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电影拍摄制作角度,能给到7分。
但拍摄的是水门桥这样历史上真实的重要局部战争,那就不及格了(6分以下),对中美军队在水门桥战场中的武力对比和战斗死伤,还原性比较差。
电影中关于美国想使用原子弹对付志愿军的情节,拍成了需要联合国允许,所以没用,很糟糕的情节。
美国没敢使用原子弹,实质是因为当时苏联也有了原子弹。
相信大家都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的,但如果你是一个足够了解朝鲜战争或者对长津湖这段历时有着过多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军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里面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事实上的美军作战能力和实力都要远胜于电影里面看到的那样。
不仅是这个问题哦,这部电影同时还有很多军事细节是经不起考究的,如果放在现实中,像电影里面的那些桥段,恐怕负责进攻的志愿军战士早就全部被歼灭了,有些桥段,更是把美军的战斗力进行了严重的削弱,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桥段,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特别是电影前期的那一场围攻机场的戏码。
首先,就是机场戏的那一段了,电影里面,美军的军事部署就是有问题的,美军他们利用沙袋和大炮作为掩护,再利用铁丝网进行阻拦,这样的军事部署看起来很正常,可实际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之后,就会发现这里的问题了,事实上,美军压根就没有这么部署,这里的美军防御部署是被严重削弱了。
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来看,美军当时为了应对志愿军的作战,这个机场可谓是精心防御的,他们将地面200多辆坦克部署在了机场的周围,在机场上利用坦克群形成了第一道防御线,紧接着,美军的空中力量更是全线进入到作战状态,后方火炮更是对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展开了无差别的轰炸,第一次让志愿军领教了什么是工业强国的力量。
而电影里面,为了展现志愿军的战斗力,强行上演了一段志愿军攻克美军机场的戏码,但事实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当时的志愿军伤亡非常惨重,再加上补给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军事力量发起对机场的攻击了,所以,直到后面,增援部队赶来之后,志愿军才勉强消灭了美军少量的部队。
而且最关键的是电影里面,为了凸显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强行提高了志愿军的作战装备水平,志愿军还获得了火炮支援,只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志愿军在进攻机场时,根本没有任何的炮兵支援,第九兵团的九门火炮都因为美军战斗机的轰炸导致无法参加战斗,进攻机场的部队,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掩护。
而且就这点迫击炮还不能及时给志愿军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当时的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围攻,他们的战斗机可不含糊,是不间断地向我军发起了进攻,打得那叫一个猛烈,志愿军大量的伤亡都是发生在了美军战斗机的袭击上,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和美军碰面,就死在了美军空军的轰炸下。
也正因为敌我装备的差距太大,我军在下碣隅里的战斗打到非常艰难?
当时,汽车在路上行走就是美军的靶子,就算像电影里面缴获的美军火炮也只能毁掉,因为美军大多数都是使用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更别提火炮掩护,就只有迫击炮,而且还因为严寒天气,很多迫击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可见当时的志愿军打得到底有多艰难了。
如果说《长津湖》只是雷叔牺牲的时候让我泪崩,《长津湖之水门桥》则是每一位战士牺牲的时候都忍不住泪崩,昨晚看的,搞得我现在眼睛都是肿的。
战争的残忍并不是近身肉搏打得有多惨就有多残忍,而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就你的武器装备物资完全没办法跟人家比,甚至连体格都比不上人家。
人家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我们那时别说空军,连飞机都没有。
人家用战斗力扫射轰炸你时你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
像我奶奶以前说的,抗日的时候人家用飞机大炮轰炸你,你只能用小米加步枪“嘟嘟嘟,嘟嘟嘟”。
如今中国的崛起跟“和平”来之不易,真是无数先烈用自己的肉体去堵枪口堵大炮换来的,所以才显得贪官尤为可耻。
你贪可以,毕竟人性就是自私的,没办法要求每个人都伟大。
但你要知道为何而贪,像《战长沙》的薛君山那样,他贪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自己跟家人过得更好,他贪的时候又不失做人的善良跟忠烈,他是会认认真真去做事的,所以没人会指责他的贪,反而能理解。
我看过一个贪官的真实阐述,说他贪到最后已经不知为何而贪了,因为他贪了十几亿还是几十亿根本没办法花,他本身就衣食无忧,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贪那么多钱要干嘛,导致自己惶恐而空虚,就十分讽刺了。
他贪的每一分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老百姓为了每月最低几千的生存而挣扎,贪官却望着自己贪来的几十亿不知如何处理而陷入迷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人会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
这里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
粗剪据说有六个小时,而且看元宵节剧组宣传的时候是有水门桥的戏份的,所以可以肯定《长津湖》之后有续集。
希望《水门桥》能吸取《长津湖》的批评和教训,距离春节档还有四个月,精雕细琢一下。
三炸水门桥的故事足够震撼人心,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津湖》里面却没有一点信息。
这种宣发策略不好,要是能再片尾有个彩蛋啥的,相信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也对《水门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十月份看完上部的时候,我给打了五星但是没有写长评——上部的主题比较大,上到决策层,下到连队士兵,主线又是一场大战役;影片中一些地方未必尽如人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跟后来口碑爆炸的《能文能武李延年》相比,好多地方的确需要改进。
不过当时之所以打五星,是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早就应该出现这样一部现象级大片来进行演绎了,它尽可能兼顾各个方面,而且全都做到了不错的水平,这完全就值五颗星呀!
——所以能有那样的票房也是毫不意外的事。
那时候已经知道下部叫做水门桥,说实话我对此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按照史实,我军试图通过炸毁水门桥截断敌人退路的战略意图其实并没有实现,所以这样失败的作战任务要怎么放在电影里体现?
后续定档之后听说下部的导演成了徐老怪一个人,我的担心不免加剧:老怪这货本事是有的,但他这辈子不按牌理出牌的时候奇多,万一再弄成个智取威虎山样式的四不像怎么办?!
——还好还好,今天看完之后终于放下了心,以上两个令我担心的问题都解决得不错。
首先,离开整个战争起因,以及大战役目标的宏大叙事之后,把故事主线集中在炸桥这样的具体战斗任务上,整体故事性和连贯度顿时提高;三次炸桥,两详一略,既有战前商议的群策群力,也有分头行动各自为战的紧张激烈。
而且……环境塑造太逼真了,坐在电影院里两个多小时面对那样刀片似的狂风暴雪,真感觉全身几乎都要冻僵了。
和上部开战之初相比,此时每个人几乎都是面目皆非的,有的满脸是伤,有的面色青白,有的头裹绷带,所有人身上都捆着一切可以拿来御寒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外面又毫无例外地裹着一层冰雪;太真了……手脚的冻疮和皲裂的嘴,指导员梅生满眼血丝,看得人心里一阵一阵发紧。
文戏部分依然不多,且基本没有了上部那些轻松的说笑,基本都是严肃或温情的。
连部召开连排级会议,指导员专门提到党员的人数;所有人望向祖国的方向,一个一个坚定说出“新中国万岁”的口号,千里、万里兄弟的最后诀别……这样催泪的地方着实不少。
不过我个人掉眼泪最多的地方是在全连拼上性命第三次炸桥之后,美军很快修桥那里,太难过了,刚刚眼睁睁看着许多那么好的人粉身碎骨死在这里,可是转眼桥就被他们修好了。
那些重型运输机、直升机、先进的建材和机械化,完全都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想象不到的东西。
看到这种情节实在太令人心疼,三野九兵团,那是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啊!
因为我们穷、我们武器差、我们各方面装备不如人;那些百炼成钢的优秀战士们就这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很多人甚至尸骨无存。
伍千里,梅生,余从戎、谈子为、平河……每个人的从生到死都刻画得令观众印象深刻,最后看到万里和他哥哥坐成一排冻僵在那里的时候,我真是心都抽紧了一下——难道一个都没有活下来么?!
还好,七连终究如历史上那样,留下了仅存的火种,结尾呼应全片开头再次火车站各连报人数的时候,果然又一轮戳爆泪点,我周围响起一片啜泣声。
总之,本片拍成这样我个人非常满意,希望它展现的东西基本都展现到了,剧情精彩画面震撼人物生动,我不能苟同某些人所说的“这是抗美神剧”的说法,因为没有神剧是这么真实、这么“狼狈”、这么惨痛,又这么激动人心的。
末了补充一句:吴师傅拿手枪站在桥上对着周围美军那一笑帅炸啦!
我宣布今后我从一名路好正式进化为京粉,吴师傅加油,明年贺岁档流浪地球2再接再厉哈!!
这个假期总共就没看过几部电影,长津湖就是其中之一。
明明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战争片,却在提笔的这一刻,脑海一篇空白,并不知道想说什么。
只是觉得,和平的实践太长了,以至于我们这一辈,我们下一辈可能都已经忘记了战争是什么样子的了。
我姥爷曾经去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役,丢了半条腿在朝鲜。
我小的时候经常听他慷慨激昂的跟我讲打仗的故事,很少听他讲战友的情况,很少说起自己的哀痛和悲伤,更多的是“打美国鬼子”时候的激动和亢奋,是一种一定要且一定会把他们打败的信心和决心。
听他讲那个时候天气特别的寒冷,从河里趟过去,再上岸的时候,一抖搂衣服,掉的都是冰碴子;听他讲那个时候走过美国大兵走的路,会捡他们丢了的袜子穿,袜子长的都到小腿肚了;听他讲用朝鲜话说距离目的地很远是“dao gai yao”,如果是距离目的地特别远就是“dao gai yao”。
每次姥爷在讲打仗故事的时候,眼睛里才会出现光。
每当他静静的坐着的时候,他总是静静的看着某一点,眼神一动不动,没有波澜。
后来一个伯伯说,那是见过死人的眼神,那是见过生死的目光。
小时候每次回姥爷家,他总是很高兴,叫我去他跟前,掐一掐我的手指甲盖,看到掐白的地方很快的又变得红润,就会高兴的说“你看,这就是末梢血液循环的很好,营养不会差”。
然后就从兜里掏出他那经常装着钱的所料袋,从里面拿出零钱,笑着给我,然后告诉我去玩吧。
当时,我好像都会随手就把钱给了我妈,因为妈妈从来不克扣我的零花钱,所以也从来都没记得姥爷给过我多少,我自己会留下过少。
姥爷家有个院子,生火做饭都在院子里搭着的一个木板的小棚房里。
姥爷在生火准备做饭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捣乱。
他在炉子里生活,我把烧断了的柴火扒拉出来,在旁边的地上烧火。
后来,我上了高中就出去住校了,很少回家了。
见姥爷的次数也少了。
高三的上学期,突然有一天晚上,浑身出冷汗,自己突然惊醒了。
第二天打电话问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没有,妈妈还告诉我没事。
等再过了一天,爸爸打电话说要来接我回家,却也不给我说是为什么。
开车回家的路上下着鹅毛大雪,我坐在后座上隐隐的猜到了原因,却也不敢说出口,只敢偷偷的在副驾驶后面偷偷的吸鼻子。
快到家的时候,走在快速路上,因为雪很厚,车一打滑还差点撞上了路边的围栏。
车开不出来,爸爸还下去用手清理了前车轱辘旁边的雪,我们才把车开了出来。
后来到了姥爷家,看到姥爷屋里摆着的黑白照片,我就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妈妈在旁边安慰我,好像还有其他的人,我吼着让他们都出去。
我自己在屋里坐在地上,哭的累了,哭不出来了,只是瘫坐在地上。
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当人心里特别悲伤的时候,反而哭不出来了,是一篇空白和茫然。
小时候淘气,在学校门口买过小鸡,黄黄的羽毛,一块钱两只。
后来养不活就给姥爷,放在院子里养了。
小时候还闹着姥爷还给养过兔子,冬天天冷,两只大兔子刚下了一窝小兔子。
姥爷怕把兔子都冻坏了,就在自己的屋里圈了一小块,把所有的兔子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养。
后来闹兔瘟,母兔子死了,姥爷就用眼药水瓶灌上奶粉一点一点的给小兔子们喂奶。
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天姥爷家,姥爷坐在小马扎上给兔子喂奶。
左腿蜷着,把兔子放在腿上垫着的垫子上,右腿伸着。
姥爷的右腿从膝盖下五公分的地方都丢在了朝鲜,每次他带上假腿的时候,坐在小马扎上右腿都只能伸直了放着。
灯泡黄色的灯光照在姥爷背上,我听到他叹了口气。
妈妈说,后来那些兔子全死了,可是我都已经不记得了。
都说亲人去世后,会梦到他们,可是我一次都没有。
直到我上了研究生,距离姥爷去世已经5、6年了。
我梦到姥爷来看我了,开着车带我回到宿舍楼下,跟我说回去吧,好好学习。
从小,姥爷就总笑着念叨,“你五姥爷家有个舅舅,他念书念到了博士后儿,你也要读书读到博士后”。
还让我看那个穿着军装的舅舅。
那时候不知道,总以为博士后和博士一样,是个学位。
现在真的成了博士,大家总会开玩笑说,“你看看,真让她姥爷博士后儿、博士后儿的念叨成了”。
我总是哈哈一笑,然后轻轻的把话题带开。
我不敢往下接话,我怕我下一秒眼泪就会流下来。
我也从来不敢提姥爷的事情,如果说,也都是强忍着嗓口的哽咽,说一些小时候开心的事情,然后赶紧把话题带走。
许多年之后,听到b站上一个老师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说到,有时候不提起,不是忘记,是不敢提起,因为提起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泪流满面,我们只敢静静的把他/她放在心里的一个角落中永不忘记,却也不敢提起。
在这一刻,我又想起了我姥爷,那个头发花白,妈妈说脾气很臭,但总是对着我笑的姥爷。
在《长津湖之水门桥》里面,志愿军为了炸掉这座大桥,可谓是拼尽了全力,九连和七连,打到最后损失惨重,最惨的还是七连,为了夺取最终的胜利,伍千里抱着一颗炮弹就冲上前去,而指导员梅生更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往前冲,不顾一切就为了炸毁这座大桥,可以说,很多人看到这里都热血沸腾。
可是,相对于电影而言,其实如果你足够了解真实的历史的话,你就知道真实的水门桥打得有多激烈,别看电影里面,只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作战,事实上,在真实的水门桥作战里面,比电影里面展现得还要激烈,甚至连美军都在祈祷自己能够活着离开就行,完全不敢有任何其他的奢望,那么,真实的水门桥是怎么个情况呢?
这里的话,我先跟大家说一下背景啊,当时的美军在长津湖吃了大败仗,作为此次的指挥官,美军少将史密斯也不傻,赶紧下令让所有的美军全线后撤,可是,我们志愿军这边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好,由于极寒天气,志愿军的作战部队十分疲惫,很多部队都出现了非战斗减员,甚至像著名的79师,冻伤减员比伤亡减员持平的情况。
此时,志愿军和美军的情况就是这样,一边需要赶紧跑路,一边需要阻击,但冻伤减员严重,面对美军撤离的情况,志愿军只能选择炸毁桥梁,让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没办法行进,要想撤离就必须放弃重装备,这就为后续志愿军部队的阻击创造条件,而电影里面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的行动,但是,在实际的情况是,志愿军愣是把长津湖后面的所有桥梁都给炸了。
水门桥是一个大坝,因此,围绕在这里的作战更加凶险一些,志愿军和电影里面一样,展开了多次的炸桥任务,但和电影不同的是志愿军在这里的炸桥行动,更多的是体现了美军的工业化,志愿军在水门桥周围部署很多的部队负责阻击,不像电影里面,美军的增援一下子能来,他们几乎都被志愿军堵在了半路上。
可志愿军的伏击和路障等,都被美军给清理了,这时候,因为美军强大的工业体系发挥出了优势,美军工兵部队直接清理掉了所有的路障,效率非常夸张,志愿军前两次炸桥,很快就被美军给修复了,而且美军还往这个地方空投了大量的桥梁建筑,直接把志愿军都看傻了,因为我军从来没有见过像美国佬那样的工业实力。
像电影里面,水门桥后续的战斗才是真的悲壮,因为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志愿军士兵们的重武器只剩下了手榴弹了,唯一能支援的,也就迫击炮,而美军这边是天上飞机,地上坦克,中间还有各种火炮,志愿军拼死抵抗美军的进攻,也仅仅是阻挡了美军几个小时的撤离,再加上冻伤减员,志愿军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事情。
后来,志愿军眼瞅着水门桥被修复,索性直接将桥基都给炸了,可没想到美军的修复能力那么强,这就是工业国的强处啊,但美军也是很崩溃的,因为志愿军先后布置了很多的阻击阵地,让美军是接二连三被撕开了无数的口子,甚至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阵地后,好家伙才发现志愿军只有几个人却阻挡住了他们很长的时间,搞得美国佬心态绝对爆炸。
长津湖战役的后半段总的来说是美军大部队从下碣隅里撤退至兴南港,志愿军大部队在后方追击,志愿军阻击部队在前方迟滞美军的过程。
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美军若无法通过水门桥,待志愿军大部队追击至此,必将全军覆没。
最终由于双方工业实力相差悬殊,美军突破阻击从兴南港由海军掩护撤离。
1.美军大部队接到撤退命令是在志愿军发起总攻之前。
并不是影片中志愿军攻破下碣隅里导致美军撤退。
2.志愿军大部队在后面穷追不舍,但人腿跑不过汽车。
此种无奈在影片中没有体现。
3.志愿军阻击部队在人数以及武器上劣势过大,加之寒冷导致许多戍守高地的志愿军冻死冻伤,阻击被美军攻破。
影片没有体现。
4.志愿军炸桥部队共炸桥三次,第三次炸毁桥墩,使其无法短期修复。
美军派C—119运输机空降8套M2桥梁预制件使得美军所有车辆均可通行。
影片仅有直升机修复桥梁画面。
(这本应该是体现两国工业实力差距的最值得拍摄的镜头)5.美军动用7个航母战斗群以及航空中队共500多架飞机对美军撤退部队进行24小时掩护,使得志愿军追击部队以及阻击部队处于巨大困难之中。
影片没有体现。
6.影片中志愿军在白天进行密集冲锋,会导致极其巨大的伤亡。
(影片拍摄有时会为了拍摄场面牺牲掉部分真实性)总的来说,这部片子一点都不烂,但是对于战役中应该体现的美工业实力极强以及志愿军的无奈描写太少,重点放在了渲染和煽情上。
值得一看,但封神之路还很遥远。
目前的高票房和高口碑显得名不副实。
(同行衬托)
电影5分,志愿军加3分,一共8分剧情太离谱了,美军指挥官在撤退的唯一路径上过圣诞节跟志愿军玩捉猫猫游戏,然后指挥部被自己的火箭筒轰击,引燃了炸药包,指挥部全灭?
水泵房那么明显的大管子没有人防守,然后设计了一个杀手暗中阻拦,最后第二次炸桥时吴京从山坡上滑板下来强行炸桥是认真的吗。。
不清楚水门桥实际战况是什么样的,我觉得从电影最后七连,九连两个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伍万里来看,这场战斗的战斗过程大概率是遗失了,有可能只剩下一份战报,水门桥被炸了,美军修复了又被志愿军炸掉。
我猜测很可能是编剧也无法想象志愿军是怎么做到的,面对美军大大小小的塔楼地堡,轻重火力,喷火器,坦克,源源不断的撤退部队的到来,志愿军两个连队的兵力,在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是怎么一次又一次的把桥炸掉的。
编剧只能设计让美军对唯一撤退路径的防守疏忽大意,但志愿军如此轻易的攻进水泵房里,再炸桥又太容易了,所以又安排了个杀手暗中出手阻止一下。
第一次炸桥后,面对美军援军的到来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怎么再次将桥炸掉,更加难以设计了,最后只能理想的让吴京一路从山上抱着炮弹滑下来把桥炸掉。
事实上在长津湖系列第一部时,我的评价就不是很高,春节假期和朋友无聊,也没什么想看的电影,所以针对这一部水门桥,我没有特别大的期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大概总结了两个道理吧。
1.“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一段历史,最好是去读书,而不是看一个商业片。
”2.“中国电影在走下坡路线,并且大多数人还能接受,不然为什么现实没有改变呢,这是否也意味着国人精神文化也在走下坡!
”整个电影给予我的感觉就是志愿军全靠运气,美军就像NPC一样无脑,可以堪比那些垃圾抗日神剧。
炮兵追着一个志愿军打,我忍了,志愿军身法灵活,躲过炮弹我也忍了,可是一个飞机群,追着李晨一个人哗啦啦的投燃烧弹,我想问他是有多重要,还是燃烧弹是不花钱呢?
真就强行煽情,没活硬整呗。
另外,我现在也想不明白,李晨为什么醒了之后,发现电台可以用了,不叫醒伍千里,不叫醒战友们,自己端着电台找信号去了,是一家子组团来旅游度假的吗,还是平时称兄道弟的当成真事儿了,忘了有这个军队里上下级,离队需要汇报这些事了吗。
美军带着钢盔,志愿军打就爆头死,啊,然后志愿军带美军钢盔被爆头了,还捡条命,那这钢盔怎么,美军按志愿军量身定做的吗,可以给主要人物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能力,但是能尊重一下事实不。
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吐槽的点,就是狙击手平河那段,是,这段挺感人的,但我真的是没什么感触,因为那个时间点我一直满脑袋问号????
,坦克有四个面,火力最强的是前面,剩下三个面不说是否薄弱,但是不是火力一定是没有正面强的啊!
那为什么非要那种好像那个大无畏一样做作的戏码呢。
还有好多好多点想吐槽,就省略了,下面我想说的就是吴京,我之前没喜欢过他,但也不讨厌,看了两部水门桥,再回想战狼几部电影,我觉得吴京已经在“军人”“硬汉”“猛男”“军队”“爱国”等等这些政治正确,让人无法反驳的立场中,逐渐标签化,逐渐市场化了,我深刻赞同吴京老师所说的强大的国家男演员代表的是国家的意识。
我也的确痛恨那些歪门邪道做作的娘娘腔主宰时代的舞台,可是,我想请求您,能不接像今天这样的烂片吗。
我并不认为一个电影投入多少的资金,投入多少钱做特效请演员就是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给予观众们的答卷,或者是给予那段历史的答卷,在不传达出什么道理和感情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至少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并尽量的还原它呢,而不是占着好的题材,想着怎么去赚钱,赚更多的钱,难道您当初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就是为了资本吗,您扪心自问,您年少时对未来就是如此简单的憧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