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徐:你偷我的诗,我就偷你的琴音 林:是要下雨了吗 徐:徽徽 我跌进去了 那一晚在康河 我上不了岸 我连一根浮木都找不着 漩涡将我整个人漩进去 我挣扎 可是水草拌着我 我喘不过气 几乎要窒息 然后 我放弃 于是我觉得 自己在沉 又沉 沉到一种莫名的狂喜与痛苦里 徽徽 我想我是回不去了 我什么都不求 徽徽 我只求你明白 林:对不起 我没法再留你了 你走吧 第三集: 徐:你还想再见到我吗 在我 这答案是绝望的 林:我去找过你 在你原来住的地方 可你已搬走了 我觉得你是故意躲着我 其实你让我心里很难受 我是认为我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才... 徐:是我的错 是我把话说白了 让事情走了味 林:那你也不用刻意躲着我 你是父亲的校友 是我的父兄 无论你说了些什么 都不会影响我这么看待你 志摩叔 我但愿... 徐:我们之间 还要横加什么辈分 来阻隔什么吗 我们间隔的是千重万重 又何止是辈分 林:那我就叫你志摩 不扯辈分 是要让你知道 我认你是至亲 亲的是性灵的相同 林: 我亲爱的朋友 当这个世界寂静无声的时候 我总是能听到你在我耳边低吟 那使我常常要忘了 我们活在凡尘间 而误以为天地中果真有无人之境 灵犀相通 夫复何求 纯洁的友谊 是我们唯一可以握有的 一旦它受到丝毫的沾染 我们就只配一无所有了 我想通这一点 更对你没有怨尤 即使是善意的欺瞒 也使我相信 那是因为你信守朋友的份际 信守你对我的承诺 徐: 请容许我这样赤裸的表白 如果这使我成为一个背信失诺的人 如果因此我将被诅咒成是一个狂妄丧德的人 就让我是吧 因为即使我小心翼翼踩在悬崖的边沿 你依然远走苏格兰了 何不就让我粉身碎骨相随 让我失去一切而保留我灵魂的完整 徽徽 告诉我 在四月天的树梢上你看见了什么 在我的低语里你听见了什么 我不信 苏格兰没有春天 第三集: 徐:清华?
谁?
林:梁思成。
徐:他得了跟我一样的痴病 每天就知道写信 林:他答应帮我摘一些国内的要闻 我家里弟妹都小 没人能帮我做这件事 徐:醋坛子都叫你给打翻了, 幸亏你一双芊芊小手又赶紧过来扶稳了它他。
我想像你也是这样拆我的信,一封一封整整齐齐的。
甚至连开口都舍不得让他有一丁点儿的破损。
我还猜,你会选一个幽密的角落,找一个人四下无人的时候 偷偷的读这封信。
因为你害怕 读的时候脸红气喘会被人发现 你更害怕万一读的时候流了泪 别人问起原因,你根本就说不清 有时候 你竟许连拆信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你不知道 这封信里又会写些什么叫人撕裂心肝的话 有时候 你故意不拆信 宁愿把它压在书里 压在枕下 压上一夜 不为别的 只为留住收信那一刻的狂喜 好弥补等信的时候那种生死两茫茫的绝望 我说的对吗 我不知道 我只是将心比心 说我自己的痴傻给你听 徽徽 许我一个未来吧 许我一个未来 我知道我在你的手中 非生即死啊 林:那不是一个人的未来 也不是两个人的未来 是三个人 第四集: 徐:徽徽 你听我说 我是一直要决定离婚的 这种婚姻给我带来的痛苦不是一天两天了 更不是因为你 这痛苦 早在这件婚事说定的时候 就种下了苦果 我那时候年纪太轻 不懂得跟家人去抗争到底 懵懵懂懂的就妥协了,大错就铸成了 可是,要我这样错一辈子我不甘心 要我错过你 舍你不娶 我更不甘心 我一想到可以跟你一起读诗 谈心 我整个人感觉快乐的就像是要飞了 徽徽 我知道 我生就是为了来遇你的 否则我也不会鬼使神差一念之间的跑到伦敦来 而你也来了 这几万里的海洋,不是缘分是什么。
我不宿命 我也不需要宿命 我只遵循我自己心里的声音 它告诉我是你 是你。
那个以灵魂和我相遇 让我敢舍生命以求的人是你 徽徽,你能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吗 不要关上你的耳朵,你听它跟你说了些什么 林:我听到它说...它害怕 愈是爱着愈害怕 徐:是爱吗 是爱吗 是爱就不要怕 路上有荆棘 我在前面我来开路 我只要你许诺 你许诺 我就知道方向 我就找到力量 否则 我就像一只受了伤 到处乱闯的山虎 那种狂乱才叫人害怕, 徽徽.... 林:我不许你未来 我许你整个人 你拥有我的灵魂 就拥有了我的一切 我没有别的再可以给出去了 第六集: 林:我想 你是不会来的 徐:空等的滋味我知道 那苦我绝不忍让你尝 林:我去听了你的演讲 徐:我看见了 为什么走的那么匆忙 林:我以为那天你会朗诵诗的 徐:我的诗只读给一个人听 如果这个人离开了我的生命 我的诗 就沉默了 林:沉默也好 这山里总还有听不尽的风声 离开这么久 家里都还好吗 回来以后 有什么打算 徐:串珠子的绳子断了 珠子散了一地 能有什么打算 捡一颗算一颗 或者不捡 干脆叫它散去了 你邀我上山来 就是为了跟我寒暄 或是听风吗 林:言语这么刮刺人 倒不如听风了 林:那块墓碑上有字 看不清楚了 徐:碑文都风化了 林:也不知道年代有多久了 里面埋的 应该是庙里的僧骸吧 徐:不 这里埋的是我 千百年前我来过 我是为了等你来的 你没来 我不肯走 我从黑发等成白发 从壮年 等成一堆荒冢 可是我心不死 我只是埋身于此 继续守候 千百年来 有多少人刮过这青石上的苔 问这僧骸是谁 为谁守候 我相应不理 我痴等 从荒冢等成古墓 等到碑文都风化了 终于 你来了 你来悼墓了 徽徽 这一世 你还要我再等成一堆荒塚吗? 我不明白 这眼泪是什么 这眼泪究竟是什么... 林:是我负你的情 徐:你负我?
你负我什么?
告诉我 我人不在万里之外,更不再这荒冢里,我就站在你面前 我再不需要写一封封石沉大海的信 或者编造什么可笑的理由来安慰我自己 我就站在你面前要你亲口告诉我 你知道 死囚聆听宣判也是一种解脱 林:当我是背叛吧 给我一个罪名 对我来讲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徐:我不信 痴子从来不说自己痴 背叛的人也不决不会承认自己是背叛 你尽管骗你自己 那是因为你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看着我 你的眼睛在我这 是黑白分明 我知道我没有白白横渡几万里海洋回来 我知道 你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害怕 才决定要放弃 我兼程赶回来就是为了要安你的心 我要你定心相信我们这条路是有希望的 徽徽 它不该再是个千古的憾恨 林:它是憾恨,如果只要有一个人为这段感情受到丝毫的伤害 这对我来说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恨 我不是没有来 我是无缘留下 徐:徽徽 我已经办妥了离婚手续 我都告诉你了在信里 不是吗 林:你不该这么做 徐:我许诺给你,我就该 林:我不要你为我 我不要这罪名 你的离婚时得不到公论的 徐:你怕罪名 罪名我来扛 你怕公论 公论我来扛 告诉你还怕什么 林:她怀着你的孩子 不是吗?
她怀着你的孩子 你却要离开她 为我 你说你来扛 你能为我扛走我心里的愧责吗 它会像千斤重担一样压着我一辈子 你怎么替我扛?
徐:孩子的事 林:我不要你解释 在我的家里 有什么难堪是我不能明白的 我只不过是不要再见到那样的伤害 我不能让另外一个女人因为我而失去她的丈夫 徐:那不是你能决定的 林:我至少能决定我要活得光明磊落心安理得,我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谴责里悔恨一辈子 徐:所以你要嫁给梁思成 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一切伤害消失 让发生过的爱情消失 让愧责消失 让一切错的对的通通消失 然后还剩下什么呢 道德 那个不死不活但求在理上颠扑不破的道德吗 林:是 是道德 它不是枷锁 它是人们心中的一把尺 那是一个人自尊的根本 那更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这是我在乎的 徐:我现在终于明白 我在你心里是怎样难堪了 我如果早知道你要的 你爱的只是道德 为求你的爱 为求我完美无瑕的神圣人格 我说什么也该死守住我的婚姻 这才是你由衷的希望 不是吗 林:原谅我吧 我只能承担这么多 如果在道德和爱情之间我必须选择 这就是我的选择 如果我还有一点奢求的话 也只是奢求你的宽谅 奢求你重回你妻子的身边 我相信能交心的不只是爱情 还有友情 徐:这真是一个四平八稳的解决之道 你跟着梁思成听建筑听多了 把感情都当房子来盖 连这种事 也要求个四平八稳站得住脚 林:不管我的想法多可笑 我的爱情绝对不会是空中楼阁 徐:人的皮囊尚且不值几个钱 更何况是道德的外衣 我不披那外衣 我要我的灵魂和爱情 如果它在天上 我就飞上天 如果它在海里 我就潜进海 徽徽 我要你 也许在这之前 我自认无份说这句话 可是如今 我终于可以大声的说出来 我要大声的说 我要你 就算你认为我不配也没有资格再开口 我还是要说 徽徽 我要你 我要定你 徽徽 你可以有你的选择 可是在我这是别无选择 林:成定局了 徐:不 既然只是许婚就还没有决定 你还是自由的 林:求你就不要 徐:别求我 求求你自己 徽徽 徽徽 梁思成不是我的对手 因为你不爱他 林:我既已许婚 就不会再悔改 徐:那你曾经许我的,又是什么 第七集: 徐:你找谁 林:找你 徐:我?
徐志摩吗 你忘了刚才那个人已经被你一脚踹进18层地狱 什么时候能爬出来还不知道呢 你白来了 你走吧 (他抱住她) 你来了就不许走,你走就不要再见我 你以为你拉锯子一样拉扯的是什么 是我肉做的心 为什么这么对我 为什么 你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 你掏出来我看看 为什么这么对我 伤我吗 还是示威 好让我知道我只能痴心傻想就是不配 林:我只是要告诉你,这是支定向的舵 你不要再费力去扭转了 徐:怎么回答你都想好了 为什么不单独见我 你可以见我 你可以当面告诉我 哪怕你今天失约我都... 林:我不要你一个人在西山的古庙里空等了 你等一刻 对我就是千百年 徐:怎么突然又慈悲起来了 你知道 我情愿空等 我就是靠这一念不死而活着的 究竟是你枉费心机 还是我枉费心机 你还想怎么躲我 啊?
想怎么躲我 梁思成在又怎么样 天地这么大 你就在我两臂之间 我可以吻你 就现在 你怎么躲 林:我不躲,但你会发现 这没有任何意义 你会后悔 你会失去一些这辈子你再也要不回来的东西 然后你就会明白 我许你的 我从没有收回 只是从今以后 它再没有地方存放了 第八集: 徐:徽音很担心你,为你 她来找过我 你应该了解她的心情 不要辜负她 梁:爱情和同情 就像沙子和金子 虽然它们混在一起 可你还是能清清楚楚的把它们分辨 徐:那倒是 没吃过鸡哪儿来的鸡肋可挑 你就是没见过乞儿 你要是知道乞儿有时候连一杯同情的水都乞讨不到 你就会心甘情愿第被金沙埋一辈子 梁:我要徽音选择她爱的 而不是因为同情 徐:你任自己低迷消沉分明就是想紧紧攀住徽音的同情 梁;我没有 徐:在你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去得到徽音实在的爱之前 同情倒也不算太坏 不是吗 梁:当然不是 徐:那证明给我看 不让徽音愁你 就是不让她同情你 从车祸发生的那一刻到今天 徽音全心全意的系在你身上 不管她是爱她选择的 还是她选择她爱的 你都两者兼得 你还要计较哪里沙子多 哪里金子少 你到底在计较什么 梁:我不是一个那么自私的人 徐;我知道你不是 梁:我计较 不是为我自己 是为她 就因为我明白徽音对你的感情 我是彻头彻尾的明白 我不想去竞争徽音的爱 我的意思是 我不想跟你 徐:你非争不可 因为徽音要你 你非争不可 因为我从来没有放弃 第九集: 林:难道我不该来向你道别吗 再一次不告而别 像当初 徐:在我这已经没有分别了 林:后天的火车 你陪泰戈尔先生去太瀛 这一次 应该是我送你了 徐:有什么分别 逃走的人还是你 远行 又是一个海洋 你的行李都准备好了吗 或者我该问 你的心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 把我在你心里那块挖掉 好腾出空来 教另一块能完整的长出来 别说你心里没有我一丁点儿 别说 什么都别说了 你走了 留给我什么呢 一点回忆 不就这样吗 不要连这一点都没有 林:我走 什么也不能带走 我最珍惜的收藏 只能交给你 徐:你要我怎么 林:我要你记住 然后忘掉它 徐:你做得到 记住然后忘掉 你可能是做得到 你有思成 有美好的生活 记住 不知哪个阴晴不定的日子 你想到了我 就是记住 忘掉 你回到思成的身边 伴公子读书 或是洗手做汤羹的时候 不就忘掉了 想来也不难啊 林:你现在明白我 总不算太晚 明白了 就知道不值了 我是这么想要生活安逸的人 心里上受不了半点折磨 偏偏你又喜欢这种折磨 弄的我也痴痴的傻哭傻笑 其实你如果能想通了 不要那么伤感 我也心里也就不那么沉甸甸的了 我说你不真的那么明白我 还在于你不清楚 我是那么在意要"做人" 那么依赖别人的赞赏过日子 我羡慕能飞的人 但自己飞不高 喜欢看人家冒险 但自己决不甘冒半点险 我说出来 我自己都觉得可笑 别说是你不明白 这些话连我自己都不愿承认的 但是你要走了 我必须让你认清楚我再走 否则 你还要痴傻 还要受苦 而我 我竟是享福去了 徐:你真当我不明白 真当我不明白吗 我如果没有愁过你的愁 没有思虑过你的思虑 我不配说我爱你 你要逃就逃吧 别再说那些失真的话了 如果我们之间还能留点什么 好吧 就留这份真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到我 是真 无论什么时候我想到你 也是真 你走 我能给你什么 我是说真的 林:给我你的平安 徐:你不用担心我 我总会想办法度过这一阵子 林:去了 我不再写信给你了 这是我对思成该有的尊重 徐:我懂 徽徽 你走吧 别理我 让我这一路下山数着台阶喊你 你烦也听着 不多久 你就再也听不到了
说徐志摩是有史以来最渣的才子显然不为过,他身边的女性更是民国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1.5倍速看了这部剧后,感慨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追求注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数与结局,不同女子的婚姻观也给了我不同的借鉴和启示。
1、林徽因:她对徐志摩无疑是有爱情的,对于写出《再别康桥》的才子,又在剑桥读经济和哲学的富商之子动心皆为人之常情。
但他没有选择与徐志摩在一起,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的考量,一是她坚守自己的道德,不愿意因为爱情冲昏了自己的理智,更不愿意承担张幼仪因此而成为“弃妻”的罪名;二是因为她可能清楚地看到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绝情,相信因果轮回,看透了徐志摩是个只有激情爱情,没有责任担当的男人,因此选择用朋友的方式彼此陪伴,既可以一直彼此欣赏着对方的才华相互交流,又不逾矩,可谓妙啊;三是身边还有梁思成可以选择,比起浪漫但不知责任为何的男人,梁思成显然更加理智成熟,适合作为一个丈夫。
2、张幼仪:不知道民国现实情况如何,剧里作为一个传统的民国女性,在嫁人之前她是一个幼稚天真、无独立思想只知恪守妇道的富家女。
但是在被徐志摩无情抛弃后,突然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变得勇敢、坚强、独立,成为了知名的女商人。
剧情后面张幼仪多次帮助徐志摩,帮助他的经济状况和赡养父母,一方面我相信她人至善之人,另一方面我更相信她对徐志摩余情未了。
3、陆小曼:我一直觉得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像命中注定一样,更是对梁启超在婚礼上对两个人的训诫深以为然。
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真的太像了,都是那般激情、浪漫,对艺术充满热忱的理想主义热血青年;另一方面,他们也都不满足于现状,自私自利,同样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考虑,缺乏责任心。
这样的人也许无法容忍与其互补的人的存在,因此才会选择与各自的原配离婚,还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
但我并不喜欢他们的婚姻状态,两人婚后是有爱情为基础不错,但除了爱情一片贫瘠,实在缺乏让人艳羡的物质基础和所谓的幸福感。
毕竟徐志摩都要打三份工来供养家中的鸦片女子,没有陪伴,何来幸福?
ps 这部剧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女性婚姻观的探讨,也许是我没啥其他方面的格局,但是写民国的三角恋的戏份真的太多了~
最初的茉莉 泰戈尔访华,邀请林徽因小姐朗诵《最初的茉莉》。
他说,林徽因如洁白的茉莉般美好,就是他心中那朵最初的茉莉花。
一袭白衣的林徽因明媚鲜艳,徐志摩做的同声翻译。
《最初的茉莉》,在林徽因的朗诵中,就像花瓣一样淡淡的飘落在大家的心上。
演讲结束,大家各自归家。
林徽因家中,有位姓徐的先生前来。
傍晚,徐志摩敲开林徽因的家门,他笑语嫣然,说有东西要送给徽因。
他激情,就像要完成一项壮举,月色朦胧,徐志摩站在巷口,深深吸一口气,他的徽徽倚在门前。
她像一朵茉莉花般美丽,在溶溶月色中,变得尤为绚烂。
夜色中,徐志摩伸出一直藏在身后的双手,将满手的茉莉花瓣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
手心的花瓣是动人的纯白,就像水光浮动的幻梦。
徐志摩嗤嗤一笑,恍若青涩的少年,披着小仙女的光晕,跳跃着,离开了。
林徽因把茉莉花泡在一碗水中。
那爱的记忆如同被茉莉花染过一样,闪烁着无暇的光。
翻译家文洁若认为,林徽因“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林徽因确实是知识女性中的极品。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那灿烂的年华逝水。
文:李碧华 当年的《人间四月天》,我没有看全过。
正如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今我终于大致耐着性子看完VCD了,跳着看,快速看,可能没有时间心情去细味。
但起码,也知道是什么样的作品。
台湾制作,两岸明星合演的电视剧。
拍得细致缓慢。
靓人,靓景。
好“文艺”,——须要用心看,品茶赏花一样,全情投入,才可同哭同笑。
本人不是徐志摩迷。
即使中学时代他的名作《再别康桥》、《爱眉小札》、新诗散文集都读过,但那时我们看鲁迅、萧红、张爱玲、闻一多,都没有特别瞧得上徐志摩。
反而他一张长脸,配上两个圆框眼镜的独特造型,却永垂不朽。
梁启超是他的老师,在他与陆小曼的婚礼上证婚,声色俱厉的训斥了二人一顿:“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朋友们亦因他始终没有交出过一份有力量的学术著作,课堂讲义也编得不合规格,背后议论:“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成诗人,思想之杂乱,使他不能成为文人。
” 梁实秋在一篇序文中提到:“徐志摩值得我们怀念的是他的那一堆作品,而不是他的婚姻生活或风流韵事。
徐志摩的文名几乎被他的风流韵事所掩。
” 胡适认为他“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家庭亲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而终于免不了惨酷的失败。
” 当所有人把他捧上了天时,我仍把一些“反调”给找出来。
因为作为读者,徐的文风昏昏软软,用字不够“采”,做人拖泥带水,不是我的一杯茶。
传诵一时的诗都是些情诗,不嫌他肉麻,——因为爱情的事,过来人都明白,越肉麻越有“力量”。
只是觉得他追求的“爱、自由与美”,没有后世人工化的轰烈伟大。
也许我们不大认识他,世上又有谁真正“认识”谁呢?
新月诗人徐志摩,生命短暂,三十六年,来去匆匆。
他曾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发妻张幼仪是个传统女性,二人间陌生而冷淡。
徐在康桥邂逅了清丽善良的“中国第一才女”林徽音,热烈追求,央求:“徽徽,许我一个未来!
”为了他,在报章头版发表离婚启事。
但林不愿破坏人家的婚姻,理性地作出选择,下嫁建筑家梁思成,重觅新生。
徐痛苦颓丧,遇上同病相怜的社交名媛,艳名四播的陆小曼,终摆脱传统道德和世俗眼光而结合,但陆的挥霍、不专,又染上芙蓉癖,徐为经济疲于奔命。
后因赶赴北京听红颜知已林徽音一个有关建筑艺术的演讲,在空难中丧生。
一个一生纠缠在爱情中的诗人,才三十六岁,死于空中无端一场烈焰,粉身碎骨,——不是不浪漫的。
这也是颇为牵动人心的“传奇”吧。
或者大家也应该感谢《人间四月天》的面世,让各人可把他心底对“爱情”的矛盾和决择,借个机会探索一下。
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有思念和思考的借口。
在虚幻的光影中,也有可“飞翔”的理由。
当你批判,其实是一个检讨。
眼神落在一男三女身上的时候,我们何尝不联想到一些长夜难寐,心乱如麻,掉进去上不了岸的挣扎?
他们互握即将分别之手,连指关节也苍白了,他们用尽力气之际,你没有痛吗?
——就是这样,你才可以在听着男女主角谈心时,不会肉麻失笑。
“心碎是什么回事?
” “心会跳,会痒,会酸,会痛,会碎。
心死非得经过心碎。
” “我是没有心的。
” “心一直都在,只是没触着它。
” “但愿这辈子不要尝这滋味。
” 刻骨铭心的,浪漫凄美的爱情,在于“可望而不可即”,永远存在于追求中思念中。
或是有遗憾的,得不到的,不快乐的。
——这便是千古以来,一种走火入魔的“毒”。
他爱的不是“某个女人”,而是“心中的理想”。
一旦成功了,马上有了幻灭感,这也是徐志摩的悲剧性格。
幸好他死于风华正茂的盛年,否则不知如何过日子。
他死了。
可他的女人都得活下去,得过日子呀。
失去男人不是末路,他们都有出路。
在危难中,也得以反弹。
被休掉的原配张幼仪,后来往德国发愤读书,回到上海后当上银行的副总裁,还在云裳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
她坚强、独立、干练,虽生平殊少欢愉,但并没寂寞黯淡,反活得精彩。
林徽音才貌双全,拒绝沉溺痴爱,与梁启超之子思成美国留学,欧洲蜜月,共同为中国的古建筑艺术贡献所长,走遍大江南北考察测绘。
林体弱多病,在一九五五年英年早逝,非常幸运地避过政治灾劫,遗下都是美丽而尊严的回忆。
陆小曼歌舞连场,人生如戏,风情万种,吞云吐雾。
经历过的男人,如军官、诗人、戏子、名流、世家子弟,多姿多彩。
还力捧坤伶,设计时装,爱美亦有才情,不枉此生。
人说徐志摩死前,对她的情已淡,不要紧,没淡到要决裂,他已大去了。
所以没有不堪的攻讦。
后来她老死,还希望葬到他墓旁。
因为爱你,藕断丝连。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滴在花前。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前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人们认为这是林徽音对徐志摩的心声,不过他的儿子梁从诫认为母亲编选文集时,强调《人间四月天》是为他出生后的喜悦而作。
你情愿相信哪个说法呢?
今时今日,“ I LOVE YOU”已是一种电脑病毒,演变成全球历来最严重的灾难,超过五千万部电脑受破坏而瘫痪。
不以自拔。
为什么“中招”?
只因为一句“我爱你”,令你心动,软弱,易感,终于自投罗网,遍体鳞伤。
这部电视剧上映的时候,还在读中学,看的断断续续的,因为喜欢林徽因,就一直好想把这部电视剧重看一遍。
谁知一拖就是好多年,直到今天才看完了最后一集。
这么多年,存在脑海里的人早不是最初的模样。
电视剧也没有记忆中的那么好看了。
果然,很多东西不能回头看。
这么多年,看过了林徽因传,陆小曼传还有她们的作品,作为徐志摩爱过的女人们,她们的人生阅历丰富不亚于那个为爱痴狂的徐先生。
如果早知道林徽因是东大建筑系的创始人之一,当年说什么也会考家乡的大学,不往外跑。
后来,一直不觉得林徽因爱过徐志摩,倒是因为她和金岳霖的感情唏嘘不已。
有那么多人爱着,她应该是幸福的吧。
不能以爱人的身份在你身边,那你给与我友情,这样也好。
电视剧,最后的最后,病床上的徽因最后的愿望是见见张幼仪和他的孩子,这,是她藏了多少年的心结啊,电视里,她拉着她的手,说,对不起,那年在康桥。
周迅的大眼睛含着泪,楚楚动人,刘若英隐忍的表情,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依稀记得那一年,你的,我的,年轻岁月。
没有读过徐志摩的传记,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和这部《人间四月天》。
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都有致命弱点,猝死于三十六岁也算是天网恢恢。
不过,我还是喜欢他。
去北大上学前,家人为他提亲,徐志摩断然拒绝。
趁天黑,他溜出家门找同学商量对策,深夜回来时却看见祖母一直在院子里等他。
更深露重,从小与祖母感情深厚的徐志摩再也不忍伤老人的心。
既然从古至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徐志摩凭什么例外?
结婚罢!
结婚以后,徐志摩发现张幼仪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然后他爱上了林徽音。
这时候他才明白,男女之间应该先有爱情再有婚姻,自己当年的软弱到现在已然是大错。
和他有同样经历的男人很多,例如鲁迅。
“我的妻子是目前送我的一件礼物,”纵然再不喜欢,也只能忍受。
所以面对许广平的追求,鲁迅不能给她任何承诺,直到鲁迅去世,许广平也没有任何名分。
照现在的观点,他们简直就是一对狗男女,但在当时,这却是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
但是徐志摩不要这样。
他要对每一个人公平。
父亲说:“你可以纳妾”,他不肯。
“薄命怜卿甘作妾”,中国女人受的苦已经太多,徐志摩不仅希望自己获得自由,也希望张幼仪可以走出这个失败的婚姻,选择新的生活。
知识,想法虽然简单,操作却极困难,单纯冲动的徐志摩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不过,他的出发点是善良的。
林徽音的父亲以风流自许,老婆两三个,儿女一大群,妻妾之间为争宠常常鸡飞狗跳,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林徽音不愿再生活在这种痛苦中。
为了不伤害张幼仪,林徽音回国和梁思成订了婚。
可怜徐志摩捧着一纸离婚证明回来时,已经找不到他的幸福。
徐志摩不甘心,就在他死缠烂打之际,梁思成跛了腿。
林徽音衣不解带。
心灰意冷之时,梁思成想放弃林徽音,徐志摩气坏了:“你不能放弃,因为徽徽要你;你不能放弃,因为我也从未放弃!
”梁林二人出国前,徐、梁、林最后一次见面,在嘈杂的月台,梁林并肩而立,徐志摩泪湿长衫。
他其实早就放弃了,在林徽音决定放弃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没有力气和强大的世俗,礼教作战,就算战胜了,也没有林徽音作战利品。
与陆小曼相恋,同样有巨大压力。
徐志摩聪明绝顶才情洋溢,但是面对日常生活却总是大白而归。
结婚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和别人一样忍受,结果不能;离婚的时候以为张幼仪和自己一样需要解脱,却不知她的生命远比自己脆弱;爱陆小曼是因为她不受寻常礼教约束,却不知如何应对她花天酒地的另一面。
后来的徐志摩,生活的很绝望,为生计疲于奔命。
在飞驰的列车上,他说:“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这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徐志摩。
我喜欢他的坚定,一旦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从来就不会后悔,“得不到无所谓,知不知道有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喜欢他的天真,他一直说在这世间只求一个真字,作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喜欢他的骄傲,“这世间已有太多的枷锁,这道德的外衣我不披。
”尘土飞扬的现实生活一直在消磨他的锐气,但他借诗歌保留自己想飞的愿望。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我就有了飞的理由……翅膀的命运是迎风,眷恋的命运是寂寞”,至少在电视剧里面,徐志摩没有辜负自己的情感,他认真、深情,写了很多好文章和诗,尽管看起来很柔弱,却有一根傲骨。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又怎样呢?
辣鸡电视剧,为了哗众取宠的爱情,就那样玷污一对学者伉俪,林徽因的伟大不是她有多美,而是她为中国建筑的贡献与牺牲,这简直是对学者的侮辱,梁从诫先生和梁再冰女士抗议过吧,这个辣鸡剧组是什么态度,毫无格局,毫无气节。
用这种电视剧带节奏也是醉了,林徽因女士的名誉就是从这里毁的吧,周公子本来挺喜欢的,拿电视剧的情节臆测林徽因,还以此回应如懿传让我顿时没好感了。
就算黄磊再神算子,我也不会原谅他当初为此诋毁林徽因的行为。
演员演的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拿自己那点浅薄的文化臆测一位优秀的学者,其心可诛。
文/刘小黛公众号:抛开书本文字如同一种意识,在那粗粗卷卷的线条里,能看到奔涌的思绪。
而电影则是一种心理,带有感官上的立体型,画面跟随节奏跳动,曼妙青云。
“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是五月人间雨。
当一团火焰在树梢慢慢燃烧的时候,雨如期而至。
绿叶携带的夏的气息,传递着远古风情的夏色,仿佛都在爱与恨中凌空展出。
树与树的缠绵,都是空气给予的一次盛宴。
眼前的光景,落落娉娉,素洁珠玑。
这雨击去的是城市的冷漠与坚硬。
用至柔侵跨至刚,只在一瞬间,城市的高傲被湮没在这雨声里。
这就是一种艺术。
只是这样的雨,却对人心的烦躁无能为力。
人的思维与意识,组成一个立体景观。
窥视一下这平常日子里的意识,会发现另外一种世界。
我们总是在此时此地,浮想翩翩。
人心渴望的,哪怕是刹那间的芳华,仅此而已。
望见雨是一场重逢,仿佛是望见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离。
从一开始他抛弃原配开始,我就知道,他必定有这样的下场。
陆小曼充其量算他的粉丝,狂热爱着一个是同自己一样浪漫的人。
所以他们的结合必定是悲剧。
就算一开始的爱情再怎么美好,都抵不过现实的撞击。
生活是现实的,财米油盐酱醋茶……没有这些,什么都是鬼扯,在一个风月场所里穿梭的女人,王庚给她不了幸福,徐志摩照样不能……但他说他爱她。
爱她乌云背后的光彩……他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他以为他的爱情惊天动地,他以为他的爱情高尚。
但朋友却说,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这才叫真正的爱情。
对于爱情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同吧。
我有点惋惜,多情必自毙啊
假若这个时候是春的季节,而非秋天,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愁,像故意的逼迫,假装自己存在着最深刻的苦闷.无法解脱.人间并不总是四月,也并非每个年头里的四月都是完美无暇的春日.一种平淡的味道,消失在这个地底下的深邃土壤中.国王学院门前的河,不宽可是曲折冗长.周围的草坪,不是平铺直叙的没有故事.还有那棵树,吃着冰淇淋坐在牛顿的树下.都只是传说而已。
河里有撑船的人,有迎来送往的欢乐.从桥上望下去,整齐的小舟排列出当年的模样.颜色不鲜艳粉嫩,木头遇着了水,遇着了记忆的清泉.船要怎么突出重围,走向远方的青苔.夜色里,看不见红到脖子根的脸庞.用文言的对白,低头,斜眼.观赏着眼里的景致.两根白色的棉线,缠绕悲剧的笑容.不论怎么说都没有错.选择一个地方,选择一个家乡.拖着沉重的行囊,堆不出幻觉里仿佛依稀的存在。
我没有办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量,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已经几乎不是个问题.因为太多的人会去思索.却没有谁能给出标准的答案.都是自己的臆测.我不喜欢陆小曼.眉.爱眉.于是我的悬想里就只剩下了两个人,张幼仪,林徽因.因为林徽因的才华横溢,因为张幼仪的无从选择的悲剧,所以两个人都很有理由.可是这点仅仅属于一个诗人的爱情,什么也无法决定.人们说,林徽因的智慧让她选择了梁思成,诗人都无法依靠.我甚至原来一直都以为张幼仪是个处女.也许是我把徐志摩和鲁迅弄混了。
我不明白我的眼泪是从哪里着手,是欢乐祥和的风景,家园.我却在悲哀什么.命运的悲剧,装模做样的登场.诗书里的颜如玉照不出白头的木讷.他走了,她来了.一直追随着的情节.天涯路远,这又是凭什么呢.桥边柳树的阴影中,不知道坐着谁人.他们笑了,文字和知识带来的只是相视而笑的浪漫感觉吗.是我说上半句你就能对出下半句的诗词歌赋吗.是牵着你的手走在蓝天白云下的悠然吗.这又要被归纳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吗.所谓碰撞就只是打击了一点对爱的信心吗.我们有花园,可是没有四月天.推车远去的背影,不知道怎样是羡慕.
无论林徽因还是徐志摩或者陆小曼,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民国一段传奇,可惜编剧的落脚点只是三角恋,一下把格局档次降低了。假如把林徽因的才气与徐志摩的诗歌客观还原,那么这就是一部很经典的作品了。ps 剧中音乐很好听,《我等候你》。
伊能静很娇,很美,黄磊演文艺没种的男人太合适了,刘若英和周迅的选角也是神来之笔,徐志摩的爱情拍成影视剧也是真有看头,24年前的剧不掩精彩
演员选的挺不错挺合适。不过几分历史几分故事就不知了。短短35岁人生经历过这么3个佳人还留下一篇康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还是别折腾自己好。搞文艺搞学问要有钱打基础的。徽徽虽是才貌双全但幼仪更值的称赞呐。
虽然刘若英是位很棒的歌手,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她将张幼仪真得演绎得很好。
當年不明白為什麽徐志摩不明白張幼儀的好,如同今天我不懂為什麽張學良不明白于鳳至的好。。大概都有一個想飛的理由吧
奔着黄磊来看的,却被周迅迷住了,话说周迅还真是什么都能演啊,天生适合演戏
会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上个星期刘若英和阿信一起上节目,她说到这部戏,说原本是想让她演林徽音的,但她看完剧本后坚决要演张幼仪,她觉得她就是张幼仪。就为了她这句话,我决定来看看她的张幼仪。结果证明她的决定实在明智,这里面的林徽音一直哭哭渧渧,完全没有才女气质,不如因被离婚而成长的幼仪
你羡慕她的坚韧、她的丽才和她的娇俏,现在拥有的却是她的自卑、她的理性和她的幼稚。
闷死了 只有张幼仪的戏份看得下去
渣男~
全程在讲徐志摩情史,所以为什么非要用“人间四月天”作为提名呢?想必是噱头吧。主演演技都非常了得,黄磊刘若英伊能静都演的入木三分,周迅饰演林徽因差了几分神韵,况且后期配音不是很自然。对白有很多经典句子也算是依照史实,配乐尤为唯美。但是情节过于简单讲述过于单调也是个小毛病。
编剧不够精彩,浪费了一个很不错的题材。黄磊的徐志摩很精彩,只是电视剧的林徽因不是那个一代才女林徽因了
當年不明白為什麽徐志摩不明白張幼儀的好,如同今天我不懂為什麽張學良不明白于鳳至的好。。大概都有一個想飛的理由吧
那年中考在即 我却沉迷于徐志摩扑朔迷离的爱情里 而林徽因对于我的影响更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烂
三个女人,一个清秀、一个婉约、一个明媚;配乐好听,剧情舒缓,周迅的林徽因很动人,有一种沉静的美,即使说话慢条斯理如同康河柔波,但就是愿意听她娓娓道来的那种;虽然可能不合史实,这个锅得编剧背。
辣鸡电视剧,为了哗众取宠的爱情,就那样玷污一对学者伉俪,林徽因的伟大不是她有多美,而是她为中国建筑的贡献于牺牲,简直是对学者的侮辱,梁从诫先生和梁再冰女士抗议过吧,这个辣鸡剧组是什么态度,毫无格局,毫无气节。
看出点情深深雨蒙蒙的感觉,第十一集凌叔华也出场了,像记流水账,哎,真没意思
我不明白,可我觉得很安静,很感动。
曾经的最爱,那时候的伊能静好纯美,紫色旗袍玲珑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