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昨天一集煽情而单调的痛陈情史座谈会,今天两集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真是云泥之别,看后击节称赞。
首先贾衣枚惠成功没有按我想象中的套路黑化,本以为两个背叛者沆瀣一气,惠某小人得志的预设瞬间翻转,看后不得不反省自己的胸怀气度,导演境界比我高多了。
新case扑朔迷离,严家父女各怀心事、准女婿装疯卖傻的铺陈吊足胃口。
新出场的严枫和周霜荷,一个大家闺秀一个气场强大,选角出色的说。
郑秋冬和林拜面对双份酬劳的争执既涉及伦理又涉及专业,这种合理化的矛盾设定才是《潜伏》编剧的水平呀。
两人对分歧的处理方式理性而专业,于职场中人很有教育启发意义,引人思考。
林拜老婆对郑罗关系和过往情路的解读也侧面回应了观众对郑罗感情空窗期之短的质疑,于我个人来说也算找到个说得通的出口,否则我心理上还真有点儿过不去郑回了杭州就立马开始新恋情的坎儿。
另外别忘了“撒娇”和“偷人”两个梗,有颗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果然创造力非凡!
郑秋冬主动在赵见蜓面前坦然自揭伤疤,参看曲闽京案崩溃到伏案痛哭,袁昆案时已能沉着应对,郑构建强大心理机制的轨迹清晰可循,足见个人成长历程,赞!
这两集真是不分主配人人出彩呀,几乎十分钟一个小高潮。
就连没有出场的袁昆都挺有存在感,不知选好新东家后会不会再次卷土重来?
最后看到郑总招兵买马开疆拓土的阵仗,每个人都终于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不光赵见庭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田尧马晓红等个个也未来可期,真的好激动,郑总的baby终于完成了从裙带关系严重的小公司到规模化专业化企业的质变。
贾衣枚的离开本来充满负能量,剧中如此处理,负气出走倒反而为双方打开了双赢局面,我希望贾惠从此也能展翅高飞,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达,千万别日后又落入俗套哈。
但愿以后集集高能如此,虽然按芒果的风格看不太现实,但是,“人总是要有梦想的,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另外,郑林双份酬劳之争还真是一道难题呢。
我的想法是目前从专业角度是应该帮严家父女各自保密的,而且两者可以理解为侧重点不同,老爸可能更在乎那家上海公司背后的谜团,女儿则更致力于找到陈香的替代者。
如果光受女儿之托,其实大可不必研究陈香本人,专注找人就好,周女士只是碰巧似乎知道隐情并且把这摆上桌面罢了。
如果德仁能够自己在合同里标注上诸如“委托如果重叠可酌情减免费用”的备注,那就为将来做到专业伦理兼顾打下基础了 - 到时主动按照条款打个折,诚意可鉴皆大欢喜,又交一个朋友。
写在剧终后:看来47,48集就是最后的高潮了,50集以后的煽情不是我的菜,接受无能。
自从《琅琊榜》之后,胡歌仿佛成为了好演员的代名词。
可是看了胡歌最新的电视剧《猎场》,八先生觉得好演员还是需好剧本的衬托。
看了两集《猎场》,能忍住不吐槽的,大概只有粉丝。
看海报,一排男生穿着西装,是不是以为这部剧说的是男生在职场上的斗争?
也许后面的剧情就是说这些,但不好意思,第一二集只讲了狗血的爱情,看得人非常不耐烦。
前两集主要讲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爱情故事:1、女主角菅纫姿2、男主角胡歌3、配角祖峰(为方便理解,下面八先生会用明星真实姓名代替剧里的人物名字)这部剧第一个镜头,就是胡歌滔滔不绝地为某企业演讲,而在电脑前看着这场演讲直播的人,就是胡歌的前女友菅纫姿和她的现任男友祖峰▼
作为现任男友,祖峰很感谢菅纫姿明知道他生病还跟他在一起。
菅纫姿表面没说什么,可是......
可是跟前男友胡歌重逢的时候,菅纫姿就忍不住吐露自己的疲惫:因为祖峰的病,自己都成了他的专职司机了▼
而胡歌和祖峰是学校的师兄师弟关系,也就是熟人。
所以女主角的设定还是比较尴尬的,前任和现任相互认识。
有一天他们就一起出去吃饭了,至于为什么会突然重逢还约出来吃饭,八先生没看明白。
反正吃完饭之后,祖峰的心非常大,让女朋友载她的前男友回家。
就这样,孤男寡女在这个独处的机会中发生了点事▼
两个人在车里回忆起当年在一起的点滴,于是观众就知道了在菅纫姿大一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了。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分手了。
巴拉巴拉聊了十几分钟之后,两人就分别了。
第二天,胡歌忍不住打电话给菅纫姿,约她到学校附近的烧烤店见面(是的,女主角的设定是大四学生)。
见面之后,两个人一直在喝酒,又聊了很多以前的事▼
你们懂的,酒喝多了,就很容易出事。
菅纫姿问:“你后悔(跟我分手)吗?
”胡歌答:“我肠子都悔青了。
”
其实这番话的意思是,两个人都后悔跟对方分开了。
于是——两人在叙旧和纠结之后,吻上了▼
看到这一幕,八先生是懵的。
莫名其妙的重逢和莫名其妙的亲吻,到底是要搞哪样?
两人吻完之后的第二天,菅纫姿想跟祖峰摊牌分手,可是说不出口。
这时候,祖峰的主治医生打电话给菅纫姿,说祖峰的癌细胞扩散,最多只能活一年了(看到这样的剧情,吃不吃惊,意不意外?!
)▼
听到这个消息,白莲花就忍......哦不对,是菅纫姿就忍不住在街上痛哭起来,非常伤心(嗯?
死了不就可以名正言顺跟胡歌在一起了吗?
应该开心才对啊)。
伤心过后,菅纫姿把胡歌约出来,跟胡歌摊牌说:“我们不能在一起了,我不能对一个将死之人如此残忍”▼
(嗯?
难道你在祖峰活着的时候跟胡歌亲吻,就不残忍了吗?
)然后菅纫姿就像琼瑶剧女主角那样,一边哭一边擦眼泪一边跑开了▼
这就是第一集的全部剧情。
你们说这样的剧情跟《猎场》有什么关系?
就算是为了衬托男主角情路艰难,也不至于如此狗血吧?
虽然第一集很狗血,但八先生内心还是想多给一次机会这部剧,于是去看了第二集。
第二集一开场,祖峰就介绍胡歌给一位不缺钱的老板,然后胡歌就这样找到新工作了▼
介绍完工作之后,祖峰走在街上,偶遇了一群在学校里很仰慕他的女学生▼
合影之后,祖峰就摔下楼梯了▼
(看到这样的剧情,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看到这里,不得不替祖峰这个角色心疼,又是生病又是摔下楼梯,女朋友还要劈腿,还有比这更惨的吗?
有。
在祖峰住院的时候,胡歌准备离开北京去广西工作。
听到胡歌要去别的城市的消息,菅纫姿立刻去了机场找他。
为了在偌大的机场里找到胡歌,菅纫姿还用上了寻人广播。
见面之后,两个人来了个猛烈的拥抱▼
在后来的日子里,菅纫姿一边照顾病床上的祖峰,一边跟胡歌保持联系(保持暧昧关系),有空就电话聊天说说情话。
去了广西之后,胡歌成了一名鼓动别人参加传销的“演讲者”▼
而菅纫姿这边,已经毕业找到工作,男朋友祖峰已经出院,不过出入都要坐轮椅了,而且寿命只剩下三个月▼
过了好几个月,胡歌回到了北京,约了菅纫姿出来见面▼
是的,两个人又回忆起以前的甜蜜点滴▼
(到底要回忆多少次啊?
)回忆完之后,胡歌顺势来了个表白:我对你是用心的▼
菅纫姿也欣然接受了这个表白▼
可是当胡歌牵起菅纫姿的手时,菅纫姿又白莲花了,表明自己不能放弃生病的祖峰。
第二集的最后,胡歌因为参加传销被抓了,而祖峰因病走了。
在胡歌和菅纫姿纠结地爱着的时候,编剧也不忘给两个人增添一点阻挠。
胡歌这边安排了一位女上司喜欢他▼
菅纫姿这边安排了一位大老板看上她▼
上述内容,就是《猎场》第一、二集的全部内容。
反正看完这两集,八先生内心是莫名其妙的。
如果说这两集是胡歌成为成功的猎头之前的铺垫,那这铺垫也太长了。
男女主角的情感纠葛占了90%的比例,这还是职场剧吗?
讽刺的是,豆瓣上有一位网友还在开播当天就给了一个五星评价:终于有一部不打着职场为幌子实则又是狗血爱情的专业商战剧了!
学金融的表示非常满意!!
请问,从这两集哪里看出来商战?
哪里体现金融了?
当然,八先生吐槽的仅仅是《猎场》的第一二集,后面对商战、对猎头的描写会不会很精彩,现在还没法判断。
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前几集,抓不住眼球就等于失败了一大半。
想起《人民的名义》前两集节奏非常快,丁义珍逃跑、李达康和高育良的各怀鬼胎、侯亮平跟赵德汉的博弈,一下子就抓人眼球了。
可惜,后面也败在注水的剧情。
其实不管是《人民的名义》还是《猎场》,国产剧最大的通病就是剧情注水严重。
在改不掉这个毛病之前,起码前几集要抓人眼球吧?
不然,还有什么能吸引观众看下去呢?
想看更多深度影评和八卦,请微信关注【八卦先生】,ID:bgxs88
大家期盼已久的猎场,本质就是一部玛丽苏狗血爱情剧。
1、 剧情拖沓无新意,说好的《潜伏》导演呢?
要知道时隔多年,《潜伏》一直是我的心头肉,可这部剧呢,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可见剧本的重要性(剧本漏洞太多,三观不正);2、胡歌演的戏,每部剧都一个表情(除了琅琊榜),仙剑也好,大好时光也好,猎场也好,都是活脱脱的李逍遥,连额头前的刘海也与李逍遥一样,演技无突破,感觉已定型。
3、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要把不喜欢此剧的都打成水军黑子,这让观众很反感。
平时看剧评时看到最多的就是:××剧老胡来演绝对更火,怎么老胡你也敢嘲等等,更有粉丝言语粗鄙,一言不合就诅咒对方死爹死妈,觉得胡歌粉丝挺给胡歌招黑。
4、此剧前期宣传用力过猛,观众心里落差太大,失望之至;剧播期间全网通稿闭眼吹收视率第一,尬吹尬评,各种捆绑炒作无下限也是赶客!
没看别人的影评 先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可能比较极端 我觉得1.传递的价值观有问题:貌似郑秋冬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都是依靠他前女友 🧐而他前女友的资源又是依靠那个问题guan员 so~🤨2.过于神话:郑的公司发展的太快了 创业哪有那么容易 猎头公司哪有那么好做 🤥虽说艺术高于生活 3.剧情要不要如此荒唐:最后两集什么鬼 扯蛋一样🙄 看的人尴尬癌都犯了 最后4.颜王是不是还有戏份 然后被剪掉了 总感觉 这戏没结束呢🤭 是还有第二部么?
颜王的那部分在下一部?
——去看看别人的评论去🤯
前十几集的剧情就不细细吐槽了,剧情的薄弱,视听语言的贫乏,服道化的简陋。
除了假扮覃飞然后被揭穿那一部分能看出来编剧的用心之外,其他地方简直就是在过家家。
看到二十集实在是接受无力了……关于熊郑cp的分手,很多人说,这就是现实啊,恋爱中的一方移情别恋或者和前任旧情复燃是很正常的事啊,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这我承认,可是所谓的“现实感”这是有前提的,是需要创作人员用心去搭建,去铺垫,去给人物合理的性格动力的。
熊青春这一角色从出现,一直到与郑秋冬恋爱,最后俩人谈婚论嫁,编剧一直塑造的都是一个直爽率性,大方懂事的有着真性情的姑娘。
特别是和郑恋爱后这些优点都一一展露。
郑创业初期,他俩一起打拼;郑事业稳定想去银行试水,熊虽然一开始表示不理解,但还是尊重对方的选择,并且为其分析利弊;罗伊人的出现,熊更是拿出了正宫娘娘的气势,大方得体识分寸。
再说郑熊二人的感情,从确定关系到分手前夕,他们的状态一直是甜蜜的幸福的,虽然有过分歧,但争论过后都是包容理解的,他们之间我看不到有大到足以插进一个人的裂痕,而且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看不到熊的前男友的一点点影子,熊没有表现出过一次对他的怀念或者不舍。
这样一个性格直爽,爱恨分明的姑娘为什么会在前男友出现的一瞬间情感被旧爱击毁,郑熊之间所有幸福甜蜜的过往为什么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理由,只有编剧的一拍脑门和金手指。
其实按照编剧的叙述,反而对旧爱念念不忘的是男主郑秋冬,不管是听到那首定情之歌之后的反应,还是听到罗伊人被抓之后的反应,都不难不让人误解郑对罗是不是还余情未了,但是编剧为了守住男主“精神洁癖”的正面人设并且同时让男主可以和所谓的能达到“同心合一”境界的命中真爱前女友再续前缘,只能让他们之间的绊脚石现女友先渣为敬自行退出了。
这种不顾人物行为逻辑,不顾人物心理情感,只为了维护男主人设和所谓真爱,而强行扭转剧情的方式实在是让人不舒服。
这样一来,不但辛辛苦苦塑造了十几集的还算丰满的熊青春一角瞬间沦为功能性的扁平角色,而且还将其他角色的行为和情感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非常糟糕的观看体验,这不是在揭示生活现实,而是一种“强行现实”的对生活的误读。
对《猎场》不及预期的内外因分析《猎场》原本是2017年最受观众期待和关注的一部电视剧了。
胡歌领衔主演,陈龙、万茜、孙红雷、张嘉译、王海燕、祖峰、胡兵、贾静雯、赵立新等大批新老演员撑场,堪称“神”一般的阵容。
该剧的编剧和导演是姜伟,他曾编剧或导演了《潜伏》《沉默的证人》《迷雾》等剧,以“严谨、慢工出细活”著称,观众期待他剧本一写就是五年的《猎场》也会是一部杰作。
遗憾的是,《猎场》首播收视率只有0.549%,仅排在当天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第六位,口碑也非常惨淡,豆瓣短评首页几乎都是打出一星。
当时有剧评人指出,应该“等待几集再作评价”,可现在剧集播出过半,后续的剧情并没有什么太令人惊喜的地方,豆瓣评分停留在6分左右,收视率也中规中矩,《急诊科医生》完结后才艰难破1%。
不少剧评人纷纷以胡歌为由头对《猎场》进行批评,可《猎场》“糊”了,真的是胡歌的责任吗?
01 并不专业的行业人设《猎场》号称是国内首部猎头题材的作品。
所谓行业剧,就是以某个职业作为全局核心内容而撰写并且深入该行业摄制的电视剧类型。
如果把行业的核心人物、核心事件、主要矛盾冲突从中剥离出来,全局就无法成立,简言之,行业剧就是“行业+剧”。
行业剧是这几年才在我国内地影视圈流行起来的。
有反映翻译官生态的《亲爱的翻译官》;有讲述记者生活的《女不强大天不容》;也有以律师为核心的《离婚律师》《继承人》等;至于医疗题材的,有六六编剧的《心术》,靳东、白百何的《外科风云》,以及与《猎场》同档播出的《急诊科医生》。
一部行业剧的核心应该是对该行业的专业展示,《猎场》的呈现效果如何呢?
当一部剧打着“行业剧”来宣传时,专业知识就成了和剧情一样考究的事实,这是外行人了解一个行业的好机会。
这就要求编导对这个职业有非常熟稔、专业的认知,即便有夸张的艺术加工,仍要立足于真实情况和现实模型,容不得对职业的一知半解以及胡编乱造。
就比如律政剧,像经典美剧《波士顿法律》,制片人便是法学院出身的律师,剧中涉及的丰富法律知识和案例常被许多法学院当成影视教材;医疗剧,比如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每一个胸膛和腹腔都大剌剌地敞开着,每一集都像一条百科,滚动播出心脏瓣膜、十二指肠穿孔、体外循环这些名词解释”。
《猎场》聚焦的是猎头行业。
猎头就是物色人才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帮助优秀的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
但《猎场》播出后却遭到该行业专业人士的诟病,比如胡歌饰演的郑秋冬,一开始因传销入狱,出狱后假冒死人身份,并谋到了一家大公司的薪酬总监职位——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怎么可能不做背景调查?
郑秋冬身份被揭穿后,在陈龙饰演的高级猎头林拜的推荐下,就轻而易举地到了法资银行做理财顾问——猎头如果像林拜这么推荐人,早就混不下去了。
郑秋冬从银行辞职后,林拜又让他去猎张嘉译饰演的曲闽京,到北京又是五星级酒店又有专车又有助理的——这样的猎头绝对是顶级猎头公司里的人,可这样的活儿却给从未在专业猎头公司工作的郑秋冬摊上了……总之,《猎场》对于猎头这一行业的刻画,还是太过浮夸和脱离实际了。
所有影视剧的最终落脚点是人,行业剧也不例外,行业剧的外壳下,凸显的是主人公的成长。
一般而言,行业剧主要有两种成长模式,一种是“菜鸟逆袭”模式,主人公本是初入行业、对行业知之甚少的菜鸟,经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成长为行业精英,比如《未生》《亲爱的翻译官》《漂亮的李慧珍》;一种是“王者沉浮”模式,主人公先天具有一定专业天赋或者行业地位,在进一步成长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大起大落、绝地反击,比如《离婚律师》《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
《猎场》更偏向于第二个模式,编剧企图通过郑秋冬的命运沉浮展开对职场对人性的思考,只可惜,郑秋冬的“大起大落”戏剧性太强,生活实感严重不足。
一会儿传销入狱,一会儿假冒身份,恋情从不如意,工作上经常跳槽;与此同时他一路上各路贵人云集,有恋人罗伊人雪中送碳,有高级猎头林拜无时不刻地提携,即便入狱了都能遇到前高级猎头高管的指点……与其说这是职场成长剧,不如说这是男性“杰克苏”。
02 爱情戏反客为主诚如前文所言,行业剧是“行业+剧”,行业是核心是根本,但生活剧情也不可或缺。
它可以避免行业剧因过度专业而小众化,也可以充分丰富行业剧的趣味、增强可看性,就像TVB的很多行业剧,都是包裹在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甚至搞笑娱乐外衣下。
国产行业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行业不足,剧情抢戏;或者说,打着行业剧的旗号,内里是千篇一律的都市言情偶像剧。
《离婚律师》《亲爱的翻译官》《外科风云》《继承者》男女主角的情感戏必定是重头戏,他们的爱恨情仇占据的篇幅比行业的展现更多。
网友的调侃一语中的:美剧的刑侦剧就是讲破案,警察们如何敬业,犯人如何凶残,破案过程如何曲折;律政剧就是讲法律,律师如何敬业,如何给委托人争取利益;医疗剧就是讲医疗,医生们如何工作,如何尽力治病救人。
而国产的刑侦剧是警察们的爱情故事;律政剧是律师们的爱情故事;医疗剧是医生们的爱情故事……
《猎场》也不幸地落入了这个窠臼中。
《猎场》首播就遭遇口碑的滑铁卢,也在于前两集几乎都是言情戏码。
开篇两集主要讲了主业开职介所、副业四处演讲走穴挣钱的郑秋冬与大学生前女友罗伊人还有罗伊人现男友、文艺评论家白力勤三人的爱恨情仇纠缠。
笔者特地算了一下,第一集爱情戏的时间占了60%左右,我都差点认为自己的打开方式错了——这不是讲猎头的电视剧吗?
郑秋冬出狱之后,跟罗伊人的感情线总算断了,可又蹦出了万茜饰演的熊青春。
这边郑秋冬刚和罗伊人爱得你侬我侬死去活来的,郑秋冬转眼就跟熊青春在一起了,这两人的恋情又占据了10集的剧情。
后来熊青春跟前男友复合,第21集一整集都在刻画郑秋冬失恋后的伤心状态……我们不难理解编导的初衷,增加感情戏是为了让剧集显得“好看”。
但这样的初衷其实已经偏离了观众的审美期待。
暂且不论这感情戏过于狗血,难以引起共鸣,更关键的是,行业剧“行业”是核心,“剧”不可喧宾夺主。
可《猎场》这剧集一大半下来,却没多少篇幅是表现猎头行业的。
03 快速更迭的观剧群体从内因上看,《猎场》遭遇的口碑危机,在于其打着行业剧的旗号,拍得却不够专业。
但仅仅从《猎场》分析是不够的,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猎场》是在拍摄完毕就立即播出,而不是拖了两年呢?
其境遇是否会有所不同?
《猎场》在2015年就开拍,2016年初就杀青了。
2015年底,该剧因为价格问题造成了制作方青雨传媒和湖南卫视的一场官司。
官司一打,剧就耽搁下来了,后来双方和解,《猎场》才得以定档。
原本计划拍摄的35集,卫视播出时却变成了52集,剪辑注水造成的剧集冗长,是可以预料的结果。
从2016年初到2017年底,这一年多来影视格局发生的一个本质性变化是:视频网站在崛起,电视台的地位在衰退,网剧迎来了蝶变之机。
时下中国有6亿多人在使用移动视频APP,其中付费会员超过1亿,每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
电视开机率下降,电视剧收视率下滑明显,而且它们失去的正是15岁到35岁这个最理想的观众群。
以前是“先台后网”,现在流行的是“先网后台”,或者网站独播,比如2017年,《河神》《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精品网剧诞生……新一代的观众在崛起,他们普遍在30岁以下,很年轻;他们多是视频网站的用户,可能许久都不曾打开一次电视;他们的审美取向也在被精品网剧塑造,他们希望影视剧更精致、更有质感、更紧凑、更烧脑。
自然地,他们的评价也决定了一部剧的口碑。
《猎场》看上去不过就迟了近两年播出,可它刚好遇上了这个更迭期。
两年前的画面、两年前的布景、两年前的服化、两年前的戏剧冲突、两年前的表演方式,如果它本身不是优秀到无可挑剔,那么在今天年轻观众眼里,它很可能就是陈旧、落伍、粗糙、过时。
《猎场》总体上还是一部合格线上的电视剧,但它已经不符合更具“网感”的年轻观众的审美了。
总而言之,《猎场》“糊”了,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播不逢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把锅甩给胡歌,既对演员不公平,也是一种短视。
《猎场》的遭遇对传统电视人而言也是一个警醒,如果脚步落后于市场的变革,那么就会被观众抛弃。
——首发文学报、上观——
《猎场》进行到了第八集,最深的体会是:难怪说姜伟总是领先国产电视剧行业半步,领先到,找不到什么同时代的国产电视剧可以拿来比较和衡量。
《猎场》没有过多的爱情描写,柴米油盐,就是在讲一个一心向上的年轻人,努力向上爬,着力描述的是他在猎头这个行业奋斗的过程。
想一想这几年的国剧,职业这事儿,最多是点缀,是男女主角恋爱中能遇见有钱花的设置和背景,如此而已。
把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事业当作主题的,居然那么罕见。
让我想到IMDB得分8.6,拍了七季,金球奖艾美奖多次提名得奖的经典美剧《Mad Men 广告狂人》《广告狂人》里面的Don Draper,是纽约的广告天才。
这部精彩剧集完全彻底围绕他精彩的职业生涯展开,剧情的进展是缓慢,充满丰富细节,而有时代烙印的,他的周围围绕着形形色色的女人。
这些都只是背景,真正的燃点,是他电光火石出现的那些广告创意,这才是让Don Draper 和其他任何凡间的人不同和出彩的地方,就像师傅对郑秋冬说的:你是人中的那顶尖的百分之几。
《猎场》是这些年来国剧里第一部描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的。
以前有过很多剧,讲一个从第一集就拥有完美人格的人,从青葱年少到中年巨大成就。
他经历的所有事情所有人物都是为了他善良正直诚实的人格做物证和人证。
或者,一部剧只是主角的一个截屏,他第一集是这样的人,最后一集还是。
而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展现出一个人的成长,不光是年龄上的,更加是性格上的。
比如《Mad Men》中的Don Draper,我看到他的童年阴影,他的性格缺陷,他如何产生执念,被所拥有的一切束缚,又如何最终放下。
比如《猎场》里面一直不想做普通人,却一直只是一个普通人的郑秋冬,他的急功近利,他自卑又自傲的性格,他的放不下,他的不珍惜。
这样的人物,充满瑕疵的性格,才是让普通人产生共鸣的。
因为,看剧的每一个人,谁又是完美的呢?
郑秋冬出狱冒用身份,我想每个人都会在谴责他不诚实的时候,审审自己:“如果我是他呢?
我会这样做吗?
” 很多时候很多人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被诱惑考验,才从未突破自以为很高的道德底线,不是吗?
其实郑秋冬奋斗的哪里简单只是职场,那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目标的急切渴望,虽然不完美,虽然曲折,然而目标明确永不放弃的坚持,虽然有时也会想走捷径,但是连捷径都走的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卑微。
如果《红与黑》里的于连能够在审判席上发出对普通人没有前途的不满,这样的时代,生活中的“郑秋冬”是不是也有让我们尊重的可能性!
这个桥段,让我想到律师剧《The Suits》。
男主角Mike聪明绝顶,法律天才,可是,他的哈佛学位是假造的,他根本就没有律师资格证。
整部剧,他都活在这个谎言的阴影下。
被戳穿的时候,他和假覃飞一样为自己辩护:“可是,因为我的作假,我救了很多客户啊!
” 他在剧中也和郑秋冬一样,在事业心和负罪感中纠结。
胡歌演绎的假覃飞在高峰时对自己拥有的产生的惶恐,郑秋冬被抓住之后的无措挣扎,比美剧男主角Mike更加真实可信和细腻。
《猎场》中,郑秋冬出狱以后回北京,在飞机上看了经典电影《Shawshank Redemption》,用片子里面的Tim Robins给自己打鸡血,告诉自己,失去的一切,都可以用智慧赢回来。
现实状况诸多限制,监狱桥段并没有充分展开。
作为一个白领罪犯,他在监狱里面和各种刑事犯一定产生很多冲突,和成就他的师父的遇见想来也很传奇,这些,就只能靠出狱时候郑秋冬更加深邃成熟,却也更忧郁被创伤过的眼神脑补了。
其实,所有人都应该期待《猎场》成为大爆剧,因为大爆了才会产生跟风。
而一个认认真真讲职场,讲人性的不完美,讲个人的成长的优秀的剧,被整个国产剧行业跟风,会是所有人的一件幸事。
看到今天,除了闷,毫无亮点!
几度看到我都快睡着了。
胡歌,说好的演技呢?
虽然表演不至于出戏,但没有让我入戏。
看到没有任何共鸣之处,难道在演你自己吗?
芒果,说好的年度精品大剧呢?
满怀期待的来追剧,结果大的意思是空白吗?
精品呢?
真的不知道这剧选演员的标准,应该选适合角色的演员吧?
没其他感觉,唯一的感觉就是不像,不走心。
剧情拖沓且闷,没有亮点,没有吸引的地方,叫人怎么往下看啊?
评1星觉得太狠,剧不合格没达到3星,那就2星吧。
不过今天(11月10日)发现五星水军太狠,缕缕恶言相向。
嗯我也要狠一点了。
本来看猎场是冲着胡歌去看的,毕竟是琅琊榜的死忠粉。
在猎场中的演员都演得非常到位,将人物角色很好的表达出来,可能对于胡歌的高期待心理,看了本片之后胡歌演得很好但是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前期有点用力过猛,没有琅琊榜的浑然天成,可能是真是期待太高。
反而是万茜的熊青春惊艳了我,从咖啡馆的几分钟对手戏到杭州,非常的经典,台词、眼神、动作及神态,演技爆表。
而且万茜的眼神非常的传神,感觉像是会说话一样,很有韵味和气质,带着一抹惊艳。
你好疯子那部电影里的演技也是让我很惊喜的,难得出这样的精品,感觉万茜演的角色都很传神很有鲜明的人物特点,代入感很强。
小鲜肉都走红,这样的好演员居然不红,这个世界真心不懂。
曾经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我习惯于在众多职业中介机构中找一家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另外也会签一到两家辅助后备的合作伙伴。
比较有影响力的猎头就那么几家,各家的优势资源略有不同,所以长期的合作伙伴首选其优势资源与本企业所处行业相契合的那一家。
需要考察的东西很多,猎头除了如实介绍他掌控资源的途径、背景和成功案例以外也要表现出他的专业素养。
我初期只试探性给他们一张岗位说明书,猎头若只按照说明书来找人,即便给到合适的人,我也不会跟他签常年合同。
好的猎头会根据岗位说明书做很多功课,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领导人的秉性,了解这个职位的上司和下属的各种情况,甚至了解这个职位的大客户或对手的情况,再根据他们推荐人选的情况出几个详细方案。
猎头的工作有一大半都是基础性工作,基础做得越扎实,推荐的人选才越贴近企业需求。
所以这绝对不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一种行业。
这年头真正的高级人才很多都是业内推荐,业内自我消化的,根本轮不到普通猎头插足。
猎头的生存之道还是在服务。
作为企业,我们猎头要求很实际,足够的专业性和学习能力,能融合于企业高层中,长期有效地创造或辅助创造财富。
与猎头推荐的人选签约真的只是个开端而已,这个人选胜任其职位并能跟企业文化彼此接受形成长期的工作关系才算项目的真正成功。
我们的猎头合同是漫长的,签约只支付项目标的的60~70%,这个人选若在约定时效里不胜任或离职,猎头公司将前功尽弃,无偿重新猎取人选。
所以猎头绝对是要实行三包政策的服务性行业。
猎场这戏,我看了陈修风这一段。
再杰出的人才,要自立门户的野心和老爸随时会倒下的家累绝对是职场用人大忌。
作为猎头应该规劝客户重视可能带来的用人风险,而不是强行拖着一个没有工作意愿的人去工作。
我是陈修风,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消极怠工就行了。
至于后面猎头居然跟陈上床,还敢拿着视频做交易的情节真是太天方夜谭了,一个老资格的猎头会做这种自掘坟墓的事?
这个行业其实也很小的,口碑就是生命,很多生意也是介绍来的,陈修风这种行业翘楚,在任何时机只要略有暗示,不知可以破坏猎头公司多少生意。
通常,猎头公司是不会轻易得罪大客户的,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回没成不要紧,还有以后呢。
所以猎头公司耍小聪明是有的,但采用极端手段来猎人的可能性应该为零。
以上随便说说,另外告知一下不熟悉这行业的人,猎头不是电视里看到的那么容易成功的,做很多工作但失败告终绝对是家常便饭,有时成功了效果也就是差强人意。
这个行业的离职率也挺高,有过行业人力资源经历的人转猎头比较好。
编剧做过猎头吗?熟悉猎头吗?主题是商战,剧情上语焉不详用恋爱凑。看看大染房和大宅门怎么描写商战的
忍到18集,我也是服了自己,幻想一场高端的商业大战,就这?
前期确实有粗糙感,后期还挺好玩的。
其实大家表演都挺努力认真的,无奈编剧太癫狂,典型的跑题跑不停啊,这不是职场剧,是……我也不知道是啥
郑秋冬最大的幸福是有那么多好的女孩,但是我更希望他和罗伊人在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冲着老胡我给一星,冲着其他老戏骨我再给一星,还有一星是同情这部剧被压了这么久,不过剧情是真的差啊,但凡剧情走心,演员演技都在线的情况下怎么会拍成这样
这剧情太太太空洞了!!!胡歌的演技又回到了仙三时期的景天,真的太尬了。娱乐圈真是流量至上啊,潘老师这样的好演技要等到40多岁靠一部网剧才能红,而胡歌这样的烂演技却有一堆老戏骨一起来捧他。
本剧证明了我国国产剧发展的现阶段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与物质文化兼具审美内在需求同落后的国产剧套路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编剧野心挺大,也涉及了传销和当代企业审视,可惜故事太经不起推敲,且偏狗血,画风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在人设与节奏上存在很多问题,就这都能拍52集?老胡努力了,但不行
开始还行,后面编剧烂尾,里面一些爱情观点也十分不认同
收视率不是一切,我还是看好猎场
对不起猎场这个名字,本来很期待,以为会是一部精品商战剧,结果我在看情场吗……讲猎头工作的时间太少了
演技都在线,挺好看的,贴近现实。
胡歌
说演的不好的都眼瞎嘛??给一星的id全部找出来、封号,真是水军横行
胡歌演技不错,剧本缺陷太多。
这种阵容居然拍出这种水平?
我觉得不错啊!要仔细看仔细看!有点社会挫折的人,都会有所共鸣吧!
什么鬼!!这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剧?质感就像湖南卫视自制剧
目前看到16集,整个剧基调算是定了。编剧的专业性我无从评价,但文学性算是国产剧里头挑尖的。缺点是八点档都市破戏太多太烦,只能跳着看。PS.胡歌适合演郑秋冬,有点金融界装X老直男的意思,只不过台词还是太飘,正气凛然这个词不适合他,毕竟他一深刻我就想笑。
剧本非常的傻,演的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