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一颗星给实在是脸不像13岁的正民大叔,其他部分都很完美!
允儿演这种花痴类型的女生真的是合适的可怕,非常有喜剧天分!
姐姐的戏份太感人了,为了弟弟丢了性命,又为了弟弟一直陪在身边,转折那块有点震惊,但是细想为什么姐姐一直没变化也是合理了!
第一次被朴正民圈粉是《从邪恶中拯救我》里,这是第二次!
憨憨又带着帅气,眼神一迷离,就好好笑!
另一方面,故事又放在了社会面上,一个贫困人少的乡村,没有路,一直走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铁路上,男主为了有一条道路,几年来一直给青瓦台寄信,从小人物引到大故事!
青春的气息、沉重的话题,洋溢的介绍、吸引人的标题与副标题:奇迹:给总统的信〔后面字幕给的副标题〕,看到前面小半部分想打4星,然而看完后觉得打3星都勉强了,为什么?
因为这片最后成了缝合怪,四不像!
为什么说四不像?
一是从片子观感来看,前半部分似乎讲天才少年的懵懂爱情,后面转为家庭的爱与谅解、释怀。
前半部与后半部似乎是2部不同的电影,没有什么联系、交叉,极其割裂,尤其接近结尾机场相见一幕有点无厘头了。
二是片名加副标题(前文说了)并没有在片子故事中占主体,尤其副标题片子只是体现“写给了总统”,尴尬,以及最后字幕之前把这个站的大概来源介绍出来,有点牵强附会。
单就修车站来说,也是如偶像剧一样一笔带过,随便用镐“挖”点烂石头,转身就修成了。
诛心点说,算是用总统作噱头吧。
——有关电影的结构,再说哈,蒙太奇的方式用得不错。
粗略二刷后,发现片子对“姐姐”角色的交代在捧花拍照时即已留下伏笔——摄像师提醒把花拿在胸前;主角出现这种情况起于其父亲帮捡回奖杯,主角臆想成姐姐捡的。
姐姐深爱着弟弟,为了守护他10多年没去投胎;弟弟深爱着姐姐,一直不愿意离开姐姐去世的故土;当弟弟哭着奔赴未来,向姐姐道别,姐姐微笑着化作一速光,我终于忍不住哭了。
--ps:男主家的风水,允儿危矣(允儿演的很卖力,但是悲催的没啥存在感)
看名字就差不多知道是一部“励志”题材电影。
找来看,很大原因是因为女神林允儿在封面上,但是看下来,林允儿顶多是个打酱油的,成催化剂作用,整体戏份不多电影剧情不一 一讲。
整体就是围绕韩国第一个民间投资自建的火车站的来源进行魔改是的,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改得也是挺感人,我也相信真实世界的主人公是很有毅力的人,但是厉害到去NASA还真的有点夸张。
整部剧看着还行,就是女神的出镜率不高,扮演着男主成功的催化剂,而且喜欢男主显得莫名其妙。
其他就没什么了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奇迹》:女主是林允儿,非常漂亮,照片如图。
这部电影内容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因为村庄偏僻,男主家和村里人需要穿越隧道,但是隧道没有报警机制,导致男主姐姐去世,男主伴随心目中的姐姐长大。
男主从小天赋异禀,在数学上有很高的悟性,高中遇到了林允儿,在林允儿的帮助下,男主终于在村口建立了一个简易车站。
男主与林允儿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把姐姐的去世偷偷藏起来,让观众误以为姐姐还活着,我是在林允儿到男主家做客的时候看出来的,因为男主说话的时候姐姐在,但是女主说话的时候姐姐就不在,这个细节拍的不错,当然也是一个老梗,没啥新意。
韩国电影很厉害的地方是唯美做到很好,常常把真人电影拍得跟动漫似的,反观日本电影可以看出动漫做的很唯美就是那种理想化的美,但是真人电影就有点诡异也就是不自然,除了一部,那部电影忘了名字,内容大概是男主小时候救了一只猫,这只猫后来变成人来报答男主,那部电影非常美,就是那种童话美,超越了现实的美,也不诡异,其他很多日本电影看起来有点诡异,不知道怎么回事。
韩国拍恋爱电影确实是有一套,水准很高。
美国电影拍恋爱总是少不了各种亲热镜头,我觉得有点过了。
我国拍恋爱电影我最喜欢的是一部翻拍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演的,很好看,我看了很多遍,当然美国拍过,韩国也翻拍过,不过我觉得还是我们拍的好看。
剧情有点粗糙了哈哈哈但还是很经典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可能需要点韩国本土文化,不然看过以后可能像我一样有不少问号韩国文字也有方言的吗?
全国数学竞赛叫总统奖?
高中生想和总统沟通首先想到的是夜袭青瓦台?
火车反复撞人只有高中生在解决?
影片剧情着力描写男主有多直,和钢筋一样。
比如结局,男主去美国,登机前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友没有告别,打个电话没人接,那就算了,直接走吧……这个电影根据真实的故事虚构,真实的是”两元站“,虚构的是爱情故事。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有哭有笑的电影最能打动人心,值得一看。
俊京和姐姐从小生活在韩国的偏远乡村,因为乡间没有人行道,他和姐姐每天不得不很早就起床,步行到火车站乘车上学。
这样的日子不但辛苦,而且危险,尤其是进入山洞的时候,倘若刚好遇到火车赶来,路人不得不赶紧逃出山洞,避免发生意外。
俊京对此从不抱怨,他只希望韩国总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为家乡修一座火车站,好让乡亲父老不用每天起早贪黑。
然而,前前后后寄出去的50多封信全部石沉大海,俊京依旧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过一段时间就给总统写一封信,期待能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以上是韩国新片《奇迹》的开场片段,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韩国本土票房一度反超《尚气》 ,主要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为了家乡的基建付出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感人事迹。
除了片中那座真实存在的“两元站”,老实讲,你实在分不清影片中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又是改编。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它依旧用满满的套路,狠狠赚了把观众的眼泪。
虚假的美好俊京和姐姐的关系一度成为影片当中的最大的一枚烟幕弹。
他们俩关系好到可以天天腻歪在一起,不过影片很早就给过暗示:这对姐弟有些不正常。
比如,影片开场姐姐就自我介绍到,她是一个高三生,但并不打算升学,因为比起聪明的弟弟,她更擅长照顾家人。
几年过后,弟弟升上高中,奇怪的是,姐姐依旧随他前往学校,而且还身着学生时代的便装。
加上俊京姐弟与父亲间几乎为零的互动,也让人不免好奇背后原因。
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相当娴熟,普通观众很难理出头绪,去怀疑姐弟俩的身份,更何况影片前期分明已经告诉大家,在一次紧急避让火车的过程中,姐姐和弟弟都在那次意外中得以幸存。
可随着另一次交通意外的到来,姐姐的身份才真正揭晓——原来在和幼年俊京避让火车的那次经历中,姐姐为了保护弟弟的奖杯,不幸坠桥落河身亡。
影片此前营造出来的美好全部是虚假的,所谓的“姐弟情深”,其实早就随着姐姐的那次溺亡而去。
而之后观众看到的姐弟俩互动,也不过是俊京脑海中幻想出来的画面,他依旧活在姐姐为保护他而牺牲自己的阴影之中。
矛盾的情感《奇迹》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非常复杂,俊京和女友之前如果只是单纯地发狗粮,那他和家人则要矛盾得多。
作为山里的孩子,俊京却偏偏有用过人的数学天赋。
女友让他跟自己一道去首尔念书,以让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俊京犹豫再三过后,最终却放弃了这次人生逆袭的机会。
他的顾虑有两点:第一,自己和姐姐打小建立了极深的羁绊,外出念书意味着俊京不得不和姐姐的亡灵告别,从此只身前往异乡奋斗,而这是他极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对俊京而言,有姐姐的地方才有家,即便有了甜蜜的爱情,也很难说服他与亲情诀别——哪怕这份亲情已经成为过去;第二,父亲虽与自己关系紧张,但从小缺失母爱,又得不到工作繁忙的父亲半点注意,急于证明自己的俊京非常渴望做些什么让父亲认可自己。
遗憾的是,最了解他的姐姐已经随母亲一道早故,而父亲又是个循规蹈矩的国家公务员,到底是选择家人还是选择理想,这对一个还未正式踏进社会的乡下小孩而言,的确是一个残酷的抉择。
同样陷入纠结的还有俊京的父亲。
姐姐真实身份还未揭晓前,父亲无视姐弟俩问候的做法很容易让人对其建立起食古不化的不良印象。
可等到姐姐身份被揭晓的那一刹那,来到父子二人掏心窝子的环节,你才发现这男人简直温柔得一塌糊涂。
和俊京一样,对于家里两个女人的死,他同样追悔莫及。
俊京自责的理由是家人为保护自己白白送命,而父亲职责的理由则是自己三五不着家,导致没办法及时给她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唯一的女儿,还因为自己驾驶火车的缘故,被意外波及身亡。
影片中的父亲真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他为人老实巴交,做事一板一眼,如此憨厚老实的人,早年丧妻,壮年丧女,中年又不得不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并由此落下无法和亲人直视的毛病。
乍一看不苟言笑的外表下,背地里却埋藏着一颗早已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心,父亲曾因为亲人的陆续离开动过轻生念头,是俊京打消了他的消极态度,支撑他继续活下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最终和儿子放下过往走出了阴霾,这对一个长期处于压抑和悲伤的家庭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来源关于奇迹,影片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呼应。
降至冰点的父子关系重新回暖对应的是家庭层面的奇迹,俊京和女友的爱情、二元站台的建立,乃至俊京留学美国的经历,都从不同维度紧扣了名为“奇迹”的题眼。
一个山里的男孩,却被一个有政府高干背景的女孩相中,尔后腻腻歪歪羡煞旁人,这,是个体层面的奇迹;父老乡亲因为政府懒政迟迟等不到已经允诺修建的车站,在俊京的号召下,愣是从一毛不拔的土路盖了座车站,这是属于一个集体的奇迹;俊京因其过人天赋获得出国研修资格,并有机会参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工作。
这样的研修资格韩国当年仅此一例,且万里挑一,被这项计划砸中的幸运儿,除了对他是一项奇迹,对当时长期被排除在国际主流社会以外的韩国又何尝不是?
从个体到家庭,再到更广泛层面的社区和国家,《奇迹》貌似在煲一碗感人至深的鸡汤,底料却是牵扯民族自豪感的鸡血。
《摩加迪沙》为我们展示了韩国为了挤进联合国在外交层面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奇迹》则从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向世人展示着韩国进军国际舞台的视野和决心。
影片将时间选在上世纪90年代,除了有原型事件的限制,其实也有某种不经意的偶然。
彼时,乘着中韩建交(1992年)的东风,本已有着“亚洲四小龙”之称的韩国,更是借着与大国的经济往来,进一步输出其全球文化影响力。
时隔近30年,如今韩国已经兑现了当初的战略目标,无论政治、经济、科技,亦或者文化,他们都在各个领域印下了自己的烙印。
今年推出的这部《奇迹》,更像是对曾经那段历史的回望。
在《鱿鱼游戏》火遍全球的当下,韩国影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更多韩国制造的“奇迹”,在等待他们去完成。
撰文 |Zed策划|轻年力量-End-
是一部牵着我的情绪走的片子,该笑的地方都成功把我逗笑了,该哭的地方也都让我泪如雨下了。
电影有很多部,但母题其实就那几个,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就是把一件很“小”的事情写出新意,男主与姐姐、女友、父亲的三条线交叉进行,把人物塑造得很好。
而且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觉就是整体节奏很好,虽然剧情线是比较平缓的,没有特别强烈的矛盾冲突,但看的过程中并不会感到无聊或者看不下去。
因为我发现人物的台词好像偏短,很少有一大段很长很长的台词,因此镜头的切换会频繁一些,但是在该缓的时候就会缓,比如在男主和父亲吃饭那里,有一个很长的两人的近景镜头,两个人就一直吃饭没有对话,父子关系不融洽的信息一下子就传递出来了。
在情绪传递方面,作为观众真的是一边哭一边笑。
男主被平A直接骗出大(进门向女友父亲坦白一切)、和父亲喝酒转杯子、汽车上睡觉这些地方真的笑死;在得知姐姐其实去世了那里和父亲向儿子吐露心声那里我又爆哭。
欢笑与感伤穿插,不至于让悲伤的情绪泛滥,并起到调和的作用。
虽然可能有些片面,但我一直觉得情绪就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如果它能够把观众带入到它所表达的情绪氛围中,它就已经成功了,其他的手法、技巧都不那么重要了,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这部片子做到了。
By the way ,李星民(剧中的父亲)的演技绝了!
因为允儿的颜值去年就在想着看这个电影,但是没发兴起来,直到这个周日看完,电影还意外的好看,让人很有共鸣。
如今来美国刨去上个月回国的时间,已有两年整,电影最后的镜头,往美国的航班通过洛杉矶去纽约,想想两年前自己第一次到纽约,或是四年前暑假第一次到美国洛杉矶,是否也一样怀揣着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不懂韩语,也不算去过韩国,只是在上个月从日本回国时在韩国转机,在飞机座位靠背的广告屏上看到了允儿的广告,我知道这是在韩国了。
电影里的一些镜头允儿都好可爱,带男主来到自己卧室,往床上一躺,然后男主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简直就是我本人。
他俩刚认识时允儿出口就是一句是不是喜欢她真的笑死,想起初中时我和喜欢的女生说话总是脸红,然后她直接就是问我是不是喜欢她,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木讷迟钝,那些美好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的数学天才和宇宙理想虽然俗套但也特别真实,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数学是最不受限制又最具有无限空间的科目。
而宇宙也从来都是引人入胜,使我学习过流形上的微积分,广义相对论。
好想回到中学本科时那样可以把大量时间分散地无目的地利用的时候。
其实现在的时间依然不少,在既定的工作之外学习一些其他东西也不难,希望能在智力走下坡之前再锻炼锻炼吧。
当男主趴在桌子哭,镜头一转确是父亲把他被选中去美国留学的消息奔走相告。
简直就是当时我考入清华时那种场面,后面去美国反而没有这么印象深刻,可能因为高考是真正的考试吧。
只是来美国并没有允儿这样的神仙女友来送(别做梦了.jpg),男主这么长时间不联系她她居然还来也是够坚持的。
后来看了介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居然真的有这么危险走火车轨道的,但是落后的乡村交通不便也是事实,走过许多大城市后才发现我家乡余姚有多小,左右和杭州宁波两个大城市相邻,后来一查高铁北站也只是2010年才建成,大多数人也很少有机会去大城市。
我考到镇海中学时第一次要开高速去宁波,爸妈紧张的样子简直就是电影里男主爸爸开车去首尔的样子。
今天是我室友搬走的第一天,虽然平时和这个乌克兰女孩交流也不多,但她走后屋子还是格外的空旷。
她走的最后一天也还是冒冒失失地错过本来要去华盛顿的火车,就像以前也错过去加拿大的飞机。
这是两年以来我送走的第三个(长住的)室友了,不久也会有新室友搬来,生活的篇章继续向前。
这种“没有一个反面角色”的剧本要写好真不容易,前二十分钟男主呆萌无力、星民大叔内敛不说话,整个节奏靠允儿颜值撑住,之后冲突越来越集中,送考场那段燃爆(我们国内孙海英老师也能担起这段的演技),父子对话的部分,老戏骨演技大爆发,原来大家都在深深自责中不愿与伤心的过去妥协(后来《海边曼彻斯特》的全片主题也是如此),真的是感觉两个都是太好的人了,表演自然剧情紧凑,片尾甚至觉得男主都有点配得上允儿了。
韩国人的想象里,自己总是那么强大
哈哈又是集所有人之力托举男的
很失望,相较预告片来说,涉及这个小小的自建车站的故事太少了,男主和姐姐(想象中的)之间亲情很感人,但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林允儿这程度的话,应该算友情出演了吧?姐姐的演技真好,李星民大叔演中老年爸爸,真的太绝了
7.5分。真的是青春的故事,看得心里都亮起了阳光啊~~~林允儿的青春感太强大了,相比之下,反倒是姐姐和家庭的部分受到了一定影响,煽情略显刻意了点。不过后半段到姐姐主场后也有提升,在光里那段颇为感人。但这也造成了故事前后略显割裂。整体来说瑕不掩瑜,能看看这种片子,心情也会好起来吧~~~
调度基本对等现在去见你,但却没有了前作感人至深的刻画。无法避免韩式煽情,卡司的选择颇有想法。李星民饰演的父亲一角爹味太浓,林允儿无功无过本色出演,李秀卿饰演的姐姐或许为整片中发挥突出的,她才是奇迹的风暴中心。越往后,剧本就越泄气…
本以为是个公益亲情题材看看林允儿就算了,想不到中段嫁接到了鬼片,意境翻新,颇有奇趣。后半段演技过硬的老爸接棒煽情,解开心魔,不错。
奇迹就是,不会发生的事
想到了之前报道的,我们山区的孩子,要爬缆绳、翻高山才能去上学,交通的不便的殇,我们感同身受。
唉呀真漂亮的小姐姐啊,唱歌又好听。故事也挺动人的,中段不是告诉我们姐姐已死还没留意到那些细节呢!爸爸也是演得好。
要不是字幕显示确实有这么个民建小站的存在,真是要骂编剧,怎么能编出这么个一直拿人命来碾压的铁路。即使这样,父亲驾车导致躲避的女儿掉河丧命的情节依然难以接受。自己生活在这个村庄,不是在开车时会比其他司机都更加注意把车速降到最低通行的吗?表演没得说,那些太煽情的镜头都懒得欣赏,快进了。男女主的人设还是在我的野蛮女友框架下,可惜了演员,没创意
故事分了三段,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感觉。第一段是天才少年遇到可爱少女,第二段是和姐姐的人鬼情未了,第三段是父子和解。除了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转折有点让人意外,每个段落本身都是极尽套路和乏味。还是想多看点yona的甜甜的恋爱戏,下次换个题材拍呗。
爱情线很可爱,亲情线很伤感。别扭的爷俩因为心里藏了太多的悲伤和自责而不断推开对方,害怕自己变得幸福,害怕一不小心就原谅了自己。
林允儿不是女主,前半欢乐校园喜剧片后半家庭催泪片转折太突兀,朴正民没啥发挥余地,姐姐倒是非常可爱的角色。如果后半一直讲姐弟情还可以,又硬凹到父子和解,就太乱了。以及林允儿倒追朴正民还是胖了的朴正民这事儿就挺离谱的。
叙事杂乱,哪条线都没拍好,类似的题材和设定日本铁道员的观感就要好很多。我不认可这一对呜呜谁不喜欢甜甜的允儿我不认可这一对呜呜谁不喜欢甜甜的允儿!
太无语了,原本打算今晚看是枝裕和的《奇迹》,哪知道百度网盘给我整出这个乌龙来,还好女主角是林允儿,不然真的看不下去
朴正民换朴宝剑就完美了。
女主可爱,爱情的部分又甜又老套,姐姐的部分都很感人,反而另一个重头戏父子情姗姗来迟,含蓄过度,毫无波澜
前期预告让人以为整篇会围绕车站的事情,看了才发现只是其中一部分。开始就觉得姐姐有点奇怪,中间的反转才让人恍然大悟。林允儿很适合高中生扮相,年轻人的初恋真甜蜜。
一个天赋异禀的男孩有了人物欲望:建造简易车站,姐姐作为韩国典型女性形象代表选择照料家庭。姐姐陪伴着走完了一段路,这样的男孩前途也会一片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