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漩涡
Maelström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主演:玛丽-乔西·克罗兹,Jean-Nicolas Verreault,斯蒂芬妮·摩根斯顿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挪威语年份:2000
简介:碧碧安年轻貌美,身兼好几家服饰店的老板,不过故事开始的时候,她运气坏透了:不小心怀孕堕胎、做生意赔大钱、老哥对她摆臭脸色、有名又有钱的老妈从不出面慰问一下。碧碧安只好在酒吧里嗑药鬼混,随便找男人上床,生活除了空虚还是空虚。一天晚上,从酒吧里出来神智不清的碧碧安驾车回家,却撞倒了一名路人,她想都没想就快快把车开走,..详细 >
有一种在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等欧洲大师片的感觉🫢维伦纽瓦从很早就开始思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这些的关联,繁复摄影和剪辑之下其实仍然是一个纯爱的故事,男主女主碰到同一个为他们开解告慰的人真的很法式很浪漫,尤其是对只认识了一天的女人说“je t'aime” 穿插着的鱼的镜头感觉在看柯南伯格,以为会是一部body horror片 没想到还是在说如何与自己和解。
多角度叙事,冷色调+冷幽默。维神这部电影的摄影和剪辑都是十分风格化的。故事中有一些宿命论的东西在里面,讲故事的鱼是神来之笔,超现实主义寓言。导演风格在这一部初见端倪。(女主家里的伟人挂像甚至提高了整体逼格!)
出乎意料的喜欢,维纶早期电影青睐符号指涉以及概念化用。在《8月32日》中就直接以片名影射日程规划外的特殊生命体验。而在《迷情漩涡》里更是将“鱼”做出了多重意义指涉,首先用鱼脱离海水被捕暗示女主性生活失调(鱼水之欢),其次又用鱼腥味寓意女主杀人后的心理愧疚(车上闻见鱼腥味),最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形成的相对性和与死循环最终被爱情所消解。并且,维纶在这部电影中将概念符号所指涉的隐性文本与显性文本进行倒置,而形成了一种随心所欲的质感和人物情感逻辑全然浮空的无限游离可能性。从这部电影就能看出维纶的天赋异禀啊。
“You don’t forget it, you dedramatize it. You’re going to dedramatize it. You’ll deny it’s importance. It’s a slow process.”维伦纽瓦早年居然尝试过这种cult风啊,还挺有趣的,能看出他对隐喻十分着迷。但相比后期作品还是生硬一些。
炫技之作。才华横溢。
【85min】7/10,这部气质明显有所提升,各种巧合所促成的奇特姻缘,多线分头叙事也非常高效,摄影风格也统一起来了,不像上一部那么“千变万化”😅。只是这个会说话的鱼虽然有趣,但更像是导演自己的趣味,和影片本身不太搭。
不行,开始有内种在公交车上看的催眠电影的感觉了
一般
这玩意儿鱼腹中书都给整出来了女主房间挂着的某位哥们咱再受打击也不能把你爹用马桶冲走啊二位绝对真爱,骨灰身上泼还能有啥过不去…ps.虽然但是这🐟真的好丑,脑洞大开我觉得那个胖子就是那条胖鱼!
我维早期就这么厉害了,居然还能玩的转爱情片;女主真的美啊,脸型好像Naomi,白的发亮,镜头也是很大程度往女主的脸上面拍惹,香甜
大面积的蓝偶尔穿插血腥的红色,那条很恐怖的鱼,一些扭来扭去的或者被杀死的鱼,整片对我就是一种冷调的恶心/一些巧合的设置还是很喜欢的
值得一个五星,牛蛙古早的法语长片,有悬疑元素,故事闭环,但总体还是一部有趣的文艺片,摄影太棒了,打光扎实,蓝色忧郁迷人,画面很潮湿,可以闻到鱼的味道,这下知道他很早就已经这么重口了,结尾的Fin,也是鱼鳍的意思,咸湿的海风,狰狞的屠夫和猩红的鱼,荒诞割裂且天马行空,他的下一部片子与此隔了8年,才拍出了短片《下一层》。很喜欢早期的维伦纽瓦,当个独一无二的文艺b不好吗,自从接了2049后,灵气全被商业的物质吸走了…
C+ 叙事蛮特别的,还有些许的重口惊悚,看来柯南伯格对丹尼斯,乃至魁北克电影影响都不小呀
维伦纽瓦不管拍什么故事,都特会用镜头起范儿。
一刷,4。二刷,3.5。
一条待宰的旁白鱼 一锅胡乱顿的粥
这拍得都比他后来拍的东西好。
我觉得很美,也没那么情节
诡异而唯美
其实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片子,打乱时间线和诡谲的丑鱼概述都让这样一个偏莎士比亚的老套故事有新时代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