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日没夜地看,今儿终于是完完整整补完了1-4部《重案六组》。
其实想说的能说的挺多,不过现在格外想聊聊四部六组的男一号,闲来无事做了个简单排行,纯个人向,不喜勿入,欢迎探讨。
个人意见(再次强调):综合素质那得是陶非第一,军转干出身,政/治觉悟高,论勇敢裸身会绑匪,论武那身体力行扑在最前格斗擒拿、飞起一脚踹门就数他次数最多,论谋能短信试探季洁安危,至于人格魅力/领导能力么,从“叛徒”转为“头儿”和大家打成一片能服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智商我个人认为是大曾,大曾这身材体型儿指望他动手是没戏了,全仗着脑子好使,什么案子到了他手底下肯定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也因此重案1的案子是我觉着最有意思能看进去的,它不掺杂任何水分,例如感情线啊演员颜值,基本是一概没有,只有案子、案子、案子。
2、3案子还差点儿意思,节奏没把握好,有时候破案过程看得人捉急。
(第四部佟组实在太bug不参与此项排行);颜值那得在杨哥和佟组中抉择,如果只看第一眼那也许是佟林,这位叔叔确实五官美貌没得说,还自带苏撩气场,且发际线貌似是历代组长里最安全的……但杨哥胜在年轻有活力,特飒,大长腿瞩目,和我们组宠季洁同志最登对儿,总之各有千秋;(——这里插一句,要论整个重案系列的颜值巅峰,那毫无疑问是1里的严大队by孙淳,不接受异议。
严大队整个一睫毛精,那叫一清秀美貌,坐那儿,也不开口说话,一手指间夹着烟就那么看着你,嘿,能把人眼睛都看直,嘴里直流哈喇子……别说重案系列了,我觉着淳叔的颜值巅峰都得是严队这个角色,太绝了。
)时髦值,佟林当仁不让NO.1,第四部编剧脑子有坑,把他写得那叫一逼格高,什么不动声色提点季洁啊(我都知道我就是不说给你点儿线索自己琢磨去吧),人在爆炸案这边还能远程监控那边枪击案啊,亦正亦邪,神通广大,一个手机就能carry全场,黑白两道通吃,连郑队都要让他三分,整个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加上杰克苏光环加身,日常又苏又撩,先不说什么陈雪薛晓琪,就说季洁吧,明明各自都有对象了可俩人互动还是萌出一脸血,动不动就是凑脸前啊搂肩膀,要我说人杨震都没跟季洁距离这么近过!
总之一句话,就问论时髦谁比得过他吧;——哟,这么一比下来,怎么觉着杨哥有点逊色啊……(抱头逃窜,边逃边呐喊——)——并!
没!
有!
我们杨哥那也是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有勇有谋还有颜值,每一项单拎出来都绝对不差,只不过他不能把好处便宜全包了吧——历任组长里,就数他是人生赢家,最大的“好处”都让他给占咯——流水的组长铁打的季洁,能把六组组宠征服的也就杨震一人了,以至于3里虽是客串却反客为主,弹幕里每集都在关心这集有杨哥吗,但凡有他出场那就是满屏的表白加cp粉,4里人压根儿没出现,可无论是弹幕还是季洁的性格里都时时有着杨哥的影子……当然,我也不是说杨震除了感情线其他都不好,只是四部各有特色,2确实互动戏份比较多,杨季两人特有火花,这是他的优势。
在我看来,就案件和破案过程而言,2确实没有1那么精彩,相对比较中规中矩,因此也就需要男主的个人魅力相应地占比更大。
但这种魅力又和大曾不一样,大曾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接地气儿的老刑警的形象(我是真喜欢大曾这角色啊,李诚儒演得太特么好了,把人演活了),这种魅力是和破案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会破案可以说他嘛也没有。
而杨震这个人物,他年轻瘦削,英俊飒爽,酒红T恤大长腿,正经中不时带点痞气,既能独当一面,又偶尔有着无法很好自控的、可以说是脆弱的一面(被枪指脑袋后向季洁坦陈害怕和季洁化妆钓凶手他连续爆了几次粗);和季洁之间,除了正常的同事情还总捎带了那么点儿莫名的情愫(尽管演员本人不承认)。
他当然会破案,可即使脱离了案子,杨震也是一个招女性观众待见的角色。
2的案件不算特别出彩,那么这一部分的缺憾就被这个角色身上的个人魅力给弥补,这没什么好指摘的。
换句话说,他杨震要是样样儿都拔尖儿,那其他几位组长干嘛使的啊,拿什么吸引观众?
喝西北风去?
说了这么多,其实四位组长都特棒,人品、个性、能力、个人魅力没有不出色的,我都挺喜欢……当然啦,就私心来说,帅还是咱杨哥最帅,甜还是我们杨季最甜,嗯。
我不爱看中国电视剧,也不怎么欣赏它们,每年播出的电视剧太滥太俗,总是觉得它们的情节太拖沓,剧本太空泛,有时演员演得也不够真实。
但是,我一直很珍惜《重案六组》这个系列,它可以说是在浩浩如烟的电视剧中独树一帜。
《重案六组第四部》(以下简称《重四》)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看过之后,心中颇有些想法要一吐为快。
首先说说本剧的意义与价值,积极深刻的意义和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延续并超越了前几部的。
徐导的作品一直以节奏明快、悬念迭起而著称,《重案六组》更是将此特点发挥到极致。
纵览影视界,很少有涉案剧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一集两案子,又有条主线贯穿全剧。
这不仅一反中国电视剧情节太拖沓的常态,精彩复杂的案件剧情、细腻动人的情感线路更是将这一类的电视剧带到了一个新台阶。
个人认为,这一系列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真实,而徐导将其在重四中的运用愈发如鱼得水。
为了演好这个剧,演员们真枪实弹地去体验生活,参与蹲守、搜查、甚至是抓捕等各种行动,以保证给观众们一个不折不扣的六组。
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剧情都取材于真实案例,形成对当下社会的映射,无疑地,这是普法的最佳途径,也是本剧最大的积极意义所在。
不同于日本的推理剧,本剧剧情的精彩之处不在推理,而在讲述“情”与“理”的关系。
案子并不复杂,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对作案手法、犯案过程的分析,一切走的是常规程序,查监控录像,访目击者,追踪相关人员……但就是在这些单调枯燥的程序中,扑朔迷离的案子得以“拨开云雾见月明”。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重四》中一例垃圾场抛尸案,六组成员们了无头绪,连最基本的尸源都不知道,但是通过大量的搜寻工作和下发的协查通告,终于是将案子破,解决得非常漂亮。
像这样的案子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不在少数,观众们由此能感知到破案的艰难。
《重四》折射出的破案哲理是,破案并非需要聪明绝顶的头脑,日剧里的探长那都是百年得一见的天才,除却准确的推理之外,破案更多时候是需要耐心和细致,那才是刑警工作最真实的一面。
对工作的热情,对真相的理智,本剧揭示了“情”“理”结合的价值,也成就了它的自身价值。
再者说说本剧的创新之处。
要说《重四》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创新,针对前三部有了重大的突破。
从第二部到第三部之间有一个跳跃,那是时间上自然形成的。
时隔五六年,时代在进步,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办案方式的转变直接提高了办案效率;而另一方面,案犯采用高新技术作案也使得公安方面工作受阻。
但是,时隔仅三年的两部剧依旧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出自于整个剧组的努力。
一言以蔽之,这个努力成果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
本剧的突破并非牵制于这个时代,而是反作用于这个时代,做出了多项的转变。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本剧的风格从原来的紧张氛围中解脱出来,更为轻松而真实,荷枪实弹的场景少了,家长里短的案子多了,而演员们的表演也越发自然,工作中的严谨和生活中的诙谐相得益彰。
其次令人感慨的是,本剧被打上了许多时代的烙印,剧情中提及了许多社会热点,又对此表达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
比如,关于女孩受虐致死的案子,季洁提到中国在监管家庭暴力和儿童受虐方面存在空白。
再比如,季洁和佟林曾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过讨论,唤起人们对此事的关注,这样的方式是感性的,也是有效的。
与此同时,为了契合这些热点话题编剧也费了大量的心思。
网络直播自杀案反映出“温室里的花朵”最极端的悲剧,房屋爆炸案直面教育不均衡和房价飞涨的两大问题,利用网络作案在本剧中更是屡见不鲜,足以引起观众们们的警觉。
这些特点大大提高了案子的可信度,增加了本剧的时代感,令《重四》不至于沦落为一个空泛的、纯为娱乐的涉案剧。
此外,较之前几部,更换的演员少了,可依旧令观众感到陌生,或者说是新鲜。
季洁不仅从外貌上发生改变,行为处事上的风格也变了。
了解演员王茜的影迷都会发现,时至今日,季洁这个形象才算真正地与王茜融为一体。
季洁从一个干练爽利的女警逐步走向成熟和坚韧,已婚的她办事更加稳重,更加善解人意。
这或许就是警与民之间的“鱼水情”的基础。
毋宁说,季洁的整体改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突破。
而男主角佟林,又给我们展现了男警察不一样的一面。
他机警而不失稳重,理智不失感性。
特情队出身的他给了六组带来新鲜的血液,办起案子除却必要的程序之外,又打开了新思路。
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演员邢岷山将一个事业与家庭并重的男人演得非常到位。
曾经有刑警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最欠的就是家里人”。
不论是佟林对沈耀东的那番话,还是火车站上的那次家人相聚,还有最后他和儿子的那通电话,都是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刑警在家庭上的情感补白。
这些桥段,在感动之外,亦是本剧对警察这一行的全面剖析。
还有就是三个小警员,各有千秋。
王勇和周志斌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志同道合, 却又在家庭背景上有着天壤之别。
本剧对他们生活环境上做了补充,这一点很值得玩味。
一个“富二代”,一个“穷二代”,两人却为何是殊途同归?
在当下人们眼中,“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名词多少有些消极,这正说明了,世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能力和品格。
周志斌就是这样一个正面的例子。
而王勇这个角色又是很好地保留了“穷二代”身上的品格——孝顺,踏实,正直。
两相结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和活力。
很多人不喜欢韩丽,觉得她娇气且莽撞。
可是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呢?
个人认为,这个角色最大的亮点在于她演绎出了一个年轻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为爱疯狂的“小三”,到后来握着手机沉默走开,韩丽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和自身的领悟之中,意识到了婚姻和爱情的本质区别——责任。
爱一个人很容易,也很幸福,但是爱错了,那便是一场灾难。
或许《非诚勿扰2》中的那句话是对的,“婚姻就是一个错误,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总之,《重四》在人物设定更加丰富鲜活了,和全新的剧情风格两相呼应。
此外,我想就本剧的情感线索谈些个人看法。
有人说,杨季恋的走向是一个卖点,而我不敢苟同。
不是因为这段爱情不美好,而是过度关注它就本末倒置了。
因为这个系列就属于刑侦涉案类,适当加一些情感在其中不过像是菜肴里加一些作料,调剂作用而已。
所以,若是因为本剧中没有王茜和丁志诚的对手戏、 没有提及季洁的婚后生活而对本剧充满了失望,我想,这没有必要,也不应该。
诚然,季洁和杨震的爱情含蓄而动人,但《重四》毕竟不是言情剧、或者家庭伦理剧,《重案六组》这个系列的着眼点本就不在于此。
最后,我依旧期待这个系列能够继续下去,带给我们更棒的案子。
我从本剧中已然看到了曙光,紧凑,精彩,动人,深刻,《重四》既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也希望借由这个系列,中国涉案剧能创出自己的天地来!
看这部电视剧,总是忙里偷闲。
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年。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 在下午去奥数集训之前坐在小板凳上看,边看边写题。
第四部播出的时候,在凌晨从图书馆回家后躺在床上看,离开家,看着看着,又觉得近了些。
十一年,发现自己无论之后多么爱巴赫赫尔辛基和法国音乐剧,不论自己身处奥数班倒数的傻瓜队还是头戴常青藤名校的浮名,有些东西还是在骨子里打动着你,就像家乡的初雪,看不见,谁疼谁知道。
那些不大不小的恩怨,那些不美不丑的人,和那些不明不白的小暧昧。
看重案六组的时候,总是浮想联翩。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第五部,也不知道自己又会在怎样的时候看。
只是知道,有这么一部剧,记忆中从未认真看过,多年后, 却是实实在在感到了,它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痕迹。
2000年开播的《重案六组》已经延续到第四部,在当下中国荧屏上算是一部长寿剧了。
这部剧好看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首先,警察影像本身固有的魅力——悬念,推理,惊险,暴力,弘扬正义等元素始终是观众的最爱。
其次,节奏明快,“一集两案,交错发展”,剧情不拖沓。
并且从第三部开始,还有另外设置了一个大案贯穿剧集始终,加强悬念,吸引观众。
第三,始终关注现实,不脱离时代,不自说自话。
以第四部为例,案情就涉及了众多当下的社会热点导致的犯罪活动,例如:高房价,拆迁难,上学难,就医难,亲子鉴定,工伤认定,电话诈骗,拐卖儿童等等。
第四,塑造了一组正义、可爱、能干的人民英雄、罪恶克星。
无论多么狡猾,多么残忍的罪犯,最终都被他们绳之以法。
观看《重案六组》成了一次次愉快的体验,观众和剧中人一起在案情中历险之后,对人民警察和社会安全感更有信心,而这种体验正是观众需要的。
成功的警察影像,在重视娱乐性的同时还要弘扬正气,塑造人民警察的正面形象。
那么,应该如何塑造警察英雄?
过去一些影视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一出场就已经“高大全”,他们斗志昂扬,智勇双全,全深信工作,基本上会遇到普通百姓常遇到的那些烦恼——比如钱不够用,子女教育要花时间等等,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多是领导或者下属不肯让他们只身去冒险。
过去我们往往为了政治宣传而忽略艺术的真实,总想把警察从正常的伦理社会剥离开来,仿佛他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家庭拖累的警察英雄,但是假如所有的警察都把家庭搁置一边,就是个问题了。
善于思考的观众也许会问,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的警察,我们怎么放心把一个国家的安定交给他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警察影像的政治宣传价值反而会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重案六组》没有陷入这误区。
剧中的警察英雄们不是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和奋勇向前“工作狂”,而是百姓身边的基层刑警,和百姓一样,每天上演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所以,《重案六组》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生动讲述了那些热点案件的侦破,塑造了正义的警察形象,而且,对于警察遇到的现实问题,尤其在如何处理他们家庭问题上,该剧也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和表现。
虽然这是以刑侦破案为主的剧集,但是家庭问题被带入其中,警察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
郑一民季洁们被还原到普通人应有的高度,性格更加立体——他们也要生儿育女,也会为情所困。
观众可以去平视他们,体验着他们在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矛盾与焦灼。
所以,我们看到在剧中,紧锣密鼓的刑侦破案之余,警察的私生活时不时穿插其中。
《重案六组》第四部播出不久,观众应该还有印象。
在电视剧里刑警支队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都有家庭。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警务与家务?
非常现实地困扰着他们,如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臣子所抱歉的“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我们也经常会愧疚地说,工作和家庭实在难以兼顾。
对于刑警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刑警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不可能朝九晚五那么按部就班。
再加上他们工作的对象常常是刑事犯罪嫌疑人,不仅警察自身的危险性大,有时甚至要威胁到家人。
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涉案影视剧里数见不鲜。
副支队长郑一民的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郑一民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缺少关心,更没有时间与她交流思想。
用她女儿的话说,爸爸平时跟她讲话,就像审罪犯,所以女儿当然不能理解父亲。
六组组长佟林特勤出身,经常要卧底到罪犯当中去,得罪的罪犯太多,怕人报复,家庭住址都要保密(沈耀东案中家庭地址暴露,只能立刻转移老婆儿子到四川老家),能奢谈什么照顾家庭和享天伦之乐?
五组前组长沈耀东因为女儿得了白血病,急需医疗费,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道路。
作为女刑警,季洁的家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年龄已经奔四的她,一直想要个孩子,吃了半年的中药调养,但因常常要执行危险的任务,不能如愿。
大斌是富二代,母亲一直要给他张罗找女朋友。
王勇的母亲病了,他却没有时间去看望。
杨丽爱上了有妇之夫,为情所困,卷入爱情纠葛。
我们看到,家庭的拖累,确实会妨碍我们的英雄大展拳脚。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利于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
因为除了侠骨还有柔情,就不免要让英雄气短。
郑一民作为副支队长,气势逼人,行动起来指挥若定,但却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季洁一直成不了母亲。
这样的警察即便是英雄,也是有瑕疵的英雄。
假如我们只留下英雄们的侠骨铮铮,去掉柔情(或者说,即便有柔情,有家庭,那也只能无条件支持英雄的所作所为,成为他们的帮手,而不是累赘),越过这些让人烦恼的家庭问题来打造完美的英雄,不是更方便更直接么?
但是,这样做也太浪漫主义了。
过于浪漫主义,也就意味着不够真实。
观众会觉得,这些仅仅是电视里的,跟现实无关。
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是个两难,虽然,郑一民因为少女早孕和女儿化解了矛盾,但是这以后他就有时间陪孩子了么?
季洁如果不放弃危险重重的刑警工作,估计还是生不了孩子。
佟林解职几天里能陪孩子玩乐,官复原职后老婆孩子还得要当隐形人。
看样子《重案六组》也无力为我们提供一条合理的解决之道。
也许,作为观众,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解决之道;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可信的警察英雄形象,这就够了。
已发表于《人民公安报》。
从小看到大,唯一接受的国产剧。
有次看访谈说他们剧组特别穷,但看到拍完一部又一部,我那个兴奋啊。
看到评论里面好多说穿帮太多,剧情不合理什么的。
我从小就看各种国外侦探悬疑电影连续剧,但从没拿6组和国外的比对。
只能说国产重案6组,你的不足我们全都包容,我早已成为你忠实的收视率保障!
20022012,岁月是把杀猪刀。
重温《重案六组》,特别喜欢这种冷冰冰的警察职业剧、破案剧中加入警察个人暖暖亲情元素的路线,温情,有感染力。
情节交错复杂,给观众错误的暗示最终揭示赤裸裸的真相,刺激有吸引力。
另外融入了很多高科技时尚元素,手机扫描条形码、无线路由同IP等时尚元素,与时俱进。
看着曾经年轻貌美的警花青春不再,敏键的伸手不复存在,被如今富态圆润的屁股所取代,不免有些难过,十年,世事变迁,唯有影像可以很好地保存记录这一切。
这世界赋予我们生命,又不遗余力地改变我们,催我们垂垂老去,周而复始,见证生命的始终与轮回。
生命无限好,且行且珍惜。
第一部到第四部,每一部都看了许多遍,对于他有一种特别的感触,从小学到大学,他陪伴了我许多的时光,陪伴了许多暑假,对于他从初始的对警察的崇拜到懵懂的了解看个热闹,再到如今有了自己的想法,从一部到四部,对于演员演技,事件的真假没有专业的知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仅有两点感触,第一到第四手机办案工具等等再一直进步,第二从一名法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说,第一部到第四部警察们的法制意识,法制水平,普通老百姓,乃至犯罪嫌疑人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再说对于第四部中许多事件自己认为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是佟林击毙赵鹏这个问题,犯罪嫌疑人虽然有持枪的举动,但是到底应不应该击毙?
是否违法,是否只能停职,公安机关在办案中能否在更好的安法律办事,督察能否更好的起到监督作用,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从小看到大的刑侦剧,在心里还是很有感情的,特别是季洁一出来,还有片尾曲一响起,真心勾起了很多童年记忆。
看4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种怀旧吧。
不知道是自己看片水准提高了还是这一部看得比较认真,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也揪出了许多片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在剧情节奏上,重案六组一直以快节奏、高效率的破案速度著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案件一个接一个,让人越看越想看。
重案4在节奏设置上总感觉显得有些生硬。
总是有两个案件同时发生,然后分两组破案,两个案件同时侦破。
就是感觉过渡衔接得不够自然,有时候一个案件生生切到另一个案件着实让人有些不爽。
其次,总感觉案件侦破有些避重就轻的感觉。
比如一个人死了,查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很多疑点,让观众对凶手更加期待……最后凶手是个流窜作案的抢劫犯……顿时觉得极其没劲啊!!
编剧这样完全不符合观众期待啊!!
再次,结局的确是很令人蛋疼有木有!!
其他的我都可以接受,对付滴水不漏的陈雪最后竟然是无奈之下用经济问题来把她捕了……真心太让人憋屈了,难道电视剧最后不应该是打个漂亮的胜仗,坏人绳之以法的嘛!!
还有啊,这么不清不楚就结局了啊,佟林和陈雪的关系总要交代一下吧,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到底有什么交情,为什么陈雪对他那么好啊……总不能这样不清不楚就完了吧!!
好吧,其实很多剧情都还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好吧,广告我就不想说了,商业社会,可以理解……只是不要那么生硬了拜托,易宝支付!!
郎酒!!
还是喜欢季洁,又感性又果敢,破案能力相当强啊。
佟林嘛,我一直怀疑他是内奸来着的,对他保留意见= =韩丽挺漂亮的,就是感觉花瓶了点。
当然,还是最爱有型的富二代大斌童鞋虽然有着种种硬伤,在国产剧里面还算比较值得看的了。
希望出第五部,季姐的爱情怎么样了?
为什么第四部没有丁志诚!
希望第五部重案六组出现季姐和杨震的爱情。。。。。。
非常期待非常期待!
我看了第四部,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我至少看了不知十遍了!
还是喜欢季姐和杨震的戏!
疫情期间在山西卫视看完这一部,毕竟重案1口碑很不错。
结果看完觉得完全浪费我的时间,要逻辑没逻辑,许多案子都是凑剧情,主演通灵 压根不知道在演什么,一会显得神勇无敌,一会恐慌失措。
后面他们要去逮捕葛熊时,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留下三颗子弹。
然后在这危急时刻,还跑去和儿子通电话。
编剧脑残是不是,都千钧一发的时刻了,还刷温情牌?
不仅这一处,这个剧中很多场景就是很多场面说着不合时宜的话、做着摸不着头脑的事。
然后那个女警 叫什么什么丽,一直都是撒泼打闹,一点专业素质都没有。
连郑、季的部分台词让我在屏幕之外都觉得尴尬😅,可以打零分吗?
妹的我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看完了多少乱七八糟的电视剧!
漏洞太多了,什么编剧啊,我是断断续续看的,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有一集那个乌教授的鱼缸那一集,后来那个残缺的碎片不扔了,还在家里橱柜里放着,一个教授能这么白痴吗
其实真的挺好看的....=3=
警察凶的和城管一样!~~~~~~~
结尾垃圾了。。。
是换了个二逼编剧还是编剧变二逼了?
一个寒假把所有重案六组重新刷了一遍!
还不如第三部呢。
除了季洁其他女警察演的好差……
前三部是经典 这一部是黑 还动不动来个开放式结局 佟林和韩静两个演员太让人反感了 这部情节特拖沓 还没什么内容
导演: 徐庆东编剧: 余飞 / 娅子 / 申捷 / 张国华 / 邓安东主演: 王茜 / 张潮 / 邢岷山 / 郭昊伦 / 肖聪 / 朱琳 / 孙熙 / 王莹类型: 剧情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那个邢岷山的台词到底是怎么回事?太差了吧!
2012.02.07 11:29标记“在看”:邢岷山!谁还记得《白眉大侠》?谁记得他曾是浙昆演员?谁知道他是邢金沙的弟弟? 2021-7-26,该剧播出整整10年之际,也是该系列1播出20年之际,历时9年可算标记了“已看”!其实早就看完了。大概多少个月前特意上的手机提醒今日来标记~不知道还会不会有5了,希望能一直演下去!在国产主旋律影视剧里、在有限的发挥空间里,算真诚了。btw,今天也是库布里克诞辰93周年。
因为佟林去掉一颗星,巨型装逼犯
“蠢毙六组”还差不多。
弱智、无脑、煽情、嘴臭、中二病。
又……换队长
垃圾剧
喜欢佟林这个角色!!!似正似邪!!!
这个系列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