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Anu看到女儿的人生自由自在充满乐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己“无趣”的丈夫:不愿社交、不做家务、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
反观自己37年婚姻生活,Anu终于决定做出改变,在朋友的启发下去大卖场“退回”自己的丈夫。
看到这里忍不住拍腿叫好,Anu代表的可不就是许多亚洲传统中年妇女所扮演的妻子角色吗,从社会期待到自我认知,都是为家庭奉献一生的角色。
虽然是在美剧里才能看到“去大卖场退换丈夫”这种超现实的设定,但也忍不住为这个视角鼓掌。
原以为这会是一碗“女性无论年纪都应该勇敢追寻自我”的超级鸡汤,但故事的走向似乎与预期有所不同。
Anu在退回了原本的丈夫之后,在卖场的“丈夫区”先后换回了两个丈夫,都没能让她过上想象中有趣的生活。
她也尝试过一个人solo,开始阅读独行意大利的攻略,只是迟迟没有行动起来。
另一边,对面独居的老太太Barbara买回了自己原本的丈夫,尽管Anu努力装作不在意,但每天通过窗口观察对面的互动、找机会串门,完完全全描绘出了她心中的不甘。
而看到“前夫”在邻居家殷勤地做家务和不时欢笑的互动,更是让Anu心中忿忿不平:为什么“前夫”成了别人的丈夫之后似乎变得更有趣了?
最终,Anu在圣诞前夕回到大卖场,经过“丈夫区”时看到“前夫”又被退了回来,而他的解释是:
这不就是Anu的反面吗?
Barbara性格热情开朗,给买回来的丈夫搭配新潮的行头,被尝试着重新开车的Anu撞到的时候正穿着瑜伽服骑行,可见她也热爱户外运动。
或许还有更多没有被拍出来的生活习惯和喜好,但已足可以看出她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有趣的人。
反观Anu,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37年的婚姻,或许还是包办婚姻,早就把她驯化成了以婚姻和家庭为中心的人,虽然她渴望有趣的生活,但她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趣的生活。
在卖场最终决定买回打折出售的丈夫前,她对他说:
而这似乎又呼应了片子最开头,Anu在跟朋友吃饭时表达自己期待更有趣的生活而想放弃丈夫时的那段对话:
Anu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开始还以为只是为了体现朋友之间对婚姻和生活也有不同的看法,看到最后才发现,或许这才是这一集的重点:与其去抱怨生活因为周围的人事物变得无趣,不如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第一集标题是:《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剧中包含了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跟随女主Wannda洛杉矶签约之旅慢慢展开。
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差异:种族、地区、性别,最开始是女主得到一个重要机遇的渲染,展现女主因为自己的作品《刚毅之心》获得翻拍成影视的合作机会,当我们以为是一个人才华得到认可,开挂人生开启的时候,从与影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见面约谈的那一刻便开始翻转,回归到女主为什么会“消失”这个话题中。
第一集中有很多细节我截了很多图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首先是在机场的一幕,女主看到的视频里面写着“致我们的黑人社区,我们支持你们”这一句话在后面剧情的描述中极为讽刺。
这里女主的表情也很值得思考
真是越没啥越喊啥来接机的是一个黑人布雷克,在他与女主的对话中已经看出来工作中黑人姓名会带来不便隐喻着黑人在这里受到的不便和歧视。
女主最开始以为布雷克是个白人
布雷克解释改名字
布雷克妥协尤其是女主进行的补充自传出版社要求封面照片肤色改成白色,但是与布雷克不同的是女主没有妥协,这也为后来女主做出的反应和选择进行了铺垫。
肤色问题
女主态度然而,女主仍然面临着诸多因为自己肤色带来的麻烦,预订的出租房被取消因为无法识别身份、前往公司洽谈时面部无法识别。
因为照片发型问题导致无法验证预订取消
脸部识别失效后备注了“不适用”如果这些是针对黑人这个群体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接下里影视公司和女主接洽的会议过程便聚焦女主本身遭受的歧视。
我截了一张能表现当时气氛的画面~
双方会谈
面对女主表达一脸无所谓的尼克or布莱恩
女主和姐姐打电话
女主和姐姐打电话后面,道哥主持的晚宴是剧情发展的高潮阶段,将对女主个人的无视展现的淋漓尽致,全员“装瞎”表演开始。
男性们私下谈话中对女主的真实感受然而在这次虚拟影像中,表现了女主书中描述的故事,已经自己儿时亲眼目睹父亲被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过程,自己也受到了暴力对待产生了心理阴影。
这也回应了女主问开发总监谁来扮演自己的问题提出的原因,女主在乎谁来扮演自己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的恐怖和悲伤并不容易被人轻易理解,女主也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践踏在资本获得的科技手段之下成为他人感官刺激的娱乐品吧。
女主爸爸被抓
女主被摔倒在地重现当初场景也让女主内心产生动摇,重温了无助和脆弱女主开始怀疑自我,与最开始的自信和强烈自我认同不同,女主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
刚来洛杉矶时的女主
迷茫的女主在与布雷克的谈话后,女主慢慢找回来自己,眼神变化这段以及后面返场的感觉很酷!
建议看视频眼神变化这段
霸气女主回去治治他们的“眼睛”除了主线路之外,女主坐在大厅等候被一个白人男士坐在身上的情节,买衣服被插队都展现了对待黑人的歧视
女主被“坐”
因为啥没看到?
这么黑嘛
这里也被忽视除了他人的态度,其实女主自己应该也会感到自卑,比如她刚入住豪宅时的小心翼翼以及手机没电没有向任何人求助也许都隐含着自己这“类人”在这里的状态。
刚入住和姐姐打电话的女主除此之外,这里面的布雷克人物也丰富了“歧视意味”,开着豪车的他也得给老板们买咖啡,并不是那么风光无两,仍然干着打杂的活。
;而且他本人也有着地域歧视。
端了四杯咖啡,不是自己喝吧
听到女主步行后的态度总体来说,第一集当中很多隐喻和细节都设计的很好代入感很强,如果自己是女主会觉得非常压抑,好在女主最后找回了自己,希望我们都能找回自己。
小伙伴们还发现什么细节,可以讨论一下,这个剧真的很好看(。・ω・。)ノ♡
❕观点仅代表个人目前的感受,有待指正和进一步发展!
(不会有人看吧我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就是说看不惯就退出别跟我说话这个模式有点像《黑镜》,每集都是独立的故事,又有点暗讽的感觉。
不同的是,《咆哮》关注的方面更具体,主要反映的问题都是女性的问题,而且叙事模式也比较相似(就是我要说的抽象具象化)。
现在我只看到第二集,看着写着吧😀抽象特指非实体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也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概念,痛苦,困惑等存在。
贴一个“抽象的定义”
我又想了一下可能我想表达的是艺术上的抽象······抽象由于不能直观展现的实质往往导致被忽视,更有甚者被有意歪曲或无视。
困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导致这种困境被否认。
就比如说种族歧视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通过伪装自己,达到政治正确,从而“证明”自己不是种族歧视者,这样一来世界就“多元化”了。
但歧视因此消失了吗?
我觉得歧视还存在于人们心中,甚至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对待生命的态度还是漠然。
就我自己看来,宣扬反种族歧视声音最大,动作最明显的那群人还是在心里默默歧视着别人,“嘴上说着主义,心里想着生意”罢了😅。
图片内容转自新华社视频“只有白人才有权利过有尊严的生活”抽象的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这部电视剧就采取了对抽象的具象化这种表现形式,使抽象的概念,感情更直观地体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达到更直观体现思想的效果,同时也有一种视觉冲击。
这个电视剧当初吸引我让我想去看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直观和视觉冲击性,虽然我当时还不太知道到底怎么解释,但是看了两集之后有点这种感觉了,总结总结😀,给自己提供一个新视角。
1⃣️“说不出话的透明人” 话语权的缺失,存在的被忽视,在权利压制环境下作为少数被物化➡️变透明。
⭕️歧视的具体体现:(由于这集出现了“BLM”元素所以我觉得主题应该是“黑人女性的被忽视”)·旺达的联系人布莱克(Blake)原名尤甘丹。
虽然一听大家都感觉有点殖民者的意思,但是还是为了别人更好念而换了名字。
告诉自己“这也是为了我自己好,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L.A.看不起New Yorker(这里我甚至觉得翻译成“新约克屯”更符合他的蔑视语气···😅,不懂这种歧视)·预约被取消,仅仅因为发型变化了。
·在自己写的书上出镜被要求过分美图以满足某种审美。
(顺便说一句,能不能不cue麦粒了,真的累了,不知道她到底干了啥事,Rapper歌词里也要写,电视剧里也要cue。
给一个活生生的人立这种“性感,白女,玩得开,狂野···”的人设本身不就是在物化她吗?
实在有点没意思。
)·照片不能被前台的系统识别,因为系统是为较浅色皮肤设定的。
·本来说的是要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旺达在豪宅里辛辛苦苦做了半天准备结果说是要做成VR(还virtual embodiment呢😅)游戏。
看得我血压飙升。
硬是改成《黑人行动指南101》了,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高级技术,培养同理心,本质上不还是把人当猴吗?
·讨论会上随便加人。
虽然我不了解这种会议的操作模式,但是突然加人而且还做这种本质上的变动让我觉得很不尊重人,而且都确定好了还叫旺达来干嘛?
(还有一个点就是这个会议上清一色的白男,真的有点不适···)
这个强烈的压迫感😨一下子扑面而来,观众这时候站在旺达背后基本上也就是旺达这一边,真的看得我当场社恐复发···(写不完了,存档。
结合电影《八部半》梦境的具象化,二度修饰。
我觉得这部剧对这个概念贯彻得很到位。
不想写了,就看看剧吧,放松一点。
E01: 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The controled speech rightsE02: The Woman Who Eats Photographs/The mother-daughter tug of warE03: The Woman Who Was Displayed on a Shelf: Break free from the identity ‘trophy wife’ that’s imposed on you and stay on only the shelf you built for yourselfE04: The Woman Who Found Bite Marks on Her Skin: Don’t let your guilt eat you alive when the morals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s of patriarchy and that are imposed upon you against your will.E05: The Woman Who Was Fed by a Duck: ‘Or she’s internalized patriarchy so much that she believes your only value is in relation to men.’ / As a single independent woman, you get into a shitty abusive duck relationship but eventually got out of nice and clean and claimed your own human being.E06: The Woman Who Solved Her Own Murder: There are no whores, every ‘slut’ is innocent until you think evil of her. You are the wrongdoer, it’s never her. It’s okay for her to want whatever she wants for herself.E07: 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 / It’s your own choice to make and you shall make it bravely as to which one to marry, when to divorce and when to get back together with even the same person. E08: The Girl Who Loved Horses / Smart girls know how to play tricks on others and emotionally manipulate.It makes me think in more diverse women perspectives and understand/sympathize with more female characters including my own and those around me.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第五集看完有感而发导演拍的很浅但很真实把男人演成了一只鸭子,试探女孩和展现自己的魅力,知道女孩弱点后花言巧语勾搭女孩,在一起后原来是个占有欲强控治强并且自私的鸭子,影响女孩私生活,最后伤害女孩。
从天而降的疯狂爱情有时候是悲剧的开始
女孩子门请永远保持自信,爱自己,警惕并远离所有诋毁你的朋友亲人和占有你全部时间和私人空间的异性,远离封闭性,保持亲密关系下开放的世界。
pua男人总是先展现自己的魅力,画个大饼,把女孩捧得高高在上,自我感动式付出,突然易怒,一旦不顺着他反驳他一句就不行,疑心很重 ,需要24小时陪伴,吵架翻脸不认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揣测质疑诋毁,影响女孩正常的生活,情绪输出情绪操控,先捧夸又贬低,恐吓控制加威胁,占有欲强,擅长pua.刚结束一段,被管着24小时要求必须联系的,想要管教你改变你的,甚至作为女性有自己独特见解都被说成三观不正,这样的一段不健康关系的恋爱,心累的不行,看完这部代入感太强了,突然释怀了。
谢谢这部剧
花了4个小时一气呵成看完,故事情节大多古怪且荒诞,而脑洞比比皆是。
“消失的女人——讽刺一些白人对种族矛盾自以为是的解构?
却对真实的黑人女性的声音和存在视而不见 ”“吃照片的女人——记忆都是被时间吞噬掉的”“摆在架子上的女人——讲述嫁给亿万富翁的女人,成为丈夫的“奖杯”和“花瓶”,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离开那个不到两米的架子,就会如同从高楼坠落,但是亿万富翁的丈夫,对她已经是从宠爱到了忽视。
“身上有咬痕的女人”——讲述职场女强人的在家庭和职场之间的困扰“被鸭子投喂的女人”——讲述恋爱中打着爱的名义,不断打压否定伴侣,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PUA话术还有“破解自己命案的女人”“爱马的女孩——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世上还有比杀人更厉害的复仇”。
最喜欢的是第7个故事“退回丈夫的女人”。
第7集结束时夫妻的对话很内涵特别是老公的回答,值得回味并共勉:老婆:在我们37年的婚姻里,我为你付出了一切,而你却什么都懒得付出,在我放弃你之后,你却愿意为另一个女人付出,为她做饭打扫,陪她学法语逛街。
老公: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会修东西,而你只会说:你为什么那样修理?
我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只是因为没有按你的方式去做,我做任何事在你眼里都不够好,所以我就停止尝试了”老婆:这么多年来,我以为问题是你,然后我自己过了一段时间,我意识到自己也没有那么容易相处”老公“不,你不好相处”老婆“我们在很多方面视对方理所当然,我很抱歉”老公“我们是怎么了,我们努力奋斗,才来到这个富饶的城市,现在我们在这个琳琅满目的商店,我们却什么都没有了”
E1 黑人在需要时(而且更多是zz文化或者面子上的需要)会被高高捧着 但无人真正共情 甚至他们真正表达和发声时会被忽略。
往大了说 人也不那么真正care自己不care的事 会选择性忽略。
E2 关于回忆以及与母亲和解?
没有完全懂E3 隐喻性还蛮强的 表面意思就是那些被丈夫“养”的花瓶太太们 但往大了说 也象征着我们每个人on the shelf久了(工作 生活都是)都跳不出目前的困境。
而且最讽刺的是 以为自己逃脱了 最终去了店里还是on the shelf。
E4 女性生育后其实可以算是一个“新生”吧 家庭和工作的冲突 两面受敌。
E5 非常喜欢的一集!
🦆这个隐喻简直绝了。
女主演得也好棒啊 把迫切想要一段关系-进入并被pua甚至放弃事业爱好远离家人-醒悟-男二出现但选择先做好自己 的经历完美呈现。
E6 也很喜欢 除了主演小姐姐真的美丽这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去世的人自己探案这个形式 把侦探啊亲友啊等等拍活了(大部分人如果日常能了解到朋友外人等等对待自己的真相估计也会气死吧)。
最终的结局也是没想到的 如果不是女主的灵魂还在 估计很难发现是这样一个😈小男孩吧。
更可恶的是居然还在shitty论坛里 一群现实生活中的nds聚集地(真实写照了)。
E7 丈夫退货这个比喻要乐死我啦!
脑洞太大系列。
背后象征着我们每个人在婚恋市场的定价 技能+外观+第几次婚姻等等。
当然了 现实中有更加复杂的因素 家庭背景+年龄甚至是当地的市场具体情况等等。
而且 为了观感舒适把选择权给了女孩子。
其实结局是可以料想的 但still愿意看下去。
主要就是 这个设置太有意思了。
I am not going to buy u, I am going to steal u.这个推着小车把前夫偷走的场景有点太浪漫了吧!!
1. 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黑人女性被彻底漠视。
2. The Woman Who Ate Photographs 第二集妮可基德曼吃照片,她是母亲、妻子、女儿,自己的母亲渐渐丢失记忆,儿子将要外地求学,每个身份的关系里都有冲突争执,显然她留恋做女儿时无忧无虑的记忆,而随着母亲的遗忘,她似乎也慢慢丢失“女儿”的身份和回忆,就像所剩无几残缺不齐的几张照片所暗示的一样,这一切让她惊惶。
3. The Woman Who Was Kept on a Shelf 第三集被展示的女人,她终于摆脱了丈夫给她的“花瓶”“摆设”身份,以为得到了自由,却在更大范围的社会层面,仍然被凝视被观赏。
所开的店也是化妆品店,女人们仍然排着长队为改变和改善外形等待着努力着。
4. The Woman Who Found Bite Marks on Her Skin 第四集生了娃的职场女强人,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男性在职场的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她进为职场斗争威胁,退为不能满足家人孩子的陪伴需求而愧疚。
最后在妈妈互助小组找到了一定的安慰,然而跳脱主角的视角来看,职场妈妈面临的普遍问题并没解决,事实上,更约束她们的还是来自母亲身份造成的由内而生的对家庭的内疚感。
5. The Woman Who Was Fed by a Duck 第五集和绿头鸭恋爱了一场而最终醒悟的小姐姐,这一集到结尾主角已经“成长”了,矛盾也解决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供探索了。
里面对恋爱心态和状态的描述很有意思。
6. The Woman Who Solved Her Own Murder 只有到最后揭露杀人凶手,似乎是表现了一种性别对立,当然前面探长探案最初的几个推测,也是社会对女性不怀好意的成见的表现。
7. 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 是在表现婚姻的真相么?
最后女士在一种狂欢氛围中把原来退掉的老公又抢回家了,大概也像二人当初结婚时一样欢呼雀跃满是憧憬吧,但是这次之后如何呢,不得而知。
8. The Girl Who Loved Horses我看到的是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而战,也获得了胜利。
如果用男人的方式,即便赢了,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成为“他们”。
所以用自己的方式才是更优解。
2022-04-15首播的美剧《咆哮》,每集一个小故事,像是女权版黑镜的感觉。
被视而不见,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种族,自己父亲被种族歧视pc暴力执法的记忆被做成ai,让我想起黑镜将囚犯的最后一片灵魂关在酷刑博物馆,每个人可以电击他那集;突然让我思考,如果说ai是让人可以体验无法在现实中体验(或者代价过于高)的体验,当真人的记忆或者说经历可以当成物品买卖,这本质上是什么,和买卖身体器官有可比较性吗?
吃掉照片就能触摸自己的记忆,当自己一人孤独在人间真的很难,成为了记忆最后的记载者;我想起追梦环游记,也是记忆,被遗忘的人真正死去,那最后记得的人身上的责任好重,需要记得并传承
trophy wife=摆在架子上,女主是妈妈让她在漂亮和聪明中选择漂亮,然而影片最后路人小女孩和妈妈的对话也显示出女孩希望能选漂亮,妈妈却逼她只选聪明,其实哪一种都没错,还是看自己的选择还有比较讽刺的是就算脱离了富豪老公自己创业,自己也要坐在自己店里当trophy,只是摆在不同的架子,还是需要被物化
当身体受伤会显现出伤痕,别人可以看到,但心理或者精神受伤呢?
女性产后无论选择留在家里全职妈妈或者重回职场都会遇到各种条件,就算是怀孕生产本身也是对身体和心理得考验,对有些人甚至是煎熬,但心理上得伤痕无人看得见,这集将这种伤痕外化在身体上还是挺不错得
公鸭子pua,女性真的必须要有男朋友或者老公吗,真的必须结婚生孩子才能过好一生吗,这集处理挺好的是最后摆脱鸭子后女主新碰到了男人,也挺好的一个,一般就是远离渣男遇到真命天子的故事,但女主选择不去进一步下去,我自己也可以生活,不一定需要和男人在一起呗
这集我没太多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恋爱或者结婚,这集设定倒是有趣,老公具有市场属性,可以退换货,被退货两次还会跳楼价格甩卖
解决自己谋杀案的女孩,女孩作为灵魂形式看到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有些想象不到却发生了。
让我注意到的是女孩第一反应自己是被前男友杀的,但却依旧在看到帅警探时会下意识觉得他靠得住,把他当成好人;在线索指向闺蜜家时也会先怀疑闺蜜而非闺蜜弟弟。
结果是怎么样呢,帅警探并不在乎她的案子,只是利用这个案子去找前妻占便宜,就算她怎么投喂证据也没用,最后只能转向低级女刑警;虽然她对闺蜜挺不好的,但闺蜜真心实意为她伤心,反而闺蜜弟弟是个极度厌女的变态。
女主最大的变化在于不再把女性当成敌人,更加信任女性了(想想咱们现在社会不光男人为难女人,女人也为难女人呀,说句可能不太贴切的话,为什么要内斗内耗呢)
最后一集,爱马的女孩,父亲去世,女孩认为能为父亲报仇的方式就是穿男人的衣服,剪男人的发型,成为男人,武力解决。
与之对应的是女主的朋友,穿着板正的裙子,当然也可以利用头脑,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小瞧”去利用女性的身份解决事情。
这集我看得不太仔细,但对两人之间的友谊还是很温暖的。
每一集講一個小故事,每一集片頭的怒吼的顔色都不一樣。
在一個美麗的春日,我卻不能外出的日子裏,幸好還有這些故事的陪伴。
Episode 1 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一位黑人女作家被邀請去參加她的書的改編。
雖然她因爲那本書已經名聲在外,但是卻無法讓周圍的白人看到她。
他們無視她的意見,甚至無視她的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物理的存在。
最爲誇張的一幕是一個人居然試圖坐到她已經坐下的凳子上,就是因爲他沒有看見。
所謂“視而不見”這已經表現到極緻了。
Episode 2 The Woman Who ate Photographs作爲三明治中間的夾層,作爲一片麵包的孩子已經不需要作爲母親的她了,作爲另一片麵包的外婆非常需要她,但是她卻不知道如何與需要她的母親相處,因爲記憶對於她的母親來説已經沒有了意義,甚至孩子們也被告知不要用“記得”這個詞匯,所以如何記住那曾經發生的事情呢,那些美好,那些塑造了我們的記憶?
女主選擇了吞噬照片。
妮可基德曼的演技入木三分,把作爲那片夾著的火腿也好,奶酪也好的絕望完全表現了出來。
Episode 3 The woman Who was Kept on a Shelf在美貌和睿智之間選擇,作爲女生的你會選擇是麽呢?
女主選擇了美貌,輕易地成長,輕易地墜入愛河,輕易地成家,成爲家裏的裝飾品。
被放在一個高出的架子上。
且架子還是由其丈夫親自製作。
因爲是陳列品,很快就落入了迎接灰塵的大軍。
如果陳列品不會動,我想男主都不會考慮移動他的桌子的方向,背對女主,以至於到影片的結束都沒有再出現過。
女主呢,到最後還是做了陳列品,只不過這次她做的陳列品是為自己而陳列。
Episode 4 The Woman who Found Bite Marks on her skin作爲母親,你是否覺得自己一直在被吞噬?
被工作?
被家庭?
被孩子?
被同事?
被身體?
被健康?
被傷痛?
被忽視?
被疲憊?
被只能往前?
所以才會有看不見的各種階段的傷口,正在出血的,流膿的,已經結痂的,結了痂后又被破的。
Episode 5 The woman who was Fed by a Duck這個題目其實很有意思,因爲在劇集的開始,女主是去喂鴨子,而不是被鴨子投喂。
是的,作爲女性,我們被告知你應該追尋你的理想,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來調配,應該努力,應該放鬆,不應該那樣,不應該輕易放棄。
於是我們去尋找怎麽能讓投喂我們的人開心,儘管他們一不開心就可以到處拉屎,這個場景實在是太精妙了,儘管還是讓人感到有些痛心!
因爲作爲女性,還需要清潔他們的排泄物。
Episode 6 The woman who solved her own murder這一集感到是整個一季中最弱的,一個女子被謀殺,但是陰魂還在世上游蕩,看看她死後身邊的人們,並發現了她身前是怎麽也不可能發現的秘密。
Episode 7 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一群印度妻子在那裏嘰嘰喳喳,説到生活沒有意思,其中有一個反駁說,你們成天說生活就是快樂,生活不是快樂,生活是忍受艱辛。
於是可以把丈夫像商品一樣到大賣場裏進行交換。
一群丈夫在大賣場裏等著被調劑。
女主換了第一個丈夫,以爲能激起并實現她曾經的藝術家夢想;第二任丈夫帶她一起運動;直到後來她開始嘗試自己的生活,卻意外地發現她退回去的丈夫被對門的女主人接回家了。
自己得不到的也不希望別人擁有,這樣的想法并不陌生吧。
這一集的結尾是整個一季中最襲人的。
希望不是無謂的重複。
Episode 8 The Girl Who Loved Horses最後一集是在題目中唯一用女孩,而不是用女人的。
兩個女孩的友誼,一個願意用腦,一個願意用武力。
我理解的智慧來自一個牧師的女孩。
她不僅在兒時的同伴在失去雙親的時候慷慨地毫不猶疑地伸出了她的雙手和腦袋,我為她叫好!
雖然她在馬背上有著不擅長騎馬人的恐慌,但是她有著另外的勇氣,並展示了這勇氣的非凡。
概念盖过了剧情,拍多个小短篇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搞好一个故事,知道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拍出来的东西实在是难过眼。
挺失望的…二零饿饿年了,女性主义的电影怎么拍的是这些…
喜欢第八集
有饥饿站台的感觉:概念与设计先行,内容平平无奇。不同的是这个看完要花四小时。但精致很多是肯定的,三星半吧。喜欢鸭子那集的结尾,relationship从来不能救赎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呢?
·有些想到过的idea 但我具体表达不出来·被无视,沉湎回忆点!,被物化,压力愧疚焦虑导致身体伤痕,5绿头鸭!,灵魂破案(痛苦;转化)!,挣脱惯性生活泥沼&伴侣不适,日神酒神·2“一定是失智症害我忘记了” “are you happy(你们婚姻幸福吗)?”“我们感情很稳定”·3人总是要有比较·5“你总是这么敏锐吗?”“老实说,这是个天赋也是诅咒。” 独特幽默深度倾听交流激励专注… “你是我一生中遇过最美好的事物,而我显然太害怕失去你了,所以我才会自作孽,我很讨厌自己这样,但我爱你。这是令我发疯的原因之一…我有时会很冲动,而我无法完全控制,也许是某种天性……” “这段关系很不健康…健康的关系不会让人心累”·6结尾转化我梦中经历过类似·7各种细节话语像。但也bug为何不可买更好的
非常好看。推荐。女人不管男人多爱你,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哪怕是兼职也可以。不要依附于男人,哪怕是老公。
每集的概念都做的蛮有意思,但质量不一,命题作文也是有好有坏的。第二集Nicole和Judy的对手戏很精彩,两位澳洲女演员第一次合作居然是演母女
即便明白是将各式各样的问题或情绪夸张后具像化,但用怪诞手法讲述现实的故事就很不和谐。
太无厘头了,但是女性处于弱势太讽刺了
架子上的女人结尾不一般
比较平淡,这几年类似的题材太多了,一点出彩的都没有。喜欢1(invisible Black writer, 荒谬却真实)3(最喜欢!trophy girlfriend/wife都是这样的,不自知,逃不出)5(Merritt Wever的脸自带喜感,鸭子也好笑。最后拒绝了搭讪男很好笑),其他很平淡,尤其是最后一集,是个啥……
5一个被鸭子喂食的女人、6一个破解自己谋杀案的女人、8爱马的女人
是我道行太浅看不懂
拍的很好啊,大胆又看似“浅显”的比喻其实并不会削弱所谓的故事深度,恰恰是把这种矛盾用直白的方式拍给观众看,才能让人意识到女性受到的各种压迫其实非常荒诞又明显,男性只是假装看不到罢了。喜欢吃照片的女人、架子上的女人、被鸭子喂食的女人、喜欢马的女人。以及,听黑水公园聊这剧,感叹,还是只有女人了解女人,男的再怎么努力还是没法感同身受啊。
选题不错,但也仅限于走马观花,没戳到痛处,鸭子狗逼男友,换魂尸误入真相片场都还挺搞笑的。妮可就弱好多,整体卖相大过内容。
女性主题的奇幻诗选剧,前面几集太流于表面了,奇幻元素基本是无用的,对主题可有可无,后面几集有点好转
Seriously ?玩意识流那一套
吃下的照片可以幻化出鲜活的记忆,女儿刚刚弄好的头发转眼又嫌弃埋汰,拒绝听从女儿指令随意游走,明明不喜欢跟母亲呆在一起却依旧强迫自己…说不上来的五味杂陈,我感觉有人触摸到了我南辕北辙的亲密关系,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人拿相机,我也没有相片可以吃
浮于表面毫无新意
看的时候各种不舒服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