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部戏满激励人的,一个穷孩子终于成功的奋斗向上故事。
所以也满主旋律的,不过总之,剧情很精采好看,这部戏就是看侯勇,也因为这部戏让我喜欢上这位演员,侯勇具有一种顽皮的气质,他在刚毅的外表之外,还是有种逗趣可爱的味道,中国演员只有他。
小时候很喜欢看,断断续续看过几遍。
后来回想起来也是部妥妥的神剧,和亮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男主从小被当地土财主收养收为义子,自然是没有亏待,可男主在这富有的环境下长大,竟然连个基础教育都没有,连个字都不识?
…他就靠这大字不识一个,从北到南,把山东、天津、上海的所有的资本雄厚,背景强大的对手全给打败了?
他引以为傲的绝招有两个,一个是智谋,一个是染布秘诀。
这么多年的商战,男主的智谋全是靠小时候讨饭流浪时听戏所学的?
…无非是三国什么的,剧中他时常提起。
他的对手有行业老油条、书香门第、商业世家、霓虹巨鳄、跨界资本,全是受过高等教育、学过专业现代知识、不乏留洋背景,但全被他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包子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在对付上海林家时特别好笑,由于受到对方歧视,男主为了报复,乔装成乞丐用激将法让掌柜用极低价格将布卖他。
连个合同都没签,就个口舌、意气之争,对方竟然就认栽了?
…这种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
他的专业染布知识全是在养父小作坊里工作时和一个老师傅学的。
然后他就凭这个粗糙的、农村的土办法,打败了所有拥有留德、留日背景,学过现代机械化生产、专业知识的对手。
他拥有所有对手全没有的染料调配秘方、织布秘法、拥有鱿鱼须测温法等这些类似武侠秘籍的古代秘方,打败了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
对付淄文海时,运用胶水法使对方彻底破产。
陈除了满腹智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胆大无比,无所畏惧。
他被土匪抓住时,土匪不对他用刑,反而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对方见他敢吃,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倒是隔他的肉啊?
割自己的,他怕什么?
大染坊看到第十一集,被感动哭了。
初只感觉到剧中的正义、谋略、勇气 ...... 都是些关乎事业、成败、财富的种种,看到后面,愈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细腻的、成熟的爱。
这么多年,寿亭在厂房里上蹿下跳,从周村的一家小染坊,到青岛鼎鼎有名的“飞虎牌”,在家陪着采芹的时间太少太少。
可是他们的感情没有一点被岁月稀释的痕迹,反而愈加浓烈,就像久酿的美酒。
最最欣赏的是采芹,她年轻时姿色并不美,不识字,更不用提什么才华。
但越是到后面,越觉得她美!
傻乎乎没见识的村姑娘,终成为仪容大方、贤良淑德的贵太太。
采芹贤惠、安分,寿亭让她在周村带孩子,她就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和老人,再无他。
没有闹也没有怨言,这样一别一年多。
到了青岛,寿亭也常驻厂子,晚上才回家,在家吃不了几顿饭。
采芹从没计较,还是一样炽热得爱着寿亭,帮他打理家事,照顾孩子。
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
所以寿亭的家事井井有条,从没有乱子,他能够安心地在前方商战中拼杀,无畏无惧。
所谓家和,万事兴。
采芹信任她的男人,完全地。
寿亭长时间不回家也好,遇见漂亮妹子也好,采芹都平和处之,根本不会多想。
寿亭也当得起这份信任,这么多年,从来没想娶别的女人,一想漂亮妹子,总会想起采芹的好,念头也就没了,他不舍得给采芹一点委屈。
采芹宽容有肚量。
寿亭脾气急,说几句话就开始骂人了,与他打交道的合作伙伴都知道。
采芹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了解他的性子,每次寿亭脾气又上来了,她从不计较,总是一笑而过。
这真的难能可贵,念他的好,也把他当孩子不计较他的脾气。
所以从未见过他俩争吵。
与此同时,家驹的二太太天不怕地不怕,年轻时吵得天翻地覆,还有东俊的太太,这也许是新式女人初获新生的释放。
女人和男人呢,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互相信任,就是信得过;第二重,互相理解,就是互相体谅;第三重,互相欣赏,就是我看着你好,你看着我也好。
这是对两个人的考验,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行。
寿亭和采芹都不识字,却达到了两个人在一起的和谐美满,也达到了事业的昌盛发展,并不代表无知就可以幸福。
所谓的知识,学了就会了,谁也不比谁聪明太多。
可是寿亭的洞察力,判断力是智慧,采芹的贤良淑德,温婉大度也是智慧。
拥有大智慧的人,能到达的终点更高,看到的风景也只有站在那里才懂。
或许,你让我改变了对人生的追求;忘记看过多少次,但是你是唯一一部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觉得枯燥的作品,更胜最爱周星驰。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大染坊,里面有人刷“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这句话放在这里真的很触动,就像剧里陈寿亭说的,“给我一个太平盛世,我能把布卖到世界各地”,虽然没有那样的才华,但是我们有幸享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也当无憾了。
记得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只是觉得父母难得选择了一部还能看的电视剧,就算陪着他们一遍一遍看下来,印象最深的也是陈寿亭一计接一计胜利的快意与意气风发。
现在在看来,最欣赏的反而是家驹和东初,这两个人其实都很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
当然,家驹这个人生赢家要幸福一点儿。
最感触的却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林祥荣再三恳求截下那辆往济南运布的列车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这个角色真的是成熟了,另一方面就是觉得很心酸。
山河破碎,纵使是像陈寿亭,林老爷子这样的商业奇才,也敌不过国家的衰败。
说到这里,真的觉得演员眼神都很有戏啊,林祥荣挂下电话,瘫坐在椅子里,那个眼神一下就沧桑了十岁都不止,其实连服装都没有换,就是眼神的变化啊。
六哥最后烧厂子那段真是…【我要遁走了,哭到停不下来。
附上最后的旁白当国家不能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保障,不能成为人生实践平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也就似那流星,所有的能力、热血、才华、激情,也只是垂死者那惨白面孔上一缕灿烂的笑容。
这些年反反复复看了七八遍,每当剧荒就翻出来看,每次看到陈六子办那些人都感觉特别痛快。
一共24集,把商战拍的特别简单易懂,一点都不故弄玄虚,节奏感也特别棒。
每次看完都感叹个人再牛如果国家太弱,也只能像六子最后那样悲剧结尾,感谢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真希望现在多出几个陈六子这样既聪明又大气的商业奇才。
真正的爽剧,必须五星!
《大染坊》优酷才24集,不少人说被删减过。
我自己看了之后觉得,剧情跳转很快,时间跨度也大,有的地方需要脑补一些。
当然有的伏笔,一开始没有说的很明确,在之后的剧情中会有交代,呼应前情。
就目前的集数来说,前23集的剧情中,小六子像起点文的男主,完美符合“莫欺少年穷”这句话。
人虽是穷苦出身,但自带主角光环,遇贵人,得机遇,化敌为友,一路开挂,走上事业巅峰。
用人格魅力吸引到了众人的跟随和相助。
可是,最后一集多的内容,看得人心酸了起来,特别是配合片尾曲《把感动留在人间》歌词一起。
套用剧中的那句话: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
从家国情怀到民族大义,从林家隐退到六子吐血,大好河山,满目疮痍,怎么不令人心痛?
一部剧的成功,并非只靠主角,也是由众多出彩的配角共同成就的。
卢家驹的老爹学识渊博,慧眼识人。
出场不多,台词却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国学功底深厚。
他和小六子合伙做生意,给予了无比的信任,才让小六子为今后的发展挖到了第一桶金。
卢家驹,《水云间》的汪子默,集中了前期笑点,学染织专业不会染织,为人风趣,心胸开阔。
是个幸运儿,人生赢家,二个老婆,三个儿女。
可惜剧中没有陈寿亭是如何让卢家驹心服口服地喊他六哥的剧情,过程一定很有趣。
总爱说别人彪呼呼的孙明祖,彪呼呼这个词一开始不明白意思,还特意问了山东同学。
在青岛与陈寿亭明争暗斗多年,关键时刻却不掉链子,是个有骨气有大义的鲁商。
贾思雅,王思懿一直很美,《水浒传》的潘金莲,《秦始皇与阿房女》的逸云,都是她。
这部剧里她的妆容能看出岁月变迁,化妆师用心了。
可惜最后为了赚钱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
沈远宜,竟然是孙俪。
小六子济南开厂前来捧场,本来地痞流氓要来闹事,结果直接瘪掉,我太喜欢看这种戏剧性的高潮了。
林祥荣,上海小开,一开始看不起外地人乡下人,上海人那种感觉拿捏得很到位,那个说话的腔调,啧啧啧。。
最后拉下脸求人帮忙铁路截货,放以前的他怎么可能?
转变很大。
打完电话慢慢坐下,感觉自己受尽了委曲,内心很是无助,立刻回家求老爷子的肯定,也是很可爱了。
相信林老爷子一定很欣慰儿子的成长成熟。
赵东俊,比较谨慎,格局不大,心眼很多的商人。
倒不是说不好,做生意是需要守成的,小心谨慎不错,不过他内心深处其实不太相信小六子,交过几次手吃了亏才服气。
到最后,我都有点怀疑他的那个厂址风水玄学是不是真的灵验了?
赵东初,年轻时候的谢玉,王天风,脸好嫩啊!
《摩登家庭》也有他。
苗瀚东,林伯清,商界大佬的演员气质都很沉稳,光站着,不用说话,自带气场。
周涛飞,感觉小六子对他很欣赏,是不是想栽培他当接班人啊?
所以周死了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丁文东,旅日留学生,装起来还蛮唬人的。
招标那场戏,他的日本老婆真的很美。
吕登标,一个很出彩的配角,前期在工厂里干活吃拿卡要,暗中吃回扣讨价还价的那三个手指,简直要把我笑死了。
他不适合干死活,派他盯人放哨跑业务搞销售的活,脑子不要太灵光~老吴(经济大权在握,做账一把好手,财务一定是要自己人啊),识字的金彪(电工,保镖,保安队长),锁子叔(半个饼的救命之恩,好人有好报),采芹(年轻时候不好看,老了的扮相反而顺眼多了)。。
济南旅馆里的掌柜,迎来送往,说话很有艺术,“陈掌柜的不愿意写字,所以画个圈”。
还有后面上门结账的说辞,话说得漂亮,钱也顺利地要到了。
胶东半岛民族工业的血泪史,值得一看!
首先我想谈谈卢家驹,家驹在陈六子面前,是个只会摆弄染织概念的纨绔子弟,我一开始以为陈六子会把他击垮的落花流水,可没想到,家驹一呆就呆到了结尾,和六子的感情也很动人。
陈六子评价家驹,说家驹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他不争,正因为是他的不争,才能让身为合伙人的陈六子大展拳脚,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
跟着陈六子,家驹挣了很多钱,也一直保持着自我本色,自己的长处也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比如会讲外文,有文化,喜欢女人,和很多印染界的朋友的友谊也都因为有陈六子这条线牵着而一直保持着,可以说是命很好了。
家驹对自己的认识也很清醒,他说什么是走运,碰到对的人就是走运了。
我很慕强,看到厉害的人我首先会特别喜欢甚至于崇拜他的强大,进而自卑,我总是会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短处相比较,别人有的优点我必须有才可以。
这一点我就比不上卢家驹,家驹从来都不会产生这种内耗的情绪,厉害的人,你只要站在他的身边就可以了,没必要一定要超过他,厉害的人也有自身的短板,正因为有你的长处在,你们之间才能1+1>2,以平等的高效的方式大杀四方。
其次我想谈谈陈六子的做人之道。
在青岛时,陈六子将计就计摆了孙明组一道,可他见好就收并没有置人于死地。
在济南时,藤井用低价逼的几个厂子连连亏损,这时陈六子查明了东北实施管制价格的情况,用走私捏住了藤井的命门,他也没有置人于死地。
上海的另一纨绔子弟在报纸上说陈六子是要饭的骗走了8000米布,陈六子又绝处逢生低价销售虞美人,把飞虎牌打入上海周边城市,他也没有置人于死地。
陈六子都能在这些惊险时刻化险为夷,但又把握好分寸,饶别人一命,让别人对他死心塌地,这可是太高级的拉拢人心的方式。
两个字,服气,格局大。
再其次,我想谈一下所有人最终的命运,在国家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所有人都终究是蝼蚁,形势比人强,个人的力量终归是薄弱的。
看到第三集时,被六爷整套营销手段打法所折服——为了更接近布商,出钱,出动关系包下布商的住宿——给门店的促销员送钱,让促销员帮忙推销飞虎牌布匹,还给账房先生和老板都有提成——变相降价,每匹步多给5尺——赞助社会活动,款待记者,通过报纸进行宣传但是这些做法只是在当时的竞争环境中一时适用,在刚出现的时候,像自然环境中来了新物种,对当前格局形成较大冲击;而从长期来看,却是在处处增加企业成本,压低行业毛利,并且让财务变得极其不透明,造假风险飙升,使每个地方都隐藏着被薅羊毛的风险。
不出半个月,所有青岛的布匹工厂,必然都要让出至少5%的行业利润出来养活各种门店销售、记者、布商采购等等,遇到活动甚至要被拉赞助者所变相勒索;而这投出去的钱,却因为行业的恶劣竞争,再也起不到一开始出奇制胜的奇效;只是活生生把一大块生产利润让给其他环节了。
六爷的非常手法只能一时一地生效,长远来看是破坏了行业平衡,压低了整个行业的收益。
类似今天OFO,滴滴,饿了么等平台的寸草不留型“用户补贴”,第一个使用者虽优先获益,但是第一次补贴之后必然造成整个行业的整体绑架,最后把行业利润打到负数,颇有点恶性竞争的意思。
另一段印象深刻的是,第二集,卢老爷子教育家驹的:“要对掌柜的礼贤下士”这刺激我想起,今天的公司环境,似乎很多老板领导都无法做到“礼贤下士”,那么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我认为,礼对于人才,跟利是一个意思,有好的工作环境,有尊重人的领导,这是一个加分项目,为了这个好处,可以接受稍少的报酬。
这就是礼贤下士的本质:以尊重他的形式给人才的一种奖励、回报、这个回报形式独立于利益分配存在,因为它能起到单纯利益相同的效果,甚至更能笼络人心。
毕竟人才对于金钱的需求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尊重才是他们更大的需求,才能让人死心塌地。
所以,今天的老板领导们,如果在与知识型工作者的雇佣关系中还是用随意呵斥,甚至恐吓的办法,只会降低自己可选用人才的范围,以同样的薪资,请到资质更差的人,本质上也是财务支出的浪费。
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互相尊重,则是今天的老板们所能创造的最大的价值。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图片1>最近又跳看了一次《大染坊》,离第一次看已经有12年了,第一次看是和老爸一起看的,第一遍看了其中几集,第二遍基本上完整从头看完,第三遍为跳看。
这次看所得比前几次收获更多,主要是自己具备了更多的系统知识。
应当来说,这部商战片可能是国内最好的商战片。
有几个案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1. 对青岛孙明祖营销战: 1.1.营销 与孙协定了共同的卖价,暗地里给经销商让尺。
让卢家驹去孙主要的大客户下榻的饭店入主,在饭店中截客户;孙的大客户下榻的另一个饭店,则截住送到苗翰东的饭店,而该饭店又不主孙入住。
给青岛各个布铺让利,从铺长、店员、店员组长都让利。
利用爱国游行示威,用飞虎牌的布做游行示威的横幅, 同时登报表达爱国之情。
1.2.假配方 飞虎牌的配方确实要比孙的好,孙用美人计来取,将计就计给了他一个假的,孙明祖上当后印了大批布,并把资金买了大量的布。
后经销商退货,孙无现金,一方面请求小六子回染,另一方面只能把购进的布低价卖给小六。
2. 低价购得滕井坯布 2.1 在青岛商会中,依势(日占东三省)倡议大家立誓不买日本布 调查发现滕井的船将要去东北运粮,料定滕井的船不能在青岛久等,布必须得卖。
私底下向孙明祖讨教,如何避开滕井,得到回乡建议后,就去买票假装要回乡,另一方面让卢陪着孙去游玩,如此,日本人只能找他。
与此同时将手上的布全部卖出,以拥有足够的现金。
另一方面,向济南三元厂开价卖布,解决布的存放问题。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2.2.定价 一件坯布60元,滕井有一万五千件,碍于情势向青岛开价50,小六向济南开价55,并说有两万件。
济南的料想价格可能会更低,所以就等着。
滕井找不到孙,孙的合伙人大洋马想买但是没有钱。
滕井开价35,最后成交。
小六向济南提到以卖5000件,价格提到56,济南着急,马上下订。
3. 与林祥容营销并购战 去林祥容那儿找合伙,不想林态度傲慢。
逼不得已,小六把林的三个高级技工挖走后,还骗买了8000件印花布,但只是要对方道歉,谁知对方就是不道歉,并且料想小六不敢把这8000件花布怎么样,就让他带回去。
林祥容欲用价格战挤垮天津开埠,回头再收拾小六。
小六把价格再压低,开埠倒闭甩卖,小六托苗把开埠收购,再转手于已。
同时把8000件属于林的布低价卖出,并广告声称只适合作尿布,并且大批卖给乞丐,以此打击林的虞美人的品牌形象。
林告负。
4. 与滕井的价格战 滕井与訾家合作,价格极低,小六借经销商暗中买进滕井的布,然后放入青岛冲击滕井在青岛的工厂,滕井欲三家一起打价格战,小六则准备全部吸收低价部,然后走私去东北。
滕井得知,退出价格战。
5. 扳倒訾家 让济南三厂的人都去银行开账户 ;同时安排人假扮日本人,把一种布低价卖给訾家,都訾家印后经过一个程序后布被拉坏,然后叫所有工人都去挤兑,并带动全市人去挤兑,这里訾家的股东劝业银行倒闭。
当然,看下来会觉得小六子的能力太强,在染方面,他懂得如何用中间色配出中间色,以降低成本;并且自己还捣鼓出一种配方,这种配方边干了十几年的大厂都不知道,这种配方如果少加几剂配料,颜色还是那个颜色,但是不久后会掉色,以此打击孙明祖。
而他又十分具有营销的才华。
虽然行事粗鲁,声如乍雷,但又心思慎密,十分富有远见。
不知道如何使用西餐,却知道美金与黄金的保值作用,还懂得用挤兑的方法来整垮一家地区银行,不得不说,我对这种全面的能力是怀疑的。
他的许多知识是从要饭的时候听书学来的,个人认为15岁以前一个人又能听多少书呢?
但是,这再次说明商业认识一定要从案例中学习,理论只是辅助。
说点此剧的不足:对Party的捧,对GMT的贬低,我认为与历史严重不符,这些段落只是宣传需要,作为观众,可以加以选择地过滤。
另外,主人公的性格还是落了窠臼,其实他就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两者的性格有9成相似。
这再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草根出身,行事较为粗鲁,但有谋略的人的自我认同。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后注:我说编剧对商业运作怎么如此透彻,一查才知道,原来此编剧是国内某大公司的CEO,而剧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祖父。
有这样的编剧给观众写剧本,作为观众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之感。
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主人公小六子这么完美。
侯勇这个角色真的拥有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和品德。
看了两遍不止【烂海报】
对“安分守己好媳妇”大加夸赞,在外面从商的女人就得是全靠“身体交易”,她就只能被称呼为“大洋马”处处加以贬低。男主就是民国版“龙傲天”,处处说教又人见人爱,就算开黄腔也是“真诚不做作”,恶心吐了。
我和粑粑有很多一起看剧的记忆
节奏慢 磨磨唧唧
沒錯…我爸就是喜歡這種三個字片名的電視劇
陈六子这个角色塑造得还不错,男频爽文大男主,爱憎分明、聪明多计、粗俗大智。斗元朗青岛立足、算计藤井进军济南、与林家斗法进军印花业、为八路印布……几个商战段落还挺能看
本格经商剧,情节都非常理想化,可以说是商人版魏璎珞了。还有孙俪的角色在里面是干嘛的实在搞不懂,删掉她有什么所谓吗?
还可以吧,主角光环太强大
最爱之一。十一期间又看了一遍~
山影确实有意思。
补
4/10,服了。。。真把陈六子捧上天了
不喜欢男主这样的性格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山东周村,少年乞丐陈六子(后改名陈寿亭)被通和染坊的周掌柜收留,拜师学艺。凭借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陈寿亭逐步掌握染织技艺,并在民族工业发展的浪潮中,创办了自己的染坊,最终成为一代商业巨擘。剧中展现了他在商场中的智慧谋略,以及与各色人物的恩怨情仇。《大染坊》深刻探讨了民族工业的兴衰、商业伦理、个人奋斗与时代变迁等主题。通过陈寿亭的创业历程,展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动荡年代的艰辛与坚持,剧中对商业竞争中的诚信、义气、道德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映了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作为一部年代剧,《大染坊》在服装、道具、场景等方面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风貌。剧中染坊的工作场景、传统工艺的展示,以及市井生活的描绘,都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剧情挺不错但是不太喜欢商战
实在不能共鸣主角,小时候先把师傅饭碗砸掉,成年别人反对日货,他跟日本人做生意还口口声声是在治小日本,挤兑银行受害的更多是普通人,所有商战都是欺诈和无底线,自己还披上华丽的爱国外衣;孙俪那段剧情完全多余。总之,这是一部三观很歪的作品。
高大全人物,有什么好的,奇怪分这么高
家驹跟了六哥 躺赢。
国家太弱 终逃不过一个悲剧 结局有点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