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ele剧中两男主背后的故事,总结一下已经出现的伏笔和推测—————————————————感觉第五集主线就要开始了,之后再想写小论文就另开一文叭,这篇写得好菜大家别看啊…_(:_」∠)_—————————————————结果看了第六集之后还是忍不住更新起来_(:_」∠)_—————————————————看了第八集之后:欢迎大家围观本人大型打脸现场(微笑)编剧我要给你寄四十米长刀—————————————————一、熊猫(坂上圭司)第一集
这里是圭司第一次提到自己对父亲的态度,是个伏笔第二集
看了第二集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能由此猜测出圭司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有心结在四刷之后才发现自己居然漏了这么重要的地方!
在被问到是否有有过后悔查看信息的经历时圭酱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
眼睛里有泪的圭司第三集这段真的无论看几遍都会泪目
个人觉得这一段揭示了圭司的共情力。
是的,两人组中更有共情力的其实是圭司,祐太郎一直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人伸出援手,这样的想法其实代表着祐太郎的内心更强大,有足够的能量对人施与同情;但圭司是习惯将自己代入他人的心理,这样的思考方式更容易受伤害第四集
和姐姐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感觉像是个和姐姐从小斗嘴又被宠着的弟弟www
圭司坚信着的独特世界观,和他的性格相辅相成第五集这一集两线并行,刚好都揭露了一点两人的过去,我的排版刚好很合适2333由于圭和奈的关系是本集的伏笔之一,所以是通过两人的对话慢慢表现的。
总结一下就是奈在圭还是高中生时,作为大学生担任他的音乐老师,那一时期刚好是圭因病残疾的节点,然后两人成为恋人,后又分手,但还是保留每年见面一次的约定。
两人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在奈面前圭司的状态真的很放松,表现出的样子和平时不同,能让人从他身上看到一点当年活泼开朗的高中生的影子。
熊猫的演技真的精妙绝伦。
这一段太令人难过了我一定要把它po上来
我觉得奈终止每年的见面其实是因为她认为圭司已经在逐渐走出阴影,展开新的人生。
自己作为来自圭司陈腐记忆中的人,已经没有继续出现的必要了。
多好的妹子鸭。
第六集
从这段话来看已经是明示了…具体内容写在下面
这一段话虽然都是祐太郎说的,但巧合的是两人都曾经经历过身边的人突然离世,世界失衡的状况。
从当下来看,祐太郎成功从失衡的世界中走出来了,但圭司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以下大胆猜测:(对应图片顺序)1.来自P123(第一二集)①圭司和父亲的关系复杂微妙②圭司可能和诗织妹子有相似的经历 →圭司曾使他的父亲失望(原因可能为残疾/违背父母安排) →圭司的父亲不能理解他(比如说职业/生活方式) →圭司的童年受到了来自父亲的压力,并影响至今 2.来自P4(第二集)圭司可能曾经意外,或者不负责任地看到委托人的信息,然后因此受到伤害了。
这样的遭遇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在祐太郎面前都忍不住要哭出来了。
这个大概在后期的主线剧情里面也会揭露出来的,啊好期待→最近看了原著后发现圭司的父亲已经去世,且姐姐一直在怀疑弟弟是否删去父亲的数据。
因此猜测圭司看到的信息可能是来自父亲的3.来自P56(第三四集)这其实只是对圭司性格的补充,私心加进来是因为前几集的内在关联大概就是对圭司性格的丰富与完善了(就是变得越来越可爱了)。
而P5中提到的共情力可能是圭司曾经受到的伤害之深的原因之一吧4.来自全部截图(主要是第六集)一个比较完整的推测。
圭司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并有较大可能成长于单亲家庭中。
父亲自杀,圭司看了数据了解了自杀的理由,由于真相非常残酷他就把数据偷偷删除了,所以他的姐姐可能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原因。
第五集中不明原因的病也是个谜团,可能与父亲挂钩,但可能性较小。
二、苏打(真柴祐太郎)第一集
末尾的虚晃一枪真是气死人,从“难以想象”可以推出祐太郎的过去并不那么美好
这段话也令人在意,一定与祐太郎的经历有关****注意了这句话在第六集也有提及!
第二集
与管理员相比,佑太郎遇见尸体的反应十分冷静老练(仅仅是第一集遇到安冈的经验不足以解释,且在四刷后发现第一集中祐太郎见到安冈的尸体时表情也十分冷静)第三集和第四集这两集的祐太郎还是那么可爱,但是在性格方面有一定的完善。
在原有的善良、关心别人的基础上,也能看出其不成熟的一面。
一脸八卦的笑容2333(用这样轻率的态度对待老爷爷的故事回想起来还是不太好,祐太郎还是太单纯了)
对杀人犯释放善意(喂万一人家是在撒谎呢?
)第五集同上,这集告诉了观众祐太郎有个死去的妹妹,而他仍然十分想念她。
但是除此之外信息量还是太少了!
第六集有的部分已经在圭司那里提及到了,总体说来祐太郎是个有着痛苦的过去,但现在已经走出悲伤,积极向上的小天使。
他曾经失去自己的亲人,体会过自己的精神世界遭受巨大打击,但现实世界却没有丝毫变化的落差,因此更能理解那些孩子的痛苦,对于拯救他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噢。
这里的“容身之处”在第一集中也有提到,大家可以自己品味一下_(:3」∠❀)_所以这集的祐太郎也是与前几集的样子相承接的,虽然方法看起来很笨拙,想法也比较单纯(其实不是普通的单纯,只是更乐于相信人性的光明面),但他的热情是推动圭司和剧情前进的重要推力。
啊最后还有一个地方
这段动作戏一气呵成,从身手来看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连偷手机都那么熟练……我真的又想怀疑一下这家伙之前的工作了以下大胆推测:1.来自P123①祐太郎身世凄惨(废话)②祐太郎可能见过其亲近的人去世的样子③祐太郎可能曾经因犯罪而蹲过局子。
因此身手灵活应变能力强也就是符合犯罪需要;他认为自己不被需要也就是出于负罪感与自卑感(太扯了)→从第五集的预告来看起码第二条是实锤了!!!
(๑´ω`๑)→没错是妹妹→第三条大概是错的了,如果真的见识过人性的黑暗面,祐太郎小天使是不会总是相信他人,把所有人往好的那面想的。
→第三条的可能性突然又大起来了,第六集中祐太郎一身晃晃荡荡的衣服和正经学生比起来真的太像流浪混混了,而且偷手机也太熟练了吧,不管怎么说这家伙之前一定做过奇奇怪怪的工作吧不然完全无法解释!
2.来自P45(第三四集)同样只是人物性格的完善而已。
祐太郎是能发光的人,能够以自身的热量温暖他人,但也不是全能的。
3.就是补充在1下面的部分。
补充:如果说祐太郎曾经坐过牢,那么第一集的这段对话就可以作为伏笔了…比如说三年前的炸毛君仍在狱里,所以对三神学的事情一无所知…之类的
三、另外还有个人的一点感想1.求求那些大佬了这部剧可真不是披皮刑侦剧啊,我个人觉得它的切入点在于死亡与人性,而事件的解决只是为了传递本剧的价值观而已,希望那些在这部剧里追求悬疑,严谨推理和曲折离奇剧情的人可以快点弃剧退散2.第一集结尾里圭司已经说了他工作的本质了,所以希望那些一直纠结有没有看隐私的人也可以退散_(:з」∠)_第一集中他们留下了安冈春雄在儿子心中的形象,第二集他们依照妹子的意愿让她的父母了解了她想让他们了解的真正的自己,so完全可以算是圆满完成工作了
3、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道理的说法。
对剧情伏笔的猜测其实本质上毫无意义,猜错了打脸,猜对了就是编剧有意的暗示,有这闲心写小论文还不如去产粮呢。
所以我决定就这么跑路了23333↑两个星期后,产了粮之后的我又回来了(๑•ี_เ•ี๑)
这一集讲的内容我已经在很多剧里看过了,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刚好有人发现你的疑惑和难过,刚好他们温柔的告诉你“今天天气真好要不要出去转转,顺便跟我讲讲。
”从小我就是个疑惑很多的人,问爸妈也不知道问周围的人也没法解决。
我习惯性的隐藏问题,尝试自己解决但好像不行,那时候我好想有这样一个人来告诉我,嘿不用担心你的困惑,来跟我讲讲我可以说不定可以帮助你。
特别是身处困境的沼泽,如果刚好身边有佑太郎这样的人,可能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不过现在我想明白了,别人没有义务帮你,或许我自己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我希望我能成为说“天气真好,我们去散散步这样吧”,这样的人,而不是推别人入深渊。
第六集的佑太郎和阿圭真的太好了。
这个世界的键盘侠就是看不得别人的好,以自己内心的黑暗来引诱青少年一步步走向自杀。
突然又想起之间关于海豚图案的一个组织引诱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自杀。
黑暗的东西一直都有,光明的也未曾不在。
这个叫纯子的14岁女孩饱受宠爱下幸福地长大,到了初中因为受一些负面的评论影响开始学会骂人,被吞噬噩梦的键盘侠一步步引导看到了她本来这辈子都可以不用看到的东西,于是内心崩溃,开始埋怨并且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全是伪装的善良和美好。
真相有时候很重要,但是如果他注定让所有人都难受痛苦的话,我觉得就没必要知道了。
但如果真的要知道,就必须先了解是否能够承担后果。
这集结尾阿圭说:“我会盯着你让你下辈子都不能再碰键盘。
”佑太郎也是,“很凑巧知道了你的烦恼,所以想找你谈谈。
天气这么好我们出去走走吧。
”所以说是电视剧啊,总是会给人希望,世上有这样的人真的太好了。
人生删除事务所这个名字确实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以事务所为故事基地,以不同的委托人委托删除的电子信息遗产串联展开,全剧每集一个小故事,带着侦探故事般的逻辑性,驱使着观者带着好奇心不断向前。
一个被世界恶意以待却仍坚持善良把暖意不断传给身边的男孩祐太郎,一个技术超高看似冷漠却一直在做着善良的事情的阿圭。
二人默契配合,虽然不顾职业操守窥探了一个个委托人的秘密,却做出了一个个真正善良的选择。
剧中有隐秘的情愫,有至亲之间却不能互相理解的委屈,有无法惩治的恶,有就这样算了吧的无奈….那些被委托删除的电子信息,那些自己一辈子珍视保存在离开世界后真的只想永远只埋藏在自己记忆里不被发现么?
或许也会有后悔吧,就像那个热爱音乐的女孩子,最后也想让父母看到并理解最真实的自己的内心吧。
每个人都想留下美好,把一些自以为的不堪,误解,不打扰的情愫统统删掉,可谁不曾奢望过无论自己最真实的是什么样子都是可以有人理解,有人接纳的。
这或许也是他们放下职业操守,在善良的意图下窥探这些隐秘的信息的原因吧,不忍心让这些美好的情愫或者遗憾就这么随风消逝,也不想那些真正的坏人一直逍遥法外。
对于普通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遇见这么多人,或许感受过美好,也感受过恶意,我们用电子信息去记录去书写,却总是偏颇,所有的加总一起才是真实的,却不是所有都愿意被记录。
越是长大我们越是只想接受美好,展示美好,痛苦更是无人诉说,只有埋藏在心底。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删除键,刻意的删除刻意的保留,表现出积极的样子来回应外界的期待。
逃避内心不良感受,逃避世界的不美好,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只靠删除键就可以了么?
这部剧最后阿圭也接受了自己父亲真正的样子,祐太郎也与自己内心真正的和解。
非常治愈得一部剧,展示了直面才是真正的勇敢。
直面真实的自己,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即使看过所有的不堪也依然可以有勇气接受世界真实的样子并温暖自己,无论生活发下什么样的牌都继续保持内心的始终如一的坚持与勇敢面对。
好看,个人觉得两个人物塑造方面可能没那么讨喜,但是也还好,也不是不能看,故事情节还是可以的。
演技有担当。
只不过我忍不住跟那个机动队404比较,他们也是双男主。
那一部剧的整体的完成度要高很多。
没有反转,也没有故意渲染情绪you。
刚看完行骗天下,我就一直在想,会不会有什么特别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实际上也还好。
总体来说是好看的。
果然剧情越长越容易出bug,像这种小巧精悍的电视剧更容易写的好。
电视剧一长就容易拖拖拉拉的,中间特别容易水一些剧情啥的,而且很多电视剧都有,高能开局加上低能结尾。
这部剧就完全是相反的,或者说欲扬先抑吧。
为了最后他俩的羁绊写了这样一个开局,其实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而且中间的猪肚做的很充足,没有硬把它变成一部刑侦片的意思。
主旨其实就是说人是复杂多面的。
从那个自杀的女孩儿那一集里面看到了有时候人性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
千万不要以单纯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人,嗯,这样很容易把自己建立起来的世界给崩塌掉。
无论如何我们都得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就是有邪恶的一面有好的一面。
用固定主线串起来的小故事,目前看到了第四集,作为单元剧,情节安排上有一些刻意,每集都笼罩在一种日剧预料中的温暖中,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需要的那种温暖,所以也没有什么多说的第三集的故事很美,有一种旧日的温暖气息第四集有点特摄片的感觉,甚至可以想象成迪迦奥特曼中的一集(差个怪兽吧,大概),但是中途的转场和迷幻的音乐有一种很美的年代感其余的这几天继续看,,,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第五集,一袭红裙的桥本爱令人印象深刻,角色也有自己的性格,很贴近现实,是在现实中会喜欢的聪明女孩。
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让自己与其他人交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执着,很悲凉。
强烈谴责b站封建家长般的删减行为,那么多擦边的内容不管,牵个手都能删,就这么崆峒吗?
这一点比较影响观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3 1.16第六集,比较不能引起共鸣的校园故事。
内容冗杂,剧情的推动太刻意。
总的来说,质量有所下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3 1.17第七集,全员恶人的故事。
随着调查的进展,有嫌疑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头绪越多,到最后反而没有头绪主线进行的同时,男一男二的身世线逐渐在展开最后想要吐槽一下,你们剧的男主都是这么说话吗?!
见面就摊牌?!
不怕打击报复吗?
还有,某些操作,真的合法吗?
看完了MIU404-机动搜查队后,在评论区看到相关案例来看的这部剧。
短小精炼的8集,听说是由不同编剧分别完成的,所以确实不同事件的观感有差异。
现在回想起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是哪集呢,可能还是扑朔迷离似罗生门的第7集吧。
不过其实每一集的感触都挺深。
第一集是入门,代入初始设定,双男主、姐姐的出场与人物角色建立。
事件也是极具正义感的事件。
可以看出重点不在悬疑探案方面,男主的遇到“巧合”能力过强哈哈。
第二集有些唏嘘,精英家庭对于延续、保持已有阶级的渴望强于后代个人意愿。
反讽古典乐对于其他流派的鄙视。
我认为最后当事人取消对数据的删除,并不是对父母的报复,因为之前的断绝、不相往来、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消息,其实才是断绝家人关系的表现,让他们知道自己之前生活的状态,是完成一种“非直接”的沟通,反而是释怀吧。
第三集的故事与背景给人年代十分久远的感觉,那个时间停滞了的小镇仿佛是上个世纪的状态,处于当代世界的一个桃花源中。
孤独与陪伴产生的奇异又奇妙的羁绊。
第四集争议十分大,过失杀妻的丈夫,为了女儿的幸福,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仅在心理负罪的状态下继续活下去。
让观众最难以理解的是,双男主对此采取的是“不干涉”态度,结局对母亲太惨了。
第五集,看似三角但其实只有一个局外人的故事。
第六集,很有感触。
纯子背负着家人朋友们对纯洁的向往,然而这世界没有那么干净,当然也没有那么黑暗。
被诱导看到过量黑暗的单纯小孩,承受不了这份失望感。
多少有过类似的情绪,在书中仁义礼信义的教导下,认为人人应如此,对于黑暗面也曾十分不解。
还好都走过来了。
中庸之道万岁。
第七集,有一个和第六集类似的感悟:秘密需要空间,即使有机会触碰它,也要想清楚,能承受得起后果吗。
第八集,解决过程过于简单,不过影响不大。
经历过黑暗后依然能笑对生活,欧耶!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谢绝引用阅读全篇请移步豆瓣专栏:https://read.douban.com/submit/column/8245946/豆瓣首次发布链接:https://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8245946/chapter/55965398/dele 去留人生第四篇 艰难的选择作为本季拥有最具创意剧本的日剧,广大观众对 dele 的印象已经从“看今天有什么事”,转而变为“还会发生什么事”,不能不说是信心十足。
这是对作品的肯定,也是对编导的信任。
是,自打处理完资深调查员浦田文雄老人的身后事之后,程序员大叔和祐太郎的合作已经从彼此试探,互相适应,发展为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的程度,就连所长大姐躲在门边看程序员大叔自顾自搞魔术秀,念念有词地试一下使汤匙弯曲,都要拉上祐太郎一起看。
没曾想,编剧安排大叔来这么一出,不是为出他洋相,或是夸示其个性,而是为了却心愿或是表达对某人的信任。
看,这就是不同风格的编剧加入同一部戏撰写剧本的问题,或者说是麻烦所在:如剧本为同一位编剧所写,早就在之前各集埋下伏笔,日后剧情行至此处,观众只当是草蛇灰线,可要是由水平稳定,常有神来之笔,但却是多人完成多集剧本,就只能在每集开局之初安排伏笔。
差不多每集如此,几乎要成为剧情发展的特点。
所以,在这天早晨,大叔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肉体消弭,第二次死亡则是被世人彻底遗忘。
又提到:-我一直在想,当年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是看到她过着幸福的生活,才觉得也许是对的。
在大叔看来,信中措辞悲观决绝,似是诀别,心中特别不安,这才要祐太郎赶紧联系,眼见联系不果,甚至要亲自上门核实。
大叔为什么这么热心,还要跟着祐太郎一起上门?
刚开始不少观众都认为大叔这是出于内疚,才要这么做。
上回他没见到面的浦田文雄老人就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想要离世的想法,阻拦不及,这才造成在故人身后帮忙实现心愿的情况,这一次如果来得及,当然要帮一把。
可是,到后来,大家都发觉不是,事实正如程序员大叔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位委托人,我认识。
…………敢情这是在实现自己的心愿,要去见朋友啊。
可是当祐太郎冲门而入,着急的大叔甚至从轮椅上跌坐下来,靠着双膝跪走到桌前,看到故人手掌之下那幅已完成的铅笔淡彩,还有压住的照片,看他如此关心,如此在意,祐太郎这才发现大叔对这位委托人的执着,并不止于此。
问题在于,经确认这位日暮先生也去世了。
看,这回没跑了,看来非主流界的传说没错, dele 的人只要一出现,那准是来处理后事的。
这判断几乎比天气预报还准。
这回最麻烦的是,由于情急之下,大叔默许祐太郎冲进委托人住处,在发现故人遗体之后,两人都被带去局里讯问,只能求大姐亲自出面,办理相关手续,并做解释,才能把人带回去。
要劝说两个任性的大孩子 还要不时帮忙善后 所长大姐也是够累的所长大姐的出现,不是不耐烦,而是以无可奈何的家长的心情来劝说两个淘气的大孩子,不要如此任性行事,这样擅闯民宅,谁能受得了啊。
看来,不知不觉中,所长大姐早已把祐太郎当成了自己人。
大姐说的情况当中,有几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经有关方面确认,委托人日暮系病故,死因为肺癌晚期未治疗。
在 dele 工作人员进门之前,已离去多时。
◇该委托人是被遗忘的名人,从前曾经非常有人气的电视节目中,他就是那个经常使用特异功能表演找人的少年。
可是遭遇一次错误事件,承认造假,也就此失去了继续上电视的机会。
◇当年迫使日暮承认造假的相关事件委托人,是一位十岁小女孩,急着寻找失踪的母亲,她的情形与被母亲抛弃的日暮,情况相类似。
情况介绍到这里,可能不少观众都明白了,大叔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这位日暮委托人的事,原来故人就是他小时候的偶像,大叔关注汤勺弯曲的表演,就是因日暮而来。
所以,这一次复制将要删除的数据,并加以确认,不是祐太郎的主意,而是程序员大叔出于对偶像的关心和在意,主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故人日暮究竟留下了什么,为什么指定在身后由自己的铁粉负责删除?
为确认情况,大叔重看了日暮留下的信,认为在离开之前,日暮对自己从前的选择仍有疑惑,在信的结尾是问句,似是心愿未了,这才打开了要删除的数据。
从大叔调出的数据来看,是一些儿童简笔画。
根据大叔回忆,当年日暮就是靠着画这些话,寻人找物,从未失手,直到遇见这个寻母的女孩。
但无论如何,调查相关情况,应该从其家人开始。
没想到的是,去丧礼的时候,格外冷清,前来为日暮处理后事的亲属仅有他的姑母,甚至就连姑母也凑不上相关费用,还要打电话找人借钱。
从日暮女士那里了解到,日暮生前与她来往并不多。
于是,调查重点就直接转向了当年那位拜托寻母的女子松井美香。
根据看过电视的大叔回忆,当年寻母的委托人松井美香是一个忧伤沉默,面容清瘦的小女孩,跟着父亲前来,如今再见到父女二人,情况已大不相同。
小女孩早已成大成人,出落得清秀端正,已经与人结婚,并育有一女,父亲还在跟女儿一起住,帮忙带孩子,根据当年的委托人所说,父亲非常疼爱外孙女,对孩子很好。
值得关注的是,当大叔与祐太郎来到美香家与她谈起此事,美香完全没有责怪的意思,也从来没有怀疑过日暮的预测能力,甚至还认为当年日暮是看到了什么,认定她的母亲已死,不想让十岁的她过于悲痛,这才不惜打破信誉,乱画一气。
祐太郎交付的那些简笔画,美香看了看,完全没看懂,倒是对第一幅画,说了句:-这像是父母从前带我去的水族馆。
随后看到大叔给出的水族馆全貌照片,又赶紧道歉说有可能是记错了。
按照美香的说法:-一想到日暮先生当年也许是因为我的事,才会落到如此地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可见,委托人松井美香一直都对画错路线的日暮抱有信赖感,甚至还提到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事,那天家里正在办烧烤大会,美香的女儿却站在墙边对人挥手,笑着说:-叔叔,叔叔再见待到家长来看的时候,却只看到一人离去的身影,但从美香的想法来看,她就认为是见到了熟人:-我当时看到那样蜷缩的身形,一下就想到是日暮先生,但又没有根据,只是自己的猜测而已。
最有意思的是,当美香的父亲松井重治带着外孙女到家的时候,也问起故人日暮的情况,当听到女儿美香说起:-日暮先生已经去世了。
这样的话,表情不像是遗憾或是难过,而是如释重负的样子,就是因为这样的表现,才让人疑惑。
那么,松井重治究竟与失踪事件有什么关联,又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听说日暮病故后露出那样的表情?
之后经过祐太郎和大叔核实之后才发现,情况并不简单。
首先,根据大叔核对的老照片来看,简笔画中的建筑,确如美香所回忆的那样,就是当年未经改建的老水族馆,而此后的一系列图画,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场景,就是因为过于逼真和准确,才让本来含笑吹风的祐太郎,一下子笑不出来了。
按他的想法:-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特异功能什么的,那是骗人的吧可是看到日暮留下的这些画,还有随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又让他不得不相信,日暮确实知道情况,他并不是一个骗子或是怪人,只是比别人更早看到一些真相,小孩子心里藏不住话,就说了出来,还用图画表示,这才给自己惹来了麻烦。
事情发展到后来,母亲因此恐惧厌恶他,甚至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父亲不得已弃世而去,他就成了母亲口中那样:-他是受诅咒的孩子其实,日暮并非受到诅咒,他只是比别人看到的更多,更加诚实,也更善良罢了。
可恶的并不是有特别本领,能看到很多真相的日暮,而是周围嫌恶排斥他,想让他完蛋的人们,一旦确认一个人真有特殊才能,就会反感,恐惧,乃至厌恶他,甚至想要把他赶走,其中也包括他的生母。
根据日暮的姑母回忆,在她把孩子送去的时候,日暮的生母闭门不出,大声在屋里回答说:-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纳这个孩子的无论是否接纳,日暮的能力是真实存在过的,这次依画寻人的结果是,按照图示,祐太郎与程序员大叔一路找到了失踪者的埋骨处,甚至还在大雨中从泥坑里挖到了另一样东西:装有美香父亲松井重治名片的小盒子所以,这一回热心帮忙的祐太郎和程序员大叔又给自己惹来了麻烦,又被带回局里盘问,还得要大姐出面把他们接出来。
不过这回大姐的态度可强硬多了,按照她的了解,一旦DNA检验结果揭晓,那个多事的组长肯定会把美香一家的事对媒体公开,于是事先就打招呼,制止对方多说情况,却没想到相关事件还是被传开,松井父女还是如十多年前一样,面对镜头接受访问,不情愿地说出心情感受,相对于父亲的支吾以对,松井美香则坦然得多。
时间过去,她对母亲的离开也早有心理准备,唯独还是放不下当年日暮因她寻母不成所遭到的失败和打击,对故人抱有深深的歉意。
根据美香的回忆,当年在拍摄现场,日暮在追忆之后,吓得不轻,可见他确实悟出了一些事,但又不能对人说,于是问过美香的情况,笃定地对她说:-你失去母亲的这种痛苦,我很理解。
可见,少年日暮是在紧要关头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宁可人们说他行骗,也不肯画出松井夫人真正的所在,为保护与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没有向寻母心切的美香传达真实信息。
那么,故人日暮不确定的心愿实现了吗?
真犯最后究竟怎样?
对照日暮在去世前给大叔的信来看,他始终都在怀疑自己当年所做的选择,对松井美香究竟是对还是错,但是看到她现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还是松了一口气。
那天下午,美香的女儿隔墙见到,并与之挥手的人确实就是日暮,他是做了离开的准备,特地来看望当年曾经关照过的松井一家,知道他们过着平和的生活,就默默地离开了。
但在离开之前,他始终还是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于是写信给帮助他处理数据的 dele 程序员,诉说了自己的犹豫和苦闷。
这封信既是诀别,也是委托。
实际上,在寻人过程中,祐太郎对画寻人的灵感也来自冥冥中日暮的指点。
对于美香的父亲,当年他只是误推了妻子,却没想到为掩盖错误,终至无法回头,担心女儿年幼无人照顾,承受不了打击,多年来一直隐瞒实情并精心照顾女儿,全力为她付出,当做赎罪。
于是,按照知情者的心愿,那个在现场发现的名片盒被作为日暮心愿的执行事务,交还到主人的手中,由他自行决定何去何从。
或者,这才是对真犯最好的处理办法:日后,松井重治若不自首,只要看到女儿美香,就会想起名片盒和旧人旧事,惶惶不可终日,这才是最严厉的惩罚。
最让人叹息的是,祐太郎取走的那幅铅笔淡彩,最终被反复寻人寻物的大叔和他一起证明这是日暮生母离婚离家,另嫁他人以后的住所。
说来,日暮真是一位深情的人,为保护美香不说实情,是因为挂念母亲,不再见到母亲,也是因为不想打扰母亲的生活,临终前还在惦记,这才默默画出了那副最后的画。
以他在信中所说:-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肉体消弭,第二次死亡则是被世人彻底遗忘。
这话被热心观众认为是有皮克斯动画风格的悲观说法,但又不得不同意他的看法,没有人愿意被人遗忘,特别是孤独的人。
最终,程序员大叔决定收起画纸,不见日暮的生母,不告知实情,转而以记住日暮其人其事为怀念他的方式,就是日暮所期待的最好选择;而在这一深情追忆往昔的过程中,dele众人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协助完成了日暮最后的委托,不愧为处理数据遗产最可靠的事务所。
想要解开无法释怀的心结,想要达成未了的心愿,处理身后遗留数据,欢迎来到dele事务所,这里会尽一切可能达成你的愿望。
扫码关注林下之风
人生删除事务所(❎)人生偷窥事务所(✅)刚看到剧的标题时,就想到了那个笑话,大概就是在濒死的时候,一个人挣扎着向自己的同伴爬去“你还有什么事?
”“请。。。
请把我硬盘中的影片全删了。
”哈哈哈哈。
你死去前,有什么想删去的东西吗?
每个人总是留下想让别人看见的一面,而删除不想被看见的一面,哪怕被删除的才能代表自己。
剧本的话,很经典的单元剧,前面剧情中埋下的伏笔在最后处理的没有多么精彩,但也还算不错了,尤其最后两集剧情写的是真好,让我在看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根本遏制不住打破自己一天只看一集的戒律的冲动。
两位主演对角色的演绎也十分精彩。
说实话,有点像那种套着其他的皮然后实质为侦探剧的剧,但是这也是一种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做法了,甚至说正常到如果揪着这点批判的话都多少有点无聊了。
而且,人生删除事务所删除的不正是那些不想被看见的秘密吗,去探险这些秘密,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吧。
喂,这个人怎么在这自顾自的跟自己在脑海中随意划过的一个念头争论这么久啊,好无趣啊。
(笑)回头说说这部剧吧,很温情,很日系。
虽然说不会查看客户的隐私,但是每次都会看是吗,哈哈哈。
那么,该如何面对那个被自己藏起来的,想要删除它的,虽然不想承认但很有可能是真实的自己呢?
真让人头大啊,我明明都把它藏起来了,还要把它揪出来看吗?
那我把它藏起来的意义何在啊。
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是真正的勇士的事情,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啊!
活在虚假但美好的幻想中,不也是无比开心的一件事吗?
哈哈,好像有点偏题了,啊,但这也能说明这部剧能带给人一些思考,不是吗?
所以啊,不如就像剧中最后一样,把想要送出却总是送不出的东西送出去吧,就让我们假设自己是个温暖的人的死去吧。
嗯,感谢,以上。
分四次看完:1,2,34,58。
单元剧结构,剧情紧凑,有悬疑,有现实主义。
双男主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但编剧给的线索少,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
偏爱高冷、高智商人设,但这部剧一开始不喜欢中分熊猫,喜欢活泼苏打……摄影和后期很厉害,澄澈时、沉郁时都恰到好处地贴合剧情。
EP1 八卦记者的倔强反转处一般,不太喜欢山田孝之的角色(中分什么的),感觉故作神秘。
结尾熊猫单手KO刑警有点夸张,刑警查了一大圈却放过办公室里的硬盘,这算剧情硬伤吧。
EP2 生前葬礼从这一集开始决定要追下去。
在视频公开前一直以为会是跟父母有关的东西——信件,音乐,遗言之类的,万万没想到是这样。
生前葬礼催人泪下,朋友真好,友情赛高!
联想到《非自然死亡》第八集,被父亲赶出家门的前黑社会,在杂居的居民楼里找到了新家和归属,不同的是,三郎是渴望和解的,而诗织对家庭没有留恋。
对临死前不想dele数据的解释,苏打和熊猫的说法都有可能,虽然熊猫的“复仇”有一点反转的震撼,但我认为二者兼而有之,是复杂的心态让她写下了最后的遗言。
此处更大的作用是体现两位主角的性格。
EP3 小镇窃听风暴海边小镇,时间停滞,街道空无一人,很有电影感的一集。
最浪漫的是“我知道你在监视我”和“我知道你知道我在监视你”。
冰冷的老照相馆,伴随着电流声的录音,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陪伴,停滞的笔尖,上扬的嘴角,窗帘后的目光,从好奇到关切,到悲悯,暖色调的时光流转着,安静而美好。
EP4 超能少年一直以为美香的妈妈会和日野的妈妈有什么关系,然而并没有。
相较于第二集,3、4集比较平淡。
但这两集的摄影非常优秀。
苏打越来越可爱了!
关于苏打的弯勺子能力,我的理解是——在找人的路上被超能少年的灵魂附体了,所以日野在森林里闪现了一下,苏打也说感觉他在指引自己找到真相。
事件结束之后应该就没了。
这样想的话,或许死前的一瞬间日野后悔了吧,在描摹了自己母亲的所在地后,他觉得还是让美香找到妈妈的遗体、完成愿望更好,所以一直跟着dele……
EP5 幼驯染的执念桥本爱已决定和喜欢的前辈结婚,只是放不下对聪史的多年暗恋。
幼驯染聪史应该早就察觉对方的感情,但不能出柜,也不能回应,所以听到她结婚的时候抱了她,送上祝福。
挺美好的感情,为什么有些评论非要按头他俩在一起呢?
性取向不会改变,没出场的未婚夫又做错了什么?
而且真相大白后我相信桥本爱和聪史还会是朋友的,就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EP6 诱导自杀没有局限于孩子之间的恶,在校园欺凌题材中算是很有新意的。
食梦貘只会给女孩看恶意和肮脏,不会给她看美好的东西,这样一步步引导她去死亡。
所以说有些事还是不知道为好,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别人背后对自己的看法呢,没有人会被所有人喜欢,太纠结于此只会让自己难受,希望青春期的孩子们都可以认清这一点。
青春期时的我希望自己拥有超能力,能看到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可以理解片中女孩世界崩塌的憎恨和绝望。
成年后反而害怕了,不敢面对不好的东西,所以世界还是保持虚假的美好吧。
EP7 未解决的投毒案件姐姐再次上线,阻止删除数据,霓虹真小。
最后也没揭露凶手是谁,而背锅侠已死,法院不会承认错误,视频上交也会被dele,被404,好讽刺。
表面祥和的街道藏污纳垢,如同冤死者所说——“住在那里的人比凶手还肮脏” 。
事件本身还是挺复杂的,人物很多,动机各种各样,有一种猜想:会不会是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模仿犯罪,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在隐藏自己。
细思极恐,值得倒回去仔细看看。
事件之外继续推进苏打线,构图调色方面吹累了,霓虹多拉马往演员脸上怼镜头都那么好看,完全不会出戏!
这一帧堪比电影
EP8 政治家和律师给编剧跪下,短短一集把两位男主的支线讲完了,两条线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熊猫在获得姐姐的支持后露出本剧唯一微笑(真诚的!
)苏打演技爆炸,停不下来截图的手!
事件方面:政治家为了国产新药快速发展,牺牲了佑太郎的一抹多,甚至还为了舆论去抹黑、网暴家属。
从开头辰巳的临终遗言和辰巳儿子的话可以推断出,辰巳知道佑太郎在dele工作,所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委托了,给予他们获得数据的渠道,他相信如果是佑太郎,一定不会删数据的。
他儿子说得没错,辰巳是个懦弱的人,我想在几十年里他也看透了仲村,恨透了仲村过河拆桥的无情,即便如此,他也软弱到死后才敢公开真相,才敢去报复。
苏打的演技:爆发时有冲击力,细微处每一帧都不一样,都是细节,服了。
所闻不为实,所见亦为虚。
前述 作为一部8集的犯罪剧情系日剧,dele相对其他同类别的剧来说显得较为简短,除去引入第1集的前半和第8集结局,它实际上是属于各个独立小故事编织起来的剧集。
这样的剧集好处在于各个故事独立,只要主角团有着鲜明的特质,它可以以各种巧妙的方式介入各个故事的环境和人员中,通过小角色的联系逐步构建主角团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劣势在于各个故事之间很难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串联,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处理得不好会使人产生疲倦感。
dele的主角团共3人,分别是圭司(幕后/冷静/善后)、祐太郎(台前/冲动/引发)和舞(第三方/中立/调停)。
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独立小故事主角团模式。
选角上选取了山田孝之、菅田将晖和麻生久美子,不算山田孝之被索尼买下后的形象崩坏(变成搞笑角色),3位演员对3名角色的演绎相当出色,圭司和祐太郎有常见的“一冷一热”CP感,舞又能及时地作为调停者介入两人之间将剧情还原到正轨的时间点上。
遗憾的是可能由于剧集过短的原因,对3位主角的背景刻画地不够深入,第8集结局时有稍稍的仓促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老套的定式结局,使得这个结局与前面各个小故事的切入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但单论1-7集,它是一部优秀的小故事集,切入点也与常见简单的爱恨情仇不同,它立足于某个社会面的刻板印象,并通过“一冷一热”两位主角的视角去对这个印象进行两方面的评价,但不给出一个确定的结果。
它如同从上帝视角去审视其他人的人生,而得到的答案却只是薛定谔的猫。
在这之中,第7集《像是怪物的人们》演绎得较为晦涩却最为出彩,就当挖了个坟,简单评述下这一集的演绎。
谜团的延伸 事件起源于某人的临终删除委托中的一段视频,涉嫌到了揭示8年投毒案的事件,由此引发了一个谜团:谁是真凶?
根据主角团的推进,大致可以将几次延伸列成下面几条:怀疑对象①:笹本清一(替罪羊)。
他是最早的怀疑对象,怀疑点来源于他的前科犯罪。
他的动机强度较弱,他和各被害者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
他儿子的提供的视频引出了怀疑对象②。
怀疑对象②:宫川新次郎(议员)。
他是一个两面派的政治家,怀疑点来源于开端的视频,视频显示他曾向冰桶中投入了某种粉末物质。
相对的,他洗除怀疑的证明是,投入之前闻了闻,说明这个粉末大概率不是氰化物。
他的动机强度一般,来源于他收取了其中一个受害人的贿赂,并有被告发的风险,他仇恨的是某个特定的对象。
这可能是一个利益杀人。
他女儿供述的出轨事实引出了怀疑对象③。
怀疑对象③:上野兼人(厨师)。
他是一个表面温和背地里充满仇恨的丈夫,怀疑点来源于圭司发现开端视频中他曾出现在案发地并进行了可疑的隐藏。
他的动机强度一般,他的主要仇恨对象是议员和自己的妻子。
如果他是凶手,事件就变成了大规模的栽赃杀人事件。
他女儿是被害者之一,由于同样失去亲人的共鸣引发了圭司和祐太郎的争吵,进而引出了怀疑对象④。
怀疑对象④:笹本隆(儿子)。
他是被当作怪物排挤的不幸者,怀疑点来源于他的朋友提供的视频中显示他曾被整个街区的人欺凌,并且他持有疑似氰化物的药瓶。
他的动机强度较高,他和各被害者之间是显著的敌对关系。
他留下的视频继续引出了接下来剩余的怀疑对象。
怀疑对象⑤:宫川茜(议员女儿)。
她是一个瘾君子,怀疑点来源于笹本隆留下的视频,她曾与被害者之中的江波雄三(毒贩)起过争执,并且在案发时曾在现场出没。
她的动机强度一般,她和②、③一样,仇恨的是某个特定的对象。
怀疑对象⑥:和田保(小卖部老板)。
他是一个暴力狂,怀疑点来源于笹本隆留下的视频,他在案发时曾出没在现场,并且有意向他人隐瞒自己在场的事实,他厌恶自己生病的母亲,经常对她大打出手,而他的母亲是被害者之一,她的死去会给自己减轻很多负担。
他的动机强度一般,他和②、③、⑤一样,仇恨的是某个特定的对象。
怀疑对象⑦、⑧、⑨......:街区的住民。
笹本隆的视频并未完全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但是影片暗示了这些视频显示这个街区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私、刻薄和冷血的成分。
他们可能和②、③、⑤、⑥一样,存在着对这个街区某个特定对象的杀意。
这些视频让“谁是真凶”这个谜团不断延伸,主角团始终不能接近准确的真相,直至它以一个不完美的结局——笹本清一被执行死刑而结束。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故事的最后,影片呈现了街区时隔八年第2次义卖会的景况,其中一个小女孩提到“8年前曾被一个人提醒不要喝果汁,喝了就会死”,而这个人自称“是别的地方来的人”,令人玩味的是,听到这个说法的欧巴桑第一反应是回头先望向上述怀疑对象中街区的人们,然后是用力地掐紧女孩的手,要求她“不要再谈论此事”。
这似乎给观众暗示了一个模糊的真相:当年的真凶可能另有其人。
注意,小女孩的说法是“有人告诉她喝了会死”,假使这个信息为真,充其量也只能说明当年在场的人有人看到了投毒这个信息,不能够充分说明犯罪者是来自于其他地区的人。
其次,和小女孩对话的欧巴桑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和紧张,而是回头看向这个街区包括先前怀疑对象内的其他人,这或许说明,从她的视角看来,这整个街区的人做出投毒或是被投毒的事一点也不令她意外,甚至可以假设她自己对这些人也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她最后以掐紧要挟来使女孩封口,这或许是在暗示,这个街区的人虽然背地里充满了冷漠、刻薄和仇恨,但是表面却不得不戴上另一幅面具,维持这个街区的“祥和”,就像祐太郎最后说的一样:这个街区令人感到恶心。
到这里,真凶是谁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街区,这个街区的负面迟早会将这之中的吞噬。
就像笹本隆,他虽是自杀,但是究其原因还是这个街区对他的排斥和恶意。
其余的议员、厨师、小卖部老板甚至是那个疯疯癫癫的老奶奶(她在视频里参与了对笹本隆的排挤和辱骂)等等,对于他们来说,从恶意到生出杀戮,缺乏的只是一个契机罢了。
笹本清一最后说的话也许就是在暗示真正的真凶:真正的真凶还在这个街区里。
这不是特定的某一个人,而是这之中的每一个人。
冰山一角的转瞬一瞥这一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观众始终跟随主角团随着线索在发掘线索,试图找出一开始设置悬念的谜底,但最终却不是一个确切的结果。
似乎从一开始大家就站在了上帝视角,试图去窥测全貌。
祐太郎认为自己对他人感情的共鸣是真实,圭司认为自己不带感情的审视是真实,舞认为证据呈现的是真实。
这似乎和观众们的想法是始终一致的:在祐太郎和这个街区的人前期接触时,能感受到这个街区的人的温度,后期接触时,又会觉得这个街区的人肮脏不堪,从祐太郎的视角,这个街区的人形象是从白到黑的瞬间转换;圭司认为人都有两面性,隐藏和隐藏脱离正轨的一面才能保持人的一致性,从圭司的视角,人们从一开始就是不可信任的,不去介入和理解才是正确之道;舞认为自己从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她一方面相信客观的证据,认为视频是指向笹本隆的关键,另一方面又从人性角度出发,主观地判断笹本清一是在庇护自己的儿子。
但最终从结果来看,三位主角都遭到了他们想法的“背叛”,而观众们自以为开了上帝视角,最终获得的是编剧狡猾地戏耍。
从一开始,这一切都是对冰山一角的转瞬一瞥。
大家一直在真相附近徘徊,但始终不能接近它,又遗憾地自以为看到了全貌。
有想删除的,也有想留下的 这是大结局第8集的标题,其实套在第7集中也很合适。
圭司主张不去接触就删除是最稳妥的方式,因为“删除不一致的才是人生”;祐太郎则是试图发掘每个委托背后的故事,去帮助他们弥补这些遗憾,因为“尽可能地消除遗憾才是人生”。
这其实也是每一集中两人争执的核心原因,从第1集到第7集,除去第7集,来给两个人的观点投票的话,祐太郎应该是6:0领先,而第7集恰恰刚好相反,也许一开始不去接触才是对的。
但反过来说,第1到第6集的发展,也使得圭司重新审视自己先前的想法,并在第7集和祐太郎对两人认知的矛盾点进行了直接交流。
这一切促使最后第8集大结局的发生:圭司选择站到台前帮助祐太郎,而祐太郎也没有选择最感性化的方式终结自己的仇恨。
从立意上来说,dele无疑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好剧,它的全篇讲述的主题在于“选择”和“交流”,对于人生的看法,总有人想删除也总有人想留下,遗憾贯穿人生的始终,但最幸福的一刻往往在于脱离不幸之时。
圭司和祐太郎这对有趣的CP演绎了一场精彩的黑色默剧,语言交杂的背后是上帝视角的无言交流。
至少对于我来说,这部剧属于死掉之后不会从意识中“dele”的有趣回忆。
被第二集气死了所以弃剧の瓦塔西
Emmm……不够!才8集!!!虽然主角们的发型有点杀马特,但依旧能从不经意间帅到你。剧情不脱,逻辑清晰,个性鲜明,原来坐轮椅上也可以这么帅的打架!最后一集的反转很暖,最后的最后的归队看着非常满意,希望有第二季~
豆瓣真的换了一波人在玩了。这里可以见证目前造型最丑苏打和演技最注水熊猫。日剧质量年年下降,连本人(日本滤镜持有者)都吹不动。
既然没看下去…
现在日剧打分都只看卡司了吗。。
错过的好剧,每集都不太一样,剪辑很好。
普普通通,苏打好看。因为有一集没让杀妻的丈夫得到惩罚让我无法接受,故扣一星。
圭司问佑太郎:「你死后想删除什么?是你的耻辱、罪过、还是谎言?」佑太郎说:「 我压根想都没想过这件事。我一直不知道你是为什么开始做这件事的。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做和你相反的事情,比如让别人把想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交给我保管。我一定会尽全力保护这些东西。」就是这样一间公司,人生删除事务所,他们主张的事:就算死了,手机电脑还活着,由公司来为你删除那些痕迹。关于删除数据这件事,很多人无法理解委托人的心情,但是每个人都的确有一些自己无法删除的数据,如果亲手删除它 总感觉好像会迷失自我。「确实,人都有多面性啊。为他人选择其中最想保留下来的自己,这便是我们的工作。」
1集小惊喜 2集弃
好几集有电影的质感了。
ymd和苏打我都很喜欢,但是这剧又是鸡汤又是老套路的,部分演技尴尬和情节硬伤,反正不是很和我胃口……两星半
dele的设定很新颖,然而本质上还是套着幌子的刑侦剧,就第一集而言,抛却设定,非常平庸。
4完
2集棄
超能力那里弃了 题材挺好玩的 没处理好 同质化严重 疲倦➕重复
浪费时间
哎,集与集之间的方差好大啊。
被分数骗了
什么鬼 每一集都在炒冷饭毫无诚意 都是粉丝打出来的高分吧
第四集的超能力少年有点忧伤啊。片子影像效果好像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日剧的鸡汤总是喝不惯----------第七集不错,加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