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故事可以算做老天的捉弄。
BLIND那么久了,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却让她看见的比别人多,这种补偿方法,让人抓狂。
不错,李心洁最后也疯了,情缘BLIND一辈子,也不愿意看见游离的灵魂。
李心洁的大眼睛,能演出惊讶和恐慌。
相比当下很多大眼无神的演员,我们应该珍惜她的大眼睛。
故事的后半部分还是很揪心的,港产的鬼片,希望可以如见鬼,拍的顺理成章。
古宅心慌了没,没有,有的是可笑。
十九年前拍的片子 第一回看。
虽然后面见过这些梗(一直重复生前某件事的鬼、电梯鬼、鬼差带走病患 然后医生宣布病患死亡) 但还是十分恐怖...·...接近结尾时 女主和男主在长途车上 庆幸关于眼角膜主人的一切都被化解了。
此时进度条还有十几分钟 就觉得并不简单,果然...接下来女主像她眼角膜的主人一样 预见了"死神来了"(事故尚未发生 就看见了很多ghost),于是她劝解众人离开。
接下来爆炸发生 男主扑倒女主。
结尾 女主因爆炸伤害而眼盲了...·高光时刻之一。
女主见到达的电梯里有一"人"而监视器里却是无人 于是等下一趟,下一趟电梯到达 女主进入电梯关门按下15层后发现那个"人"也在这里...在密闭的电梯中 ghost逼近女主,女主按下14层 逃出... 之二。
女主在楼道里多次偶遇鬼男孩 男孩一直问"见没见到我的成绩单",最后一次他跳下...之三。
女主和男主在地下铁 女主拿出英英给她的画,发现画的并不是自己...此时地下铁的玻璃上有鬼影...有图片 慎入...
1.好电影。
没有一惊一乍,没有为了恐怖而恐怖。
一切恐怖都合理落在一个够好的故事里,这在恐怖片里是非常可贵的。
2.亮点有不少:1.第一视角代入女主见鬼,临场感很强。
尤其是开头的近视见鬼,非常有意思2.观众的感受和女主同步变化,由开始见到鬼的恐怖,到最后的习惯。
3.几次见鬼的场景都拍的不错,我尤其喜欢在面馆和电梯那段,当然还有开头的婆婆。
4.在列车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却认不出来,很惊喜。
5.列车玻璃上映出的鬼影,很喜欢。
3.之所以会觉得到后面就不恐怖了,是因为我们感觉一直和女主同步,发现鬼虽然看着吓人,但是他们不害人,甚至自身还受着痛苦,还有心事未了。
但这不代表这部电影到后面就不好看了,谁说恐怖片要全程恐怖或者结尾不再恐怖就是拍的不好呢?
因此,结尾拍的非常不错。
4.不过可能也不是所有的鬼都不害人,书法房和电梯里的鬼可能就想害人。
5.我发现多看电影,能够激发我的想法,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噩梦。
最近实在没有好的恐怖片我略看了几部于是又回忆起了见鬼。
现在想来,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视觉体验是惊艳的记得刚看完的时候,已经无处无鬼了,吓死宝宝。
李心洁双眼中的恐怖迷惘甚至最后的沉痛居然带给我很惊艳的感觉,我觉得这得益于她这样的长相。
想念见鬼。
其实如今已经不怕鬼了。
23333
有人说 这个世界上全都是黑暗与人性的扭曲,人们日复一日的在辛苦着,却不一定能得到回报。
也有人说,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都拥有过 或者正在体验着幸福,即使有时候 幸福转瞬即逝。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放弃自己的视力,放弃那些感知器官吗?
2013/9/19 再一次翻出这部经典到不行的鬼片出来欣赏,发现好像更加懂了什么。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都不是容易的。
影片里面的 因找不到考试卷跳楼的小男孩,仿佛让我看见了那个曾经的自己。
或许小时候没有拥有什么,所以学习与成绩便成了唯一衡量自己能力的东西,考砸了一次便觉得 天塌了(现在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是搞笑),就连那个似乎没有烦恼的 童年 也难免有这种如墨点般的痛苦。
后来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男生,于是自己发现和那些直男朋友越来越聊不来,家人,朋友,一切的一切都不似从前。
父母不下一次发现我的秘密,父亲的那种绝望的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父亲觉得这是一种病,他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告诉我gay的 世界里面一片灰暗,我一辈子只能做老鼠。
亲情开始渐渐的变味,腐烂,我到现在都没有再敢跟他说过一次 我喜欢男生的事情。
不懂事的时候一直在想,自己一定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讨厌我,一定要让每个人都开心 快乐。
这个世界,会有恒定不变的东西。
后来 的后来 才明白 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身边的亲人终将会慢慢离我们远去,总是会有人讨厌我们,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
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变化,每一秒都有人带着遗憾 痛苦死去。
就如 李心洁饰演的 嘉汶,最后她只能亲眼看着那场可怕的爆炸的发生,即使她疯狂的去告诉周围的所有人,也没有人相信她。
又如 孙悟空,最终难逃被压五指山。
有些事情真的就是那么悲伤。
可是我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
电影里面说:自杀的人是很惨的,每一天都要重复着自己死去的场景。
直到他们的心愿得以实现。
这个世界虽然每天都在离别,但是每一天也有生命的诞生,我们为某个人犯贱,也有一个人爱着你,但是你不爱他的人为你在犯贱。
虽然同性间真爱难找,但是庆幸相遇每一天都在发生,有人总是愿意等你。
我们有一天也会长大。
所以,我出来没有对生活失望过,出来没有,我只需过好自己的生活,大胆去爱,去见那些美好的,即使转瞬即逝。
我从来没有失望过 因为见过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
你抄过作业么?
我想,是个正常的孩子都抄过。
抄作业虽然时间紧张,效率第一,但是“1+1=3"这种笔误抄的时候还是会顺手改一改,因为学生们都知道,老师判断这个作业有没有抄的标准就是错得一不一样。
显然,美国孩子都不会抄作业,因为他们不是应试教育没那么多作业,自然对笔误不能抄这事儿也没概念,因此这些孩子长大了翻拍出来的电影就变成这样子了。
因为做论文受挫,花了一下午连着看完了美版见鬼和港版见鬼,天地良心,我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美版,因为我是先看的美版!
而且狂喜欢杰西卡阿尔芭的身形脸蛋。
看完后还是出于“认真负责”的态度才看一下95年的港版见鬼的,毕竟是故事原型嘛。
可是什么叫原型啊?
原型就是连镜头都一样么?
最雷我的事,如果说咱香港医院里脑肿瘤手术需要化疗的儿童患者、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和生命垂危的绝症老人患者住在一间病房里,是因为咱香港地方小,病房不够住所以出现了“什锦病房”,您美国地广人稀,病房也不够住啊?
也要一个脑肿瘤孩子、一个眼科病人和一个临终老人住一个病房,共用一个值班护士么?
话说回来,能做角膜手术、脑肿瘤手术的医院怎么也是个三级甲等大医院吧,怎么就跟乡镇卫生所似的不分病区呢?
咱抄作业吧,就再不动脑子,怎么也得吧姓名学号换一下吧!
您就把脑肿瘤孩子,换成眼底瘤的孩子,就这么费劲啊,偏要给人家中西两小女孩子都剃一个脑部开刀的光头!
两国鬼在电梯里的pose,黑白无常的身形都一模一样,好搞笑啊,而且貌似美国版的那个死亡使者外形更炫,一会看起来像黑影,一会看起来又泛白光,敢情他们更尊重中国文化,把黑白无常一体化了,不像咱港版的黑无常,穿个纯棉的黑色紧身衣,好朴实的。
而且,咱中国的就业问题严峻,黑无常增加了好多编制,和鬼魂一对一对点服务,美国也这么多人啊,有重大任务就集体出动,不应该是个人主义跟特工似的么?
最后的结局倒好像是“改了格式”,但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形式变了,表达的东西却依旧没有改变,只不过杰西卡泡的那个医生情人没打瞌睡脑子比较清醒,知道利用“恐怖事件”让人们体验到未知的恐惧,又是在公交上先发动群众的,煽动的逃生场面比较壮大。
后面小轿车的人看到这么多人跑出去了貌似场面紧急,又有从众心理,自然跟着跑。
而李心洁泡的那个小医生不小心睡着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心上人在一辆小轿车一辆小轿车的敲车窗,隔着车窗大叫,人家听不见,自然不会跟着跑,而且没有群众带头跑,当然形不成紧张气氛,最终于事无补,最后酿成悲剧。
表面上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事实上,表达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的距离是一样长短的。
你需要长得美丽,年轻,才会有一个傻乎乎的男医生站出来冲破世俗相信你,然后和你一起挑战困难。
好的鬼片都有教育意义,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鬼神事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背后,是对爱恨的诠释和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的勇气。
鬼影,山村老尸,见鬼这几部亚洲文化的恐怖电影都做到了,所以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拿来复制粘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两句,抄作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真的不带这么复制粘帖的,怎么也不能白抄吧,除了美丽的女主角,观众还是想看到更多好莱坞元素的东西吧。
几乎从小失明,手术复明后见到鬼的设定,还是挺有趣的。
但其实看到的是鬼魂,不是鬼。
如果鬼和人一样,复明后其实应该分不清是人还是鬼,这样的设定就有意思了,有点像《第七感》。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东方文化更多喜欢将鬼神之类设定为非类人的,而西方则更多是类人的。
从恐怖效果来说,非类人化设定的恐怖效果简单粗暴直接,视觉和心理冲击都很强,而类人化设定达到的的恐怖效果更多时候则是细思极恐。
显然,片中李心洁最终选择了黑暗,重新瞎掉了那一双看得到奔向死亡的灵魂的眼睛。
其实那样的眼睛在我看来,也映射了一些现实中的东西。
你看到的不是别人看到的,你相信的不是别人相信的,这还在一定程度上能接受。
如果是你看到的别人怎么都看不到,你相信的别人都不相信,这样的人生和世界,是不是还坚持的下去,能坚持多久。
所以,估计李心洁眼里车祸爆炸中,一对一对,一家一家奔向死亡的灵魂,只有她看得到的时候,有多无能为力,有多恐惧,可想而知。
这电影不够绝望,如果够,就不应该李心洁炸瞎双眼,而是带着她那样的眼睛永远绝望下去,不知道有一天看到爱她的那个心理医生的灵魂时,会有多痛苦,假定她不瞎,估计一定要孤独终老的,则不然怎么忍心看身边的人熟悉的人爱的人的灵魂远去呢?
人都爱选择安全与软弱啊。
除夕空闲下来打算看电影,刚好想看《见鬼》,幸好旁边亲戚不怕鬼片。
电影讲述自幼失明的黄嘉汶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能看见周围的事物,也惊讶发现自己还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鬼魂。
因为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她决定找到捐献者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他们去泰国发现这位捐献者天生就可以看到鬼能够预示死亡,然后帮助其解脱,但最终两位年轻女人还是走到相同的处境,黄嘉汶没死却再次失明。
现在看这部电影感觉导演拍得挺克制,而且如今看起来挺熟悉的惊悚片段其实是当时导演的大胆创新,包括电梯低头的老人鬼魂、隔壁邻居因自杀徘徊的小孩,还有开头带走亡人的死神黑影等。
而电影最大的创新在于通过视角膜移植手术导致的看见鬼魂。
眼睛是视觉根本,通过移植手术产生链接阴阳的能力,然后形成悬疑叙事,指向新谜题,再次重复前任遭遇,最终迎来血腥高潮后的终结。
感觉国外恐怖片更聚焦于外部环境,比如某地宗教、某个凶宅,而中式恐怖片更聚焦于先天遭遇阴阳产生的变故。
“见鬼”这个设定确实挺妙,然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流行设定。
再说主演李心洁,她确实是非常适合演鬼片的演员。
她气质清冷,眼睛大而有琉璃感,所以眼神往往有无机感。
本片饰演盲人没有刻意的表演,自然的表现出一种诡诞。
“我看见痛苦,也看见美丽” 比起血腥的美国恐怖大片我还是更喜欢亚洲惊悚片有点吊诡和时不时揪人小心心的调调~李心洁有点神似Angelababy,不过演技可不是一个重量级的→_→通常鬼片播到4分之3处总会给人一种冤魂被解救主角们皆大欢喜然后就happy ending的错觉,然鹅接下来的4分之1,😳编剧才会告诉你 “你们对灵异的力量一无所知”~
我真是见鬼了,真看这部片子,这也能叫恐怖片!
李心洁的眼睛挺入戏的
近视见鬼和电梯两场戏就足够让这片成为经典了...
一直到阿汶惊觉容貌有异都挺不错,氛围感和惊悚感的营造很蛮好,而且还有神秘感。鬼魂出现的场景做得挺诡异,尤其是电梯部分,对空间的挖掘很见导演功力。李心洁的表演自然非常加分。缺憾是,揭示部分做得太实,以致于消解了神秘感,不过治愈的底色也保证了情感的张力。整体上仍算出色的恐怖片,尤其在华语片领域。
有泰国元素的港恐还真是邪得让人一激灵...!!第一次看此片是从家门口推车卖盗版DVD小摊收的,当时看不明白,会用豆瓣了又看了一遍终于懂了其中含义。李心洁,好看啊!前两年代言sk2她一出现马上脑补了这部片。
忽然发现最近所有国产“恐怖片”加起来也敌不过这部。
印象中好像看过,最后预知大爆炸那段很眼熟。恐怖感不是很强烈,也许没戳我点,甚至还有点温情……
我怀疑李心洁红不起来就是因为这种片子毁了。。
相比较美版,原版在人物的动机和合理性上都明显更胜一筹。而且最后高潮戏当中安排母亲和女儿的和解,这是让人能够理解的。
香港最好的鬼片 没有之一 很感人 对男主有莫名的好感!李心洁的演技不是一点两点的好 现在香港电影只能说 让人失望!
彭式兄弟的上限了。油罐车和村里的大火让跨越时空的两人感受到了同样的困境,同时剥夺了女主见鬼的坑爹能力。结尾的升华巨奇怪,按理说她话里的美丽应该是人文关怀或是泰国女孩的善良吧,他镜头给的是男友……P.S.除了叉烧店和医院剩下的几个见鬼桥段都纯凑数。
尽管很多人推崇,但却并不合我口味,认真看完了,又好像没看。女主2岁失明,却对鬼怪印象如此深刻,眼角膜移植成功了,看到的都是人畜无害的鬼魂,却一直在自己吓自己,最后找到眼角膜原主人,重新经历一遍雷同的灾难,然后再次失明。影片主旨流于表面,不明白导演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女主发现的异常,遇到的餐厅服务员也有并且早已习惯,女主却没有跟她进一步了解,也没有寻求帮助,只知道自己吓自己,但片中的鬼魂好像从来没有害过她吧?而且影片一直停留在见到鬼魂这个层面,没有进一步探讨见到鬼魂这项能力有什么用?能帮死者了结心愿摆渡灵魂?预见的意外是否可以干预避免?通通没有,所以这更像是一部精神病、人格分裂症患者的臆想的电影。
片头白色幕布印象很深 周俊伟!!
看得见看不见都需要很坚强才能活着。
被人拉着强迫性的看了一部鬼片汗~~~ ~~~比较不太喜欢此类体裁再汗~~~ ~~~不过还是挺着看了过来还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_-||
首先主題比較土,沒新意。其次恐怖氛圍的營造還是依賴聲效嚇人那套,手法沒創新。再次,李心潔這演技能得影后也是神奇,她跟周俊偉說自己能看到鬼那一段演得尷尬得不行,非常套路。同年出品的“雙瞳”秒爆這部。P.S 周俊偉長得太像我以前某任賤男春男友了,不想看他演戲。
靠,怎么标记不见了
接受别人的器官,也一定会接收到那个人的信息吧。
李心洁的独角戏,情绪完全跟着她走,前半段怪象频发可谓高潮迭起,中间抖的包袱也很巧妙,在泰国追本溯源的经过反而平淡,街头引爆的那场戏蕴含巨大的悲情力量。除了命运的玄妙,生命的脆弱,在某方面身为异类而深受其苦,还不被周遭人理解接纳的郁结也是导演想呈现的。
3.5。实际吓着我的地方没有,但感动我的地方不止一处。也是在讲述拥有这项特异技能人群的痛苦吧,李心洁的演技给电影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