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片子,非常喜欢这样的结局!
让人心情舒畅,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大叔的行为,有强迫症的人会更有共鸣吧!
有计划固然不错,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犹不及!
计划是为了让事情执行的更顺利,但是如果为了计划,而不去处理临时或突发的事情,那么就失去了计划原本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如果他不会弹琴,没有高IQ,这样的大叔会有人喜欢吗?
会有圆满的结局吗……
其实是3.5星。
比还行好了一点点,又比推荐查了一点点。
本着四舍五入的原则打了4星。
片子轻松搞笑,煽情桥段自然。
男女主感情发展过程也很流畅。
唯一的问题是,男主其实欠女主一个道歉,关于随便怀疑女主的事情。
这个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以至于让我把3.5星变成了3星。
不过女主其实也不该随便看别人日记并且改编成歌曲,从这个角度说女主也欠男主一个道歉,两个人算是打平了。
不过男主愿意跟女主一起玩,一起组乐队,并且愿意在表演上唱这首歌,其实也是原谅女主的意思。
这么算来还是男主欠女主一个道歉。
我这个3星打的也不算冤枉。
最后大团圆的结局有点俗套。
但胜在轻松快乐温馨。
1.有病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治疗。
2.处女座黑起来的确是很方便快捷,很有别样的快感。
3.不要相信记者“随便聊点你想说的”这种话,他找你聊天只会让你聊他想听的。
4.《处女座童年天才+黑历史音乐女青》,《外星人+女明星》这些人物设定看起来差别很大,其实没差。
角色是否有血有肉并不在于职业,地位,富有程度。
而是看编剧有没有用心去塑造。
5.不要瞧不起图书管理员,我一直认为它是最牛B的职业,没有之一。
一个很实在的影片,以人物为推动的影片。
一个图书管理员是个做事情非常有条理和计划的大男孩。
(这是一个小人物,这个人物身上有鲜明的特点)每天准时去一家便利店,暗恋着店里漂亮的女店员。
生性率真的女店员妹妹的出现打乱了计划男的规划,也扰乱了他的生活,为了追求到女店员,不得不参加她妹妹的乐团,在两人的交织中发生了趣味横生的故事,二人都解开心结拥抱爱情开始新的生活。
1、一个人被迫去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困境,一听就是喜剧的路线。
2、一个“有病”的计划男,与感情受伤的靓丽女主,这样的人物关系虽显俗套,但也标配。
3、影片在情节铺陈上没有运用过多喜剧技巧,更多的专注于故事的叙事,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前史,也在配角人物上花了不少笔墨,所以看到中后阶段时,有些累。
4、音乐做的有点儿糙,不少美国娱乐片中,音乐都是为影片增彩的,这个片子里没有增彩,反而觉得有点儿差,这个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总体上还是可以的。
从温暖的抱抱来的还有吗举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男主韩正硕是一位患有强迫症、洁癖的大叔,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会仔细地将他们列入自己的计划当中,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表进行自己的人生,直到遇到女主李素晶,一位性格自由奔放、热爱摇滚的女歌手,然后擦出爱情火花的故事。
电影是从男主向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苦恼开始,在DSM-5中是这样定义强迫症的: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是指个体感觉被驱使去反复从事某些行为(例如洗手、检查)或心智活动(例如祈祷、计数),或必须严格遵守某些规则的行为。
而个体通常直到自己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动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并令其非常苦恼,浪费时间,或严重干扰个案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在电影中男主每天起床、洗漱、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严格按照闹钟并精确到秒执行;中午去便利店买便当时看到没有摆放整齐的货架均会一一整理;陌生人或者朋友碰到男主的衣服他都紧张到立刻狂奔去干洗店处理;不管接触了什么东西都会反复洗手,即使这个行为导致了严重的脱皮也无法克制。
这些描述都符合强迫行为的判断标准,并且通过100天计划记录本可以看出,这些行为已经持续了至少三个月,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强迫症的治疗方式由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一般而言强迫症治疗的目标在于降低强迫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减少症状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干扰。
要说明的是,很少人可以通过治疗而痊愈,经过治疗之后多少会有一些残余症状。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第一线药物是Sertraline(Zoloft,乐复得)和Fluvoxamine(Luvox,无郁宁),第二线药物是Clomipramine(Anafranil,安纳福宁)、Fluoxetine(Prozac,百忧解),以及Paroxetine(Seroxat,克忧果)。
这五种药中,Clomipramine是属于三环抗郁剂,会有口干、便秘、视觉模糊等副作用,而其他四种药物是属于血清素回收抑制剂,只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基本上我们会把强迫症看作慢性病,症状会随着生活压力而增减。
有些患者在服药期间会因为经历轻微的症状恶化而苦恼,以为强迫症又要复发了,事实上多数是不会的。
而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行为治疗法中的暴露疗法和不反应疗法。
所谓暴露疗法是指把患者故意暴露在害怕的情境中,而不反应疗法是指患者在焦虑的情境中不要有逃避的行为反应。
整个心理治疗的计划通常包括1.外化强迫症;2.辨识强迫症;3.认知训练;4.建立焦虑阶层或害怕指数;5.暴露与不反应联系;6.结交盟友与家属训练。
我认为咨询师在接受这样的个体时需注意区别诊断,强迫症除了上述的基本症状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情感性症状,例如害怕、焦虑、担心、忧郁等。
因此在诊断强迫症时,要考虑患者是或否伴随其他症状或其他诊断。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明显的外在压力源的话,比较有可能是是属于适应障碍症或创伤后压力正。
而强迫症患者通常缺乏外在的压力源。
其次咨询师也要注意提供对亲友和家属的指导,这样非常有利于个体在克服强迫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步。
2014韩国喜剧片《计划男》,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1。
本片完美诠释了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
有笑有泪的标准韩国爱情喜剧片,聚焦于一个洁癖+强迫症男士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绝大部分都是搞笑的,剧情也较为简单,惊喜的是结尾结局的反转,搞笑戏一下子反转成煽情飙泪戏,通过剧情反转解释了男主洁癖+强迫症的由来,将剧情一直轻描淡写的母子情感线一下子提升到和爱情线并行的情感线索,丰富了影片的情感设置。
如果没有结局的反转,本片会显得有些爆米花。
影片影射了急功近利的神童化家庭教育如何毁掉童真的孩子,天才的童年也是童年,需要家庭父母的关爱,不需要像父母和外界期待的那样年少成名。
男主母亲的意外去世和男主洁癖+强迫症的养成,都是拔苗助长的家庭教育的恶果,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编剧的套路,我们一定可以设想到出来与洁癖+强迫症男主配戏的女主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随性+邋遢,二人在频繁碰撞中萌发爱的火花,这样套路化的角色设置才会构建出激烈的戏剧冲突。
两个主演都演得很好,既有笑点,又有泪点。
郑在咏的憨厚外形很适合饰演一根筋角色,2007年的《率性而活》也是类似的角色。
在本片中,郑在咏饰演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洁癖+强迫症。
最让我惊喜的是女主韩智敏,演得太好了,一颦一笑脸上全是戏,不仅漂亮还演得很可爱,表演随心随性,与角色融为一体,没有表演的痕迹,笑点和泪点都拿捏得很娴熟。
我对韩智敏不熟,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电影,演技真的很厉害,让我想到了韩国另一位名气不大、作品不多、但演技超赞的女星——《燃烧》《电话》的全钟瑞。
在本片的众多搞笑戏中,我印象很深的是一群精神心理患者千奇百怪的问题将精神心理医生搞到崩溃,搞到歇斯底里抑郁症发作,医生成了患者,包含医生在内的所有人既是治愈者又是被治愈者。
我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很少拍脑门突然决定事情,凡事愿意提前构思和设想,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不过远没有男主那么偏执和极端,我可以称得上半个“计划男”。
2020国产电影《温暖的抱抱》改编自本片。
本来要看《温暖的抱抱》,无奈大会员的我也要付费,哎,遁走…然后就遇到“抱抱”翻拍的原作《计划男》~
讲述一位因为过去经历有强迫症和洁癖的大叔在包容和促动下,治愈和救赎的故事。
他每天过着分秒不差的生活,起床、出门、过马路、上班、午休、去便利店、回家、入睡…全都由手表的固定闹钟提醒,铃声一响,立刻启动…生活中的他会讲所有家居布艺、衣服裤子(包括内裤),全部每日更换、消毒、清洗、熨烫…如果出现有人碰到自己衣服,甚至拥抱这种极端核爆的情况,他就必须立刻冲到固定的洗衣店马上清洁…
图4-6是女主抱猫猫给大叔,大叔全副武装准备开喷…女主趁他不留神放到他怀里,结果猫尿了,他晕倒了…后来男主为了“心中白月光”,决定挑战自己(可见爱的能量有多大)他一点点卸下自己的武装,有无数闹钟的手表、随身携带的消毒剂、严丝合缝的计划表…以及最后一道他为了保住自我认可、实则是因为内疚的心理外壳…而这一路他的同事们、他心理小组的伙伴们、每次救命的洗衣店老板、一起开心玩着走着的女主、甚至曾经给男主带来痛苦回忆的主持人,也成男主这一路的重要陪伴与存在。
其中有个细节也很有爱~心理小组要布置最后一次活动发表会的布置,心理小组的“暴躁男”怎么也调不弃横幅,而此时的男主因为被人身攻击事件在家已经快从强迫症、洁癖转为抑郁症、无法出门了,暴躁男说:明明这个他最擅长了…暴躁男你有点温柔啊,哈哈哈哈哈
还有女医生的这段爆发,也相当爆,哈哈哈哈哈哈,太真实了
看完感觉像是HE,回想一下发现有的事情没交代清楚。
仔细想一下又发现,影片虽然打着喜剧的标签,但内核是个悲剧。
影片展示的男主处处计划。
第一眼以为是源于幼年对母亲的歉疚,或者是为了完成母亲对他的期许。
仔细一想,母亲对他的最大的期许是让他去美国留学、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大的期许完不成,却在小的细枝末节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但试想一个胆怯孤独的人,再自身的IQ属性加成、工作的难度系数不大、工作及生活又不需要过多的与人交流,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动的处处计划?
然后染上洁癖、强迫症也说得通了?
因为过去的他选择了那样的生活,他也没有要改变的欲望。
或者说,就算他自己觉察到不对劲想去改变,但他想要改变的意志还是不够强烈。
直到有一天他又有了想要改变的欲望,恰巧有个人闯了进来、助推了他改变生活……影片的内核更像是孤独对人的影响。
在看过了《奇怪的她》之后,很巧的是不在计划之内的看到了《计划男》。
影如其名,就是在讲一个生活处处要计划的男主。
他极度洁癖,他极度强迫。
哥们儿,这是病,你知道吗?
实际男主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的生活很是享受,也未给他周边的人带来过多的影响,或者说给他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还带来不少福音呢。
所以哥们儿他自己也没有觉得自己很龟毛。
不过男主着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在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神童的光环背景下,在母亲望子成龙的心切关爱培育下,他的童年实际早已不在了。
又在一个作为仅有八岁的孩子,间接害死自己母亲的负罪、悲痛、恐惧中长大。
所以男主一直因循母亲生前的一切习惯,好似在怀念好似在惩罚自己(在他母亲的追悼会上,他拼命地用指甲剪把自己的十根手指剪得鲜血淋淋,真是看得我心痛的受不了)以至于人到中年那些习惯早已扎根于男主的每一条神经里,每一寸肌肤里,所以他早已经“被控制,被计划”了。
这个神经兮兮的洁癖男以一曲肖邦的幻想即兴曲震惊了我也感动了女主的节奏让我对他大为改观。
还有在后面男B角的出现下,我就更欣赏男主了,他的正直善良勇敢还是可圈可点的。
男主最终是幸福的,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坚守着本色的自己,不偏不倚的在这条路上遇到了自己的真名女神,这个看起来和他相生相克女子,他是做梦也不会想到会爱上一个这样的人。
(*^__^*) 嘻嘻……还有最后我想说女主唱的那几首接地气的轻快的歌曲我很喜欢。
靓丽的歌喉真的是俘获人心的绝命法宝啊!
羡慕嫉妒恨啊!
O(∩_∩)O哈哈
#计划男# 嗯 故事简单看着可是好欢乐 男女主这组合想想就 很有趣 遇到对的人 自然就被治愈了 虽然强迫症也许不会一点不留哈哈 那样就没有人物特性了。题外话 8岁孩子一个人去美国 这一段能不能再自然一点就好了。
自己在家只敢看喜剧……
郑在咏很会演啊
很一般……
音乐好听~~
又是一部精准至极的电影,从设定到剧情到表演到音乐,都非常到位,这种水准,我们国家还很难达到啊。
一样的韩剧不一样的剧情,欢乐中有一丝温馨,温馨中带有一丝憧憬,是视觉和听觉的一场饱餐
韩国的爱情电影总是简单又清新,明明就像生活里发生的小小场景,却让人百看不腻。电影里的计划男简直就是现实生活里头的处女座或者是强迫症患者的翻版啊。PS:影片的几首插曲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十分好听。
明明是很轻松可爱地电影,一定要在中间加上指甲剪剪出血这样地情节吗???!!!!(歌比想象中好欸)
我为啥要看这个呀?!!三星不能再多了豆瓣标记727
4分,计划男成就的是韩智敏【分数范围4-5分】
三星半。就是感觉郑在咏好像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太呆了。
韩智敏和金廷恩长得挺像,也同样是演摇滚女歌手的角色,却怎么看怎么不自然,演技减分!
这种控制狂挺像monika的,哈哈。还是那小loli乖“你喜欢我们小姨吗”哇哈哈
清新有爱~处女座和强迫症的福音
剧情还不错 天才好像看不懂的室友
中间还是俗气无聊了,开头和结尾不错。郑在泳演技没话说啊。
治愈系温情电影,严重洁癖强迫症大叔和邋遢随性疯狂妹子的故事,看完心里一暖,大叔8岁的经历有些过了,不过不影响大局,妹子的歌都非常赞!
郑在泳 我好喜欢你尴尬的笑
一成不变才最安全,这样一个死板的男人,背后竟是那么心酸一段过去,剧本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