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律
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简介:《庆州》导演张律新作《胶片时代的爱情》(暂定名)已于3月杀青。编剧导演张律,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将作为2015年第8届首尔老人电影界开幕影片和观众见面。详细 >
这片也太神了!!!直接看跪了!!!居然跟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同一年,又是完全撞车的构思,洪那部已经很厉害了,但张律这部直接碾压洪常秀啊!第四段抽掉演员在来一遍这是什么神仙构思啊!也太炸裂了啊!!!当然第一段那个剧情是有点对付事儿了,但这种结构上做文章的电影可能都得这样(洪那边是《自由之丘》)。第二段完全是实验电影玩法,第三段用“默片”cue演员,也很有想法。这部片子再度确认张律的两个结构性构思元素:空间和声音。当然第四段这个神一般的段落还是因为第一段的铺垫才成立(最后那个弹一个不存在的吉他且有音乐的段落太棒了)。全看完之后再想,张律最佳应该是《庆州》,然后最炸裂的就是这一部了!!!
#FIFF#导演在玩电影,看的人也在玩电影。但是过于形式化了。
很妙的影像诗歌
影像叙事,碎片延续,错位拼凑,声音重构,是为爱情;另外还有博尔赫斯中文版节选之焚书坑儒和筑造长城互为抵消,玩得挺溜挺开心
即将拆迁的精神病院里,男人的背影仿佛只有二十岁,连皮削苹果似乎就能触发一段爱情。没有人的医院里,旧胶片记录下空间最幽微的时刻。四位演员的表演中,影像记录了他们的变化,剪辑迸发新的故事。在没有人物只有声音的空间里,重新感受爱情故事,原来相爱不需要电光火石,眉目传情,只需要一段故事。
虽然也是看的稀里糊涂,但我还是觉得很喜欢,一个创作的人,时常保有思维的活力,就很好。刚才正在看,现在看完了,我觉得这个片子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导演创作生涯的某一个时期,不例外的陷入创作困境,然后自我挣扎与解脱的一段经历和总结。一些好作品的特点就是,它总是在建立你和它之间的一种谐振,而不总是那么直白,所以有没有想象力是对文化产品进行欣赏的基本要求。所以,可能爱情也是同理的,你懂不懂爱情,不是你能说出什么是否合逻辑的道理,而是你有如何样的想象力,总会有结果的,不是吗。
形式倒是很厉害,但是导演,我也觉得你不太懂爱情,不能这么拍。。
实验性很强。角色坚实的在场嬗变成一种浮游的幽冥,剔除了人之后空间薄成简易的空集……重构的《杀人回忆》《薄荷糖》,记忆的复习来源于一次错误。
有趣,褒义层面的_(:з」∠)_没见过世面的,任性的我,喜欢。
将电影的元素声音、画面、表演、镜头逐一剥离,单独呈现给观众,够前卫。用经典影片片段完成全新叙事
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身为朝鲜族的张律导演在他每一部韩国电影里的中文独白。
去掉角色的原音空镜有种独属于影像的诡谲美感,但也确实是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的表达——电影,似乎不该这么拍……
空有形式,毫无意义,花架子啊花架子
整部电影就是一封情书—写给胶片时代……
嗯,没劲透了。
。。这波笑话讲得猝不及防啊 既然导演都这么皮了 我也恶趣味猜一下影片主梗:爱情坟墓里的人是如何被笑到诈尸的(朴海日不喜欢的那个爱情故事 明明蛮浪漫的 因为男主是安圣基嘛…)讲真真的有种“中二病影视专业学生及格线边缘的期末作业”的feel 勾起了我的青春回忆
说是拍爱情 实则拍胶片 但都是见仁见智的感受力
电影学院教材,普通观众注意避让。
一边有爱情一边有时代 有诗还有胶片。看到中间还以为看到了韩版戈达尔 形式主义的小品有点摸不到头脑 看起来最不张律的电影。映后分享会他说这个电影看着怪怪的 因为也许自己也是个神经病 电影是个私人的事情 这个小老头的精神世界值得很高的评价
chapter3的时候太感动了。爱情在张律的眼中是不是就是完全剥离视觉感官(眼睛是个完美的欺骗者),爱情需要其他知觉完全addicted的状态,太极致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这片也太神了!!!直接看跪了!!!居然跟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同一年,又是完全撞车的构思,洪那部已经很厉害了,但张律这部直接碾压洪常秀啊!第四段抽掉演员在来一遍这是什么神仙构思啊!也太炸裂了啊!!!当然第一段那个剧情是有点对付事儿了,但这种结构上做文章的电影可能都得这样(洪那边是《自由之丘》)。第二段完全是实验电影玩法,第三段用“默片”cue演员,也很有想法。这部片子再度确认张律的两个结构性构思元素:空间和声音。当然第四段这个神一般的段落还是因为第一段的铺垫才成立(最后那个弹一个不存在的吉他且有音乐的段落太棒了)。全看完之后再想,张律最佳应该是《庆州》,然后最炸裂的就是这一部了!!!
#FIFF#导演在玩电影,看的人也在玩电影。但是过于形式化了。
很妙的影像诗歌
影像叙事,碎片延续,错位拼凑,声音重构,是为爱情;另外还有博尔赫斯中文版节选之焚书坑儒和筑造长城互为抵消,玩得挺溜挺开心
即将拆迁的精神病院里,男人的背影仿佛只有二十岁,连皮削苹果似乎就能触发一段爱情。没有人的医院里,旧胶片记录下空间最幽微的时刻。四位演员的表演中,影像记录了他们的变化,剪辑迸发新的故事。在没有人物只有声音的空间里,重新感受爱情故事,原来相爱不需要电光火石,眉目传情,只需要一段故事。
虽然也是看的稀里糊涂,但我还是觉得很喜欢,一个创作的人,时常保有思维的活力,就很好。刚才正在看,现在看完了,我觉得这个片子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导演创作生涯的某一个时期,不例外的陷入创作困境,然后自我挣扎与解脱的一段经历和总结。一些好作品的特点就是,它总是在建立你和它之间的一种谐振,而不总是那么直白,所以有没有想象力是对文化产品进行欣赏的基本要求。所以,可能爱情也是同理的,你懂不懂爱情,不是你能说出什么是否合逻辑的道理,而是你有如何样的想象力,总会有结果的,不是吗。
形式倒是很厉害,但是导演,我也觉得你不太懂爱情,不能这么拍。。
实验性很强。角色坚实的在场嬗变成一种浮游的幽冥,剔除了人之后空间薄成简易的空集……重构的《杀人回忆》《薄荷糖》,记忆的复习来源于一次错误。
有趣,褒义层面的_(:з」∠)_没见过世面的,任性的我,喜欢。
将电影的元素声音、画面、表演、镜头逐一剥离,单独呈现给观众,够前卫。用经典影片片段完成全新叙事
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身为朝鲜族的张律导演在他每一部韩国电影里的中文独白。
去掉角色的原音空镜有种独属于影像的诡谲美感,但也确实是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的表达——电影,似乎不该这么拍……
空有形式,毫无意义,花架子啊花架子
整部电影就是一封情书—写给胶片时代……
嗯,没劲透了。
。。这波笑话讲得猝不及防啊 既然导演都这么皮了 我也恶趣味猜一下影片主梗:爱情坟墓里的人是如何被笑到诈尸的(朴海日不喜欢的那个爱情故事 明明蛮浪漫的 因为男主是安圣基嘛…)讲真真的有种“中二病影视专业学生及格线边缘的期末作业”的feel 勾起了我的青春回忆
说是拍爱情 实则拍胶片 但都是见仁见智的感受力
电影学院教材,普通观众注意避让。
一边有爱情一边有时代 有诗还有胶片。看到中间还以为看到了韩版戈达尔 形式主义的小品有点摸不到头脑 看起来最不张律的电影。映后分享会他说这个电影看着怪怪的 因为也许自己也是个神经病 电影是个私人的事情 这个小老头的精神世界值得很高的评价
chapter3的时候太感动了。爱情在张律的眼中是不是就是完全剥离视觉感官(眼睛是个完美的欺骗者),爱情需要其他知觉完全addicted的状态,太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