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骄傲

Pride,骄傲大联盟(台)

主演:本·施耐泽,乔治·麦凯,帕迪·康斯戴恩,艾美达·斯丹顿,比尔·奈伊,莫妮卡·杜兰,多米尼克·韦斯特,安德鲁·斯科特,约瑟夫·吉尔根,费伊·马赛,弗莱迪·福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骄傲》剧照

骄傲 剧照 NO.1骄傲 剧照 NO.2骄傲 剧照 NO.3骄傲 剧照 NO.4骄傲 剧照 NO.5骄傲 剧照 NO.6骄傲 剧照 NO.13骄傲 剧照 NO.14骄傲 剧照 NO.15骄傲 剧照 NO.16骄傲 剧照 NO.17骄傲 剧照 NO.18骄傲 剧照 NO.19骄傲 剧照 NO.20

《骄傲》剧情介绍

骄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铁腕手段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同年的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主动为罢工工人筹款。然而尴尬也随之而来:工会竟然羞于接受他们的资助!这群同性恋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走进工人家中。他们驱车前往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村庄,给工人家庭带去了钱和物资。两个出身背景天差地远的群体从此产生了意外温暖的接触,并且在政府高压下结成了最不可能的联盟。 《骄傲》改编自真实事件,不仅拥有80年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影像,也记载了英国同志史上最感人的一页。两个群体从偏见到包容、从误解到联盟的蜕变充满欢笑和泪水,又让人为之动容。《骄傲》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大奖以及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同时提名2015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方世玉之胜者为王麋鹿王相爱相杀两姐妹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先驱者捉妖特工队杀戮敌后英雄双面少女2星际密探宋莲生坐堂小镇谋杀案勇敢的王后再分布拉字至上第二季漂洋过海来爱你都市妖奇谈愚人节恶之源斯巴达心向快乐第二季失踪先婚后爱第二季新世界节日迷蟹群大比拼一无所有牛排极限演技大挑战刑警使命

《骄傲》长篇影评

 1 ) 这就是过去 比过去美好

就象电影名一样,内容全都是骄傲,让我这个观众也骄傲了2个小时。

电影中LG们第一次来小镇时不受大多数人欢迎时,男主的“不躲避 不逃跑 不道歉 ”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一些纪实的电影,大多数都充斥着模糊的画面,我想是导演也不知道该不该在当下表达自己的喜恶。

骄傲让人觉得纪实电影也可以这样的清晰。

现在有些地方同性恋平权,得益这些创造历史的人们。

每当看见反对者对这些时代斗士表达不屑甚至愤恨时,感觉有些不解风情,却不是那么可恨,这也是导演的高明,现实可能比这些行为要黑暗的多,要知道在他们的信仰里同性恋是重罪,这也让这些斗士的骄傲显得更加伟大。

第一次写影评献给了一部同性恋电影,多么有意义,五年前的我会鄙视我的,没关系,五年后的我会为我骄傲的,哈哈。

最后说下我喜欢异性,支持同性恋,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用爱在回应世界。

而且大部分同性恋细心切才华出众。

all

 2 ) 罢工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志送我情

2014年上映的英国电影《骄傲》(pride)是一部讲同性恋平权运动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并不是单纯讲同性恋群体自我的平权问题,而是将切入点放在了另一个群体:矿工。

一群男女同性恋们想要为罢工的工人筹款,但工会由于他们是同性恋拒绝接受。

同性恋们决定避开工会,直接走人煤矿村庄的工人家庭中,和他们交流,并给予帮助。

矿工群体一方对同志群体原本怀有敌意,但随着长久的接触,两个群体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并在日后结成了捍卫自我权利的联盟。

《骄傲》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大奖以及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同时提名2015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

豆瓣也给出了8.3的高分。

只是澈澈看完整部电影,实在没发现所谓的喜剧笑点在哪里?

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故事的大背景定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英国新自由主义政府采取铁腕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

威尔士的工人们长期罢工使得自己在经济上履步维艰。

同时,1984年6月30日,伦敦同性恋发起游行。

同志群体的领导人Mark发现,其实同性恋和罢工的工人有相似的平权目标。

如果同性恋游行能与支持工人相结合,那么会让让更多公众关注到同性恋群体。

在联系了数家工会,对方由于筹款者是同性恋而拒绝后,威尔士的部分罢工工人的出现使情况有所转变威尔士俱乐部的Gwen老太太接到Mark方的电话,在并不清楚同志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依然愿意接受对方的善意。

这一幕成了整部电影的转折点,导演也给了老太太一个长长的接电话镜头,太美!

LGSM(男同和女同支持矿工)的小伙伴们得到鼓励后,开车前往威尔士罢工工人的家中。

车上三名自嗨的拉拉,坚持认为每个女人内心都是拉拉,搞得其他几位男同很不爽。

但是威尔逊的罢工工人对是否接受同志群体的筹款帮助也分化成了两派。

福利社区的老大Hefina从最初的中立态度,到最后坚定的支持同志群体。

小胖妞Sian也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同志群体,左边是他的老公,最初极度排斥同志群体,最后也成了保护同志群体的一员。

Sian的老公为了同志们不被欺负,最后向其他工人挥起拳头罢工群体领导人之一的Dai作为先锋,来到同志酒吧表示感谢。

Dai的老婆接触同志后,最关心的问题是两个男人像老公老婆在一起生活,谁负责做家务呢?

上面讲到全剧剧点的Gwen老太太接触到同志后,还是搞不清楚拉拉是怎么一回事。

此女人属于强烈反对接受同志群体筹款,并最后私下将威尔士工人与同志群体的活动透露给外界。

在表演方面,《骄傲》属于一部群戏,除了上面列举的工人方面,同志群体方面也塑造了一些典型的角色。

但为了让电影更具有叙述性,有两个人物被突出。

一个是Mark,一个是Joe。

Mark告诉Joe人生很短,必须骄傲的话。

作为同志群体的领导者Mark,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并不局限于同性恋群体,而是包括当下社会制度下所有处于不平等、弱势地位的群体。

Joe个人也随着同志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从最初参加游行时的胆怯,有所顾及,到最后勇敢走出家庭,成了游行队伍中呼唤同志自由平等的先锋。

除此之外,还有一对同志恋人。

Jonathan在工人舞会上,以自己的舞蹈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女性工人,同时也让原本排斥同志的部分男工人对他刮目相看。

他是英国第一个被确认为HIV阳性的男同性恋。

Jonathan的男友Gethin,自己的妈妈由于无法接受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16年的时间两人不曾说话,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很暖心。

小狼饰演Mark的前男友惊鸿一瞥整部片子看下来,编剧在矛盾处理方面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也许是尊重历史的意图,所以在同志群体或者工人群体争取权利过程中表现的戏剧张力并不是特别的强烈。

这一点和去年讲述少数裔争取平等权利的影片《隐藏人物》比起来稍显逊色。

李澈也向大家推荐《隐藏人物》这部片子,将其和《骄傲》对比观看更有收获。

看这部片子,更多的感动还是来自于同志先驱们的斗争。

没有他们的一点一点地努力,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与同志群体是否有关系,仅仅是这样一个能够丰衣足食的安稳现世,也是前辈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换来的。

当下的任何一种平等,都不是从天而降的。

而抱怨当下不平等的人们,与其抱怨,不如自己为其努力一把。

如果某一天,当你或你身边的朋友成为少数群体时,希望你也能像影片中的人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而微薄力量的汇聚,形成燎原之势后,说不定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改变那些少数群体未来的命运。

日裔美国公开出柜学者吉野贤治在他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书籍《掩饰》中写到:“同性恋权利运动深受其先辈的恩惠,例如种族和妇女民权运动。

当我们逐渐成熟壮大,成为一个社会群体时,同性恋者便可以报答前人,贡献出一种对同化的批判,而这会丰富民权范式,惠及所有需要民权保护的人。

”的确如此,作为一名同性恋,前提是一个公民。

希望我们的视野能够更宽阔,所看到的不是同性恋群体自身,而是所有遭遇不公的少数群体。

故事最后的结局依旧尊重了历史,工人斗争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在第二年英国伦敦同志游行的活动中,这些曾经受同志群体帮助的工人群体,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为同志平权游行呐喊发声。

故事中的人物原型都可考证。

Mark于1987年因艾滋过世,其余7人如今都还健在。

Jonathan最近度过了65岁生日,他也还和他当时的男友在一起一个专注同志电影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

 3 ) 少数派为少数派

这周末是伦敦的Pride Weekend,想起了这部电影。

要把充满欺凌和不公的种种真实往事拍成喜剧,这中间的平衡难以拿捏,但这部作品做得蛮好。

工会里的矿工对政府,是弱对强。

LGBTQ+对父权社会,是少对多。

与其各自抗争,不如相互取暖。

然而人与人的悲欢何其难以相通,两个群体里对于对方看不惯的人大有所在,差点把弱弱联手变内部互杠。

为什么说理解万岁呢,因为别人的人生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在中央圣马丁念书的时候,经常跟Queer朋友一起去上厕所,一到分男女的厕所,都能感觉到朋友有点尴尬。

朋友中有生理是女性,但论起自我身份认同和行为都是偏男性的;也有生理是男性,但喜欢穿蓬蓬裙画彩色眼线踩高跟鞋,一起旅行比我精致百倍的优雅贵妇人格。

我开始不断反思所谓的性别,性取向和固有的父权社会习俗错在哪里。

读过Grayson Perry的The Descent of Man,越发觉得,毕竟,在这个畸形的世界活成一个大致善良的好人就已经够难了,再加上无数压垮别人的标签意义何在?

再后来,发现学校非常贴心的准备了Gender Neutrual的厕所,那之后我们就又愉快的一起去这类厕所了。

人生在世,谁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是“我说我有理”的多数呢?

在太多环境下,仅仅某些方面“不同”就可以成为原罪。

最近BLM活动此起彼伏,其实正是有需求发声的其他群体表示支持的最佳时候,除去种族不同,难道大家不应该有更多的同为人类的共情?

退一万步讲,先理解别人,再试图让别人理解自己是不变的真理。

在BLM活动里大声质疑“难道我们种族受的歧视比他们少吗?

”,就好像邻居跟你说它房子着火了来帮忙浇点水吧,结果你两手一插,不浇水不说,反而大说“我家以前还失过窃呢你出手了吗”一个道理。

与其把局势变成互相竖墙的比惨大会,不如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先拉别人一把,以后再将对方的道谢变成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不好吗?

伦敦地铁上,曾经看到一个打扮非常用心的人,男性的身体,戴着黑色的贝雷帽,帽子上面别了很多手工贴纸,腿上穿着黑色网袜,妆化得又美又帅。

我盯着对方手上的一只立体蜜蜂🐝戒指,投去羡慕的目光,TA眼神一开始闪躲,仿佛不确定我是善意还是恶意,后来我说这戒指真好看哦在哪买的,TA一下就从小心翼翼变成笑很开心。

贴上2019,我参加的伦敦Pride Parade 50周年版本。

今年光是人与人见面都很难,怀念去年地铁里拥挤友好的人潮,街道变成派对的,去年此时,那个夏天。

 4 ) 值得观看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可能我是比较笨的人吧。

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真没去考虑是什么主题的。

结果看了以后才知道说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一些事。

我承认,刚开始我是因为好奇这个特殊的群体,并且希望可以多了解一点有关他(她)们的事,所以才看了下去。

真的没有想到,看到后面已经津津有味,为了主人公们的遭遇而感同身受。

在结尾处,他们终于骄傲的进行游行,并且一个个介绍之后的事情的时候,我竟莫名的有些想哭的冲动,也哪许这就是所谓的感动了吧。

哪怕遭受再多责难,依旧勇敢得面对。

那句人生何其短暂,要骄傲的活下去。

我感受到了阿什顿那颗炙热的心。

导演深刻的刻画出了小镇居民以及同性恋者们的各种想法,性格等等,能将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拍成这样,还有电影所表达出的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就值得让我们去观看了。。

 5 ) Yes It's bread we fight for, but we fight for roses, too.

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了,让人哭得超惨,但心里是温暖的。

之前总觉得 pride parades越来越商业化。

这几年在阿姆的基本上就是狂欢节,到处都是酒精和奇装异服。

不是protest,更像是celebration。

看完电影才真实地意识到,从人们不得不走上街头寻求自己的权利,到现在可以无拘无束地欢庆,我们是应该心存感激的。

这样的变化,是建立在我们之前的人努力抗争之上的。

多少我们现在习以为常权利,也是这样。

很多人总是在谈到平权但时候就如临大敌,似乎一切的社会变革都会带来动乱。

当下已运行多年的法则,因为是照旧,所以合理;因为合理,所以安全。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的时代也有它的局限性。

但当看似不合理事出现,一旦我们拒绝深入了解,直接因为这件事“超出我本身的认知”而去抵抗和仇视,就在我们和更广阔的世界之间筑起一道墙。

大家集体唱起的那首Bread and Roses,背后也有一个平权的故事——1912年美国纺织女工罢工,也被成为“面包与玫瑰”运动。

那时候喊出的口号,面包是口腹问题,Roses大概是被尊重的工作环境和其他精神上的诉求。

看完电影之后,我把这首歌反反复复播了好多遍。

"Yes It's bread we fight for, but we fight for Roses, too.” 放在当下的语境里,也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要面包,那是基本的权利,是人人本该平等享受的权利。

我们在呼唤玫瑰,寻求爱和理解。

我们本应相互理解和互相帮助,如果无法做到,那至少可以倾听和耐心交流。

只是在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标签,将人群划分开来区别对待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本来都是“人”。

 6 ) 随便啦

当力量不够时,我们需要合作。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一个点上。

权力和权利都是靠争取回来的。

没有经历过斗争,是得不到想要的!!

而在斗争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老毛说的,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很正确。

从群众的观点来说,游行,罢工就是通过极端手段达到想达到的目的,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群众结晶,也就是有领导人,而这个领导人他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他肯定是偏执狂!

 7 ) 多多理解,多从对方立场看问题

人都是自私的,很难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选择,最爱说你怎么这样?

你怎么那么犟?

你怎么不为我想想?

我真是太失望了!

对方也这么说!

全人类都这么说!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泰戈尔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8 ) 2015补评

更像是一群身份特殊的年轻人参加了一场社会政治实践。

矿工与同性恋两个群体的权益和困境落到每个个体身上,从社会社区到家庭,呈现出重点不一的交错冲突。

必然有艰难的情节,作为喜剧整体还是很乐的。

腐国之所以是腐国,权益斗争可以联合的可能性,也是一段特别的历史。

(大家都是同志。。

80年代矿工罢工反ZF,被停暖停电停巴士,矿区小村子社区居委会大叔大妈们(勾心斗角)的生存形态;伦敦GAY & LES 面对家庭反对、社会隔离歧视和疾病威胁的生存形态…两个群体走进对方开始了解的时候,个体的经历会有一些交集。

电影在这个点的情节设置得很好。

// 剧中的两次合唱以及片尾曲,好听且动人片中的恐同反派大妈虽然讨厌,看到最后讲述后续故事的字幕的时候,觉得她说的话也是另一类人的另一种角度看法,谁说这不是一种利用?

也是互利。

换个说法就不那么难听了。

 9 ) 虽然我们不同,但我们愿意团结起来,去争取和享受属于我们的骄傲

《Pride》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同志群体为因被政府打压而罢工的矿工群体筹款,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从偏见和歧视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故事。

为了感谢同志群体的支持,1985年英国同志骄傲游行时,来自全英国各地的矿工组织代表汇聚伦敦,公开支持同志群体,走在了骄傲游行的第一线。

团结的象征看完这部电影,我想从自己的理解谈谈电影中的两个点。

1.在那个同志权益还没有得到保护的时代,同志群体为什么又要去关注矿工群体的权益?

影片中曾经有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一些同志曾质疑LGSM组织,在当时同志群体并未被社会普遍接受,而激增的AIDS问题当时也是同志群体非常关心的另一大问题。

在我看来,LGSM组织并不是不在意这些问题,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更多人对自己的支持,正如Mark在剧中的回应和Dai在gay bar中做的演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These mining communities are being bullied just like we are, bullied by the police, bullied by the tabloids, bullied by the government. ”“Because what you've given us is more than money, it's friendship. And when you're in a battle against an enemy so much bigger, so much stronger than you. Well, to find out you had a friend you never knew existed. Well, that's the b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矿工群体经历着来自社会各层的欺压,而这些经历正是同志群体所经受的,他们知道矿工群体的不易,所以更想去用实际筹得的资金去支持矿工群体。

毕竟两个群体都经历着相同的压迫,只有携手团结起来,才能更坚强地去面对社会中的歧视和质疑。

而最终,同志群体为矿工群体筹集的资金帮助南威尔士一个小镇的矿工们度过了罢工的寒冬,而在1985年的同志骄傲游行上,来自英国矿工群体从各地赶来,公开支持同性恋群体,走在骄傲游行第一线,这无疑对保守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

2.Pride--因为人生很短,所以一定要保持骄傲。

Have some pride, because life is short. Mark对Bromley说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呼应主题的了。

Bromley之前总是瞒着家人去参加LGSM的活动,毕竟Bromley所在的城市对同性恋并不太包容,而他的父母也是如此。

不过最终Bromley还是选择了接受自我,学会了为自己骄傲,他选择离开还不接受自己的家人,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When somebody calls you a name, you take it and you own it. Mark给Bromley上的另外一课同样很重要。

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群体并不被社会待见,英国媒体甚至用perverts(变态)来形容他们。

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同性恋群体已经形成了一种坚强的传统,那就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绰号,并让它实至名归。

这就是一种骄傲,一种不畏他人眼光,一种为自己而活的骄傲。

Bread and Rose最后,以电影中的插曲《Bread and Rose》的歌词结尾。

Our lives shall not be sweated, from birth until life closes. Hearts starve as well as bodies. Give us bread but give us roses. 从出生到离去,生命不应只有汗水。

哪怕身心俱疲,我们也要争取生活和尊严。

 10 ) 骄傲就完事了

难得没有刻意煽情而使我泪目的电影,并且基于英国1984年矿工罢工真实事件改编,更令人感动。

轻松欢乐的基调下,同性恋和矿工擦出了革命友情的火花,弱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互相支持,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与避嫌,到因迪斯科与舞蹈用娱乐来化解尴尬,接受筹款,继续勇敢反抗…上了年纪的社区老人也一起去伦敦gaybar嗨皮,青春洋溢的气息洗涤着她们男同女同,没有什么不同,硬要说有不同,那就是,就算还是有人歧视lgbt,就算有人扔砖头砸窗,就算有人骂pervert,就算被人打进 医院,就算最终罢工运动失败,但是这份记忆永存,我们永远开心快乐,以微笑面对任何辱骂,我们一直反抗不公。

愉快的音乐响起,最后一幕矿工工会一个接一个的来帮忙骄傲游行,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大的方向看,双方的友谊为80年代的同性恋权益带来巨大改变,以及,“去他妈的撒切尔夫人”;另一方面,男主之一终于认识了自我,不再深柜,他有了爱他吻他的人,有了和他一起游行奋斗与喝酒跳舞的朋友,选择离开虚伪的那个家庭;直女女主之一在劝导下努力进了大学….同性恋异性恋都是正常人,大家都在为自身努力,虽不知前途路如何,但在There Is Power In A Union的歌声下,我们都奔向远方有着希望的未来,沐浴从天而降的阳光,Life is short,永远做对的事,永远有激情,永远保持骄傲ps:众所周知,英国只有一百个的演员😂

《骄傲》短评

Very disappointing film - what is it about the celeb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Where is the drama?

9分钟前
  • FGS
  • 较差

腐国拍什么电影都能拍成party狂欢真的够了,那么多熟脸演员没一个精彩的角色,价值观表达方式太生硬,编剧俗套乏味,导演还得好好学习milk

14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虚构的意淫 这是几十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 看到最后一辆又一辆大巴载着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人一起march的时候 那种场景带给人的复杂的心情已经不能用语言描述了 WE HAVE PRIDES

17分钟前
  • 你那边几点
  • 推荐

完成度不错,但可惜文本处理相比同类型影片毫无突破。

18分钟前
  • 惊奇少侠
  • 还行

尽管叙事显得断断续续,因为人物众多难免显得哪一个都不是很丰满,但题材底子太棒了,以及,真的应该有更多这样的片子出来,影响更多的人去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必须满分。

21分钟前
  • sora
  • 力荐

背景和气质恍惚又一部《跳出我天地》,但没后者充满傻乎乎直愣愣的激情了。当罢工的威尔士矿工遇上为他们筹款的同性恋组织(其实不超过十人),就是带有社区民主特征的左派跟期待正视的边缘人之约会,片子整体基调轻松,也给各角色合理分配了笔墨,gay气鲜明的组织者、恐同者、深柜老矿工兼有,也给光头党出了镜,借这些观念不同的人群,营造了剧情节奏的起伏。其实这片可以跟《每分钟120击》对比着看,相对《每》中不讲道理的歇斯底里,这片的角色并未要求过多,行止始终在正常框架之内,也就显得可爱多了。台词有提到矿工们在从西班牙绵延英国,穿越大西洋到美国的一条巨大矿脉上工作,和冷战时的“大西洋铁幕”貌似呼应但实际是解构,怎么说呢,这片子的立意应该是对英美保守主义阶段带有些许揶揄的回看吧

2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当你很喜欢的一帮演员凑在一起演了个讲LG的电影的时候:)

26分钟前
  • nothingtosee
  • 力荐

老腔老调老脸

29分钟前
  • 哈酷
  • 较差

搞不懂威尔士矿工罢工的背景,有点难受。(而且我打算从现在开始重新调整我自己的打分体系,遂给出2星)

34分钟前
  • 力气我有的是
  • 较差

生命苦短,要骄傲的活!真心好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片子了,感动!

3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作为一个非同性恋的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是主要讲述同性恋支持工人,主题在其他人眼里,可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小众、弱势、不被接受群体的故事。因为它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即便鸡汤也不虚无。

36分钟前
  • 晚安
  • 还行

同志片里算不那么虐的了,有些同志片看得直发抖。导演很走心,很多情节和镜头都安排得很有意义。命名很加分,节奏略拖沓

37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即使有字幕也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

41分钟前
  • 🫂
  • 较差

看完之后明白AS的推荐真的是货真价实。

46分钟前
  • 🧸
  • 推荐

我想说真的好难看,足足拖了两个星期才看完,要不是有强迫症,果断直接弃了。无非是用音乐和演讲然后一堆人游行来调动情绪,但问题是都没有触动到我。

50分钟前
  • 安弋
  • 较差

对抗的力量被描绘得太微弱,让一切胜利和骄傲都显得轻而易举,反而失了感动和震撼。两个小时的片长里,更多的只是在狂欢,让观众沉在自我陶醉中,忘了现实的艰苦,好像麻醉剂一样的效果罢了。在塑造人物的个性和背后的故事上,几乎是零分。

55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life is short. have some pride.

56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阳光总在风雨后 腐国有彩虹

57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感动呀,历史比虚构的创作还要真诚。收尾的部分有点太仓促。最后看到Ashton的本尊那么早就没了还是很难过QAQ Schnetzer太性感了⁄(⁄ ⁄•⁄ω⁄•⁄ ⁄)⁄PPP 太性感了!⁄(⁄ ⁄•⁄ω⁄•⁄ ⁄)⁄PPP!

1小时前
  • 花岛仙藏
  • 力荐

关于同志抗争的温情热血片。同志群体和矿工工会的故事,揭示了反对当权者的社会运动中结盟的重要性。但片子里表露出了几个问题都被轻描淡写地略过了:运动被骑劫怎么办?如何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划分?联盟被分化怎么办?另,撒切尔真铁腕,工会真社会主义,Bill Nighy真萌。

1小时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