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片子本来是冲着BC去的。
没想到他只出现了两次而且还演的是反派,有点沮丧。
老实说,没看这部片子以前我觉得犯罪离我挺远的。
但是当片中说道“任何人不论是你的朋友,亲戚,都有可能将你贩卖。
”的时候我被吓到了。
看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女主在片中所经历的一切我似乎都感同身受,这也许是现实中也常常会有的感受吧。
既愤怒又不甘心,然而却被现实不停地打击着,直到明白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能为力。
我觉得她写给美国驻波斯尼亚外长的e-mail中有个词用的特别好。
HUMANITY,人性。
大致上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还算够格。
但这次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时,我突然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究竟有多主观。
有多少人被贩卖过?
又有多少被贩卖过的人冷眼旁观着贩卖的继续?
成熟的冷漠是世故的智慧。
是这样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想起二战时英国搞过的绥靖政策,想到了那些受害的人民。
如果能早一点消除芥蒂相互团结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去了,对不对?
然而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需要让步,需要妥协,如此才能赢得信任达成一致。
我不想鼓吹团结精神。
我也无力使自己想要表达的能让别人完全彻底的理解。
世界是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人类社会亦然。
我只是在想,少一些冷漠能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顺眼一些呢?
少一些施暴者的残酷,少一些受害者的痛楚。
当每个人更加具备人性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不会让人那么失望。
对吧?
看过之后,感触颇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原以为的世界,是和平的公正的,但是这种现象可能只存在于你的国度,通过影片,我们知道原来世界并不如你想像的那样,原来人性也不如你想像的那样,当你感受到那是一种非人类所能干出的事情,却被很多人干了,当你以为世界女性在新世纪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时,你却被现实所打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现实是如此的残酷,人性被无情的践踏,所谓的世界和平卫士,在背地里干着破坏和平的事情,当有人想打破这一现状时,才发现,不是上级不知道,而是上级从一开始都知道,这难道不是在讽刺吗?
所有的一切源于纵容,在公众的心中,这个机构是如此的为人民着想,为世界着想,但背面却是如此的肮脏与不堪,这部影片在暗讽但也在警示,不要欺骗我们,因为秘密不会永远都是秘密。
同时,这其中也有女权思想,女性被贩卖呗迫害,为什么男性没有,这是影片所表达的,人人都应收到尊重,人人都应该平等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剧中女主人公无力的抗争,女孩们悲惨的遭遇,那些代表着正义的联合国官和国际警察们所做的不正义的行为,让人心痛。
女主最终只能求助于媒体,事情被揭露之后,那些涉事的官员们也没有受到多大惩罚,因为有外交豁免权,最多被解雇而已,而女主至今无法在国际组织复职。
影片的最后写着“人口贩卖是成长最快的放罪事业全球有近250万人被贩卖图利,请小心你身边的朋友!
”,电影那两个小女孩就是被自己的舅舅贩卖到波斯尼亚,当利益挑战道德时,利益永远占上风。
人性永远是黑暗的,虽然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你不得不我接受😑
看到电影后半段越来越感觉到痛心,当权利自然得达到利益的互相节点后,便默许了一些罪恶的联盟,更玷污的是还穿着制服打着正义的旗号,关键的是人人都知道是错误,而为了自保都硬是要排挤真正的正义,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让那些被拐卖的女人作证劝说过来的时候,拉雅看着背后那些光顾他们的制服客人时,不是愤怒而是害怕,最终逃走的命运是死在枪口之下,我终于明白了恐惧的心理才是麻醉一个人的良方,我同样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想到的是火烧圆明园,3万的所谓八国联军,在我泱泱大国面前可以横冲直撞,而今天所有的主流媒体再介绍的时候都是谴责,或说清政府的无能,为何不深究深层次的问题?
火烧圆明园,为何我国民众不爱国阻止了呢?
这也许就是出于拉雅的恐惧,对衙门的不信任,对列强的害怕,如果我再说,火烧后,夷为平地的是周围的居民,又会有何感想呢?
麻木的教育是人们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宋、明一样的子民,然后再给元、清冠上少数民族了以安慰内心,呵呵。
唉,说得有点跑题了。
偶然刷到的推荐,这是一部非常有社会价值的作品,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和演员优秀的演技成功为观众撕开世界的一角,它不是在给观众讲美好故事,没有“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更没有“坏人自有天收”。
它告诉人们阳光下总有阴影,真实的世界从没有想象中美好。
这部作品充满压抑感,抓狂、尖叫、痛哭、沉默…这些令人动容的表现贯穿始终。
前期的情绪铺垫在后面并没有所谓的终于反转的“高潮”给予填充,就这么在复杂的、难以开解的情绪当中结束了,没有英雄主义,没有正义不倒。
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因为不是套路化的走向,深刻地令人怅然若失。
女主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电影的本意也并不是为了凸显她的个人英雄主义,仅凭自己及身边几个人的力量,对抗权力和利益集团,我真心佩服她的决心和勇气,换做大部分人是无法坚持的,这份“孤勇”何尝不是这个世界缺乏的“生命力”呢?
其实如果身处她的境遇,选择勇敢对抗还是明哲保身都没有对错。
作为个体,心存善意明辨是非,即使做不到像女主一样英勇,起码不要嘲讽、鄙视这样的人,只有不断涌现的正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影片中的她不过是在维护最基本的、最应该被尊重的人权,这无关于种族制度宗教等等,更不是某个国家和组织的问题,没有哪个制度和组织规则是绝对公平并且还完美的,哪里都有道貌岸然、官官相护。
法治社会能稳定整体的社会秩序,但涌动的黑暗仍不可能消失。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即便是一个所谓正义的、权威的组织,存在的也不都是正直的人,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大多都是女性、孩童,女性共情女性,希望更多人心向善。
现代社会生活里,我们变得社会化,变得冷漠,这种反抗精神就像黑白中的一抹亮色,扎眼,但也耀眼。
刚刚看完告密者,是由木乃伊女主演的,看完很郁闷。
真的有点像口语老师Paul说的,人长大了,就喜欢看深刻的电影了 。
故事的主题是以波黑内战,联合国维和部队人员参与贩卖人口,最后英雄女主角拯救局面的故事情节演的。
刚开始的女主,就是一心为着钱去的。
当上级军官宣扬着正义和平的时候,女主没有多少投入,反而是周围的男队友们很亢奋。
但是随着剥茧抽丝的叙事过程,事实浮出了水面,之所以在这样一个战争国度,能有这样多的酒吧生存下来,服务的不是本国的男士,而是维和部队的军官。
收容所的老奶奶说:"战争让我们国家的男人都死了一半,你说这些女孩是为谁服务的!
“说的是那么的平静,但是我的内心却很波澜。
女主在剧中说了这样的话,她说,-- 以前在家里,我们分局有25个人,我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家人。
--原本我以为是和一群精英来到这里工作,现在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西方社会一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原来我不这么认为,近些年我接触的事情使我慢慢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在西方这样一个发达,法律体制健全的社会里,每个人在这样的体系中生活,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让你做出出乎意料的行为,至少对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加之开明的价值观和先进的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很多东西不会引起恐慌和围观。
但是即使这样绅士和文明的人类被放逐到萨拉热窝这样的动荡地带,没有法治,种族间斗殴,社会信仰的不健全。
人性中那种龌龊,极端,邪恶的念头就会被只能各种松弛的约束带释放出来,原来我们不敢说的敢说了,原来我们不敢做的敢做了。
甚至变本加厉,异常极端,电影中出现的很多情节让你感觉仿佛不是去酒吧找乐子,更像是对很多之前禁忌的猎奇,而无辜的女孩就成为其中的玩偶,他们的痛苦就像是反应的结果,出现才是正常的,才够满足他们的好奇。
经历了千辛万苦,想救出的女孩终究还是死了,当做了杀鸡儆猴中的鸡,看着挺心酸,但是我觉得确实最好的结局。
她所遭受的痛苦,是那种死亡可以替代的,死亡还是平静的,折磨却没有止境。
可能,我是说可能,拯救出的她们没有技能,没有能力,或许还有很多又会做回老本行,但是,那种存在的尊严俨然可以被称之为人!!!
这很重要
2011年传记剧情片,根据在联合国担当维和人员的凯瑟琳·波克瓦克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个女警察陷入美国当局一桩丑闻事件的种种遭遇的故事。
开头有些闷,但随后剧情变得越来越紧凑深刻,看了让人心情十分沉重的电影,那些表面光鲜的人性背后隐藏着极其恶劣的兽性,一个黑暗到无以复加的世界!
真实事件改编,真相黑暗震惊,结局沉重残酷,最后对人口贩卖相关犯罪数据的科普让人触目惊心,使整部影片的意义得到极大升华。
美好欢乐的电影固然是生活调味品,揭露真相与黑暗的电影却是让你了解世界不同真实面的机会。
看完电影,自然很不好受,回味全片外加百度,试图推测梳理出此片极大的信息量和逻辑,发现不明白之处还是很多的。
大致学习了一下波黑战争起因是波斯尼亚克族人和克罗地亚人闹独立,而塞尔维亚人主张统一,从史实里看,感觉塞尔维亚族人的政治智慧相当差——抵制投票就不投票反而让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联手合法获得独立自主权,并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塞族人却骁勇好战,崇尚武力,复仇心切——在国际社会当中,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和另两族打了4年多仗,并且在被北约连续轰炸死伤无数后,发起了血腥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更加坐实了塞尔维亚族人无法无可统一国家的事实。
影片中,刚到波黑的嘉芙在断壁残垣上一扫而过看到:SREBRENICA NEVER FORGET,就直接点出波黑战争带来的破坏,不仅是建筑物还有人心。
——斯雷布雷尼察(塞尔维亚语:Сребреница)大屠杀是屠杀者塞尔维亚族和被屠杀者穆斯林族波斯尼亚族都难以忘怀和逾越的民族鸿沟,我留意到,这是用英语而不是当地语言写的,我尽力理解这只是电影拍摄需要。
穆斯林妇女受丈夫虐待案再次突出了这个矛盾,开始按我的理解是:反对处理此事并说“穆斯林活该”的是坏警察,塞尔维亚族人;而嘉芙的得力助手则自我介绍是波斯尼亚族人。
——这样才能说通坏警察是带着民族仇恨而大肆贩卖并残酷对待波斯尼亚族少女的,但后来想想民族矛盾如此之深的两族人可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共事吗?
如果坏警察不是出于民族仇恨,那就是腐败和经济的解释了。
就是更加悲哀的人性无底线了。
影片主要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除了嘉芙,还有几个女性形象也很出彩。
拉亚来自单身家庭,看得出家教甚严,所以在片头她并没有跟鲁芭去“打工”,不幸的是,她最终被uncle-in-law卖走了,她的uncle-in-law在给她拍证件照时,被她的阿姨撞见了,从夫妇两人的表情里看得出,阿姨明白会发生什么事,责备地看着丈夫,但被丈夫的眼神制止,后来的情节看来,阿姨应该为此后悔而责怪丈夫却挨了不少打,即便知道事情可能会败露,但阿姨还是赞助了拉亚妈妈去找拉亚的路费。
——悲哀,却让人还是能相信点人性,至少女性还有那么一点底线。
拉亚暂时脱离危险时,向嘉芙打听鲁芭的下落,而鲁芭在看到拉亚的遭遇时也流露出忏悔和痛苦,年轻姑娘们在屈辱的空间里相互提醒照顾,有的还心存着希望,不管是逃离还是还清债务。
——都是悲哀里的一点光亮。
但也很脆弱。
相较而言,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照章办事的联合国官员,简直就是对联合国官员无人性的控诉了吧。
我纠结地既不相信联合国里只有美国人(嘉芙)有人性,而欧洲人(贝鲁奇)就没有,也相信欧洲人确实是可能讲究规则到不可理喻的。
我不太理解的是:拉亚作为一度愿意指证的证人被掳走,而后嘉芙在酒吧里重又找到她,仅仅出于她曾是被掳走的证人,应该就能直接带离而不需要征求她本人意见吧。
嘉芙助手说的理由是不太成立的。
从人口贩卖的条线理解,这是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货源(战争导致男少女多),伪造的证件,运送途径,销售场所(叫保护费而受到警察保护的酒吧)和消费群体(并不只是警察、联合国官员、维和部队等),最后还有一个收容所。
姑娘们失去人身自由、受疾病侵害,有时还会受非人的对待。
嘉芙的出现打乱了这条井井有条的产业链,攻克的点是:警察、联合国官员、维和部队等不仅是消费常客,甚至还参与买卖过程,提供保护和帮助。
我相信,即便是没有官方机构的参与,这始终会是战后重建甚至是任何国家的一个地下产业,虽然影片里在收容所工作的老妇人说:战争导致男少女多,还会有谁来享用这些女孩?
——但色情业是建立在人性的贪欲和经济基础不平等上的。
嘉芙作为孤胆英雄,义愤填膺地揭露黑幕,输出了尊重人权、自由独立的价值观,但从根本上讲,美国及北约从外部介入他国主权,煽动各方势力,通过推动民族独立而把一个国家搞得万劫不复,国家经济上一塌糊涂,社会秩序一塌糊涂,社会构成一塌糊涂,再送来点小小的人权恩惠,这真能打动人心吗?
而所谓的国际警察、维和部队、联合国办事人员,一个国家的治理不得不需要外国人起劲解决,这对当地人难道真的是人道的吗?
还是是为了给某些国家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和赚钱机会呢?
别忘记,嘉芙2000年前后去到波黑,可是领一年10万美金薪水的。
而一个波黑姑娘被保养一年的卖身价是3000美金,还能讲价。
去年加拿大和德国合拍了一部 The Whistleblower。
讲波黑地区妇女被贩卖和遭受性暴力问题。
实际上这些贩卖和暴力的活动却由美国官方以及与美政府合作的私人公司背后操作。
其实影片最后表达的还是这场抗争以失败告终,这个世界还是男权的社会。
尽管有那么一些人被开除了,尽管katie最后把证据拿出来公布于众了,不要告诉我在波黑那些地方女孩们已经不再饱受欺凌。
有战争的地方就有军队,有军队的地方就需要军妓。
可是,有哪一些人自愿来作军妓的,于是产生了贩卖和暴力。
美国一向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幌子践踏他国主权,把军队开到那里,产生直接的种族拼杀,衍生出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好片子, 蕾切尔·薇兹 和 莫妮卡·贝鲁奇两大美女的演出,也透露了她们不只是利用身体来博得演出的机会,证明她们也在思考作为有影响力的女性应该传播的信息和价值应该是什么。
隐藏在世界某些角落的晦垢,只有用作为女性的眼能够看到。
由一个女性角色做绝对主角的电影,并不容易赢得票房,除非制片和监制对女演员的号召力有绝对的信心。
即使在好莱坞,这样的女演员也实在不多,在Julia Roberts和Angelina Julie把持这项殊荣数年以后,Rachel Weisz现在也迈入这个行列了。
又是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角色的名字也跟现实人物的名字一字不差。
看过以后,实在是对联合国所代表的国际政治和人性失去了所有的信任,所有潜规则的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最应该抱着普世价值观的人都只是在被利益所驱使,所有的条条框框反而成了他们的借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
所有的犯案者,都能全身而退。
而抱着信念而且敢于抗争的女主角,最终没能救人于水火,却只能在荷兰隐居。
像波斯尼亚这样的泥潭,地球上还有不少,战争让只想安身立命的普通人活得那么艰难,而绝大多数的战争都只是在争夺利益,无论是金钱、资源、人口还是思想的统治权。
能够活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聊以自慰吧。
不是美国人拍的。。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即是有个人的正义也无法改变集体邪恶的事实和趋势。
多么让人失望又真实的结尾
除了蕾切尔·薇兹的演技,然后故事真的一无是处。
影片的真相让人绝望。
题材很好很深刻现实,故事的引入触目惊心,结尾无奈悲情。若是想达到触动人心的力量不如拍纪录片,改编后让故事的真实信降低,虽然表演很好可是故事性减弱。作为电影的确差点。
这体制,还真是优越啊
Rachel Weisz满分!无力与痛心交织成一场官官相护的丑闻。
演员很认真地在演 观众完全意识到演员在很认真地在演 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程式化的没必要的台词
莫妮卡贝鲁奇可能是她同辈女演员里老得最快的一个..
利益面前 都是商人 细节交代不清节奏忽快忽慢 不及《交易》
蕾切尔薇姿魅力四射
拍的不错,感情细腻,但跟精锐部队2总感觉有质的差距
灾难现场,后半段才稍微回血,不敢相信这个故事被拍成这样..
这个画面敢再抖一点吗
三星半
现实真相总是让人绝望。。
你敢一个人对抗整个体质吗?真要没有人帮你就联系媒体吧,比如斯诺登?
毫无亮点。导演没什么风格,剧本又过于中庸,主题也过于老套了,就连蕾切尔薇兹的一个人的表演也没有强大到成撑起这部电影,毕竟这就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故事题材不错,但切入点还是太老土了,前半部分节奏紊乱,后面高潮戏份的节奏还行,但故事的结尾让人很失落,归于现实便无解了吧。
知道了真相,有了公布于众的勇气,发现恶魔销声匿迹一阵子又卷土重来。于是是绝望。
其实看到BC有接这部片子就大概知道这一定是个好题材。的确好题材,可惜导演真是烂到让人倒胃口,虽然没学过导演拍摄这种东西,但是以一个观看者的角度来说,这尼玛都想把镜头扯出屏幕外扔在地上用脚跺碎好么!两颗星全给好题材,一颗星给演员们,不偏不倚。剪辑的人你直接死五分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