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求你们别再带着某三某四的肉体出轨➕物质欲望的三观来侮辱他们对爱情和自由的诠释了好吗?
看不懂的话请想办法加深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添点历史知识顺便提高下共情能力行不行再来看剧?
先说一下,正因为心德和祐镇三观太正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当心德拉着祐镇的手让他求自己别走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已啊简直,祐镇看着心爱的女子那痛不欲生的样子钟硕真的诠释的特别好,手动表扬李二硕的神演技,一秒让观众入戏。
自古忠义难两全,我想心德和祐镇肯定都想过,假如当初没有遇到对方就好了。
如果没有遇见,没有在孤寂的黑暗里看到那束光,感受到那片刻温暖,就不会产生希望,然后再坠入无边的绝望。
因为有情有义,所以不愿带着难全的孝义和愧疚苟且偷生。
因为顾念着道德人伦,所以爱的更加克制。
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啊,不想因为自己的爱情去伤害任何一个亲人,可是他们想要毫无顾忌的爱又有哪里做错了?
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谁又愿意用死亡来延续他们的自尊和爱情呢?
最后放上本篇唯一的毒糖,一个充满爱意,愧疚,安慰又欣慰的吻。。。。
此处泪吻真的戳到我了,瞬间读懂了祐镇所有想对心德说却无需说出口的话只愿天堂里祐镇能伴着心德的甜美歌声无忧无虑的写作。
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死之咏赞,第一个感受是心里憋屈、堵得慌,好想大哭一场,但不知何时要哭,感情刚想释放,镜头就拉远了男女主牵手走向大海的背影,只剩下皎洁的月亮,后来月亮也没了,只剩下无尽的黑。
整个基调都让人感到很绝望,无处释放,无处宣泄,所以这就是我不给五星的原因,我认为是这样的。
这部剧仍旧是我最爱的悲剧,题材选自朝鲜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出身封建大家庭但是却希望用文学拯救国民精神的作家金祐镇,和出身贫寒却希望让国人听到洋乐的女高音歌唱家尹心德相遇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们因排演一部新剧结缘,之后坠入爱河,但是迫于时代的压迫、家庭的阻碍,最终选择将身体永远的殉葬于茫茫大海之中,永不分开。
这个结局仍旧是无法解开的。
金祐镇是从小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他不能够对父亲不孝、对妻子不忠,但是他又留过洋,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所以他希望用文学拯救国民,用艺术唤醒这个早已丧失独立的民族,同时,他也爱上了乐观率真的新女性尹心德,他进退两难。
尹心德需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弟弟妹妹需要读书,父亲母亲也需要赡养,在那个时代,古典歌唱艺术不受重视,即使她站上了更大的舞台,也无法解决整个家族的生存困难,特别是又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她连最爱的舞台也无法登上,只能出卖自己的灵魂去给侵略者歌唱,如果反抗全家人都会有生命危险,与此同时,她深深的爱着金祐镇,她希望和金祐镇平等的相爱,所以她也无法接受金祐镇的金钱支持,她进退维谷。
所以只有死亡才是出路。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推动男女主殉情的关键线索就是日本作家有岛武郎和情人自杀,金祐镇和尹心德第一次讲话就是金在诵读有岛的诗篇,尹闯进来,那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鲁迅先生曾评价有岛武郎是资产阶级作家中的一个觉醒者,只是觉醒者一般都孤独且痛苦着,他与情人自杀前曾写下“在爱的面前迎接死神的那一瞬间竟然是如此苍白无力”。
金祐镇说,他以前一直以为有岛是逃避生活的现实,但是他在经历了生活的重重压力,分享了尹心德的无边痛苦后,他明白了有岛是为了活得更像自己,因此才选择死亡,“死亡才是真正的活着”,这是一种力量,一种绝望的力量。
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但是人自始至终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真实的生命,一个是灵魂的生命,如果真实的生命不能活成我的模样,那我希望我的灵魂永生,我的肉体灰飞烟灭。
之前看了小李子和凯特的电影,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泰坦尼克号》,而是据说是被网友调侃为jack和rose婚后生活的《革命之路》。
《泰坦尼克号》我足足看了四遍有余,每一次都为电影中jack和rose凄美的爱情所震撼,并且这份震撼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
一切文艺电影在我这里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更可以说是乌托邦,可以超脱出世俗的眼光,没有道德法律约束,更经受不得人言无端指责。
假如用伦理道德去评判《泰坦尼克号》,你会觉得它忽然索然无味了起来,莫过于一个浪子遇上千金大小姐,订了婚的大小姐精神肉体双出轨的故事,说起来还有些耳熟,俗称婚后遇到了“灵魂伴侣”,这不就是众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套路吗?
从这个角度看它不可能名扬至今。
同样地,《死之咏赞》若将它看俗了,它也不过尔尔。
但《泰坦尼克号》和《死之咏赞》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革命之路》被调侃为jack和rose婚后生活的真实映照,便是因为《泰坦尼克号》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也是因为不少人从世俗的角度评判了《泰坦尼克号》。
你说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怎么可能安稳地携手共度一生?
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下,这样的两个人结合,我觉得恐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jack和rose不仅来自不同的世界,还有着截然不同的三观。
拘束惯了的rose认识了放荡不羁的jack,可能会感觉到一时的新鲜与有趣,但是时间一久了,或许说jack没有死, 他们一起生活在了一块,你猜猜温室的花朵rose会不会嫌弃不修边幅的Jack?
于是这就变成了《革命之路》。
《泰坦尼克号》是乌托邦,《革命之路》就是真实世界。
我不得不说《死之咏赞》若有第二部,两个人没有死,并且最后生活在了一起,极有可能难免于变成jack&rose 2.0,第二对痴男怨女。
打下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一丝犹豫的。
《泰坦尼克号》和《死之咏赞》在剧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是男女主的人设,还是感情处理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点不同,中间夹着两个文化和风俗上截然不同的国度。
现代人的爱情观里很讲究“共同话题”,很巧合的是,《泰坦尼克号》的rose和jack起码还有着对探索世界的共同幻想和向往,而《死之咏赞》金祐镇、尹心惪是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的。
至少在我观影的过程中,看着两个人的交往过程,我没有感受到一丝兴趣爱好、观点碰撞的喜悦,我甚至在想这两个人聊天聊得笑逐颜开的,能聊什么呢?
他们并不是完全相知的。
但在当时的社会和周边的环境影响下,金祐镇的存在,尹心惪的存在,对彼此来说,真的已经足够了。
你可以不懂我,没有关系,至少你是支持我的。
这点我觉得在一段持久的感情中特别重要。
也许爱情并不在于有“共同话题”,而在于“尊重”。
想来也是,每个人都奔着共同话题去找寻自己的伴侣,这真的不是在找“世另我”吗?
还不如去克隆一个性转的自己。
爱情,并不是对于《死之咏赞》我想说的主要,这不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也不是它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真正想讲的也不是两人“悲剧”结尾的爱情,不是尹心惪,而是金祐镇。
就连导演自己也想通过这部电影探索百年前的这个人物——金祐镇的精神世界。
金祐镇对死亡的定义,让我觉得他很独特。
但启发我的对他独特的认知,却不是他独特的全部。
他的独特,是继承家业的富家子弟中的独特,是动荡年代下的旧社会中拥有着先进思想的独特,更是一种对乌托邦的向往,浪漫主义刻在了骨子里,让他独特。
“我不止一次义愤填膺地诅咒自己的命运,在恶魔的包围下,只有那么一次,是她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写作和尹心惪是两束光,照进了金祐镇的心中,但除去这两束光,金祐镇拥有的,更多的是黑暗。
家庭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或许是促使尹心惪想要逃离现实世界的原因,对于家境殷实的金祐镇来说,当这些都不是困扰的时候,是什么促使了他将死亡看作“平常”“无所谓”?
贯穿着整部剧的始终有一个名人——有岛武郎,也许导演也觉得有岛武郎和金祐镇很相像。
与尹心惪初次相遇时的金祐镇,在窗台边念着有岛武郎的《爱是恣意夺取》;和有岛武郎一样,最后选择以自我了结的方式和尹心惪一起拥抱死亡。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金祐镇了解有岛武郎,向往着“有岛武郎”。
他死于对现实生活中自我表现的不满,死于对抱负、信仰的追求难以在现实中实现的不甘。
“你现在活着吗?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地活着。
”选择死去,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实现抱负,实现信仰。
无奈又悲哀,真正的“为自己而活”只能通过做出那样的抉择来实现。
惊喜又敬佩,他死了,他活了。
怎么看啊?
他 我咋进了豆瓣之后,不知道从哪里看的呀?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从哪里看,这个我特别想看,可是我一直不知道从哪里看。
大家快帮帮我,哪里可以看李钟硕演的这个死的赞美从哪里可以看呀,我好想看,这都2021年了我还看不了。
拜托了,拜托了,大家帮帮忙,拜托了,拜托了,怎么看怎么看在哪里看?
在哪里看在哪里看谁能告诉我帮帮我,非常感谢。
为了理解《阴天》的背景于是看了《死的赞美》,看完之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已经无心管演的咋样了,我只想问问这个编剧,问问这个本子到底咋想的啊?!
这部剧如果只看主线剧情——女高音尹心悳与剧作家金祐镇之间的悲剧爱情的话,情节其实是挺俗套的,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与一个有利益婚约的女人,追寻真爱而走到一起最后跳海殉情,单看起来甚至诡异到无法理解。
但是放在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凸显出来,国家解放与进步、阶级与父权家庭,和最后字幕里的对死亡与自我。
这些话题在剧里都有提及,我仍就觉得它很是一般的原因在于,这个历史和这些话题都太大太宽,放在6集的剧里宛如笔盒企图装下大象,本子却每一个方面都要表现,但是每个点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
整部剧的基调都是沉重而痛苦的,即使是在两位初相遇一起排练的时刻,二人也是背负着现实与理想矛盾的,带着浓重悲剧色彩的,但是拍摄的手法让人每每想要产生共情的时候,都被细枝末节的慢放镜头打消了。
只能说野心太大但是切角太小了,又做不到以小见大,真的感觉可惜!
要是选我最喜欢的一段,那一定是最后两人决议赴死,在船上起舞后一起跳海的片段,让我感受到最后时刻的浪漫与片名“赞美”。
真的,只想问问编剧,如果不能把你所想的所想表达的完整地体现,咱能不能稍微删减一下或者选择选择啊…
你以为的死是死吗?
那是我的活。
我自身不由己。
我怎么与之抗衡?
抛弃我的家庭?
抹去我这一身铅华?
不对。
那都不是我想要的。
爱,对于你我而言不是肌肤之亲,不是生老华发。
是这一辈子你不能抗衡,也是你抗衡不了的代价。
你以为我想死吗?
我想活着。
我想为了自己而活。
我也想有生之年为了你而活。
爱而不得,我倦了。
死那是最无力的抗争。
我,我。
不死?
我又能为自己,为你而做出什么?
男女主身在那种情况下,想爱而不敢爱,进退两难。
最后双双殉情,简直是意难平啊。
一开始没有哭,直到男主把女主带回家,让女主知道他有个妻子的时候。
天啊,实在没忍住,泪崩。
演技实在让人心疼。
最后两人分明就是要去死,而句句不提“死”字,那种纯碎的爱情。
时代背景下的无奈。
现在一想起来都感觉难过。
还行又不大行,没虐到位,压抑中不够悲壮,最后一个空镜让人觉得很遗憾,就像是他们跳完舞去睡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了。
男主是不是还可以抗争一下,至少回信与父亲继续抗争,父亲态度明显服软了,父亲是否真的会愿意逼死自己的儿子也不愿意做出让步?
男主从家里逃出来,与女主约到日本,到与女主共赴死亡,中间思想有哪些变化,没有升华,这其中态度转变得太快了,快到让我觉得男主是在女主说想休息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真的选休息这个选项,而不是他自己本身与命运抗争无数次的结果。
快到让我疑惑他们是不是真的准备赴死,抱在一起就像是准备去度蜜月的。
不知道是不是男主微笑唇的原因,除了他和父亲对戏激烈的那场,没感到情绪波动,就算是人设高冷内敛,但是微表情也没演绎到位,就欠缺张力了。
觉得女主演技更胜一筹,女主经历梦想破碎,家人质疑,形象被毁,从出场到闭幕,情绪变化都是有推进的。
要是结尾配乐还有一曲死的赞美,就更完美了。
这部剧很短,是非典型韩剧,唯美而悲怆,同时又非常克制,很少大哭大闹和大喊大叫。
几个重要演员外形都很出众,演得也相当克制,常常眼中含泪却不发一言。
如此表演符合人物个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纵使金祐镇万般不愿意,还是不得不按照父亲的安排过父亲想要的生活。
所幸他遇见了尹心德,一个活泼可爱关心他理解他热爱他又美丽富有才情的女人。
他起初是拒绝对方的情意的,即使被打动也努力拒对方与千里之外,无奈爱情的魅力太大,他终于还是缴械投降,为对方所吸引。。
他差一点吻上对方,终究还是克制了。
看很多评论说金是渣男,恕我不能苟同,看待一个人物需要结合对方所处的环境和教育背景。
金从小受到的就是儒教孝的教育,那个时代离开发妻追求爱情的新新人类也处处可见,如果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和眼光去衡量一百年前的人,恐怕很多名人伟人都难逃其纠。
况且当心德正是向金祐镇伸出手时,他选择了一种迂回的方式拒绝了对方,他请她和剧团一起到家中做客,丝毫不避讳自己已婚的身份,这对彼此都是莫大的打击。
看着心德踉跄离去,金祐镇心里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他只有含着泪水端坐着眼看对方离去,一言不发。
再见面两人也是非常克制,不需要说出来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直到五年后金祐镇遵守诺言去剧院看心德表演,热情迸发的心德穿着长长的演出裙裾就从台上追下来,两人终于开始偷偷见面。
最后因为金祐镇父亲的阻挠和心德所受到的家庭经济压力,两人面临分手,心德在海边哭这请求对方挽留自己,金祐镇依然一言不发,只是眼里有泪花,他知道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对方,除了钱,而这正是心德所拒绝的,因为她不能让这份感情被污染。
分手后的金祐镇拼命写作,白天按照父亲的意愿打理父亲的生意,晚上就伏案写作。
因为心德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心德想看他写的东西。
虽然不能在一起,起码文字可以被对方看见。
也是鼓励一个人追求理想是容易的,但这后面的代价也只有当事者能明白,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灿烂,宛如昙花。
申惠善心德五年前的活泼可爱又率真年轻和五年后的成熟沧桑和悲哀隐忍都表现得很到位。
李钟硕也展现了金祐镇的热情又克制悲哀的一面。
直到后来心德忍不住对他的思念给他打电话,虽然一言不发,也让他心里起了波澜,不惜要背叛家庭和父亲和她在一起。
当心德被误解被传闻所困时,金祐镇毫不犹豫地相信她,他的信一定给了困境中的心德极大的安慰。
当两人在日本再次相见时,金祐镇面临父亲以死相逼的困境,心德也是陷于两难之中,如果为朝奸政府歌唱,“我的灵魂就死了“,如果不去,“我的父母恐怕就活不了。
“两人都深陷极大的痛苦之中,难以抉择,最终决定不如归去。
第一次两人可以在一起快乐地渡过彼此人生的终点。
死,是为了更好的活,是为了活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出卖灵魂,让自己活着痛苦之中。
上船时,他们都用了自己为自己选的名字,金水山和尹水仙。
在最后一支舞,两人深情相吻,魂归大海,从此不再分离。
村上春树认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她是我生命的希望,也是绝望。
”黑暗中的光,雪中的碳,荆棘密布中的双手;你带我逃出绝境,却又走入了另一个绝境,我看不到那束光,感受不到那块碳,握不住那双手,多希望这些温暖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至于让我触碰到这冰冷世界的一丝温暖后,再重重地将我打回原形。
“爱情般的痛苦,因为是不能爱的人。
”我是爱着你的吧,所以才会如此心动,你才华横溢,与众不同,脑海里是挥之不去你的影子,心底是抹不掉的你的位置,你有你的家庭你的妻子,我知道我不应该违背道德伦理去爱你,在这个框架下,想念你都成了一件特别痛苦可耻的事情。
金佑镇尹心德,从来都是奢望。
所以,走向死亡,走向你,走向那个没有名字的地方,那里有自由,有灵魂,有我们。
“你现在活着么?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的活。
”——《生死论》
我是想活着,才走向死亡,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你看,甚至连自杀,他们都是心照不宣的。
但在我看来“殉情”这个词或许并不贴切,爱而不得确实是金佑镇和尹心德自杀的一部分原因,可余下的一大部分都是源于社会的世俗、家庭的施压和道德的谴责。
在这重重地压迫下,两个人各自都产生了自杀的想法,爱情就像一个导火索,只是加速了两个人的死亡。
他们是拥有着现代思想却生活在封建的社会的人。
我们不能用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出轨去衡量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甚至没有灵魂,我并没有说出轨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只是在那个世俗的社会,能遇到一个能彼此理解,崇尚自由和信仰灵魂的人,就算不在一起,也难免不动心。
谁都不是圣人,倒退几十年,用现在的思想去审视当时的社会,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安之若命吧。
虽然这并不符合伦理和道德的观念,但这是事实。
自由和道德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
而正是因为我们现在拥有绝对的自由,所以这种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做法是不对的,但是可以给一些相对程度上的理解。
并且这部剧重点是在歌颂自由和灵魂,男女主的一切都只是时代的背景。
可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纠结住那一个点不放,去弘扬自己认为的三观和正义,操心着“美化出轨的剧”会带坏别人。
而这所谓的“美化出轨”绝对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是一堆“三观正”的网友引导的,打着影响不好名义,其实就是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反驳的人施以道德伦理和三观不正的欺压,毕竟,出轨确实是一个不正确的事情,所以,那些充当网络上正义的使者频繁出现了。
也正是因为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在没有播出前就已传的沸沸扬扬。
所以其中也不乏没有看过就来评价的人。
你可以觉得剧情不好打低分,可以因为觉得演员演技不到位给差评,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个人思考空间,但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认同有些人所谓的弘扬和美化出轨。
(这里的话是作为三更的吐槽,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有些人去故意引导这部剧的思想和观念)回归正题金佑镇,尹心德。
作为长子长女,面对家庭长久以来的压力,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摧残,想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昨晚播出的第三集剧情中,连续不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也都在一步一步逼迫着两个人走向自杀的道路,男主父亲的绝食,来自于妻子“你要做好一个儿子的本分”的压力,女主弟弟妹妹的学费,众人纷坛的流言,局长的威胁和侮辱,一件件一桩桩,都在加速着致使这个悲剧的发生。
他们何尝又不想活着呢,可是活着太累,太痛苦了。
他们可以继续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甚至可以抛弃道德和伦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是家人,是他们唯一的底线。
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绝食,也没办法放弃家人的安危于不顾。
因为在道德和心灵上,不允许我这么做。
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知道,我就不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尹心德说,我好累,我想休息了。
金佑镇说,那来我身边休息吧。
只有他们懂彼此。
他们是接受过文化有着远大报复和自己理想的人。
所以没办法,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自由,没办法放弃自己的灵魂,放弃彼此。
然而也正是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思想,所以也没办法,放弃自己的家人。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上,永远得不出结果。
他们都是既善良又孝顺的人。
只想,能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和彼此一起。
我只是想为自己而活,过符合我自己想法的人生,可是就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我。
他们真的没有做好一个儿子,女儿的本分么?
他们做的还不多么,被你们操控的还不够么,这是他们的人生啊!
他们即使选择死亡都不愿意放弃你们,为什么,为什么还在不停地逼迫着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她们有自己的灵魂和自由呢?
可是与其说我恨极了男女主的家庭,倒不如说恨极了那个世俗的社会。
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错,那个时代,哪有什么追求自由和理想可言,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活着,但是他们,才是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而像男女主这种跳出固有的封建世俗的框框,不愿意当社会的奴隶,或许就是“异类”般的存在吧。
生不逢时,我只能这么说。
我甚至也希望他们能够死去,因为相对于死亡,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更痛苦。
很难受,也很悲伤,看着他们没有灵魂的活着。
看着他们备受折磨地活着。
或许这才是happy ending吧。
好想休息一下,想无忧无虑一点。
所以才那么淡然地走向死亡。
因为死,即是生。
(以下为前两集后更新,多谢评论区小可爱指正,所以改掉了一些矛盾的观点)先爆两张图,死之咏赞播出当日热爆了韩网NAVER,
二三集亦是
目前死之咏赞已经播出了两集(也可以说是四集),剧情走向已经很明晰了,第二集相对第一集而言,正在逐渐趋于悲伤的一个氛围中。
我想说,金佑镇,尹心德,时代导致了他们这样的悲剧。
男女主虽然家庭背景天差地别,但却都逃脱不了封建社会被安排的下场。
在我看来,金佑镇和尹心德殉情自杀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不得思念成疾。
其实,金佑镇自杀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尹心德的出现,只是更加深了他的这个想法。
第二集结尾,喝醉的金佑镇终于对父亲发泄了他多年以来的不满,争吵过后,金佑镇面无表情地问父亲,你究竟是想让我活,还是想让我死。
父亲走后,他低着头,又重复了一遍。
我想如果一个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谁也不愿意过这么糟糕的人生吧。
尊贵的身份,优渥的家庭,大方美丽的妻子,虽然看似梦寐以求平安顺逐,但是却都是由别人一手操控的。
如果人的一生,不能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不能选择自己所爱的妻子,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一具躯壳,任人摆弄。
一个人,只有自由,才会让那些外在的附属变得有价值起来。
尹心德对金佑镇说,你是个好人。
没错,金佑镇确实是一个好人。
他孝顺,懂事,理智,在第二集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金佑镇约束于道德和责任之间,推开了尹心德。
所以他才会故意去让尹心德见到自己的妻子,想让她死心也想让自己死心,并且金佑镇一生都在受父亲的摆布和安排,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写作,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但即使他在崩溃边缘跟父亲大喊,也不忘记说,我永远是爸爸的孩子,一直到死去我也是爸爸的孩子,爸爸,我是在哀求你。
因此我一直觉得金佑镇之所以一直听从父亲的安排也是源于他对父亲的尊敬和孝顺。
所以尹心德对金佑镇说,无论怎样我都希望你能抓住我的手,告诉我不要走,但是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
出于对尹心德的责任,也是出于对家人的责任。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金佑镇和尹心德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无时无刻的想,当初要是没有认识尹心德就好了,当初要是没有爱上尹心德就好了。
因为爱上尹心德不仅会使自己遭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而且他也深刻的知道,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尹心德。
金佑镇有颗自由的心,他不想被陈旧的思想给固封住,他想弘扬韩国文化,想唤醒民众对艺术的自尊心。
但是没人能理解他,他的朋友被看作戏子,作品被看为垃圾。
他问妻子,你不觉得累么,按照规定的人生轨迹活着。
妻子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根深蒂固的时代观念才是最可悲的。
突然间,我完全可以理解金佑镇为什么会爱上尹心德,为什么在已经分别五年后,抱着她,对她说,忘不掉就随它去吧,我也会这么做。
对金佑镇来说,写作能填满他的心,是静默时光里宽慰他痛苦内心的一双手,文字会融入他的生活,留下芳香,永远不会死去。
尹心德说,佑镇,你写作吧,我喜欢看你的文字。
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人,只有他们懂得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尹心德深深地懂得他的文学,可以抚平他黑暗的深渊,同他一起绝望的哭泣,他们彼此欣赏,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
剧情慢慢发展,小男孩边跑边发着报纸,一对恋人自杀。
也为此后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总之在这个固步自封的社会,金佑镇,尹心德,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我并不觉得金佑镇渣,在自己的一生都被别人安排状态下,这更像是他做出的一种反击,一种对社会的抵触。
然而他知道这并没什么用,只要活着,他们这段爱情永远不能开花结果,道德伦理也一直在无限的折磨着两个人,所以,两个人选择了自杀不禁唏嘘,那个时代催生了多少这样的悲剧发生,金佑镇,尹心德,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结尾。
即使金佑镇没有妻子,他和尹心德也是毫无可能。
会不会有有另一个尹心德或者金佑镇,在那个社会,被禁锢了一辈子…如果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那么就不会有出轨这一说了。
取自金佑镇四杀前三个月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支持我们李演员的作品忘了说还有一月份的浪漫是别册附录你要是不看我可是会很凶的哦(看完结局再来更)
李钟硕和申惠善俩人不来电,前者演的痕迹太重了,后者唱歌则太端着,不敢做大表情,点不像个高音。姐姐公费留学去的开销相对不那么大的日本,弟弟妹妹自费赴美还学消费大于投资的音乐是什么鬼啊….还得心悳任劳任怨去筹钱,流言四起了俩死小孩先跑来质疑姐姐,爹妈更是为了苟活直接卖女儿,幸好提亲对象还蛮善解人意哦….尹心悳你朝鲜樊胜美哦。
故事平平,没看出男女主的感情有多深。男主面瘫,女主演得倒是不错,有几个泪点。
结局让我想到:海上明月生,天涯共此时。真美啊。但两位主演还是太浅薄了,没演出那种爱与哀愁
李钟硕怎么空有一张脸啊😭
朝鲜半岛从封建王朝直接进入到日本殖民时期,那个时候他们究竟穿什么,请正视自己的历史,不要只想着偷我们的民国。
喜欢两位演员的演技,尤其是李钟硕淡淡的隐而不发。故事讲得很平缓,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但画面和音乐都太优美了。所以很喜欢。
无病呻吟
“我很认真聆听我命运的诅咒 在这恶魔的包围中 只有她一个人给我心里的安慰”从第一集看似平淡的悲伤,却给人一种步步伤痛入骨的感觉 。当自己远大的理想因现实所迫而无法实现时,当自己被误解为人所难进退维谷时,能给予安慰的或许唯有爱情。他们死去的不是爱情,而是那无处安放的爱国情怀,愿水山和水仙都生活如愿。[仅仅谈论家庭伦理男女之爱而否认这部剧未免有点太狭隘]
真的不好看🙂主要不喜欢女主。
朝鲜这个年代根本不是这样的服装啊 参考金敏喜的小姐 还有申惠善怎么那么喜欢演偷别国文化的剧。。。yue了
中国的民国时代竟然在大韩民国…
这种太过高雅音乐欣赏不来,很多人只要是李钟硕演的就无条件打高分,真的很讨厌这种不理智行为。
感觉男主少了些年代感,不知怎么的我完全没感觉,可能是剧里对背景交代不足,格局也比较小
海报贴满大街能开个唱的顶流家里吃不起饭 对不起这个设定我真的说服不了自己
没什么亮点,本人不是欧巴粉,所以不要喷我!
男主完全没演出对写作 爱人 的那种爱 毫无层次
韩国人对家国大义的想象还停留在《家》的水平?这剧本就把男主角感动了零片酬出演😓天啊,韩国的革命资源是有多贫乏……好家伙日据时代的场景做得比横店还新,要是不说我真看不出来这讲的是100年前的事了,还以为是当代偶像剧。另外真确定那时候朝鲜有那么多有钱人???换个场景谈恋爱而已……
现在再看民国时期的所谓爱情悲剧 真的有点理解不了了 虽然提倡自由恋爱 反对包办婚姻 但是要和素未蒙面的男人结婚 男主的妻子也是受害者 不能因为男女主想要追求真爱 就把一个无辜的女人也牵连进去吧
这就是人类爱情故事话本里最古老的一类叙事…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李钟硕,他的演技“独美”痕迹太重了,要落不落的轻飘飘的眼神,还有跟女主同框时候时时刻刻后仰、翘腿以及双臂抱胸的肢体动作,难以想象这是对女主角心动乃至深爱的样子…仿佛在装X和拍广告…拔草了
二硕自听音之后演技再也没有了灵魂 下部见吧 希望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