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QAF中文站”公众号)
《江湖医生》铁青着脸走入视野时,我突然意识到,似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厚重刚硬的同性恋电影了。
这电影一开篇,安托宁·萨波托斯基就死了。
那是1957年11月13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兼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命悬一线,但是回天乏术。
在他身旁的医师扬·米科拉谢克,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不少达官贵人都曾领受过他的恩惠,而平日里,手握尿样的平头百姓就在院外排成长龙,等待他的独门诊治。
慕名而至的患者传颂着他的回春妙手,敌对势力则在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唱衰。
宅邸外面,国安部门密切监视,他也只是继续把生活过得云淡风轻。
可是这个以为秉持一颗医者仁心就能安然处世的人,显然错估了当时世道的凶险。
而透过“极权主义”背景来打量米科拉谢克,这传记片就有了被历史裹挟的风力。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对患者一视同仁,而且为了行医方便,并不介意在车头挂上纳粹标志。
可在极权环境中,最不缺的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以及混淆视听、指鹿为马,今日通过治病获得的免死令,隔天可能就是催命符。
更何况,隐私权被践踏,法律体系被玩弄,要在这种情况下明哲保身,绝对难上加难。
大背景已是风雨欲来,可米科拉谢克身上的“污点”仍在不断发酵。
其中相当致命的一个就是同性禁恋,毕竟他们身处一个风气数十年裹足不前的环境,当初为了学医独自住进寡妇老师家中也能惹来闲言碎语,如今两个已婚男人背对社会搞在一起,几乎可以掀翻伦理的屋顶。
这种情况下,电影并不着急大写他们的相恋。
我们只能在跳跃的时间线里,看到米科拉谢克身边伴随着助手弗兰提谢克·帕尔可。
他给医生打印诊断书,帮忙跑腿,开汽车,也在对方想到郊外草地歇息时陪在一侧,需要披外套时在卧室搭一把手,浑然一个必不可少的影子,却很难嗅准恋情的气息。
这也正合他意。
在那样的年代,他们只能用尽工作的幌子,寄居在危如累卵的情感防空洞里。
彼此差了年份与身份,米科拉谢克坠入对帕尔可的迷恋时,这个年轻人烧起了怒火,怒火却不知源于冒犯还是怯懦,再定睛一看,欲火显出了本质。
这场火,二十年也熄灭不了。
周遭永远是阴阴沉沉的,唯独他跟他的相处,有过围炉取暖的温煦。
电影最美好的片段,就是二人幕天席地的日辰,天色正好,裸露的身体在金黄植株间泛着光,手指柔和地骚动,嘴唇则让位给山高海深的目光,突然不识趣的虫子扰了清净,彼此都笑出了风月。
这场从无亲朋印证的恋情,被电影,也被忙碌的日子压缩到了极小的篇幅,但是纵然人神不容,却也一眼万年。
爱意是最难遮掩的,在彼时,捅不捅破这张纸全凭利益关系。
越是势利,就越是现实,万一树倒猢狲散,大概谁也不会感到惊诧。
那在如此强烈的历史讽喻中,二人名不正言不顺的感情线就冒出了两侧拉扯的角力,一方面,这遭到世风与家眷不齿,另一方面,越难越爱的事实天生具有纯粹与本真。
对观众来说,如何共情,特别是在道德边界上共情,可就是电影叙述的难点了,毕竟泡在雷池中的米科拉谢克,早已把一切禁忌犯透。
这就不得不叹一句,不愧是《心之全蚀》的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这个出生于波兰华沙的导演,在“布拉格之春”后留在捷克,还曾因为政治问题被抓到监狱,她在展现米科拉谢克被极权倾轧的状况时,再冷静也有暗涌。
暗涌把活生生的人从大是大非中凸显出来。
禁锢越狠,追求光明的意愿就越强,而当人性之恶被巨细无遗地呈现出来,成全医道的义举就是反攻的利刃。
电影本来就无需背负过多世俗道德的捆绑,而人在里外乱局中端正自己,就有了超越单薄个体的魅力。
蛰伏在这种环境下的情感线,着墨再少,也见金贵。
在相对罕见的这类感情故事中,江湖医生与他的恋人在最后一刻牵手的风起云涌,总有一种磅礴能在心底经久不散。
六零年代,自然灾害加上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时饿殍遍野。
雪上加霜的是,一种不知名的疫病又开始流行,连某重要老首长也未能幸免。
几方医生合力也束手无策,这时一位与会者想起了记忆中妙手回春但彼时在农场改造的老郎中。
老郎中两大绝学:把脉和砒霜。
于是,一场一面围绕老郎中给老首长看病并攻克疫情;一面老郎中接受审查,回顾自己出身杏林世家,年轻留学西洋中西结合,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无数人悬壶济世的故事展开了。
最为人动容的是,老郎中还曾有过一段断袖之情…… 你觉得我是在根据本片编故事,其实我身边有原型,世界说大真大,说小太小……
(其实没有完全捋清楚剧情 有时间二刷吧)看完不知道说什么 突然就想打个比方 比如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不好看一个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高尚的人 纯粹的人一个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这样说 不好 但就是突然想到了这个多数时候 摆在面前的很少是“好”和“不好” 往往是“糟”和“更糟” 人是被裹挟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不得不前进的 渺小 无能为力别人的枪口指着自己 自己的枪口指着别人如此残酷的世道 我该如何面对 柔弱无助的小奶猫要如何活下去(心疼小奶猫)选择成为一名医者 我想救人选择跪在耶稣面前砾石之上忏悔 我想赎罪选择一名助手 助手变成爱人 逼着爱人打掉他自己的孩子 因为我受不了 我的手更脏了一度是高官达人跟前的红人 一度又被陷害 (只是我觉得既然有人要陷害 并不是有人顶罪就可以轻易被放过的选择了默认爱人为我顶罪 这是我一生的罪我不想选 但我只能选一个眼里的关怀 怀里的温度 和牢笼前最后的牵手曾经开怀大笑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从此我要在这世上苟活
男主本性既自私又无私,相关情节众多。
一开始姐姐来要钱那幕就很明显。
参军时被迫射杀同僚,不服从的人的脑浆溅射在他的脸上,愧疚和无力选择自杀却没死,之后便形成如果无法救助,不如亲手毁灭的偏激个性。
摔死猫,砍家门甚至要砍爹,以及用草药(搏一搏)救妹妹的腿。
说到爱情,又宠爱又霸道。
爱情不就是这样吗?
电影的最后,他将罪责推给助手,助手大包大揽,我觉得原因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一方贪生怕死卖友求荣另一方无畏牺牲成全爱人。
首先,那个时代,同性恋就是死,且连累家人遭受唾骂,他们互相陷害,反而让人远离他们是恋人的猜想。
其次,助手到底有没有陷害男主,影片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不要忘了,他才是那个亲手把堕胎茶给老婆喝的人,他并不是好人。
再次,庭审的结局已经很明显了,他俩都会死,那不如他亲手将爱人送上断头台。
片中的主角,扬米克拉谢克。
他是一个天使,凭借近乎“巫术”的“观尿看病”之神技,诊治了无数病人,也守护了他们的健康;他还自掏腰包为病人捐款,热心公益。
他痴心于治病救人,曾留下“如果每一百人中有一个人因为我延寿一年,我就为这片美丽大地挽救了四万年的生命”的名言。
但他也是一个魔鬼,在年少时拿着斧子要砍父亲,把一袋子刚出生的小猫狠狠砸死,为了永远占有助手兼男友甚至给助手草药让他亲手杀掉未出生的孩子,最后他为了脱罪还把所有的“莫须有”罪行全都甩锅到助手头上。
这就是所谓的天才吧!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天才都是疯子!
一个人如果在某方面拥有特别的技能,可能在其他方面就存在残缺,比如性格古怪。
上帝是公平的,这个世界上,也许就没有正常的天才!
推而广之,其本片也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
天使与魔鬼,善心与恶念,其实并存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帅气的男助手真的将“我会永远对你忠诚”从一而终了一辈子,难怪被称为捷克的霸王别姬。
纵观全片,除了对扬医生泌尿问诊的精准识别病症感到惊奇之外,还有两男主的感情也令人感动。
而争议最大的最后一场戏,导演的表达可以说是模糊混沌的,但或许是刻意的克制收敛的,我认为这一段绝对不能仅看表面。
从前面的情节来看,扬医生一方面是医者仁心,把看病救人当做了自己终生目标,一方面经历了战争泯灭人性的摧残和极权统治下扭曲的打压,性格中还是带了些偏激的成分,例如摔死小猫和在平静日子里打碎窗户等。
但这其实也并不矛盾,可以解读为人性的复杂。
而争议最大的最后一场庭审,扬医生将脏水泼给了助手,看上去是妥妥的渣男王八蛋,辜负了可以舍命对他的爱人助手,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把行医救人视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得为之让步,包括男友,包括自己的性命。
细细回味前面的所有情节都可以佐证这一点。
首先是开头部分助手指责医生哪怕自己身体很差也要毫不休息的看病问诊,他自己的各种话也反复地印证了那句“我需要医治病人”,例如临被抓时还在向助手确认明天有多少病人等。
其次可以看出全片出现了非常多宗教相关的镜头,包括扬医生贯穿于全片的凝视自己的向上微张的双手的镜头,这一动作其实也是医生信仰的体现。
一开始身为学徒的他并不信宗教,而是在女老师的带领下逐渐开始信教,而老师让他跟着她一起进行祷告的原因就是“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而凝视自己的双手则是医生心中对自己要行使看病救人使命的不断坚定和自洽。
毫无疑问,最终牺牲自己的爱人也许可以让他继续自己的使命。
而助手呢,完全可以看出是将自己完全托付给医生。
从刚见面的效忠,到竟然答应了医生残忍无理的要求将自己的孩子堕掉,以及最后两人在车里的那段勒颈的身体交流,都可以显示出其实他早已将自己乃至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医生,而医生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面对助手毫不抵抗的时候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下次吧”,其实这也就预示着最后的结局了。
不要说直男助手是被掰弯这种话,我觉得人不会被掰弯的,都是将自己本身的特性吸引出来罢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刚见面就称呼陌生男人为主人,也不会在被后入之后还满怀爱意的看着医生。
最后助手也没有要找律师,一切的指责他都默默承认了下来,是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自己的爱人去实现他心中更宏大的愿望,而医生也深刻的清楚着这一点,况且当时大局已定,两人都是面临着死刑,在本是死局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之举。
你可以说他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私欲,哪怕是崇高的救死扶伤,而去背叛自己的爱人。
但是我相信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绝对不会背叛甚至让他的爱人受伤,就像国家警察上门时他坚定的拒绝爱人的陪伴,而是让他在阁楼躲好,自己一个人下楼去独自面对强权。
所以我觉得关于这个结尾其实导演表现的也很克制,没有大起大合的情绪起伏,甚至都没有意味深长的眼神交流,只有最后在临终分别那一刻眼里的彼此和紧握的双手,而克制的感情其实往往最为动人。
经历过战争的年轻的医生似乎对生命变得很敏感,在他要把那几只小猫丢掉深湖里淹死时,他却选择了直接把它们摔死,看似很残忍,但对猫来说,未必如此。
经历过战争后,他便开始治病救人,似乎成了瘾,只要一天不看病,自己就会焦躁,这可能是战争给他留下的创伤,总想着自己能多救几个人,或许是对之前战争中死在自己眼前的人的一种回复,也是对自己的救赎……却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吸引自己的人,并深深地爱上……医生爱助手吗?
爱,很爱……总是在各个情况下,让他躲起来,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各种困难。
但这份爱显得极具占有欲,爱上这个人,只能是他自己的……助手呢?
或许刚开始并不是太爱,但随着两人相处时间的增长,他慢慢被医生的治病救人所感动,被他对自己那不能言语的爱所感动,在医生让他躲起来,自己去面对外人的打骂时,自己只能躲在墙后啜泣,从那时起,助手就彻底爱上了那个不善言谈的医生……在一起工作了二三十年,早已互相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后,医生似乎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助手身上,我看的时候真的很生气,不是之前很爱他吗?
怎么还那么自私,把莫须有的罪名,推给自己最爱的人呢?
我不想过度解读这个情节,但看到最后两人紧握的双手,炽热的眼神,我想,他们最终都是爱对方到骨子里的人,够了……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希望这是他俩商量好的,法庭上的一个对视,就能让两个相爱的人明白对方的想法,让法庭混乱……)年轻的医生很美,要是早点遇到助手,或许以后的整个人生都变得不一样了……医生终究不能治好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但他却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是善良的,但他也是自私的。
自己爱的人,不容他人一点觊觎对爱情自私,又有什么错呢……刚好自己爱的人也爱自己,不管怎么说,值了……或许错不在他,在那个战乱不安的时代……ps:医生好美!!!特别是年轻的时!!!!助手真的很帅,跟小狼狗一样!!
两人在一起,说不出的美感!!!
其实故事的背景及变化像极了瓦伊达的《下水道》,大概也只有同时遭遇过两种铁蹄无缝蹂躏的东欧国家,才能对极左极右两种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一脉相承的主义同时保持警惕。
没觉得丝毫感动,反而是感到后背发凉,就是一次毫不遮掩的职场PUA,他能让你打掉孩子,有一天就能让你付出生命,所以他到底是英雄还是魔鬼?
那个恐怖的年代所造成的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害,特别是被逼出来的人性中最丑陋的东西,至今看起来依然觉得恐惧,不幸的是,七十年之后这些东西换了一层外衣,依然在全世界到处重登舞台并大行其道,然而大多数人却被所谓公平正义蒙蔽而毫无知觉
看传记片,需要随时备注时间点和历史背景。
因为:以当今的目光去审视过往,所思经常会匪夷。
能做的,只有接受时光留下的记忆:存在即合理,上世纪人的思维,是被当年时局定义的。
片中提及的地点,有一部专门纪念的影片。
点开【剧情简介】,有长篇的背景,足以说明当时战争的残酷程度。
在这样的时局中,救助布尔什维克应该要冒及其大的风险,但在助手开大奔驰从党卫军部接回满面伤痕的男主时被提及。
剧终时,是这样一句话:
于是,功过是非都是被定义在那个年代。
压抑的爱情和被迫害的经历是很多东欧电影叙事中都避不开的元素,在这部电影中,这些元素变奏成为两个男人禁忌之恋。
他有多需要爱呢?
战争撕裂了他原本的纯真,把枪口抵在下颚,命运却没让子弹穿过他的头颅。
战争中那些轻易被夺去的生命让他背负着沉重的创伤,他会跪在尖利粗糙的岩石上,在耶稣面前用最真实最直接的生理痛苦反复确认自己仍在被那些痛苦追赶。
养护花草使他获得平静,跟着穆尔巴赫夫人学习病理让他找到了拯救自己的途径—治病救人。
然而一个江湖郎中并不是他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做着无人理解之事,他的选择只关乎自己,他想要救人,因为一条生命曾经在他枪口下消散。
再一次,他选择了独行。
帕尔克的出现让他有了依靠,让他想要拥有。
从未抓住过任何美好的东西,把所有欢愉和欣喜都留给了这个男人。
生命本就该是明媚的样子,遇见对的人就会如此。
小半生的陪伴里,他也曾用锋利的占有欲刺伤过自己的爱人,但故事的最后,却是帕尔克为他挡下了足以杀死他的审判。
“最糟糕的惩罚是必须去抉择”,而我永远选择你。
专制制度对人性的迫害与摧残,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
草药神医,通过看尿和药草来给人治病,奇准。几条故事线,一个是回顾年轻时如何开始从医,跟自己的助手相恋至今;和现在帮人治病,被诬告毒死2人的法律案件。故事都还不错,演员也表演到位。
大概是想写一个flawed hero,一方面在扭曲历史 胡说八道,另一方面前因后果也不能自圆其说 故事线迷失方向 支离破碎 毫无核心 毫无内在逻辑。
江湖医生不会爱。同行二三十年的情人助理不心寒吗?为什么最后还是握住了他的手? maybe they have talked about this--Fame in medical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m?看尿识病症、草药组合治百病,江湖医生真牛
感觉同性元素并不算很重点……只是“恰好传记主角喜欢同性 而已
再一次感叹时代大潮下小人物身不由己的命运,政权更迭的悲剧也远不止此一例。其中同性恋情的主线更是令人扼腕,一命换一命。医生是无私的,治病救人,不求钱财;却也是自私的,为了留住爱人,不惜杀死他还未出生的孩子。他曾说想要掐死他洗刷自己的罪孽,他却说我原谅你,没想到多年后竟一语成谶。但若说他不爱他怕是有失偏颇,只是助手对他的爱更多,相比之下,他更爱自己作为医者的职责。
以为就是个白景琦拒绝公私合营段小楼拍砖的故事,没想到在拍摄中镜头语言下了大功夫,还多处用玻璃折射制造镜头画面变形,庭审现场的戏四角精度下降也没查到拍摄电影用的什么镜头,库克?海利亚?痞子阀?只有对那些光学镜头熟悉的人才会想起来怎么用那种光线结构缺陷去表达特定的画面和情感
帅哥被PUA得好惨!
????这个结局,为什么??
医学生看了沉默,神父看了流泪。导演水平不错,编剧就。。差评
只看尿液就能对症下药的名医,遭受政治迫害却得到了至爱的救赎,让人难过的悲剧故事,令人尊敬的一种真爱。
导演和编剧是直接放弃塑造palko这个人物了吗
+.5
时间关系,只看了前一半。感觉还不错,有点玄学,有点传奇,但也不想补后一半了。好像也没看到标签里同性的剧情。
為什麽新政府一定要置他於死地?他的同性愛情生活和他的被捕有什麽必然聯系嗎?影片把他描繪成一個神醫,一個無比虔誠的教徒,一個內心帶有暴力傾向的人,一個同性戀者,一個控製欲極強的人。 但是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的。這樣的人本身並沒有什麽好奇怪的。直到影片最後,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麽政府一定要治他得罪,影片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 。
4.5把一个普通的故事拍的好高级,调度、剪辑、画面等。朦胧美,隐喻美,来回串联美。高级美。政治谋害线交杂插入绝美同性爱情线。绝美忠诚痴心专一美受和一生致力于救助病人奉献霸道占有欲强医生攻,忘年恋也很绝🤣第一部捷克电影。
补标
???气死
其实故事的背景及变化像极了瓦伊达的《下水道》,大概也只有同时遭遇过两种铁蹄无缝蹂躏的东欧国家,才能对极左极右两种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一脉相承的主义同时保持警惕。没觉得丝毫感动,反而是感到后背发凉,就是一次毫不遮掩的职场PUA,他能让你打掉孩子,有一天就能让你付出生命,所以他到底是英雄还是魔鬼?那个恐怖的年代所造成的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害,特别是被逼出来的人性中最丑陋的东西,至今看起来依然觉得恐惧,不幸的是,七十年之后这些东西换了一层外衣,依然在全世界到处重登舞台并大行其道,然而大多数人却被所谓公平正义蒙蔽而毫无知觉,悲哀啊。
极权政府下的爱也变得如此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