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德曼审判
Le Procès Goldman,戈德曼的审判,The Goldman Case(英)
导演:塞德里克·康
主演:阿里耶·沃索尔特,亚瑟·哈拉里,斯戴芬·古林-提列,尼古拉斯·布赖恩松,奥雷利安·肖赛德,克里斯蒂安·马祖奇尼,杰里米·勒温,耶日·拉齐维沃维奇,Chlo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1975年11月,巴黎,犹太极左翼活动家皮埃尔·戈德曼的上诉听证会即将开始。他因四起武装抢劫被判终身监禁,其中一起导致两名妇女死亡,但他否认了谋杀指控,拒不认罪。随着这场庭审被媒体大肆报道,戈德曼被塑造成了一位左派知识分子的浪漫英雄。而与此同时,戈德曼与他年轻的律师乔治·基曼的关系却日益紧张。戈德曼难以捉摸、雄言..详细 >
案子本身其实也不难理解,但是想深入的话可以非常深,涉及到二战时期抵抗运动、'68运动、国际共运、冷战对峙,也有法国社会当时的种族歧视问题(犹太人、黑人)、刑讯逼供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跟司法裹在一起,可以说是对现代法国一次非常深度的透视,也与当下密切相关。全程剑拔弩张,导演调度水平很高,室内戏能玩儿出花儿来,太难了。结尾一大段都非常好
论经验主义哲学主观胜于客观者是否适宜出庭作证,战后犹太人两大出路之复国主义或communism,与其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不如说是68后左翼废青常态,革命理想幻灭亦可令话题变现畅销商品化身消费主义注脚……庭外左右百姓互搏,庭内文史哲齐上阵法式大辩论,一边判刑定罪一边全场欢呼,有意思
【C+】重点仍然放在室内的调度上,所以画幅的采用也十分逼仄,机位的选择,镜头焦点,奇怪的过肩正反打都有所设计。
除了一开头律师A匆忙跑进律师B办公室的画面外,其余部分全部在审判庭(以及少数审判庭旁的被告休息室)里展开。开头有个字卡,之后就没有旁白没有闪回,完全靠法官的问询、证人的证词、控辩双方的对峙外加法庭现场观众的呼声勾勒了被告人Pierre Goldman的复杂肖像、描绘了案件本身和司法进程的种种疑点,也展现了70年代的某些时代面貌。讲故事的能力非常过硬,而且到最终也并不给出真正判断(或者说导演的判断就是法庭的选择:疑罪从无)。最近几年法国有好几部优秀的庭审片:从《圣奥梅尔》(庭上庭外两条线,技法很多)到《坠楼死亡的剖析》(通过庭审来不断flashback的经典做法)到本片(只有庭审现场,靠词语与简单有效的镜头语言),风格不尽相同但都还挺好看。
比坠楼的法庭戏含量更高。没有案情再现,通过控辩双方及证人的证词来呈现案情。把被告做了剖析,而且群戏的人物都比较立体,最后有法庭(陪审团)的判决并没有实际案情的结论,扑朔迷离。然而这并不重要,丰富的人物展现及当年的社会背景的铺陈诠释才最重要。
摄影机变成了我的眼睛,谁说活就移向谁,不同于其他法庭可以环视、俯视的大,这个法庭的特点是空间之小,人员密集、目光凝聚,更加强对手戏的张力,机位也刚刚好,开始一不留神容易分不清谁是律师谁是检方,就是这么的聚集,但弊端也在于这帽子戏法般的持续,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一路下来疲劳至极,不过依然很喜欢男主角的表演,让我们相信了这个角色的,从内而外的坚定,以及台词更把他刻画的像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媒体所吹的英雄,3.5
3.5 @百老汇apm导演映前,法庭戏撑足全场,分裂的民众、高涨的情绪、复杂的社会与民众,很多场景真是似曾相识,剧本看得出很扎实,情绪在最后得到了宣泄,但似乎也就止于此.
2024.7.27 武汉卢米埃第二十届法国影展/教科书级别的庭审戏,在单一场景下完成了对多个命题的探讨。其中那句证人都是诚实的,但他们也是容易被诱导的让人印象深刻。
迷人的可能是事件本身。
拍得特别客观,感觉自己就是陪审团,看完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以及戈德曼的发疯自辩后,我投下了戈德曼无罪的一票@法国电影展映
制度的审判
法国关于审判的电影真是不得了 各种脸庞交错 戏剧化的处理竟然可以如此自然 各种交锋、演讲与剖析情节推进得抓住了我的魂魄
摄影厉害,把观众带到了庭审现场,跟随人物平缓移动 晃动 被部分遮挡的镜头仿若坐在现场旁听席的眼。影片开始哥德曼的陈述已经点明基调:一个人在这件事上的清白与否,不应由他过往的言行判决……即便经过两小时如此密集的对话,离开影厅后,听到路人还冒出【谁让他是抢劫犯呢】这样的言论时,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总有人会突然咆哮发疯……
7.0。以審判為中心解剖為法律秩序背書又隱於普世價值背後的國家暴力機關,反覆試探並精準描摹了司法程序與意識形態之間的模糊界線。遺憾在於視角侷限在被告人一方,使得前述努力的最終說服力稍欠。
一场115分钟的电影,镜头从头到尾全部限制在一个法庭的空间里,观众从头到尾都在听人说话,这不让人感到沉闷无聊吗?
#2025太左派,以至于看的朋友昏昏欲睡…
基本由庭审戏组成的电影,单一的场景,逼仄的机位,中近景交错的构图,各人的脸部特写,调度与剪辑的巧妙结合,基本没有音乐(甚至连片尾字幕也是无声),而煽动的发言与没有证据支撑的言语的交锋,还有场下统一的呐喊,则组成了本片的最佳配乐,这也显得几个法庭的沉默时刻尤为珍贵,就连完全无关、跨越半个世纪的观众看待这场罗生门般的庭审,也无法确切地知晓所谓的“真相”,看似是对一个人的审判,其实是两种立场的对抗,而这种争辩依然延续到现在,这也是电影映照现实的最佳时刻。7.6
它当然是一部优秀的法庭电影,原告与报告、证人与律师、观众与陪审团等各色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你来我回的激烈辩论与背后暗含的无限角力在导演行云流水的处理下被呈现得井井有条却也绘声绘色,让结尾处原本可被预料到的结果依然给予了观众绝对的放松感。而它当然更是一部摆明态度的电影,当我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及其背后掩盖的深不见底的背景时,我们应该怀揣着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又应该以何种角度来面对这场你我都不得不投入的巨大风暴?本片并没有拘泥于一种情绪,而是给了我们无数可以探寻的窗口,让观众自己去体验、去品味、去领悟、去追寻。
Unifrance2024影展@百丽宫 时代情绪和思潮/真理的辩论,导演在映后说法国的法庭很重视言语辩论,对于法国人来说,辩论的过程甚至比知道真相更重要。让导演措不及防的问题:那么真正的凶手是谁?警方无人追查。是少见的个案吗?也许在法国是,但是在这里其实并不是。导演对台词翻译问题的回答令人对其追求真理的完整态度表示怀疑。
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