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
Морфий,Morfiy,Morphine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主演:Leonid Bichevin,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安德烈·帕宁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8
简介:《吗啡》以布尔加科夫的同名日记体小说为蓝本,同时将布氏早期行医题材的多篇短篇小说糅合于其中以丰富细节内容,色彩与配乐相得益彰地展现出了布尔加科夫式的尖锐与冷冽风格。 影片发生年代位于20世纪早期,年轻的俄国医生米哈伊尔·波利亚科夫来到偏远乡村的一家小诊所,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小有经验,他工作努力并赢得同事的认同。一..详细 >
情节呢,散得不行,一段一段的,几乎没矛盾没冲突,可能还不如戏文系大一学生作品。
除了露点和手术,就是成瘾者自挂东南枝的喜剧人生,隐喻都懒得翻译,谁关心呢
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俄罗斯影片,嗯,说实话看完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
7.7,好精致的作品,看没太懂,但应该很不错。
好棒啊,俄罗斯的艺术为什么这么棒啊。寒夜漫漫,欲望肆虐,生死交替,但最终,唯孤独永存。结尾看哭我了。
如果权力即毒品,人民只能等着统治阶级自杀?
布尔加科夫是个牛逼哄哄的人
观影感觉很不好。要结合政治环境来看,才能理解导演的深义。个人觉得,比《日瓦戈医生》差很多,三星。
医生吗啡成瘾,后在戏院自杀
俄罗斯不愧是写实主义的祖宗,也太写实了。
俄国以外的人看这部电影会有距离
Anna拒绝再配制吗啡溶液时,医生反问Anna是否在怀疑他变成瘾君子,这时他的唱片开始跳针,反复播放的唱句就像在提醒他,没错,你已经陷入药物成瘾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摄影美术演员都很漂亮的电影,现在怎么没人拍这么漂亮的电影了。剧情平缓但不乏味,真实感拉满的伤残截肢烧伤效果镜头毫不避讳就这么正对着拍,这点我特别喜欢。配乐重复且欢快得怪异,每次一响起来就给人感觉这一整部电影仿佛是个视听八音盒。本来是为了布尔加科夫和导演来看的,结果这个小医生……我大嗑一口,除了长得可爱之外还很脆弱。尽管主线剧情是佢不慎吗啡成瘾,但我有些镜头是当抑制剂失效的Omega看的……总之凝了个爽。结局的黑色意味也棒呆了😊
寡言+积雪是俄罗斯电影永恒的主题
吗啡是他粗浅医术的掩饰,更是他空虚生活的提神剂。但是一旦成瘾,他必然走向颓废陨灭。
苏联人的冷酷是连血液都冰冻了
补巴拉巴诺夫名作。开场雪车调度嗲。章节切分总超出该情节一部分。欢快小调贯彻始终,阅读乐趣+黑色幽默一路并进,直到电影中的电影院哄堂大笑。白喉废奴,截肢贵族,方兴未艾的革命乱浪则似尚未被研究出结构式的morphine,一浪更比一浪凶。
喜欢结局
接生,截肢与开喉,三场医疗戏厉害,特别后两项,血淋淋,不忍直视。
老毛子极其擅长的战争cult片。叙事流畅度与节奏把控都恰到好处,其实是很精致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