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最后一会
Freud's Last Session
导演:马特·布朗
主演:马修·古迪,安东尼·霍普金斯,欧拉·布莱蒂,乔迪·巴尔弗,丽芙·丽莎·弗赖斯,斯蒂芬·坎贝尔·莫尔,帕德莱克·德兰尼,里斯·曼尼恩,索姆·毕绍普斯,Gary Bu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改编自哈佛大学博士阿尔芒·尼格利的畅销书《上帝之问》。该剧讲述了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晚年之际,邀请了英国一位并不出名的年轻教授C.S·刘易斯到他伦敦的家里做客。两人就弗洛伊德近期所出版的一本书展开研究及探讨,越聊越投机的两人又对神的存在、爱情、性以及生命的意义交换了各自的价值观。然而当时恰逢世界二战..详细 >
扎实的英国“基本款”学院派电影。之所以给出四星,是因为结尾的意向。整个故事,并不在于拼凑这些传奇人物,而在于用弗洛伊德的方法以及刘易斯的方法抵达他们想讨论的“人性”、humanity。电影的结尾,是我看过这么多英国电影当中,最值得圈点的意向化的电影表达之一:在找到光芒之后,人性获得了如神祝祷般的抚慰,可这列列车,却驶向对于人性未知领域的无尽黑暗,和去往惨烈战争的时代。
被低估的好片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之《弗洛伊德》。吸引我的是那种安静缓慢的氛围和色调光影,电影的气质。内容倒也不重要了。有没有神是纯粹的个人体验。对宗教本身是一种思考和理解。就像剧里的一句台词,对于上帝,我的想法总在变化,尽管它一次次破碎,但我仍能感到它无处不在,困难的是keep trying。
亲爱的古迪,请不要再继续瘦下去了
terrible,几乎可以确定是改编造成的。需要不断地花篇幅做最基本的介绍(以及因此带来的unexpected humor),以及为了不将场景局限在Freud家中无意义的视觉化flashbacks,sony classics missed hard
精神世界的对话,影像化呈现
看霍老爷子气若游丝又情绪饱满地演绎绝症弗洛伊德,已经值回票价了。另,百美汇影城场是难得影片结束后没有鼓掌仪式的场,也没打卡盖章😂
演得很好,剪辑流畅,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演员互动如舞台剧一般戏剧化和流动,但是摄影转场也流畅自然,感觉摄影应当也是好的。剧本方面,写得太好了!在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一个逃离了心爱的维也纳的濒临死亡的犹太心理学分析之父,和一个来自爱尔兰的牛津基督教辨护学者,对死亡、爱、性和上帝的讨论。安东尼·霍普金斯老了就演老态龙钟的老人。他表现的老年弗洛伊德,太行云流水。电影中讨论的,人类的死亡和痛苦,人性的自大、软弱和盲目,都通过霍普金斯的表演具像化。他就像辨士一样,对白就像他表演的旁白。英国电影可以写出来拍出来心理学与神学的讨论,这本身就算是电影工业之光了吧。就是对白好难,感觉做了一个GRE阅读,还时常被语法confuse一下😅英国剧作家感觉比美国剧作家有文化多了
看到电影一上来就来一句bunyan quote的时候就明白即将要浪费两个小时了… 当需要文字来奠定基调的那一刻,影片已经跨了,甚至还要角色再重复一遍!真是救命!所有的flashbacks完全不着调,尽显幼稚,在那儿拍mv呢!对话内容浮于表面,可惜了…
谁打这么低的分,这就是心理学爱好者的天菜。
观影门槛高,更适合回到舞台。谁能内心毫无波澜地走出马修古迪的眼窝。以及让SCM客串CS刘易斯的好友托尔金,我狂喜。
我心目中的弗老爷子比这帅
一开始还挺感兴趣的,但是随着两个男人滔滔不绝的争论和各种形而上的说教大道理,差点没把我困死...电影结束后有一个小时韩版舞台剧的主演座谈会,本来也是冲着李尚允来的,观众问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演员回答的也相当好,以后有机会要去看一下舞台剧。
平庸的命题和平庸的争吵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面对死亡,我们都是懦夫……弗洛伊德最后的自戕,从各种宗教角度来说都是“大罪”,所以,佛爷不信教,也由此,“防御”了“身后”审判!对话还是不过瘾,也许在表现佛爷的不安和躲闪——毕竟,一个信教的后辈来和“渎神”的佛爷讨论生死、伦理等问题,又不是伯格曼的“死神”来下棋……扮演安娜的太像佛爷本尊了~
他对全人类做精神分析,但对自己和女儿无效,多么有趣。我完全是冲着霍普金斯来的。
天才與天才的對話,未必會在同一頻道上,但這種的碰撞總有火花綻放。不太適合睡前看⋯⋯
需要二刷
对镜自白。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