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女孩拿着《最美情诗》远远站着,看着男孩一个人坐在河边。
男孩以为女孩不喜欢跟他玩,女孩很喜欢跟他玩却不知如何开口,勇敢的把这本书送给他,却被男孩拒绝。
大概喜欢就是如此,总伴随着小脾气,我们都在闹别扭中慢慢懂的,慢慢成长。
童年的不都是乐趣无穷,无忧无虑,大概还有嫉妒羡慕,相思病。
真实的生活最动人。
其实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
黄花、青草,还有三个小小少年,奠定了本片的基调:轻快、明媚。
之所以想推荐这部电影,有三点很打动我。
先讲手足。
弟弟小样是哥哥阿韶的迷弟,哪怕哥哥玩游戏使诈让弟弟受了伤,小样也愿意自己被爸爸骂而让哥哥先跑。
晚上哥哥在灯下写作业,弟弟就坐在地上,借着台灯看书。
学校里校霸小胖欺负哥哥,小样愿意用哥哥教会自己的谋略帮哥哥出气。
哥哥对小样,有出于私心的辜负,也有作为大哥的鼓励和陪伴,这个稍后讲。
除了亲情,也讲少年心思的萌动和欢喜。
哥哥阿韶看到了自己的檀叔对爱慕女孩儿的追求,在不经意间知道了檀叔写的情诗: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谁也不会知道,在哪个清晰的时间节点,少年的心里动了一下。
阿韶心里的欢喜,是同班同学小敏。
少年的心思总是明亮又能一眼看透的。
喜欢你,意味着想把作业给你抄。
喜欢你,就是愿意和你一起玩。
小敏说她不懂诗篇里的情诗,但她却清晰地说出了少年阿韶想听的话。
人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老,唯有想起这些青春悸动的时刻,才提醒你那些瞬间曾真实又深刻地存在过。
因为在意,所以才变得小心又多疑,阿韶吃醋了。
小敏家着火了,所以她来到了哥俩的家中暂住一段时间。
小样性格外向开朗,小敏也愿意和小样一起钓鱼、捉虫,阿韶这时候就会躲在一旁生闷气。
这样毫无来由吃醋的小眼神,是不是无比熟悉。
可能是嫉妒或者莫名说不清的情绪,当邻居爷爷来家中把小样养的蛤蟆拿走入药的时候,阿韶并没有阻止。
当看到弟弟焦急的寻找,哥哥还是很愧疚。
但当他再找回一只蛤蟆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小样已经知道自己养的蛤蟆谷苟再也不会回来了。
因为心里有愧疚,所以默默记下,以后加倍对你好。
后来弟弟受伤,哥哥一直陪伴他,把床让给他,自己睡已经烂了洞的吊床上。
在弟弟后期恢复训练时,哥哥也会不怕累的陪着一步步练习走路。
l弟弟是坚强的乐天派,高兴的是,也看到了哥哥的成长。
在这部影片中,私自偏爱弟弟小样,心里敞亮阳光,为人乐观坚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染纤尘的心。
小样一直相信书中讲的公主和驸马的故事,他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公主在等着他守护他。
村里有个传说,传说村里的死树里住着一个公主的灵魂。
但人们不能轻易接近死树,否则会被守护死树的老虎吃掉。
可是死树背后,真的存在一个公主。
故事编排上不算特别精彩,不过也算合乎情理,也给人以感动。
小样和公主之间是怎样的故事就不剧透了,看过就知道了。
除了手足情和少年的懵懂心事打动人以外,这部电影慢悠悠的节奏也让人看到了纸糊风筝、编的草绳、手工做的小竹船……你是不是也想起了那年夏天的蝉鸣和属于小小少年你的小小心事。
2015年越南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剧情片获奖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最初被剧照清新朴素的质地吸引进影院,意外地发现故事本身也很有趣。
有一点小“悬疑”,有一点小“奇幻”,每次以为自己把握了剧情走向,事实发展又总与预想有些偏移。
兄与弟,父与女,少年与少女,人与自然间的感情,如同这片绿地上的黄花,经历风吹雨打,悄然酝酿,幽静绽放。
影片中有很多俯视角拍摄的山川、河流、稻田,在开头、在转场,简直可以说是半部越南风光宣传片。
绿色的基调贯穿始终,清爽养眼。
在森林错综的绿中,仿佛可以感受到潮湿的暑气,在稻田稠密的绿中,却又似乎看得见风的痕迹。
这么多绿,也算是呼应片名了吧。
几个慢放镜头十分惊艳,良久难忘。
雨中奔跑的哥哥,坠入黑暗的黄花,在配乐的烘托下,凝聚着油画般的美感与诗般的意境。
主人公家的墙壁上挂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看到这一幕时很诧异,继而是感动。
也许是道具有意为之,不过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若依旧能保有一颗不负于生活的心,实在难得。
顺便get到许多越南小朋友的游戏方式,有些和中国很相似(拔“皮狗”,弹玻璃球...)。
另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怀着另一种心境面多生活,世界真的很奇妙啊。
2015年越南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剧情片获奖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亚洲是不是在各处开花,越南电影做得这么好了。
孩子们的演技真的不得不令人赞叹啊 完全是玉米地上的青草葱茏感!
时间不比洪水要慢慢淌,情愫是从前慢那种,诗集又老又旧,像陈年的酒。
每个人物都有感情线,然而相对独立,兄弟线过分微妙过分真切 完全挠痒痒的忸怩劲啊!
红领巾、弹珠霸凌根本是昨天才发生的故事吧寓言这个元素相当适合本片的少年时代了… 我觉得如果再刻画多一点长辈和小孩的交流会不会更好?
虽然片中的父母都有体现舐犊情深,总觉得稍显单薄诶。
弟弟的伤到底是咋一步一步好起来的,既然没有魔力的话?
这是一部以贫穷的越南乡村为背景的清新之艺类电影在镜下的越南有着现代化城市天壤之别的风貌印像。
在导演的镜头下的一切都唯美到令人窒息,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朴实的兄弟情感,温暖平凡让人感动。
影片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风光如画的意境,叹为观止,让人向往而美好!
绿地黄花里到处都是大面积明亮却不刺眼的温柔色块,各种深浅不一的绿,各种若有若无的黄,提示着这片闷热地带晴雨后,情欲之外的清新。
故事关于一对小哥俩。
哥哥阿韶安静用功,弟弟小祥顽皮聪明。
很多时候,聪明不是你用功就追得上的,所以你能看到各种轮番上演的小嫌弃、小报复,玩游戏耍赖,眼睁睁看弟弟的宠物被邻居做成盘中餐,甚至爆发到令人发指地一棍子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
阿韶好像是恨小祥的,要不然怎么能下得去这个狠手呢?
但其实我蛮理解他的。
我小时候就装过哭,害我弟被舅舅、舅妈一顿卷。
“卷”这个字在我们那方言里,比“打”恐怖一万倍,你就想象成把活人填到车轱辘下面压吧,大概就那个恐怖程度。
嗯,从小我比他成绩好,但是打不过他,那次我就装被他打过分了,其实根本不疼。
起因是为什么扭打成一块早想不起了,小哥俩反正就那点事,不打不正常。
但我还记得为什么装——人就是贪呗,不光是贪财贪色,还贪爱。
准确的说是失落,失落于有人会跟你平分什么。
最可怕的,是跟你平分这一切的人,恰好是你爱的人。
心智不成熟时,会误以为这种失落就叫恨。
但你渐渐就是能明白,这“恨”有多可笑。
武国越把阿韶和小祥间感情线索的起伏,置入到看不过来的绿色中。
茂盛青脆的甘蔗林、青郁浓密的棕榈树,绿色蔓延到天际,跟远方的山抱成一团。
我不觉得他只是在单纯地展示越南静谧的乡村景色,在我看来,绿色象征着鲜活生命力。
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有点不可思议,转念一想又畅通无比。
阿韶那一下,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急得扭头就跑去叫医生,还没等跨出房门,却被小祥叫住:哥,你别跟爸妈说是你打的,就说我爬树摔的。
没有比这更直白的少年兄弟情了。
绿色蕴涵着的生命力,不就是所谓的“成长”么。
噢对,成长的经历,大约同期于明白的过程。
在鲜活的绿色之外,其实你还能看到一股说不清楚的蓝色。
通常我看到蓝色,就会感到孤独。
苦难这个词,说起来太苦太痛,仿佛预示着不祥,让人不安,人们是不会轻易谈起它,更不会轻易把它安在自己身上的。
只是它,如蛆附骨,挥散不去,离它越近,越难抬头凝视,隔着年岁,反而可以细细打量它、雕琢它了。
故而这部看似文艺小清新的电影,给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越南农村添加了太多的高光和滤镜,苦难隐隐约约地藏匿其中,并不想给人过多的苦涩之感,可它,终究还是苦的。
我想影片中的黄花是有某种寓意的,在死亡、疯魔、灾难中,它是一朵一朵盛开在人们叹息里的哀悼之花,寂寂地藏在草丛下。
风吹草低,黄花现,一朵又一朵,星星点点地连成海,才恍然,它疆域的广阔。
片中那朵被特写的缓慢掉落的花,脆弱无助,孤零零的。
后来我想起汶川地震那年,在网上看了太多的惨痛,而眼泪,在一幅以黑衣为背景、苍老的手持一朵灿烂黄菊的照片前崩溃,花开得恣肆,就像曾经盛放过而如今已逝的故事,如此宁静又刺目。
可谁又能避得开它呢?
有失去至亲的人觉得命运不公,于是上苍让他去寻没有亲人逝去的人家要点芝麻,他跑了很多地方,敲开了无数的门,可是,找不到能给他芝麻的人。
没有人会一直处于苦难之中喘息不得,可也没有人幸运到未曾尝过它的滋味,它总会过去,也总会到来,避无可避,像影片中邻家的灾痛,突发的洪水,意外的伤害,孩子们处于这难言的境遇中都是哀伤到不能自已的,幸而还有那些亲情、爱情的丝丝温情。
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多灾多难的双水村,《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一家人,《牛棚杂忆》中年老又被祸的季羡林,想起在我成长的塔沟十三队,小小聚落,一二十户人家便有一二十种不同的伤痛,同样有着《绿地黄花》里所有的那些疯狂的人、痴呆的人、病痛的人。
可以选择无视那随在左右的阴影吗?
至少我还没有强大到那样的地步,它们又岂是说一说“坚强起来”“想办法化解”就可以消解得掉的?
从前,有一片绿草地,一朵一朵的花悄悄开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是它们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也许是我们自己无意的选择,初见惊心,痛苦不已。
只是,别忘记了呀,阳光能照耀到青草地,也能拂过斑驳如繁星的黄花,还有清风、雨露,还有蝶和蜂,还有笑着的孩童,还有闻香的路人。
它确是哀愁又孤独的,不被人喜,易被忽视,花瓣是一片一片的伤痕,枝叶是墨绿的暗影,可谁也不能将它从大地上尽数除去。
虽然它是苦难的代表,偶尔的,回望轻轻摇曳在草丛中的它,想到它跟自己一样顽强又平凡,或许也不那么憎恶它了。
无际的绿地上,无尽的黄花,它暗示不了全部的际遇,盯着它太久,会错过些更美好的事物,而阳光终会眷顾它,不是么?
越裔导演镜头下的越南总是有一种对乡村,对传统的追溯,无论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漫长而连绵的雨季还是中秋节的大红灯笼,身着奥黛的姑娘。
他们有一种欧式的,学院派的对画面美感近乎完美的追求,饱满的色彩,明亮与昏黄的光影交替,别具一格的拍摄视角……全片有着温柔而恬静的主题音乐。
可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家太久了吧,记忆中的家乡或是祖辈口中的家乡永远都是自然而古朴的世外桃源。
顺便提一下陈英雄导演的《青木瓜之味》。
影片带着谜一样的异域风情,细腻的镜头下是一个安宁静谧的越南,仿佛时光在那里被冻结了。
这大概就是乡愁( nostalgia )吧。
家乡的模样像琥珀中的苍蝇(the fly in the amber)一样,不受外界纷纷扰扰世事变迁所影响,时间将其洗刷,记忆为其添上滤镜,在电影中呈现出一片与世无争的美好乐土。
那可是爱与思念的笔触啊!
很不喜欢营销号把一些电影打上文艺小清新的标签,短评曰“这是看过最好最优秀的越南电影”,请问,置陈英雄于何处(此片唯一亮点是越南中部那个小山村的景色
在年少青春的气息表达和把握上于日本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首都电影院,那段音乐很美,片尾的动画也很有特色!其实原本想三星,但看到旁边两个女生因为那段父亲因为女儿营造的美丽童话
晴空雨是老天的病,相思着你是我不幸。柠檬辣椒小情书,溪流细雨同床寐;蟾蜍红薯吃飞醋,摩托公主黄花路。屋顶岛屿,田间土墩,亚热带的童年乡愁,天真浪漫
以一个公主和驸马的童话故事为基调讲述两兄弟和其他人的生活,农村是幕布,情节是色彩,慢慢地,淡淡地,以一种略微哀伤的镜语风格娓娓道来。弟弟对哥哥格外的亲近,就如我对姐姐也格外亲近。除了最后公主的出现有点突兀,这个影片是我很喜欢的。
天哪,越南不出片子就不出,一出就惊艳
越南 成长
玩特技都不带护具的吗
傻逼哥哥玩游戏没点儿逼数。弟弟喜欢哥哥吧。
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情。晴雨是天气的病,相思是爱你的病。留白优美的越南电影,勾勒出兄弟俩的爱与情。近年优质的越南电影,但是吹过了也没必要,文本中人物驱动不足,文本内核呈现也十分空洞,空有优美和质朴也不剩多少韵味。优质不等于优秀,越南最好依旧是陈英雄的故乡三部曲。
7.3分。年尾莫名丧,看个小清新。家贫百事哀,竹马绕床来。有灵气,惜表演指导呆板,贵在纯真,混搭乡土东南亚必不可少玄幻一味。乡村景美有虐点;音乐解郁,特别扫弦开篇和32分处神似SATC版Auld Lang Syne的那首歌。
好美的文艺片,真正的小清新,平静叙述下的苦难也有了温度。
第一部越南电影,很清新。
剧情一般,演员一般
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引用诗句,
兄弟妻,不客气
虽然看睡着了 但是电影它是无辜的 很唯美
越南小清新
跟陈英雄比功力还差了一点,但胜在题材讨巧,绿地黄花,两小无猜,民间传说与乡间百态杂糅,整部电影的风格非常清新灵动。“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这部电影,也是导演回归越南后为父辈的家乡写的一首情诗吧。
第一次看越南电影,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