%的肺,因为心太痛,因为爱太重。
在那样的清晨,她用力地奔跑,倾尽一生的力气。
她从来不惧死亡,却从来不曾像那天那样想要死掉。
因为爱比死更冷。
离开了她的他终究没有幸福。
他堕落如初。
拖着病躯回到她身边,她已不能言语。
她只是流着泪,点了点头。
他把头埋在她的枕边,那一刻,是他们最后的幸福。
她中了爱情的毒。
他中了幸福的毒。
他们都飞不过沧海。
影片的后半段,我抑制不住的淚流滿面。
最後,男人在皚皚白雪裏的背影讓我想起春日裏吹拂過面頰的一陣暖風,原來除了時間無聲的流逝外,生命還是一如既往的無情輪回。
幸福是什麽?
是我們一生不得不傾盡所有追求的水中月,夢裏花。
在現實的懸崖峭壁上微微顫顫的綻放,採摘下來便自然地凋謝。
男子的寡情被導演處理得並不令人生厭。
不生厭才是真正的絕望。
愛情的起滅終究不是誰的過錯,女子卑微的乞憐,撕心裂肺的哭泣,自暴自棄的放足狂奔,神情淡漠的為男子整理行李。
這一切換來的不過是他低着頭的愧疚。
女子說,你能夠不離開嗎?
如果不能,對不起有什麽意義?
女子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是生來就無所依靠的浮萍,生罹絕症,明知沒有未來,仍舊要飛蛾撲火的渴求愛情。
平靜如水不如耀眼的盛放,盛放后唯一的結局是成爲落入塵埃的灰燼。
那是女子的宿命,是愛情的星宿亙古來的軌跡,亦是我們妄圖要幸福一世的代價。
男子曾憂心忡忡背着發病的女子求醫,如幼兒般地躺在她的身側,一臉虔誠地說不能沒有她。
她們曾彼此依偎的相約至死不棄,那誓言裏的天荒地老不過是一個轉瞬的時閒。
短暫到容顔還來不及蒼老。
不能說男子們的誓言不過是欺騙的代言,他曾經,就算是短短的一秒,也千真萬確的真心實意的愛着她。
但男人從本質上是不相信愛情,更不用說是依傍愛情了。
所以當前女友臉帶戯虐又風情万种的把手機交到他手中時,我明白她不過是男子的一面鏡子,映照出藏在深處但終究要浮上水面的本我,而女子千辛萬苦建立的幸福在真實的自己前簡直不堪一擊,于瞬間崩塌。
中國人推崇的出世,與佛家的禁欲成仁是一脈相承的道理。
但事實是,世俗的人永遠要依附于世俗的生活。
男子問前女友,這樣醉生夢死的生活真的快樂嗎?
但現實是,快不快樂真的重要嗎?
女子臨終前見到了男子,但病重的她已不能言語。
屍體被草率的包裹火化了去。
骨灰墰子裏的一堆粉末原是他可以手持的幸福,但從始至終都沒有可以令他信服的分量。
同樣的小屋,後來是換成男子的痛哭。
不知哭的是夭折的女子還是前路渺渺的自己?
人生在世,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的人。
比如男子,明知喝酒吸煙會要了自己的命,但不能喝酒吸煙的生命不快樂有什麽意義?
比如女子,明知愛情猶如鏡花水月終究要灼傷自己,卻仍舊要不顧結果的飛奔過去。
沒有痛亦是沒有了愛,沒有愛孤獨的生命是長是短誰來關心呢?
滿載欲望的幸福是一場巨大的幻覺。
我如是感覺。
没了才晓得好
果然时代不一样了,2020年看的人表示满脸疑问,这个是哪门子幸福 ?😂
只看前半部就好,后面无聊.
除了美女。其他很一般。
女主装扮很搭这个风格,但是片子却越来越不行了,很多转呈交接的地方都差那么一点点,始终感觉欠起欠起的,遗憾。
贱男人,你怎么不一直贱下去。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别以为最后哭两下你就纯情了。耍野了男人,偶尔的纯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已,他始终还是不会甘心寂寞的,,,,表示不喜欢这样的片子,林秀晶随时自己喜欢的演员,还是喜欢她扮演坚强的一面,不感冒这种苦大仇深的样子,哀伤一箩筐啊,,,,
许秦豪
没看完
zgq的最爱
场景虽然平淡,颜色却很美很美,
&#34;为什么我吻你的时候还是很想吻你?&#34;…………这个故事算哪门子的&#34;幸福&#34;……
平平
本片主旨:健康生命 远离烟酒— —
美
脆弱的生命需要爱的支撑
苹果光,后期处理营造小清新
真就7分多的幸福比不上6分多的外出呗。我有点不敢看许秦豪05年以后的片子了。
正常的选择,正常的结尾。喜欢林秀晶,她怎么待着我都喜欢。
前面3中间4后面5星
男人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