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结局不合理,但我觉得是他们看不懂,编剧在追求一种现实和宿命交织的感觉,姚玉玲落魄和牛大力相遇这不就是她的报应吗?
她年轻的时候看到汪新好就贴上去人一点落魄就立刻撇清关系,牛大力给她买自行车她就跟牛大力看电影,看到比牛大力强的就想甩开牛大力,这什么人?
不就是水性杨花见利忘义的人吗?
最后让挎着小娇妻的牛大力遇见落魄的她就是现世报,人在被现实击垮的时候变得不像原来的自己一点都不奇怪,莫泊桑《项链》里那个美丽的女主不也是因为现实磨平了美貌为自己的虚荣买单么?
牛大力不见得能发财但是姚玉玲绝对成功不了,因为她眼皮子太浅了…但凡她扛的住一点风浪也不会那么轻易跟汪新分手~所以这结局没啥不妥的。
老马的死我觉得也是一种宿命感,自古越是英雄人物越是会死在小人物的手里,只是让人伤感了一些。
很多人说老汪反而落的好结局我不认为,他一辈子愧疚,老了还痴呆了这是报应,他虽然害了老马但也不能说他就完全是个坏人,我觉得这个结局给他不错。
先给结论8.5分。
(但为了磨平黑子能给10分)1.年代剧不好拍,以前都是苦日子,没有偶像剧,这次南来北往有很多笑料,让人误以为这不是年代剧,但错了这就是年代剧。
抓小偷的警察被2个贼同时栽赃就会被判十年,抓不住的劣贼人贩子杀人犯,到处都是贼火车挤不上人异地恋等于死刑等等,还有老一辈顽固的观念,对投机倒把的鄙视等等。
但是大院的温情,传帮带的师徒情也都很温暖。
剧拍的真实不出戏,就应该鼓励,而且确实拍的不错。
2.关于男女主演,白敬亭一直属于有演技的流量,这次春晚被冤枉成这样,黑子满天飞,但他还是那个作品一部部成为实绩的腼腆又坚定的小白,最真实的小白在跟着贝尔冒险,我相信他。
饰演的汪新可爱阳光正义正直,虽然前期被质疑中央空调,中期被说不承认和马燕关系,其实前期是愣头青不懂爱,很难抵挡大方美女的直球,后面则是认定了却羞于启齿的上一辈人习惯,毕竟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偶像剧和小说,看的还是霍元甲,跟师傅的相处真的有趣,演的自然,深情戏也让人感动,落泪教科书级别。
金晨饰演的女主是个典型的付出型,所以没前期姚儿讨喜,但是后面坚韧善良也很好,她对汪新不离不弃是善良也是她眼光好,不能说男频吧?
金晨美的太现代了,但不至于被黑吧?
3.关于结局,马魁的死,其实有迹可循,马魁师傅也是这么死的,突兀难以置信,但确实一直发生在第一线警察火警等可爱的人身上。
虽然结局闹心,但献祭了编剧后大家也都对前期略显强硬甚至偏激的老马满怀惋惜,人物也更立体生动了。
关于姚儿,薄情势力,很多人觉得即使是烤串也是烤串西施,其实我也有自己看法:她和贾金龙隐线其实是非常恩爱的,知不知情见仁见智(我觉得知道,因为汪新问她的时候迟疑了,也许没那么清楚,但肯定来路不当),在失去贾金龙后她可能也是失去了一辈子的白月光,再也爱不了别人了,加上还有个孩子,先不说社会会唾弃她,她自己作为铁路子弟也会明白dp多害人,加上为了扶养孩子,她也不需要再光鲜照人了,毕竟没有吸引别人的需求和必要了。
4.最后,网暴可耻,白敬亭演的这么自然,哭戏和怒戏都掷地有声,给个7.1?
网友擦亮眼睛,白粉到底是在洗,还是大家不愿意承认自己人云亦云被网暴裹挟了?
央视新闻不信,信一个满眼嫉妒的逐帧姐在那解读帧数图?
给良心好剧一个高分吧
很明显是想对标《人世间》《父辈的荣耀》等年代正剧,但整个剧组无论在局里还是在戏外,给人一种用力过猛,整体虚浮之感。
不仅没有展现出东北的特点,尽是东施效颦,特别是想拍摄火车戏,但整体都是绿幕抠图,没有丝毫认真负责质感,反而将精力用于各种营销之上。
特别男女主不仅没有丝毫带入感,反而局外表现,打工人心疼打工人。
毒点:1、马汪两家的十年冤狱,这十年,马魁蹲了十年冤狱,素芳过度劳累染上肺癌最后早逝,马燕童年全毁,被排挤被讥讽被打压,这才导致对汪新有特殊情感。
最后一句都过去了?
就结束了,甚至结婚了,真让人无法接受。。。。。。
说句大的,这可是“冤父杀母”之仇。。。
2、姚儿在当时选择一个有钱爱她长得还不差的有啥错呢?
一定要把贾写成毒贩?
意思是爱慕虚荣的女的都没好下场?
还在哈城街头卖烧烤遇到牛大力和娇妻?
这讽刺有啥意义呢?
姚儿这心性的人,即使是遭遇如此低谷,也会继续美丽,甚至改嫁。。。
不至于那么落魄凄惨。。
这我觉得如果编剧一定要写,一开始就把姚和大力写在一起,最后贾东窗事发,庆幸当初没走,就好了。。。。
3、为啥马魁要死?
为啥素芳要死?
为啥素芳死了还不让沈医生和马魁一起???
无法理解以前我会说遗憾终归是人生常态,现在我只觉得编剧下毒。
体现伟大、警醒的方式有很多,非要用这么膈应人的方式。。。。
强强的阵容,优秀的导演,演员,每个人的演技在线,全员都是实力派,感谢我的春节下饭局,我爱南来北往。
没怎么看过年代剧,但是这次被深深吸引,真的很好看很好看,我爱小南北,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每一个人,期待更好的白敬亭,给我们很多惊喜的白敬亭,白敬亭出道十年,自己一点点进步,演技现在是真的可吹,希望他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们也永远支持他,看到他的进步!
很久没有看到喜欢的剧了,最近和老公一起追完了《南来北往》,剧看完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的小城镇,有关一个铁路大院的故事。
剧情里的人物大都是铁路职工,从火车司机、列车员、列车播音员、到乘警和铁路医院的医生......我的老公是黑龙江绥化人,也是出生在铁路大院,他的家族和剧情中一样,都在铁路系统上班,从车站售货员到列车员.....所以老公总说,铁路系统就是一个小社会。
而有关他的童年和青春,也总是离不开“铁路”这个关键词。
等他长大后,当时也是按照传统,准备继承父业,读了铁路中专。
后来东北铁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渐没落,他也没有再安心修铁路,选择离开了家乡.....22年春节和老公回到东北老家,饭后坐在他家的窗边发呆,看着中欧班列咔擦咔擦,不疾不徐地从他家门前驶过,地上覆盖着薄薄的白雪,不远处工厂的大烟囱,吐着白色的烟,在蓝色天空的映照下,感觉回到了一个很久远的年代..
老公老家窗前经过的中欧班列回到电视剧,片中的主角是一对师徒乘警,他们的工作就是对付铁路上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件,小到乘客之间的不愉快、小偷小摸,大到拐卖人口,抓捕毒贩.....而铁路大院的各种人情冷暖、家常故事,就像东北雪地里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在这部剧里一步步展开......故事怀着对祖国发展伟大成就的歌颂,一直延伸到了21世纪。
随着蒸汽机车、电力机车,乃至动车高铁时代的到来,故事到此也就逐渐落下帷幕......这部剧的导演是郑晓龙,也就不奇怪,这部剧的剧情设计和人物表现,都那么生动、有韵味。
故事在日常生活气息的基础上,对人性的表达又那么深刻和丰富,具备人本主义精神,让人唏嘘或者感动。
汪新在他师傅马奎因公牺牲后,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平凡的好人”,这句朴素的话,好像一下映照出这位忠于职守、善良又嫉恶如仇的乘警的一生,当时我一下眼泪就夺眶而出......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好人。
白敬亭饰演的年轻乘警汪新,在整部剧情中的逐渐成长,是本片的主干内容。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看着他从一个毛楞的年强人,逐渐成长成了一个有勇有谋,干练又温暖的职业刑警。
如果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能够遇到一个好师傅,真的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
胡可在这部剧中饰演马奎的妻子,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这位75年的演员,如今也到了可以演中老年妇女的年纪,时间真快。
她在剧中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温柔、善良的家庭妇女,她对待顽固、脾气不佳的老伴的那种贤良与耐心,也让她成为了马奎最可以信任和倚赖的伴侣。
说实话,我也是从这个角色中学到了一些夫妻相处之道,看到一个女性如何运用自己的女性温柔与智慧,来处理夫妻中的摩擦和矛盾。
金晨长得干净漂亮,在剧中的表现也还是不错的,很多情绪的表达我觉得都在线。
她和汪新的爱情故事是剧情的发展主线之一。
人物性格也很具有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点,敢想敢干敢爱,能吃苦。
整个人物设定挺讨喜,也身上的男孩子气我尤其喜欢。
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人类,大多数都是雌雄同体的。
牛大力是剧中最幸运,也最不幸的那一个。
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一生,也始终失之交臂。
为了这个女生,他离家闯荡,幸而结果不错。
剧情的最后他带着年轻的女友偶遇落魄的姚儿,并在她烧烤摊上放下随身携带的那枚金戒指。
人的一生,真的能够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是幸福的,TA是心中那片明亮的白月光......
*文中照片是春节拍的,请勿搬运使用。
三星半,因为在家里老人长大的村里拍的,算四星。
跟着老人断断续续看完,不算深刻。
以下大都是关于拍摄地的,没有剧透22年底那会儿,还在拍摄,口罩还在,很多人去某个酒店蹲守金和白,经常从那里跑步路过,觉得追星很疯狂。
拍摄地是一个老区,位置在坊子老区,名字叫坊茨小镇。
曾经是德占,挖矿修铁路。
后来变成日占,继续挖矿修铁路。
小镇里有大片德日建筑,保存完好,近期又经过修整,有点可以参观游览的味道了。
拍片子的老街道,前几年还是住人的,后来整体迁出,打算弄成一个影视基地,赶上了三年,不能说耽误了,进度总还是慢了一点。
希望这部片子能够给这个陈旧的老街带来点新生机。
春节去了一次,街道上贴满了剧情海报,确实 有不少人来打卡拍照,外地人不多,大都是本地搬迁出去的老人,找到自己曾经的老屋,在门口打个卡,拍张照。
这个地方值得看的并不是老街,老街不算老,六七十年代的房子居多,又三四年无人居住,也有一些损坏了。
要去看的其实是另外三个地方,一个是坊子炭矿。
坊子炭矿1898年由德国人始建,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矿区内现遗存德、日建筑群9处。
其中德建坊子竖井历经百年仍保留完整,砌碹工艺罕见。
上世纪50、60年代留下的1万多平方米的工业车间群落及横跨北海路的输煤走廊,甚至可以坐着电梯下到德国建造的百年坊子竖坑与敏娜竖坑接连贯通间的井下巷道,参观清代民办煤窑,德、日侵占时期开采场景,水灾、火灾案例现场,马拉矿车运煤场景,矿工生命守护神——圣芭芭拉神像,还可以在井下坐猴子车。
另外一个地方是坊茨小镇。
坊茨小镇是一片德日式建筑群,形成于1898年至1914年德日殖民时期,有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有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火车站、机车维修段、电报大楼、邮局、煤矿、修女楼、教堂、学校、兵营、水站、高级军官别墅区等完整建筑群落。
第三个是老坊子火车站。
也是德日建设的,保留了大量建筑,特别是一个车头调头的设施,我估计全国少有。
专程来看,大可不必,风筝节的时候顺道来看看,倒也还可以。
以下说点电视剧本身剧本身设置的挺庞大,从男主年轻到退休,四十来年吧,总体看着大概还可以。
特别是几个老戏骨的演技还是很在线的,甚至看到了大潘潘斌龙,那一嘴东北话。
住所的院子拍摄,进了那个门廊之后的场景,人造痕迹大了一点,个人始终感觉光线都是人造光,看起来有点假,就是那种在影棚里打了几盏灯的感觉。
东北话略微有点出戏,学得不太扎实,毕竟宁阳宁阳,辽宁沈阳。
东北话的精髓在东北人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老标准了,外人一听就是东北话。
外人觉得东北话可好学了,学得老像了,东北人一听就是学的。
大概这个戏就有点这个感觉吧。
也有点吹毛求疵了。
最后,欢迎大家来玩。
一个在拍摄地生活的东北人。
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曾经与侯鸿亮等人,用半年时间,走遍关东的黑土地,寻访当年闯关东的人们与他们的后代,细细谛听他们与祖先的故事。
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曾经花百余天的时间,与几十家温州商人叙话,挖掘他们创业的奇迹。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闯关东》的传奇,才能听到《温州一家人》的呐喊。
然而成名以后的高满堂,似乎已经走出了生活。
《老农民》中的许多情节,不符合事实的就有许多了。
如1977年一家人送儿子进高考考场,可能吗?
至于高满堂后面的作品《老中医》《老酒馆》《珠江人家》之流,皆属胡编乱造,惨不忍睹之作。
如今刚出炉的《南来北往》,早期叫《三棵树》,据说准备了许久了,然而成片依然不堪,主线上洒满了“狗血”“鸡血”。
马魁1968年因小偷摔S而入狱十年,可能吗?
那时许多盲流,被直接打S的无数,皆被判定为罪有应得。
且在“探索十年”过去后,根本未有被追责的情况。
更近一些的,如1983年的“严打”,因跳黑灯舞被宰的都许多,至今最多是说,有些“过了”。
至于汪永革,因为拉住小偷不让跳车,完全可以解释为是保护他,怎么会被抓进去呢?
主线太假了,许多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另外,这只是一些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琐事汇集,没有岁月变迁带给人们的性格变化,也没有人性挖掘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矛盾而矛盾,皆与生活无关。
曾经在生活中的高满堂,显然已经走出生活了。
先说优点:第一大优点就是小白,小白在这部剧里成长了,正经了不少收敛了贵公子气质,把一个铁路公安的成长演的有血有肉,加上丁勇岱老师炉火纯青的表演,20 岁的年龄差,把互虐互爱,徐徐推进,贯穿全局。
父子年代剧,很难的,也很新颖,最重要的是很勾人!
第二是郑晓龙的调度,让全剧人物都非常立体,性格和关系都很成立。
第三,铁老大从 1970 年代到 2020 年代,从加煤到高铁。
从优越感十足的铁路大院,到铁路子弟的融入社会,再造辉煌。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表现的很细致很到位。
再说说缺点:第一个是整个剧内容有点多,年代剧,爱情家庭剧,加上拐卖儿童,加上碎尸案。
如果没看进去,会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第二是对马魁的判决和对汪永革的判罚,有点没讲清楚,应该有个法律角色给大家讲一下当年的法律法规。
第三就是 39 集,我更愿意称为《反转吧!
命运的列车!
》所有人物按照车厢 call back。
有点集中,也有点没头没尾。
最后一个,金晨和姜妍有点老,还有点撞型,还没有铁路大院里的阿姨们戏多。
第一次追这种年代剧,本以为应该是皆大欢喜式的大结局。
前38集这是我心中的满分局,我甚至觉得这就是中国自己的1988扩展版。
卡点看完39集,恶心了4个小时,心情真的难以平复。
我想请问姚玉玲是挖了编剧祖坟了吗?
最后一集可谓是全员返场了。
一个惯犯可以改过自新成为一名优秀的裁缝;一个自残的偏执狂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最后的霸道总裁;一个变态杀人狂都可以娶妻生子在外面逍遥数十载;甚至同样脚踩两只船数月的路人女都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咋滴呀,姚玉玲到底犯的什么罪,落得那么一个灰头土脸到结局呢?
很多人说姚玉玲拜金,但是在牛大力有点小钱第一次衣锦还乡的时候,依然被姚玉玲干脆的拒绝了。
很多牛大力们以为穷是原罪,拿自己的穷当成自己偏执、邋遢、甚至是丑的挡箭牌。
到底是编剧刻意给牛大力们写了这么个结局,还是编剧就是牛大力!
换做平常是不会看的,但这次因为一些原因和一个少年一起了几集,老列车员反复认罪那段给那孩子看哭了,我帮他擦了一下……所以我产生了一些怀疑,难道是我对影视剧要求太高了?还是说有受众,说明有它的可取之处、存在之必要?自己小时候看『宝莲灯』『白蛇传』会被狠狠感动到,长大后,情感的阈值被逐渐拔高,似乎很难产生共鸣、或对世界产生一些朴素的看法,甚至想不到会有孩子为之感动了。不管怎么说,这次记忆我会保留下去,很有必要
质量很高的剧 这7.1分真的没看懂
好奇编剧想宣扬一种什么价值观?马燕妈癌症,却死忍着不告诉任何人,为了这个家活生生被累死,死前还惦记着给男人给儿子织东西,甚至还说让男人再娶,自知自己时日无多还偏要收养一个儿子,怎么,觉得老马家没后了是吧,是自己肚子不争气是吧😅死之前给儿子给男人留下一堆东西,却跟女儿说要她把这个家撑起来?好牛逼,就剩一口气都要规训女儿让她跟你一样当个“好女人”是吧!把自己最后一滴血都奉献出去了,结果自己付出了一辈子的男人病床前说什么这辈子就你一个,转头没过多少年还真就要另娶!女医生死心塌地就要给你老马家当免费保姆,女儿年纪轻轻成了这个家的另一个妈,好一个贤妻良母的大算盘啊,女人就该这样活着呗?永远成为男人的附庸,真特么恶心!垃圾电视剧赶紧爬吧,里面的角色没有一个讨喜,脑残写的剧情,演员演技也烂!
感受一下春山学男主的开年大戏
年代戏,老戏骨,央视开年,这怎么看都是一部卯着劲想冲着“火车上的人世间”去的“准开年爆剧”,但终究在各方面都还是差了一口气,编剧的匠气还是重了些,有“为编而编”的痕迹,好几处剧情只差配字幕“此处感人可以哭了”,相比之下,人世间的文学性和一气呵成感,实属大剧中之难得,那种让无常命运之河流淌的大开大合感,与所有演员几乎给人没有在演、出场即是人物本人的发挥实在是一般剧组难以追上的。对比之下,本剧的2位挑大梁新生代还是差了点火候,组CP也是勉强,丁老师有点带不动啊
郑晓龙导演,高满堂编剧,丁勇岱主演,这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铁路公安题材的年代剧的水准稳了!目前看下来,人设立得住!剧中不同时期的老火车真实还原了过去若干年代人们出行乘坐的列车,南来北往的人们各种方言(尤其是四川方言“贼娃子”)让人听着也十分亲切。另外白敬亭近几年演技有明显进步,期待他能真正有所突破。
白压根挑不起男主大梁,明显配角脸啊,演技也是刻意难评!
和人世间一个毛病,对女性的偏见性刻画,永远不愿意完整地、淋漓尽致地描绘任何一位独立女性。
整体平淡,主线剧情太少了还都零零散散的,女主长得根本不像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没把时代和地域特点突显出来。
无语至极,玉玲怎么给一个这样的结局
姚玉玲真的蛮可爱的,总是笑着,喜欢自己喜欢的人,爱漂亮,总是穿的亮亮堂堂的。只能说编剧太恨女了!牛大力这个追人的态度也真的好可怕,姚玉玲从头到尾没有点过头,牛大力就四处“我的女人”了,我的吗,恶心死了……
后半段确实冗长了些,杨乃文的戏加的生硬无比,但好在结尾没有忘记前面出现过的每个小人物,让这趟列车有了一个圆满的旅途。
三星半。想拍东北生活,但是全院老小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人家睡火炕,全都是床;想拍东北年代更迭,但只字不提下岗潮,最后所有人都是大老板,连那些小角色各个都成了企业家,这生意这么好做吗??想拍刑侦,最后的人贩子案和贾金龙案都是草草收场,迅速收尾,两个人智商也莫名其妙下线,尤其是贾金龙派人去医院看小弟这一安排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他怎么可以这么蠢??全剧季节似乎只有冬天,但身在东北穿的都好像不怕冻一样。唯有马魁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很成功,他应该是真主角了。剧情有些bug,制作精良程度算中规中矩,但总体看下来还算流畅愉快。
我从小就喜欢看年代剧看时代变迁。这部剧有两个泪点,一是汪新马燕结婚的时候汪新管马魁叫爸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对视,一眼就是火车上的十几年啊,一个看到的是成长与欣慰,一个是嘴上从来不承认心里尊重无比的老师傅兼岳父大人;另一处是马魁最后中刀的时候,汪新的那种无力感和痛苦真的抓心,编剧出来受死。 东北大环境下的年代剧真的满嘴都是梗啊,幽默有趣,笑的停不下来,这个世界上能不能全是东北人。老吴尤其好笑。 还看到的是警察的光荣伟大,向他们致敬。 最后变成了悬疑剧也蛮伤透的。里面的演员真的很对眼,几乎都是熟面孔,很自然生动,好评。
推荐下,真挺好看!
办公室同事也在讨论《南来北往》…我就不爱看这电视剧。我就爱看什么杀人呀,放火呀,碎尸呀,煮小孩吃呀,黑社会火并呀,军事政变呀,诈骗一百亿呀,外星人飞船炸地球呀…
金晨以后能不能别演戏了,演技本来就不咋滴,还歪嘴严重影响观感了
这剧太费群演了😨确实是一部好剧。演技在线,剧情也没有大bug。煽情的地方还是挺煽情的。悬疑的地方也挺悬疑的。
很精彩的群像戏,两位女演员一脸科技看着太尴尬了
三星给配角们的演技 姚儿怎么会让自己那么灰头土脸的活着 男编剧和男导演的恶意溢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