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抱着何种心态来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比国内充斥荧屏的辫子戏要尊重历史的多!
看惯了阿玛、阿哥、老佛爷,这部电影肯定会让大部分国内观众大吃一惊,原来清兵还可以是这种样子!
我相信明帝国师被这样的后金人覆灭的!
而不是国内的阿玛、阿哥、老佛爷!
这部电影粗看是纯粹的古装动作片!
没有宏大的格局,没有残酷而又令人血脉喷张的大规模冷兵器战争!
但是如果知道历史,再稍微加以联想便可理解,最终兵器,并不是粗浅的表达弓是冷兵器最强战力!
而是古朝鲜对于汉文化的深层次的认同!
最终兵器,你可以理解成最后的抗争,正统的大汉文化对于落后游牧文化的最后抗争.因为丙子之乱以后,朝鲜不得不放弃对明帝国的朝贡,转而跟清政权结盟,朝贡!
正如电影里那个被捕获离开家乡的男人的深情哭诉:"以后父亲的忌日可谁给你过啊!
”作为一个汉族直裔,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到了深深地讽刺和悲哀!
评价一段国家历史的兴亡是以人来划分,还是以地来划分?
以前者判断则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且民族间是不断融合、发展的,西戎杂居的秦,原蛮楚的汉,原属鲜卑北魏的隋,后唐后晋,满清入关,恐怕“中国”早就灭亡好几次了。
以后者划分则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土地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越南在汉朝之后、五代之前隶属中原王朝,明朝也占领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总不能说“越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吧?
历史上就从没有过什么“中华民族”,这是个政治概念,不是历史范畴,是梁启超适应近代民族国家的概念才提出的,而“民族国家”的概念是19世纪才在欧洲首先形成,在中国,“民族国家”是在清末民国才形成,以至当代还在发展。
那么古代如何划分“国家的兴亡”?
个人赞同以“文化”来划分,就古代史来说,中世纪四大文明,东亚东南亚的儒家、南亚的印度教文、欧洲的基督教、还有当时最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圈。
中原文明以诞生文字的商代为起点,周部落灭商,移风易俗,分封天下,确立的周礼如触角般向四周扩散,齐占东夷,秦并西戎,晋据汾水,燕抗北狄,以先进文明征服了众多蛮族,当此之时,只有兴起于南方的蛮楚,与周朝诸侯分庭抗礼,形成迥异于周邦的楚文化,在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中,南北交流频仍,而后秦并天下,行法术苛政,激化民族矛盾,楚地领袖刘邦建立汉朝,武帝时重用齐地士人,标志着横跨南北、遍及四方的“中原文明”的形成。
西晋末蛮族入侵,中原正统王朝偏安于南方,及至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原儒家文明获得蛮族政权认可(类似出身蛮族的查理曼皈依原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大批汉族士族由于与蛮夷通婚,涌入蛮族政权,比如弘农杨氏、陇西李氏,而几乎同时,南方侯景之乱,象征中原正统的梁朝衰灭,而岭南的土著陈朝建立,在法统上,北方比南方更具合法性。
其后隋唐五代两宋都是代表儒家文化圈内的正统王朝。
而蒙元灭宋,可以称得上是“亡天下”,承继周礼的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原文明第一次彻底灭亡于蛮族之手。
蒙元统治的80多年间蒙元统治者信奉的是萨满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儒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沦为下九流。
元英宗曾力图汉化,被蒙古权贵所杀,之后元文宗以文饰治,元顺帝初期曾有一番作为,但为时已晚,各地民变不断,直至元朝覆亡,不曾完成“汉化”。
反观进入阿拉伯、印度的蒙古权贵则顺利地“入乡随俗”朱元璋曾说“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中华未亡,何来恢复?
况且当时民间“恢复中华”的热情极为高涨,汉族百姓饱受喇嘛、蒙古、回回欺凌,张弘范的崖山纪功碑被百姓涂烂,民间《三国演义》中的“褒刘抑曹”, 及至明代诗曰:“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然而朱元璋作为政治家要考虑法统性,他不能承继韩林儿的宋,否则谋杀韩林儿、只是吴王的朱元璋会成为叛臣,故他选择承继顺帝的元朝政权。
满清入关和蒙古入侵迥然不同,首先满清贵族认可儒家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第二,一入关便立即施行中原的根本政治制度——科举制。
这点和孝文帝后的鲜卑政权类似。
很多评论说什么诺曼人威廉征服英吉利之类的蠢话,记住无论诺曼人还是英吉利土著都是信奉基督教的,更像是内战,而信仰迥异的维京人入侵则对英国人是场名副其实的侵略
韩国片子,前半段累赘,只有最后追杀才惊心动魄。
弓箭表达的比较质朴,没有出现武侠书里的几箭连射等神技。
男主角无神乃至自始至终的惶恐的表情也挺质朴,甚至有些呆板和呆傻,不象一个射杀了十几人弓骑兵队伍的大侠,没有刚毅没有潇洒,学兰博吗?
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上生活着一个民族:高丽棒子,两个国家:南北朝鲜。
由于地理上跟天朝相邻,就一直有着拉扯不断的民族国家关系。
去年,棒子拍了一部电影,最终兵器:弓。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氏朝鲜时代,崔姓武将被处死,死前拼命救出一双儿女。
武将是箭术高手,其子女带着弓箭逃出追杀。
在一友人家寄居13年,潦倒度日。
时至1636年,武将之女嫁给了友人之子,婚礼之刻,发生了“丙子胡乱”,满洲入侵朝鲜,屠杀百姓,掠走新婚夫妇及无数村民,朴日海饰演的武将之后因其高超的箭术和无敌的狗屎运,躲过满洲兵的追杀。
劫后重生的他踏上了千里独行救他妹的路程,下面的故事只是重复两件事:满人多么凶残(这个可能不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是他们干的好事),男主角无敌厉害,懂兵法,晓谋略,箭术高超,狗屎运当头,孤身一人追出鸭绿江,杀了带兵前来的满族王子,救出妹妹两口子,逃回朝鲜,关键时刻被满洲兵追的走投无路之时,老虎都跳出来帮朝鲜人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佩服呢,俨然是冷兵器时代的全能战士,哦也。
本片2011年以745万9974名观影人数位列韩国年度总票房榜第二位,稍逊于变3,力压阳光姐妹淘。
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丙子之役。
天朝称,丙子之役,棒子史书说的丙子胡乱。
是指皇太极率兵入侵朝鲜的战争。
1636年,丙子年,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此时距清军入关还有八年。
从努尔哈赤1619年取得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开始,满人扭转对明朝局势,安内族,笼蒙古,作势强大,虎视中原。
李氏朝鲜自李成桂建国,就与明朝有很深的渊源,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建李氏朝鲜,拟国号“朝鲜”、“和宁”,拿给朱元璋定夺,明太祖选朝鲜二字为其国号,李成桂向明朝称臣,但朱元璋认为此人“顽嚣狡诈”,没有正式给予李氏册封赐印。
但朝鲜还是尊明为天朝父国,向明朝进贡。
此后的两百多年朝鲜作为明朝的属国,进贡朝拜。
明灭元,将蒙古人赶回北方,却一直也没取得对蒙古的控制权,所以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对东北的棒子一直采取容忍的态度,天朝的容忍让棒子垂涎我东北国土,加上此时的女真各部尚未强大,朝鲜不断威逼利诱压迫女真各部,已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
明晚期建州女真逐渐强大,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伴建立后金政权,于明朝对抗。
在后金与明朝的战争中朝鲜作为明朝的属国,加上他也不能容忍女真的强大,多次于明朝一起打击后金。
1619年,明朝讨伐后金的努尔哈赤,朝鲜国也发兵一万人至富察之野协助。
结果明朝在萨尔浒战败,朝鲜军主帅姜弘立向后金投降。
此后,朝鲜国王光海君畏惧后金的实力,对于明朝和后金两者之间持中立的外交政策。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623年,朝鲜西人派推翻了光海君,拥立朝鲜仁祖,奉行反后金亲明的政策,(也就是该片一开始崔武将被杀的那一年,电影大概也是用这一年朝鲜内乱来解释为何崔武将被杀)。
同时,明朝的将领毛文龙以朝鲜的铁山城为根据地,不断袭击后金。
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第二年皇太极派遣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硕托等将,领三万人,以姜弘立(八年前头像的棒子将领)、韩润、郑梅等为先导,大举入侵朝鲜。
后金军先渡鸭绿江,击败明军毛文龙部于铁山,随后接连攻克义州、定州及汉山,屠杀数万人。
渡青泉江,攻陷安州,明朝的援兵都司王三桂阵亡。
后金随后攻破了郭山、凌汉、山城等地,平壤守军不战而溃。
后金骑兵长驱直入,渡大同江,直抵中和。
黄州守军弃城而走,后金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
仁祖多次遣使求和,后金不予理会。
不久后金军就抵达朝鲜王都汉阳城下,仁祖逃往江华岛避难。
此时后金尚未解除明朝忧患,担心明朝来袭,决定议和。
后金为兄国、朝鲜为弟国,双方订立兄弟国的盟约(这次是称兄道弟)。
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
朝鲜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
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
交涉期间,阿敏有意占据朝鲜之地自立为王,因此故意不承认和约,纵军队在平壤掠夺数日。
李觉只好再次与阿敏盟于平壤城。
在得知和议对后金有利以后,皇太极同意从朝鲜撤军,并制止了阿敏的企图。
在侵略的第四个月,后金军队主力开始撤回沈阳,仅留三千人守义州。
九月,在朝鲜仁祖的再三请求下,后金从义州全部撤军,释放李觉及朝鲜俘虏,定议春秋输岁币、互市。
在与明朝关系恶化之后,后金的经济至此得以恢复。
虽然朝鲜向后金朝贡,后金也给予朝鲜赏赐品,但两国关系依然紧张。
执掌朝鲜朝政的依然是反后金亲明的西人派。
西人派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日军,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
因此拒绝废除明朝年号,并依旧保持与明朝的关系。
(话说明万历年间日本封建时期的军国主义2B中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各部后,觉得日本太小了都没有封地可以犒赏将领了,觉得要占领中国,就有地了,先后给琉球菲律宾台湾写信要求朝贡,告知朝鲜取道朝鲜进攻中国,遭拒。
1592年发动15万军队进攻朝鲜,朝鲜除了李舜臣的海军以外,节节败退,丰臣秀吉觉得两年可以迁都北京了,定居宁波,接着攻打印度及东南亚,第一次战后议和,因为沈惟敬的关系明册封他为日本国王他大为恼火,他以为是要封他为明朝皇帝。
遂再战,最后战败,郁郁而终,日本为德川家康所得。
)1636年,皇太极登基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拒不下拜(棒子又上演这一幕,王氏高丽臣服与元朝,明朝建立之初,其使臣也拒绝像明朝皇帝下跪)。
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朝鲜。
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
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
京畿之内“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
仁祖再次将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同时派出崔鸣吉等人赴清营谈判,拖延时间。
皇太极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时多尔衮攻陷江华岛,俘虏王妃、王子、宗室76人,朝鲜只好求和。
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浦清营拜见皇太极,伏地请罪(使臣不跪,最后弄得国王下跪谢罪)。
皇太极降旨赦之。
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明年号,奉清朝正朔,定时贡献,直到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为止。
确立清朝和朝鲜的“君臣之盟”。
此役历时两月,二月二日,皇太极班师回朝,李倧帅群臣出王京十里跪送。
后在这里树立“三田渡碑”,碑文正面汉文镌刻“大清皇帝功德碑”7个大字,碑阴以汉文、满文合璧镌书碑文,至今仍存。
这是历史。
电影里男猪脚以一己之力杀了满清太子。
在棒子眼里世界起源都来自朝鲜半岛,世界文明皆是韩国制造。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据他们考证其实朱元璋是朝鲜人,从朝鲜去的安徽凤阳。
简单的半岛历史其实是这样的:武王伐纣之后,商灭,纣王的叔叔,箕子,跑到朝鲜半岛建立了“箕氏侯国”,建立了朝鲜史上第一个国家。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于公元前194年推翻了箕子朝鲜。
出现朝鲜第二个王朝,卫满朝鲜。
前108年,汉武帝派兵消灭了卫满朝鲜,并设立了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史称“汉四郡”。
此后的三韩高句丽百济新罗,到唐时期的王氏高丽,再到李氏朝鲜,日本殖民,南北韩分三八线而制,分分合合,哪一点没借助天朝的帮助,甚至是直接出兵。
也难怪,当了几千年的属国,心里大概扭曲了。
这片子很难评价。
给个差评,容易被说成民族狭隘意识;给个5星,又实在对不起五星这价位。
平心而论,它比起近年来许多国产的古装电影,质量还算过得去的。
它的历史细节虽然一再被吐槽,但是比起形近“戏说”的国产历史片,如《关云长》等等,它甚至算得上是“考究”的了。
除了历史细节,亦有其他较为显著的缺陷:诸如文戏不足,导致人物偏于干瘪等等问题……但它真正的吐槽点,是应了“反派再怎么骁勇善战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天时地利都弄不死主角”的魔咒。
1、实在难以想象,“太子”是在军营中被四个小屁民联手给灭的,尼玛,这“计谋”与“武功”就是黄蓉、周伯通等人也得甘拜下风啊;2、再说河谷那一段场景,“文不用功武不用心”的男主硬生生是当着众人的面,跳到了对面,还以超越刘翔和罗伯特的速度爬向了对面的石头群背后。
瞧瞧反派们,这些骁勇的硬汉们一个又一个地跳向对面,甚至连掩护也全跳了,结果还是一个都没跳过去。
这回不仅速度蜗居了,连“智商”也直线下降了(为什么掩护全都跟着跳?
不能等前面的勇士们爬上了坡,再跳?
)。
他们爬啊爬,愣是爬不上坡的时候,LZ只能硬生生骂一句:擦,谁让你们不是主角;3、于是,再没有什么能挡住万能的主角了。
连野生物都是棒子的思密达!
小龙女的蜜蜂都得靠蜜味来分辨“敌友”,棒子的老虎却能毫不犹豫地奔向了人多势众的反派们……可见鸭绿江边的老虎从来都是“好汉”,专挑欺负人的那一帮人反欺负。
(PS:有人说这在一开头有伏笔……坑爹的,要知道,一开始的老虎在鸭绿江那边,结尾的老虎可在鸭绿江这边。
)总之,不管我们小眼睛男主的身边“唰”“唰”“唰”飞过多少飞箭,他就是不死,就是不死,就是不死,就是不死……当然,“主角万能不死”也是天朝的最爱,尤其是在这种涉及到民族大义的历史剧中。
这部电影没拍成“民族英雄”,男主最终没能解救万能的朝鲜思密达,已经够“内敛”了。
说它YY,有没有?
当然有。
不过YY的还不算无耻。
这一点又叫许多国产主旋律片汗颜了。
加上较为紧凑的动作戏,贴切的配乐以及在语言上的费心,对比着坑爹的国产片,这部本来只在3至4星之间的电影,还是可以给个4星的。
在下終於在10月7日下午(紐約時間)到電影院看了<弓>, 觀眾人數不是很多(意料中事),大部份是韓裔人(有些一眼就看出他們是韓國人,另外有些 不敢肯定),也有老外。
說回片子本身,兩個小時的幾乎全無冷場,幾場弓箭對決和打鬥都拍得很有迫力,是典型的商 業製作。
箭在空中滑翔時,那彷彿要割破空氣的音效配合鏡頭和剪接,讓 人看得痛快,一定要在電 影院看才有效果。
有老外觀眾每次看到有滿軍將士遭擊殺時都會拍掌,看來是看得很投入了。
朴海日和柳承龍的演技固然是實力派水平,文彩媛和其他配角們也沒有讓人失望,只是文小姐 的戲份不算多,限制了她的發揮。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所有演滿族人的演 員,他們的台詞基本上都 用滿語,就算當滿人和朝鮮人對話,雙方還是說滿語。
印象中連華語電影也未見過滿人說滿語(< 康熙微服私訪記>好像出現過,但那是電視 劇,而且次數不多),要做到這一點,事前的準備工作 一定不能少吧。
請專人翻譯對白,另外再到拍攝現場指導演員估計是免不了的。
我不懂滿語,不知 道演員們的發 音如何,但看他們的神態和語氣,覺得他們是說得挺自然的(一個人說外語說的生 硬,即使你不懂那種語言,從他的表情和咬字還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否則就要靠到家 的演技才能騙 過觀眾了),聽著就覺得有種遊牧民族粗獷豪邁的感覺。
衝著那認真製作的誠意,這片子已經值得 一看。
之前在時光網/豆瓣網,看到有人說這是YY片,我看後倒沒有這個感覺,也懷疑他們到底看過這 片沒。
首先,那個所謂「以一敵十萬」的吹噓根本就不存在,朴海日飾 演的南伊,他的行動就只衝 著一個目的,就是要救他的妹妹,由始至終沒有把甚麼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扯進來。
從他潛入滿軍 陣營救走妹妹的一刻起,他一心就只是要 逃跑。
可以不跟對方交鋒,就絕不會惹麻煩,只有被追兵 迫緊了才反抗,利用地利跟滿軍打游擊戰。
全片跟他交過手,或遭他的弓箭殺傷的,最多不過十多 二十人左 右。
另外在逃跑過程中,還有幾個同伴為他掩護,不是他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期間更碰上 好運氣,有猛獸來幫了他一把。
那時的朝鮮打不過滿軍是事實,但這不代表在歷史留白的空間塑造英雄人物就是YY。
我們華語 片也創造出陳真,葉問等異曲同工的角色(葉問是真實人物,可他卻從來 沒有跟甚麼日本高手或英 國拳王賽過拳,當年南下香港,要逃避的對象也不是日本人。
至於是誰,希望各位有機會看到一些 沒有被和諧掉的真實資料吧)。
若要指這片 子是YY,我也只能說這不過是師承天朝而已,而且更屬 小巫見大巫,至少本片把主角和滿族高手的實力設計得旗鼓相當。
最後告訴一家一段小插曲,影片完結後,我在離開時遇上同場另一名老外觀眾,以下是我們的 對話。
老外:這片子有華人演員吧。
我:應該沒有,為何你這樣認為呢?老外:裡面有些演員不是說韓語吧(估計他是看到部份對白出現韓語字幕,知道他們不是說韓 語),那不是華語麼?我:不,那是滿語,是跟韓語和華語完全不同的一種語言,他們甚至有自己的文字。
電影的歷 史背景是1636年,滿人是在之後統治中國,後來才說起華語來,而且是跟 本來的華語不同的一套新 發展出來的方言。
老外:我明白了,那真的不容易啊。
我們都知道學外語有多困難,那些演員們幹得不錯。
我:對,他們很專業。
我一向喜欢狙击类电影,这部片动作挺精彩的。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就是狙击的武器。
《水浒传》中燕青小弓一张,灵活机巧。
男人对弓箭之爱好,想必来自儿童时期以弹弓打麻雀之类的趣事吧。
小孩子通过弹弓释放破坏欲,又展现出对力量延伸的向往。
手足够不着的地方,以弹弓来替代。
本片中塑造的满族勇士硬朗有力,粗犷又有智慧。
这也诠释了满人为何以征服人口众多的汉人,并施以统治。
不过,片中居然把太子称为多尔衮,可见这部电影的历史顾问太不严谨了。
看过的韩国电影。。。
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这一部, 不以国籍讲事儿,真心觉得赞商业大片范儿也许是近来总看些小情小爱的(自从他来了)、要么就是老杜90年代的港片(枪火、放逐)…… 很久不看大场面了,眼睛看得都有点酸了撒看片当中发现个bug,翻了几篇评论居然木有人提 ⊙﹏⊙b汗☆ 后半段,女真族首领(能这么称呼嘛)从树林围追崔家大哥(岚X)到一片低矮荒草,明明男一已经中了人家一剑,位置应该是左胸,剑是从背后射入额,男主还很牛X滴把剑从前面拔出来(看的我真心疼啊),女真首领射杀他的时候,还灰常特意滴说了句“抓到了”(前戏好久……终于要出bug了)之后美轮美奂的镜头中,美丽的山景、男主背光遮挡住小半个太阳的画面中,他他他的衣服居然是完全木有破滴。
外加半滴血都木有流呐。。。
请问他的伤是自动愈合了么。。。
╮(╯▽╰)╭ 摊手 看得我一愣,想来也许是拍摄时候的想法与后期剪辑上有些出入吧,无伤大雅啦看完本片第一感受:这片。。。
时间挺长的撒;情节起伏的好多,追来追去射来射去杀来杀去不断轮回(突然想到一部美片,也是追逐戏,外族入侵某部落胜利后的追逐奴隶的戏,情节的安排更流畅点);柳承龙哈man哈帅!特别是眼影;朴海日居然也化眼影了 ╮(╯▽╰)╭;非本国讲述本国历史,满族太子的形象啦、满族士兵的行为啦,虽然我对历史不太了解,但我是那种看惯^本国总是谴责人家日本刻意隐瞒、否认某段历史^的人来说,^在批评他人之前,何不看看自己国家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隐瞒、留白、美化历史^;从他国人眼中,了解到他人对自己国家历史的描述,这个点我中意。
最最后,这部戏中规中矩不存在韩国特色:反转,对我来说反而是种反转。
导演的镜头很美,很多小细节都灰常用心思,认真对待一部影片,力求做好。
这样的诚心、负责已经灰常灰常让人满意了
首先,作为一个十八般兵器里最爱的就是“弓”,在所有游戏里都要优先选弓手的“弓控”,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差点一时冲动真的去买一把“反曲弓”回来(捂脸)。
不过今天还是决定先按耐住对“弓”的爱不释手,来浅浅地梳理下我印象中的“动作电影”。
跨度太大?
是的咱就是这么任性。
其实在电影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意义上的“动作电影”都是不存在的。
那时影片对于动作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对剧情服务的目的。
硬要说的话,早期的警匪片、悬疑片、探险片中到是能够看出许多现在“动作电影”的雏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电影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撑起一部以描写人物动作为主的电影。
回头看看那些没有声音的,画面只有18帧以至于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在跳动着前进的默片,如何能用“动作”来吸引人呢?
因此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动作”就和“剧情”、“布景”一样,是一部电影中必要而普通的环节之一,值得下功夫去琢磨,但又不像“镜头”那样能玩出无数的花样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了很久,甚至到了有声24帧电影的时代也长期存在着。
直到60年代,一位天才出现在好莱坞。
他第一次让那些看惯了传统电影的人们意识到,原来不止是007那些高科技而花哨的枪战和笑话,或者丛林里的巨大怪兽和美女才能够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许多人类自身的动作反而更能够做到美观与暴力兼顾,让人产生更高一级的体验与快感,这位天才就是李小龙。
在他的影响下,好莱坞第一次出现了剧情反过来为“动作”服务的电影。
比如他的《死亡的游戏》,剧情简单到了闯关式的上五层塔夺取宝藏,却依然火遍全世界。
加上不久后美国越战失利,“垮掉的一代”对于宣泄性和暴力的需求超过了深度理解世界的需求,这种电影便和同时期崛起的拳击、摇滚等娱乐项目一样,都因完美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飞速发展起来,并最终开创并发展成为了“动作片”这个现代电影分类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
这也是好莱坞为何将Bruce Lee奉上神坛的真正原因,不只是因为他带西方人领略了东方奇妙的“功夫”,更是因为他彻底改变了电影的模样。
不过由于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如24帧普及不久,频闪和帧数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胶片昂贵,很难支持连续拍摄大段打戏等原因,初期的动作电影依然无法避免地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凹造型的时间比打架时间长、招式一板一眼,非常呆板、很少有特写和分镜导致打戏略显绵软等。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些小小的不足反而如同当时的“时代特色”一般,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电影类型起步的艰辛及开创者们的无尽智慧。
而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迫不及待地将一项项崭新的技术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动作电影”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吸引人。
随之而来的也有电影人们对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的进一步细分。
这种深化、扩张的趋势在八九十年代达到了一个巅峰,放眼望去,有将电脑特效与赛博朋克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黑客帝国》,也有将血腥与暴力美学推到艺术高度的《杀死比尔》;有将中国功夫和好莱坞喜剧元素完美融合的《神奇燕尾服》,也有用威亚将东方飘逸灵动发扬光大的《卧虎藏龙》;有将美式硬汉和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的《第一滴血》,也有讲述纯正中国江湖恩怨情仇的《黄飞鸿》;有描绘间谍生活的烧脑《谍影重重》,也有单纯展现运动之美的《洛奇》等。
它们无一不是在“动作片”的土壤之中生长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影史最经典作品,也共同构造了现代动作电影的整体框架。
而在这个巅峰之后,动作电影和其他经历了爆炸式发展的事物一样,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疲软的时期。
一方面由于动作电影的套路和冷战带来的科技爆炸的成果已经差不多用尽,无法再对观众产生新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因为动作电影本身缺少内涵等原因,成为了爆米花电影的代名词。
因此在21世纪,好莱坞的大部分动作电影反而开始回归到之前“为剧情服务”的附属品状态中去了,比方《金刚狼》和《变形金刚》,都是动作电影融入其他电影类型的典型。
而剩下的动作电影也开始和世界上其他陷入停滞的行业一样,开始在自身内部展开精耕细作。
具体趋势体现为:打斗的场面越来越去除夸张因素,力求真实。
如近年来国内扛大旗的甄子丹、吴京(《杀破狼》、《导火线》等)、张震(《绣春刀》)、彭于晏(《激战》),以及异军突起的韩国动作电影,如这部《最终兵器:弓》、以及《大叔》等,无一不是追求专业,“稳、准、狠”,拳拳到肉,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动作风格,甚至为了足够真实,还会训练演员去学习正统的武术流派。
可以说,虽然动作电影已经走下了巅峰,不再像上世纪末那么耀眼,但它依然在努力前进着,也许在将来的一天,借助新技术的配合,又将焕发第二春。
个人感觉,现在游戏产业和VR技术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为动作电影带来新一轮的革命,到那时,我们也许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直做观众,而是亲自上阵,体验一把变成功夫高手的快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8951d01012w15.html
韩国人再现古中国对其的侵略。我只赶脚《大兵小将》又被引渡去了他乡。
说起YY,比咱们的《举起手来》之类大片差远了~
尼玛射杀东北虎是违法的啊...
就最后那段儿还挺好看的。
사기다!~ㅋㅋ
仇恨营造够深,对战场面够多,合格的动作片。
150420.。六年后才看仍不虚此行 冷兵器的冷/人情的热 如离弦之间的始与终 都贯穿其中 后四十分钟以一对九迂回互射的重头戏很精彩 某些镜头值得回看数次!有人说是古装版‘兵临城下’ 或古代电影版的射箭比赛的中朝(韩)对决 但我只想到一个词--胡人善射 :)。。
之前还犹豫要不要练箭,现在决定了。慢镜头里箭飞行的状态太美了,拍得相当专业!
剧情上模仿了《启示》动作戏也不精彩啊,被评论骗了
又一部以棒子才能称雄天下的心态拍的电影 可笑的是还是有傻B把“历史”作为这部电影的标签
快节奏
2011年韩国古装动作片年度最佳...剪接和运镜都恰时地让人血脉喷张...弓箭手的对决...不可能的角度...复仇亲情..."前推泰山,发如虎尾"...
YY的没边儿了
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听到满语,竟然是在韩国电影里面。除了大清国太子死的这么窝囊有点扯淡,最后结尾略显苦逼之外,都还好。朴海日这种演员要是到中国,秒杀目前各种本土男星妥妥的。
很不错的片子,制作相当精良,只是剧情其实可以更紧凑点。最后不得不说,女主角名字叫“china”真的合适么????
居然看韩国逼yy 无尽的悔恨
古代狙击手就是弓箭手,以一当十,牛叉了,朴海日终于爷们了。
对于其中满族的造型吐槽无力
弓箭手就是狙击手
情节基本都是参照其他影片的。不过造型还算接近历史,八旗鞑子的那副德行和当年侵华日军有得一比。这一回,咱感情上绝对站在棒子这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