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切尽失

All Is Lost,海上求生记(台),一无所有,失去一切,啥都没了(豆友译名)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一切尽失》剧照

一切尽失 剧照 NO.1一切尽失 剧照 NO.2一切尽失 剧照 NO.3一切尽失 剧照 NO.4一切尽失 剧照 NO.5一切尽失 剧照 NO.6一切尽失 剧照 NO.13一切尽失 剧照 NO.14一切尽失 剧照 NO.15一切尽失 剧照 NO.16一切尽失 剧照 NO.17一切尽失 剧照 NO.18一切尽失 剧照 NO.19一切尽失 剧照 NO.20

《一切尽失》剧情介绍

一切尽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距苏门答腊海峡1700海里,一名远赴印度洋独自航行的男子(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绝望地喃喃自语,在这里,似乎一切尽失。8天前。仍在睡梦中的他遭逢连番劫难,先是驾驶的帆船与一个掉入海里的集装箱相撞,再是船舱无法遏止地进水,无以修复。随之而来的厄运,如海上的暴风雨般席卷了他的一切生机。导航和无线电报废,失去所有对外联络的装备;暴雨倾盆,惊涛骇浪肆无忌惮的侵袭着他赖以生存的轮船。这位原本足智多谋的老水手只得弃船求生,而皮筏周围紧紧围困着他的鲨鱼们,更虎视眈眈地伺机觅食。不仅如此,极度的饥饿感正时刻折磨着他的肠胃,消磨着他的意志。死亡的脚步一步步的向他逼近,直到结束。 本片荣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提名,并荣获2014年第71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及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犬小七第三季战犯荒野间谍第一季七娃捉妖记龙飞凤舞影子写手栗树街警探福斯特往事不堪回首诺言的夏天世外者们午夜电影少年不良模范生阿诺德敢梦有爱心理追凶第六季健康全裸系游泳部变蚊人肥宅勇者冲吧,兄弟妈妈为我嫁诡拼车传说的拳头汉娜·蒙塔娜第三季源生罪小莉莉空战魔导士候补生的教官OVA招魂大派对女飞虎黄金福将

《一切尽失》长篇影评

 1 ) Lost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整整100分钟内只有两句台词,不,两个字,Fu*k和Help。

独自在海上远航需要一艘装备完全的帆船,在影片1/2时,被大海吞没了;靠着救生艇继续在海上漂浮,赖以维持生存的淡水在风暴中被灌进了海水,于是靠阳光收集蒸馏水;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小鱼,在收线的时候被鲨鱼劫道;在除了海平线四面全是汪洋的印度洋上好不容易看到一艘货船,还对燃烧弹完全没有反应;为了吸引一艘轮船的注意,把救生艇都点着咯;除了待在海里,毫无办法,也身无一物的悲催老爷子缓缓地沉向海洋深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只是故事,所以当老爷子在影片中一点点地Lost着一切的时候,看得平静默然。

直到最后一格画面的出现,已经沉入深海的老爷子奋力向海面游去,抓住了一只伸进水中的手。

泪腺顿时失控,这样的定格在前100分钟的铺垫下来得汹涌澎湃,猝不及防。

Lost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看似一点点失去的,其实并非所有。

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老爷子都竭力面对。

在帆船被撞破后积极修补;在海水中断通讯设备后进行修理;在需要弃船逃生时带上一切能带走的求生物资;在没有淡水可以饮用时想方设法用太阳获取蒸馏水;在不能控制航向只能漂浮的时候用工具上定位自己的位置,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在濒临绝望的时候写下了漂流瓶;在看到过往船只就奋力挥手点燃燃烧棒……只要希望尚存,人类求生的意志强大到自身可能都意识不到。

没有少年Pi的唯美画面,没有强大的特效,近似Discovery求生类科教片的“默片”,真实地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个人理解下的答案:失去是得到的开始。

除了希望,一切的失去都无关紧要。

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2 ) 批判现实主义流观众你们辛苦了

刚才回了排第一的喷得一塌糊涂的帖子,然后发现下面还有好多喷的。

把我回的再理一理放在这里希望那些喷的人都看到。

这片子如果用航海知识来审视是会看到很多漏洞,比如最开始没有发动引擎把船开起来只是用风,比如跳上救生筏之后没有解开绳子那完全可能和船一起沉了,比如用水清理了radio之后发现radio不好使还去修天线干嘛等等等等。

   我不是说挑刺有什么不对,每个人看电影都可以有自己进入的姿势。

我想说的是,如果观众也可以分类,那么这些挑刺的朋友们应该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吧?

像你们这种思维,这片儿你们就不该看完啊,首先暴风雨之前还去刮胡子就是脑子有病吧你们还费劲看?

同理,你们看了黑客帝国肯定要跟大家讲解如果机器人统治世界其实该用机器语言吧,你们看完肖声克的救赎肯定要讨论那把勺子的耐久度是不是足以支撑挖完整根隧道吧.....我觉得你们应该多去看看新闻联播然后给他们提提意见,或者至少给建党伟业也写个影评跟大家讲解一下当时可不是那么回事啊。

其他的片子拿给你们看,就好比挺好一姑娘,进去的姿势错了,你们也品不出滋味,还得花时间喷,我替你们的时间和电影本身都感到惋惜。

总之,我觉得有的人会觉得这是部非常有趣的电影,而且要说的事儿跟航海本身关系也不大,这片儿应该也是拍给这些人看的。

其他那些觉得导演给出的信息会错误地影响自己航海生涯的人,我送你们一句话: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3 ) J.C. Chandor这位导演不出所料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不是老年版的《奇幻漂流》,不用期待什么3D特效,它更像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21世纪加强版。

独角戏的设计不仅给Robert Redford的精湛演技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发挥机会,更难得地,导演天衣无缝地揉合了悬念惊悚片和灾难片等类型元素,令这部基本上没有台词的电影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戏剧张力。

而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带有强烈警世意味的寓言,远非是个扣人心弦的海上逃生故事。

不过,导演对结局的设计有点败坏掉整个故事的寓言味道,令影片又重回到戏剧化的行列,水准立刻降低了几分。

我猜测这肯定是导演屈服于好莱坞制片人的结果,或者说讨好观众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无论如何,J.C. Chandor这位导演不出所料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期待他的最新作品A Most Violent Year,不知会有怎样的惊喜出现呢?

 4 ) 对于没有航海文化的中国人来说,这个电影太难理解了

说实话,电影没看完,写这些纯粹是因为很多人问了很多不解的问题。

感觉船长在碰到所有问题的处理措施非常的好,船长遇事非常的冷静、泰然自若,甚至很聪明。

他比一般人更能够承受孤独。

他的出航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经过很好的训练,尤其是那些遇险处理方面的训练。

只是他太倒霉了而已。

1、能撞到集装箱的概率非常之低,当然他的雷达大概也搜索不到海面的金属物体。

2、洞补不上(水线下,太大的洞);3、遇见看不到自己的船(十几海里以外,海面上的一个点,不是谁都能看到的),不要说游过去,大船的速度其实20多节,游过去船也早不见了。

能看到的只是他的理智、冷静和坚韧,人的意志没有被绝望吓到,即使是绝望中,也在寻找的希望。

 5 )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影片一开始,就流露出消沉。

不知道片中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他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但是可以感觉到,他早就不想活了。

他在他的设备齐全、物资充沛的船上,不慌不忙的解决着各种问题:补洞、抽水、修电器,风来前收帆、雨来前整装,船要沉了打开救生艇,头受伤了仔细消毒后再包扎……这样一个显然在真实世界中经济优渥、知识丰富,在航海方面也经验老道的人,不知为何,他的自救行动看起来都像是某种反应,在精神上,他似乎并无多少生的意志。

影片结尾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这就是在演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吧。

听他的遗言,他推卸责任的调调,根本是对过去无牵挂、对未来也无期待的。

相比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的生存的拼搏,这个现代版的老人好丧,置身于这种处境里也好像全无必要。

然而直到看到结尾,我才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片名的“All is lost”(一切尽失),近乎是等于朴树在他的《平凡之路》里唱道的那句:“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从始至终,这个人都在各种物质的包围中,他的小船好像机器猫的肚兜,需要什么就能找出什么。

即便后来弃船上了救生艇,也能打开包装完整的崭新的应急包,翻出六分仪、钓鱼线之类在此情景中算得上“奢侈”的东西。

从始至终,这个人只在和各种物质打交道,撞向装满运动鞋的漂浮的集装箱,经过巨大的沉默的货轮,只是,从未遇到过人。

直到他意外烧掉了所有的东西,以为终于无望之时,一个载着小船划过的人,才将他拉出绝望。

终此一程,他所缺失的,是和人的连接;他所希望的,就是能被人看见,被人发现;而最终燃起他活下去的动力的,是来自他人的接触。

所以这个被隐去所有身份信息的老人,其实是在象征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处境啊。

在消费主义是时代新宗教的今天,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或深或浅的,都是在类似的海上漂泊吧。

影片拍的很有意境。

前半段老人还在船上时,镜头对周围环境几乎无呈现,老人的视线只是围绕着他的各种东西转。

逃到救生艇上后,大海忽然间变得丰富宽广起来,那些从海里仰望鱼群在小艇周围穿梭的画面,孤寂、却也迷人。

片中唯一的演员 Robert Redford,出演此片时已是77岁高龄,尽管剧组为他准备了替身和特技演员,但大部分的危险镜头,都是Redford亲演,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在这部寓言式的作品中,戏里戏外人们的艰辛,共同之处都是为在寻找和探索人生的意义。

当人类已经走出只求温饱的生存模式后,今天的我们,是为什么而活,又为什么而吃苦呢?

 6 ) 观后感而已,算不得影评。

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优酷上很多电影是收费的,而我却幸运地看到了雷德福德主演评分很高却不收费的字样,觉得更加有必要看一下了。

没有人配戏,没有对白,只有自己一个人来演绎,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趣。

即使是雷德福德这样演技一流的人依然令有些观众感到昏昏欲睡,我想那是你在观看的时候没有真正深入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假如你是他,你会跟着他一起惊慌、沮丧,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风雨熄灭。

当他最后几近绝望时选择沉入海底,是一种人们对生活对世界感觉到绝望时的隐喻式的呈现,其实每个人或许都难免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需要经历一下这种绝望。

当他最后被救起时,我在沙发上为这个老人欢呼,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词在此时是多么的贴切。

这部电影的情节令他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的生命,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告诉观众,绝望时当重新燃起希望。

不是吗,影片中的希望正是靠他燃起了最后所有的物品,甚至赖以寄身的充气救生筏而得到的。

绝望的向海底沉去,看着那个仿佛燃烧成一个句点的救生筏,all is lost,生命一点点被吞噬,这时奇迹出现了,仿佛漆黑的海上有个声音在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还得提一下那个令主人身处险境几乎丧命的集装箱,开始当我看中文”好运”两个字时,感到有点讽刺,难道在这样一部只有一个演员情节简单的片子里都要揶揄一下天朝吗,呵呵。

但我总觉得这既不是想揶揄天朝,也不是无意间随便选了这么一个有中文的废旧集装箱。

“好运“两个字出现在影片开头,难道不是对最后主人公被救的似有似无的一种暗示么。

但如果一个集装箱上面不是“好运”而是“good luck”,那就很奇怪了。

中文在这里仿佛是一种神秘的符号,揭示最后的结局。

这个联想属于我的“意淫”,呵呵。

在豆瓣的短评里面看到有豆友说主人公就是自己“作”,如果从我天朝的传统农耕文化来看,这确实很“作”,这把年纪不是应该在家对着儿孙乐呵乐呵,或者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等死吗。

请想一下,西方文明的一步步走向世界前端,是离不开航海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探索挑战精神的,而这部影片里主人公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挑战命运拯救自我的情节,不管是有意无意,都非常巧妙地对应了西方文明里对那种个人价值的思考和呈现。

当你独自一人而临失去生命时,你仿佛无比贴近上帝,呼唤他的拯救,正如在少之又少的台词中,老人发现装淡水的塑料桶中全是海水时,抱着头痛苦地说了一声“God”。

这种文化是我们的文化里没有的,虽然我们也会喊“苍天啊大地啊”,“我的妈呀”,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会让一些人觉得这老头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跑到海上去作死。

昨天晚上看过,随后在豆瓣做了记录性质的短评,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一直都非常喜欢雷德福德自身的个人魅力和他的表演风格。

更为重要的是,未曾想到雷德福德会在七十几岁的高龄选择出演一部这样的影片,令人钦佩(是不是也证明了一直以来自己内心对他的喜爱和推崇是多么值得多么令人骄傲)。

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挑战——身体上的,演技上的,在我小小的个人视角来看,他的挑战是成功的。

无疑,影片也是成功的,那么多提名和获奖,绝非浪得。

 7 ) 其实我已经放弃了

如果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 这个电影要表达什么呢?

nozuonodie?

当然故事完整(除了不知道为啥要自己一个人来到这么偏远的海上)演技精湛 没有几句对白不刺激但是很奇怪的是就是不会让人想睡觉最后获救了吗 我认为是没有的 贯穿始终的配乐似乎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当然可以理解为男主的人生遇到了困境(不然谁会跑这么远来作死啊) 但是说真的 男主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压抑的甚至代表死亡和黑暗的 他没有正常人在遭遇倒霉事时常见的自言自语也好破口大骂也好 留给我们的是眼睁睁的看着生命在他身上一点点流失(这个过程表现的非常好) 其实当两次对着过往船只挥舞信号弹无果时 我内心已经放弃了 我想:就这样死了也挺好的 不用再遭罪了不过最终到底有没有获救呢 其实随便啦 本来影片关注的也不是这个结果啦

 8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仗要打

一切尽失 (2013)7.72013 / 美国 / 剧情 灾难 / J·C·陈多尔 / 罗伯特·雷德福电视家灾难片频道偶遇这部奇异的嘉片。

说它奇异,因为这是我看过演员最少,也是台词最少的电影。

全片主要演员就一个,外加最后出现的路人甲。

开头有几句旁白,而真正的台词就一句,用电台求救时说的,无人应答。

这是我看过最孤单无助和绝望的片子,当然也是最能体现生命之顽强的片子。

它让我想到了《老人与海》,然而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它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那么高尚。

它所进行的抗争,不包含任何一丝挑战生命边界的成分。

它所描述的是真正意义上无可选择的天人交战,它很日常,仿佛是个平庸得多的事件,类似的无数个场景可能正在大洋的某个角落发生着而永远没有被注意到。

这个普通又奇怪的老头,看他的姿态,他的衣服,他的头发和脸,他双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完全可以脑补出一整部中老年危机序曲来,他是打哪来的呢?

为什么会突然间独自出现在大洋深处的小艇上?

影片一开始就是当头一棒式的危机——印度洋上,睡梦中,小艇被漂浮在海上写着“好運”两个汉字的装满鞋子的集装箱一角撞破了一个洞,海水灌进船舱。

然后就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屋漏偏逢连夜雨般的重重磨难。

刚补好了洞安生了一会,就赶上了风暴,结果小艇又破了,几乎完蛋,最后不得不弃船登上充气筏。

新一波的麻烦就此拉开序幕,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随波逐流、计算航线、抵抗风暴、维持生命、等待救援而一次次失望……这部片子适合勇敢的人来看,因为它太乏味又太压抑了,那种在生活面前卑微又顽强的姿态,简直分分钟都会逼得人哭出来。

可是我觉得它拍得相当出色,因为它真实,至少在我看来是够真实的,所以带给人一种相当深刻的震撼。

由于全片主角就一个人,所以一切都是近距离的,仿佛我们就是这个倒霉蛋,或者我们是他近旁的一双眼睛,跟他一同经历这几乎是第一人称的故事。

他所有的神态和动作,都是危机之下的应激反应,表演之准确自然,过程中不需要言语就已经能够传达足够的能量。

这种亲密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性和震撼性,也容不得一点点矫饰。

我们看到了一场场可怖的令人绝望的风暴,看到了这个孤单的老头那相当努力又无力,绝望又不得不的抗争。

不是向上就是死亡,在这里他没有选择。

因此他的目标相当清晰,不需要思考,就是求生,没有自怨自艾的空间,因为没人听见。

老头的动作是笨拙的,他那种疲乏无助又不可能服输的样子让人看了有一种心酸,同时又觉得滑稽可笑。

这是一个战斗中的人。

任何处在战斗中的人,只要我们走近他们,都不可能不发现他们滑稽的一面。

谁不是这样呢?

我们自己应付生活的样子难道不可笑吗?

我相信任何看到这部片子的人都会产生带入感。

我们都是孤独漂浮在压抑的日常中的人,我们都在求生。

在生命的航程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

我们都在经历自己的战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人生指向一个无可避免的目的地,它本身更像一次体验之旅,一场冒险。

有时候它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可是我们都已经在加州旅馆投宿,只有在生活的尽头才可以check out。

 9 ) 如果他会点儿传统的航海导航术他早就可以摆脱困境了

老爷子开始不是补好了漏洞了么?

只不过因为进水,所有的电器都失灵了,没了GPS,没了电脑,没了导航软件,没了无线电,没了天气预报,但是船是好开的,这个时候,只要还会传统的使用六分仪利用天文导航,他还是能把船开到最近的港口去修理的,可惜这个老爷子太依赖现代化了,没了电器,就彻底死翘翘了,哪怕他备有一个装干电池的具备防水功能的仅仅显示经纬度的手持GPS设备,他也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确定航向活下来(电影中,他地图相当全,可是他不会定位,结果白搭,他一直在到了救生船里才开始看着说明书学习使用六分仪,如果他能够在还具备行船能力,还具备航行能力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六分仪定位并确定航向驶向最近的贸易航线或是岛屿,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生还,而到了没有航行能力的救生筏上,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即便能定位也失去主动能力了)退一万步来说,他有手表,白天可以依靠太阳,根据自己在进水前大致知道自己在地球上哪个时区,然后利用时间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确定北方在哪个方向,然后他大致总知道自己从哪个港口出发的,自己在失去电子仪器前是在地图上的哪个大致哪个区域,然后确定距离自己最近的陆地大致在哪个方向然后驶向陆地,夜晚利用北斗或是南斗星座来确定方向,这种方式虽然误差较大,难以导航到精确的港口,但是导航到最近的陆地是问题不大的(从电影中主角看海图的片断来看,似乎出现了个印度洋的词汇,那么西边是非洲,东边是南亚次大陆,北面是西亚阿拉伯他自己在进水前大致在哪里会没有记忆???

)。

至于天气,估计这老爷子平时就是依靠天气预报来航行的,失去天气预报之后,根本不会根据看云彩来判断暴风雨的来袭,也不会判断暴风雨方向避开暴风雨(这也是传统的航海技术)所以,做人不能太依赖电器,平时多储备一点传统的知识和生活方式,别没了电就只能死路一条。

退一万步来说,你懒得学传统的技术知识(现代社会很多弱智懒人的),那么好歹你准备几个应急的使用干电池的简易指示经纬度的GPS设备,或是使用干电池的收音机和无线电设备,这些东西便宜得很也就几百美金而已,买得起高档帆船,却不舍得这几百美金,结果把老命报销了。

当然,导演非要这么搞玩悲情,也没办法。

PS:他到了救生艇上,才想到用六分仪,而且临时看说明书学习,这种技术需要一定经验,而且一旦计算错误,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航海学校学习六分仪定位,是要在正常行驶的船上多多次定位练习,然后和GPS定位数据作比较,纠正自己的错误,长期磨合才能达到可接受的精度,所以片中这个老爷子看着说明书玩定位,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定位,然后就会对自己的信心造成巨大打击。

实在懒得学六分仪,那么好歹在应急救生装备包里面放一个使用干电池的能防水的户外运动简易GPS机,加一个简易电台,即便功率小一点,只要有个几海里的距离,至少可以在大船经过的时候用于呼叫求救,国际通用的求救频道所有的轮船都是必然进行监听的。

所以只能说,这是导演和编剧故意的,正常的玩航海的人,没有这么弱智的,果然好莱坞电影很多是胡吹的。

PS2:我边看边写的,最后看到此公辛辛苦苦储备的淡水,结果自己装水的时候旁边的开口给开着,结果整桶水给污染了,根本无法饮用,这水桶搬运了好多次,但是没见他检查过这如此重要的救命之水的状况,如此不谨慎的人,去玩航海,这次不出事,今后也迟早得挂掉。

航海史需要谨慎细心最怕大大咧咧,苏联海员常出事故,就是因为太冒失。

事实上,他一上救生艇就应该清点和检查自己的物资,这是标准检查程序。

而且救生艇上附带的水通常都有防腐处理,可以长期储存的,而自己用水桶装的淡水,往往没有防腐处理,在印度洋这种天气,太阳晒下两三天就会发臭,应该优先喝自带水,这也是求生常识。

这老兄似乎就是刚买了一艘船,看着说明书开出去,遇上点儿小麻烦,然后就挂掉了,他似乎根本就没有自己准备过救生物资和应急计划,也就是一个商品帆船里标配的救生筏而已,附带什么就看着说明书摸索着用,一般标配的救生筏里面就是两三天的量的饮水和压缩饼干,然后一点儿鱼线鱼钩而已,根本不会给你备上无线电和GPS,这要自己准备,他再多花几百美金弄上这两件东西,就不会挂掉了。

PS3 :愚蠢呀,愚蠢,等到看见船,才想起看信号棒的说明书,结果终于点燃了信号棒,却点了夜晚使用的那一端(信号棒有两端,一端燃烧之后发出浓烟,用于白天,一端燃烧之后发出高亮,用于夜晚,因为白天光亮不会引起注意,而夜晚发烟也白搭,或者两种信号棒,一种发浓烟,一种发高亮,对应白天和黑夜环境,一般救生船上都有这两种棒子,结果他在白天点燃了黑夜用的那种无烟光发亮的信号棒,这笨蛋在救生艇上发呆的时候,不好好看说明书。

这么愚蠢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最后,所谓他燃烧救生艇去引起注意,完全是观众误解,实质是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信号棒和信号弹,于是想要弄点儿篝火引起注意(他第一个火柴烫到手掉到救生艇的衣物上,如果他想烧救生艇就不会着急的将火柴从衣物堆里面拿起丢到海里去,而且在他发现救生艇着火之后,第一反应是出乎意外般很慌张的,本能的拿起帆布想要盖上去灭火,可是犹豫了,因为一旦灭火就会错过这艘船,起火过后的救生艇是否能够继续浮着也都是个问题,最后他不得不孤注一掷继续让火烧着,跳进海中 ),问题是,愚蠢的他选用一个塑料桶去烧纸,难道不知道塑料是引火之物么?

而且即便用一个铁桶去烧纸,可铁桶放在橡胶制的救生艇上,铁桶会传热结果溶化救生筏底部的橡胶,他正确的选择是应该在发呆的时候好好想好发信号的计划,做一个火炬,上面绑一点可引火会发烟的橡胶布,在看到船之后点燃举在救生筏舷外避免烧到救生筏,可是结果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都没有去做准备。

而且如果计划燃烧救生艇作信号,他得要准备好在海里浮一段时间,因为大船即便看到海上燃烧的救生筏,还得派出水手放下小舟出来搜寻,这个过程至少得要10来分钟,所以他还得在水上游一段时间,长时间缺水少食,光靠踩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必须得依靠有浮力的救生衣,所以如果是他打算将救生艇变成火炬,那么至少也得利用片中水下往上拍救生筏时所拍到的救生筏的旁边的枝节部分给自己做个临时救生圈,所以这是个根本就没计划没思路的老头,难怪会把自己陷于这么悲惨的境地。

看完了,主角固然求生欲望强烈,可是也就是动物性的本能而已,主角真的很愚蠢,是愚蠢导致了他最后的困境,稍微聪明一点儿细心点儿,他也不至于弄到最后这种境地。

 10 ) 和别人相处,让我觉得麻烦

想起来电影社一起去看《一切尽失》,大部分的观后感都是诸如“不能脱离人群,不能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还是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此类的总结。

这样说的人,恐怕是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孤独的妙处。

孤独又落魄的时刻,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一段。

你自己走不出去,其他人帮不了你,绝望一波又一波地打击你的肉体,磨练你的意志。

你得不到救助,自己的体力也早就耗光,濒死的那一刻终于有人伸出手,带你逃离黑暗的海底。

你沉着冷静,以为生命终会结束在孤独的海上,事实上这片海,只不过是寥寥人生路途中必经的一段。

亲人、朋友、爱人、陌生人都帮不了你,你只能自己用尽气力,挣扎求生。

《一切尽失》短评

绝境之人就是应该在悲观主义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其他交给命运

5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据说演员77了,还挑战这种演出难度,致敬

7分钟前
  • 死较真儿
  • 还行

我差点就觉得结尾不能太棒了 结果获救了

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140126】★★★☆像去除了宗教元素的文艺和高逼格版<life of pi>。台词极少的独角戏,缺点是让很多不懂航海知识的观众有些时候都不知道主角在干什么,而且也很难深入人物内心。现代版的<老人与海>,抛去家庭,抛去社会桎梏,一个人与自己灵魂和命运的搏斗。

12分钟前
  • Jeremiah
  • 还行

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人的求生欲望真是不能小看

15分钟前
  • ╯^╰
  • 还行

去年所有错过大银幕放映的电影里面,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部,剧情张力略胜Gravity和Life of Pi;雷德福老爷子是个伟大的演员!另,只有我觉得地图上画的叉叉形状前后不一致吗。。。

20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绝望在最近的远处,希望在绝望的旁边。叙事上做减法,步步逼近无望的绝境。情绪上做加法,层层击溃求生的信念。最终看见尽失一切之后那个本能的抉择。叙事手法干净内敛,声音与环境素描出的孤独情绪异常激烈和绝望。雷德福的表演完美动人。

25分钟前
  • Muto
  • 力荐

上一部看全片只有一个人的片是《活埋》,但这片不但是只有一个人,连对白都没有啊!碉堡了!

28分钟前
  • 愛摸愛摸
  • 力荐

NY #3. Robert Redford,77岁的高龄,以他的毕生功力与全身气力表演了这样一个如此高难度的角色,也是这部基本没有对白的电影仅有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要主动去思考他做的每一个动作的意义,体会他并不夸张形于色的绝望,与其对坚持下去的怀疑。最后为这种当代《老人与海》的精神所震撼流泪

31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演员我很喜欢。

32分钟前
  • 一八八八
  • 还行

雷德福是我看过的最顽强的主人公,所以All Is Lost是我看过的最绝望的电影。

33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快进看完不知道怎么评

35分钟前
  • 窗玻璃上的雨天
  • 较差

拍这样的片究竟目的是什么呢。。。不可否认雷德福演技精湛,即便当年虎豹小霸王的英姿散去,但沧桑的脸庞依然可以让人震撼,但是电影本身没有故事,没有缘由,更没有启迪

40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较差

现代版“老人与海”,很平淡的灾难片。但是独角戏演得不错。

43分钟前
  • 十一月妄想家
  • 较差

电影版 老人与海. 中文集装箱是鞋子。 MARSK的船很巨大。

48分钟前
  • Futako
  • 推荐

搞毛

52分钟前
  • smoothcriminal
  • 很差

佩服Chandor的勇气,但不在电影院里我似乎很难不走神

56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海上求生指南

57分钟前
  • marsemigrant
  • 推荐

无词胜有词

60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实体版海洋求生指南。

1小时前
  • 榛生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