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清兵卫》、《隐剑鬼爪》和《武士的一分》组成了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三部影片均改编自藤泽周平的短篇小说。
藤泽周平(1927-1997)是与司马辽太郎、池波正太郎齐名的日本武侠小说家,他“写景清丽、写情委婉、写人剔透”,文笔“如美玉无瑕,未有出其右者”。
他的作品中,没有荡气回肠的历史史诗,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天外飞仙的武侠绝技,有的只是内敛、拘谨、保守、隐忍的秉承武士道真谛的底层武士。
享有“庶民导演”美誉的山田洋次正是看中了藤泽周平笔下的这类武士形象,通过电影,细腻而饱含温情地描绘出这些普通小人物的平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于平凡中绽放的人生价值。
《黄昏的清兵卫》中的井口清兵卫、《隐剑鬼爪》中的片桐宗藏、《武士的一分》中的三村新之丞,这三人都是日本幕府时代偏远小藩的底层武士。
他们算不上贵族,仅是割据一方的藩主的低级雇员,居于贵族金字塔的最底层,在权力体系中并无什么特权。
他们没有头衔和封地,有的只是一个代表武士身份的姓氏以及藩主恩赐的住处,如果一不小心触怒藩主或者行差踏错,就会连这点都失去,被驱逐出藩,沦为流民。
他们从藩主那里得到区区三、五十石的年俸,仅能维持生计,根本无法与那些年俸动辄就二百石、终日骄奢淫逸的中高级武士相比。
但是,就是这样的卑位薄禄,他们却要用身家性命去作抵押。
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十九世纪中叶、明治维新的前夕。
当时,日本幕府政体、藩割据的统治架构摇摇欲坠,社会大变革已是箭在弦上。
武士阶层开始分化,中高级武士日趋腐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竭力遏制变革,他们早已放弃了武士道精神的要义,取而代之的是权与利;低级武士没有显赫的政治地位、丰厚的家产以自保,或孤注一掷加入维新阵营对抗旧势力,或在时代无情的变迁中静静地等待、默默地承受。
井口清兵卫、片桐宗藏和三村新之丞,他们属于后者中的后者。
他们清贫乐道。
虽然井口清兵卫因妻子治病、安葬而欠下债务,不仅在庭院里耕种、给商人打零工,甚至还变卖了象征武士灵魂的武士刀,自己也搞得蓬头垢面、衣衫不整。
但他视照顾家人为一种责任、一种乐趣,艰辛中仍旧可以与母亲和女儿分享欢笑。
片桐宗藏孑然一身,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类型。
三村新之丞有位贤惠的妻子,持家有道,粗茶淡饭中不失生活的温馨。
他们仕途无望。
井口清兵卫终日除了做好“御藏役”(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外,就是回家照顾母亲和两个女儿,没时间与同僚喝酒欢娱,逐渐成了一个边缘人。
片桐宗藏虽身怀绝技,但受其父亲涉嫌贪污剖腹自杀的牵连而没有发达的可能。
三村新之丞的职责是“毒见役”,每天都必须在藩主用膳前试吃,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干这工作能保住命就算好运了,还想什么升迁啊!
他们都经历了一次生死抉择,结局各有不同。
井口清兵卫在藩内家老的强令之下,冒死与藩内第一剑客决斗,侥幸获胜。
但最终,他还是作为一名藩主的武士,战死于幕府反对明治天皇的戊辰战争中。
片桐宗藏因好友参与谋反而被迫领命追杀好友,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好友被他刺伤后却死于西洋火枪之下。
为了替好友及其妻子报仇,他刺杀了藩内家老,然后放弃了武士身份,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隐居海岛。
三村新之丞因试毒而双目失明,险些失去武士的名分和俸禄。
为了替遭人欺辱的妻子雪耻,他向藩内的一名高级武士挑战,置生死于度外的他终于手刃对方,和妻子重新开始生活。
他们的故事充斥着日常生活的琐事,手法写实,平淡如水,就连三场决斗也是朴实无华的近乎平庸。
然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内涵隐隐贯穿于其中,仿佛黎明前的黑暗中,曙光先是远处地平线的那一点,然后渐渐蔓延、渲染开来,不知不觉间照亮这个世界,潜移默化地让你体会到其间的震撼与美,令人回味无穷。
《黄昏的清兵卫》的最后,已是老妇人的井口清兵卫的女儿站在父亲的墓前,淡淡诉说:“……明治时代,父亲的旧同僚们大都平步青云,我常听见他们说,黄昏清兵卫真是个不幸的男人。
但我不这么想,父亲深爱着我们,又得到美丽的朋江小姐的爱,短暂的人生充满美好的回忆。
而我也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井口清兵卫如此,片桐宗藏和三村新之丞亦然。
这三名武士,之前平庸无闻,如沧海一粟、天涯一沙,之后或消逝于战火硝烟,或隐匿于偏远海岛,或静默于自家小屋。
在历史滚滚洪流之中,他们随着武士时代的黄昏而悄无声息地隐褪,但是,逝去的只是那些外在,真正的武士精神是不灭的,它时而会在沉沉暮霭中惊鸿一现,犹如武士刀划过的光亮剑影,瞬间亦永恒……(2010年2月4日·深圳)
看了宣传评价之后,我对这部电影期待相当高,遗憾的是第一碟有一半以上的对话没有字幕看不明白。
整个故事还是明白的,在明治维新前夕,武士失去了原本高贵的地位,主角为了养家不得不干农活打短工,妻子死了,遇上从小亲梅竹马的漂亮女主角的故事。
当然这不是什么爱情片,主题讲的就是日本武士。
在热兵器时代到来的时候,武士地位变了,武士遵守的信条变了,武士成了一个身份特殊的阶级。
真田广之也就是无极中的真田小队长在本片中的表演太强悍了,表现出了一个贫穷男人的落魄和意志以及对女儿的爱。
宫泽理惠也太漂亮了,尤其是她为出征前的真田梳头穿戴的时候,那温柔贤淑的样子太伟大了。
最终黄昏清兵卫还是死在了热兵器的炮火中,意喻着冷兵器时代建立起来的武士道精神覆灭。
这主题跟黑泽明的《七武士》如出一辙。
本片IMDB得分8.2,山田洋次的确是当代日本最伟大的导演,现已执导了68部电影,任编剧的电影更是上了百部,中国估计没有任何导演能达到如此成就。
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武士。
他叫清兵卫,是幕末时代的一个低阶武士。
他的日常工作是账房统计。
他薪水很低,只有五十石,勉强糊口。
他头发蓬乱、胡子拉碴、衣衫寒酸。
他下班后从不去居酒屋喝酒。
他要种地、做家务、扎虫笼。
他老婆死了,卖了武士刀办的葬礼。
他妈妈痴痴呆呆、女儿年幼。
他不思进取,身怀绝技也推辞朋友的升迁建议。
他不够忠诚,老板要他杀人,他支支吾吾、不情不愿。
旁人眼中的他是个落魄、困窘的怪人。
但在我眼中他是完美男人,如果有完美男人这种东西的话。
真田广之饰演的清兵卫虽然蓬头垢面,但他的眼神始终是清亮的、温柔的、笃定的、平和的。
清贫的家境,混乱的世道把他对母亲、孩子、恋人、朋友的爱衬托的更加耀眼。
当平凡、朴素被深情浸润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人生的苦难,让幸福如影随形!
导演山田洋次镜头下的武士心中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朴素生活能够心情平静,对他们来说,穷困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不管怎么贫困,都要清洁地生活着。
黄昏清兵卫这个绰号,在我们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我也听不出什么嘲讽的意味,反而觉得比他的本名井口清兵卫更有意境。
其实,这是同僚们取笑他每天下班要准时回家,从不和他们去饮酒作乐。
一到黄昏就来精神的清兵卫,因为妻子长年病重后又去世,回家就得强打精神操持家务,侍奉老母亲,并喂养一对年幼的女儿。
小女儿的旁白说,父亲因为太劳累而没有时间打理自己,变得邋遢,她为此而难过。
微薄的俸禄还债之后不够一家人生活,清兵卫不得不做起零工,靠编织装昆虫的笼子来补贴家用。
在同僚看来,武士做这种事情太有失身份。
可是,在奶奶睡着之后,两个小女儿都来帮忙围坐在一起编笼子的画面,在我看来虽然清寒但是其乐融融。
简陋的家,三个人围着烧水的炉子,一边劳作一边进行父女间的谈话。
清兵卫在女儿面前真是一个慈父,当大女儿问到学习缝纫以后可以做和服,但是学习《论语》有什么用时,清兵卫说,读书可以给你力量,去思考,如果你有力量去思考,对你来说世界将会不同。
当来访的舅父叱责,女人学习无用,只用本分嫁人时,清兵卫不动声色地支开女儿。
即使生活贫寒,身处下层武士阶层,清兵卫还是为女儿们开了一扇窗户,让她们知道更好的生活是怎样。
这样一个慈祥、循循善诱,平等对待女儿们的父亲,即使放在现代,也是为父的楷模。
在影片最后的决斗戏中,我们才知道,清兵卫为了妻子的葬礼早已把家传的剑卖掉,剑鞘中插的只是一把竹剑。
这样一个人,把亲情和家人放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之上,他懂得真正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美丽的朋江小姐本质上和清兵卫是一种人,她带着清兵卫的两个女儿去参加农民们的集会庆典,毫不理会武士阶层不参加农民集会的陈规,她还说,如果没有农民,谁来供养武士。
这样的她才看得到清兵卫的珍贵之处。
不得不说,宫泽理惠真是太美了,古典大气,女性柔美和真性情兼有之,清新自然。
有时我们歌颂旧时女性之美,其实不仅仅只是因为她们贤惠善于料理家务,而是那时的女性有一种地母般笃定的力量,无论面对怎样的变故,总能给你以庇护和支持。
看《黄昏清兵卫》的时候,我老是会想起另一部电影《寻找小糖人》。
都是不得志,都是身怀技艺,但是两位男主人公还是认认真真的面对生活,认认真真做好降临在他身上的每一件事情。
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颓废懈怠,更是善待家人,尽职尽责。
这样的人,很难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挂钩,可能很多人会直接说他们就是失败者。
但是,他们是女儿的好父亲,为朋友可两肋插刀,连平时不大看得上他的上级遇到棘手的事情还是找他来解决,值得信赖,善良可靠。
如果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抛开一切名号职位,其实每个人应该都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吧,他们的淡定踏实似乎也能让周围浮躁的人安定下来。
清兵卫最后终于和朋江在一起,但是幸福平静的日子只维持了三年。
这样的人,这样温柔的力量终归抵抗不了大时代。
清兵卫最后战死,而他的很多同僚在改朝换代后都高官厚禄,他们都说他是不走运的清兵卫。
不过他的小女儿不同意。
这样的人,这样温柔的力量虽然终归抵抗不了大时代,但他给身边的人以力量,以温柔笃定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无常,在现实残酷之外获得心灵的平静。
清兵卫有全心全意爱他的女儿和妻子,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仍然会以无限爱意怀念他。
这样的成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象黄昏般乏力的清兵卫。
记得早在看这个电影介绍的时候就想:武士该算比一般男人强的男人,但即便是武士,也会乏力吗?
山田洋次作品 提到山田洋次,不可能不想到寅次郎的故事,也就是男人真命苦。
看《日本电影一百年》,说松竹公司死抱着这部电影不放直到渥美清去世,这样重复的作品其实之所以可以被忍受,因为不断地会有人变老,不断地会有人对生活感到不胜负荷,咫尺天涯的银幕上,看着一个近乎猥琐的男人,竟然就这么穿梭在快乐和枯寂之间,恰似你我,至少恰似可以藏身于黑暗中的我。
对山田洋次最好的表扬我记得是一个影迷的话:山田君,希望你保重身体,这样我们可以继续看到你让我们感动的电影。
是啊,我们和某一个人相处久了,似乎就会产生一种盲目,这个人一定会给我们温暖,我们不会茫然失措,这种盲目古时候叫做信任,现在叫做,现在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值得这样信任。
更何况这也许是一个彻头彻尾陌生的导演,一个异国的人,但毕竟我们无法对他彻头彻尾的陌生。
真田广之 真田广之表演的武士并不是道家的,而是儒家的,但道家的那种冲淡之味在这个衣衫褴褛的武士身上和他的臭味一起悠悠而起。
晨暮交替,为了家里的亲人艰难的一步一步前进。
但还是希望女孩子能够读一些论语,为什么呢?
因为似乎只能这样,怎么可以设想为了生活让孩子不读一些开萌心智的东西,否则活着又有什么值得自己欣慰的。
始终觉得武士大概准备随时中途离开舞台吧,那样,他可以留给女儿更多的该是《论语》。
由于是儒家的,他就会坚持。
吃苦的男人我们同情,但在苦难的海洋里始终坚持什么的男人我们就会有些微微点头:这是个有思想的人啊。
虽然我们也许始终不能理解别人在坚持什么,但与其说我们赞赏别人在坚持,不如说是羡慕,有多少次再坚持一下也许我们就会不同,但谁舍得不放弃呢。
放弃,是多么科学经济的一种选择。
这个武士的坚持就是他所求的只能是在不出卖自己人生标准的前提下,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惜男人是在红尘之中的,所以他还是要为了红颜一怒,所以他哪怕再如何自污为铅刀破陋,可铅刀不是也尚堪一用吗?
于是宝刀“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道理知道,拿出来被人砍柴,又有什么办法呢?
真田广之对这个人物最好的把握在于演出角色的羞涩,由于羞涩,面对心爱的人惟有让爱隐藏得更深以致喷发的时候会那么灼热;因为羞涩,所以功名利禄不过谈笑事耳;因为羞涩,所以对自己又要去杀人而感到茫然,刀已经不想再派这个用处,可惜徒唤奈何,自己真能变回野兽吗?
放弃让野兽都会惊恐的道路真是自己的心愿吗?
男人的羞涩犹如女人的刚强,再硬也因为有柔软的底子在里面,所以生辉。
宫泽理惠 看见朋江,我不期然想起李寻欢终于遇见孙小红。
记得古龙最喜欢说能够洗净情人的憔悴惟有情人的眼泪,这里的眼泪自然不止是感伤唏嘘,而更是温柔却坚韧不拔的支持。
“你如果一定离开,我便等你归来。
你如果不再回来,我便会替你默默照顾你的家人。
如果你终于回来”,当武士遍体鳞伤却终于回来,她软在了他的怀里,这一刻世界停转,因为两个人会把每一秒都融化在重逢里。
电影的氛围 藤沢周平的小说没有起伏,山田洋次的电影没有跌宕,日本的东西讲究一个暗流汹涌,所谓心不动,风和旗动从何来。
象黄昏般乏力的清兵卫,今天在读这个乏力,我读出来的是,骄傲。
只有男人才会有的骄傲。
记得很多年以前,就想看《黄昏清兵卫》这个电影。
一直执着于经典电影,一定要看蓝光级至少是DVD9级画面而忍着没有下手。
慢慢的,也就淡忘了。
这些年来,即使看日本电影,也都是在看最晚80年代,最早50年代的剑戟片或者大河剧。
直到最近,才顺手把《黄昏清兵卫》下载了下来。
恍惚中,这部2002年的电影我等待了20年,那时,我还是20几岁的青年,如今,已经是40几岁的中年。
本片没有描写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而是聚焦于真实的乡村以及低级武士的生活。
有人说,《黄昏清兵卫》这片是给中年人看的。
想想也对。
关于中年人的定义,有人说30几岁就是了,也有人说至少40岁才算中年人。
依我说:何为中年?
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
老的需要照顾,小的也需要照顾的家庭,男主人就是中年人。
更何况清兵卫已遭遇丧妻之痛,且母亲已痴呆,两个女儿还小。
是否中年,看的还是境遇,而非年龄。
清兵卫所处的年代,并未细查,应该属于“黑船事件之后,明治维新之前”其所在的海坂藩应当是虚构出来的。
此时的日本风起云涌,武士的时代已经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衰败。
而日本社会在内也处于严重的危机中。
处于底层的农民,已经越来越难以养活庞大的士族和武士阶层。
许多农民涌入城市,子女沦为奴婢。
影片中两次展现了河里飘过的儿童的尸体,正是哪个时代毫无希望的悲惨写照。
而下层武士每年50石的俸禄也养不活一家子,甚至沦落为浪人或者是为商人、小手工业者、农民做雇佣的屈辱境地。
而武士这个阶层,从现在看来,无非是可以挂刀、有阶级地位(老百姓见了必须行礼)、有固定的薪俸和终身制的工作。
其实也是属于类似于日本大企业里的员工阶层。
在武士的世界里每天谨小慎微的活着。
武士的“石高”决定了武士的地位(就算是“大名”阶层,也有2000石大名和120万石大名之间光年级的差距)也许是40几岁的人,洞察和结构力显然强于一般的青年人。
《黄昏清兵卫》里其实不止塑造了一个武士的形象。
把井口清兵卫戏称为“黄昏清兵卫”的同僚们。
比清兵卫还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仓库总管。
拿腔拿调教训清兵卫的叔叔、与清兵卫决斗的甲田、以及对下属大声呵斥、威胁的家老、清兵卫的挚友饭沼(朋江之兄)以及藤左卫门和死于藤左卫门之手的服部等…… 《黄昏清兵卫》实际上是一部幕末中年武士阶层的群像剧。
即使出场不多,但仍凭借一两句对白、眼神等诠释了那个时代的武士阶层——中年人阶层。
有人庸庸碌碌如井口的同僚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犹如行尸走肉。
有人则如饭沼,在大时代将来之际蠢蠢欲动。
有人加入了时代风云,却死于壮志未酬也有人一心维持旧制度,期望对抗新时代然而更多的人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活着,就像清兵卫和他的上司一样。
而女性角色,往往象征着苦难生活中美好与希望。
在很多老日本电影中,苦难时代的美丽女性出奇的一致:温柔、善良、勇敢、担当。
通过女性的奋斗令新世代得以延续。
朋江的温柔和善良令清兵卫死水一般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正因为捍卫朋江,清兵卫展现了男子气概的一面,轻松以太刀术棒击甲田,为自己赢得了声誉。
也正因为这声誉,埋下了家老下命清兵卫取下叛乱家臣的首级。
而叛乱者家臣则有比清兵卫更悲惨的命运和经历。
清兵卫是幸运的,朋江的出现让他有了希望,点燃了男子气概。
三年后,清兵卫死于海坂藩与皇军交战的炮火中。
这——就是那个时代底层武士的宿命。
正如很多年以后,清兵卫的小女儿以登在暮年时拜祭清兵卫和朋江时所说:许多人都可怜清兵卫沦为炮灰。
然而,自朋江出现,到与朋江的三年夫妻生活。
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低级武士相比,清兵卫短暂的一生仍是幸福的。
而朋江则艰辛的抚养清兵卫的两个女儿,直至他们出嫁。
不得不说,《黄昏清兵卫》真是一部很黄的片子。
整部电影像用黄昏的滤镜渲染过,泛黄如搁陈了的照片。
拿一个没落武士的飘零说事儿,点的是武士阶层的已近黄昏。
真田广之又把清兵卫演得像个刚刨出来的文物,土得掉渣。
里里外外,都没脱开一个“黄”字。
最黄的是颜色憔悴的清兵卫,黄脸婆一样地形容枯槁。
打眼一瞧就是被生活折腾得没脾气的弱势人群。
没一星半点“花中樱花盛,人中武士尊”的意思。
乏力且无生趣,由此被同僚奚落为“黄昏清兵卫”。
模样上荒腔走板也就罢了,灵魂上还要离经叛道。
打零工挣小钱已被同僚鄙夷,家传宝刀还被他卖了换钱,这可是变卖武士魂的大逆不道啊。
甚至还放话说,武士身份不要了,当个农民种地去。
那可是明治维新之前,在日本当农民,甭说身份了,连个姓都没有。
吭哧吭哧种地也就罢了,哪天倒霉撞见武士老爷试刀,揪过来就给砍了脑袋,常有的事儿。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呀。
《唐伯虎点秋香》,低等下人9527可是江南四才子的魁首。
穷困潦倒的清兵卫也曾经沧海,那是户田流的高足,相当于华山派的令狐冲了。
户田流以短刀闻名。
武士佩刀一般两把,长曰太刀,短曰肋差。
一寸长一寸强,一根筋的日本武士起先都是攥着长刀打天下。
户田一派主用短刀,就很有些剑走偏锋。
当然路子不正,不代表出不了高手。
吸星大法、寒冰神掌,都威震武林,说到底可都是邪路子上出来的野狐禅。
户田流出身的弟子佐佐木小次郎就是名震日本的绝顶剑客。
最牛逼的一招叫“燕返”,说能把飞翔的燕子给劈了。
这事儿有点悬,即便是真的,估计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小概率孤立事件,重演的可能性不会高过彩票中五百万吧。
尤其是佐佐木小次郎死于剑下的结局,实在让人对他的绝技乐观不起来。
顺便说一句,宰了佐佐木小次郎的武士叫宫本武藏。
这可是日本剑道的宝刀屠龙,属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一类的至尊。
这家伙能左右开弓,长短刀并用,“二天一流”啊。
户田流出牛人,可身为户田流高手的清兵卫,一点也牛不起来。
老婆肺痨病死,老娘阿尔茨海默,30石米的微薄俸禄闹得家里揭不开锅,“米缸空空如也”的心情经常来敲门。
不得不说,生活的秉性从来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
正所谓“损不足而益有余。
”你正在走背字吗?
放心吧,倒霉事一定会执着地接踵而来。
难为的是,就这么一个被苦难生活折腾得倒驴又倒架的破落武士,箪食瓢饮,偏偏活出了“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
砍柴、种地、编编虫笼,如果撇开生计的压力,那倒也是一幅布衣暖、菜根香的平淡踏实,闲来随分种胡麻了。
尤其听他说,看着两个小闺女一天天长起来,就像看着禾苗一点点长高那种心底的满足,真是无欲无求,顺其自然到了老庄的境界了。
铺陈了那么多,一言以蔽之吧,武士清兵卫实则就是个吊丝清兵卫。
说到底,山田洋次还是要讲述一个吊丝逆袭的故事。
这种寻常到烂大街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从好莱坞的片子里随便拎出部什么,十有七八都能合上这个套路。
而且往往是正能量爆棚,搞出些鸡血与鸡汤共长天一色来。
可吊丝逆袭的故事由东方人来说,就没那么阳光灿烂,而更多一些晦涩酸楚。
这大概是东方人更明白生活多艰与命运的不可捉摸吧。
就像清兵卫那样,身世浮沉雨打萍,苦难磋磨多了,对生活的一切都坦然接受,并且一再退让了吧。
可问题是,就算你打定了主意要雨打梨花深闭门,生活也不会跟你和解的。
它总有办法来逼迫你,让你不得不做你想逃避的事情。
清兵卫说“照顾老母,抚养幼女,我已无用剑之心”。
可藩主之命就是逼你去举剑杀人,而且要杀的是第一剑客,十有八九搭进自家性命的稳赔不赚呐。
真真是不想干,可你说了不算。
逼进墙角,无路可退,只有华山一条道——脑袋别在裤腰上,短刀攥在手心上,硬着头皮,豁然舍命去。
我们看电影里的人物,其实看的都是我们自己。
生活逼着清兵卫,不同样逼着你和我吗?
多少次,你想松口气歇歇脚,一心盼着千万别来事儿,它非得来一桩结结实实砸在你头上逼你接着跑下去。
好容易遇上件好事能让你想笑,甭多少工夫它一准让你失意到哭。
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生活就是这么擅长事与愿违和逼你让步。
墨菲定律啊,怕啥来啥。
反正生活是不会轻饶每一个人的。
理论是灰色的,而逼迫你的力量常青,而且是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想想这样也对,老祖宗不早就明说了么,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生活本就是一出悲苦戏的悠悠慢板,就是一场奔赴黄昏的一去不返。
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生活的本性就是这样,它不美好,可你终将爱上它。
六人行里,莫妮卡对瑞秋高呼一声“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you gonna love it!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它很烂,可你终将爱上它!
”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这可是老友记的第一季第一集,开宗明义啊。
没心没肺的美国人都看得明白,咱们这五千年文明出来的,还能不理解“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理儿。
再说了,咱们都该有这种体会吧,真正置之死地了,大部分时候还是能够后生的。
就像清兵卫那样,事到万难须放胆,硬着头皮上,虽说是被人家切得伤痕累累,可最终是手刃了第一剑客。
涉险过关,熬过去了,便是豁然开朗,便是桃花源。
当然,日本人是不大中意桃花,他们爱的是樱花,还常把樱花和武士掺合到一块。
所谓“花中樱花盛,人中武士尊”。
樱花给人的印象有点哀伤,绚烂绽放,可没几天就急速凋谢,让人觉得惋惜。
但当春天樱花开放的时候,你如果站在樱花树下抬头看,那感觉却不是惋惜,而是心底的明媚。
本来么,生命的魅力,不在永恒,而在于无常。
总不能因为死的残酷,就遮蔽了生的喜悦。
明天,逼迫和压抑还会来敲门,它会敲得你一时心烦,但终不会敲掉你心底的明媚。
海枯石烂的煽情,穷途末路的挣扎,撕心裂肺的痛苦,从来都是导演惯用的伎俩,看得多了,神经自然也会稍带变得迟钝。
如此以往,你便以为自已再也不会被轻易打动。
我常常自认情感不够丰富,心灵不够纯美,智商不够高尚。
所以,从心里抵制那些恶俗的情节,并对自已的心智暗暗保持不屑。
然而,我却没理由的衷情于山田洋次手下的黄昏清兵卫。
忍不住被乱世之中那内敛隐匿的感情,一击即中,缓缓触及心底。
日本的电影常常不是极度前卫便是极度平和,而黄昏清兵卫走的是日本电影常见的风格,平静内敛的情感,极度隐忍的爱,象是流淌在黑暗前最后一抹余温,不刺眼,不够轰轰烈烈,只在最后要消失的时候,平静的流淌,质朴细腻。
真田广之演技是真的的好,邋遢的衣着,却仍难掩饰灼灼坚定的眼神,一个下等侍卫对生活的态度跃入眼帘,下班匆匆回家,跟同事礼貌的道别,走在黄昏路上的步伐,面对子女的背影,却是无限的温情。
同僚们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象黄昏般乏力的清兵卫”。
面对相爱多年的女人,却因为阶层级别,无奈面对事实,多年的隐忍,竟如此含蓄。
作为一个武士,已知被世俗磨耗了所谓剑气,却不得不也应承藩命,武士之道也好,帖补家用也罢,仍然需要面对。
乱世的诀别,也终于让他鼓起勇气跟朋江道别。
最后的结局,还算圆满,虽然幸福也只不过是三年。
而相对那些政治动荡的年月,相对于井口清兵卫的一生,这便也是完美。
很喜欢日本电影的细腻,像是用心得当的工笔画,干净的叙事手法,看不到刻意的情感堆彻,也没有过多晦涩的隐喻。
一切都是秩序井然的,所有的缘由都是简单的。
我们越来越相信悲观主义哲学,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其结果就是痛苦。
我们不断追逐,却没有旷日持久的幸福。
然而,这只是短暂三年,便是井口清兵卫最美好的时光,即便他已离开,余温仍然在子女回忆中娓娓道出。
(这篇文章写得不是很满意,因为这是一部我热爱的电影,自然要高标准严要求。
一直想修改一下,可是却不知如何下手,主要是懒,也没什么灵感,最后索性放弃了。
这部电影绝对是个经典,我可以下这个结论,大家也不用再讨论了。
文章开头引用了孟子的话,我很讨厌孟子,但却很喜欢他的若干言论,自然不能因人废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黄昏清兵卫》,看到半夜快一点才看完,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辗转反侧胡思乱想了许久方才睡去,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却如同第一次看的时候那样专注,那样震撼,可见这部影片是多么的迷人。
这个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人,井口清兵卫这个人,一个平凡,困苦,像黄昏般乏力的人。
他并不出名,毫不起眼,他的一生仅仅被他的女儿们所铭记,在女儿的眼里,他并不平凡和困苦,而是伟大而幸福,而在他的女儿的讲述中,我们知道,清兵卫确实伟大,确实幸福,尽管只是平凡的伟大着,短暂的幸福着,但却已足够。
清兵卫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男人,也许做不到孟子的标准,但却绝对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清兵卫虽然是一个下等武士,却绝对没有武士阶层的迂腐,他的很多想法,都是同当时的思想观念相违背的。
在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他告诉女儿: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可以学会思考的能力,掌握这个能力,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都能够生存。
在父母之命的婚姻年代下,他发出了:“娶妻怎么能像买牲口,怎么能身强力壮就行?
”这样的疑问。
在幕府时代,武士是统治阶级,即便再穷困没落的武士也不愿放弃武士的荣誉和尊严。
但是清兵卫显然不把武士的荣誉和尊严放在眼里,为了妻子的葬礼,他卖掉了象征武士身份的佩刀。
为了家里的用度,他放弃了个人的享乐和仪表的整洁,他的头面显然很久没有修饰,穿着破损的衣服,身上因为不洗澡而弥漫着难闻的味道,因为从不去应酬而得了“黄昏清兵卫”的绰号。
但他显然对这些毫不在意。
当朋友问他以后打算的时候,他说他打算成为一个农民,了此一生。
由一个统治阶级蜕变成一个平民,这是任何武士宁死不能容忍的,就像让他对阵的剑客余吾善右卫门无论如何都要恢复武士的荣光,但是这些荣光对于清兵卫都没有意义,让自己的家庭生存下去,才是全部的意义。
虽然在这些事关武士荣耀的问题上他毫不在乎,但是在其他的一些他所珍视的问题上,他坚定了他的立场,明确了他的原则,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爱情。
在亲情上,他无论多么困苦,也要供女儿上学堂读书,也不允许大伯侮辱他的母亲,甚至在命令他对阵的剑客余吾善右卫门时,他拒绝出战,在困扰多少古代先贤的“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孝。
在友情上,他义无反顾地为朋友出头,两肋插刀。
而在余吾善右卫门挑战自己的时候,又故作怯懦的拒绝了,丝毫不在意武士的尊严。
而实际上正是他为朋友出头,打乱了他平静地生活,导致了后面的决斗,但又因为这次决斗,使他终于敞开了心门,得到了美丽的朋江,真是祸兮福兮,造化弄人。
再来谈谈他和朋江的爱情,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希望青梅竹马的朋江能够成为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微薄的俸禄使他深知不能使朋江获得幸福,死去妻子的抱怨坚定了他的想法,有一种高尚的爱情观是爱她就让她幸福,即便她不属于自己。
显然清兵卫属于这样高尚的人,如果他一直维持现有的生活,也许他就会遗憾终生。
但是决斗改变了这一切,他知道他必须说出来,否则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
而说出来,如果死,他死而无憾,如果活,他将有能力让朋江生活的幸福。
在死亡的威胁下,他再也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情,他将深藏在心底的爱慕告诉了朋江。
清兵卫这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只有在“临死”的时候,他自私了一回。
影片里的清兵卫并非完人,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也可望爱情,讨厌贫穷,惧怕死亡,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用高超的武艺来获得这一切,也从来没有把这些负面的情绪在朋友,家人,爱人面前表现出来,他总是那么不卑不亢,那么从容淡定,而这些源于一种东方人特有的隐忍,源于儒家“自律,慎独,格物,致知”这样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使他能够从容、平静的面对生活,也能够从容、平静的面对死亡。
就像《八月照相馆》的主人公为自己照的遗像,从容,平静,泛着微笑。
影片叫做“黄昏”,也许也特指武士的黄昏。
动荡的年代就像清兵卫的爱情一样波折,他在命运的大河里颠沛流离,我们也在他的故事里悲喜交集。
当他拒绝了朋江哥哥的提亲,我们失落。
当朋江拒绝了他的求婚,我们失落。
当他活着回来,并且最终和朋江结合在一起,我们无比的喜悦。
当我们认为故事以团圆结尾,这团圆又是那么短暂,他终于被绞杀在时代的齿轮中。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尽管他对于武士道的种种反动和愚昧有着清醒地认识,但认识并不意味着摆脱,他仍旧无法摆脱武士道的桎梏,就像那些战争中明知道这是个错误却甘愿送死的军人,这种愚忠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也只能怒其不争,他一生都想与世无争。
但却无法哀其不幸,因为他竟然是幸福的。
最初我的想法就像他的那些同僚所说的那样,黄昏的清兵卫,真是个不走运的男人。
可是他的女儿并不这么认为,她的父亲是幸福的,因为他有对女儿的深爱,以及美丽的朋江的热爱,当然还有他独立完整的人格,虽然短暂,但却幸福。
看到这里我也释然了,就像古龙说的那样,他已经来过,活过,爱过,这已足够了。
猛然间想了起一首《山坡羊》: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单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
达,志不改。
作曲 : 井上陽水作词 : 井上陽水决められたリズム【既定的旋律(rhythm)】起こされたこと 着せられたこと【被叫醒,被披上】冻えつく冬の白いシャツ【似被冻结的,冬天白色的衬衫(shirt)】せかされたこと つまずいたこと【被催促,摔倒过】决められた朝の长い道【每日必走的,早晨长长的道路】ふざけ合うたび 怒られたこと【相互打闹时被惹生气的记忆】静けさを区切る窗の中【存在于,隔开寂静的窗户之中】配られた纸 试されたこと【在被分发到的纸上打草稿】缲り返し响くベルの音【反复作响的交卷铃(bell)声】声をそろえて ピアノに合わせ【和声,在钢琴(piano)里交融】大空に歌声 决められたリズム【广阔天空遍响歌声,既定的旋律(rhythm)】笑われたこと 立たされたこと【被嘲笑,被点名叫起】残されて ひとりガラス窗【独留单人影的玻璃(glass)窗】许されたこと ほめられたこと【被原谅,被夸奖】うつむいて步く归り道【低着头走回家的路】惊いたこと ときめいたこと【吃惊,兴奋】渡された白いラブレター【收到的白色情书(love letter)】爱されたこと 选ばれたこと【被爱着,被选择】初めての梦のプレゼント【最初的梦中礼物(present)】声をそろえて ピアノに合わせ【和声,在钢琴(piano)里交融】大空に歌声 决められたリズム【广阔天空遍响歌声,既定的旋律(rhythm)】决められたリズム【既定的旋律(rhythm)】
有时武士的精神和自尊是如此可笑,在纯爷们面前不堪一击
讲的是一个阶级的末路故事,却能在萧条中感受到暖意。恰到好处的隐忍,恰到好处的悲凉,恰到好处的黄昏之光。
山田洋次果然也不是我的菜……
武士精神的衰败;我们大多数人是因为无能所以只能庸庸碌碌啊。
山田洋次导演,宫泽理惠,真田广之主演.
男主立个死亡flag,女主机智地给了个反flag,最后还大团圆了,计算房子高度是多么重要。
2010.12.27说教。
各方面都很稳,以至于稳的有点儿无趣,尤其是结尾
用爱情来诠释武士道精神,总觉得过于虚假。片子也有点冗长。
@2019-06-15 19:53:17
山田sama的电影乃学电影的人必读的教科书,调度大赞,演员也妙,真田广之纯爷们,宫泽理惠清新养眼。
我只是不停地训练,不停地训练,直到我满意为止。如果我感觉一些东西不对,我会呆在那不停地训练,直到我做到对为止。我只是不停地激励自己,不停地激励自己。这是我很了解自己的地方,也是父母教育我的东西。如果你要专注于某些事情,如果你想要做某些事情,你可不能半途而废,你得倾注你全部精力去完成那些事,尽力去完美地完成那些事。这就是事情解决的唯一途径。—科比
是那个暗夜压抑时代的一个完美的男人,可再好的男人也逃不过时代的轮回。每天黄昏时刻的回家身影,黄昏时的最后一场决斗,那天在黄昏下焦急等待的朋江,这一切终淹没在大黄昏下的幕府时代。就这样,特别平时的展现,那些沉寂的催促的挫折的记忆。合声和着那钢琴,漫天歌声,是既定的旋律,既定的旋律…
垃圾垃圾垃圾
黄昏的清兵卫之一个叫井口的男人决定成为真正的武士久违看到真正度过“正确且美丽的人生”的人。「黄昏」虽是时代众人现实的写照,却是他个人浪漫的注脚。下等的品阶,上等的人生呐⍨(p.s. 余吾善右卫门死前那一套行云流水的舞蹈,就是我刻板印象中武士的形与象:变态又竭力的丧尸
看了4年前的“想看”。我想说我“想看”得就很晚了,看得更晚,这是我的损失。
理想田园歌,黄昏清兵卫。人生一世,脚踏实地的逆风爬坡在所难免,而其后的淡定舒适才是人生真谛。山田的武士三部曲格局虽小,没有黑泽明的史诗气魄和悲剧内涵,也称不上华丽,但是耐人寻味,纯以气质动人。朴实无华的影像看望人生,这或许是山田最好的作品。
还是看哭了,哀而不伤。画外音和配乐的结合很有侯孝贤式的苍凉。
一股loser味
不同于《用心棒》《椿三十郎》一类的剑戟片,主角虽都是下层武士,落魄模样却并不相似。清兵卫平和、不露锋芒,三十郎浪荡、重情重义。但未看到结尾,我已和朋友说,我更喜欢这部。为什么呢?也许是镜头里包含的那种平和的力量吧,昏黄的色调带来缕缕哀伤,却是难言的美感。黄昏的清兵卫总能在黄昏时分在回家那一刻重回活力,能对昔日的青梅保持体贴与责任。他其实平凡而伟大,和旧武士角斗那场戏,我来回看了两遍,对武士精神心酸不已。虽有文化的隔膜,但我一瞬间明白了那是一种自尊与骄傲。宫泽理惠像一束光,给清兵卫带来了三年短暂的幸福,三年?好像不长,但好像也不短了。谁又能定义他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