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分太低了,我知道剧情有些平淡所以有些人打分低,如果多呈现男二杀人的血腥画面相信肯定会打高一些。
虽然男二的表演也拉低了比分,特别是前期在酒馆里的。
还有男主一直阴沉着脸也会影响一部分人打分。
但是我觉得这符合男主的角色设定和人物性格。
他是缉毒警察每天面对人性的肮脏和生死而且还富有同情心,这是最难受的,而且还中年丧偶你让他如何开心的起来。
要么当个心安理得的恶棍,要么当个喜笑颜开的好人,但现实环境不允许他这样。
单纯天真的女学生能抓住大毒枭吗?
只有恶魔才能制住恶魔。
当然电影也不够五星,但是4星是有的。
我给五星有我的理由,其中一条最主要的就是沉下心。
导演能沉下心讲故事,去看看男二演的另一部电影与神同行1,到处都是呱噪浮夸的表演,还不如东北乡镇级二人转芭蕾舞团,看不下去。
而这部电影就有能沉下心讲故事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我很少看低分烂片,但我相信大部分烂片都有浮夸的表演自以为是等等通病。
好的电影不需要一个又一个高潮,夸张的炫技,烧钱的特效,导演用心演员认真还有真实的生活细节比什么都强。
男主男二线人第一次在快餐店吃饭,老板娘问面条普通还是加量,等会又大声喊了一边,三碗面加量,这很生活;男主平时一直跌些个熊脸,为了讨好杀人犯姐姐套话,买了他姐姐卖的食物边吃边认真的笑边夸真好吃真香;和男主一起办案分别去不同警署查看以往男子街头被杀案,短发警察吃了闭门羹后坐后和男主做车里打电话投诉不给看卷宗的警察。
但还是有细节没处理好,虽然男主第一次去别的警署查看卷宗的时候被灰尘呛了一下,到发现和男二有关的男子街头被杀案的卷宗的警署查看卷宗时被划伤允手指,但都好几天了文件上都没看到灰尘。
男主和男儿最后说的几句话还是让我有点动容的,我也喜欢动物,狗猫都喜欢,最近还想养狗,养两只。
影片原型的杀人犯已经在狱中自杀了,而金警察还在寻找那些尸骨,这应该让我们尊重。
我想导演也是如此才求真实细节而不添加无用浮夸。
电影的好处多多,其中一点就是教给我们关于生活的知识,但是需要你有一定的智慧才能发现。
比如本片,首先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自己坑自己,人都有弱点,就你一个底层人士还想什么完美犯罪,还嘲笑男主智商没有100,智商高不可怕,可怕的是智商平庸但孜孜不倦的挖掘真相。
只有你有权势又牵扯了更多的权势比如韩国夜店性暴力力事件,多半个韩国娱乐圈都被牵扯而且还有众多内地男星,这样才会被掩盖抹平,大前天韩国警站出来说胜利夜店没有性暴力,呵呵,没人会信的,因为都知道不是真的。
其次,不要招惹看上去又阴沉又凶特别是神经大条的人,尤其是晚上,你说你要是个前特种兵退伍也行,就男二冬天街头随机杀人那几刀业余散打高手也防不住!
看清事实对自己才有好处。
难得给一部电影打五星送两个自己发现的生活妙招吧:一,重感冒时戒烟,为了防止出门买烟把门别上并且在出门的路上放上障碍,哪怕横一个拖把也管用,把所有和烟有关的东西都处理掉,在工作、学习等长时间带的场合和人商量让他们不要把眼随便摆,最好不要让自己看到。
二,看见快红灯了就要往前骑了先找个阴凉处等一下,95%的人想不到。
三,单身居住把钥匙挂到屋门的把手上,这样几乎不会出门忘带钥匙,实在会忘就养成站在门口想清楚还有什么没带的习惯。
生活大爆炸里面那群博士还有深谙常识的女人也只是把钥匙扔到门口的碗里,笨蛋,这点他们还没我聪明。
四,多运动且奖励自己,少撸且惩罚自己。
五,环境很重要,找动力深度清洁居住环境并且至少保持地面和马桶洁净,这也会成为你自信的基本。
工作环境更重要,我当白领的时候站在鄙视链上面,当了蓝领我在想自己不被别人和我鄙视。
我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刻薄的人,只是告诉你给内心一个好的交代的事实。
六,尽量讲好听的话,比如在网络中,那会让你增加魅力,让人感觉高尚和重要的人。
那些卖老人各种东西的骗子,老人是真傻吗?
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吗?
好听的话加上微笑打动了人心,就好像带你回到雷锋的时代,到处都是热情的老乡,让您如沐春风,就好像处在美好的社会美好的时代。
当然,骗子死一家。
最重要的就是运动,运动才能带来身心健康,动,才能给自己无限改变的可能。
一场高智商犯罪与警察的较量。
没想到一本正经演宫的男主角演坏坏的样子也是挺可以的。
剧情双面揭露了当时韩国政府的腐败和法律的不全,才让这种高智商的罪犯有机可乘。
他在剧里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你们警察邀功只想自己爬上位,不切实干活,他也不会一步步走到现在杀了七个人。
整部电影都挺佩服警察的内心戏,直到法庭上,对方律师说到他妻子的时候差点崩盘,但从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他控制住了。
一个人的愤怒值到多少才会爆发。
罪犯男主显然忽略了他本来看不起的警察,在他眼里警察都只想为了早点结案早点升职。
以至于拿出冒充的证物后他坐不住了,就像很多连续杀人的杀手一样都有着“引以为傲”的杀手标记和手段,容不得别人掺假。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完美犯罪,不想坐牢,没想到最后还是输在一直爬不上位置即将退休的老刑警手里。
两位演技都很棒,但是显然老演员警察更胜一筹。
惊讶于这部影片只有6.7分,也许是韩国犯罪电影的制作水平太高,让大家有了更加严格的眼睛。
对于这部影片,我的关注点在于追寻正义是有条件的,如果警察不是富二代,他又如何去满足犯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金钱索取的要求,又如何得到这些碎片的案件信息。
当然,这个事件本质上是罪犯想要与警察来一场博弈,并借此脱罪,所以即使警察不是富二代,罪犯也会用其他的要求来吸引他的注意。
但是,一个清贫而家庭美满的警察,真的会因为声张正义,拿自己的一切去搏吗?
我想可能不会,人的本质还是自私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前提是生理需求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
只有像警察男主一样,金钱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又没有家庭的人,才会将所有的重心全部扑在追寻真相上,所以这是个特例。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样的特例不再是特例,这大概也是电影给我们的一点点启事吧。
第一次写影评,思路有点乱,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个人感觉,本片有些《沉默的羔羊》的影子。
作为一名罪犯,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想必是很有成就感的,通过提供零星线索将警察耍的团团转,顺便为自己脱罪,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遇见的是一个一根筋的警察,为了对得起自己身为警察的良心,警官大叔克服了各种压力,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犯罪证据。
可以说,警官大叔富二代的背景给予了他很大便利,即便是被降职也是衣食无忧。
但是我个人倒是觉得这个实在是一件良心工作,在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还能为受害者发声,为真相奔走,恐怕只能用良心来说了吧。
片中的罪犯演的有些神神叨叨的,本来期待中的双雄对决实在是没有看到。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感觉导演应该是要突出金允石饰演的刑警大叔不畏困难和阻力,坚持正义,破掉陈年积案,最终将朱智勋饰演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避免他提前出狱在50岁的时候继续为非作歹。
这主旨没毛病,但是通过影片的呈现(真实事件可能也确实如此),让人感觉破案光有正义感和韧劲是不够的。
本片最有特点也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1.拿钱破案。
嫌疑人得知刑警大叔有钱(喜欢打高尔夫),就认准吃定了这只不会下蛋但是家里有很多蛋的公鸡的蛋。
刑警大叔也是因为家族有钱,才能任性地破案,给存钱、买眼镜,还要写资助保证书,即使得罪了同行、被当庭揭发用金钱换线索、被降到派出所他也无所谓,因为他即使丢了工作也能体面地活着。
这是一个非典型的警察,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案件。
本片破案的其他条件还包括:2.刑警大叔老婆遭遇车祸离世。
他心情一直烦闷,且工作以外无事可做,所以一门心思侦破案件。
如果他天天要陪老婆看国产剧腌泡菜、接送姑娘学钢琴跳芭蕾、陪儿子踢足球看奥特曼打小怪兽,他可能就没心思也没体力漫山遍野去挖土了。
3.嫌疑人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为了吃刑警大叔的蛋,自己揭发自己,给出一大堆零散打乱的线索。
可是他不知道,刑警大叔虽然不下蛋,却是公鸡中的战斗鸡,是公鸡中的金毛鸡,所以最后偷鸡蛋不成蚀把米,讨个无期。
朱智勋饰演的嫌疑人全程轻狂,别人秀金钱秀肌肉秀美颜,他秀鼻孔4.检察官的信任。
检察官明察秋毫,又漂亮干练,连嫌疑人都忍不住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
5.刑警小弟的忠诚能干听指挥。
有刑警大叔罩着,即使破案不力,还能被保去缉毒队,不必留在刑警队被同事穿小鞋。
我想就算这小弟被贬到停车场当保安,刑警大叔都能安排他当保安队长吧?
6.嫌疑人大姐愿意交待。
过了追诉期,那就全盘托出吧,宝宝心里苦,宝宝需要说一说。
然后弟弟就被石锤了。
所以你说这案子,光有对正义感的坚持,能破么?
剧情结构:(铺垫)富二代出身的男主老金,人过中年,妻子几年前车祸死亡,孤身一人的老金想在退休前破获一些大案要案,于是出钱到处买线索;刚接头到线人推荐的小将,小蒋就因杀害女友被刑警抓走;老金气氛警告线人;(转折)小蒋监狱电话告知老金,他还杀过6个人;(辩论)刑警队却说小蒋满嘴谎话,审讯说自己还杀3个人,出动大量警力在抛尸现场也一无所获;小蒋狡辩作伪证是被逼的,老金要走,小蒋画出一处真正的藏尸地,并详细告知分尸细节;老金提出为何不分尸女友的疑问,小蒋说当时太累,后悔没有做到完美,老金决定找出证据,定死小蒋;法庭上却因为立功表现,由20年改判15年;(带入第二幕)老金申请调到刑警队追查这个案子;(B故事)事件还原真相;老警察的故事;(游戏时间)老金调查小蒋童年,走访被杀家属,发现小蒋说谎;老金给小蒋钱和监狱物品,小蒋再次交代一件杀人案件细节;小蒋车上与陪酒女引发口角,车开荒地,开车撞死分尸掩埋;(中点)找到部分尸骨,却无法判定死者身份,小蒋也改口拒不承认,说是老金的贿赂口供;女检察官调查老金是否为立功收买小蒋;(坏人逼近)老金请教下有同样事故被下放停车场前辈,前辈告知这都是小蒋的鬼计;先给出模糊线索,后都会因证据不足而惹得检察官们反感和怀疑,最后提起上诉诬告为自己洗白;老金经过排查,锁定烧尸案作为突破再访小蒋,并根据卷宗推测;两人发生碰撞,小蒋愤儿杀人,楼道焚烧引发水管爆裂,唯一直接证据,带血的脚印;小蒋再次提供模糊线索,惹怒老金直接离开;(一无所有)为利用老金,小蒋再次会见老金,交代烧尸案细节,老金捕做到两个细节,烧坏的皮衣,丢海里的刀柄;走访酒吧老板娘获得证据,洗衣店找到修补好的皮衣,遗憾的是未能找到丢弃海里的刀柄;法庭上被对方全部驳倒,唯一可用直接证据;小蒋6件杀人案全部被判无罪,而小蒋果然入前辈所说,上述反咬老金,要求重申女友被杀案;(灵魂黑夜)老金被下放派出所;收拾东西时,发现照片上的避孕环线索;(进入第三幕)通过避孕环编号,锁定尸骨被害人朴女士,此人正是小蒋的前女朋友;(大决战)走访加分析小蒋和朴女士的通话记录,分析出案情;小蒋和朋友运送毒品,遇到警察检查,两人弃车而逃;去赌博拿日元能混被修理,回家和女友大声争执,女友的分手彻底激怒小蒋,于是小蒋杀人碎尸抛向多处;小蒋姐姐告知小蒋当年杀害父亲抛尸事件;朴女士儿子出庭作证,加上二人最后听话记录,和小蒋能准备说出部分藏尸地等证据,小蒋被判无期徒刑;(结局)小蒋被送监狱服役;老金继续走访调查为其她受害人整张正义;
和大部分同类型的韩国片相比,这部的节奏相对较慢,追击,搏斗,血腥的镜头几乎没有,连“西贝尔”出现的次数都不多。
这可能是内地影迷看到之后,豆瓣评分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吧。
偏重于证据的收集和案情的推理,有点像日系推理,整体上还算不错,鲤鱼给7分。
金亨民(金允石)算得上警界的咸鱼,妻子车祸去世之后,一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
因为没有破大案的履历,年纪一大把还混迹在缉毒队进不了重案组。
金亨民的线人透露一名混混姜泰伍(朱智勋)掌握杀人抛尸案的重料,急于有大案可破的金亨民如约和姜泰伍见面,可交谈还没有几句,姜泰伍就因为杀害自己女友的罪名被重案组当场逮捕。
这里是这部比较有新意之处,丝毫不拖泥带水,开篇凶手就已经归案,并且丝毫没有翻案的机会。
凶手是谁不是电影的重点,他究竟是杀过多少人的凶手才是全片的悬念设定。
姜泰伍杀人证据确凿,入监等候宣判。
本以为所谓的爆料只不过是骗吃骗喝小把戏的金允石,却接到姜泰伍从狱中打来的电话,而姜泰伍自称“7个,我一共杀了7个人。
”,直觉让金亨民觉得姜泰伍身上还有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
在狱中姜泰伍提出金亨民给自己往狱中存钱并且给他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他就会透露给金亨民一些自己杀人的相关信息,随即将自己杀死女友的重要证据藏匿地点告知了金亨民。
金亨民按照姜泰伍的提示果然找到了证据,可这一证据恰好证明警方在法庭上提供了伪证,反而最终将姜泰伍的刑期由二十年,降成了十五年。
即使如此金亨民依旧觉得姜泰伍身上隐藏着不可告人秘密,为了让其开口家境颇丰的金亨民自掏腰包前后给姜泰伍存入了上千万韩元,人民币六七万差不多吧。
姜泰伍则一口气写下了自己杀人的七条线索。
这七条真假难辨扑所迷离的线索,除了已经宣判的姜泰伍杀死现任女友的案件外,无疑都是警方口中的暗数杀人,无人报案,无死者,无尸体,无证据,无证人,甚至案件是否真实存在都是未知数。
六起案件之中最长时间的已经过了追诉期,这类沉年旧案,对于金亨民的这样的小警察来说属于费力不讨好,同事和上级都劝其放弃,可金亨民始终认为这些案件真实存在,自己必须对死者有所交代。
但是金亨民对姜泰伍主动爆料的动机不明所以,于是向自己信任的退役前辈请教,经验丰富的老警员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姜泰伍一方面通过爆料换取金亨民经济上的援助,另一方面想要利用金亨民翻案。
姜泰伍自信提供的线索,金亨民绝对无法将自己定罪,每一起案件最终的宣判结果都将是无罪。
在一次无罪,两次无罪,三次无罪的审判之后,姜泰伍会对已经宣判证据确凿的案件提起上诉,以警方刑讯逼供为名翻案,多次无罪的审判会将媒体和法官都推向姜泰伍,他的胜诉机会将变得很大。
顶着重重压力金亨民并未放弃,抽丝剥茧一层层的排查,终于将姜泰伍的杀人碎片拼凑出来了一副残缺的画面。
电影这里拍得其实很精彩,首先姜泰伍连环杀人案所掌握的线索,都只是姜泰伍亦真亦假的口供,换言之推理是没有一个定点的。
其次姜泰伍的口供有着蒙太奇的效果,A案件的被害人,链接C案件的案发地点,再跳转到B案件的案发过程,可以视作推理谜题的大串烧,这点上电影非常有创意,对于喜欢猜谜底的推理迷观众来说这段非常过瘾。
近十几年韩国拍摄了不少同类型的罪案惊悚片,可看性高娱乐性强,但是能成为经典的不多。
韩国电影商业化严重略显浮躁,对这样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题材,总会在关键时刻下出莫名其妙的昏招。
这部里金亨民协同检方对姜泰伍的起诉,无疑是电影的硬伤。
既然是暗数杀人案件只侦破到这种程度,无论哪个国家的法律机构都不会进入到诉讼阶段。
既无人证,也无直接物证,并且知道被告一定会当庭翻供,会把这种案子放在法庭上丢人的检察官,最起码我国不存在,可能韩国有靠意念执着起诉的热血检查官吧。
面对起诉的失败,金亨民并未放弃,而一个之前遗漏的重要证据,将整个案情推向了逆转。
豆瓣上有一些批评朱智勋演技的评论,其实无论是这部,还是前不久的《特工》朱智勋演得都很不错。
这部里首先朱智勋输在大量和金允石一对一的对手戏上,和这种老戏骨不停的反打飙演技,朱智勋败下阵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而姜泰伍这一角色的失败,这个锅绝对应该由编剧来背,而不是演员,这一角色从一开始人设就有很大的问题,最后的彻底崩塌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部从一开始就强调是真实案件改编,这个案子在电影中是一个高智商罪犯主动挑战警方高手过招的故事,不知道姜泰伍的真实原型是不是同样主动向警方爆料的,如果是这案子绝对不会像电影中那样难以侦破,姜泰伍从根上就算不上逻辑严谨的高智商罪犯,不是电影里背一背心经,看看法律书就成了高智商了。
他杀了这么多人没有破案只是无人报案,警察疏忽和走运罢了。
他自己旧案重提,完全是自不量力的疯子在找死,他甚至连环杀人狂的称呼都得不到,最多只是毁尸灭迹的高手。
电影中可以还原的案情有五起,连环都算不上没有相同的动机和仪式,唯一的共性竟然是激情杀人,竟然没有一次是预谋杀人,按金亨民的话说愤怒指数达到极限只能杀人发泄。
这与逻辑严密丝毫不搭边,在小巷撞了一下就会拔刀杀人,还会当场焚尸灭迹的易怒症怎么严密的起来,没有目击者只能是走运了。
杀人狂不假,充其量只是冲动型心狠手辣的歹徒而已。
不知道真实案件究竟怎么回事,反正这几个案子的凶手如果能智商高到在狱中挑战警方,有点低估观众的智商了。
中间的推理过程还是非常紧张的,推理迷不妨一看。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朴实。
我不是为了结案,不是为了升职,只是为了给受害人个交代。
对比没有甜头不愿意奔走的上司。
认真和奉献是可贵的品质。
挺喜欢看金允石演警察的。
朱智勋这个角色,聪明没耍明白,碰着个认真的,也不知道真聪明还是真傻。
个人觉得看电影镜头,演员都是一方面,我看的是故事。
演员镜头这些都是为了说好这个故事的辅助。
对比,评价,都是个人看法,一人一张嘴,怎么会说的都一样。
简简单单看电影,挺好。
神经病杀人魔如果太恐怖了,恐怕没人能看得下去;朱智勋除了有时表现出邪恶的一面,大部分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狡猾;金允石气定神闲按部就班坚决地作着他想做的事;导演就是在这种平淡的氛围中一步步地展开了剧情,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整个的电影剧情跌宕起伏,没有造作渲染气氛的情节却能引人入胜。
不过编剧导演好像是聪明过了头,将“心经"和这个变态杀人犯连在了一起,从以前的抄写经文到后来狱中背咏咒语,编剧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不知道”心经“是什么,你可以背着试试啊?
一个滔滔不绝背”心经“的人会去杀人?
还是变态杀人?
看来不止剧中的杀人犯是变态,编剧导演也差不多。
希望他们只是弄巧成了拙。
让我崩溃的从来不是天大的事,碰到天大的事我反倒坚强着呢。
让我崩溃的,永远都是那些细碎而恶心的小事和屁事,它们堆叠在一起,让我把世界又恨了一遍。
剧中有个词:“愤怒指数”,估计很多人也都一晃而过,压根儿没注意好多人说这个如果界定为“高智商犯罪”那演得不好,我个人的不同看法,仅供参考,勿喷。
警官在最后一次与犯人一对一举证的时候,提到了“愤怒指数”这个概念,这个是心理学层面“商”,类似情商,智商的东西。
整个片子回想下,只是说这个学生小时候成绩优秀,记忆力也能看到是很好的,而且还很好学,对,他是个“聪明”的孩纸,但说是高智商犯罪还差很多,片子中还可以看到朱智勋有意的展示了犯人情绪波动非常大的这一面。
然后又查了下资料,发现犯人应该属于“愤怒指数”很高的人,警官以举证的NO.2号碎尸案举证,每次犯罪杀人,是因为当天发生了很多事情集合在一起,犯人负面情绪积攒到了一定程度,最后出现了这一根根“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认这个支撑结构的基础概念的。
最后审判前,警官找他一对一谈了一次话,影片大概在最后五分之一处
最后审判前,警官找他一对一谈了一次话,影片大概在最后五分之一处
最后审判前,警官找他一对一谈了一次话,影片大概在最后五分之一处愤怒指数,也叫做易怒指数,易怒商数,(Irritability Quotient,简称IQ)下面给你两个测试,仅供参考1、《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的诺瓦克愤怒程度量表,非诊断量表,提供给大家自检情绪状况用。
测出的是易怒商数(Irritability Quotient,简称IQ)。
链接:http://types.yuzeli.com/survey/irritability25/。
这个国外论坛里也很多人在测着玩(http://www.getbig.com/boards/index.php?topic=323908.0),中性分数的比较多,仅供参考,我自己测了下,跟预想的差不多20出头确实比较低。
举个例子,打个样2、BuzzFeed的一个简单小测试,通过在不同类型的红点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测试你的易怒程度总共九种红点,如图,确定你第一眼选中的红点:
BuzzFeed的一个简单小测试,通过在不同类型的红点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测试你的易怒程度………1:禅师你几乎从来不生气,你就是冷静的代名词2:温和你脾气很好,所以很少生气,即使生气,也懂得控制自己3:偶尔发怒你有时候会头脑发热,一天生气2到3次。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着出去走走散散心4:易被激怒你比较容易被激怒,定期做冥想也许可以帮助你!
5:绿巨人你可能不是经常生气,但一旦生气,你就是绿巨人!
6:温和同2,你脾气很好,所以很少生气,即使生气,也懂得控制自己7:禅师同1,你几乎从来不生气,你就是冷静的代名词8:易被激怒同4,你比较容易被激怒,定期做冥想也许可以帮助你!
9:偶尔发怒同3,你有时候会头脑发热,一天生气2到3次。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着出去走走散散心
以为是个双雄智斗戏,结果却有淡淡的文艺味,可惜《杀人回忆》还是只有一个。主人公对“暗数杀人”的老刑警式悲悯,再怎么透过故事也传递给观众这方面,完成度欠佳。
金大叔表演已经脸谱化了。。。
有钱又有正义感的警察,比起其他同事真是有优势。
还不错,要不是刑警家自己有钱...
節奏有點冗長,想走殺人回憶風格但內容卻撐不住,沒有體現出兩強鬥智的感覺,案件和推理就顯得有點跳躍和無趣,演員演技級別差的太多,沒有對戲感,只能看金允石個人表演,朱智勛反而是破壞演出風格的存在,倒不如陳善圭配合的好
实在是太一般了,中间几次快进。案子也不明不白的。朱智勋演变态表演痕迹实在太重了,浮夸…但是,最后还是要感激男主这样的警察,那些死去的人不至于得不到最后那一点来自法治的关心。
劲爆的题材,飙演技飙地过瘾了~
出于兴趣当警察的有钱人,真的有哦
又一部真实事件改编,还算不错。结尾上价值那段话回看了一遍仍然不明所以,情节还是挺紧凑的
韩版《七宗罪》,一个智商过人假痴不癫的变态连环杀人犯,一个家境优渥正义爆棚的刑警,相互斗法角力。唯一的线索就是罪犯似是而非的口供,你能做的只有相信它,之后怀疑它,最后证实或者推翻它。主角在一次次被误导的同时,也在一步步逼近真相,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收尾很有余味。全片充斥着一种无力感,影片关注的暗数杀人案件的角度很有新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犯罪形式细思极恐。由此,剧本立意挺高的,比较扎实有力,节奏不紧不慢,只是叙事太平了,慢热的前半段真的很容易劝退观众。金允石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稳,朱智勋略显浮夸,演技尚需打磨。三星半。
还行吧。
全程都淡定
这反派的演技实在是尴尬,难得看到韩国有演技这么差的演员,整体故事弱爆了,平平淡淡又索然无味。
剧情很一般,看看两位男主对飚演技就够了。
补记。金允石太顺眼了。
有点虎头蛇尾内味,本来好好的一个死刑翻案恶势力抬头的故事,结局得太仓促,最后还泄气了。
不是很出彩,也不烂,问题出在反派上,反派这种翻云覆雨的性格,就像一条离了水在地上翻滚的鱼,你走过来看看热闹还好,但是别指望他撑起一个优秀的剧……
思来想去还是折个中吧。前半段精彩,怎么都锤不死,警察被玩弄于手掌之中,但后半段有点扯了,不太令人信服的反转。朱智勋演这种高智商杀人犯还是蛮厉害,演技佩服。
二位为什么弄个这么没意思的剧?
朱智勋好可爱。注,是朱智勋本勋,不是片中杀人魔。刚好跟韩国某警察厅重案组刑警一块儿看的,他说韩国现在每年失踪报案大概有一万起,最终一点生存迹象都没有的大概有250起左右。他说现在韩国的cctv覆盖率大概在你出门后的每12秒能照到一次,罪犯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不敢轻易犯罪,所以韩国现在的治安可以说是特别好了。Ps男主在片中的长相像王志安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