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类似片子的人应该都能一早想到谁是凶手,故意脸谱化太明显了,脑子里都能想到编剧为了隐藏真凶,故意花了多少剧情去描述其他人的可疑。
看的时候唯一想的是,这么大一个脑洞,编剧最后得怎么圆才行呢?
到了最后一集才发现,人家编剧根本就没准备跟你圆,而且还让凶手和女主大战一百回合,真牛,片名应该叫《红孩儿》或者《葫芦娃》才对啊。
首先如果这剧每一个情节都来自于女主的幻想,那就太无聊了。
编出这些情节的人不至于这么无聊。
第二,肯定了有真有假这件事之后,就要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女主每一次幻觉其实表达的都很直接。
女儿直接说:“因为我已经死了。
”然后消失,以及跟Nill做爱等,这些显然是幻觉,谁都看得出来,显然编剧并不想让我们分不清真实和幻觉。
最后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Nill前妻和老师是Nill(喜欢推人)杀的,Lisa、Bill和Nill是女主(喜欢用刀)杀的,Emma和女儿是前夫(喜欢非常规方式)杀的。
没了娃的,没了丈夫的,精神病,诈骗犯,少年杀人犯,总之除了警察没几个正常的😢反正编剧随便编了,说下雨就下雨,说死人就死人。
还把想象的部分整得那么逼真,给人一顿误导,强行把精神病脑补画面放开放去,还要整出个第二部。
观感吐槽冲动有点多,只能说从精神病的视角来看周围世界,看啥都不正常了,感觉三四⭐️的水平吧。
2021年 艾米亚当斯 电影窗中的女人的剧集版。。。
电影里小男生反转更戏剧化(* ̄︶ ̄) 女主比电影版身材好٩(•̤̀ᵕ•̤́๑)ᵒᵏᵎᵎᵎᵎ三年前一个雨夜, 安娜痛失爱女。。。
从此她陷入悲痛不能自拔 甚至罹患恐雨症 丈夫也离她而去。。
每夜她一瓶红酒 独坐床边 自斟自酌 ε٩(๑>₃<)7з直至一个帅气的鳏夫带着可爱小朋友搬入对门 安娜有对生活 爱情燃起希望 (๑•̀ᄇ•́)و ✧ 是夜 安娜透过窗子看到鳏夫女友颈部被刺。。
怪事从此接踵而至。。。。
最终水落石出。。
剧集四舍五入差不多二十分钟一集的长度, 8集两个半小时时长相比电影版多了不少室外场景, 女主也多了一个蓝颜知己 ( • ̀ω•́ )✧恐雨症也不药而愈 happy ending ٩(•̤̀ᵕ•̤́๑)ᵒᵏᵎᵎᵎᵎ
挺不错的剧,只要一看就能看进去的剧,不管有多少漏洞,或者奇葩剧情,都没有关系,包括那个园丁最后真就住在女主阁楼上了!
还有脱衣舞男的那一晚!
我在想,外国人真就这么饥渴吗?
导演还揭露了一种婊钓鱼诈骗的形式。
小女孩的攻击力太过于强,成年人随便用点力气应该都可以打过她。
我想知道最后在飞机上的结局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
非得留个悬念?
当我朋友推荐这部剧给我的时候,我一看豆瓣才6分出头,就觉得意兴阑珊。
好在这剧很短,一共才8集,每集才20分钟,我就看看吧。
一看就不能自拔,一天就全刷完了,觉得是本值得深挖的好剧,不太懂为什么豆瓣分这么低。
看了些短评才发现很多人觉得这个剧BUG太多,编剧放飞自我一通乱写。
我就想把自己对剧中BUG/伏笔的一些个人浅见。
由于第二季还没出来,只能说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
下面的东西完全想哪儿写哪儿,没有顺序可言。
1.大前提什么?
我们看到的故事不是上帝视角,而只是女主Anna的视角。
鉴于女主酗酒+服药,所以这其中肯定充斥着女主的幻觉/想象。
据说这剧有名字类似的原型电影,但我没看过,我觉得设定应该有点类似《禁闭岛》。
2. 女主女儿墓碑上的墓志铭咋会变?
墓碑出现了三次,墓志铭每次都不一样(分别在第一集,第二集,第六集)。
这是我确定女主神志不清,整个故事亦真亦幻的主要佐证。
三段不一样的墓志铭应该是反映了不同时期女主的心境。
3.女主有没有女儿,女儿有没有去世?
我个人倾向于有女儿,且女儿的确去世了。
这也应该是她精神失常的主要原因。
但女儿的死因绝不会是跟着FBI爸爸去工作然后被连环杀人狂在狱中所杀,这也太匪夷所思了,这种工作怎么可能允许带小孩,又怎么可能把小孩单独和犯人留下?
如果编剧只是需要一个女儿死去的悲剧来铺垫女主的背景故事,直接用车祸这种意外不是更好更方便吗(比如致命女人第一季)?
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明显不合理的死法。
我觉得这恰恰是编剧的伏笔,那就是越不合理,越说明不是真的。
女儿真正的死因很可能的确是意外,而且那一天的确下雨了。
由于是意外,女主没有办法去怪罪谁(她很可能会怪罪自己),所以她在幻想中编织了一个杀人狂害死女儿的故事,好让她有一个具体的憎恨对象。
4.邻居家女儿到底是不是真凶?
我觉得不是。
如果说她害死妈妈和老师还有可操作性,那杀死父亲女友之后,她是如何碎尸,清扫,然后运去郊外掩埋的?
她一个小女孩后来又如何干掉handyman和爸爸两个成年男性的?
为什么女主一个成年女性居然在最后差点打不过一个9岁女孩?
为什么最后女主躺在病床上,对来探视的人都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而9岁女孩是真凶这个事情居然在只有女主孤证的情况下被警察采纳了?
这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合理,所以这应该不是真相,都是女主想象的。
至于为什么女主要这么想象,我暂时没有很好的解答。
5. 女主的前夫为什么在手机里又是前夫道格拉斯又是心理医生?
我倾向于这个部分是女主把前夫和她的心理医生在脑海中合并在一起了。
由于丧女之痛,女主和前夫早已离婚,甚至可能已经不再联系。
而她的这个心理医生由于在治疗她,一直给她安慰和支持,她慢慢地把两个人混同了。
而这个心理医生可能确实是FBI的,治疗女主同时也是为了破案,而女主真正的前夫可能并不是FBI。
6.有没有命案?
人是不是女主杀的?
这个部分我非常不确定,我倾向于是有,且女主肯定是嫌疑犯,现已经被警察控制。
但由于她精神失常,警察无法从她口中得到真相,只能找心理医生来帮忙。
至于人到底是不是她杀的这个存疑。
另一种可能就是没有命案,这一切都是女主想象的。
她丧女之后酗酒嗑药,又看一些悬疑侦探小说。
街对面搬来了新邻居父女,她就幻想了这一切。
注意一下她一开始看的小说是《湖对面的女子》,最后一集在飞机上看的是《游轮上的女子》,都和她身处的环境高度雷同,也太巧了吧。
可能这两本小说也都是她幻想出来的。
但如果第二季最后证明没有命案,我觉得就有点,挺没意思的。
这种片子就是要亦真亦幻,真假掺半才好看。
全是假,没有真,那就很玩弄观众了。
7. 那个handyman为什么修个信箱修了两年?
为什么钉子穿手都毫无痛觉?
为什么要住在女主家阁楼里?
为什么女主家会雇一个杀了全家的精神病人做handyman?我认为,这个handyman确实是个杀了全家的精神病人,现在是女主在精神病医院的病友/狱友(对应住在女主阁楼里),由同一个FBI的心理医生(幻想中的前夫)负责治疗(对应是前夫的前病人)。
有一种精神疾病就是会让人丧失痛觉的,所以他会钉子穿手都毫无知觉。
至于修信箱,可能对应的是精神病院的做手工活动。
女主对他很温柔,一直照顾他,这个应该是真的。
他被女主就地取材,在幻想中起到路人甲和无辜受害者的作用,和主线应该确实是关系不大的。
8. 邻居爸爸被假空姐和脱衣舞男杀猪盘的故事真实存在吗?
假空姐还活着吗?
我觉得杀猪盘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邻居爸爸确实死了老婆,遇到了假空姐,搬来了女主对面。
不管假空姐遇害的命案是否发生,这个杀猪盘故事倒挺真的。
女主视角故事里面无法解释的几个点:假空姐遇难后,谁在用她的手机和邻居爸爸以及脱衣舞男联系呢?
不太像是9岁小女孩,也不太像是女主。
还有就是为什么女主报警空姐被杀之后女警察都没有核实空姐所在之处?
打电话问一下航空公司不行吗?
当然后面解释了是说女警察她们早就在追查杀猪盘事情了所以知道空姐是假的,也就懒得找航空公司了。
但男邻居不至于和女朋友只发消息不打电话不视频的吧。
所以的确有可能没有命案,假空姐还活着,发短信的就是她。
她可能只是找了个地方躲起来想独吞钱财。
而女主由于喜欢邻居爸爸,讨厌假空姐,所以幻想了她被杀的故事。
就好像女主看见假空姐扔马克笔时候幻想了自己撞死她一样。
至于女主和脱衣舞男到底有没有一夜情,哈哈哈哈,我觉得这好像不重要。
然后读者可能会说你不是认为女主在精神病医院吗?
对的,但之前不是啊,我觉得这整个故事是她到了精神病医院之后对之前事情的回忆。
回忆里面有真实的部分也有她自己幻想的部分。
9. 邻居爸爸和女儿还活着吗?
难说,要么就是还活着,一个命案都没有,全凭女主一人幻想。
但我前面说了,这样太没意思了。
要么就是假空姐的命案没有,只是个杀猪盘案子。
但邻居爸爸家的命案有,嫌疑人是女主,但女主说真凶是小女孩。
警察现在没有足够证据,女主又神志不清,一筹莫展。
要么就是假空姐也死了,邻居爸爸和女儿也死了,嫌疑人是女主,但女主说是小女孩。
小女孩不太可能一人毁尸灭迹,所以可能爸爸是共犯,但因为女主喜欢邻居爸爸,所以幻想中就把邻居爸爸脱罪了。
但确实也有可能三个人全是女主杀的。
这部分可能性实在太多了,只能等第二季了。
10.小女孩妈妈咋死的?
老师咋死的?
小女孩不是恶魔,那就全是意外,就是这么巧合,就是这么惨。
小女孩确实是恶魔,全是她干的,假空姐也她杀的,杀了以后她爸没办法只能帮她毁尸灭迹。
但后来她爸发现原来之前妈妈和老师也是她害的,和女儿产生争执,也被女儿所杀。
我认为小女孩杀爸爸还是有可能,因为亲近的人不好防备。
但杀handyman以及和女主大战八百回合不太可能,这个部分不真实。
11. 亚裔女邻居,黑人女警察,开画廊的好闺蜜怎么说?
亚裔女邻居存在,而且就是这么bitch,女主讨厌她。
反正这人也是个支线人物。
黑人女警察存在。
女主冒充自己前夫去查FBI档案的事情应该为假,FBI管理没那么随便吧?
这些信息应该是女警察透露的,女主看悬疑破案小说着迷所以幻想了自己破杀猪盘案子。
女警察曾经参与了连环杀人犯的审讯,可能也是这部分成为了女主幻想自己女儿被杀人犯所害的素材。
开画廊的好闺蜜我倾向于有原型,但故事里不离不弃一直无条件帮助女主的人应该是她的幻想。
12. 脑袋再开大一点会怎样呢?
参考《致命ID》,女主人格分裂,有正常人格女主,恶魔人格小女孩,闺蜜人格画廊女。
她可能从小精神不稳定,小时候恶魔人格就杀了自己的妈,自己的老师,但都被当成意外。
她长大后以正常人格谈恋爱,结婚生女。
但因为自己没有看管好女儿,造成女儿意外死亡,和前夫分道扬镳,恶魔人格再次复苏。
后看上带着女儿搬来的男邻居,恶魔人格杀死男邻居女友,正常人格却不记得。
至于邻居家的妈妈到底是死了还是离异了,可能根本不重要。
后因为被男邻居嫌恶,申请限制令,恶魔人格又杀死了邻居爸爸和女儿,可正常人格却把自己的恶魔人格投射给了邻居家小女孩,认为她才是真凶。
后被警察控制,正常人格却不认罪,遂被关进精神病医院,由FBI的犯罪心理学家来对她进行心理治疗并挖掘真相。
13.最后飞机上咋回事?
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下一季再说吧。
暂时先分析这些,有想到新的再编辑。
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和提出自己的猜测。
其实我一开始想打五颗星的,但我为什么最后只打了四颗星呢?
我觉得一部好的剧,即便要给下一季留悬念,也应该先填了这一季的部分坑,再留一些坑到下一季,不能只挖不填啊。
现在造成很多人以为这剧就是乱写的,这些坑全是BUG,根本也不想看下一季了。
还有就是这剧的名字,实在太长了,要安利给别人的时候我根本无法完整准确地说出中英文剧名,每次只能来豆瓣截图。
挖坑不填和剧名太长都是因为主创太想装逼,结果现在搞得分这么低,算不算装逼不成被雷劈。
因为蛮喜欢《善地》这部剧,所以一看到贝尔出了新剧就来看。
贝尔给我感觉一直是没有攻击性的聪明,相对于善良光芒要弱一点的聪明,所以我相信她时隔蛮久参演的这部新剧应该是有看头的。
万万妹想到啊,万万妹想到啊,会是这么一部隐晦又荒谬的邪典剧。
如果你认为故事就是你在播放时从电脑里手机里看到的那样,那这剧就是一部毫无新意、老套煽情、从十公里外就看出你车要往哪儿拐的cliché了。
你心里很清楚,在看故事的时候很多地方觉得怪,不对劲,不合理。
所以它是吗?
它不是。
一开头女主用英式口音自述了一段话。
这就是第一个暗示。
“我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暗示什么呢?
就是整部剧的事件,包括最后的结尾,都是女主自己幻想出来的。
除了剧里的暗示,还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女主早夭女儿的墓碑。
全部三次墓碑特写,墓志铭都不一样。
这三次墓碑都反映了女主在幻想中所在阶段的心理和对于女儿死亡的感受。
第一次特写,第一集“如果爱能拯救你,你就能永生”。
could have,would have。
两个虚拟语气,表示现实与这句话相左。
如果爱是能够维系生命的物质,我们给你的爱足够让你永远活着。
然而即便是完美的、充满爱的家庭,也无法让女儿顺利长大。
但是因为这个家庭在女主眼中是完美的,是倾注了很多爱的,所以即便女儿不在了,她依然持续地怀念。
即便女儿不在了,前夫也依然作为心理医生关注着女主的心理状况。
这也是中间她对邻居的女朋友怀有敌意的原因。
第二次特写,第二集这个阶段女主经历了发现喜欢的男邻居有女友、女邻居在超市说自己坏话、新女友扔掉自己送的马克笔几件事,精神继续承受打击。
而女儿的墓志铭是她必须要给自己的安慰。
“她在天堂旁若无人地起舞”,只有想到这样的女儿,女主才不会彻底崩溃。
第三次特写,第六集直译出来是“天堂heaven这个单词里没有字母i”,i在英文里也是“我”的意思。
在天堂,没有人是孤独的。
女主在脱衣舞男被逮捕并指控是谋杀邻居女友的人之后,知道自己用酒和药混合的幻想症状太过严重,决定和自己和解把往事翻篇。
来看女儿,发现前夫也记得女儿的生日还找到了之前没买到的玩偶,此刻这句话是墓志铭。
虽然自己决定走出回忆、不再沉迷于往事的痛苦,但天堂里的女儿也并不孤单。
自己和前夫都会永远把女儿放在心里。
其实持续在剧里的非现实暗示非常多,举几个例子。
邮递员修邮箱的动作贯穿全剧,我看在第二集的时候就在想,这邮箱别说修,凭空做一个到现在都该做好了吧?
TM修两年了...之后看到墓志铭的变化就理解了,再看到邮递员就忽略不计了哈哈哈哈。
此外剧的末尾女主跟前夫,aka心理医生打电话的时候,前夫解释说是自己把邮递员的心理疾病治好后雇佣了他。
女主被抓之后回忆为什么要画花朵,怀孕的闪回其实这个邮递员是木工,跟前夫一起制作了女主在病床上的画架。
也就是邮递员本来应该是前夫雇佣的家庭工人,怎么又干邮递员的活?
因为女主才是设置人物角色的那个人。
这个点应该是用来表现女主在幻想时思维并不清晰,这个过程是精神疾病导致的因此非常混乱。
在前面其实就有说:
前夫开的药不仅会让人产生幻觉,严重起来是会导致精神病的。
另一个非常奇怪的点就是女主的画廊经纪人。
所有事件急转直下、女主遭殃的时候她都会出现,不仅出现还无条件不计成本地帮女主。
几次三番上门确保女主没有事(第一次电话为了催女主画画,后面出现那么多次,一次都没提让女主画画的事),女主被抓进牢里甚至把自己的画廊抵押出去把她保出来,为了陪着她一次又一次拒绝自己想要的offer,这些根本不是一个艺术经纪会做出来的事,甚至最好的朋友都未必能做到。
因为在这些女主不停承受打击和折磨的时间里,她太需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稳接住她。
前夫都没能做到的事,一个同事却在她的世界里做到了。
接下来一个暗示,就是女主看的书。
第一本叫《湖对岸的女孩》,讲的内容是:
“当高级律师格蕾丝圣詹姆斯来到她梦想中的湖边小屋时,她目睹了一场可怕的谋杀,这让她的美梦变成了噩梦。
”而等到剧的最后女主复婚生娃坐飞机去纽约看经纪人的时候,看的又是什么书呢?
The girl on the cruise,《游轮上的女孩》。
这两本其实是虚构的书,用书名的相似暗示了故事的相似,就像火车上的女孩一样,都是目睹谋杀的情节。
而在女主这里还更多的表明了发生的地点。
游轮意指女主所在的飞机,象征同样的密室环境。
你猜猜她在飞机上怎么滴了?
没错!
又目睹了谋杀所以就第一本《湖对岸的女孩》的内容来理解,“高级律师格蕾丝圣詹姆斯来到她梦想中的湖边小屋”,那么剧里女主住的房子甚至都不是她现实里的家,而仅仅是她梦想的dream house。
中间还可以看到死去女儿的东西都收在箱子里还没来得及摆出来。
(如果这是她现实的家,女儿离世后她的东西和玩具肯定不会被打包在箱子里。
她此时的生活是停滞的,甚至经常忘记女儿不在了,穿着睡袍回学校接送她。
连一个自己都疏于照顾的人,怎么可能会动手收拾孩子的东西)最后一个诡异到直接告诉你这些事情全部都是非现实的,就是邻居的变态小女儿被反杀之后,女主躺在医院里,一共三个人来看她。
警探,前夫,和说她坏话的女邻居。
他们跟女主的对话内容重复了三次,全部一模一样,一个字都没有改。
第一句问:你感觉怎么样?
女主说:好像被卡车撞过,而且是个九岁小孩开的卡车。
然后是“I OWE YOU AN APOLOGY”吧啦吧啦。
所有人都在给女主道歉,我想是因为女主觉得现实中这些人都欠她一个道歉。
在现实中,这些人跟女主幻想里应该是没什么差别的,像女邻居啊前夫啊这些,在她孩子的意外发生之后应该都没有很体谅,照顾到一个失去孩子母亲的情绪,都或多或少做了落井下石的事情,所以在幻想里这些角色各有各的问题。
另外虽然确实提供了一些反转,前夫是心理医生这一点也不符合现实。
熟悉心理咨询流程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心理医生和病人是绝对不允许私下联系的,只能跟助理预约、当面治疗,用手机直接沟通是很不专业的违规行为。
应该是前夫知道女儿死后她精神不正常,瞒着她在她手机里用“心理医生”therapist的名字存了自己的号码,通过伪装医生跟她日常交流来监督女主的精神状况。
因为他给女主开的药跟酒混合会产生幻觉导致精神病,但是她的精神状况不吃药又不行,所以用这种方式来check in怕她出事。
总而言之,这部剧的线索说隐晦也没那么隐晦,不少东西都是直接给出来的,但是绝不能只看表象的故事。
女主整部剧没有一次走出幻想,没有一次让我们看到她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样子。
连女儿的死因我认为都是有问题的。
一个FBI研究犯罪心理的父亲,怎么可能会把孩子带到关押囚犯的环境,又怎么可能在审问一个汉尼拔的时候让女儿旁观,甚至让女儿跟汉尼拔独处?
这个过程太过离谱,也许反映了现实中女儿的死因是跟父母亲双方都有关联的。
一开始安排了这一段,代表女主责怪前夫的粗心大意害死了女儿,后面情节又告诉我们前夫本来不想带女儿去工作,是女主坚持才有了后面的事,也就是女主在幻想的过程中也在通过自己安排的情节反思跟和解,在自我疗愈。
只是在最后女主开始了幻想的循环,新的谋杀又开始了,即便这个过程也许对她有益,伤痛仍然太过深刻,她依旧在拒绝面对现实,依旧闭着眼睛自编自导自演。
如果不被砍的话,这部剧应该会有下一季,希望下一季能够给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和情节,证实一下这一季的线索吧
看《窗边女孩眼中对街的屋中女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整体剧情过于魔幻不合逻辑,看评论很多人给了差评,觉得就是个烂尾了的无厘头暗黑喜剧,不过我反倒觉得蛮精彩的。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分不清什么才是真实,很多细节只要稍微思考一下立马就会找到漏洞。
但正是这些“拙劣太过于明显”的不合理性,让这个剧蒙上了一次神秘的面纱。
比如女主一直看的书内容跟现实一模一样;墓碑上三次变化的文字;全剧只有几个角色不停出现:总是出现就提老公,而老公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女邻居;一直在修邮箱并且仿佛可以移形换影的杂工;总是刻意站在窗前脱衣服的男主;次次都会出现的女警;毫无征兆出现的闺蜜;最后一个9岁的女孩是怎么在杀死一个成年人之后悄无声息地肢解并且埋尸的,并且在一刀致命杀了2个成年壮男之后还有力气与女主打的难分胜负;女主躺在病床上说了三遍相同的话,这些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归根结底到底是不是女主的幻想。
桌上的玻璃碗里面瓶塞的数量没变过,按照女主这个酗酒程度这不太可能发生,并且有一次杯子原本是满的,女主坐下以后变成了半杯(要不就可能是bug);;女主每天都在重复做鸡肉砂锅,每一次都徒手去端,仿佛并没有感觉,跟着她对自己说为什么我总是忘记这件事,然后她就被烫到摔锅;几次出现满屋子的花,都是在女主觉得生活变好了的时候。
其实片头已经说明了女主是有人格分裂的,所以这些可能都是她脑里幻想的事情,也许一整个片子其实都只是女主的心理咨询,甚至这个讲故事的人并不是主人格。
包括结尾都太过于happy ending了。
也许最后证明“女主”就是个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杀过或者并没有杀过人,或者再扯淡一点,她也许只是个悬疑小说家。
太好看了。
但是你必须得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开始看。
你会以为真的是个悬疑片,煞有其事的悬疑片。
然后你就会想贝尔这是要往演技派转型吗?
然后你又觉得全是些悬疑剧的老料,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甚至有些地方都快进了,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悬疑片,而是当年那种B级恐怖片的悬疑片版本,完全就是在搞笑悬疑片这个类目。
经过探员和前夫一系列一本正经的迷惑行为,在最后和真凶那段超长的动作戏达到高潮,让我笑得前仰后合。
这只有前面那种不温不火的铺垫才可以实现。
而且每集的长度也刚好,刷着刷着很快就到了大结局,在让人失去正要放弃但还没放弃的时候把包袱抖出来。
原因是女主不可能,他父亲排除太简单了,就修理工和小女孩两个人。
非主要人物犯案可能性排除,比如警察,脱衣舞男。
我选小女孩…因为她除了卖巧克力就没有戏份了,这太奇怪了,一般美剧这种家庭伦理剧,会非常细致描写小女孩儿,比如和妈妈的感情等等。
什么都没有,所以直觉是对的。
修理工de话,那个钉子就太突兀了,太明显了。
更像作者做了个非常明显又幼稚的陷阱。
另外,美国编剧小孩子是凶手de梗也太多了。
有人打赌没人猜出来凶手的,估计没有经过逻辑分析。
挺好哒,不要低估小女孩,我们只想做独生女
一开始以为是言情剧,从查斯蒂死悬疑开始,后面层层反转,从以为是脱衣舞男干的(虽然不知道为啥女主要和他滚一起),到以为是邻居男主人干的(证据真的看似充分啊),再到女主自己也陷进去了(凶器、动机),最后是维修工比利(前科、永远都修不完的邮箱、住阁楼!),结果没想到是邻居小姑娘….这个结局太扯了,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干掉那么多人,和女主拉扯那么多回合毫不落下风,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父亲,怎么移动的查斯蒂的尸体,不合理之处太多了。直到最后一幕,女主在飞机上又是喝伏特加又是嗑药又是幻觉隔壁有人这个人还死了!顿觉毛骨悚然。有没有可能自女儿死后,在一日又一日喝酒看着窗外的过程中,她已经深陷幻觉中,在脑中构思了这一出大戏,从来就没有邻居也没有人死,女儿墓碑三次不同的墓志铭、探望的人重复的问话,一切都是她的想象啊。
6/10。这不是thriller。这是comedy。
反转太硬了 铺垫那么多结果拉了坨大的 和那部知名惊悚片有什么区别
有几幕很搞笑。
结尾感觉只是为了出乎意料而故弄玄虚。btw,凶手是如何弃尸的。
我很喜欢整体的拍摄结构,虚实结合的叙事给了N种事情的N种可能,对真相的好奇引发追剧的“瘾”感期待反转后的再次反转。一些细节看似极度离谱,乍看有种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刻意,但所有看起来离谱不合理的行为或结果,都理解为“虚”亦make sense,非常抓人眼球。
还可以啊,短小精悍,一会就看完了。不拖拉好评3.5
「补记」
什么破剧情?真不如ai生成的
演出平衡上的失败。给三星表达对胡闹的敬意
关于独生家庭生二胎的最恐怖的幻想成真…这是有多想反转才能编出这么瞎的故事。FBI探员把女儿和杀人犯关在一块、雇佣杀了全家的精神病做杂工,以及女主莫名其妙的恐雨症,netflix还我三个小时生命!
评分好低,其实还可以啊。不能当罪案推理剧来看,更偏向讽刺喜剧,剧情里离奇怪异的设定很多,但又没那么明显,所以才会评价不好吧。全剧都没有揭开女主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分界,两种解释都可以成立,更显得荒诞。凶手确实不容易猜到,但在剧情里逻辑是没问题的。小舞男和邻居爸爸都挺可的。结尾挖了坑,不知道会不会续订。
窗边的女人喜剧版,但整体不够抓马也不够好笑,很平平无奇一部剧
这个真的是,没什么说的。乱七八糟。
也许可以算“奶茶剧”?适合周末在家一口气刷完也不累
哈哈哈哈哈哈讽刺了好多同类型惊悚片的喜剧啊!热评怎么在纠结FBI带女儿去审杀人犯这种逻辑问题,要的就是这种无厘头效果啊!
属于乍一看很流水线制品、AI编剧般的平庸之作。但细想起来好像哪里又有点怪怪的。似乎非常粗制滥造的悬疑剧情,回味起来怎么又有点诡异……如果有第二季应该还是会看看。(希望如果有第二季会告诉大家那些不自然之处都是伏笔而不是真的就这么烂!)
浪费时间
为啥又是吃药➕喝酒,产生幻觉的“疯女人”才能破案来回都是这一个梗就很让人烦躁………………不过确实没猜到小女孩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