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中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情节就是Lee鼓动观众,让大家都买一点IBIS的股票,把股价哄抬上去解放Kyle也拯救他的生命,但即便是8块多美元的股价,最少买10股就是80多块钱,也并没有多少人买,股价扑腾了一下,上涨了几分钱,随即又跌回去了,只能让人不禁感慨上方套牢盘太重了。。。
这个想法也亏他能想得出来,在被人用枪指着的情况下,能有这个想法还是很让人惊叹的。
Lee问观众他的生命值多少钱,得到的回答就是就是股价扑腾了一下,不知道这只股票盘子多大,如果是大盘股,这么扑腾一下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这个情节想点出的还是生命价值的老话题以及人对生命冷漠的现状。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值多少钱或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就像哲学家柏格森讲的时间就是连续不断的绵延,而秒、分、时,日,年是人为划定的,而非时间本身的属性一样。
金钱的刻度本身并不是生命自带的属性,生命不是用来交易的,而是用来实现的,人只能是目标,而不能是工具。
这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讨论生命的本质。
但这些人为的刻度也并非毫无意义,在诉讼过程中,在保险业、医疗业等行业,人为地给生命标上一个价格都是保障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给生命标上一个可承受的价格,按照人风险厌恶的特性,无穷大的风险必须配上无穷大的回报,而世上有什么事的回报是无穷大的?
没有。
所以人就不会去做那些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死亡、却对整个人类有极大意义的事。
人就会畏首畏尾,而不敢去造飞机、造轮船、造房子,造宇宙飞船等等。
其次,人是社会的人,人不是孤立的。
资源是有限的,而金钱作为资源交换的媒介,恰恰象征着资源的稀缺性。
人的生命如果是无价的,那一个人的生命对资源的占有也可以是无限的,而一个社会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无限制地投入资源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生命也不能是无价的。
那么问题就在于“生命是无价的”这样一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命题究竟可不可以为真?
我想是不能为真,因为你既然已经在用金钱的刻度来度量生命,不管度量的结果是有价或无价,其实已经堕入了现实的讨论范畴,而不是空谈理想,否则你不会用金钱这个度量衡。
一定是面临着现实的问题,才会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
既然是现实问题,那么一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命题自然是假的。
另外一点让我最感觉悲哀的就是这部影片和《恐怖直播》的两个受害者的唯一诉求就是让责任方承认错误。
弱者的复仇方式是向内求,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更确切地说他们不是复仇,而只是讨个说法。
他们自知无力改变世界,所以只能退而追求内心的平衡,只求对方一个道歉,类似于阿Q;强者的复仇方式是向外求,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超人”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而不是遵循者,“超人”已经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他们所认为的和所做的的就是道德的,正确的,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输出,而非向内求纠正自己,强者的复仇类似于马云投资百胜→_→。
复仇就要从对方最关心的人、事、物下手,而不是从他们最不关心的人、事、物下手,例如良心,更不是从自己最关心的事下手。
要求对方承认错误貌似是一个简单的诉求,表现了主人公淳朴的品质,也侧面烘托出了资本家的罪恶,但这实质是一种口舌之争、意气之争,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
提出道歉这种要求恰恰证明了主人公loser的品质,也侧面烘托出了不是资本家太狡诈而是有些人太傻太天真。
既然抱着一拼两亡的决心就要有点一拼两亡的样子,不杀一儆百不足以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复仇方式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
这里不做故事内容介绍,只是简单的谈论观后感。
《金钱怪兽》不得不说我最近看的最有感觉的片子。
看片子之前,特意看了一眼简介,眼前就浮现了《恐怖直播》的画面。
两者相同点:都是社会底层,无处发声,最后选择通过媒体,挑战强权。
两位主播看似人前光鲜,背后都有差强人意的地方,最后都站在了弱势的一方,与强权做抗争不同点:《恐怖直播》的强权是政府,《金钱怪兽》的强权是金融巨鳄。
河正宇是一个人在抗争,克鲁尼是一个团队协助他抗争。
虽然此片没有《恐怖直播》节奏紧凑,动人心弦,但却出乎意料的看到了恐怖节奏中夹杂的温情。
科尔跟克鲁尼说其实你身上的不是炸弹,而是粘土;克鲁尼假借科尔挟持而替其挡住狙击手;兰尼在无警察保护下,笃定的扛着摄像机跟拍科尔与克鲁尼;罗布茨与克鲁尼拖延科尔时,彼此的默契与配合。
再想想最近发生的E租宝、快鹿等P2P诈骗事件,更具反讽意味
全程无尿点。
1剧情节奏紧凑,传达的现象深刻,有两个非常打动人的点:一,李声情并茂希望大家买股票救自己的命二,凯尔的死亡。
这两个小高潮极其精彩,合理的逆转,深深的触动2演员的能力,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非常精彩3金钱是怪兽,它会使人们因为对钱的狂热变得冷漠: 知道无法获利的付出即使可以拯救一条生命也不做,一条生命也就提供了一场Show,这,多可怕非常精彩的电影,五星推荐
五月份上映的电影拖到现在才看,两个好莱坞老戏骨飙戏非常过瘾。
看预告片的时候以为是狙击电话亭的高配版,没想到立意还要在深刻一点。
特别喜欢里面劫犯的女主把女主喷出翔的那一段,就好像把男主从一场唐诘柯德式的闹剧中叫醒,也把观众把“粉碎华尔街”的幻梦中拉回来。
当我们在占领华尔街的时候,我们以为对抗的是那些年入million的银行家,然而我们却没是这个系统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说到这里有点像Margin Call里的立意。
这个故事的最后没有任何的赢家,每一个人都有出丑的时候,劫犯在镜头前一脸蒙蔽的样子,做内部交易的投行总裁被揭发时的poker face,电视主播被枪顶在头上吓尿的表情,这是一部没有正派或者反派的电影。
结尾很有意思,“下个礼拜在做什么秀呢?
”深深的无力感。
当主持人呼吁每一人买一点股票 价格就会上涨 给他自己一个生还的机会 也给大家一个机会 最开始电视机的所有人还算是兴致勃勃的买了点 不到十分钟 价格又跌了下来 这就是人性 我同情你 OK 但是有限度有时间 毕竟你跟我没有毛关系 无论是枪杀也好 其他死于非命也罢 总之很喜欢这部剧 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人性的缺点和华尔街的贪婪
本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也是最搞笑的一个片段,就是乔治克鲁尼饰演的财经砖家在镜头前呼吁全国观众买那只股票,让赔钱的投资人回本,然后救自己的命。
当时我就心想:美国的砖家也脸皮这么厚?
这么没有自知之明?
看到股票上升的时候,心想不会真的来个真善美伟光正的结局吧?
观众脑抽了?
圣母心泛滥了?
还好后面很快来了个讽刺的下跌。
歹徒适时地调侃:看来这就是答案吧。
观影时的我心里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往烂片方向发展。
但是影片后半段显得很平淡,没有《入侵华尔街》的血脉贲张,也没有《大空头》的烧脑推理,作为描写金融黑幕的影片,没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只能算一般。
其实没什么新意,资本家收割韭菜,一波波散户被血洗。
但是偏偏这个叫凯尔的哥们没脑子,钱搭进去了,命也不想要了。
主持人lee不知道为什么就带入进了这小人物的命运里,愿意和他一起讨伐这个罪恶的资本家。
然后我们找黑客调查,找同行问话,找各种渠道去闹明白为什么资本家无缘无故就弄没了八亿美元。
最终不意外的凯尔死了。
主持人急了。
上去就是一拳,打在了资本家的脸上。
然后难过的缅怀凯尔一下午,继续了他bilingbiling的生活。
好吧,其实片尾让我觉得小人物就是小人物。
《金钱怪兽》现实写实,但又脱离了实际!
看戏前,通常都会通过片名先猜一猜。
我猜,这是一出科幻片,真的有那么一只精灵,通过魔法使主角得到无限的透支额,金钱就像下雨一样,奢靡过后,发现不是自己驾驭着金钱,而是给金钱控制了人生,通过反省,设法挽回人间真情,结局可以是开放性的,也许最终无法与之抗衡,沦为下一个金钱怪兽,也许战胜了污蔑的钱兽,重回人间,由平凡人开始于女主双双精神升格,甘于平静!
想象得太多,有时是一种坏事,如果全猜中了!
还有什么意思呢?
但想象太多,有时会背道而驰,又是一种乐趣!
故事开始的时候,我就笑了!
当然,没猜中,喜从中来,但我笑,是因为,乔治“醉人的舞蹈”,夸张的嬉皮摇滚,与他之前所有角色扮演大相径庭,没想到演员真的需要不同的自我修养啊!
故事有点玄,因为犯人在不知不觉之间,通过了所有安全检查,来到了电视直播的现场,而且又不知不觉地可以控制了所有的场景,现场的不敢轻举妄动,电视直播也无法欺骗他“睿智”的眼睛,马上而且持续地在空气中播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当然,最终犯人无法一直实现愿望,朱莉与乔治利用资深的广播经验,控制了现场,而且把它做成了一举成功的电视新闻直播,里边我有两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分享一下:第一,就是乔治试图通过广播的力量控制股票市场的升降,利用大家的关注程度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和股票指数,本来以为可以一举成功,但原来大家都只是看热闹的,并没有人真的理会这个关乎人命的游戏,当然,只是人家的生命,与自己无关,还需要成为选择题吗?!
第二,就是最后(剧透了),犯人的自杀行为,还是没有挽回一条连自己女友都舍弃的生命,而过后,大家的视线离开电视屏幕的时候,都回归了平静,该做什么做什么,就像看完一出电视情景剧,并不是真的,笑后惋惜过后,遗憾过后,迅速回归了平静!
或许,钱兽控制的并不是犯人,他的出现只是告诉世人,总有受害者,总有与之对抗,而最终悲惨落幕的,真正授之于控制的,是背后的操作者,是广大的群众,大家都甘心受钱兽的玩弄,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要么从了,要么抗争最终就是惨淡收场。
最后的画面,男女主在事件过后,大量的花边恶搞新闻的广播屏幕下,都垂下了头,弯曲着身躯,他们知道,自己是渺小的,无法与之抗衡。
钱兽,在事件的开始与结束都一直控制着我们
如果说黑心企业老板算是当今企业的的代表,Kyle算是盲目投资的无脑跟风者,李盖茨是所谓有小道消息的“专家”的话,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坐在电视机旁的观众。
当李盖茨请求观众往早已跌到很惨的股票里投钱时,我看到几个人的确拿出了手机,但他们是真的在救李盖茨吗?
首先,对一个不知道风险投资的人来说,亏了就是亏了,何必要买一个不让我赚钱的股票,第二,李盖茨对他们来说真的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死了也会有后继者,只有比他更好的。
当李盖茨和Kyle一起往老板那里奔走时,路边的所谓“支持者”在讽刺李盖茨,他们也是与Kyle一样的跟风者,如果Kyle没有在直播中闹事,他们会站出来讽刺李盖茨吗。
再者,Kyle的事情被po到了网上,就像现在人们一发生什么事就拍照发朋友圈一样,摆出I don‘t care,只是想跟风而已,所以才会在大街上拍视频,照照片。
但当Kyle开枪时,这危险就靠近他们了,随之逃去,而不像之前主动拍照。
当老板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坐在酒吧里的人非常开心,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与Kyle的女朋友在节目上骂男朋友是无脑大笨蛋一样。
而在Kyle引爆“炸弹之后”,坐在座位上的人如我们看电影的人一样,匆匆离席,该玩游戏玩游戏,谁会记得那个大闹直播的Kyle,谁会记得黑心企业究竟干了什么。
没有,事不关己所以不为所动。
的确,看这部电影的你有可能不是无脑的Kyle,滑稽的李盖茨,但你敢说自己不是那跟风的观众中的一个吗
大致看了下评价,很多人给低分都是觉得它是一部不怎么好看的惊悚片。
但这其实是一部伦理片,交易的罪恶以及媒体在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位置。
在全片前半段男主号召电视前的观众一起购买朱鹭的股票以图自救,结果却有人乘机出货,股价不升反跌。
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眼看着有人因此死掉,在做交易时是否要保持人性呢?
还是应该像机器一样只在乎账户上的数字?
影片后半段绑架者质问朱鹭CEO是否知道自己操纵股价的行为错了反而遭到反问能否举例违法了什么法律。
交易是否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利益呢?
还是应该有个底线?
美版《恐怖直播》,可惜忍不了恶意搞笑
现在对这种电影,毫无波澜。错漏百出的现实主义,毫无美感的架空逻辑。
屁大点事。。。拍得四平八稳连点激情都没有
刚开始以为要走《新闻编辑室》那种精英风,结果犯罪分子一出现剧情又落入了俗套,乔治·克鲁尼作为挑大梁的主角也表现得不够沉稳,关于华尔街的部分讽刺目的是达到了,但还可以做得更为曲折。
故事编排和空间结构整合得统一而紧凑,是理想意义上的不错的文本以及表达方式。个人认为中断以后节奏感有些丧失,导致后面有点三观过正。失了类型片的质感,反而拖泥带水了。
挺好看的。从电影故事来说,金钱怪兽引人入胜,剧情紧凑,是很不错的黑色幽默电影。从现实来说,即便是内幕交易和欺诈,但对小民来说,还有比持有股票更公平更有前途的投资途径吗,所以为什么要批判,只是需要提醒罢了。
无聊 垃圾
节奏把握的还行,缺少内心戏,反讽也老套路了
绑匪的口音真好听!
没有大家评价的这么低分吧...不错呀其实...而且穷人真心都是又窝囊又善良,刻画得比较精准我觉得
好看的其实还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部分,包括“编导如何应对片场闯入的劫匪”,导演居然是《出租车司机》里被德尼罗救下的雏妓!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精彩的剧情片了。穷人与富人刻画地很精准,乔叔一如既往地有魅力。
朱迪福斯特还是比较牛的。
剧本及格,能一直把观众吸引住。不过,快消型的定位注定无法更深入地挖掘社会与人性问题。若投资公司公关经理不那么正义,若绑匪不那么愚蠢,若影片在围观群众看完直播继续玩游戏就结束,那也许能上一个档次。
这编剧是想把美国电视台安保和警察的实力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羞辱一番,顺便误导有意劫持电视台的人行动起来,但是估计他得先接受电影观众的羞辱,因为这电影无疑羞辱观众智商
想不通是谁说服朱迪福斯特、乔治克鲁尼、茱莉亚罗伯茨接受这个漏洞百出、狗屁不通的假嗨剧本的。
想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然而失败了..
非常套路,但是娱乐性OK
比想象中好很多 虽然剧情不算惊喜 不过整体节奏感不错 结尾克鲁尼无比娴熟的筷子功让人震惊
为什么别人家的片是情节越看越高潮,本片却是越来越低呢? 毕竟我们连没有证据,最后用话语诈出背后事实真相的情节都见过了,还会为一个罪犯用个假炸弹讨一句“这是错的”然后就义而感到激动么?不是秋菊打官司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