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安妮斯顿,喜欢绕圈
先看看这段剧情介绍:“安妮斯顿在片中扮演一名清纯可人、专门撰写讣告的女记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发现自己的外祖母很可能是经典电影《毕业生》中“罗宾逊太太”的原型,而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于是,她决定在结婚前,回老家把自己的身世查清楚。
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位风流倜傥的老帅哥,历史就像在重复着自己……”丧心病狂的好莱坞啊,拙劣的翻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低级趣味了,他们又开始拿经典开刀了:篡改篡改篡改,篡改的结果就是血淋淋的屠杀。
最不能忍受的,篡改的元凶之一,竟然是When Harry Met Sally...的导演Rob Reiner!
品位已经烂到没救了,那是我们曾经多么敬仰的导演啊。
《毕业生》是我的十大之一,里面有数不清的难忘片段,竟然被一群文盲拿来任意蹂躏,美国的堕落,就是从巴格达国家博物馆的浩劫开始,野蛮之火现在居然烧到了自己文化的经典!
本片中终于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响起Paul Simon的《罗宾逊太太》这首歌,多少年过来了,这还是我心中流行音乐的颠峰作品,无人能及!
不过在这样一部烂电影里听到的感觉真让人心碎啊,血泪血泪,在我的血泪中,凯文科斯奈扮演的老流氓当着我的面把人家祖孙三代都上了,这,这,这,这叫什么破JB玩意儿啊???
豆瓣评分真不高。
一开始只是恐婚的安妮斯顿的各种慌张和不对。
我更愿意撇开剧情欣赏她依旧纤巧玲珑的身姿,揪心无处不在的表情纹在她曾经青春生动的脸庞到处肆虐,叹息一个红颜易老呀!
可不经意间也入戏了。
安妮斯顿执意去探究自己疑似荒唐的身世,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而这样的答案也让她更加迷茫和困惑。
内心最终装满了更多的不安和慌乱,这时,那个荒唐的人却绽放出奇迹般的魅力。
荧幕上,眼神开始交错,音乐开始拨动心弦,脸上的各种情绪也都在催化,此情此景开始让人操心剧情的走向了,好巧不巧,无巧不成书书吧,情非得已,女主只好也沦陷在原本的荒唐里。
不管后面又出现了人性的各种温情,还是结局必须又转向圆满。
可最终还是给了又一个不伦一个台阶下,是不是在各种无奈的侵蚀下,越来越擅长换位思考,体贴别人的心绪,要变成海纳百川般的包容呢?
如果一连看了好几部的电影都是同一个演员主演的,就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个演员在不同剧情故事下面的演技,加上刚好都是你喜欢的故事情节,说不定就一下成了她的Fans。
周末连续看了两部Jennifer Aniston的片子《越轨追击》和《流言蜚语》,感觉很棒。
不知道是谁把Rumor Has It翻译成“流言蜚语”的,总觉得离电影要表达的意思要差那么一点。
看了个开头的时候差点当成一个都市轻喜剧爱情故事,加上这部电影与名作《毕业生》的诙谐关联,忍住看了下去。
即将订婚的Sarah,在参加妹妹的婚礼庆典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母亲的一个秘密:在父母结婚前夕,母亲曾经离家出走了一个星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母亲的出走、母亲去见了什么人、又做过了哪些事情呢?
自己还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呢?
带着这个问题,带着和当前母亲一样的心绪——对婚姻家庭未来的迷茫、对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思考,Sarah 开始找寻母亲过去的道路。
她找到了和当年离家出走的母亲一起度过神秘一个星期的男人——Kevin Costner。
和母亲一样,Sarah似乎也迷上了这个男人,和这个男人一起渡过了开心的几天,体验着母亲当年相同的感觉。
在小酒店中翩翩起舞、突然迸发的生命激情、驾着私人飞机去另一个乡村只为欣赏风景、参加上流社会的超级Party见到各种各种各样的超级名角,不羁的生活和开心的日子。
Sarah和母亲在婚前所面对的恐慌和迷茫是什么呢?
正如Sarah说的,是激情的逝去。
这点从电影的一开头,Sarah急切要与男友在飞机上的洗手间里 “Have a Sex”就能够反应出来,恋人们越来越亲密,最后逝去的必然是激情。
Sarah与母亲,和天下所有的女人们一样,都预见到了婚后这平淡和缺乏激情的真实生活,虽然很爱自己的丈夫和男人,但谁又甘心这样呢?
不羁和开心的日子去哪里了?
带着恐惧,Sarah也在离家出走,享受着生命中最真实的激情,享受着放纵的快乐,思考和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
最后Sarah和母亲一样,离开了这个男人,回到男友的身边。
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拥有那段激情中思考回忆的人生,也许是没有遗憾和弥足珍贵的。
影片有2句对白很感人,一是Sarah 与父亲,Sarah抱怨自己与家庭成员的格格不入,和父亲完的性格完全不同:Sarah Huttinger: ...and you drive *so* slow...Earl Huttinger: I only drive slow because you're in the car一是Sarah回到男朋友的身边:“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I can live without you. I just don't want to. ”我不是来告诉你生命中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没有你我一样能活下去。
我只是想来告诉你,我不想这样。
http://www.acwind.net/ipb/index.php?automodule=blog&blogid=1&cmd=showentry&eid=1429
刚看完《Rumor has it...》。
看似像《毕业生》的续集番外。
只记几处小触动。
Sarah回去找Jeff。
Jeff: It doesn't work that way, ok? U can't just walk in here now and tell me that u can't live without me.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that? I am supposed to make it all right for u? I can't do that anymore.Sarah: I don't want u to. I love u. 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u that I can't live without u. I can live without u... I just don't want to.没错,这世上谁离了谁就活不成我是从来不信的。
I can live without u. 离开其实很容易很简单。
从这个世界人间蒸发或是消失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什么都不要管了,全部都推开就可以。
这世上没了谁我都能活得好好的。
没有谁离不开谁,关键是你是不是想要离开。
But i just don't want to.还有一句,Sarah对她sisiter说的。
It's more important who u re with than what u re doing.最后,关乎婚姻到底是adventure还是build life。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嘛,婚姻之于我,还是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
因为如果不是我那么爱的人,我根本就不可能会有想要跟他have alongtime marriage and build life的念头。
当然是因为爱,才会有想一直一直都和这个人都在一起的念头。
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只因为他稳重踏实适合过日子。
Crazy? How come? 这样的想法在我看来根本是荒谬可笑而且不合乎道德的。
其实,要跟一个人结婚,一辈子在一起build life,本来就是一场adventure,不是么?
Build life or adventure? 这本来就不是选择题。
看这部片子刚开始纯粹是因为Jennifer,对于这个中文译名《流言蜚语》直到我看完整本片子依然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尽管如此,这本电影依然值得一看,不仅仅是因为Jennifer Aniston和Kevin costner.对于《毕业生》除了那张海报,和原声音乐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总觉得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电影,好比《罗马假日》...这部片子试图为《毕业生》在现在画上一个句号,一些影像一直在敲打我的脑海,比如外婆在见到Kevin的时候,临出门还是带上了墨镜;比如Jennifer说: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live without you.I can live without you.I just don`t want to.还比如,爸爸说:I only drive slow because you set in the car...Humm..作为Geek,同样很高兴在片子里能看到Kevin似乎是一个VC? 听到了"Search Engine" "AOL&Times Warner"Any way. I like this moive :-)
一个而立之年的女人,事业不如意,感情迷茫,恐惧婚姻,通过追寻母亲婚前的一段罗曼史寻找到了自己。
认识和了解自己是每个人终生都要面对的课题,而较真的人只有在触到了边界,头破血流失去所有时才能看清楚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美国人持有这样的价值观,所以结局的团圆是必然的,同样的故事在中国必然会遵循不一样的逻辑,无他,心智的发展阶段,女性的独立程度不同而已。
科斯特纳有些羞涩的成熟内敛配上安妮斯顿神经质的可爱,足够消遣一段夏日的午后时光。
她孤身一人来到纽约,信誓旦旦,当得知那个曾经在她母亲婚前与之有染的男人并不是她的生父,她竟然有些悲伤。
她说她觉得自己并不像她目前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悲伤?
影片最后她解释道:也许她做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追随她母亲的踪迹,像她的一个影子,是为了要弄清楚她是谁她究竟是谁,她对此感到迷惑。
安妮斯顿是那种能让电影衬托她个人的演员,影片的存在更像是为了配合她而安排那个角色。
她天生有那种表演的欲望,把自己身上的那种迷人的性感和娇媚发挥到了极致。
她不是那种我惯常会喜欢的偶像类型,也许是看了太多遍六人行,出于某一种怀念。
记得还看过她的《地狱神探》,可是看的都像是安妮斯顿本人。
如同在她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女人,她拥有那种感性和软弱的特质。
同时,至少在戏里,她总是也展现出坚强,独立的一面。
让我,在她和安吉莉娜朱莉与Brad Pitt的流言蜚语之中,更想要同情她,而不是去祝福看上去很登对的那一对。
你又不得不承认她的演技。
那满是柔情的眼神在向你揭示着她对角色的理解。
为什么当看到她哭泣的时候,我是如此心疼?
是否在我的内心里也有着同样的情怀,只是我没有她的性感与美丽,没有她小女人般的可爱。
影片的最后她懂了,她妹妹和她一样的飞行恐惧以及她父亲开慢车的理由,她承认了自己是她父亲与母亲的女儿,她了解了她母亲的故事、父亲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虽然她所做的一切就像是她母亲过去做过的那样,而她终于弄清,她爱她的男友,而不是传说中的那一个。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温情、感人、揭示内心。
看的同时也好像是与自我的一场对话。
我喜欢安妮斯顿。
不管她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人,见到这样一个楚楚动人的女人,你就是会忍不住的。
挺好看的~女生也在向往一种冒险的感情生活,不仅仅是男生,虽然down to earth的想一想,也许只是想要一个聊得来的伴就好,可是转念一想,you got this one,but what if you miss the whole others。
再说了千万个人呢,总会遇到比现在的好的。
婚姻的承诺是保障是支持,是雨天里难能可贵的雨伞,好男人的肩膀是cry baby最后的依靠。
晴天的时候难免想要,想要探索世界,放纵自我,享受生命的丰富,是一对矛盾。
如果说婚姻这个contract核心词是承诺,而不是忠贞,会不会有一种比较松散的承诺呢?
好像朋友一样,有来来去去的空间,即使近不联络,也总是祝以best wishes。
不过人好像不是这样造的,除了007这样的?
其实看日出之前 日落之后 包括 sex and city 后面的时候,千帆已然从眼前过了~姐还是一个人。
通常到这都很伤很伤的。
有点像油轮,一直走着就一直有新的风景,可以也不知道过了多少站,突然不知道该靠哪了。
其实还是要先玩,因为忘乎所以的爱之后,比较会觉得也不过如此,其实也就是一个还不敢承诺,不想稳定下来的玩咖,然后遇到一个好男人就会归心似箭,倍感珍惜了。
安妮姥姥的观点:顺其自然吧,手上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
love story 总是这么百看不厌。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我可以那么快就心平气和下来理清思路找到真正想要的么?
我觉得老男人的诱惑有时候是很吊诡的对于一个年轻女人来说通常的真相是在没撞个头破血流之前十匹男朋友这样的完美男人都拉不回来更何况片中的老男人浪漫多金风趣可爱深情且暂时专一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噢 天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女主角瞬间回到了现实找到了方向?
是男友的咆哮?
还是妹妹的癫狂?
诡谲诡谲诡谲
要不是结尾她爸就是那个踢错球的人,简直连两颗星都不想给。。。
原来这老男人就是保镖里面那个啊
JA很可爱啊。
安尼斯通。关于爱,相处,以及原谅。
一定要和另外一个人上床后才能发现原来爱的还是自己的未婚夫么?
即使是Jennifer Aniston也不行...
一般。只因为安妮斯顿。
凯文科斯特纳真帅,通吃一家三代女人
这部chick-flick还不错在Jenni同类题材中属上作。。把毕业生故事搬到现实中从Movie到Book。。配角都很赞KevinCostner老了还那么有腔调居然一挑三而且跨越三代人U'r trying to seduce me变成影史经典台词。。都是婚前焦虑症惹的祸。。
太扯了。。
结局很意外。ps:父爱很深沉。
大概每个女人,年轻时候都曾面临这样的抉择,历险,还是安定?刺激可以是生活的调剂,却不是生活的全部。迷失过后,总有一个温暖的港湾等着你返航,那该有多幸福。
什么乱伦剧啊!!非要睡了你妈和你外婆都睡过的男人才能明白真爱?还像《毕业生》致敬,致你妹!
冲着jennifer去的.
安妮斯顿太老啦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大的悲剧就是来自母亲的遗传..母女栽在同一个男人手里,这其实并非仅存在于好莱乌和言情小说中...at the end we all chasing a ghost,女主角的外婆太妙了,我的老帅哥演的角色其实真的满搞笑的....
多一顆星星給Rachel
一个老男人睡了一家三代女性。。。
Jennifer是美的,但这部电影的质感真的好差,处处透着廉价和俗套
保镖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