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副总统

Vice,为副不仁(港/台),位居次席,Cheney,Backseat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史蒂夫·卡瑞尔,山姆·洛克威尔,娜奥米·沃茨,艾丽森·皮尔,埃迪·马森,贾斯汀·柯克,丽莎盖伊·汉密尔顿,杰西·普莱蒙,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副总统》剧照

副总统 剧照 NO.1副总统 剧照 NO.2副总统 剧照 NO.3副总统 剧照 NO.4副总统 剧照 NO.5副总统 剧照 NO.6副总统 剧照 NO.13副总统 剧照 NO.14副总统 剧照 NO.15副总统 剧照 NO.16副总统 剧照 NO.17副总统 剧照 NO.18副总统 剧照 NO.19副总统 剧照 NO.20

《副总统》剧情介绍

副总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拍《大空头》(The Big Short)聚焦美国次贷危机的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日前与派拉蒙签约,将导演一部讲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故事的传记片。而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制片公司也将继《点球成金》、《大空头》后再次与迈凯合作,制作这部电影。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思异:录像夜色撩人大明劫无枷无主普什帕:裁决智能大反攻替天行道战将之兄弟隔壁的护士助理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七季鬼影人一千朵云最后曙光西尔维的爱情金色面具英雄特殊案件专案组TEN冷风暴黑夜天使诅咒泽西海岸大屠杀大乱斗之少年觉醒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四十危机人生初日海蒂和爷爷女销售的梦想芭啦芭啦樱之花联盟空军航空魔法音乐队LuminousWitches魔导具师妲莉亚不向人低头

《副总统》长篇影评

 1 ) 掩卷脑洞开

据称佳评甚多,但观之不觉特别“好看”。

Bale演得有“胖感”,人物处理熨帖,但也谈不上格外出彩。

感觉大家对他都有无脑夸赞的压力,一旦涉及体重变化就更加如此。

其实体重变化只是幕后的故事,一切难道不是应当以电影本身作为评判依据么?

影片极尽戏谑之能事,相应的片中角色几乎全都小丑化了。

拉姆斯菲尔德形象偶尔会接近“相似”,但喜剧演员的底色仍然不时渗出,这大概不是太好的事。

拉总毕竟是能拿已知未知玩上半天文字游戏的人哪。

小布什的让权处理成了卖拐,同样流于轻易。

众人之中,唯切尼的妻子像个正面励志的故事,颇违和。

切尼夫妇莎翁对话的“床戏”有点妙,是(态度不够端正的)知识分子式的脑洞。

全片类似于在邀请观众一起玩一个知识分子气的游戏,是一出笑点过于书卷气以至于基本笑不太出来的滑稽戏,看过之后也基本没留下什么可堪回味。

众星云集,连Watts也来轧个小角色,这就有点狂欢意味了。

在争议声中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狂欢仍在继续。

话说美国流行文化传统中,左翼多出娘炮嬉皮士,右翼则多出铁腕阴谋家。

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大家审美的时候既有效率又有质量。

出口民调中如果能来个性格测试,不知是否可以发现性格和立场间的关联。

 2 ) 访谈:亚当·麦凯【译】

作者:David Fear (Variety)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或许是流感,或许是书架,又或许是上天的干预,让亚当·麦凯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迪克。

在2016年的冬末,这位编剧兼导演刚刚结束《大空头》的颁奖季巡演,对他来说,那是一次「死亡之旅」。

在那部影片中,这位导演探讨了楼市危机的问题。

接下来,在奥斯卡之后的一周,这位五十岁的导演发现自己因「你所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流感」而倒下了。

当他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陷进了沙发里。

那时他在曼哈顿中城西54街,和我一同呆在罗宾·威廉姆斯中心的绿色房间里。

你可以听到他的闲侃,和他偶尔爆发出的笑声。

「我的意思是,我病了将近一个月,」他说道,试着调整自己六英尺五英寸的身材,好让自己坐得舒服一点。

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往后躺了躺,开始整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

「我是说,我简直糗大了!

你可能会出门来上一两次野餐,或者去英国旅游……不过这个算是什么(指长期的巡演)?

这持续了好几个月,从不间断。

你能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身体怎么能承受一场疾病?

突然之间,一切都侵袭而来。

」在神志不清的状况下,这位导演走向他的书架寻求「救赎」。

「然后我看了看自己的书架,然后发现,『噢,一本迪克·切尼的书』。

那可能是任何一本书,不过出于某种原因,当时是那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

」他已经不记得那本书是谁写的传记了——或许是巴顿·格尔曼写的《垂钓者》——不过麦凯读得越多,他就越意识到,这位前副总统对现代政治产生的影响,可能要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当麦凯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更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多地阅读与切尼有关的一手(或二手)文献,详细阅读切尼的采访,并寻找这位副总统的口误。

「我没有发现口误,」他说道,「我继续思考,他会不会在某些地方犯了错,说出了比他预料中更多的话。

但我发现,他从来不曾犯错——在他的棋盘上没有任何破绽,这甚至让他变得更有趣了。

」「我们开玩笑,说他是达斯·维德,」他补充道,「不过我总是觉得,我们没有意识到,他在华盛顿的政治游戏里,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我总是当那只出头鸟,我会和大家说:『嘿,我觉得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

』」那次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阅读选择,成为了《副总统》的开端。

这部由麦凯导演的偏激的、极端疯狂的电影,讲述了那个小布什的白宫里,传说中真正的发号施令者——迪克·切尼的故事(这部影片在圣诞节上映)。

这部影片开始于切尼在怀俄明州那酗酒的、地狱般的生活,结束于这位白宫幕后的掌权者被取出自己的心脏(译者注:切尼有心脏病时,做过多次心脏移植手术)。

作为一部前副总统的传记片,这是一部调查深入、极端不敬、常常语带中伤的作品。

鉴于人们对这一题材常常避重就轻,甚至沉默寡言,因此麦凯深知自己不能重复那种标准的、从A到B的传记叙事。

他知道,当人们期待他往右转的时候,他就得向左转。

他也因此选出了一张十年来最令人震惊的演员表。

「我是说,你为什么觉得克里斯蒂安·贝尔就不能是迪克·切尼呢?

」麦凯问着问着,自己也笑了。

「是的,我承认,他们之间的差距确实挺大的。

不过,我不想要找一个扮演切尼的人,而且我也和贝尔一起共事过。

」——贝尔扮演了《大空头》中的对冲基金经理人迈克尔·布瑞——「我曾见过他如何拆解、重组角色的灵魂。

」尽管麦凯宣称自己曾委任「一个既是作家又是记者的朋友」通过十几条渠道采访到了关于迪克及其家人的信息,但他深知要处理其中的政治运作是一件棘手的事(当我问到他采访了谁的时候,麦凯就会突然对这一话题变得守口如瓶)。

「我们就说是一些私人的朋友吧,一些怀俄明州的人。

他们来自行政机构,有的人不喜欢迪克,但有的人喜欢他……我得到的是两种观点的混合,这很不错。

」「关键是,切尼是一个谜。

」导演继续说道,「所以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克里斯蒂安·贝尔,来做一次『深潜』。

」即使克里斯蒂安·贝尔曾经扮演过「黑暗骑士」,但他发现麦凯要选择他来扮演白宫的「黑暗王子」的时候,他还是觉得非常困惑;他记得自己在读过剧本之后,发消息给麦凯:「你意识到这东西他妈的会有多难了吗?

」不过他还是签字同意了。

于是,他和麦凯就得克服最大的问题:他的扮相。

「最大的障碍是化妆上的问题。

我记得克里斯蒂安说过,『如果化妆搞砸了,整部片子都得崩』。

我们找到了化妆方面的艺术家格雷格·卡农(代表作:《本杰明·巴顿奇事》),然后他们在如何『易容』的问题上研究了四个月。

我觉得化妆效果简直完美,不过贝尔说的是:『我觉得还能更好』。

他甚至为此增重(四十五磅),所以等到一切变装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还记得当他走进摄影棚的那一刻,我们简直是……『老天爷呀!

』」同时,麦凯还找了艾米·亚当斯,让她扮演迪克那同样精通权谋的妻子,琳恩·切尼;史蒂夫·卡瑞尔扮演了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山姆·洛克威尔扮演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四十三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洛克威尔的任务是最艰巨的,」导演承认道,「因为威尔·法瑞尔的版本实在太深入人心了。

不过他演得很好——好得出奇——就像你在影片里看到的那样。

」)接着,在麦凯筹备这部影片之际,2016年的大选开始了。

麦凯自问:我们还要拍这部电影吗?

「我们的感觉是,『噢,这部电影现在和现实的关系甚至更密切了』,」他说道,「我想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这条该死的路上来的,而我有一种感觉,布什和切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说过,切尼就像是一个破门而入的家伙,他掌控着那个能够开门的按钮——现在门被打开了,结果我们就看到一群野鹿和鬣狗绕着白宫奔跑。

」麦凯真切地感觉到,这位副总统最粗暴的时刻,与当下的情况完全相似。

「这完全就是川普时代的恐怖与荒谬,」麦凯说道,「于是我就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历史在重演。

不过人们需要意识到历史的存在,循环的存在。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能够改变什么,不过它至少能够达成某种宣泄。

 3 ) 权利的诱惑

副总统 (2018)7.02018 / 美国 / 剧情 喜剧 传记 历史 / 亚当·麦凯 / 克里斯蒂安·贝尔 艾米·亚当斯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的传记片。

影片时间跨度大,剪辑利落,对时空的处理很有深意,倒叙与插叙并用。

除了巧用时空,剪辑的另一高明之处在影片结尾,演讲台后小布什抖腿的特写与伊拉克战争中因恐惧而抖腿的特写被剪在了一起,极具讽刺性,引人深思,深刻反战。

传记片的核心是对人物的塑造:迪克·切尼爱妻子、爱女儿,对于家庭而言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对于工作而言他是个果敢的政客。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迪克·切尼为保护是同性恋的小女儿不被攻击,主动放弃总统竞选。

(这里影片还出现了类似片尾的滚动字幕,我惊讶于“怎么就没了”,没想到影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亦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迪克·切尼)在小布什的邀请下,迪克·切尼重回政坛,从此开启了逐权夺利、呼风唤雨的晚年政治生涯。

大女儿利兹竞选州长时,迪克·切尼因为想延续家族荣光,鼓励大女儿追逐权力,反对同性婚姻,亲眼看着两个女儿反目。

结尾接受采访时,迪克·切尼面对镜头,义正言辞:让我因为保卫你们的安宁,维护国家利益而道歉?

No!传媒无法避免成为正式宣传的手段,这部影片立场鲜明,可以说是有些偏激,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但是从电影本身的叙事水平和艺术性来讲,是一部成功的好片。

 4 ) 影片最后有惊喜

好多熟悉的名字,好多曾经的新闻联播上各种新闻,作为完全局外者加上不同国家且年龄小对于当时的新闻只是纯粹的看热闹,这部电影不管真的假的确实把当时小布什伊拉克战争那部分讲的挺深邃的。

影片的风格一看就和当年的大空头如出一辙,诸多大牌汇聚,黑色幽默加持,讽刺加写实。

贝尔的演技真牛逼,说胖就胖说减就减,配得上影帝了。

女主是超人女友,挺好看的,而且这里面的性格刻画比较有野心,好男人都是她教育出来的。

影片把黑暗肮脏的政治用黑色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杀人放火金腰带啊,这边一个决定那边炮火连天,血流成河,正义与人权那么微不足道。

影片最后还有彩蛋骂特朗普的,挺有意思,里面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真的经常出现新闻联播里啊。

 5 ) 《副总统》的权威

《副总统》的权威 Vice这是美国前任副总统迪克·切尼传记。

当然编剧少不了用春秋笔法。

耶鲁的在校生切尼(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饰)由于酗酒和打架而被开除了。

沉沦的他几乎每天泡酒吧混日子直到妻子琳妮(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饰)给了他警告要分手才迫使他最终醒悟过来。

就此他就回到了学校拿到了文凭。

然后成为在尼克松政府中任职的拉姆斯菲尔德(史蒂夫·卡瑞尔 Steve Carell饰)的属员。

在这里,虽然他天资平平,但依然学到了在政府大酱缸中的生存原则。

一步步,他在白宫里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由于得罪了基辛格,拉姆斯菲尔德被外贬到了欧洲。

切尼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做顾问并趁机大捞了一票。

尼克松被弹劾下台。

切尼拉上了拉姆斯菲尔德设法赶走了基辛格,进入了福特内阁。

拉姆斯菲尔德荣升国防部长而切尼成了办公室主任。

直到共和党败选他俩才离开政府。

闲散在家的切尼开始了众议院竞选。

虽然他自己因病无法竞选,但在琳妮帮助下。

把他推上了众议员。

八十年代,保守派里根上台,切尼升任国防部长。

尽管切尼也想竞选总统,但发现了自己的女儿是同性恋后,由于忌畏保守派的攻击,为了保护女儿和家人,决定放弃政界进入商界。

功成名就享受生活,直到小布什邀他出马为竞选搭档,他也趁机要求更多的实权,另外把老友拉姆斯菲尔德拉进内阁为国防部长。

布什当选后,切尼设法掌握了整个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成了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

他利用自己拥有的权力,为富人减税。

一直干的不亦乐乎直到九一一。

设法通过宣传使得美国向伊拉克宣战,然后以安全为理由加强对普通人监视。

打下伊拉克后,美军挖地三尺也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人武器。

而且伊拉克烽烟四起令美军疲与应付。

切尼一帮主战派都成了众矢之的。

拉姆斯菲尔德被踢出内阁。

然后民主党奥巴马上台。

退下来的切尼回家安度晚年。

入侵伊拉克都快二十年了,死了无数士兵平民,而中东依然乱哄哄的,欧洲也因跑去了不少难民而搞的热闹非凡。

结果追溯上去,作为保守派领军人物的切尼就成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以后每次中东有事,他常被拉出来背书。

其实真的倒霉的该是伊拉克的那个萨达姆,他和恐怖分子毫无关系,却被拉出来做替死鬼。

九一一后,全美国同仇敌忾。

总要找个垫背的。

先是阿富汗的塔利班,只是不经一打,一下在就崩溃了,太不过瘾了。

这时候就想起了伊拉克。

尽管算起来全球军事第四,不过十多年左右的禁运,伊拉克早已成了个空壳子。

再加上萨达姆是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曾经的苏联盟友。

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可以视他为目标。

因此总统振臂一呼,应着云集。

就连希拉里都慷慨激昂上台表态支持。

新闻媒体一片叫好声。

然后赶走了联合国派驻的调查团,出兵伊拉克。

这时候谁敢说个不字。

记得当时我还在在网上和几个主战派辩论多时,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按说,就是把一个萨达姆赶下台也不该是个大问题。

但是当时的伊拉克临时政府的美方负责人据说还是基辛格的得意弟子保罗·布雷默Lewis Paul Bremer解散了伊拉克军队和开除所有复兴党的公务员。

结果这些游兵散勇成了动乱的温床。

还有的加入了恐怖组织伊斯兰国。

真是“no zuo no die”。

本片得奥斯卡和金球奖影片提名。

亚当·麦凯 Adam McKay以本片得奥斯卡导演编剧提名,以《大空头》“The Big Short (2015)”得奥斯卡编剧奖和导演提名,以《大空头》得金球奖编剧和导演提名(见我的博文“做不做《大空头》”)。

克里斯蒂安·贝尔就是《太阳帝国》里的男孩,后来演过多集蝙蝠侠,以《斗士》“The Fighter (2010)”得奥斯卡和金球奖。

以本片得奥斯卡奖提名和金球奖,以《大空头》和《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 (2013)”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

艾米·亚当斯以本片,《斗士》“The Fighter (2010)”,《大师》“The Master (2012)”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以《美国骗局》和《大眼睛》“Big Eyes (2014)”得金球奖,以《虐童疑云》“Doubt (2008)”,《六月虫》“Junebug (2005)”得奥斯卡提名。

以《降临》“Arrival (2016)”,《魔法奇缘》“Enchanted (2007)”,和电视剧《利器》“Sharp Objects (2018)”得金球奖提名(见我的博文“《夜行动物》的内疚”)。

史蒂夫·卡瑞尔以《捕狐者》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以电视剧《办公室》“The Office”得金球奖,以《性别之战》“Battle of the Sexes (2017)”,《大空头》以及多次电视剧《办公室》得金球奖提名(见我的博文““《捕狐者》的悲剧”)。

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以本片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以《三块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2017)”得奥斯卡和金球奖(见我的博文“《三块广告牌》的风波”)。

 6 ) 不错的历史“伪纪录片”

先说说优点,这部电影里面从尼克松时代拍到奥巴马时代,里面随便挑出一处都是事关美国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时刻,有兴趣的人看看哪些官员可以想得起来,有一种找历史彩蛋的感觉。

比如一开始的尼克松和基辛格密谈轰炸柬埔寨,原因是尼克松声称要从越战退出,但是为了震慑北越,又秘密决定轰炸柬埔寨,如果被暴露出来,就是尼克松的丑闻,当然也反映出电影里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所说的,决定千万里外的事情。

还有斯卡利亚大法官,此位是著名保守派大法官,小布什和戈尔二人因为选票问题僵持不下时,最高法院支持了小布什,这也是到现在一直被吐槽的点,当然对于美国不熟悉的我们来说,很多点并不容易get到。

其次是演员演技基本都在线,贝尔毁容式表演不提了,总是一副佝偻的样子但眼睛里藏着城府,值得一座奥斯卡奖。

山姆的小布什其实不是很像,但是演出了小布什的沙雕内涵,特别是小布什那种眯着眼睛没有聚焦的沙雕眼神完美复刻。

其他配角的演技也都非常在线,拉姆斯菲尔德的内在阴狠,鲍威尔的面无表情里又在说宝宝心里苦,赖斯的目光仿佛在喊看有个反贼,每场群像戏都很出彩。

然后再说下缺点,这部电影被我称作伪纪录片,因为它看起来并不想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把切尼的一长段生活都像纪录片一样叙述下来,不过是用了蒙太奇手段以及交叉叙事插入了其他内容,但这样让整部电影支离破碎,其他线都非常短而且与切尼的联系完全就是导演通过蒙太奇强加上去的,导演的暗示太过用力以至于削弱了本来可以有的说服力。

同时导演的意识形态化太过明显,似乎所有一切问题都是一个人的错,片尾彩蛋讽刺了川粉,但这些讽刺和谴责多多少少都是在重复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等人就是一群贪财贪权的无良人士,而欠缺深度,以至于很多人物都有失真,例如著名的鲍威尔掏出“洗衣粉”以及看起来毫无还手之力的基辛格等等都并不完全符合历史。

此外,电影节版本的翻译也略有遗憾,例如把幕僚长翻译成参谋长,虽然幕僚也具有参谋的性质,但参谋长在中文语境内是一个军事名词,又比如提到兰利市的情报来源,其实兰利是CIA的所在地,所谓兰利的情报来源就是指CIA提供的情报,翻译所指让人不知所云。

 7 ) 左得有盐有味

先说优点:演技上线,the big short里面常出现的夸张手法也在Vice中出现,有几个场景颇为搞笑:比如有一幕是切尼和他老婆在床上互诉衷肠,双方完全套用莎士比亚里的quote,看起来很13听起来更13;还有一幕是切尼和小弟们在外面吃饭,服务生把美国的折磨项目等等放菜单上让切尼选,切尼最后来一句all of them,服务生回答excellent choice,然后切尼等人疯狂大笑。

缺点:太左了,太左了,太左了,重要的事说三遍。

电影把小布什描写成一个完全被架空的sb,切尼描写成真正做决定的人,这还没完:Vice还给赖斯、鲍威尔等人疯狂洗地,把ISIS的锅扣在布什政权上。

开什么玩笑,我至今忘不了当年鲍威尔当着全世界拿着一小瓶白色粉末鼓吹萨达姆有大杀器,奥巴马的手下们坚称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完全被摧毁;ISIS,哪怕他们老大确实通过鲍威尔在联合国的演讲增加了曝光率,布什政权可没资助ISIS,奥巴马政权才真的给ISIS送钱送武器养大了毒蛇;要说扩张总统执行权,奥巴马政权通过NSA做的事哪一件不比布什政权狠,FISA memo丑闻现在还在发酵,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水门。

影片最后的post credit饱受外媒抨击,说是左派精英看不起选民认为美国人傻,我反而觉得post credit有点意思:现在的美国的确非常分裂啊,左和右天天干,尤其是左派的antifa到处打砸抢烧,最近还有小团伙把俩海军暴打了一通送医院了。

那个说Vice无聊Fast and the furious的新片很lit的女生,现实里这种人少吗?

社交平台时代人们都追求更大的感官刺激,什么媒体,电影,真人秀,难道不是精英用来控制大众思想,消磨时间,磨平棱角的工具吗?

Edit: 赖斯—>鲍威尔高举白色粉末。

 8 ) 还是只能看贝尔

【短影评】Christian Bale (图二)是当今最出色的男演员之一,他出演的电影我基本每片必看。

我知道他能做到演谁像谁,但要把他和布什时代的副总统切尼(图五)联系在一起,还是挺困难的一件事。

但《副总统》里,他真的向观众奉献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切尼,让人几乎忘了贝尔。

影片用花哨的蒙太奇揭示切尼这一人们并不了解的副总统的前世今生。

年轻时的切尼,有种粗鲁和谄媚的气质,有时还会让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把自己迅速增肥的贝尔。

但当切尼步入他的老年,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影子控制者时,他身上贝尔的影子完全消失了。

贝尔的表演,此时进入化境。

此时老年的切尼,处于权力漩涡的中心,在政坛权谋中有毕生的历练,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不易察觉的,他的说话是低声细语而冷酷漠然的。

贝尔细腻收敛的表演,才最好地刻画了切尼的城府和老谋深算。

给贝尔配戏的有两位相当重量级的演员:饰演他老婆的Amy Adams和饰演拉姆斯菲尔德的Steve Carrel。

两位配角表演相当出色,但比起贝尔,还是逊色太多。

总之《副总理》电影拍的花里胡哨,价值观还是老套的左派,但表演的确是一流,明天贝尔拿个奥斯卡最佳男主我完全没有意见。

 9 ) 为贝儿点赞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

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

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

此外,切尼五次拖延不愿去越战战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鹰派。

亚当·迈凯说:“我一直觉得切尼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他到底信仰什么。

所以我们就做了深挖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切尼堪称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而他为了攫取权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

” 本片一定程度上在调用《大空头》(The Big Short)的拍摄手法,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把迪克 切尼的一生平铺起来,把这位传奇的副总统的人生阶段都立下节点,最后打破了第四面墙,安排了一个最大驱动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我,保护好自己的家庭。

多角度蒙太奇剪辑,要政权的博弈和河边钓鱼做了类比,事实上,鱼和人无非都是置于两端的利益体,鱼竿象征着权利,左右一寸都是博弈。

克里斯蒂安 贝尔的表演是极其传神的,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整场就看他一直高度还原着带着看。

 10 ) 总有人从不认为自己有过错误,切尼就是。

《VICE》一语双关,译作《副总统》,其实vice在英语中也有邪恶的意思。

香港的译法棋高一筹:《为副不仁》如何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展现一个复杂政治人物的全貌,常见的做法是,选取几个高光重要时刻,几段故事拼一起,给大家一幅照片,当然,得有个主线,比如人物的成长,他对权力的追求,或者他的感情线。

在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这部电影里,大抵也是这样的做法,但作为《大空头》的导演,亚当麦凯肯定不甘心平淡的沿着时间线去讲,所以,时不时地闪回加上一个逗比的解说,还有漫画一样的戏谑,构成了这部2018年的迪克切尼传记电影,这样的电影肯定不同凡响,评价当然好坏参半,有不少人觉得故事乱,有摆弄技巧的嫌疑,可我觉得,还好。

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迪克切尼最初是从给拉姆斯菲尔德当小跟班做起的,他一生几乎一直在共和党政府里兜转,越来越位高权重,里根时期他是白宫首席幕僚,老布什时期他是国防部长,小布什时期他被拉来当副总统,美国的副总统都是摆设,没什么实权,但他不一样,因为和老布什的密切关系和他本人的野心,他几乎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副总统。

民主党掌权对他来说就是放长假,回去钓个鱼,当个薪酬上千万美元的大公司CEO,迪克切尼的一生作为个人来说,是太成功了。

但他的成功,对普通美国人民来说,好像不是啥好事。

911后,他极力主张对伊拉克实施打击,彻底消灭萨达姆政权,只是因为打击基地组织感觉目标不够直观明确,他觉得必须得找个扎眼的敌人,萨达姆很不幸被选上了,其实当时中情局的很多情报显示萨达姆政权和基地组织没啥瓜葛,互相还看不起对方。

美国人找到的唯一联系是伊拉克北部有个叫扎卡维的恐怖分子,曾经去见过本拉登,于是,他让克林鲍威尔在联大发言中大肆宣扬,这个叫扎卡维的无名小辈有幸一夜成名,成了中东恐怖分子的领袖,后来搞出了伊斯兰国和ISIS,这真是没有敌人就创造敌人,敌人太弱我们就把他们养大再打。

他当年搞的事一直到现在都没收拾利索,伊拉克变成了战场,美国人怎么想脱身都难。

他呢?

安度晚年,还接受了一次心脏移植,女儿也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当选了众议员。

后来纸包不住火,大众都知道了这里的猫腻,怎么办,把拉姆斯菲尔德解职,而切尼和小布什都逃脱了追责。

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死了这么多人,打了一场师出无名的战争,你问他们有没有愧疚?

怎么可能!

用影片里切尼的话说,让我因为保卫你们的安宁,维护国家利益而道歉?

No!总有人觉得民选出来的政客,通过的法案是民意调查占优势的,所以一定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这真是图样图森破。

美国政治人物如何操纵民意,影片里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

民主党要搞税制改革,其中一项是对继承超过200万美元的房产收税,这个数字注定这件事大多数美国人是不关心的,因为和自己没关系,共和党人贴心地把名字给改了,把它叫成死亡税,立刻民意汹汹,妈的政府因为我死了就要收税,那以后我哭,我笑是不是都要收税了?

于是,这项法案当然就没通过,这就是技巧,这就是民意,这就是政治。

《副总统》短评

这片子的分类是“喜剧” 说明了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的

7分钟前
  • 点金
  • 力荐

Vice一语双关,比之前的Backseat更适合作为题目。Adam Mckay这次真的火力全开,用了很多冒险的手段,但结果惊人!

10分钟前
  • kangama
  • 力荐

《大空头》那一套我还是依旧很受用啊。贝尔和AA中规中矩,洛克威尔模仿布什那种莫名的笨拙感竟然意外地到位...

11分钟前
  • KingofChimney
  • 推荐

比角色脸谱化更尴尬的,是政治儿戏化。

1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乱七八糟。撇开政治立场,编剧能不能好好写故事。完全没有必要的来回叙事和莫名其妙的蒙太奇,以及这个旁白,真的我只想问为什么???其次,把所有事情都怪在切尼身上有失偏颇。丑化小布什实在太恶意了。

20分钟前
  • 香槟塔
  • 较差

流水账叙事中求新意且影像质量高端到不行。看完汗毛直立。adam mckay牛逼!//吐槽这片子不中立的在开玩笑吗?这是feature film wtf did you expect?

25分钟前
  • langhhhe
  • 力荐

If you have power, people will always try to take it from you. Always.

28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如果说《大空头》的间离效果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有Michael Lewis的书打底,最后最后还是能高潮。到了这部《副总统》,导演还是用的这般花活,可惜这个为副不仁的故事,无外乎就是一堆站不住脚的阴毛论,最后这个故事只会让人尴尬,就连演员卯足了劲要冲奥,也因为导演的间离效果,把演员的人物塑造给间离没了,就算最后《纸牌屋》附体了,对比也只会让这个故事显得更老调重弹。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同意Roger Ebert的影评人讲的,好的政治片儿会激发人们的探讨,而烂的政治片儿则像无聊的课堂灌输,这部片儿恰是后者,还是不怎么好的college里的lecture。可惜了贝尔与Amy Adams.

34分钟前
  • 曼仔
  • 较差

导演沉浸在自认为独树一帜的剪辑风格的自恋中无法自拔,建议找拉斯冯提尔开一门小课程名叫“如何把电影瞎几把剪还能剪出花来”。川普时代的定制反右电影,在最后抛出来的右派观点却让前面所有的讽刺没了意义,简简单单的一句“再坏的民主也比好的专制要好”太单薄了。所有影片的优点都在表演,止于表演,而我最最惊喜的就是山姆洛克威尔,如果导演愿意接着拍president的话我会更期待吧(作为多年粉丝我真切希望芭乐能在自己还没老到没法看之前赶紧再去演一个帅哥,好保住自己靓绝哥谭的名号)

37分钟前
  • 银河美少年老杨
  • 还行

①.印象里,“橡皮人”克里斯蒂安·贝尔最瘦的是骨瘦嶙峋的《机械师》(其次是《斗士》);而他像《副总统》这么胖还有大腹便便的《美国骗局》;②.继续《大空头》后,亚当·麦凯再次拍出让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然而我个人却并不怎么喜欢的电影;③.迪克·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④.不到1小时出片尾字幕的“设计”挺有意思。……

3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先生生日快乐。演得很用力(dirt bag时光那段好喜欢~不过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再也不要看见这种要奖表演了,吐了,卡瑞尔尤其令人厌恶)。依旧是想念pre熬辣骚era的你的一年。看不来麦凯。[剪辑时好时坏,有些地方目的性太强了...很做作。旁白太差了] I SEE BILL CAMP EVERYWHERE AND I'M IN LOVE

42分钟前
  • julianafrinks
  • 较差

这种叙事方式比文革时"打到孔老二"的连环画的形式还说教

44分钟前
  • 之江
  • 很差

多几部政治电影挺好的。

46分钟前
  • andarta
  • 推荐

我真的觉得剪辑混乱,铺垫过少,毫无故事性可言

51分钟前
  • GAKI
  • 较差

切尼知道「副总统」的身份是一个仪式化的角色,特别是对于一个对国内或外交政策“一无所知”的总统来说(把布什塑造成了一个小丑)。用政治讽刺剧的形式来包装,快速回顾切尼职业生涯中的每个重大时刻,时而严肃时而儿戏,像是糅合了《小布什传》和《风起云涌》等片的风格于一身。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莫名其妙的旁白,真的很影响观看体验,想从客观的角度来剖析权力斗争的呈现,结果两头不靠//真的是错怪了这部片的音效,看了上影的车祸场,加什么导盲音效。。。不过还是烂

58分钟前
  • 还行

白左真的是丧心病狂,尼克松、基辛格、共和党、切尼都是酒鬼、骗子、战争狂、毫无底线的烂人,可是,谁让中美建交、苏联崩溃,又是谁严厉打击恐怖主义,打得基地再也不敢对美国本土发动袭击?好莱坞不愧是白左的大本营,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

1小时前
  • 西风独自凉
  • 很差

有些地方剪辑生硬,但全片还不错,可以一看。旁边的老爷爷跟我们一样坐到了片尾字幕结束,他的感触应该更多吧。看完其实有点郁,和大空头观后差不多。

1小时前
  • 你又在摸鱼了
  • 还行

麦老师拿手的加叙加议式技法移到政治议题中实在不够看,每每到了事关肯綮的节点,击破第四堵墙的设置只会更显得儿戏。回想大空头对债务危机的多线铺陈,电影的胜利一定收束于极具洞察力的文本,这一部分在Vice中实在是薄弱了些,戏谑有余,力度不足。但电影对Dick Cheney的塑造是相当有想象力的,换心脏与最终的同运翻转几乎反向推动了类型片属性,以恐怖电影的角度加分。

1小时前
  • tankr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