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我只说了一个字。
干!
我还想说两个字。
回水!!
电影院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对同性及异性情侣,大概有二十人吧,中间还是笑场了。
难道我正在看的是一部恐怖片?
其间数次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想要离场,但还是忍住了。
情节的弱智以至于我在脑海中不断向它所模仿的前辈们致敬,混乱的剪辑让我怀疑这是否是一个因应大陆电检处而被阉割过的“内地版”,哪里有人拍恐怖片一上来就把谜底全掀开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XXXX……”,拜托,这不是电台的男性问题专家热线,花15分钟讲解前列腺炎成因,我们不需要教科书,我们要的是plots,我们要的是scary!可惜,我只得到了一部大愚若智的烂片,似乎它在怀疑观众是否看懂导演的意图,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台词,用不同的演员,不同的机位,反复反复再反复演个三四次,简直可与当年亚视“解剖外星人”相媲美。
而结尾处的所谓twist更让人哑然失笑,莫非彭顺摆明了向《姐魅情深》致敬,还是他觉得观众都是一群大脑萎缩的畸胎。
Well,导演和演员都说了,这其实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片,well,我只能耸耸肩,摇摇头,说一声好吧,如果这能算是爱情,那丘比特一定是一个X染色体缺损的天生愚型。
看演技,看演技,阿Sa的演技有突破哟,一堆老人家色眼眯眯地翘起泛黄的大拇指。
yoyo,我最近右眼有点贵恙,每天早上起来都眼屎糊糊,看不清东西,所以每天猛滴眼药,眨个不停。
如果阿Sa眨眨眼睛就可以算是演技,那我岂不是可以去拿个奥斯卡影帝。
好吧,就到这里吧。
彭氏兄弟的前作还都算不错看,可单飞之后,就越来越烂,这一点古今中外无数血淋淋的例证都告诉我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听古人的话没错的。
这部电影真的很符合它自己的那个标题,它没有骗我们,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在妄想。
一开始也就是看这,突然看不懂了,然后恍然大悟。
就是讲妄想症的,导演用一部电影的时间给大家好好的解释了一个名词:妄想症。
虽然很无聊,但是看在是帅哥美女演得我就不说什么了。
从头到尾,就她一个人的戏了,余文乐纯粹陪衬,秀演技秀到爽!
——估计会让栋笃笑霸王嫉妒死啊!
冲着阿Sa和诡异的宣传看了这部电影。
因为之前没看过彭氏兄弟的片子,也充满了好奇。
回想自己看《蔷花·红莲》时的紧张,一直提醒自己要好好的认真的看懂这部电影。
故事发生的居民楼跟阿Sa颇有些格格不入,好在化妆师的手够巧,能稍稍弥补这样的缺憾。
本来还想感叹阿Sa够胆尝试这样题材的片子,但看片不到十分钟便开始质疑导演的眼光,梁洛施似乎更能胜任这个角色。
电影的叙述方式看似直叙实际上则是倒叙,彩色和黑白的交替,让我在屏幕前少不了“哦、哦、哦”。
但是这些“哦”却不是“原来如此”的意思,而是“怎么原来现在才交代”。
阿Sa和梁洛施的对话格局,看多了此类片子的人都能知道某一个必定是人格分裂的假象。
不过导演很奇怪,偏偏把两个人掉换过来拍。
不知道是不是想表达自己被甩就很想那个第三者也被甩呢?
搞不懂。
故事本来是很讲述一个无辜女人的辛酸爱情,却在繁杂的镜头场面过渡中少了感情色彩。
回头想想,倒有点像是一部非正常拍摄的记录片。
咏娜的男朋友跟自己的女同学好了,导致她成为妄想症患者。
她每天都看新闻,于是她认为新闻播报员是对她有意思才天天为她报新闻。
她约那个男人回家,然后软禁了他。
咏娜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她的日记并不记录发生过的事情,而是记录她幻想的事情。
当她无法理直气壮的时候就会拿出日记,但日记上却写着她杀了人。
她是受害者,却也在那个男人面前面目狰狞的差点杀了他。
她很可怜,跟自己说很失败。
她很可悲,因为当旧男朋友和情敌出现的时候她已经不能再恨他们。
她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以为这样能够抵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可惜她还不懂,那个幻想世界就是她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电影背景音和话外音一直干扰着我,以致于很难分清楚电影的进程。
曾经有段时间很排斥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话外音表现出来,觉得这样拍出的电影明显是因为缺乏镜头叙述的能力和演员诠释角色的张力。
看在三个年轻演员的面上,我已经很容忍这个问题了却还是相当的不适应。
三个演员来讲,余文乐比较适合拍此类型的电影,动作神情虽然跟有年资的演员比还有差距,但在港台的同年龄演员比较起来算是不错了。
街上被阿Sa叫住回头的那个镜头,让人恍惚以为是看到了《无间道》。
梁洛施本来也应该是有发挥的,但她本身的个人气质太强烈,导致她的戏路和感染力都有局限性。
而我非常想表扬的阿Sa却找不到形容词去表扬,只有希望她在多次出演电影后会有发展。
最后说说导演。
结尾的时候看到字幕上“剪辑 彭顺”的字样便暗暗的坏笑了一小下子。
心想要不是这一刀一刀的功力,怎么能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效果。
果然,是他自己亲手剪辑。
故事不错,好就好在剪辑得果断又不失神秘感,而坏也坏在剪辑上,硬是生生的把个感人的故事剪得破破烂烂,最后还留些参差不齐的穗子。
电影完全不像宣传的那样恐怖,气氛的制造上音乐是最出彩的,特效的运用是最失败的。
“妄想”这个名字直觉上还没有英文名“dairy”好。
看了这部电影,想去看看《见鬼》,看看李心洁到底是怎么被人捧为鬼后的!
等待《妄想》等了一段时日。
看过预告片后更是期待得无以复加。
那个复杂的情节,让我几乎以为是同学以前写过的那个类似《故事从何处开始》的故事。
没有明亮的灯光,没有红粉绯花的妆容,她以素颜见人。
全剧只有一个明媚的笑,其余她以恐惧与惊慌示人。
没有对应的人物关系,只是她的独角戏,等了几近六年,终于等来了她的独角戏,却只有让人心悸的恐慌,不是害怕不惊恐,只是觉得她好可怜。
怎么能这样去爱一个人?
这样的无望,这样的看不到未来看不穿结局。
宁愿去幻想有这么一个人去共他相似,宁愿去幻想自己成为她。
是爱情让人勇敢么?
还是爱情让人懦弱?
看不到她的笑,她不曾展露欢颜。
看不到她开怀,她的心事只记载在日记上。
谁让她住在那么阴暗的屋里,《公主复仇记》里的阿gill,为她的角色所布置的房间,就是怎么不风水怎么来的,以映衬人物阴暗的心理。
这里呢,比阿gill的房间更不具备人间气息。
厨房的窗户只透出腐朽的夕照光,客厅的窗户只会飘进特技很糟糕的黑雾,阳台外,会飘雪,然后飘血。
阿Sa不再是那个住在破旧大厦里都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子了(出自《二半三更之困lift》) ,那时候,再荒凉的大厦,再奇怪的人群,她都照旧笑脸相奉,还写着没有结局的小说。
纯粹是靠演技支撑的,因为她没有卖弄相貌,更没有用笑脸搭够。
最喜欢她买鱼找钱那场戏,那样委屈又那样想理直气壮,既害怕又不甘示弱,是那样丝丝入扣那样细致入微,最惊艳的是,她居然还在不经意间展现了楚楚动人的美丽。
著名的“质”饭段落,也许太过猛烈边看得入神,看不出名堂。
只是觉得苦了余文乐。
余文乐从头到尾都只是陪衬。
看见他,总是想起他在《下一站天后》里唱的《司机》。
不知道,我却常会想,大喜居然和阿荣拍拖了呀,那shadow怎么办。
最苦的人,或者说最委屈的人,我想,是梁洛施。
说到尾,女主角是她才对。
只是,她的惊恐表情是带着霸气的,她没有弱质的一面吧,或者有但是我没看到。
最恐怖的一幕出现在片尾,打着梁洛施的大特写,突然眼睛和嘴巴变成了阿Sa的,然后迅速地换回来,无比的诡异,妄想还未完,如日记所说的那样。
她还在变,不曾停止。
也许是音乐帮了这部片子太大的忙,让它的确能在一惊一乍里吓到人;也许剧情是有不足,导演正拍一段真实反拍一段妄想,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也许阿Sa苍白面容惊慌表情让我觉得陌生与震惊,让我知道有些东西不再回来了。
但我还是要说,导演还是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所有都不是。
于是,它成功了,它战胜了观众的思维,那些看不懂的观众,那么很抱歉,我觉得你的理解能力很有限。
是自以为是吧?
没有办法,如果学不会自以为是,也许就会得妄想症了。
阿Sa,这不是文艺片,还是等待着你的下一部作品。
我在等,等岁月的荣光把你打磨成一颗珍珠,在阳光下,或夜色里,闪闪发亮。
等我们在白天偶遇你,在深宵夜会你。
没看过多少惊悚或恐怖片,所以是不应该对此免疫的,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觉得相当的无聊。
觉得中文的心理片拍的都不咋样(别砸哦,欢迎推荐好的)。
除了最后割人的脖子有那么点惊悚的感觉之外,前面一直让人感觉是在莫名其妙的没事硬创造紧张气氛而已,整个一神神叨叨故弄玄虚。
一个国家的心理学水平不仅仅是心理医生的普及和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也应该包括心理惊悚片的水平。
彭顺导演的《鬼域》及《见鬼》系列的恐怖片实在不忍目睹,骂声连片,让观众失望了一次又一次。
这部有蔡卓妍加盟的《妄想》在彭氏兄弟低谷之时,刺激一下对恐怖片逐渐失望的神经,恢复了看恐怖片的知觉,提起了看恐怖片的兴趣。
在恐怖片已濒临灭亡之时,满怀期待的《妄想》还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像冉冉升起的太阳,预示着恐怖电影的希望。
影片的开场开门见山的给观众深埋下了恐怖的伏笔:黑暗的房间里,冰冷的木偶挂在斑驳的墙壁上,颓丧可怜,骨瘦如柴,一副极度忧郁面庞的梁咏娜(蔡卓妍饰)在卖力的杀鱼、剁肉、做木偶,顿时让你有种毛骨悚然之感。
如果不是你仔细辨认,很难相信那是我们熟悉的阿SA,很成功的塑造了精神病患者的形象。
影片中,作者为了营造妄想的氛围,使用了很多镜头及花哨的剪接,本手法确实有新颖之意。
木偶是主人公心里及性格的写照,作者巧妙的用特写镜头、俯仰镜头将一个个冰冷孤独的木偶展现在观众面前,强烈的压迫感将恐怖的气氛一次又一次的逼向极致。
片中很重的一部分是对妄想病患者心理恐惧的描写。
在妄想的女主角心中充满恐惧之时,旋转镜头的出现能成功的展示出主人公焦躁的心情和紧张的氛围。
作者还在故事发展中有意安排过多的黑白镜头,让观众环绕在惊悚气氛之中,时刻心有余悸。
恐怖电影是让人走出影院后还能心有余悸的,而且在生活的某个无常瞬间能想起电影情节还在痛定思痛的,彭氏电影的绝招就是使用了惊悚的音乐,开片7分钟左右时,心理恐惧的梁咏娜在惊恐之时,伴随着旋转镜头和令人发指的音乐,将恐怖片的心理恐惧表现出来,有限的画面信息扩展成无限的影视信息,让观众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片的主角蔡卓妍表演着实不错,看那眼神,就知道有多么成功,片中她特有的表演方式就是不断地眨动她游离的眼眸,尤其她杀人片段甚是恐怖, 录口供时那30秒以上的眼球转动, 成为本片成功的关键。
恐怕晕低那双曾经体现阿SA活泼开朗的大眼睛已经完全消失了,一改往日青春亮丽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忧郁不安的眼神,令人害怕和感到的一种不安定感,起码有八分神似真的妄想症 。
五年前初出道的蔡卓妍在 《常在我心》中已令观众眼前一亮, 多愁善感的她表现的平淡、真实而动情,是在用心去打动观众,令观众很受感动, 我从那时就开始欣赏她,现在不是脱胎换骨, 而是以前的连续和升华。
当红后的笑片不能表现她的实力, 她演戏好过唱歌。
从观众的反应看,她这次的表演并不逊色于原彭氏爱将李心洁, 真是此料不及,以后她们二人有得比了。
加上梁洛丝, 影片更觉多姿。
梁洛丝只出了三四次, 眼神比 Sa 更恐怖, 鬼魅般吓人, 确是天才。
余文乐十分入戏, 不过不吉, 惨被女主角强迫吞饭及五花大绑, 他由最初尚算温柔到后来情感冷却, 表现的厌闷及大声埋怨吵闹, 令人叹息。
其实余文乐是香港年轻一辈较成熟且像样的一个,而且很具表演天赋。
这些实力派加偶像派演员的成功演绎,为该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看影片之前,我不知道精神分裂的痛苦,连番看见恐怖假象, 忽然听到惊吓声音, 看的听的都是恐惧, 说话神智不清, 真假不分, 生不如死,的确令人为之叹息。
我想作者拍此片之意也希望影片能唤起大家对精神病人的关心, 及政府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持,他们是身不由己的, 应对他们多些体谅及帮忙。
關於彭氏兄弟的《妄想》,導演彭順今次回到自己拿手的驚悚類型上,不像前作《鬼域》那般的眼高首低,向妄想的心理鑽,反而有不俗的效果。
《妄想》的故事本身當然沒什了了,跟韓片《姊魅情深》相差不遠,卻一早把主角心理有病的事實點破,可謂畫蛇添足。
不過,《妄想》在整體色彩處理與剪接上頗具心思﹕上承《鬼域》,《妄想》把整齣電影的色調刻意保持在一種褪色的狀態,作為妄想心理狀態的外顯,可謂鬼氣森森。
至於片中不時閃現的黑畫面,對主角的記憶缺失狀態有頗形象的表現,簡潔有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主角蔡卓妍的演出,她在落案室的表現,可謂準確到位﹕蔡卓妍利用眼睛的高速眨動與左右轉動,充分表達出主角的精神異樣狀況,最後她那眼睛突然定下來的動作,更以細微的身體節奏,締造出驚心動魄的效果。
每段恋情结束,大家大多想到的都是自己。
不爱了就打包带走自己的感情。
潇洒地来,潇洒地走。
至于忘没忘记,整理没整理好感情那是个人的事情。
谁先走出从前,谁就先得到幸福。
爱里最残忍的事情,不是分手,而是始终无法从过去走出来,面对自己的新生活。
她一直记得她那天煲好了汤等他回来吃晚饭。
可是,他一直没有回来。
打他的电话是留言,再打还是留言。
她打开衣柜,发现他的衣服和鞋子都不见了。
他离开她了,已经和她分手了。
可她还是着了魔般地想他、等他,爱他。
夜里,躺在床上,她对女友说,男人追你的时候就很好,可是很快就会变。
女友说,再找一个就会忘记上一个。
所以说,那天当她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一个和男友阿坤长得很像的男子阿豪时,爱让她再度失控。
她大胆而直白地告诉他,说他长得很像她以前的男朋友阿坤,她的男朋友半年前出车祸死亡,可她觉得他一直没离开过她。
他对她由怜生爱,搬到她那里住。
她温柔地对他,他的脾气却日益暴躁。
他讨厌她一直把他当做阿坤。
他们吵架,她向他哭诉,说阿坤其实两年前因癌症死了。
阿豪听后很奇怪,觉得她前后说法不一。
她拿出日记向他证明。
阿豪却在她的日记上面,看见她用凌乱的字写着,今天我们分手了,我杀死了他。
阿豪惊恐地看着她对自己目露凶光……几天后,邻居闻见她家有恶臭味,报了警。
她说这一切都是她女友策划的。
警方找到她的女友。
女友说,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她了。
她曾是丈夫阿坤的前女友,他们结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原来,自从分手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每天把自己想象成女友的模样继续自己未完的爱情。
妄想症表面上看非常正常,但是常常会出现一些妄想和幻觉,并且经常听见以及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人和事,他们会说服自己相信一些不真实和不存在的事情,所以病者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虚构和紧张的状态。
一些内向不合群,孤独的青年比较容易患上。
朋友和家人的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爱情结束后,真正要做好的应该是善后和收尾工作。
不要只是一味地想着自己如何获得追寻新爱情的自由。
无论何时,要记得放爱一条生路。
(2006.11.20) 梁咏娜绑住的不是范伟豪的脖子,她掐住的是一个妄想病患者自己的世界,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收不到外界对她的任何信息;她拿刀割开的也不是他的脖子,而是她的前途、她的命运。。
她苦于自己既定的命运,又疲于摆脱自己的命运;她接受不了的是现实,逃离不了的是自己的爱。。。
一切的妄想缘于自己的历史,可她依然谱写不了她未来的命运;日历翻过了时光却翻不了木偶们自己的悲哀。。。
因为被冠以恐怖片,观看时就一直提心吊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每一分钟都在等待着下一秒可能会出现的恐怖情节,却是在一分分的失望着。除了女主角的神经质和男主角的木讷,似乎再也没什么其他感受。蔡卓妍倒是把角色掌握得很好,余文乐的表演在我看来一向是平淡而不起眼,梁洛施在蔡卓妍的光芒下显得太暗淡。
这部电影反映了我高超的智商。我记得坐我旁边的姚瑶有看不懂的地方就问我,我立马诠释其浅显的奥义。。。
算是hk电影中难得的悬疑佳作了,看到结局时又有一种被导演甩这玩儿的感觉,很好,但是色调太暗,乍一看感觉是恐怖片。。。
片中奇特的某些景像具創意,但故事偏沉悶,相較同類性質的影片《薔花,紅蓮》,在劇情架構以及影片思維上差勁許多
很怀疑,这叫恐怖片???真逗。抄《蔷花,红莲》可惜成了四不像。
能提前10分鐘猜到結局的懸疑片不是好驚悚片= =
a sa演的不错
那一年,心理疾病类的恐怖还木有这么泛滥
开始还以为是苦情戏,谁知道是恐怖片。3颗星是给阿SA的
前两年看的??忘了,现在来评评, 老娘看不懂!!
剧情都忘了,就记得当初看了那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觉得自己也产生了妄想。
当年似乎和宁夏姐姐一起看的。
哎,浪费了梁洛施
梁·依萍·泳娜,你把我大中午吓出一身汗🥀蔡卓妍台词和微表情都挺厉害的,“喊坤起床”和“买鱼找钱”两场戏很值得细品,很会演!另外这部戏的音效真的好吓人😅
小时候无意在电视上看的,吓得我记了这么多年,现在再看真的无聊透顶。。。
人物身份的反转
一个人的对角戏,和那些被爱和人伤过的曼妙女子,以及他们身后的悲剧。他们到底是被爱毁了还是被人毁了?
有漏洞吧,死了那么久,为什么肉看着还那么新鲜
觉得阿sa在这个演的还行···电影本身较一般
看的图解,哎,所以说女人对爱情不要太执着,爱情只是一部分,努力经营自己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