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看的我特别想哭,不是感动的,是被这片给恶心的,我们寝室的人总在晚上看电影什么的,听说是喜剧就下了,看了半个小时大家大眼瞪小眼的问,演啥呢这是?
后来屋子里极度安静,除了电影的声音,因为大家都睡着了。
最后,都只有一句话,都演什么了?
婚礼2008,“疯狂的石头”的班底,08年新春搞笑剧,郭涛和陶虹的大牌合作,这些都只是卖点名词。
你骗我,你忘记我,然后你又遇到我,这次轮到我骗你了,这些才是真实的故事内容。
但是这并不完全是一场骗局。
现实中的感情骗子实在太多,被导演拿来忽悠调侃一番也是正常,然而,其实骗子有真情,普通人也有恶意,只是大家遇见的时机问题,只是大家的爱有多深刻的问题。
始终为那句“你再骗我一次吧,我们结婚”所感动,虽说这样的情节多少有点理想化,但这样深情而真挚的男人,终究会打动人心。
那是怎样的一种包容,怎样的一种守护,可以把一切你的错都忘记,只盼望你能接受我的爱。
有人说,这样的人,太傻了。
但是真心爱着的人,本来就是一个傻瓜。
假如你不感动,假如你很麻木,假如你嗤笑这样的情节太白痴缺乏内涵,你大概应该问问自己,心里是否还有对爱的希冀和期待,是否还相信真心的存在。
一番黑色幽默的情节让人捧腹,但大笑过后,留在心底的,不仅仅是几个搞笑的镜头而已。
或许,始终贯穿其中的一种感情,让我们在看到最后大团圆的结局时,会彼此相视微笑。
唯独是爱你,不是一场骗局。
说实话陶红在这里面演的真的很一般.骗来骗去的剧情显的有点老套.反复的骗更显的有点拖延时间,让人无奈.最后真爱收场,预料之中的结局.
“求求你,再骗我一次”男主人公这样说。
他明明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感情骗子,但还是爱着他,心甘情愿地享受被骗的幸福。
其实,如果他还愿意骗你,被骗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知道,我在意的那个人也许从来没有在意过我,他说过的话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可是,我喜欢一遍遍地独自温习,依然很快乐。
只要他还愿意说,我就还愿意听。
我觉得挺不错的,与《疯狂的石头》虽然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还是有区别的,这戏更多是表达了感情,与《疯狂的石头》很不一样。
整个有事情节合理、引人入戏、搞笑。
里面男主角的爱情表达得很清淅。
看完看回味无穷,看到了结果才想起前面有些情节的联系,我觉得很不错,值得我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看它。
推荐!
般般,还能看,能引起兴奋点的是,哗,杭州取的景,杭州开元酒店、西湖游船、一公园处越剧喇叭唱……不过说真的,真不上镜,现在的西湖顶多也就是象个大公园,没味。
原本以为也是一部超级没事干的,比如《棒子老虎鸡》,看完后,也不晓得说什么才好的片子。
一群穷人,绕着钱骗来骗去,有什么意义?
既摆脱不了《疯狂的石头》的影子,又无法超越。
这也是人们常常感觉的,超越自我的难处。
如果按下暂停,就此否定这部片子,也是不公平。
有时,把影片引向高潮的,只需一个转机。
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理由。
一份真正的执着之情,便可以。
就像他为她所付出的时间,一个男人为教育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所付出的陪伴与等待。
她的台词:感情这东西最廉价,说过去就会过去。
经历过的人都可以信奉这话为真理,可是,也正像他们的台词:我是不是演得太像了,把自己都给绕进去了。
他们并不是演得太像而把自己给绕进去,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那如影随行的情感,并不是演戏的道具,而是发自人体的一种无法抑制的东西。
人间什么最可贵?
时不我待。
所以,人们才会在时间的洗礼中,感伤一段又一段的过往,因为那些一去不返的岁月收藏了情感的线索。
如果,他可以为一个骗子那么执着,她又怎能不大彻大悟的感动呢?
时间并没有什么珍贵,如果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一面。
ps:1、中国移动真的很牛啊,哪里都可以拉广告,做赞助,垄断到底。
2、最后结尾那个新闻有点摸不着边,不知用意何在。
将《婚礼2008》列为一部“脱节”之作,是从观众角度作出的判断。
在接受美学视野中,一部艺术作品的发生史结束以后,进入接受过程之前,还不能算最后完成。
任何艺术作品的价值只有在接受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得不到受众认可,就难以实现其价值。
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更是如此,观众接受还不仅仅是实现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更是收回成本、获得利润的生存之道。
因此在此类电影创作中,对观众审美心理、情感诉求的定势和变化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
好莱坞所遵循的电影商业美学,指的也正是以观众需求为核心,有机配置电影的创意资源和营销资源,寻找观众需求与电影艺术创作的结合点。
而《婚礼2008》的“脱节”,正表现为在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喜剧元素、营销策略各方面,都没能很好地找到与观众需求的结合点。
叙事:结构与观众心理节奏的脱节《婚礼2008》采用了 “骗中骗”的故事模式,从《骗中骗》、《两杆大烟枪》到《疯狂的石头》,此类情节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它们在叙事方面,都集中在展示故事中双方高明“骗术”上,通过各种出人意料的骗技和扑朔迷离的情节发展将观众吸引其中,主人公爱情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变化没有成为重点,只是一笔带过。
它们是“炫技型”的,而不是“煽情型”的。
《婚礼2008》将这一故事模式拓展到了人的情感领域,是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然而,尽管《婚礼2008》采用“骗中骗”的故事架构,却并没有在“骗”上下功夫。
导演似乎也没有这样的意图,片中小陶虹饰演的婚托骗技之拙劣令观众发笑,且剧情设置上第25分钟,就让郭涛饰演的婚礼主持人识破了她的把戏,“骗中骗”的故事架构此刻就被瓦解了,而后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式的欺骗成了谈情说爱的亲昵方式。
在观众的观影体验中,这又将是一个假戏真做,婚托被男主角的爱所打动而改变最终双双坠入爱河的故事。
就如好莱坞的俗套爱情片一样。
后面的故事情节正是沿着这样的套路发展的,直到影片结束前10分钟,编剧的高明才显露出来。
离去的男主角留下一封信,告诉女主角,也告诉观众,他四年前曾被她欺骗过,他历经辗转地找到并追求她,最初只是为了报复。
这解释了影片之前无法让人相信的情节,使男主角在婚托拙劣的骗技下所表现出来的“傻”变得有逻辑可循了。
观众此时可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已然太晚。
尽管影片的第一句台词就暗示了这一切,但过长时间的延迟交代与简单隐晦的暗示,并没能有效地影响到观众对剧情的判断。
对观众而言显得不合情理的剧情,加上故事悬念的缺乏,使得他们早已游离于银幕之外。
对于情节剧来说,最重要的是让观众沉醉其中,感情激荡。
无论如何,如果观众看完一部情节剧的开头,就说:“这是荒谬的,这样的事绝不会,也绝不应该发生。
”那么,这部情节剧的整个结构就塌跨了,情节剧需要观众的持续赞同,并且需要调动连贯性剪辑的所有效力来保持这种赞同。
在这一点上,《疯狂的石头》便是成功的范例,它正是通过风波起伏的悬念故事和纷乱错杂却环环紧扣的结构逻辑,一步步铺垫和发展,将观众的情感反应激发到了最高点。
而《婚礼2008》所讲述的原本是个有看头的故事,却因其叙事重心和结构都没能契合观众的心理节奏,难以使他们沉浸其中。
视听语言:风格与观众视听习惯的脱节一般而言,电影形式可以简化为两个基本要素,镜头和剪辑。
在当代电影发展中,它们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风格变化。
镜头方面,研究者将其趋势总结为“强化的镜头处理”,其特点包括“镜头的切换更加快速(据统计,如今的平均镜头长度仅在3-6秒之间,一部影片的镜头数在1500个以上)、长焦距和广角镜头的广泛使用、人物对话时的镜头处理强调在对话双方之间的正反打、多景别切换,摄像机的自由移动等” 。
剪辑方面,跳接、特技剪辑效果等的频繁运用都是为了强调视觉上的节奏感。
一言以蔽之,镜头和剪辑方面的这些变化都是在加快故事叙事节奏,用目不暇接的画面紧扣观众心弦。
无论对于世界商业电影,还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供出口的“艺术电影”,这种影像风格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电影非常重要的特征。
对于小制作商业电影来说,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使其难以达到大片般的视听奇观效果,则更应强调通过镜头调度和剪辑方式的特殊来强化影片的视听效果和叙事节奏。
近年国内较为成功的小制作商业电影《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等,都是如此。
然而在《婚礼2008》中,这种通行的并被观众所习惯的影像风格却是欠缺的。
其镜头和剪辑的整体节奏缓慢,长达数十秒乃至一分钟的镜头比比皆是,且在镜头内部缺乏场面调度,如诸多对话镜头采用的几乎都是小景深的全景镜头和持续的双人镜头,缺少景别间的切换和特写镜头的使用,这使得画面信息非常有限,难以呈现妙趣横生的人物细节,也考验着观众的耐心。
剪辑上,相较于《疯狂的石头》流畅、个性十足的多线剪辑方式,《婚礼2008》的剪辑方式只能用老套来形容,几乎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单线剪辑,中间只运用了数次闪回和平行蒙太奇的变化。
可以说,《婚礼2008》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陈旧的电影语言。
它所呈现的风格不太符合当今电影语言的发展潮流,而观众的视听习惯却正是在顺应这种潮流的商业大片和通俗电影的轰炸下培养起来的,对视听语言的感受和评价形成了很多定势和原则。
作为商业电影,《婚礼2008》悖逆了这些原则,也就一定程度增大了观众接受的难度,变得“不好看”起来。
这种悖逆的起因,可能跟编剧出身初次执导的此片导演张承缺乏运用电影语言的经验有关。
喜剧元素:效果与观众心理预期的脱节喜剧模式似乎是近两年间获得票房成功的小制作商业电影的不二法门。
从《疯狂的石头》到《鸡犬不宁》,从《爱情呼叫转移》到《命运呼叫转移》,从《大电影数百亿》到《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从《大话股神》到《彩票也疯狂》……这与喜剧本身的特点有关,喜剧性往往是通过演员的夸张表演、幽默的语言、身份的错位来实现的。
它倚重于演员的出色表演和情节的出乎意料,而不依赖场面的宏大,视听语言的精巧等。
因此其同大片相比,容易炮制,制作周期短,场面简单,正契合小成本电影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如何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喜剧元素,也给这类影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为一部与《疯狂的石头》有亲缘关系的影片,《婚礼2008》在荒诞喜剧效果的营造技巧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和延续。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被大量使用的丑角形象。
没见过世面的讨债民工,仰头猛灌啤酒的民工媳妇翠花,满嘴港台腔的过气歌星,被婚托欺骗的各色男人,说吵就吵的80后情侣……他们虽然戏份很少,却是影片荒诞感与喜剧感最重要的来源。
对这些人物不遗余力的痴呆化、幼稚化塑造继续着《疯狂的石头》般的恶搞。
在丑角们衬托下,两位主角似乎成了片中仅有的两个正常人,小陶虹作为一个婚托在与各式男人交往时虚假、夸张的表演,郭涛言谈间的冷幽默,同样是影片重要的喜剧元素。
此外片中人物说的各地方言,因其具有的新奇性和张力,也增强了影片语言的幽默效果。
《婚礼2008》较为全面和有效地调用了各种喜剧元素,按理说,应该会有不错的喜剧效果。
但事实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视听语言的落后阻碍了很多喜剧元素的放大呈现。
更主要的则恰恰是因为其与《疯狂的石头》的亲缘关系,相比于从剧本到拍摄准备了六年,改了18稿剧本的《疯狂的石头》,命题作文式的《婚礼2008》喜剧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比如对现实的讽喻虽然有一些细节呈现却远不如前者那般辛辣和集中。
“有事飞信你,没事非理你啊。
”“女人是最失败的创造,沟通需要说话吗?
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来交流”之类的幽默对白因为与片中上下文语境的脱离,非但没产生效果还显得突兀。
这些欠缺打磨的方面自然使其喜剧效果相对逊色了,也自然难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
因为观众在观影中是以一种“像《疯狂的石头》一般”的标准要求着《婚礼2008》的,这也恰恰是其在宣传过程中所刻意强调的。
当有限的喜剧效果与观众很高的心理预期产生了矛盾,观众的不满意便在意料之中了。
营销:质量与观众口碑效应的脱节在当代电影发展中,营销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被强调为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元素。
一部不重视营销的电影几乎不可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不仅大片如此,小制作电影也是如此。
而这两者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异。
当今的大片,其营销费用甚至超过了预算的一半以上,这使其可以调动多种方式进行“轰炸式营销”,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气势非凡的首映典礼等。
而对于小制作商业电影来说,营销费用非常有限,在策略上只能选择成本低的方式,如档期运作、媒体宣传、口碑传播等。
档期运作方面,在避开大片的档期前提下,贺岁档、情人节档等节日档往往是小制作影片的必争之地。
媒体宣传方面,想尽办法制造各种噱头、新闻以赢得媒体的关注,尤其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
这两者都跟影片本身关系不大。
而口碑传播则必须建立在影片本身质量过硬的基础上,进而通过首批观众因对影片的喜爱而主动进行的口耳相传或网络传播来带动更多的观众。
能否形成一定的“口碑效应”,对于小制作影片的票房成败来说,往往是最重要的。
《疯狂的石头》即是一个口碑传播成功的范例。
就前两个方面来说,《婚礼2008》营销策略是成功的,档期上情人节上映使其应景效果十足,带来了首日150万的票房收入。
宣传中在“《疯狂的石头》原班人马”的噱头上做足了功夫,赢得了媒体和网络的较多关注。
此外,演员的选择也成了一种营销方式,《婚礼2008》中,有导演曾担任编剧的《疯狂的石头》中的原班人马,有风靡至今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傻捕快,有《加油好男儿》中的人气选手。
他们都有较高的曝光度,能吸引各自的粉丝群,而且片酬不高,这种演员配置方式正是基于市场和投资双重考虑的最佳选择。
但营销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其无法弥补影片本身的缺欠。
在通过制造噱头吸引了首批观众创造最初的优异票房成绩之后,由于上述分析中的一系列不足,观众们对此片普遍呈不满意的态度,网络上对此片的评价几乎都是恶评,“口碑效应”未能形成,票房增长也便后继乏力了。
此外电影前期宣传中借势《疯狂的石头》的做法,虽然给该片带来了较高的关注度,但当观众们都在宣传策略的影响下抱着“另一部《疯狂的石头》”的期望来观看《婚礼2008》,不自觉的参照、比较也带给了这部质量不高的电影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婚礼2008》的欠缺,正在于创作与观众需求的脱节,老套的线性叙事结构难以凸现故事本身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能契合当代观众的心理节奏,视听语言的陈旧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缺乏突破的喜剧元素也令观众产生了心理落差,这些问题导致影片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进而无法形成口碑效应,尽管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手段,也难以在市场中像《疯狂的石头》那般小片立大功。
在《疯狂的石头》的刺激下,近两年国产电影中,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婚礼2008》的小制作商业电影,他们大多由民营公司出资拍摄,投资额都不大,都希望像《疯狂的石头》那样以较少的投资博取可观的票房收入。
一方面,这些电影的涌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转型做了一个虽不起眼但又意义非凡的注脚,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小制作商业电影实践还很不成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成功都是个案式的、偶然性的。
更多的商业电影得不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从单部电影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说他们的失败原因在于其与观众需求和品位的脱节。
但从整体意义上看,他们的失败则在于没有一整套经过观众检验的、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化的商业美学原则可供遵循,而处在散兵游勇、各自碰运气的状态。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从《婚礼2008》的失败经验出发,在今后小制作商业电影的创作中,首先自觉而充分地研究当下观众审美心理、情感诉求的变化,以此为指导,有机配置电影的创意资源(类型、故事、视听语言、明星、预算成本等)和营销资源(档期、广告、评论等),寻找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点,变“脱节”为“对接”,在不断形成惯例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使更多的小制作商业电影有章可循,有朝一日形成像好莱坞一样成熟的类型电影体系。
这对于中国商业电影的繁荣和成熟,将有非凡的意义。
(婚礼2008)石头的基本原班人马的制作,也是走黑色喜剧的风格。
可能是珠玉在前的缘故,对这部片子很失望。
陶虹还是老样子的装傻充嫩,郭涛这次还好,没有再充当什么无能男人,还算是个正派好男人;小六是压根的不行,脱了那身捕快衣服,听他的声音看他的人咋看咋别扭。
不过光叔还行,贼眉鼠眼但是演起父亲来还是像模像样的。
片中有不少像石头调侃的地方,例如baleno,只是看多了石头,对这种逗笑已经有了免疫力。
片子不过是骗与被骗,骗中还有更高手的问题。
一直以为陶虹是最后的胜者,谁知道长相老实的郭涛摆了她一道,并最终揭示谜底。
这样看来编剧还是有两把刷子滴,只是这个片子也就是两颗星吧,如此而已。
《婚礼2008》搬出了大部分的石头阵容又请来好男客串并选择情人节档期上映其商业目的很明显,这样一部应景小制作显然不会让人产生太高的预期,只要不是粗制滥造就算对得起买票进影院的观众了。
还好,这部电影虽然毛病一大堆但还是透露出了导演和主创们些许求新求变的想法。
从过去来看内地小成本电影多数以讲讲故事表达一些思想塑造一下人物为主,对于电影外在形式技巧方面则考虑的相对欠缺,较少有人在叙事结构镜头画面光线色彩剪接配乐等方面搞些新花样出来。
但电影的文艺性在内外两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的,渐渐的一些新锐导演开始琢磨着尝试一些新的拍法以图让电影变得更好看些,如前段时间上映的《大电影2》《苹果》《我叫刘跃进》等均在追求形式感上有不同程度的发挥,这种现象对于内地电影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好事。
本片启用的年轻导演是《疯狂的石头》的编剧,显然石头一片的一些成功之处会被沿用借鉴,比如多条人物线索通过种种巧合制造出的喜剧效果,比如叙事结构上使用平行拆分呼应等手法,除了这些本片还在镜头语言上玩了点新鲜的,比如在拍摄主要镜头人物的同时在背景构图上也传达出一些信息,这一招在本片中多次运用不过除增添一些趣味性外并没太多服务于主题的实质意义。
求新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可惜的是,就像主演之一的道哥在放映前宣传时低调地说本片远不如石头一样,本片在外在形式技巧的掌控上与石头的差距还不是一星半点。
叙事上前半段过于拖沓后半段情节又颇密集堆积,人物线索交代的不够清晰情节设计经不起推敲过渡也不够顺畅自然,形式技巧的运用也和内容结合的不够好,让观众觉得杂乱缺乏条理。
看来导演还是要多下点功夫了。
说了这么多关于外在形式的东西,最后谈谈电影的内容。
电影讲的是关于骗子的故事,女主角陶虹到处骗婚谋财,偶遇婚礼主持郭涛为骗其钱财请来道哥叔侄假扮家人得钱后反遭绑架,郭涛对其一见钟情即使知道了她的底细还是多次接近执着示爱最终终于与其成婚,殊不知这成婚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骗局。
这样的题材走轻松搞笑的路线倒也匹配商业娱乐片的外衣,况且女人骗财男人不仅骗财还骗色也确实是社会上存在的现象,电影借此题材讽刺或警示不良社会现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故事的总体架构是男主角设计的一个骗局,但却是个倾注了情感的骗局,显然他在意女主角所以才选择去当婚礼主持去千方百计寻找并接近,最后他得逞了但并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挽救。
这样的故事框架还是不错的,如果内容情节设计的更巧妙顺畅些的话会让本片提升档次。
这个带有情感的骗局会在某些细节上带给观众们一些小感动,但电影并没去渲染过多的温情,带给观众笑声似乎才是本片的主旨,因此在这个骗局里电影利用道哥叔侄以及小军等人物角色的发挥杂糅了不少的笑料,客观的说不少搞笑桥段的设计还是颇新颖的,尽管这些笑料分布不够均匀无法装点起电影的整体氛围,但影院里大部分观众的片刻开怀也已是对本片足够的回馈了。
2008-2-16
让我想起了疯狂的石头
奉劝移不动适可而止了吧
挺喜欢里面关于诚实的定义,不过这个故事也只能看看。
真糟心
骗中骗。能忍住感情的骗子真是无敌。
其实这片子挺垃圾的
别把眼光都放在那些高科技,大投入的商业片上...小电影挺好看的
太想把故事讲好,这种强烈的愿望有时会毁掉一个好故事的。比如这部,故事交待的不够彻底···线头很多,却没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总觉得中间缺了点什么
现在打着《疯狂的石头》旗号的片子不计其数,这部杖这有郭涛、刘桦等演员,就号称是《石》头的原班人马。片子一般,也算不上什么计中计,纯属个炒作的片子,在那些打着《石头》旗号的片子里还算是出色一些。
2008-2-23 意料之外的有趣,技术细节推荐影评“情感与笑料杂糅的一场婚姻骗局”
我承认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很三心二意的,然后突然发现是在杭州取的景。半夜医院里护士吼的那句杭州话,那个某某酒店,西湖里的船,西湖边的越剧,笑,还真熟悉。
婚姻就是骗局,实际没有如此简单的结论
观影时间:2008.3.28点评:挺挺失望的一部国产电影,可能是我的期待值太高了吧,片中有太多的硬伤,表演也不出彩,还好没去电影院看!!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你喝我和我喝你是一码事
蛮有劲的,搞来搞去。。。。
喜欢小陶虹
看電視上放的,雖然陶虹什么的不喜歡,但是故事和角色很有意思,爾虞我詐不過為了情和錢。
垃圾
看看在杭州拍的片子,片子很一般。除了结尾有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