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十集了,最垃的是前四集,现在剧情渐入佳境了。
这里的每个人都好像不是八九十年代的人,但是活在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里,原著沉重讽刺的基调被剧改得轻松明快,可是现实的腐朽和事件的沉重本身是无法抹去的,越轻描淡写反而越显荒诞。
比起年代剧我更愿意将它看成一场思想实验吧,关于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活在八九十年代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用现在的视角和当时的社会冲撞,那么那个时代的天花板又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客观的屏障——青春依旧又香甜又腐烂,没有学历贬值的时代里人们早早地有了工作,成为一个独立但又没那么孤立的个体,人性和现实里肮脏和明亮的部分都显得单纯而浓郁。
又或许这纯是一种喜剧手法,我们身在局外,不觉冒犯和悲哀。
不变的是那条一直流淌的河,我们在河岸徘徊,依旧迷茫地望向天际,从天黑望到天亮,是谓成长。
我很喜欢白蓝,我也会想起陈清扬。
如果路小路的行为仅仅基于一个年轻人和家教、朋友等亲历的成长环境,白蓝的反叛显然更深刻,带着女性的自我意识以及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审视。
以及我真的太喜欢路小路从医务室醒来那段镜头了,少年一瞬间动心就永远动心。
什么时候侯明昊能演一个质量好一些的台湾青春文艺电影就好了orz看到第13集了,唉我的心情真的很矛盾一方面导演真的很擅长拍青春偶像剧里面有好多谈恋爱的桥段真的很细腻很心动很青春,但是另一方面一想到这是改编就又…为什么不找一个原创剧本拍……这锅炉爆炸你们船戏也就挺离谱的…结尾侯明昊唱的忘了你忘了我很好听呀,果然有演员侯明昊的一口饭吃就有歌手侯明昊的一口汤喝
追到了最新一集,总体来说是还不错的。
整体的运镜和画面色彩超唯美,风景也是在我家乡汕头拍的,很有90年代的感觉,不过有些地方的装修确实新了点哈哈。
白蓝一直都没有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坚持,路小路一开始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错过高考后进厂混日子,通过白蓝意识到人生有很多种出路,开始为自己和白蓝的将来而奋斗。
里面的感情,爱情都太过美好,很童话。
但这些都有点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路小路和白蓝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俩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很不一样,根本不会走到一起的。
听说小说最后俩人没有在一起,嗯,这才是最正常不过的结局,就是不知道剧版会不会有he,期待了。
虽然最开始被错过高考气到缓了很久,但继续看下去才发现看这个剧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
原著的忧伤戏谑变成了诙谐的喜剧基调,当然是带着一些叹息的。
很多不完美的行为和性格那么真实,也存在过,是跨越时代的共鸣感。
路内自己提到的小路浑浑噩噩的青春,没有指望也没有梦想的生活里出现的桥段成为了后来回忆的平常。
“一家工厂就是一个工人世世代代生老病死的小社会。
在这家专门生产糖精的工厂里面,路小路“浑浑噩噩毫无理想”地渡过了他黄金一般的青年时代,从受人尊重的钳工、电工到三班倒的普通车间工人。
”透过这部剧看到的还是生活本身,好像在很多的当下里那么多起伏和跌宕,但是本身就像困在一个大树大树脚下的蚂蚁,一生爬再远也离不开这片公园,除非是爬到了叶子上或者站到了人身上被带着离开。
白蓝是这样离开的人,他没有被困住地去追求了不一样的生活,而小路没有,他没有登上任何一个可以成为方舟的叶子,也没有被人唤醒带走。
忍不住回看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时间里虚度的不经觉察的浪费好像和琐碎的工作一样可以被归纳于蚂蚁的日常。
但换过来想,又觉得这种琐碎也并不可少,只在于回看的时候你处在何处。
当下或浪漫或失意或痛苦或极其投入真情实感的东西,再放远去看他们只会觉得是蒙着灰的片段,当然他们在当下鲜活着,但是迟早会凋谢掉。
可是青春的恣意挥霍掉的那些黄金时代还是那么饱满涨溢着无穷的生命力,不管是日复一日拧紧的螺丝里,还是闲言碎语无聊的水管口的水流里,青春就是这样被拧开闸门大剌剌地放掉的。
年代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写实的背景和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的那些过去…每个时代的人的困境和困惑不同,但真实的刺痛感还是使人惊醒,活着的每个瞬间所造的过去就是巴比伦。
就跟我当时期待的那样 很喜欢 符合预期甚至超出 可圈可点 我是81年生人 剧版路小路是77年生人 那时候高考确实不是唯一出路 而且是大厂子弟 了解~但是吊儿郎当只顾义气无所畏惧的态度后面也会慢慢成长起来 希望后面不会令我失望 男主好帅啊 俊美少年 比很多现偶男主帅很多 放得开 有一双会爱人的眼睛 女主港风美女 我记得她演过《芳华》两人有cp感 吻戏看得老脸红 哈哈 还要夸一夸导演 画面巧思👍
90后00后们认为最不合理的没赶上高考,其实很合理,时代差异罢了,因为90年代那会,社会大众对于高考的总体执念远远低于现在,录取率也低的吓人,正常人就是去考了也考不上,然后能进厂对于年轻人就算很不错的选择了。
考前跑去干别的事情,时间没赶上,最后还是尝试了要进考场,但没能进入,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应该现实中就蛮多的。
那个年代能进厂的都不是简单人,前面李光南妈妈还感谢小路妈妈让他儿子和小路一起进厂!
那时候基本进厂是铁饭碗,尤其是小路妈妈还是处长!
小路就是不上高中托关系都能进厂!
所以在小路眼里高考还真没多么重要!
而且剧后面有工厂倒闭他们创业!
毕竟19岁的路小路想不到以后,他错过高考也是有退路的!
没有经过任何生活的毒打,剧后面有他成长之后继续选择了上夜大成人高考,这部剧是写实的,就连现在我们高考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觉得成绩不好不愿意上学了,更何况路小路的退路那么多,爸爸妈妈都是国企员工他能轻松进厂继承铁饭碗,路小路本身其实没有认为高考多重要,也正是因为路小路开始这样不成熟的认知,在遇到白蓝后经历了工厂改革倒闭才让他成长起来知道高考的重要,选择继续上夜大参加成考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受古惑仔小马哥的影响都是空有一副热血,那个年龄的他们也不会考虑那么多,就连路大江如果是循规蹈矩不是这样的天不怕地不怕混社会的话他也不会成为可以承包溜冰场的老板!
那时候的年轻男孩都想当英雄!
义气大于一切、最后路小路会成长会回到正确的轨道去上夜大参加成考
一部不错的年代青春剧,对于曾经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中年人来说,是一种既现实又略带唯美化的回忆。
九十年代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各种变化和挑战的年代,是一个深受各种外来文化和经济影响的年代,人们一边仍然被各种保守不开放的思想所桎梏,一边又被港台影视作品自由奔放的思想所影响。
尤其是对当时思想不成熟的年轻人来说,可以说影响巨大。
好像像剧中男主路小路这样的年轻人在身边总能找到几个。
他们冲动,热血,把哥们意气看的比天大,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
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不那么完美的,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同时,他们也是朝气蓬勃的,不会轻易服输的一代,他们的创造力在现在来看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所以请允许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角色经历他们的曲折人生,慢慢成长起来吧。
剧的基本基调现在播出的部分还是偏喜剧的,所以不论色彩还是背景都是略明亮的,但总觉得接下来有一点点往挫折发展的趋势了,拭目以待了。
这个剧的一大优点是一些画面拍的太美了,非常唯美的镜头很多。
太会营造浪漫的氛围感了,甜蜜的让镜头前的自己跟着冒粉红泡泡。
几位主演的演绎也值得夸一夸,松弛自然,仿佛他们在经历着这段生活,而不是去演出这段人生。
不是只为了拍出美美的写真似的画面,这才是好的演员。
而且台词也都用原声,水平真不错。
杨采钰,侯明昊,挺值得期待的,可以考虑去欣赏一下他们的其他作品了。
这部剧还是挺让人意外的,剧情整体来说比较轻松愉悦,比较下饭的一部剧。
虽然说第一集错过高考这个部分有点雷人,但是那个年代,还是青春热血劲更多。
剧中的少年们,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既有迷茫与困惑,也有勇气与坚定。
他们的青春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充满了色彩与温度。
剧中的主题也还是很向上很正面的,青春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度过它。
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段时光。
跳过开头的高考争议吧,国营工厂的双职工家庭独生子在那个年代是家境很好的,当时大学生太少了,所以即使不上大学进国营厂也是很好的出路,所以才会有你们无法理解的漫不经心。
当然路小路在后面自然会为此付出代价,当他看到自己和姐姐的差距越来越大,当他在上海找工作不断碰壁,他会终于明白错过高考对他来说失去了什么,从而成长奋发。
第二年高考能考600分的人,不会停留在你们难以接受的工人身份和高中学历的。
其实剧情非常好看,节奏很快,国企下岗潮之前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工厂青年从热血仗义懵懂无知到逐渐认识到更大的世界并不断成长,轻松欢快中有笑有泪。
剧中很多细节都暗示了国企改制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行政官僚,人浮于事,贪污腐败,权色交易,工人偷盗生产资料,维修班气氛很欢乐其实背后也是混吃等死。
16集预告明确展现了国企当时已经无力给重病职工报医疗保险,不仅是金孔雀食品厂,整个中国的公有制企业都到了不改不行的生死关头。
路小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白蓝,通过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并开始追求更高的理想,这跟刚开始安于待在小厂里面做个小维修工心无壮志相比,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命运转折点。
说到演员,侯明昊帅爆了,演技也非常好,船上表白和胖揍李光南等情节演技一流!
女主也还不错,里面配角个个都站得住,是非常饱满的群像剧,包括李光南和毕志刚都演的非常好。
毕志刚在父子争宠事件之后世界观崩塌了,从假模假式的虚伪油腻变得放飞自我,从他爸办公室偷出白蓝档案完成了哈姆雷特式的精神弑父,这个家庭着墨不多,但人物非常饱满。
李光南这个角色也非常复杂,见识短浅、自卑懦弱以及对路小路的依赖和占有欲让他不肯放手,做出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是让观众都想把他打死的角色,费启鸣演技也很好,即使在画面边缘也不出戏,始终保持在人物状态中。
导演很会拍,现实主义中带着浪漫奇幻, 打群架变成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浪漫烟花背景, 工厂烟囱变成火箭带着年轻人对未来的希冀和想象上天,小剧场朗诵表白时突然出现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梦境般光线背景,船上第一次的背景是锅炉房爆炸,也很像放烟花。
猛揍李光南时,地上变成路小路自己的脸,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等等手法都非常巧妙。
镜头美学一绝,几乎每个画面都非常美,绝对的好剧,不要错过。
说到经典国产青春片,想必一定不能绕过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电影及小说原作,也给后来很多作品提供了灵感。
2017年上映过一部青春片《少年巴比伦》。
其中很多桥段都在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片改编自作家路内的同名小说,由董子健、李梦主演。
讲述的是90年代国营大工厂中的青春往事。
虽然改编电影远远比不上《阳光灿烂的日子》。
但是很多读者却认为原著小说比王朔的《动物凶猛》好看。
当年《少年巴比伦》电影上映后,改编桥段引发了不少原著粉的不满。
而直到最近剧版《少年巴比伦》开播,观众才发现当年对影版太大声了。
剧版最先放出的前4集内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亲妈都不认识的“整容”。
任何一个原著粉进来,都会立刻想来一颗速效救心丸。
先不说剧集和原著的风格差了十万八千里。
单把这剧当成一部轻喜剧来看,那剧情逻辑也是BUG满满。
第一集刚开头10分钟,就埋了个大雷。
剧中的时间背景是1996年。
19岁的男主路小路,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高考。
可他却在高考当天早上,陪好兄弟李光南去给食品厂的厂花告白。
中途因为和厂里的工人起了争执,打架被抓。
警察知道他今天高考,赶紧放了人。
结果路小路还顺路买了两根甘蔗。
等到了考场,已经连门都进不去了,直接错过了考试。
请问本剧的编剧是不是没上过学?
虽然90年代出路很多,但也不能这么草率的对待高考吧?
哪怕你给主角安排个半路出车祸的狗血桥段,我都能强忍着看下去。
而原著和影版明明都给了合理的理由,剧版编剧非要自创这么个糟粕。
原著中的路小路本来就学习不好,对未来也一片迷茫。
他甚至分不清大专和本科的区别。
他爸说进厂当一年学徒,就能托人把他送到化工厂的职大上学。
路小路吃了定心丸,放弃复习,最后高考落榜。
影版设定中路小路也差不多是走的这个路子。
可电视剧的编剧根本不想写人,只想“造神”。
非要给男主一个非常聪明、学习又好、最次也能考个大专的人设。
最后却让他以这种离谱的理由错过高考。
有一说一,真的很想掀开编剧的天灵盖儿,看看脑部构造。
而李光南非要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儿告白,只是因为今天刚好是厂花的生日。
他要做第一个跟她说生日快乐的人。
不是哥们儿,你昨天晚上干啥去了?
想做第一人,零点的时候说不是更有诚意吗?
编剧给男主和男主好兄弟安排这么降智的剧情,自然也不会放过女主。
女主名叫白蓝,是食品厂新来的厂医。
在打架事件中,正是因为白蓝作证,路小路才被警察带走。
路小路的堂哥路大江直接到厂里闹事儿。
让白蓝打电话告知警察路小路没打人。
两边一来一去,起了争执。
路大江刚抓上一个职工的衣领,白蓝就抄起烟灰缸,照着路大江的头给了一下子。
不懂就问,医生打人一般都直接打头吗?
下一秒,白蓝立刻建议路大江去医院看看,防止脑震荡。
接下来白蓝的行为证明,真正脑震荡的人其实是编剧。
为了让路大江去医院,白蓝追了他一路。
路大江觉得麻烦,和白蓝约定打一局斯诺克,对方赢了,他就去医院。
好好好,这哥今天不要命,也得把这个B装了。
而男女主的感情线铺得更是草率。
雨衣暴露狂偷了路小路的电焊面罩,跟踪白蓝时把面罩落下了。
路小路只有抓到暴露狂才能自证清白。
为了让白蓝答应帮忙,他提出帮对方赶走厂里骚扰她的职工们。
然后在白蓝并没有答应的情况下,他自称是她男朋友,还上嘴亲了一口。
就离谱,这不纯纯耍流氓吗?
更离谱的是,前4集出现的几个重要情节,全都成了男女主play的一环。
厂里进口的德国设备坏了,按照合同必须等出售方派遣维修工来修。
路小路的八级钳工师父老牛皮,为了减少厂里损失,动手修了机器。
结果被德国人发现要赔偿十万违约金。
然后男主请德国人喝了一顿,女主又偷看合同发现漏洞。
俩人一个靠喝酒,一个靠嘴皮子,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危机。
这次共同作战,就是俩人感情更近一步的契机。
而被当成工具人的老牛皮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路大江带着手下和一帮混混打架,双方顺手抄起烟花当武器。
给男女免费搭建了一个浪漫烟花背景。
本来好好打着架,突然开始搞浪漫。
这猝不及防的转折简直太癫了。
编剧!
混混的命也是命啊!
这部剧不仅剧情有问题,布景妆造也完全代入不进去。
演员妆造就像近两年流行的港风穿搭。
而导演突出年代感的方式,就是疯狂加入香港电影元素。
不仅在台词中频繁提到香港电影演员。
(*导演别忘了把各位演员的出场费结一下)还给路大江安排了一辆《天若有情》中刘德华同款机车。
甚至还让路小路用散装粤语来了一段儿告白。
(*王家卫听了都说好)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了什么港片交流节目。
总之,前四集看下来,除了角色名字之外,剧情基本和原著没啥关系。
作品风格也和原著处于两个极端。
这部剧用明亮色彩营造的浪漫氛围和原作的冰冷粗砺完全不沾边儿。
按照原作内容,本该呈现的是通过小角色窥见时代弊病的残酷青春片。
而这剧纯属是披着年代剧的皮,演着偶像剧的戏。
如今前四集剧情已经面目全非,编剧不如重新写个剧本。
非要蹭着原作,除了等着被骂,实在想不到其他理由。
影版《少年巴比伦》在呈现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文学叙事手法过于明显,导致影片碎片感很强。
再比如电影时长限制,很多戏像文学作品中的过渡段一样一闪而过,很仓促。
但它确实从风格上,对原著做了一定程度的还原。
影片的色调和氛围很贴近90年代的北方工厂风格。
观感上和《钢的琴》类似。
另外,还在很多细节上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
比如影片开头路小路同学们上课时故意捣乱。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冯小刚讲课的场景如出一辙。
甚至连扮演老师的演员都长得和冯小刚差不多。
再比如路小路喝醉酒去白蓝家里耍酒疯那段戏。
和马小军跟米兰在床上打擂台的那段非常相似。
马小军被于北蓓强吻。
路小路的初吻也没能留给梦中情人。
甚至马小军在雨中向米兰怯懦告白的场景,也能在《少年巴比伦》中找到。
影版《少年巴比伦》中也同样出现了澡堂戏。
而影片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的旁白叙述。
影版《少年巴比伦》还设置了反应釜爆炸等超现实片段。
同时将幻想、回忆、小人物悲剧结局相关的场景,以黑白画面呈现,来凸显作品的荒诞感。
而影版《少年巴比伦》的主题呈现,在国产青春片中也很少见。
它不像《狗十三》那样专注家庭和个体的关系。
也不是《青春派》那样专注于某一群体的某一阶段。
更不是《过春天》那样通过一段冒险,凸显青春的躁动不安。
而是从一个角色的视角,揭开一个时代的疮疤。
将下岗潮到来前,黑暗腐烂的国营厂全貌呈现出来。
并且没有忽视个体在青春期中的迷茫状态。
在一部作品中同时兼顾了大与小两个维度。
如果大家对《少年巴比伦》感兴趣,推荐大家看看原作小说。
不行看看影版作品也可以。
但剧版《少年巴比伦》已经离题万里。
如果不是言情偶像剧的忠实受众,不建议轻易尝试。
其实反观现在大多数国产青春片,相关电影倒是不少。
但在电视剧领域,这个类型逐渐在被偶像剧侵占。
往前数数能称得上好看的青春片还是《风犬少年的天空》和《一起同过窗》。
由衷希望各大制片方少拍点烂偶像剧,多产点好青春片。
最后,大家有哪些私藏的青春片,可以在评论区推荐推荐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梅子
非要让路大江一个人演一部古惑仔。
下饭剧都不配!恶心猥琐油腻!为了杨采钰(美女你害人不浅)去看的,饭都吃不下了
能让人三分钟弃的剧也不容易,还是在有一个这么好原著的前提下。
杨采钰真的美到爆炸!老天奶这张脸我这辈子先预定了哈。剧里随手一截都是满满的港风感,天塌下来也有姐的颜值顶着👍🏻
滤镜挺出戏的,演员演技也挺出戏的,但比这些更出戏的是剧情。这个令人无语的高考迟到剧情竟然是剧版原创的,真令人无话可说。
“白蓝,带我走吧…” 孩子长大了…几场意乱情迷太欲了……但是别看,迷之剧本,会被气死。
和赘婿的胡闹风格一样,把原著的表面戏谑,内核悲凉完全改变,整个场景和滤镜干净的像宣传画册失真,没有一丝一毫九十年代工厂的感觉。
一颗送给路内 一颗送给采钰。
内娱导演眼睛确定不去看看,编剧确定不去看看脑子?!开篇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什么破逻辑,年代和滤镜太 TM 不搭,这剧还有啥内核不
恶臭台词,道德绑架,自我感动,毫无男德!“我哥们为了你高考都不顾了,就为了给你说声生日快乐,你就算不喜欢他,态度能不能好点”,感情我给你爱就能杀你了是吧?
这剧情。。。
看了开头男主弃考我只能说依托屎,这剧太硬,硬的难看
15分钟劝退的尴尬剧情,布景也好假啊哈哈哈……杨采钰是被绑架了吗要演这个剧哈哈哈哈……这剧绝了
原著党一口老血喷出来……!
杨采钰不笑的时候真的很美啊 有以前港星的味道
第一集俩男的强拉着女孩表白看着想骂人啊……
生活不是儿戏,但是电视剧可以是
打开前我还以为是像启航当风起时一样偏严肃热血的年代剧、结果是个搞笑逗逼风的青春喜剧、虽然和我印象中的年代剧有点不太一样、但追起来剧情还挺丝滑的。当然、第一集男主为了帮兄弟告白结果没赶上高考这段还是有点炸裂了、这么重要的事。。也许年代不一样叭。。
好讨厌费启鸣啊 没有侯明昊一星都不给
我只能说,年代没有年代,设定情节脱离常理,感情剧情一般般,搞笑也搞笑不起来的四不像,妥妥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