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是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导演,但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编剧,或者说剧本?
反正就是写这个故事的人,多少有点脑袋被门夹了。
我为啥这么说有以下五点。
第一:女主的妈妈是个很爱女儿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女儿考好大学,有好的未来,这个可以说是这个妈妈的人生目标了。
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生病了,也治不好那种,所以她放弃治疗,想留点钱给孩子上大学。
结果这女主以为她爸放弃治疗不给她妈治病,导致她妈死了。
于是乎,她不上大学了!!!
为了给她妈买墓地!!!
你说合理么?
她好不容易考600多分,她不读了,为了给她妈买墓地???
好吧,这段我还勉强能理解,后面更离谱。
第二:女主捡了个狗,有绝症,也是治不好,就是烧钱且治不好,于是乎女主把她妈妈为了给她上大学,放弃治疗,留下来的钱,女主烧钱烧给了这只流浪狗。
也就是说女主放弃前途,妈妈放弃治疗,留下来的钱,去治这条治不好的流浪狗???
有病吧!!!
第三:最后这狗死了,女主居然把狗和她妈一起撒海里了,我觉得一起撒,这骨灰都混一起了,然后她妈带着狗画面出现,我就纳闷了,你妈都不认识这条狗,你让她俩葬一起,你确定你妈同意么?
还有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你不把你妈骨灰大海里,在家里立个牌位不行么?
你家又不是没地方,妈妈做过的衣服都有地方放,为啥不能给妈妈骨灰留个地方?
我就纳闷了,一开始非得放弃前途就为了给她妈买墓地,咋后开就扔海里了?
连家里都不肯放?
也太两个极端了啊!!!
第四:你说你今年买不起墓地,你要不攒攒钱,明年买呢?
后年呢?
十年后呢?
这又不着急,为啥葬海里呢?
还和狗葬一起?
第五:女主爸爸惦记了一辈子的木头,一顿铺垫,都名贵死了,女主爸爸耗尽心血一顿雕刻,结果雕出来送给了宠物医院,还放在门口???
你家不是缺钱缺到孩子都没法上大学嘛?
不是买不起墓地嘛?
难到不考虑卖了上大学?
买墓地?
为啥送给宠物医院啊?
有病吧!!!
而且还是放在门口,路过的狗都能撒泼尿。
你确实它这块木头很珍贵?
完全没看出来啊!!!
整个观影过程,感觉剧情很连贯,演员情绪很饱满,导演很会掌握拍摄节奏,但,这一切只是想让我忽略这个白痴剧情,抱歉,我忽略不掉,你们一顿给这剧情打掩护失败了,最起码在我这里失败了。
垃圾剧情。
今天刚看 我觉得很不错啊 除了那位“父亲”让我应激性厌烦 总体差强人意啊 打发一下时间也不错我觉得我们很需要生死教育,好像是出生时很欢喜大家开心,而死去时是逃避直面的。
安乐死,告别,汪星球。
我好像知道我怕猫怕狗的原因了,不止是毛茸茸或者摸它们爪子身体是有温度 真实的生命那样,而是我担心与它们产生束缚产生感情,以及,如果不小心离去,你如何面对呢?
能找什么出口来发泄抒发呢。
所以电影里的告别仪式我都不敢看,慢慢擦拭的动作,即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
它们的生命可以用太可悲了来形容,那么赤诚热烈的感情,给谁都很热烈,因为它们不知道,只能不断地释放它的黏人好意,来渴望你的一些关注。
眼睛总是很真挚,可它们又不要什么,或者很少。
给它一点陪伴关爱耐心,它比谁都爱你。
我能给它什么呢,我何德何能接受呢,太勇敢了太热烈了。
什么时候我们都像狗狗那么真诚呢,并且毫不伪装,直接的表达,一点都不含糊,有一丝就表达一丝。
我们妄称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可是我们做了什么值得钦佩的事?
食荤造业,因缘际会,造诸烦恼。
在身体这副假大空的躯壳,我们无明执着,做一些决定,可控制不可控制。
可是,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无论什么生命死了,都想让人知道”,花花死去时小满还不好意思直面,到路过流浪猫留下处理,再到自发处理花花,后来赵小意屡次找主人或失败或故意捣乱或只想留在小满身边,后面终于领养了可又患病。
它们的生命是如何短暂又无力呢,是那么的无常无力,而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它什么都决定不了,总是等着你、讨好你,希望你跟它玩,获得快乐陪伴。
死去并不是真正的告别,遗忘才是。
“陈劲生,我来找你了。
”所以杨昭才会义务反顾的选择在浴室割腕自杀。
虽然不提倡,但是如果确定一生只爱那人,那怎么面对ta的死去呢?
无论或早于或晚于,都要面对。
光目未知母死后何去,舍去一切,大供养大志诚于清净莲花目如来,后得知母所处恶,费劲心思,发大愿,又大行。
最后终得圆满,解脱、地藏菩萨。
不空不成,不以后世众生为虑,广大度脱,分身化处,数量不计。
完美所能做的,很渺小,但认真做了,它就很庞大,可撼须弥。
而不是总无明烦恼,怨憎抱怨,造就所有“比邪剑仙更大”的负能量,撼天动地,甚至让地狱不够惩罚,新造也来不及。
所以我们尽量做事,保证觉知,以及我此刻的知行合一,说到、想到就做到。
而不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让哲学,让禅意,让宗教,让三宝,让佛法僧,更好的指导生活,更好的做,更好的当一个“人”。
然后就是“哭着吃过饭的人,是可以活下去的。
”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都那么苦那么痛了,我也直面了,这口饭都能咽下去,还有什么不能够。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 真的好勇敢啊,奔跑向你,控制不住的嘴角笑意,你能够感受到的爱意热烈与力量感。
所以,每次告别都用点心吧,认真 庄重但是又轻松地去面对一切,常与无常。
灵气真的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故事好老套,开头就猜到结局了,拍摄方式也好无聊。
更恐怖的是又平又长,我知道想表达的是生与死的释然,但观众一眼就能察觉到的情节表达真的要拍那么多吗?
且一点都不深入,你说这个剧本是10多年前意林上的文章我都信。
我在电影院看到一半觉得要结束了,结果看下时间还有一半。
如坐针毡。
更恐怖的是演员的演技没灵性,大家都是。
只能算勉强及格,台词虽然在同生代里面算清楚的,但是没有感情。
子枫长得很有灵性,但不知道为什么,你能看见她很努力的在表演,并且表演的很有技巧,但是没有感情。
永远是空洞的,这个空洞不是角色状态,就是感觉这个演员好像都还没有开机。
勉强及格的演技加上这个叙事真的是灾难,还要拍那么长!!
有些观众一看就能猜到的情节为什么花那么多篇幅去阐述!
快到结局竟然是春节和父亲一块儿包饺子,还有倒计时放烟花,我当时在电影院都崩溃了。
还有一些台词也老套且无聊,什么“边牧是边牧,狗是狗。
”,什么因为“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
”这样子真的不会让观众觉得接地气,只会觉得很尴尬。
并且想不通啊,女主高考600多分,就算是真的没钱上大学,并且急着要钱。
编剧不让她去家教,让她去开货拉拉?
怎么想的啊!
不是说开货拉拉不好,但是有些情节也太虚浮了吧,得解释清楚啊。
老套的表达,老套的故事,平淡的演技,冗长的叙事,我在电影院坐的要崩溃了。。
迟到了没看到开场10分钟,剧情很简单也很容易懂。
这部电影我原本做好了煽情片的外放,但竟然每一个情绪点都是收着的。
如果说《我的姐姐》是向外挣脱的决绝和反抗,《穿过月亮的旅行》是绽放的红玫瑰,娇艳秀美,那么《我会好好的》就是攥在手里的握力球,那些刻骨的悲伤和无奈让人攥紧了拳头,可又在下一刻反哺成更强大而温柔的力量。
这当然是一部教会我们说再见的电影,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教会我们往前走的电影。
曾经做过宠物殡葬的采访,在那里我看到的更多是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撕心裂肺的绝望。
而在《我会好好的》里面,没有鲜血没有失控,她更像一首被小满美化删减过的的告别诗。
很开心看到子枫在这部电影的进步,如果说她以前的哭戏是情绪外露的感染力,那么在《我会好好的》里,更像是透过纸页的刀背,那股子内收的控制力,那种让人咬紧牙关捏紧拳头的痛感,是一抔窖藏过酒的土,温和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从《我的姐姐》开始,子枫就合作了很多新人导演,新人导演的叙事其实没那么好,要么拖沓,要么突兀,但我能理解子枫选择这个剧本的理由,在电影里长大的她,相较于完美叙事,似乎总是更青睐于电影里的情感传达。
而我也总能被这份情感打动。
电影本身确实是很好哭,也是在边看边哭,电影在泪点设置上不能不说情绪确实顶得很足。
整个“误认”配置可以说相当之老套,但生活小细节铺满之后也确实是相当之吃香。
被称作赵小意的边牧成为家人之后,前面的相处模式有多温情,后面的生病医疗告别就有多催泪。
而且电影里还穿插了好几场因为猫狗的去世给做葬礼的画面,最后最大的泪点就是缉毒犬糖包去世嘛,还整个回忆大屏幕,试问谁能顶得住。
这种煽情感就真的,我在《人生大事》《不虚此行》《破·地狱》《816》上都看到相似的结构,也都是与死亡告别,死亡本来就是最沉重的事情,告别当然非常之催泪了,又是这种可爱的动物死亡议题,当然肯定是一边看一边哭了。
而且里面的告别死亡,你说是纯粹的与狗告别吗?
我看未必吧。
边牧对应赵小满的母亲,老四对应老肖的父亲——这都是老人的离世,一个是重病去世,一个是年老离开。
人类死亡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让人揪心了,更别说还加上了宠物狗跟随离开的“复调”。
但是,我要说但是......我也同时是边看边疑惑,从纯理性上看整个故事的成立可信度就是不高,而且故事设定相当之老套,我怀疑我在看《久别·重逢》动物姊妹篇。
赵小满作为一个高考600多分的学霸转头去开拉货车这个设定很奇怪就不说了,最让人觉得麻人的,就是她是怎么想到给路边的流浪猫做葬礼的。
我能理解编剧想通过这个剧情给人一种赵小满是那种看一遍就会的天才的意思,但怎么看都觉得是不尊重雇主。
我前面说“老套却吃香”,反过来说当然也是成立的“吃香却老套”。
边牧小狗很明显就是赵小满母亲的平替对象,电影深怕观众看不懂这层设定,所以还专门给了一个在光里奔跑的镜头——这种镜头设置我在《我本是高山》里已经看过了——边牧原本是想奔向自己妈妈的(寓意进入彼岸),但跑着跑着奔向另一个女人的身影,模糊的背影逐渐清晰之后,定睛一看,是赵小满的妈妈。
不是说这么设定不可以,但真的实在是过于有些刻意了,刻意到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另外好几个我觉得更加刻意的点也是非常寸,寸得太巧了。
一个是边牧赵小意顺着林子找到了那块特别珍贵的木料,怎么就这么巧呢?
可以说狗鼻子很灵,但这么设计剧情未免有些太懒惰了。
更寸的就是那个大结局。
父女两个人把狗和妻子的骨灰都撒在海里这件事已经很感人了,我觉得情绪到这儿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没想到呀没想到,硬凹一个完美结局,是从边牧在宠物店里和另一只纯种母狗发生了关系之后,被那家主人给提溜着三只小幼崽狗来告状。
然后画面突然就变得这么温馨了,仿佛之前我为这些小狗离开,尤其是边牧离开流下的眼泪都是笑话一样了。
所以这部电影刚好过豆瓣及格分也是可以理解了。
看了电影,对张子枫有挺大的感慨。
她这几年选的角色都是很鲜活的形象。
她们不是十全十美的,有自己的缺点,不符合大众 意义的讨人喜欢。
有的幼稚,有的执拗,有的软弱 有的看上去咄咄逼人。
但都是一个小小的、有自己 力量的,什么事都靠自己去努力完成的充满爱的女 性。
很高兴看到赵小满,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张子枫。
她在河岸水龙头前洗漱那一幕我印象很深。
粗糙的 毛巾搭在肩头,捧着冷水漱口。
完全褪去学生气 的,带着粗砺的生命力,一副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 找谋生的样子。
很直接的动作,一切为了高效,于 练十足,完全不拖泥带水。
她的整个形态、表达的方式和她以往很不一样,和 她自身的性格也不一样。
赵小满,对张子枫而言是一种突破 。
《我会好好的》这部电影,是一部很温暖的作品。
主 创团队很多细节都注意到了。
妈妈的帽子,小意生 病后沙发旁新增的梯子...因为乐乐,引出了小猫和 糖包这条两线;因为小猫,引出了小日这条线;因为小四,父女俩第一次化冰;因为糖包,小满懂得了说再见。
整部电影逻辑是清晰的,主创团队是以善的心来传 播一股正向的能量。
但导演对情绪的把控一般,所 以电影平淡。
整部电影表意的场面有点多,导演应 该是个i人,喜欢用意象代替言表。
大量空镜固然营 造出诗意的留白,但情绪浓度始终在临界点徘徊, 陷入抒情过剩而叙事断裂的窠臼。
也许就像小满最 终学会的告别一样,电影也需要在沉默与诉说间找 到更平衡的支点。
但电影还是告诉了我们:真正的治愈不是粉饰伤 痕,是在生活褶皱里,如何把那些细碎的感伤编织 成继续前行的勇气。
私心给个4星。
先说一下个人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十几年前养过一只猫,三岁半的时候得肝病挂了(据宠物医院说是天生就有的),另外目前养了一条狗,已经十六年了比较老了,本来看这种宠物相关的电影应该会比较有感受的,但这电影前三十分钟感觉剧情完全是在踩雷点。
张子枫扮演的小满在电影中和开宠物医院的医生是很熟悉的,看她和医生的对话也应该是对宠物有不少了解的,但后来在去寻找流浪狗的时候,竟然在狗低头吃东西的时候想要伸出手去抓狗?
不知道打扰狗低头吃东西是最容易被狗咬的行为么(这是第二次见面的流浪狗,不是已经养过很熟悉习性的,而且之前还被人提醒过这狗很凶会咬人)?
话说之前上映的那部《狗的审判》里,就是在狗埋头吃东西的时候伸手摸狗被狗咬。。。
然后宠物医院的医生首次接触流浪狗的时候竟然不戴手套?
还有小满不知道是不是被生锈铁管弄伤的手直接让刚遇见没两次的流浪狗去舔?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她啥时候去打破伤风和狂犬疫苗。。。
感觉他们既然拍这类主题那应该是有请专业人士做咨询的吧,实在不太理解为啥会拍出这种踩雷点的剧情来。。。
而后来用狗拆家和在车里小便来当做笑点,说实话作为养狗多年的人来说实在是笑不太起来,特别是想起家里的狗年纪大了这几个月经常随地小便,更是笑不出来了。。。
倒是狗装瘸那一段,不知道是不是每只宠物狗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想起来之前家里的狗也有几天会这么装瘸,的确有意思。。。
还有小满叫它“蠢狗”“傻狗”的时候,满满的共鸣啊。。。
而后来从宠物引出的家人与亲情的温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是不是要对家中病人弃疗的思考,倒是令人颇为动容。
想起来当年家里的那只猫生病的时候,也是跟宠物医院说不惜代价用最好的方法争取治好,结果输了差不多半个月得液,花了近一万,还是挂了。
回想起来那些天每天都要给猫输液6、7个小时,而且还出了一次护士把针头忘了拔的事故,感觉真的可能是在让猫受罪,还不如不治疗了。。。
后来又经历了家里90多岁的老人病重插管,虽然多活了半年但也是难受无比,之后其他长辈都跟我们说如果要插管就直接放弃治疗。。。
至于主角家里经济困难如何负担养宠物这点,想起来前几天带着狗去宠物医院推毛洗澡的时候(狗年龄大了貌似脾气也变坏了,有时候会莫名发脾气咬人,所以最近都是带去宠物医院推毛洗澡),遇上商场的保安问多少钱,得知给狗推毛洗澡要一百多的时候说了句“你们真有钱,我一天也就赚一百”。。。
而个人感觉全片最大的雷点,就是最后那三分钟,可说是最近一段时间看过的最没品的电影结尾了,实在是过于没品以至于不太明白它想表现的是宠物医院的不靠谱,还是宠物绝育的重要性,亦或者是延续了从宠物引出家人与亲情的温馨主题而做的催生宣传?
本来很纠结是不是要打四星的,毕竟中间那部分家人、亲情、以及对“弃疗”的思考还是感觉做的很好的,而且各个主演的演绎也都不错,两个老戏骨的演技完全没的说,主角张子枫虽然有一两处感觉稍微不太顺畅的地方,但整体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由于结尾这三分钟的过于没品,还是给三星吧。。。
电影整体质量尚可,节奏啊表演啊都执行得不错。
但故事总有种难以名状的古怪,特别是对于非宠物饲养者观众而言,共情难度有点大。
简单总结这是一部关于“宠物入殓师”的电影,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搞复杂了。
这里面既有关于生死的讨论,也关注人和宠物的关系,还有家庭和父女和解,些许女性主义,林林总总,要讲清一条线都不容易,更别说混杂一起。
电影的叙事带有浓重的宠物主视角,很多情感自然接入,普通观众看来就很难共情。
比如一开始为了给妈妈买“海景墓”,以至要放弃读重点大学;后来又因为要给宠物治病,又放弃买“海景墓”,这价值排序某种程度上或许成立,但并不符合一般人的生活逻辑,就很难让那些无宠物的观众认同。
相比欧美传统悠久的宠物文化,比如影视剧一般不杀猫狗(要么就是为一条狗杀翻一堆人),视宠物为与人平等的伙伴,国内显然没有这样的普遍认知。
依然有不少人认为,“人”必须优先猫狗,或者动物普遍平权而非宠物更高。
某些地方,还有食用狗肉的传统和文化,你说他们怎么办,将宠物人格化后,让他们承认自己吃同类吗?
不太现实。
更别说,那些害怕猫狗的人群了。
那又该怎么看待宠物葬礼仪式呢?
电影里拍摄方法几乎完全复制了“入殓师”的情绪和基调,比人的葬礼更有仪式感,这在国内的社会环境下是违和的,更像是小众人群的自我感动。
这就像那些对着宠物喊儿子女儿的主人,我当然相信宠物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和陪伴,甚至超越于人。
但那感情是个体的、私人的、封闭的,很难通用在人与人之间,你可以感动可以投入,但不能去要求别人也共情,它不是父母亲情或爱人恋情,它并不完全普适。
这部电影如果定位在宠物友好人群,那么这么拍是没有问题的,大家跟着可爱的狗狗有哭有笑,逻辑上也不会有任何卡顿。
但如果它定位于大众娱乐,则依然还没有处理好如何说服普通观众。
比如张子枫拉着活呢,看到路边有死去的猫,直接就停车去给猫做葬礼,是真正的葬礼,无害化处理还有骨灰盒那种,还不是路边挖个坑埋了。
女主角的背景还是家里经济紧张,为给妈妈买海景墓大学都不念了,但她有余力给小动物花钱。
你可以脑补很多心路历程证明她选择的合理性,但电影交待得很粗线条,甚至是一带而过。
电影另一个问题是苦情路线走得太明显了,生离死别一茬接一茬,配乐也是不鸣自悲,为的就是要观众掉眼泪。
你说这生活苦吧,电影除了父女俩嘴里念叨,真没怎么拍出苦来,女主角那些心念念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普通观众觉得非做不行的,可能编剧自己也没什么信心,只能把韩式催泪那套都用起来,不求感动,但求官能刺激,观众眼眶湿了就算赢。
好在演员演得很好,特别是张子枫和王景春的对手戏,表演完全超越剧本了,才没有让角色们变得矫情和讨厌。
这要换个没演技的流量小花,下场直接就一秒变身恶搞视频,还做不到萌宠的天真可爱,那可真是“狗都不如”了。
这片是可以视为鉴别器般的存在。
鉴别两个人是否志趣相投。
因为电影的主题。
这是一部看上去是有关“宠物殡葬”的电影。
将猫狗的离去提升到与人一般的高度,为它们做入殓前的整理遗容、遗体告别,火化、带走骨灰等仪式。
我已经能想象到对宠物无感乃至反感的人群看到这一幕的反应,不解、不屑。
更有甚者可能会破口大骂,抬出父母。
“你对你爸妈balabala”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我的观看建议是:养宠物的人可看。
不养宠物的人慎看。
对宠物不喜的人千万别看。
这是从宠物角度出发的建议。
我也说了,这是一部“看上去”是有关宠物的电影。
实则与宠物告别这条明线之下,藏着的暗线是赵氏父女对逝去妻子、母亲的无限眷恋。
想法挺好。
可惜完成地差了些。
整部片子瑕疵不少,所以哪怕是养宠物,将宠物视为家人一般的影迷朋友,我给的建议也至多只是“可看”,而非“必看”。
影片的前十分钟我非常喜欢。
女孩赵小满作为货拉拉司机,拉货途中遇到一只躲在箱子的小狗,路人介绍说,因为狗妈妈死在箱子里,所以小狗就一直躲在这个箱子里。
导演给到张子枫面部特写,用四个字形容她的表情就是,意味深长。
于是我猜测赵小满的母亲是否有什么故事?
接着镜头一转对准赵小满的父亲,一个酗酒的男人正在大闹兽医店。
叫骂间说这家兽医店原本是他们家的。
之后小满接到电话赶到,将父亲拉回家,交谈中信息吐露,当年为妻子治病卖掉了店,最后还是没能救回妻子,至今女儿仍将母亲的逝去归咎于是父亲最终选择了放弃治疗。
小满想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小狗,选择去接它。
十分钟的时间,人物关系、背景,故事主题悉数带出。
特别是小满到达后发现小狗躲在水泥管里那场戏,蜷缩在黑暗中的小狗,被一束光照在了它的身上,它因母亲离去而坠入深渊的生命,迎来了新的拯救。
那一瞬间的感动是能够勾连银幕内外的。
一直到这,《我会好好的》的水准都相当在线。
可越到后面,整部片子的走向越发诡异。
直到片尾彩蛋,我一度看到失语。
从故事到呈现,都存在着极大问题。
先说故事的缺陷。
核心来说就是部分情节太失真。
不落地。
举三场戏为例。
第一场。
小满作为一个货拉拉司机,在拉满货物去主顾家的途中看到路边有个小猫死了,立马停下车。
阻碍了交通的同时,还对问询她为什么停车的主顾说:你先走,我要先去埋个猫。
第二场。
小满因为要给母亲买海景房墓地,所以没去上大学,打算开上一年货拉拉赚墓地钱。
她说活着没让母亲享福,死了一定要让母亲住上海景房。
不可思议的是,父亲不仅没有选择砸锅卖铁也要帮女儿实现买墓地愿望,送她去大学,而只是对女儿进行了简单的劝阻,便同意了女儿放弃上大学去赚钱买墓地的做法。
高考六百多分,211、985毕业生的未来,抵不过货拉拉司机一年赚的钱。
我有理由怀疑,这是货拉拉的广告植入。
第三场。
小狗正在路边撒尿,突然钻进树林开始奔跑,父女二人狂追,一通乱窜后最终停在了一个地方。
父亲定睛一看,这竟是十几年前和妻子一起发现过一块好木材的地方!
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单独看这种浪漫化的情节设置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可有问题的是,《我会好好的》是一部极为现实主义的作品。
探讨的是相遇与离去,生命与告别。
突然冒出这么一段梦幻情节,实在有些突兀。
除了失真的情节过多之外,另一个故事方面的问题是太散,无用情节过多。
全片共为五只猫狗做了告别。
第一只做告别是引子,有存在的必要。
可后面,路边的小猫离去要做个告别,主顾家里的小狗走了做个告别,服役多年的警犬走了做个告别,最后再给主角小狗做个告别。
单纯告别也就罢了。
还要为其赋予与人类交织的感情故事。
王骁可劲演,张子贤可劲哭, 张佳宁使劲伤感······120分钟的电影,恨不得拍成五六个单元剧。
硬凑。
观感散乱的同时,连带着主线都显得不够扎实。
当小满因小狗的不治之症痛哭时,我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为什么?
因为废戏太多。
铺垫不够。
毫无代入。
可分明,主线故事看起来是那么有发挥空间,父亲对妻子的爱,妻子在生命尽头的选择,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对母亲的眷恋,与小狗的相遇、相处等等。
一个无限可能的故事,愣是被浪费成这副模样。
故事上安排这么多场告别,自然也就影响了片子的呈现。
呈现上最致命的问题是,煽情的无节制。
太能煽了。
导演太能煽了。
很多新人导演的通病就是滥用BGM。
本片的导演也是如此。
BGM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完没了。
到了后半段,似乎不用BGM就叙不了事了。
像极了当年春晚冯巩调侃朱军的节目一样,钢琴曲一响,就开始使劲戳观众泪腺。
有的情节已然煽情煽到让人尴尬的地步。
告别警犬那场戏,葬礼上以警犬的口吻述说它一生的桥段,堪称“刻意煽情”这一反面教材的天花板。
片尾彩蛋的出现,更是将尴尬推至顶点。
小狗走了,别的宠物主人突然找上门,说自家小狗被在宠物医院时强行交配了,生下了一窝小狗。
我能想到的是,导演对这一残酷故事的温柔处理,生命的延续,所谓的希望等。
但问题是,影片在把狗狗的生命抬高到如此拟人的前提下,出现这样的情节,那么被强行交配的小狗,和被强暴生子的可怜人有何区别?
从故事到呈现,《我会好好的》都让我有点失望。
让我失望的潜台词是它让我抱有期望。
影片中不少的点,都让我觉得很棒。
比如对宠物生命告别提升到人类高度的探讨。
在一众国产片中显得是那么清流。
比如对从动物到人类,对安乐死议题的涉及。
同样是痛苦的不治之症,小狗可以安乐,但小满母亲不行。
她遭不住治疗的痛苦与现实的压力,只能求丈夫放弃对自己的治疗,从妻子的角度到丈夫的挣扎,配合王景春臻入化境的表演,那透过玻璃天人永隔的凝望,怎能不让人动容?
所以固然片子的整体问题明显,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她所要表达的东西不是随大流的趋利,而是具备了如此的人文关怀。
从创作角度讲,我还是挺期待华语电影出现更多这类型的片子。
水平不够不怕,怕的是思想出问题。
只要思想没问题,技法的贫瘠终将被岁月滋养。
有幸看到点映。
总体说是一部非常温暖的人宠电影,不只是关于毛孩子,也是关于人如何好好生活的影片。
主创团队很巧妙地设计了“宠物葬礼”的情节,毛孩子的离别与人的离别交替,宠物的生活与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最终呈现出既催泪又动人的生命故事。
我很喜欢影片里设计的五场(六场)告别仪式,主人公小满从回避离别,到重新认识离别、主动面对离别,再到笑着面对离别,小满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成长很容易让每一个思考生命的人共情。
张子枫和王景春两位对父女情感的演绎非常细腻平实,很质朴也很生活,张子贤的哭戏有点惊喜,也非常打动人。
生命或许有限,但爱意永远绵长。
愿小狗带给你温暖,教会你柔软,愿所有人、所有毛孩子都好好生活。
爱狗人士应该会更喜欢这部 单纯从审视电影的角度来看有点形式大于内容和无聊
3.8.看过最烂的宠物电影。一星是给王骁和王景春的,他们给这部烂片带来了唯二的两束光,然而依然是对他们艺术生命的一种浪费。
如果生命的离去无法挽回,或许尊重TA的意愿是最好的告别。
宠物临终关怀的细腻刻画,让眼泪与治愈同行。王景春克制而深沉的表演使故事更具现实重量。口琴声贯穿始终,似风中私语,将思念化作跨越生命的约定——死亡不是终点,爱会在记忆里重逢。
实在共情不了,宠物题材但是剧本连“宠物为什么是特别的”这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动不动“这可是一条命啊”“它可是一个生命”“无论什么生命”,主角爸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摊子上那一块块牛肉原本不也是生命?主角在夜市上吃的鱼丸面里的鱼丸原先不也是生命?我也没见有谁每次吃肉都做个告别仪式,猫狗比鸡鸭鱼牛羊猪高贵特别在哪里?其他动物死就死了,猫狗死了就一定要特别正式的办个葬礼?那套“无论什么生命去世了都应该好好告别”的逻辑怎么解释我上面这些问题?
去世的妈 没用的爸 流浪的狗 破碎的我
我真的要哭死了!作为养宠人看到一半就泪流不止,导演真的很懂,且只有养狗懂狗才会这样拍,宠物离世,如何与爱宠,与自己告别,这个命题我数次在大脑预想过,不敢想象自己的小狗走了之后,自己会如何?很喜欢电影的表达,双向牵挂与治愈,双向放手与成长,带着狗的爱意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子枫妹妹太会演了,仿佛看到养宠的自己,看完想对自己的小狗说,我会好好的,你也是!
一般吧,剧情有点生硬,有些太突兀了,倒不至于是超烂片,6.5分左右。就是感觉感情递进不太顺,感觉一般一般一般,普通的电影吧
鸡汤,但是清汤寡水,没啥鲜味。
不养宠物建议别看
三星给前半段,后半段死命的煽情,动物入殓师随便谁都能做吗,不需要资质和证书吗,真正为了生活奔波的家庭,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在陪一条狗吗?故事线没有逻辑可以,经不起一点现实生活的检验。
警犬的vcr部分有些打动人,虽然从片头看到有一个编剧团队,但剧本实在太弱了,没有张子枫和她父亲的出色表演,真是一部灾难片,比起几年前冯小刚陈冲主演的忠犬八公都差了几个档次,像是给宠物临终告别做了一个生硬的广告。电影院的萧条不输商场,半数以上还在放哪吒,导致我32元体验了包场。
不只是宠物,更多的是关于“告别”
前不久刚和朋友一起给朋友家的狗狗做最后一程,宠物殡葬。。电影里,女主和老爸因为当初母亲生病放弃治疗有矛盾,然后女主救了一只流浪狗,想送送不出去,就自己养着,而且自己也接触了宠物殡葬业,后来狗子生病,无奈只能放弃治疗
首先,厦门文旅给钱了吧..一到煽情片段拍的跟广告一样;其次,剧情没有一处是完整的:给妈买海景房又没买,给狗狗治病又没治,老爸从厌狗突然一下就爱狗了,上一秒能知道下一秒怎么演..还是太俗了
张子枫出演这部戏最大收益是摆脱了童星困境,开车搬箱处理家事时逐渐有了丝可以掌家的成熟气质,除此之外这个剧本煽情得每一步都不出意外,剪辑也凌乱无聊,说想用不上的小车后期就一定会用上,教狗闻木头后面就一定会找到宠物题材内里其实是父女和解,对狗的爱实际出于眷恋母亲的共鸣,疾病生死与和解部分类性转版《再见李可乐》,王骁和王景春的角色都没什么发挥空间不喜欢为了最后生命延续的“惊喜”强调三次这是男🐶,很想吐槽这种毫不知情的惊喜感还不是因为怀孕生产全程都是女方受罪,萨摩耶家长生气真的很应该
【theatrical】也终于是看上了在院线映前广告滚动了快两年的片子。对于一部宠物电影而言宠物本身有些太不起眼了
2025-115 可惜了影帝王景春跟王骁,还是剧本的原因。浮于表面。
一整个哭废……老肖送小四走那段,那个克制的劲儿太戳了也。现实的大多数,一家人一辈子话都说不开的,临了都是不能释怀,反而“它们比我们更仁义”,没毛病啊没毛病。需要临终关怀的不只是动物们,还有活着的我们呐……
看在狗狗的面子上,打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