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少帅

少帅,张学良,Young Marshal

主演:文章,李雪健,宋佳,张歆怡,刘韦伯,浩歌,汤晶媚,柳岩,余皑磊,李林,王仁君,达伦·格罗夫纳,白宇,常方源,杨新鸣,黄品沅,吴彦姝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少帅》剧照

少帅 剧照 NO.1少帅 剧照 NO.2少帅 剧照 NO.3少帅 剧照 NO.4少帅 剧照 NO.5少帅 剧照 NO.6少帅 剧照 NO.13少帅 剧照 NO.14少帅 剧照 NO.15少帅 剧照 NO.16少帅 剧照 NO.17少帅 剧照 NO.18少帅 剧照 NO.19少帅 剧照 NO.20

《少帅》剧情介绍

少帅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雪纷飞的严冬,一辆马车载着张学良及姐弟首芳、学铭从老家来到奉天。他们一身縗絰,而父亲张作霖(李雪健 饰)则踌躇满志,正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少年时代的小六子耿直鲁莽,他敢于顶撞父亲宠爱的姨太太,也不服管教,而那位婀娜的表嫂则在他心中种下一粒情种。长大后,张学良(文章 饰)有着一般纨绔子弟的豪夸,同时也具备将门虎子的特性。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张作霖作为一方霸主周旋在冯德麟、汤玉麟、中央军阀乃至日本人之间,他从草莽登坛拜相,荣耀至极时灰飞烟灭。而被冠以少帅名头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有于凤至(宋佳 饰)、赵四(张歆怡 饰)等红颜美人装点,亦有家国仇恨的重任跟随毕生。 一代传奇人物的人生,伴随着时代的怒涛起伏不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维伯斯时报胜利时光之轮第一季过界男女扭秧歌的春天雪中血刀行双面伴娘透明人2穿越国境江湖正道这个美术部有问题!最酷的世界山谷大反派仁慈降临幻影光环野兽家族第六季名姝第二季原来你是这样的顾先生如是我闻九日秘闻四十危机斗鱼为了生命同情恶魔骨魔拉贝日记谁杀了马尔科姆X第一季三丽鸥男子葛洛莉亚蝶影救赎

《少帅》长篇影评

 1 ) 我是真受不了文章了,吊儿郎当的

<图片1>吊儿郎当的,跟我从文字阅读中,建立起来的张学良形象完全不一样。

少帅虽然纨绔子弟,毕竟也是帅府中的,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根本不是文章这气势。

感觉朱亚文更合适。

 2 ) 看少帅

请不要因为文章就为这部剧打一星。

少年时代的张学良和张首芳,表现非常完美。

郭松龄的角色选择更是突出,尤其是那句你知道东北有多大嘛,一百一十五万平方公里。

这句话奠定了张学良对东北的认知与感情。

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张学良不抵抗,大好东北也不会那么快被占。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说岳飞如果他不接受金牌调令,会不会宋朝又是一个时代。

当兵吃响,遵守命令。

不是每个将军都可以做到将再外,就抗命的。

还有人评论说东北话就是匪气十足,张少帅是个儒雅之人,小时候不该说东北话,我只想说你是不是傻!

还有人评论说张首芳这个角色的表现一点都不大气,不像女孩子家,竟然敢直呼父亲姓名,威胁父亲。

在东北有姐就有天,姐在天就在。

角色语言,动作都表现完美。

李雪健老师的一句妈了个巴子,完美呈现张作霖。

我的儿子我打行,别人碰不得。!

剧中第二集,少帅和几个小伙伴。

被飞奔而来的马车冲散,之后他们追着马车跑.。

马车上坐的是日本小孩,再以后被日本警察抓走。

这其中有几个细节,第一,日本和服女人的笑。

第二,日本警察在租届抓人。

第三 ,日本警察在张作霖部队试枪时的对话。

 3 ) 看了少帅才开始讨厌文章

本来不讨厌文章,看了少帅之后讨厌文章!

小演员演的比文章好多了!

一句口头禅“哎呦,我去”几乎是他演的部剧每个角色都会说的!

这个历史时代说这句口头禅真的合适么!

小演员演的不听姐姐话,心中有城府,但绝对不是文章演的这样下流的评论姐姐的婚事对象,对待所有的女性总是一副下流的嘴脸,对女性极其不尊重!

文章演的所有角色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演技太烂,也不认真对待剧本,还带着日常口头禅演戏,对得起搭戏的老戏骨们么!

对得起这么好的剧组团队么!!!

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4 ) 大写的无耻

首先声明,我对诸位演员的演技没有太大的意见,我有意见的是整个剧组,原因如下,如图<图片1>图片中的女演员,张歆怡,据说出言该角色(赵四小姐)时,年仅15岁,就算到了2016年,出生于1998.05.29的张歆怡也没到18岁。

剧组太过无耻,太无耻。

观之近年、早年诸多有童星的可以公开播出的电视剧、电影中,无论国内国外,成年演员与未成年演员接吻的多以借位完成,就算是某些国家的深夜剧中有类似情节的也不过是以娇小可爱的成年女演员以未成年的角色完成表演;一些以少年、少女为主体的恋爱剧中,男女演员都是未成年,吻戏有,但最多到面颊,不会到唇;某些以‘少女’为卖点的adults video的看似未成年的女演员也只是看上去未成年而已;美国一些校园剧中看似也有类似剧情,但参与与张歆怡类似的吻戏的双方都是成年人,以1999年出品的《美国派1》为例,主演中年龄最小的是艾迪·凯伊·托马斯(1980-10-31)

艾迪·凯伊·托马斯,2005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新娘十五岁/珍妮朱诺》两位主演朴敏智(1989-07-22),金彗星(1988-01-14),一个15,一个16,就算如此,电影中的吻戏还是以吻面颊或借位完成......说到这里,我是在不知道这个电视剧是怎么过审、怎么上星的!

我不是保守派,也不是守旧派,只是我认为剧组为了博眼球,做出如此下作的拍摄的行为实在无耻,底线何在?

美日韩在性方面更加开放,成人剧不少,但他们在能够公开发行的影视剧中绝不会这样无视未成年的权益和社会影响。

我的大脑为很多事情开放,但绝不会为少帅中的这一幕开放,张歆怡年龄小不知道也就罢了,经纪人、演员、摄像、导演等等在那一幕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或直接相关人员,他们也不知道吗?

 5 ) 只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这两天集中看了《少帅》,一个争议演员演了一个争议人物,确实很有一些娱乐话题。

不过,我看它倒不是因为演员,而是因为导演张黎。

张黎拍过很多知名历史剧。

比如,《走向共和》拍的是晚清的危局与改革;《人间正道是沧桑》,拍的国共的合作与纷争。

可以说,这两部历史剧,是现今最丰富,最耐人寻味近代史版本。

而今,我把《少帅》看成他近代史的第三部,讲的是军阀的飞扬与苦撑。

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电视剧主题的设置重点,并没放在九一八和西安事变上。

九一八可以看成前事的宿命,西安事变更是草草收场,无心和正史发生冲突。

电视剧的重点,反而放在张作霖与张学良这两代军阀的父子关系上,并由此演化出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师生情谊,以及张学良与杨宇霆的主臣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导演其实很巧妙地把历史剧转化为家庭剧,运用子承父业这个百试不烂的设置,写出了一个历史家族的喜怒哀乐。

这布置像极了科波拉的《教父》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的混合版。

它们的主题都是,一个深深爱戴父亲的儿子,决心把父亲的事业继续下去,为此扭曲自己竭尽全力。

一个无心权力的人,不得不坐上权力的宝座,为自己的宿命无望挣扎。

说到张学良,不能不提到张作霖。

张学良的肉体生命是父亲给的,他的政治生命也是父亲给的。

在传统历史形象中,张作霖是马匪出身,“妈了个巴子的”不离口。

电视剧也反映了这个形象,不过更突出了他心思如发、善于周旋的政治本色。

在剧中,张作霖说:“什么是江湖。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就不易。

懂全了不可能,打那是土匪。

”这浓缩了他的政治哲学。

虽是土匪出身,却精通人情世故,知道政治的本质。

在和冯德麟竞争东北王的过程中,他没有一触即跳、用武力解决,而是外交结北京政府,内以金钱、情谊安抚。

同样对汤玉麟的分裂图谋,他当机立断解决兵权,事后又择机多加安抚。

最终他兵不血刃解决了东北王的归属,避免内讧带来的实力损耗,也强化了集团内部凝聚力。

这是他比关外军阀的高明之处,关外天天是府院之争、直皖大战,他是团结弟兄攒实力、谋发展,借助关外这个天然的避风港,实力安能不逐渐强大起来。

同样在内政上,张作霖也多有建树。

他重用王永江整理财政金融。

东三省的收入从每年亏损二千万两,扭转到每年收益三千万两。

这为奉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是奉系出关逐鹿中原的最大本钱,可以说王永江是奉系的最大功臣。

军事更是张作霖的重头戏。

他依靠他的绿林兄弟打下江山,又重用各色军校生整顿训练部队。

张作霖说,东北军里有三种势力,一种是老派,和他一起起家弟兄们,对他忠心不二、生死与共,代表是张作相;一种是洋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见多识广、通晓现代军事,代表是杨宇霆;一种是土派,陆军军官学堂毕业,从基层干起和士兵同吃一锅饭的,代表是郭松龄。

他们各有各的优势,老派是忠,洋派是新,土派是能。

张作霖要做的,是三派都要用,又不能对一派过于亲近,而是既重用又牵制,把三者拧成一股绳,让他们完全为己所用。

此等既是政治心术,又是推心之言。

细细想来,近代史上哪一个政治团体,何尝不都是如此情形。

最后脱颖而出的不是能力最突出的,而是最善于整合各派势力,能够为所有人接受拥戴的。

张作霖正是用此等手段,将势力扩张到整个北方,成为北洋最后一位大元帅。

但胜者败之因。

也正是如此,在势力膨胀到顶点后,奉系也快速衰败。

因为奉系的强盛,并非其军事实力足够强大,而是张纵横捭阖的政治外交技巧,加上能人王永江积累的财政储蓄。

等前者捉襟见肘,后者又逐步耗尽,张作霖的政治结局只能黯然落幕。

同样是张作霖命门的,还有他和日本人的关系。

在剧中,杨宇霆打了个很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向银行借钱,如果只借一元、两元,银行是他的老板,但是他一下子借了一亿元,这样他反而成了银行的老板。

银行怕他倒闭,就不能还钱了。

于是,他以此为借口不断向银行借钱,借了几十亿几百亿。

为了表示信用,他也会有抵押。

借钱的人就是张作霖,银行就是日本人,抵押品从东北扩大到华北。

起家之初,为了壮大自己,他必须向日本“借钱”。

为了向日本“借”更多,他要保证自己更加强大,描绘的蓝图从东北到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

但是等到张过度膨胀开始节节败退。

日本人就开始担心他们的“借款”,要求张尽快兑现承诺的利益输送。

可是,张作霖依旧用他的江湖手段,打哈哈拖着不办。

日本人骂他没有契约精神。

国家主权当然不是生意。

但日本人也不是只会动口的生意人。

他们策划了暗杀,张作霖命丧皇姑屯。

张作霖的死,也意味着军阀时代的终结。

在军阀时代,依靠外国援助,可以强化军事实力,割据一方领土,左右中国政局。

现在,那样的时代逐步逝去。

说完了老张,再说小张。

张作霖是天生的政治家,张学良却原是无心政治的年轻人。

他有年轻人的共性、有活力、有理想、易冲动;也有公子哥的特征,爱美酒、爱女人、爱party。

他有他的烦恼,那个庞大家族的一切他都得适应。

看到那个刚刚死去亲妈的小孩,来到奉天陌生豪华的大院里,得新认一帮年轻又陌生的妈妈们,我能感到那种尴尬、别扭和无措。

在那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没妈的孩子内心如此悲凉。

在这个基础上,电视剧把他和表嫂的不伦之恋,演绎成一种内心取暖的恋母情节,是由一番戏剧的合理性。

他有他的愤怒,婚姻这个终生大事,竟由父亲专断决定,作为一种政治报答,让他娶大自己三四岁的女人。

他一度想悄悄逃离这个家,买了船票去美国去读医学,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

如果真的成功了,也许人生就完全改写了。

可是在检票口,他被拦了下来。

前来的杨宇霆告诉他,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所以父亲不同意,他永远也离不开奉天。

杨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别人的庇荫之下,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咱们这个父权的传统里,儿子天生就对父亲的全是充满渺视和贬抑。

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父亲,我奉天参谋长,有必要对你这个一身奶味的青年说这种语重心长的话么?

”杨宇霆虽然理解张对父亲的不满,但他也代表着张的父亲,某种意义上也成了父亲的化身。

这个象征,可以看成电视剧后面张杨冲突的伏笔。

强硬、固执、粗暴,如果父亲给张学良的只是这种形象,他就是五四时典型的反封建家长的革命青年。

不过,父亲还有另外的形象,亲情、信任、期望。

谆谆教导和精心培养,成了父亲向儿子表达亲情的方式。

父亲手中庞大的家业,也激发了张学良的责任感。

父亲原指望他读书上学做文官。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他决心进入东北讲武堂。

在军校,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师——郭松龄。

在张学良眼中,郭松龄有才干、有理想、有道德。

他的新思想深深吸引了张学良。

他们在军校成了好师生,在军队里成了好搭档。

在他们一起整顿军队、革新军事。

张学良也获得自己的军队基础——奉系第三军团。

某种意义上,郭松龄成了张学良另一个意义上的父亲,思想上更为高尚,情感上更为深厚的父亲。

在郭松龄看来,拥有新思想却在旧军队不得志的他,遇到了他原本看不上的执绔子弟,却成就了一段奇缘,就像管仲遇到了齐小白。

郭有了一展才智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大的抱负或野心。

特别是在他战功赫赫却赏赐不公的情况下,他打着拥戴小张的旗帜反叛老张。

自己情深父子的老师,却要反对自己敬爱的生父,而且是打着拥护自己的名义,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他夹在两者之间痛不欲生,最终还是选择了生父,自己权力的真正支柱。

他率领军队在巨流河与老师对峙,让打着自己旗号的老师落荒而逃。

郭松龄最终被捕惨死,他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弑父。

在精神的幻灭与挫败感中,他选择花花公子式的方式麻醉,女人和吗啡。

离开了精神上的父亲,他还有真正的父亲。

张作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教导他、培养他,为儿子能真正执掌自己身后的权力竭心尽力。

在父亲身边,他得到了一丝安慰和感动。

有意思的是,和父亲关系的改善,也方便他改善与正妻的关系。

他开始慢慢尊重和喜欢这个知书达理、精明能干的太太。

从常规预期看,父亲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段时光,他可以在父亲庇护下享受高级军官的潇洒生活。

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康复。

然而,皇姑屯事件发生了,他失去了父亲。

那个父亲,虽然有时粗暴固执,但能给足够支持和援助。

他可以躲在父亲背后,不立即面对政治风雨。

现如今,他只能依靠自己,扛起东北军政重任。

这时,他只有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的年龄,你让一个富二代立刻全权掌管父亲的上市公司,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都是很难的事情。

何况是当时要接管东三省这个庞大的基业。

这么看,接不上班倒是正常的事情,然而惊奇的是张学良反而接上了班。

当然有老臣们的一片忠心,但也要看到军阀子承父业的只此一家。

从这个角度看,张学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他是军阀后代中的佼佼者。

他把奉系乃至自己的政治生命延长了7年。

不过,具有讽刺和悲剧意味的是,他仅仅是表面上接上了班。

他没有力量和日本对抗,也没有手腕和日本周旋。

老臣们服从他,仅仅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

这一点在杨宇霆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他一心要像辅佐老张一样的辅佐小张,却轻蔑地把他称为孩子,嫌弃他懒散的公子做派,嘲笑他离不开吗啡。

他把他急于东北易帜的心态,说成小孩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

他在剧中说:“老帅不在了,东北的情况呢,叫满局残棋余劫子,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

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

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

”这态度从他的角度无疑是忠言逆耳。

不过,张学良正处虚弱无助状态,渴望做大事证明自己。

杨宇霆无疑是公然藐视,加上郭松龄在时的旧怨。

在忍无可忍状态下,他下令枪杀了杨、常。

张学良借助杀人立了威,但是也让老臣们噤若寒蝉。

杨宇霆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父亲,喜欢教导、自恃权威、爱摆架子,可以看成张心中负面父亲形象。

杨宇霆代表的负面父亲形象,与郭松龄代表的正面父亲形象,两者合起来正是生父张作霖的丰富形象。

然而生父死了,郭也死了,张也通过杀杨完成另一类弑父。

电视剧就讲完三类父亲的故事,从戏剧结构上进入尾声。

他心中的父亲全死了,身边的老臣也不敢多言。

他真正孤立无援了,只能摆弄自己纸糊的部队。

在中东路事件中,奉军遭受惨败;在九一八事变中,奉军不敢抵抗。

从某个角度,九一八是张学良政治的宿命,是他急切政治的必然结果。

杨宇霆说的没错,年轻的他太急于证明自己了。

他急于和日本对抗,改旗易帜,诛杀重臣,急于出关,左右局势,甚至还听信中央,攻打苏联。

结果他扩大了自己的敌人,却没有增强自己的力量。

当日本恼羞成怒,真正开始出动武力时,他却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力量了。

他期望中支持他的南京政府,也不过隔岸观火、虎视眈眈。

九一八对他是个两难选择,是伸头瓦碎,还是忍辱偷生。

他突然又恢复了军阀本色,选择保存实力甘受骂名。

不过这仅仅是保全了6年。

1936年,他又遇到同样的困境。

前有战力惊人的ZG,后有虎视眈眈的中央军。

结果他又超出想象力的发动西安事变,也顺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我觉得,剧中的张学良虽然有军阀的父亲,也能做出些军阀的手段。

但在内心深处却不愿是一个军阀,这只是他勉为其难的一个责任。

他时刻都想逃避,年轻时想离家赴美学医,从军时用酒精女人麻醉自己,随蒋回南京不也是逃避呢?

他抛弃了自己的军队,可以心安理得做个怡然自乐的自己。

软禁对剧中的他,何尝不是一个解脱。

只是他会后悔么,后悔那段从检票口被截开始分叉开来的路。

他应该主动进入讲武堂从军么,他真的需要扛起父亲留给他的基业么。

从1917年年到1936年,仅仅20年的时间,他是证明了自己,还是否定了自己?

他说过,我的事情到36岁,然后就没有了。

他可以用后半生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生命。

这部剧很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对张学良评价,这些评价出于各自的立场,但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张,实质上是导演声音的代言人,成了张学良评价的多重奏。

下面选择一些典型:这一位东北的继承人,有一股冲动和任性,他自己都很难控制,奉系内部有新派和旧派之分,其中新派里又有士官派和陆大派之分,郭松林事件后,陆大派集体受挫。

他们依附于张学良之下,充满了对士官派首领杨宇霆的集体仇恨,张作霖死后,陆大派咸鱼翻身,反而是士官派的杨宇霆变得举步维艰,但由于初登舞台的张学良要实行易帜更化,遭到我国阻击之后,权威顿失,怀疑声四起,虽然奉天的军权掌握在张学良手上。

但权贵中的要员几乎都重聚在杨宇霆身边。

张学良已经感觉到他的权威正在流失,却又只能问计他并不喜欢的杨宇霆,他无法面对如此复杂的危急局面。

他变得容易急躁而冲动——————菊池武夫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

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

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

——————杨宇霆那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是上将,我也是上将,到底是谁领导谁啊——————蒋介石张这个人属于新时代,花花公子,未经危难,摔一跤也不完全是坏事。

——————蒋介石的幕僚我们弄清所有人,都要弄清他的出身、他的学历,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否则将无从谈起——————宋美龄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张学良

 6 ) 于凤至 一场错爱到白头

于凤至在那个时代 有思想有文化有美貌 但是 她还是没能逃脱包办婚姻的命运 与小她三岁的张学良定了婚 婚后 张学良不管于凤至叫夫人而叫大姐 她家世好 美貌 有思想 又具备女子美德 心地善良 帅府上上下下都很敬重她 可是张学良却在婚后不久就开始在外面风月场中流连 于凤至却幻想用自己的方式 赢回张学良的心 然而 张学良却在舞场认识了赵四小姐 两个人一见钟情 神魂颠倒 一对有情人 演绎有情事 沈阳城传遍了他们的爱情 于凤至无奈的接受了他们的爱情 过起了三人行的日子 于凤至不仅答应了赵四留下来做秘书 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 这个剧的剧情止于西安事变 之后的故事就没有叙述了 也就在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平静的关系发生了变故 于凤至由于心情郁结患上了乳癌 面对当时的形势她焦灼 痛苦 又无能为力 最终病倒了 不得已离开被软禁的张学良到美国治疗 于凤至带着疾病来到异国他乡治疗 幻想着与丈夫重聚那一天 可是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 之后她们永生都没有再见一面后来在于凤至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出 她真的后悔了 她根本没想到 有一天这个女秘书会取代她 与张学良结婚 她想用端庄大度打败对手 骨子里 她不屑于小情小爱 却输了 输得彻底 她并不是真的大度 将自己的爱人拱手相让 她只是在博弈 哪怕付出自己的一生 多么令人心酸的一份自重 然而 她从一出发就是错的 于是越走越远 输尽了人生

 7 ) 并没有什么标题

看完片花我给三星。

我看了看评论给一星的基本都是对文章有所看法的。

对待电视剧我希望大家都能包容一点。

我希望大家把戏里戏外分清。

演技还是最重要的。

我并不是给文章洗白。

他出轨确实是他渣。

但是在影视作品中还要看他的表现。

还有一条很重要。

这里是豆瓣。

不是知乎,贴吧,天涯。

在这里应该关心更多的是这个电视本身。

 8 ) 对《少帅》的一些个人看法?

刚开始看的时候,就对剧中演员的那一口东北腔就很震惊,不管他们说的对不对正不正宗,但是剧组的态度和对待张学良这位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对待这部剧的认真就很让人点赞。

而对于文章来演张学良,我个人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文章的演技在现在这么多小鲜肉和年轻的演员来说,是在线的,是有用心的,尽管他的私生活...但不可否认,文章的演技是值得我们去看,去追的。

而我也不认为仅仅因为他出轨了就去否认他这个人,毕竟演员是一份职业而他的工作做得好演的好就行了,我们离他们太远,我们只用关注我们够着着的就好。

然后小宋佳也是把于凤至这位东北第一夫人诠释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张学良出征时于凤至给他写信的那一幕,真让人揪心。

最重要的是李雪健老师的出演,刚开始听他的声音觉得怪怪的,后面搜了一下才知道李雪健老师的声带出问题了,身体也有着病,带病坚持工作了那么多年真的很让人感动,也希望李雪健老师能够保重身体。

最后还有赵四、冯庸等等这些历史人物,也被演员诠释的很好。

我觉得这部剧是演技在线,颜值也是在线的。

并不是有小鲜肉的就是颜值好,这部剧里的颜,我也是觉得很带感的。

赞👍很喜欢这部剧👍

 9 ) 短评不过瘾,还是长评吧

本来想节省时间来个短评算了,但是越写越悲愤,还是长评吧。

一星都不想给,但是还是算了,给李雪健老师,给小演员吧。

我说文大叔,人家某男艺人因为小彩旗16岁,不满18,主动要求删掉吻戏,你能做点好事吧,你下得去嘴吗?!

导演、编剧、制片!

你们这是在博噱头吗?

1令人作呕!

还有,你那是东北汉子吗?

我怎么看都是西北痞子呀。

起初觉得演技还凑合,可这么多年下来,依然还是程式化的表演,完全看不错你的长进。

先不说历史不历史了,就这人设,你的演技就不符合。

制片方,好歹选个差不多点的吧?

啊?

我真的是很无语很无语啊!

还有,这是历史吗?

这是历史吗?

哎呀,写不下去了,我先吐血两分钟

 10 ) 东北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Northeast China

东北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Northeast China看到16集都还好,不知后面会怎样,希望别烂尾。

叙事基本按那本儿口述历史内容来的,顺便见缝插针补齐了奉系和北洋的来龙去脉,算得上《走向共和》大拼图上的小拼板放大了细看,希望黎叔接下来捎带手拍拍桂系、袍哥和三马,这样的话民国往事就真齐活了大赞李雪健老师,演啥是啥。

想想焦裕禄、宋大成、冯石、嬴政、宋江、冯敬尧吧,老而弥坚趁着身体还行,抓紧时间把“永远健康”拍了吧!

谁敢?

计较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的朋友不妨看看《人类群星闪耀时》,说来历史里除了人名都是假的,故事里除了人名都是真的,稀里糊涂的阴差阳错那啥,这片儿要是整个东北话版本该有多得劲儿啊=====看到老帅戏份没了就再看不下去,总觉得戏有些拧,可能是掣肘太多吧!

不过有半部好戏也不错了

《少帅》短评

张导怎么拍这种片子,张学良要不是想着自己的副总裁,会把东北军交给蒋?还有西安事变你做就做了还想着去请罪?脑门被夹了?可惜了张作霖,虎父犬子。

6分钟前
  • 堆雪人的鸽子
  • 很差

曾经被文章演的周卫国迷住,特别棒,觉得他特别棒,但是这部有点不喜欢。

8分钟前
  • 任性
  • 还行

李雪健老师演的太好了 于凤至也是再次圈粉了我

10分钟前
  • 三木
  • 推荐

文章演的啥

14分钟前
  • 俗人庸人小人
  • 很差

整体还是挺好看的,更喜欢老帅。

15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文章让人太跳戏了,那痞气哪里像是少帅!感觉他每部戏都一个样子

17分钟前
  • 不管不顾
  • 较差

文章0分 李雪健老师和童年小六子各1分

22分钟前
  • 最后的士人
  • 较差

三分给大帅

26分钟前
  • Power
  • 还行

被前几集的张作霖迷住了,草莽劲儿与政治智慧、传统道义还有父爱的柔软之处混在一起,被病后的李雪健表现得太有魅力了!声音完全没bug!前几年就听说这剧本是一流电视剧导演都想得之,但同时也很敏感。黎叔拍也是妥当,前几集的小演员都太赞。张学良口述史说,表嫂原是暗娼害他做了坏人.

27分钟前
  • FC
  • 力荐

虽然不喜欢文章,也不喜欢张学良,但目前为止这部剧还是拍的不错的,剧情也很吸引人(尤其是在冗长无聊的芈月传的对比之下...),李雪健这老帅演的更是棒棒哒!

28分钟前
  • 缓缓
  • 推荐

豆瓣的人要是能少装逼就好了

33分钟前
  • 多读书多看报
  • 力荐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34分钟前
  • 不想再这样
  • 还行

张作霖演的很好

36分钟前
  • 爱情有天意
  • 还行

2023年10月又重温一遍

41分钟前
  • 依依
  • 还行

被时代洪流钉在家国和情义的浪尖上打着,一次次选择,谁也不敢说一定能做得比谁好。人性与历史,都因复杂得难以定义,而倍显迷人。

43分钟前
  • 白小青
  • 推荐

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文章和宋佳还有李雪健老师演得很好!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良心之作!

44分钟前
  • 世间万物
  • 还行

李雪健老师演的极好。文章不太适合张学良的感觉。

46分钟前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还行

大一上。

48分钟前
  • 海德女鹅
  • 推荐

毁了我的少帅

50分钟前
  • 笨笨的舞儿
  • 较差

好看啊,对东北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人物,现在非常想去大帅府看看啊。老帅演的太好了!导致他下线后感觉索然无味啊,结局只讲到西安事变。PS冯庸这个人物戏份虽然少,但是角色的线非常完整,每次出场都代表了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53分钟前
  • 小神乌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