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Yangzi's Confusion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黄艾丽,任杰,付立加,杨玉兰,王正永,杨子枫,王溪鹭,陈宏,李珏,段作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洋子的困惑》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洋子的困惑》长篇影评

 1 ) 致第六届平遥电影节首映场第二位发言的男性 别瞎当懂王

明明是互动环节,连问题都不问导演,上来就指点江山,发表自己对电影的感想,爹味十足,不需要问我就知道导演你想要讲什么。

发言说什么三代女性婚姻的不幸,希望洋子身上能够不要重演不幸。

我心想说你这看懂电影了吗?

姥姥和妈妈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才选择离婚,妈妈为此承受了女儿对她的冷漠的代价。

电影讲的就是凭什么一个女性没有婚姻就叫做不幸,凭什么只有婚姻能够衡量女性的价值???

后来就更离谱了,各种演懂王,本年度听过最傻逼发言“关于女性主义,我要讲两句”再到最后的鼓励女性主义创作,简直觉得是直男癌反串钓鱼式发言。

真的,男的真想支持女性主义,哪怕是装的,也请先学会少说话,多提问,少当爹。

 2 ) BIFF映后Q&A梳理

在第13届北京电影节中看了《洋子的困惑》按照惯例整理了映后QA

Q:本片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导演):我想在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拍自己能驾驭的故事,云南是我的家乡(故事背景是云南),所以就在预算范围内以人物为主创作了这个故事。

A(制片人):之前我们其实是微信的网友,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想拍个电影,有个剧本,我说我先看看剧本什么样子的,看完我说行没问题可以拍,导演之前去过拍摄地,采过风,给我看过照片,我觉得这地儿特别好,因为之前没人在这拍过电影,这个地方很有电影感,我觉得这电影一定要拍,所以很快了就拍了电影。

Q:想问一问小演员,雅匀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的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A(演员):我感觉洋子这个小孩其实是一个叛逆又带一点懂事,一个比较成熟的女孩子,我在演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个戏其实跟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是差不多的,让我完全有能力去演这个角色。

Q:影片片名是女儿洋子的困惑,在创作叙述的过程中,妈妈是如何变成了主角的?

A:可能从电影角度说是视觉的问题,之所以叫这个片名是因为母亲在家庭里可能是中间的一个桥梁,但是我想这个电影拍完了是一个客观的视角,让大家去关注一种情绪被忽略了的小孩,而且这一切的发生如果没有孩子来主导,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把这个电影取名放在了洋子的视角上面。

Q:影片创作时最希望传递给观众触动的点?

A:我说个最主要的点: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女性?

是因为我觉得生活里有很多人,她们不表达不沟通,但是实际她们默默地做了很多,坚持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亚洲女性很有力量。

Q:酒过三巡之后,可以看到整场局里面只有洋子和她妈妈是没有融入其中的,她们像两个局外人一样,是她们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出走者或者是一个比较反叛者,她们是无法融入主流传统叙事的,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同盟或者相似的境地?

A:从神奇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母女连心,有的时候你也会有一定的感应,对你的母亲,对你的家庭,对你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是一种时空和时空的交错,也可以这么去解读她们理解了彼此。

从剧本的逻辑来说就是洋子在那个时候理解了她妈妈,她曾以为母亲抛弃她,但因为她妈妈亲吻了她,她得到了答案,她妈妈是爱她的。

Q:影片结尾落在了一个三代女性吹蜡烛的镜头,奶奶、妈妈跟小女孩,想问这场戏里面导演想表达的是如何把传统伦理和女性做一个嫁接吗?

A:第一因为我是个女性导演,肯定视点总会关注女性,这肯定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有多平淡或者多痛苦,或者有很多很难解决的困惑,但是生活是得继续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到生活里温暖的一面。

Q:那影片在结尾又为什么设定了母女俩一起点蜡烛?

A:因为她也是个懂事的小孩,知道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所以听见妈妈打火机不着的时候,她出来跟妈妈在一个时空上对话。

 3 )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4 ) 极其细腻真实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觉得很惊喜,平时很少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节奏缓慢却又恰到好处,内容真实又丰富,人物刻画的很细腻, 也是非常现实的题材,在看多了快节奏的商业片以后 ,这样的电影让我眼前一亮,我本人也偏爱此类型的电影,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演员的演技也非常抗打,导演的镜头很有故事也很丰富,支持《洋子的困惑》 ,支持导演!!!

 5 ) 洋子的困惑: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故事梗概:于美慧与高闻离婚之后,女儿洋子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只是偶尔到妈妈那里过周末。

一次意外,于美慧经历了一次“入室盗窃案”,奇怪的是并没有任何钱财丢失,丢失的物品仅有她的日记本。

于美慧猜测日记本是她的女儿洋子拿的,基于离异后她与洋子之间敏感又小心的关系,她也没有开口多问。

洋子得知是妈妈放弃了她的抚养权后,便对于美惠心生芥蒂。

影片以洋子阅读妈妈日记本为线索,引出洋子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反应出当下时代女性(也许不止是女性)共有的一些问题,例如重男轻女,原生家庭的影响,传统婚姻观的束缚……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似乎每一个人物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几个原形存在。

于美慧和朋友艳姐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艳姐吐槽于美慧离婚之后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时说,“我看你,除了装窗帘,其他什么都不会。

”结婚,离异,放弃抚养权,拼事业,被催婚,和孩子的疏离……似乎身边总有几个女性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

再有甚者,如于美慧一般,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对自己还不错的男人小东北,想和他安稳过日子,却发现一切都是假象,最后被卷跑了为女儿挣的辛苦钱。

同样生在离异家庭跟着父亲一家生活的我,对于洋子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

当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对女儿的忽视似乎在所难免——因为弟弟看电视过于专注,没有接过宝宝削好的水果,写作业的洋子才能收到那盘水果;即便是爸爸为洋子买了新的画本,也可以因为弟弟想要画本而给年龄更小的弟弟。

高闻爱洋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之中,他的爱在所难免地被分散给新的家庭。

高闻是一个复杂的男性角色,谈不上好但也绝对谈不上坏,他在两个家庭之中夹着,有太多的无奈。

于美惠爱洋子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当追求她的男人问她为什么不把生意做大些时,她说女儿还小,不想跑太远。

于美慧不敢询问洋子日记本的事情,为什么呢?

她对于女儿有愧疚。

即便离婚一事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她内心依然因为没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而感到内疚。

那时她认为高闻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但也无法抹去她放弃女儿抚养权的事实,她只能尽可能地在其他方面补偿洋子。

洋子在车上质问于美慧,你为什么放弃我的抚养权时,为什么不来问我日记本的事时,三代人的困惑其实也浓缩在洋子的困惑之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面是,最后一家人为洋子姥姥的大寿庆生时,姥爷带着新的老伴儿来敬酒时候场面的尴尬,于美惠带着新的男友回家遇见带着女儿来的前夫高闻……点蜡烛之前,于美慧以为洋子睡着了,才敢轻轻地吻她。

洋子没有睡着,感受到了母亲沉默而又深沉的爱,才会有之后和她一起为姥姥点蜡烛的那一幕——三代女性在烛光下同框的温馨。

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导演对于洋子未睡着的刻意设定才让洋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试想如果洋子那会儿真的睡着了,对母亲仍然心存抱怨,她们又何时才能冰释前嫌呢?

(但我个人理解,洋子与美惠的和解是一定的。

洋子和于美慧的情感是不同于于美慧和她母亲的,于美慧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对于洋子的爱是纯粹的母性的,而我不知道美惠的母亲如果给美惠买房,是不是也会大方地掏出给弟弟那么多的钱……)也许繁忙的生活没有如电影里那么多的机会让我们与所爱的人冰释前嫌,但我们用心体会后会发现——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最后附上平易近人的李珏导演美照,感谢她的耐心解答,感谢她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难得的真实的影片。

 6 ) 心有力而气不足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符合这个单元竞赛,很新人导演的一部电影。

镜头和故事都中规中矩,很工整也很学生气。

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为故事增色了不少,勉强可以打六分。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功力不足但野心太大。

一个是电影结构上,层层建构。

在没看电影前,我以为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

外婆、妈妈、女儿,三个女性之间的故事交相呼应,但没想到单个故事都没讲得很清楚,更别说相互了。

本以为外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毕竟作为妈妈的妈妈,她的性格和婚姻对妈妈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影片就用了几句,“妈妈的婚姻不幸所以我的婚姻也不幸”“妈妈喜欢一个人,我也喜欢一个人”,太单薄了。

对外婆的着墨太少了,太不立体了。

第二个是主题上,想表现的都太多了。

最大的应该是母女之间的关系,但导演又加了很多,比如女性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异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

太多了,主题看似立体实则单薄,感觉没一个讲到位了。

片名叫洋子的困惑,但困惑开头立马就解开了,即就是她妈妈不要她的,后续就是为什么不要她?

难道是这个困惑吗?

但是整体传达出来的不是困惑,是一种愤怒。

“你为什么不要我?

”我设想中电影会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表达出对于父母婚姻以及上一辈之间的家庭联系,乃至农村关系的疑惑。

父母为什么会离婚?

妈妈为什么要跟别的男人谈恋爱?

外婆为什么不愿意搬离农村老房子?

外婆为什么不愿意再找,但外公却愿意?

第三个是叙事上,把握得不太好,很多情节该讲的没到位,很多情节没必要又拍。

在女儿同学偷了日记本在班上念的时候,我以为洋子的情绪会迎来一次大爆发,结果没有。

洋子扔小熊那个太突兀,突然出现的小熊,后续又作为一个空镜再次出现,作用很小,如同负作用。

第四个是人物,人物有很大的问题。

洋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对于母亲的情感不应该是影片传递出来单一的讨厌。

她为什么要偷日记本?

背后不就是爱妈妈吗?

渴望母爱却无法被满足。

包括看到妈妈来接她,她就是单一的讨厌吗?

如果能够刻画出洋子先是开心后是讨厌的复杂感情,或许更触动我。

还有就是美惠。

就说一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奇怪。

在发现是洋子偷了日记本后,美惠的反应就这么淡定吗?

还需要闺蜜劝她去关心自己的女儿?

给我的感觉是她对洋子真没那么上心,这个情节的刻画是失败的,在我眼中。

但电影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最后的家庭聚餐也太幽默了,很诙谐。

很久没有见到这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了。

 7 ) 《洋子的困惑》未夸完的点

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现场也夸夸了导演和小蕾老师,现在来说一些当时在现场没有说到的,其实里面的角色塑造的是温和善良的,包括前夫,小东北,但是从现场男士发言也看得出来,里面好的男性其实是导演镜头下,编剧笔下的,我们喜欢的是男性背后的那个女性灵魂。

美惠真的很好,很有勇气也很有生命力,她可以从不幸的婚姻中挣脱出来,她可以走出小东北带来的伤害,她是个坚韧的人,演员特别漂亮,是一种独有的风情,导演的镜头也很爱她。

小演员其实演的很好,她的敏感,她的困惑,还有她和美惠对峙的戏很有爆发力,现场点评的男性说她不好我是不认同的。

其他演员也演的很好,而且有的女性角色其实挺有魅力的,终于不是舍身一定要为家庭燃烧的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后妈。

美惠的困境也是很多女性的困境,她们有能力去做事业,但是家庭又需要,明明很独立的女人却总是被催着找对象,女人不一定要一个对象的,她自己也可以活的很好。

真的是女性导演的意义,希望中国有更多更好的女导演!

 8 ) 所有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

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很棒的表达。

好喜欢片头那段书页翻飞,后来才知是倒叙,美惠扔掉了日记也是一种与过去告别吧。

片子拍得不急不躁,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太慢。

开始以为是重庆,映后才知是盐津,一座云贵川三省边界的县城,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

导演用女儿对妈妈日记的画外朗读表达出女儿后来爆发的愤怒情绪,她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

这样的情感隔阂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弭的。

所有的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比如美惠与前夫,美惠与妈妈,美惠与女儿。

为了给女儿多挣钱可能是她一直以为可以不用多管女儿的最好的理由。

结果女儿说出我恨你带来的冲击击碎这个貌似坚强的女人的心。

虽然最后祖孙三代一起对着生日蛋糕好像是一种和解,不过导演也说了也许日子还是一如即往的不沟通和冷淡。

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结尾,毕竟孩子会长大,会经历妈妈经历过的事情,也会释然一些事吧。

 9 ) 妈妈,你的生命也观照着我的

我们是同一株植物上的花,是血脉相连的彼此。

电影院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漆黑的环境,你的一切情绪——哽咽、大笑、惊恐…都被很好的保护了起来。

你身上的壳终于得以敞开,此时的你绝对安全。

“黑夜”柔软地接纳你。

今天看《洋子的困惑》,中午2:15开始,我2:16急急忙忙地赶到。

整场只有我一个人,我更加放肆地去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联结,跟随着她的眼睛,去看她的生活。

美惠的女儿叫做洋子,也就是片名中的洋子。

电影一开始,美惠就开着车谈生意,一个很有“川味”的风风火火的女人出现在我眼前。

她离异,五年级的女儿跟着前夫。

故事开始在某一个她把女儿接来她家的周末。

屋子里很乱,遭了小偷一般,美惠紧张地报警,拿着菜刀在屋中查看情况。

镜头给到洋子,她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近乎冷漠的打开电视,在废墟般的客厅坐下。

后来,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洋子做的,她“偷”走了母亲的日记本。

当洋子拿到美惠日记本的时候,我们得以借由这样的方式,走进了美惠的生命。

快要到四十岁的美惠,生活按部就班,有自己的生意、朋友、关系密切的男友。

波澜不惊,在你我的身边都随处可见。

正因为随处可见,我们生活中的苦难,也在她身上发生着。

洋子的困惑,其实就是美惠的困惑。

她们之间充满矛盾,又交融着彼此。

有一场戏,母女二人在车上争吵,洋子愤怒地质问美惠,“你为什么不要我?

”,美惠支支吾吾地讲不出理由,“你只要知道我爱你就行了”“妈妈只是想多挣些钱给你以后用”。

“你和外婆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两个人”洋子尖声斥责到,说着便拉开车门冲进了雨里。

美惠在车里久久地看着洋子的背影,看着她决绝地走在细碎的雨中,头也不回的离去。

美惠在日记中写道,她的父母婚姻不幸,好像也早早预示着她的婚姻也会不幸福。

美惠的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屋,生活节俭,对女儿的探望也只有冷漠。

美惠的成长与洋子的成长如出一辙,她们是不是都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

洋子困惑于美惠为什么在离婚后主动选择了不要她,美惠曾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呢?

洋子的质问让美惠陷入了沉思,她没有文化,忙着做生意挣钱,她有些自卑,女儿的学习她帮不上任何忙,她也许还有些胆小,面对未知的前路,她最终选择将女儿交给前夫来抚养。

但是这些思绪,她都没法讲给洋子听,她不知道怎么说,她的生命历程让她习惯了忍受苦难和接受离别。

洋子从日记本里了解美惠的过去,她那些不快乐到想要抽烟的时刻,她的爱人曾经对她许下的承诺,她婚姻破碎后的无助,她远赴异国打工时经历的爱恋。

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在洋子的心中产生,她拒绝母亲的亲近,扔掉“坏掉的玩具熊”,她看上去完全无法理解美惠。

其实她早就理解了母亲,她只是害怕她心中的恨无处安放。

失去了恨,好像就失去了情绪。

影片最后,是美惠母亲的六十岁生日。

酒过三巡,在饭桌上大家都在聊着家长里短,美惠沉默着发呆,她最近常常有这样的时刻,好像游离在热闹之外,与人群隔着一层玻璃。

洋子也沉默着,她不理解大人们的话题,她只是觉得很烦,隔着人,她望向了美惠——沉默的出神的母亲。

洋子回到屋里,有些微醺的美惠也回到房间,她看着似乎睡着了的洋子,慢慢的靠近了她,在黑夜里,她的爱克制又放肆,她缓缓地低头,轻轻地亲吻了她的乖乖,她的宝贝,她的女儿。

做完这些,美惠起身去拿放在冰箱里的蛋糕,给蛋糕插上60两个数字的蜡烛。

她从包里拿出打火机,打火机打了好多下都没着,正当她使劲地摇晃打火机时。

火光从旁边亮起,洋子拿着打火机点燃了蜡烛。

在微火中,美惠的眼神温柔至极,母女两人的脸庞都被照亮,她们一同拿着蛋糕,向外婆走去。

最后镜头定格在三代女性被蜡烛照亮的脸庞中。

外婆从繁杂的一生中抽离出来,火似乎也可以把她照亮。

她们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她们都有兄弟姐妹,她们都曾经历无助和愤怒。

她们终究血脉相连,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感知对方的人。

 10 ) 故事饱满,演技在线,剪辑和运镜有遗憾

以写实风格拍摄的电影。

描写西南小城中,普通人的普通烦恼。

风格有点像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和 是枝裕和,这两位导演都是擅长拍摄家庭生活题材影片,细腻纪实、自然洗练的手法。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都是经典。

全程使用四川方言。

比起普通话(注意如果是纯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往往可以更好地让剧本和场景融于一体,甚至里面的脏话都很有味道,比如「你个批婆娘。

」当然,前提是演员也必须是以方言为母语的。

本片演员都是四川或者云南人,所以这一条件满足了。

(以下小小剧透,不影响观影)五年级的洋子是美惠的女儿,美惠的妈妈早年离异。

两代母亲都有自己的执念。

美惠是有故事的女人。

她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年轻的时候曾远赴东京打工,在那里有她的初恋。

回到国内后,嫁给了前夫生下了孩子洋子。

生活打败了爱情,二人离婚了。

美惠对自己的婚姻充满遗憾,但是因为个性和工作繁忙,没能力(主观上也不太想)照顾洋子。

她向往爱情,哪怕遇到了杀猪盘 “睡了你哩人,骗了你哩钱” 。

洋子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要她了,所以趁母亲接她来家里小住的几天,偷了母亲的日记,这就是所谓洋子的困惑。

洋子看完了日记,因为其中确认了是妈妈决定让洋子去与父亲生活,对母亲产生了怨恨。

同时,在父亲的家,她总是面临晚妈生的弟弟的竞争。

另外一方面,美惠的妈妈自从离婚后独居生活,也有自己的寂寞和执念。

直到她的前夫,也就是美惠的父亲决定帮她张罗六十岁生日。

两代人的前夫,两代子女,一起在院子里吃饭,当年的痛彻心扉,在时间和无法斩断的亲情面前都被消解了。

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

这个大概要占2颗星。

另外1.5星给了故事中的人物设定——没有脸谱化地描写离异后的家庭关系。

例如,老父亲专门提醒儿女给孩子他妈摆酒祝寿,美惠的前夫在她新男朋友面前说尽好话,都是很温暖的地方。

写实的拍摄手法展示了西南小城的生活细节和日常风俗,同时又藏着导演内心的小魔幻——广场舞的桥段,用了日本的电音音乐。

镜头单个来看也都很有味道。

但是,剪辑和镜头组合欠缺火候。

有几个地方本来可以烘托起小高潮,比如小朋友发现洋子书包里的日志拿出来当众念,洋子进来前观众都在期待冲突——这种冲突不一定是打架,可以近景描写面部和细微动作。

再比如洋子因为看到日记后,不愿上妈妈的车那场戏。

机位太单一,如果能从车外先拍雨中的孩子,在拉进穿透进入车内妈妈的视角,会有更好的效果。

结尾的高潮部分,美惠亲吻装睡的洋子,镜头语言过于单一。

如果不是黄小蕾的演技在线,可能就要跳戏了。

这部戏里,如果洋子爸爸的戏份更多一些,表现的张力可能会更好。

《洋子的困惑》短评

方言好,盐津市可以去打卡了,要火写日记练字是个好习惯~

7分钟前
  • 棒棒泥购美病🐧
  • 还行

#洋子的困惑#你喜欢它的理由 也是离开它的理由最近最喜欢的一部,在浪姐上看起来大大咧咧的黄小蕾,居然可以演得那么那么细腻。洋子的这些困惑,其实也是美惠的某些困惑,也是很多女性从小到大的许多困惑。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多困惑?好像怎么都解答不完。但好像,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回答了。

8分钟前
  • LeeLee
  • 力荐

究竟什么是通透,什么是释怀?有时候看完一部电影或者经历一件事情,感觉自己释怀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事情困扰自己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困惑,惑而不解,终是惑惑而解,还会有新的惑,电影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惑我们的人生和感情也是如此,一直寻找答案,但一直没有答案~ 某些时候社会学,人类学,比理学难多了

11分钟前
  • Jasen Yan
  • 推荐

大人们估计是喝醉了,外婆拉着情敌说要搬过去一起睡,让外公睡沙发。爸爸叮嘱情敌说尽妈妈的好话,让他要对妈妈好。只有我偷走母亲的日记本,拒绝父亲的绘画本,把毛绒熊扔进江水,反感大人成天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还询问别人的生活。受过伤的人才会想一个人过,我们在最窄的城市里,找不到顺畅的通路。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洋子的困惑》这部电影,早在4月份就在北影节放映过,又入围了FIRST第一帧单元,最后在10月28日上映。这是一部带着幽默笔触的作品,而大部分人,也包括我,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困惑,和洋子一样困惑,因为片名把重心放在洋子,也就是本片的女儿角色,但电影又把大多数笔墨用在了洋子的妈妈于美惠身上,去诠释它海报上的“只是不说,不是不爱”,本质上还是在表达中国式家庭的含蓄与隐忍。在结尾的餐桌戏更是如此,这一段颇有《饮食男女》的调调,而不同之处就在于《洋子的困惑》并没有“宣布”任何事,依旧是隐晦、还是含蓄的表达,就像片中妈妈抚摸着睡梦中的女儿一样,家庭的平和祥静之下暗波涌动。

17分钟前
  • 巴罗袋
  • 推荐

一部成熟的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做到尊重女性,不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用平实的影调语言展现丰富的情感。

22分钟前
  • WAHAHA
  • 推荐

是挺困惑…这是什么玩意

27分钟前
  • 厌火城主
  • 很差

7,比较喜欢的地方是塑造了一个和孩子链接并不那么紧密,将生活的重心更多倾向于事业的单亲妈妈角色;并且通过各种剪辑、情节设置展示了在此地的一定程度上剥离母职的女性的来自各方的困境和一定程度上自由(有一个弱化强冲突情节的处理和一个蛮反预期的平行剪辑的特别有意思)。不太喜欢的地方是三代女性的关系有但是相互的细节很匮乏,达到最后的结尾有些勉强;对女儿在学校生活的处理也有些尴尬,不太清楚六年级会不会有那么讨厌的同学,素人演员演得也不太好,看得有些烦躁…以及前半段非常细腻的双线剖析结构没能延续到最后蛮可惜的。(导演的表达能力好强,对自己的本子吃得也很透,映后回答问题分析人物特别流畅)

31分钟前
  • 栗子酱
  • 推荐

真实与共情之间差一些节奏,最后一场戏质量蛮不错,事件背后余藏感情。

35分钟前
  • 一个人的电影
  • 还行

2024年第135部电影2023院线片 洋子的困惑

3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原生家庭题材的电影太窒息了!黄小蕾把她这个角色的自私、利己、没啥文化的状态演的太好了!看完都有点儿讨厌黄小蕾这个演员了!

41分钟前
  • moselle
  • 推荐

一起舉生日蛋糕的鏡頭最不真實也最動人。只有女性才能洞悉女性,所以女導演應該多拍些這樣的片子。

43分钟前
  • 巾城
  • 推荐

开头过于松弛了。刷碗挺生活化。太闷了。洋子她妈的困惑。以为是女版《一一》,猜错了。

47分钟前
  • 一千零一夜
  • 较差

完整的故事讲述了两个不完整的家庭,能被触动到,色调和画幅的处理很有心思。挺好的片子,值得一看。演员都很赞,任杰老师吃饭那个大特写主观镜头太喜欢了。豆瓣演员表也太不专业了吧,主演写都不完整。虽然是幸福家庭长大的,但身边也不缺单亲家庭的朋友。能被电影带入到他们心中我生活中无法触碰的深处。最喜欢上字幕那段随着像滴水钟般轻柔的BGM,随着忽隐忽现的光影人像,不禁和于美惠一同回想。时间可以和解一切

50分钟前
  • 非目标人群
  • 推荐

平遥6 结局抓马的六十大寿餐桌上表达三代女性的婚恋情感 只有这一场戏拍的还不错 前半段极其浅薄的刻画母女关系 洋子的困惑通过争吵表达

53分钟前
  • Zephyra
  • 较差

#6th 2.4/5 PYIFF 比较狭窄的女性主义表达,最后的修罗场令人脚趾扣地,这是在干嘛?

58分钟前
  • Yangtze
  • 较差

情节上好拖呀,母女之间的情绪表达缺乏共情最后的结局也差了一点难以感动

1小时前
  • dfwogj
  • 较差

这种小众电影以后多拍点 我爱看

1小时前
  • 旅行者3号
  • 力荐

完成度不好,镜头语言过于学生气。导演的映后回答也让人哭笑不得。她也许是想利用直觉与灵光拍片,但最终呈现出的只是未上色的陶胚。

1小时前
  • 亚眠
  • 较差

不能写日记,真的会被偷看。

1小时前
  • 漆雕温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