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卡伦男爵在接到皇室爵位授予证书的那天,也获知了多年前的女管家即将从终生监禁之处转移到另一个更地狱般的险境。
看着桌上摊开的贵族证书,他忽然觉得这一生的追求就是个笑话,除了终于发现自己爱的到底是谁。
这一切肇始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在终日品评美酒的繁忙间隙——清醒的那点时间足够处理国务,他宣布日德兰岛的野生荒地应被驯化、耕种、殖民化,以便文明可以传播,为王室带来新税收。
然而很长时间没有人愿意去这多半冻土的应许之地。
某个贵族私生子(人们曾经也叫另一个名声极大的征服者为恶棍“杂种威廉”,身世同样)的卡伦上尉,穷尽一生想获得贵族头衔的他,二十多年欧洲从军经历告诉他,这种土地唯一可以种植的就是土豆。
于是他直接和国王签订了协议,在国王的土地上殖民并耕种,成功的奖赏只需要一个贵族头衔。
多年之后回首,在上尉血与火的殖民之路上,有痛失好友、有对抗权贵、有接纳穷苦,虽百死而不悔,历经沧桑。
1763年的这个春夏之交,上尉卡伦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爵位,女儿也回归了她的族群找到了一生的幸福。
估算好时间,冯·卡伦决定离开这应许之地,抛却这男爵头衔,完成这一生最后的梦想。
最后的两人一马终于来到她梦想的海边。
整体观感不错,除了显而易见的身份与阶层斗争的表达外,观影过程中想到2个点:无法磨灭的动物性本能人类文明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更迭,在很长一段时间扮演重要角色的男人,仔细想想好像一点都没有进化。
正如这部电影里的男主与反派那样,为了土地和女人大打出手。
就像看《动物世界》,外来的落单雄狮来到一处荒野,与附近狮群首领的雄狮进行单挑,胜者驱逐败者,并掌管族群和领地,包括雌狮的交配权。
就算身着华丽的服饰,自以为得体的举手投足,在精巧结构的房屋中肆意挥洒任性的男人们,仍然是一群永远褪不掉动物性本能的孩子。
直到他们失去了一切,或者穷极一生得到了自己想要但已经没什么必要的东西时,才明白过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会长大。
其实仔细想想,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世界的话语权,都要让这些自以为很理性的人来掌管,想想也有点可悲。
“体质”的信徒影片中一直支撑男主下克上行为的,除了动物性本能外,还来源于他经常放在嘴边的国王与法律。
他自以为,是为了国王怎样怎样,法律就会站在他这一边,他是无比正义的。
只要他完成了国王的需求,他就是利于不败的。
而军队生涯,则是对男主服从性与信仰的终极“驯化”。
要知道,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人,下场大多都十分凄惨。
已化作千万冤魂的他们,估计很多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兢兢业业,遵纪守法的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就像影片中的男主那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遵循各种规则让他渐渐失去了一切后,也终于让他的“初心”得以实现。
然而这一切好像都毫无意义,对他来说就像是个“骗局”。
就像养猪场的厂长,慈眉善目的在猪圈的墙上写了一行七扭八歪的红色大字“只要遵守猪圈的规矩,表现好的就能住上更好的猪圈,享受更美味的饲料”。
猪猪们看到后兴奋不已,将其作为人生信条开始牢牢遵守。
然而结果,除了那些勇于“挣脱枷锁”的以外,都逃不掉被屠宰成为盘中餐或同类饲料的命运。
以上。
❄如果你也想看一部辽阔的硬汉片,并不想多热血,甚至想沉静一下,那可以找一个下雨天或放下工作的假期,打开它❄2023年8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片名《Bastarden》有翻译成应许之地或恶棍,主演丹麦电影演员(汉尼拔)拔叔-麦斯.米科尔森❄先是看了预告,觉得它很像之前自己非常喜欢妮可基德曼和前夫哥汤姆克鲁斯的《大地雄心》,主角目标同是对荒原的开发。
片子看完发现不同点:大地是男女主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肥美的西部,见证和参与历史性的一天;本片男主面对的是贫瘠的几经开发都已失败终结的真正的荒地🔨本片男主的沉稳和克制并不像大地男主那么愣头青。
❄看正片时男女主的感情和状态又想到了2009年瑞典版《龙纹身的女孩》,女性是坚毅的主动的,男主是魁梧的有担当的(绝不带一点奶味娘味,与印度片里的男性虽魁梧却俊美亦不同)❄❄❄❄❄❄❄❄❄❄从园丁到上尉的进阶之路他走了25年,而贵族只需要六个月。
他的母亲是一名厨娘,父亲就是母亲工作的农场主,就像他的敌人说的:他的父亲看待他就像自己的鼻涕,他是他的父亲,但他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在争气,他去开垦荒地要的就是贵族的头衔,只不过他不知道原来真正荒芜之地是他的内心,在他得到了贵族头衔后却会那么轻易的放手,为了那个与母亲命运相似的暗夜里温暖他的女人❄他的面部几乎没有表情,仪态始终挺拔,似乎脖子和头颅都要刻意拔高几分,理想再伟大计划再周全,他的现实依然混乱,他还是要面对对手的奚落和羞辱🔨对手用热水活生生浇死他的工人就是要激怒他,他克制着冲动可眼里嗪着泪🔨被对手摘下说有虱子的头套他眼里是不体面却忍受的🔨吃着对手拿过来的圣诞剩饭,他眼里是愤怒的🔨面对被自己遗弃的吉普赛女孩时眼里满是愧疚🔨只有面对爱人他一个挑逗的眼神对方就感知他的热切,夜里他们才是安宁幸福的,丰收的土豆花也已开满梦乡🔨孤独的思念爱人的泪,原来他要的开垦的不是外在的荒芜❄片中一句台词“从没见过两个人对一棵土豆那么感兴趣”,在看本片之前也从未想过平平无奇的“土豆”曾经是那么伟大的存在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这是部关于“勇气”和人类最朴素的情感“爱”的影片。
应了那个永恒的道理,“人,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杀戮。
”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成为爱人的英雄,成为自己的英雄。
成为英雄的条件是极其单纯的,就是需要有勇气,需要有巨大的勇气。
“如果在我和爱人之间一定要死一个人的话,那么,那个人一定是我。
” ——为爱牺牲的勇气“就算世界崩塌了,面对废墟也毫不气馁。
”“宁可带着尊严死去,也不祈求上天苟活。
” ——面对人生的勇气 ——liehuo
当一个平民想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去跨越自己的阶层,除了努力和智慧以外,可能还需要付出更多。
上升的路途如此艰难,男主通过25年才获得的军衔,庄园主告诉他,贵族只需要6个月。
就算如此,男主也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很坦然的回答“这是规则”。
这说明这个时候,男主其实是认同这个社会的,认同这种不公平。
因为他觉得,就算付出更多,但自己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理想。
所以他带上了假发;看着男仆被活活烫死;他也抱着某种希望,希望将来功成名就,能够娶到贵族小姐,尽管他并不爱她。
最后他还送走了吉普赛女孩。
男主的妥协跟林冲一样,是一步步被逼到绝路。
等他清醒想要反抗,大概是牧师被杀的时候,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后面男主回到国王之屋,我想他的争名夺利之心已经很淡了。
所以他收到使者送来的封赏,表情是错愕的,有点不可置信的。
他大概已经不太在乎这些了。
但也要最后小女孩的离开,才让他下定决心,抛弃了毕生追求的东西。
也就是林冲上了梁山。
退休老兵二次创业,VC不看好,自掏腰包,赌上所有身家,为国王之家而战。
土豆是前沿技术,荒原是一片蓝海。
神父推荐创始员工降薪加入,拒绝傲慢巨头收购,友商高管以身相许做投资。
员工高薪被挖,不拘一格招人才,动用核心资产救小合伙人,外部环境寒气袭人,997艰难渡过倒闭危机。
第一款新品发布量产,震撼市场,国资入股,苦尽甘来庆功宴上意气风发,公司扩招画大饼。
友商疯狂围剿,请水军搞破坏,谈判失败摔门飙车而走,秘密会晤泄机密。
上下矛盾合伙人被逼出走,友商联盟创始人危在旦夕,二把手打入友商内部,搞死老东家,大义凛然入狱。
接请合伙人出山,守业多年,终因个人原因离开,感谢她多年来的付出。
1763年,创始人开着SU7离开,和爱人前往星辰大海。
卡伦是一个贵族与仆人的私生子,经过25年的兵役混到上尉军衔,他响应国王殖民号召去开垦一个气候恶劣、强盗出没、土地贫瘠的殖民地,自己出钱,只为求得一个贵族头衔,以摆脱自己卑微的身份,于是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
但卡伦的辛苦劳作,却让当地贵族兼法官德申科非常不爽,他生活奢靡,任性残暴,骄横跋扈,贪婪无耻,虐待奴隶,对自己的表妹海伦求婚未果更是迁怒于卡伦,把偷跑到卡伦那自己的奴隶埃里克森用开水活活烫死,并威胁埃里克森妻子芭芭拉,雇佣监狱囚犯杀死为卡伦劳作的吉普赛人,开枪打死了卡伦的牧师好友。
德申科收买国王身边的大臣宣称对卡伦已开垦的土地拥有所有权,而那些大臣更是无视公正,因为国王根本不知道谁在开垦,只要有人就行,所以官官相护并纵容德申科拘禁卡伦,并施以酷刑,这些“杂种”高高在上,根本不关心底层人的死活。
而卡伦身边有三个女人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芭芭拉作为卡伦的管家,死去了丈夫,虽然觉得配不上卡伦,但她很大胆直率,敢爱敢恨,成功潜入德申科的府邸营救卡伦,并与海伦配合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德申科,自己则被关入奴隶监狱。
海伦对于表哥德申科更是厌恶至极,讨厌他的粗鲁、讨厌他的残暴,对卡伦情有独钟,但卡伦对他若即若离,在帮助完芭芭拉杀死德申科后远走他乡。
吉普赛小女孩安麦姆斯作为游牧民族其身份更是连奴隶都不如,靠偷盗杀人生活,但她看到卡伦能给食物,还是投奔卡伦,但安麦姆斯吉普赛身份更是让农民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来劳作的农民坚持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卡伦无奈只能送走安麦姆斯,但卡伦长期的与安麦姆斯相处,教她识字、教她测绘,他已经把她当成女儿当成家人了,最终还是从孤儿院把安麦姆斯接回来并抚养成人,而安麦姆斯成长为少女后,响应族人召唤选择回归。
这时卡伦又孤独一人了,虽然最终被国王授予了贵族头衔,但他发现他一无所有,这个身份给他带不来爱,当他得知芭芭拉有可能转入死囚监狱后,毅然劫持囚车,解救了芭芭拉,与相爱的人一起奔向美丽的海边。
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植土豆,它们只要没有霜冻,就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是杂交品种适应环境能力极强。
最终卡伦抛弃了贵族头衔,因为这个阶层“杂种”聚集,只有残暴而没有爱,卡伦要与相爱的人生活在爱的土壤里。
冷静克制的语言波澜不惊地展现开垦荒地背后激烈复杂的冲突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视角看似放在土地,实际上是在对人的生活、族群与信仰发问,层层剥开“开荒”二字背后的含义。
人物立体饱满,从路德维西到安再到吉普赛孩子、再到反派爵士与女贵族、上层贵族与教会神父…只言片语就能展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性格,甚至能够窥见社会背景与隐秘的历史暗潮。
从开荒的主角路德维西切入,毫不避讳地展现这个角色的执着、迂腐、盲信以及这一切随着剧情推移矛盾激化逐渐被崩解的过程。
路德维西种地一开始是基于对王权与贵族头衔的崇拜,他身上多重的矛盾性都被封印在这样的崇拜之下,但电影施予他的配角是被贵族压迫但极具人格独立性的前家奴安、被排挤的异族人吉普赛女孩儿,这些角色与他底下的出身有同源之处,但比他更早明白世俗与压迫的一切是多么虚无又荒谬,最终这些人物对自己命运的挣扎/对痛苦的展现与路德维西那种始终无法触碰到最根源的、只是反抗暴力行为并且重点仍在于维护王权的反抗形成了对比,直接把“垦荒”从土地推及到人。
路德维西执着于在荒原中垦荒,但所获无几,而全剧人性的冲突则是人们在高压的社会阶层、种族争端、性别压迫中茫然地开垦,人物的觉醒在愚昧中开垦,最终以垦荒之人离开荒原反向实现了人命运中的垦荒。
正如台词所说,国王根本不在乎荒地,只要有人在垦荒就行了,因此被这盲信的骗局圈入其中的才是步入命运的荒地,最大的最不可改变的荒原铺陈与人世种种之上,神父无法改变、片刻的欢愉无法改变、克朗的报酬无法改变,甚至连杀死一个罪恶的贵族都无法改变。
无论从剧情还是画面色调/人物服装,都能看到让荒地变得丰饶富有生机的是:为了孩子要宰杀的羊而非灰扑扑的尘封的土豆、是孩子明亮双眼注视下长出的第一片新叶而非执拗的土地暴君阴沉的播种,是穿着红马甲的女人与快乐地奔跑的孩子,是一开始就明白留下是为了家而不是土地的孩子终于开始追寻自己那份家族的温暖,是敢爱敢恨的女人在绝望中挥刀泼洒出的血,也是终于放下一切去拥抱真实的善良与爱的人。
电影另外可圈可点的处理在于全片几乎没有针对受害者被虐待的镜头,尽管存在大量暴力与施虐剧情,但重点始终是加害者的动作与对加害者的冷酷、批判性凝视,性的部份台词极其克制,不会造成信息缺漏的同时避免了对观众的心理伤害或受害者凝视。
并且女性角色支撑全片的变动发展,女性角色的情感发展都有个自己的落脚点与归处,情感并不服务于主角而是服务于女角色个人。
包括贵族被杀后,女贵族没有理会路德维西,而是怔怔地坐在椅子上看了一会尸体,也是非常点睛的处理。
电影还贡献了大量美丽的自然风光、油画般优雅细腻的构图,自不必多言。
人通常需要多久才能放下自己的执念?
需要一生。
在北方,开垦荒原,替国王完成夙愿,获得爵位、土地、仆人、家奴……卡伦计划如此,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归宿。
在此前,卡伦用了半生时间做了一些准备,他拥有自己的坚硬,并认为这种坚硬可以破开冻土的无情与粗粝;另外,他还是放血的行家,开垦荒原,需要的话,得杀人。
但他的计划被什么力量加速了,卡伦在这一辈子里所能走出的距离将超出他的预期,他将会超越执念,走入迷人命运的怀抱。
而计划加速的原因,是卡伦接连着遇到了这么几个人:第一个是个吉普赛小女孩。
这个孩子本来要做的第一笔买卖就是杀人,而且杀的对象正是卡伦——从本文的涵义来说,她已经得手,只是卡伦当时还不知道,卡伦被杀死的是他原来的宿命。
影片后面,卡伦再一次看到小女孩把象征着契约与羁绊的缠了布条的棍子丢在地上,他眼眶红了,跟看自己的女儿出嫁的那种心情类似。
所以,卡伦第一是遇到了自己的孩子。
卡伦第二个遇到的,是芭芭拉。
这女人不简单,此前她被侵害,被主人肆虐,自己的男人也没办法,只能带着她躲起来,后面男人暴死于主人的虐杀;这个芭芭拉,等于是卡伦的母亲,他母亲被迫与自己的主人睡觉,生下卡伦,卡伦身体里流着贵族的血,但列入贫贱之人的行列,跟主人睡觉或者事实上是主人的孩子,都只是意味着他们什么都不是,卡伦原先的计划,是想着要挣回自己应有的身份,这个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甚至还有点雄心勃勃的意思,但他的计划在芭芭拉那里就形同是要努力嫁给强暴她的主人那么愚蠢;然后,芭芭拉杀生,应该是在厨房里,她毫不犹豫,手起刀落,鸡头猪头落地,这一点电影没演,但被奴役的劳动者们,天天杀生是常态。
不过当芭芭拉以自己的主子作为劳动对象时,她与刀之间的那种无间的亲密与娴熟,让她把要割的东西割得干干净净——“根除”的字面意思。
这个芭芭拉,是卡伦的同类,这一点卡伦是隐约知道的,因为芭芭拉作为卡伦雇的管家从来都是个硬脖子。
她面对强暴的态度,是寻求复仇的机会;对于芭芭拉,卡伦更知道的是,芭芭拉呼啦啦就进了自己的被窝,紧接着没太久就坐到了他的身上,芭芭拉能这么顺利就坐住,说明卡伦是很有感觉的。
这一幕看得高潮,这女人的生命是如此真实、如此有力。
那些进入她的男人中,居高临下的恶少实则最孱头,忠厚老实的丈夫最弱势,就算强如卡伦,也不过是那一处的“工具人”。
这里不得不赞叹芭芭拉的演员选得好,面容骨硬,腰臀身柔,颀长且不弱。
总之,这个芭芭拉一瞬间就给卡伦组建了个家庭,真是无敌的管家。
电影中其实也有支持这种理解的道理——芭芭拉之所以会进卡伦的被窝,是因为她先把被子让给了吉普赛小女孩,也就是卡伦的“女儿”。
就这样,卡伦本来以为自己是去荒原上种土豆、建立殖民的,但实际上她是去遇见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芭芭拉一人分饰母亲与妻子。
三者合三为一——她们是卡伦在精神和情感上真正眷恋的人,是他的存在之家。
所以说,卡伦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命运。
他出于自己生在其中的那个世界、那种教养、那种理念,他的计划是要不惜代价获得在北方荒原上的殖民成就——这一点并未改变,我们看到面对后面的两难,卡伦咬紧了牙关,送走了女儿,拒绝了妻子,忽略了母亲。
人不可能放下自己的执念。
这就是卡伦生命中的艰难时刻,也是普通人有可能会面临的难题:用最珍贵的东西,交换感觉不得不去拥有的东西,即便隐约地知道,这样做不对。
但卡伦的幸运在于他的生命通过前面的遇见,已经埋入了会爆炸的东西。
于是,当卡伦最终领到了封着火漆印的爵位授予书、独自坐在屋子里吃着芭芭拉在的时候也吃的那种燕麦粥的时候,他的眼泪涌了过来,他站在“得偿所愿”的位置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感觉到原定计划远不能抵达命运所要求的那种尽头。
“卡伦一家”,这个本身既非生物学意义上的、也不符合世俗法礼的一家人——“杂种”,跟杂交水稻一样,唯有这种性质才能让心灵的农作物在世界的荒原上活下来,他要种植和收获的不是土豆,而是生命力自身。
卡伦没跟贵族小姐睡觉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生命强度只有芭芭拉能才使之驯化,换言之,选择前者“按计划”,而后者才“按命运”。
放下执念?
既然是执念,如何放下?
人的奇异之处正在于有些人能走过执念,走入命运。
浪漫主义最远大的梦想,就是人有机会全盘地反对一切,包括自己的计划,将一切桎梏都打碎,迎来解放,并在女神的旗帜的引领下。
“地上的天堂,在经文里,在马背上,在女人的胸脯上。
”《Bastarden》表面上尊重土地的残酷,讲述种不出东西的大地的那种残酷,但大地从神话时代起,就是孕育一切的母体,既是受精者,亦是鼓励反抗者用镰刀割掉暴君的生殖器的密谋人。
在摧枯拉朽的大革命尚未到来的时代,卡伦一家率先起义,不畏强暴,视伟大的贵族传统为敝履,并最终,在马背上,用一男一女展示了地上的天堂。
这一理想,令任何现代的独裁者胆寒。
#2023 TIFF DAY 7这部大概是这次电影节最惊喜的作品,对导演不了解,怎么看着一出手就那么老练沉稳。
再看简历,皇室风流史…难怪了。
影片标题已经开宗明义,几十年来没有人能够“驯服”这片荒原,如果麦叔成功,可以让他效忠的国王高兴,也将获得他最想要的荣誉和地位。
影片的风格也和麦叔的冷峻坚忍保持一致。
长镜头往往从高机位拍摄,展示平坦却又贫瘠的土地,而室内场景则采用非常简洁的镜头反转设置。
男主Fred,原著中可能是主人和女仆的私生子,他说话直接,态度强硬,却总是把感情隐藏在严肃的扑克脸后面。
麦叔演技是这整个人物完成度的品质保证。
而反派的塑造是本片最大的败笔,这个角色完全是一个怪物般漫画式的邪恶人物,使得浑厚扎实的故事多了一层cheesy的廉价感。
整个影片叙事的史诗气质可以看出导演应该是想让自己的作品更强调写实感,但当反派兴高采烈地活活烫死一个人,或者一怒之下就将一个女仆扔出窗外时,你很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分会处理得如此荒谬。
但我猜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冲突不协调的部分,起到了娱乐化的效果,恰恰没有使这部影片完全变成一部刻板印象里的欧洲古装剧。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人还是在环境的呈现上,导演丝毫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严酷,并且有很强的叙事能力,把这样一个严肃枯燥的历史题材表现得引人入胜。
7.5分P.S.这中文标题翻译的什么鬼,还带英文。
就老老实实叫应许之地不好么。
7.0/10 分。2024.07.12,初看,DNK丹麦版蓝光。剧情很沉闷。。。因为对那段历史不了解,所以很难有代入感。。。表演都没问题。就是土豆真的没人肉好吃吧。拔叔?哈哈。
2.5,如果能将“痛苦”作为一种角色内化而非附着就好了
芭芭拉牛批
情节有点boring,有点深又跳脱 - 表达的看上去很有内容,但实在喜欢不起来,白白浪费两个小时的感觉
上尉,国王之家,将军,男爵,这些名誉徒有虚表。到了最后,都抵不过耳边的一句“亲爱的”“贝特法尔”。爱人的吻,家人的拥抱,这些情感是真实厚重的,不像国王的荣誉轻如一张白纸,可以传来也可以飘去。
真实又不真实,无路可走女友自我牺牲有几分真实,荒原地主开始不上手段显得几分荒诞。给个圆满结局会更喜欢的,一无所有。
三星半反正对我来说有门槛,涉及到丹麦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况,没有去研究的想法世界的确是混乱的,可总归是个浪漫的故事吧
海伦和芭芭拉才是真正的主角,三颗星全给她们。
说得没错,就是一部北欧阴冷风格的西部片。其中拔叔孤耕日德兰荒原的图景,很有点像不可饶恕的开场老东木携儿带女作猪农的赶脚,所以后面也必须会有忍无可忍复仇杀戮的场面。叙事变奏来自于双女主,甚至一度画风突变为仿佛大卫芬奇某片的场景重新?其实并非迷影只是巧合,因为看过八零年代那部奥古斯特名片的观众都知道,丹麦人修理庄园恶少这类令人厌恶的角色就是这么狠……三星半。
麦子叔也是风韵犹存,但是片子太流水账了
是部好片,但没必要去神化。
3.5//文学气质较重 结构工整 内外双层文本叙事 透着一股古典气息//没想到玩多了小岛秀夫痴汉梗 苦的是看电影时候的自己(无语
18世纪丹麦一个梦想实现阶级跃迁的拓荒者的故事。卡伦因出身卑微而遭受轻视,对贵族身份的强烈追求成为了他奋斗的动力,但也使他在过程中逐渐迷失。卡伦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既有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一面,又有自私、冷漠的一面。主演麦斯·米科尔森的演技堪称精湛,他将卡伦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侯王将相宁有种乎??!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普通人真实的一生,即使有明确目标,呕心沥血在努力,但路途艰难,一步一坎。。。主角一生都压抑又沧桑,最后虽然放弃了为之奋斗努力大半生的目标,但也是另一种圆满吧。。。
开垦荒地实录,为了一个黑人小女孩而与其手底下的人不对付,也太政治正确了,最后的结局算是恰到好处,劫了囚车两人远走他乡,最开始的爵位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最近在水培土豆,能够切身体会到拔叔趴在地上看见土豆长出幼苗时的欣喜。。
导演可能拍着拍着把自己也感动了,不忍心把结局写得那么悲悯,让米叔一人孤寂独守。一部欧洲古典题材电影却拍出了西部情调,明明叙事的起承转合都特别熟悉,但电影总有一种魅力在吸引人,可能是信念、可能是毅力,让这部电影变得极为独特。
男主因为出生低贱被轻视 一直在努力爬上贵族的阶层 最后才发现那些都是浮云 是这样么…
一般般,不是我喜欢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