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脑子里一直想着《海岸情深》这部电影。
我觉得说它是大烂片的人可能是没有经历过片子里所刻画的那种状态——两个人都“卡”住了,女人卡在“不育”的伤痛里,男人卡在“写不出东西”的焦灼里,最糟糕的是,这种时候,最亲密的两个人反倒无法彼此安慰,谁也承担不了对方的痛苦。
他们只能耗着,在痛苦里泡着,忍耐着。
如果说痛苦是倒在他们身上的墙,他们的力气只够死死地撑住它而完全无法把墙推倒。
如果说痛苦是潮水,他们的意志只够屏住呼吸不彻底沉溺。
电影虽然把他们的日子浓缩了,但是又似乎是等比例地还原了他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秒都那么难熬。
他们像是缺水的植物,只差再来几天干旱就会死去。
但电影同样表现出了他们的根还没有死,那个根就是爱,尤其是男人对女人的爱。
他在痛苦中仍有理智,仍有生机,他还能做出一个”生命“应有的反应。
当他感到女人爱意涌动时,他能扑进浴缸,尽情地爱她。
看到女人做错事的刹那,他毫不犹豫地闯进去,制止了错误的行为,挽救了所有人。
他甚至做了善后,帮助被伤害的小两口度过难关。
我觉得这个片子是不错的,它很细腻,对深陷痛苦的无助的人充满了解和悲悯。
它的剧情是合理的。
卡住的人,从被卡的那个地方出来的过程比“一点一滴”更慢、更微弱,它是像秒针一样的,一格一格的,甚至充满了究竟能不能出来的不确定性。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这片子沉闷无聊。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就是那样啊。
这个片子和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很像。
《一个人的朝圣》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卡住了,卡在失去儿子的伤痛里,卡了二十年。
他们都像卡在岩石缝里的寄居蟹,动弹不得,也无法彼此救援。
好在,无论是《海岸情深》还是《一个人的朝圣》,两对夫妻最终还是从岩石缝里出来了,至少是可以挪动一下身体,看看太阳和海水了。
所以在《海岸情深》的结尾,男主人公写道:我明白那个渔夫了。
他是顺着潮水,你让潮水把你带出去,或者由它把你送回来,有时候,你要与它同行。
亲爱的,有时候我们只能如此。
生活中痛苦不可避免,也许会经历太多太多看似无法忍受的岁月,但终究我们能够顺着生活的潮水继续前行。
两部作品里,让卡住的人“逃生”的契机都是一次“反常的”行动。
《海岸情深》里是“偷窥”,《一个人的朝圣》里是男主的一次突发奇想的徒步远行。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被卡住了,需要主动地去做一些反常的事情,以跳脱限制性观念对我们的束缚,才能摆脱困境?
在我离婚之后深陷前夫纠缠的时候,我去看过心理咨询师,他问我,离婚前你是否想过出轨。
我很惊诧,我反问他说,出轨能解决我的问题吗,它难道不是让问题更复杂更严重吗?
他说不一定啊,一件新的事情发生,会带动很多事情的变化,也许就会给原本的困境带来转机。
现在,我明白他的意思了,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图片1>最近常看到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这对世人眼中伉俪典范的婚变新闻。
有媒体煞有介事地传他们离婚,甚至把离婚的原因,财产分割等都考虑在内,生怕错过这出好戏;也有说朱莉辞退了一个身边亲密女助手因为对方和自己的丈夫走得太近,感觉在捍卫婚姻这场战役里,朱莉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从一开始的战胜方到后来的守护方,始终是高高在上,有种领土绝不可侵犯的霸权感。
这部《By the sea》是朱莉自编自导并邀请自己老公出演的文艺片,因为打着夫妻老婆店的名号,足够吸引人眼球和票房。
尤其是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我们广大观众自然是对这部电影寄语了高期望值的。
本片讲述了一对结婚14年的一对文艺工作者夫妻,一个是作家一个是曾经的舞者,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纽约跑到法国偷窥新婚夫妇的故事。
但是两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一直憋着就是不想告诉观众。
整个片子最直观的感受是朱莉那张苦大仇深的表情脸和皮特的眼部皱纹眼袋。
我们都可以理解,人们说7年之痒嘛,那都14年了,怎么也都要多痒几下的,我怀着虔诚的心想要瞻仰一下朱莉的电影野心,并试图挖掘出这个故事和他们夫妻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上升到由内而外由剧情延伸到现实的内涵,但最后发现还是被耍了。
有很多的冷战,夫妻虽然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度假,试图修复婚姻的裂痕,当然,这个裂痕我们也搞不懂到底是什么,但每天的生活犹如两条平行线,丈夫醒来就去小酒馆找灵感,时常一边酗酒一边抽烟与大爷聊天,醉了就吐吐或者发发酒疯,妻子就在房间外的阳台晒晒太阳,看看书,然后晚上了同床异梦。
但人物矛盾迟迟不交代,完全不清楚二人婚姻问题由何引起。
只是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女主反复莫名其妙的举止和神经质,“作”出了一定的境界,简直是腹黑的典范。
有几次特写,女主总是镜片朝下的放置着,而男主几次三番把墨镜翻过来。
也许是想表达二人生活模式的不合拍,或者是想表达其实丈夫一直在为妻子收拾烂摊子。
两个人都很任性,她每次这样放后,他必定帮她翻过来。
但因为知晓了彼此的脾性,所以哪怕他不喜欢她的举动,他不再用言语去劝服,而是习惯性地把这件事按照他的想法做了,而她虽然默认了这件事的发生,但只要有下次,她还是会按照她本来的习惯。
<图片4>这就像很多现实中的夫妻,我曾经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妻子因为毛巾的摆放和丈夫产生矛盾,告诉丈夫每次用完毛巾应该怎么怎么放,但是丈夫第一次记得后,第二次就忘记了,时间久了之后,彼此习惯,每次丈夫摆放毛巾错误,妻子不会再抱怨,而是主动把毛巾摆放成她想要的样子,避免了口角。
这是一种夫妻的默契,我想这也是朱莉想要传递的信息。
有一个贯穿全剧的细节就是女主一直在性冷淡赌气。
一开始为以为她有身体的残疾而产生自卑不让自己的老公碰,但看到最后最后最后最后,当当当,答案终于揭晓,那就是女主生育无能。
哎哟妈呀,这芝麻大一点事用得着那么长篇冗长伏笔嘛,夫妇二人唯一共同点就是从洞里窥探隔壁新婚夫妻的生活。
女主先发现了房间的一个小洞,然后有意无意偷看还自己YY,男主在某天女主外出后也发现了,于是也看。
最后两个人一起看,就觉得好好笑,就这样拖拖拉拉没有剧情憋到110分钟偷窥了隔壁无数次的女主跑去要跟隔壁帅哥发生点什么,被男主拦下来后终于放下了戒备开始真情流露,巴拉巴拉后,两个人和好了。
片子是压抑的,风景倒是很美丽。
你小心翼翼跟随影片的沉闷步伐,想要窥探究竟它的深层含义,但是看到最后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和巧合。
1999年,妮可·基德曼和汤姆·克鲁斯完成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遗作《大开眼戒》之后,隔年就发布声明,结束十年婚姻。
2008年的电影《革命之路》被视为当时的冲奥大作,不仅是凯特·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自《泰坦尼克号》之后事隔十一年的第二次合作,也是奥斯卡金牌导演萨姆·门德斯与时任妻子的凯特的首次合作。
不幸的是,《革命之路》在次年的奥斯卡颁奖礼颗粒无收,凯特最终封后凭的是另一部作品《朗读者》,此后不久,萨姆与凯特熬不过七年之痒,宣布离婚。
无独有偶,在成为夫妻之后的首度合作作品《海岸情深》上映未满一年之际,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亦宣布离婚,12年感情终被划下句点。
冥冥之中,好莱坞似乎总有一条“夫妻不能合作”的定律。
八卦的表象之下,离不开实际情感的亲疏远近。
《海岸情深》恰好就是一部探讨夫妻关系的电影。
也是朱莉首次在公开署名时将名字冠以夫姓,写成“Angelina Jolie Pitt”。
然而,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电影没有对夫妻关系的疏离作任何必要交待。
我们只是看到,在70年代的背景下,一对衣着光鲜的美国中产阶级夫妻来到法国海边小城,开始他们的旅程。
电影试图以白描手法不动声色表达爱欲冷暖,却最终沦为日常生活流水账。
我们只是看到,丈夫独自饮酒,妻子拒绝做爱,流泪,猜疑,淡漠,忧郁,连一次像样的争吵都没有。
两人夫妻关系的转折,竟然是由他们偷窥隔壁的年轻新婚小夫妇开始。
眼看着别人的浓情蜜意,想象着自己的悲惨关系。
朱莉试图插足别人的婚姻,让另一个家庭变得跟她自己的家庭一样惨烈。
最终未遂。
电影却暗示了两对夫妻各自的和解。
且不说偷窥本身就实在非君子之行,竟然还以此作为夫妻关系缓和的转折点。
这样的剧情设置毫无说服力,一切都太天马行空了,没有缘由得来的结果不过是镜花水月。
虽然,电影在最后解释了这一切的源头,是由于妻子的不育,引发了心理的忧郁和关系的冰点。
但已经于事无补。
在一张空白的画布上画下一只眼睛,与画龙点睛有着云泥之别,因为那只能是徒劳无功。
电影中反复出现一位早出晚归的渔夫,每日在大海里划桨远行。
电影的最后,借皮特之口说出,渔夫只不过是顺着潮水,有去有回。
有时,生活就只能如此。
我想,似乎可以理解为生活中随波逐流的无为而治,在痛苦来临时接受它,面对它,不用刻意想着下一步踏向哪里,实际上生活已带着你踏出了那一步。
但电影对这一切的呈现,实在是太无力。
巨星地位使得朱莉获取好莱坞顶级资源犹如探囊取物。
《海岸情深》在摄像、美术等技术部门都达到了高水准。
她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坚不可摧》提名了奥斯卡三项技术大奖便是证明。
也许,《坚不可摧》的提名和北美票房过亿给了她信心。
但这种幸运得来的信心理应被《海岸情深》打住。
如果说《血与蜜之地》只是小试牛刀未体现真实水准,《坚不可摧》表面的成功掩饰了其内核的苍白,到了《海岸情深》,只能说是部全线溃败的作品,沉闷冗长,缺乏张力,台词苍白,表演平平,只剩下朱莉和皮特的风采和美貌在苦苦支撑。
朱莉的编导才华实在平庸。
你看,电影中的朱莉和皮特变着花样换衣服,似乎从来不担心衣服不够穿,钱不够花,衣服要不要洗,车要不要加油……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
生活还有很多烦恼。
犹如大海能给你天长水阔的美景,也会给你强劲凌厉的凄风苦雨。
生活在电影之外给出一个相反的结果,朱莉和皮特还是离婚了。
瑞秋粉叫好,路人粉惊讶。
他们感情的起始确实不光彩,但我一点不讨厌作为演员的他们。
——仅限于“演员”的范畴。
一场娱乐狂欢之后,不过是,看电影的人继续看电影,旅行的人继续旅行。
幸福的人,和单身的人,在此刻并没什么不同。
因为也许,大家都将面临一个未知的未来,没人能说得准。
正如人们从海边来,从海边走,总会留下步步脚印。
爱情,也会是生命中的难忘记忆。
总之,抬抬头,除了大海,还有天空。
不如让我们记住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所表达的那种无限的赞美:“再见吧,大海!
你的雄伟壮丽,/我将深深地铭记在心;/你那薄暮时分的絮语,/我将久久地久久地聆听。
”看过那么多分分合合,爱情是否依然如大海一般值得留恋。
我想,所有应说而未说出口的感谢,都是过往岁月中的不曾辜负。
因为我们的爱过恨过,就像大海永无止息的潮起潮落。
微信公众号:dongguazaibiechu
"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有的人为孩子活,有的人为彼此活。
"既然孩子求而不得,那何不洒脱些,一生只为爱彼此而活,这也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最近总有一种想法出现在脑海里,人就应该洒脱些,既然已经走到当下,就要学会活在当下,不要奢求当下的对立面,那只会徒添烦恼而已。
剧中的酒吧老板,就是一个只想过去看的人,活在妻子过世的阴霾里,所以终日在回忆和痛苦中度过。
PITT和JOLIE这对夫妇之所以烦恼也是因为深深陷在求子不得的痛苦难以自拔。
”渔夫每日都顺潮而行,潮水带着出去,潮水带着回来,生活也只能与他同行。
“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遵守着生活的一般规律和准则。
顺水推舟自然比过逆水而行,顺其自然的活在当下总好过批命的逆流沉溺在过去好很多。
所以说,人总要向前看,顺势而为。
没想到安吉丽娜朱莉也能拍出这样有深度的电影,我真是太小瞧人家了。
有些人就是长得比自己好,出身比自己好,而且还比自己有才华。
有什么办法,努力追呗,追成一阵风,便也是英雄。
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这对全球经典电影CP的再次联手合作,朱莉亲自担当导演操刀,一如既往的女一号和夫妻戏。
不过这次不同于以往,没有《古墓丽影》的惊险探险,没有《史密斯夫妇》的帅气枪战,而是朱莉身上罕见的平淡与内心戏。
《By the sea》,讲述一对失去生育能力的中年夫妇的冷清生活。
丈夫是一名作家,妻子曾经是一名万人追捧的舞者(朱莉的影子不得不在),陪丈夫来到远离城市喧嚣的一个静谧海岸写作。
期间遇见一对新婚夫妇,就住在他们隔壁。
无聊的妻子Nessa(朱莉饰)发现自己房间有一个洞,可以窥见隔壁的卧室。
于是干起了偷窥狂的勾当。
丈夫Roland(皮特饰)发现了,也跟着她一起偷窥。
新婚夫妇三把火,干柴烈火不断,每天努力造人。
得知隔壁小妞怀孕的消息,Nessa阿姨再也hold不住自己,竟试图牺牲自己无比性感的身体拆散新婚燕尔。
幸好Roland聪明,完全了解Nessa的心思,马上去挽回了一段幸福美好的婚姻。
Nessa也终于坦言自己因不能生育而抑郁的内心苦痛。
最终,已经一起走过两个七年之痒的Nessa&Roland CP终于破镜重圆,一起跨过了又一个难关,继续好好地生活在一起。
这时,一直难以起笔的作家Roland的最新作品也顺应完成最后一页。
俩人收拾行李,愉快地踏上归家之途。
影片洋溢着安静的法式浪漫,沉稳而深刻地探讨着这个很多人没法过得去的坎应该如何处理。
对白很少,大多是朱莉在用肢体语言表达一名失去生育能力的曾经无比优秀的女人的寂寥生活。
同时云淡风轻地表达内心快要爆炸而又无处宣泄的酸楚:优雅地半躺在阳台喝酒、抽烟、晒太阳,独自去礁石上散步,凝视海水拍打着岸,默默观察每天清晨出海旁晚回来的永远也打不着鱼的渔夫。
越是表现得沉着冷静的人们,心底里越是容易藏着惊涛骇浪。
渐进式的剧情不慌不忙地展开,一点一点地展露出Nessa身上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夫妇俩婚姻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发现偷窥洞成为一个转折点,开始以别人家的视角来反观自己家,从而揭露出自己身上的问题所在。
都说,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遇见的所有人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身边的人也是自己最好的镜子。
于是,隔壁家夫妇成为了Roland家的镜子。
他们一起偷窥热恋中的新人,仿佛看着过去的他们自己。
Nessa甚至把新婚夫妇打扮成他们自己以前的样子。
Roland发现后觉得事情不妙,逼问Nessa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Roland心知肚明妻子的企图和动机,只是他想让她亲口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用这种方式去帮助她勇敢地面对有缺陷的、不再那么完美的不能生育的自己。
并且告诉她,在他心目中,她永远是完美的。
Roland作为丈夫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非常妥当,整个过程也表现得非常成熟稳重。
似乎这就是导演朱莉想要身边的男性to be 或者to keep的一份男性魅力。
即使在Roland因为写不出字而酗酒喝得烂醉一身酒臭还硬是爬到她身上去亲吻,也觉得情有可原。
所以,朱莉大美女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就是,在婚姻生活中遇见这样棘手的问题,不知所措或者伤心、埋怨,甚至羡慕嫉妒恨别人的好,都没用。
我们可以试着去接受,仅仅就是去接受,勇敢地面对你们将无法享受子孙满堂,需要彼此相濡以沫孤独终老的事实。
也没必要大动干戈因自己心情不好就冲对方发火,或者到处找名医、民间秘方之类,闹得鸡犬不宁,最终亦无果。
能治则治,不能治,便接受。
人生无常,上帝给了你辉煌的前半段人生,用你后半生的天伦之乐来偿还,有何不可?
片子画面很美,配乐很悠扬,除了美景,还有美人。
可下酒,可入菜,值得一品。
早出晚归的打鱼人人仿佛在暗示着什么,但是朱莉并没有讲清楚!
2005年,朱莉发起了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天涯共此时》(A Place In Time),捕捉了2005年1月11日地球上很多地方同一时刻下的不同场景。
这是她的第一部导演作品。
该片未在电影院上映,仅在翠贝卡电影节上放映。
至于本片,她下的功夫不少但是成果太一般了,朱莉老了,身材不再丰满,看的就有点瘦骨嶙峋的恐怖了!
中午12点开始的By The Sea。
安吉丽娜茱莉和布拉德皮特。
爱人纳闷我讨厌茱莉却还去看她自导的电影,我对茱莉的讨厌也是没头没尾没细节,我又不了解她,甚至一部她演的作品都没看过,包括史密斯夫妇[差点写成史莱克夫妇]。
我只是决定我讨厌她,因为我喜欢詹妮弗安妮斯顿的笑容,看不得她难过[当然我也没亲眼见她难过]。
所以这部电影我是抱着一点敌意去看的,想看看她有多不会拍;想看看皮特和她在一起以后变得多普通;想看看这电影有多做作。
我虽然自认是个好人,也是可以恶意的揣测。
电影的前面了无生趣,像一锅等着开的水。
一对夫妻来到某法国小岛度假,男主糙老爷们一个,一门心思给写作找灵感,女主天天各种华丽长袍秀,顺带郁郁寡欢足不出户。
一对夫妻,鲜少交流,更不用说亲密,明显是有问题的。
这一切随着另一对新婚夫妻住进他们的酒店房间隔壁而改变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套房之间的某面墙上有这么一个洞,而这个洞就被天天闷在屋里东看看西看看的女主给发现了。
这样的电影被不同的人拍会拍出不同的结果,给芬奇可能会变得狡黠,给科恩兄弟可能会变得公路,给昆汀可能会变得逗趣,但是这个叫茱莉的来拍了,那一锅等开的水于是变得要开不开,要凉不凉;每当你以为要沸腾起来了,转脸又风平浪静,你以为要一潭死水了,突然冒起个泡泡,能烫的你叫出来。
在我的眼中,人心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与自己的苦难在做的斗争,大都偏偏是这样的浅浅撩拨。
我们所看到的浮夸就是浮夸,所看到的故作姿态就是故作姿态;所看到的发痴,发呆,发神经病,今天晴,明天雨,要死不死,要好不好……都是真实。
而这底下,片子里的皮特夫妇尽心尽力,聚精会神,抓着男女主人公一直想要、在斗争、在寻找的东西不放。
这是灵魂,不能散,就像这一锅水下面的炉火。
我真实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以,我固然还是心疼詹妮弗安妮斯顿,却觉得茱莉这电影是好看的,有意思。
所以我姑且可以忍受她别扭的美貌,主观的导演,配上我这样主观的观众呗。
虽然我还是坚定地认为谐星是布拉德皮特唯一的生路。
[去年写的。
如今俩人都离婚了啊。
就留下这片。
]
在海边最向往的是什么?
波澜壮阔汹涌澎湃还是静若止水暗流涌动,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文学能力。
本片的所有视觉元素都是唯美的,从风景到跑车,从屋内陈设到阳台躺椅,从打字机到眼镜……体现了创作者们扎实的审美能力,人设方面作家和舞蹈演员,敏感而脆弱,夫妻关系的维系从各种细节中静静的铺陈和推敲,需要细细品味的一个故事。
安吉丽娜·朱莉执导并主演了这部阳光灿烂的悲惨故事。
不要被欺骗了。
安吉丽娜·朱莉在新片《海岸情深》中担任主演和导演,乍一看,你会觉得她是一个玩得很开心的女人。
戴着一顶宽边豹子皮帽子,她坐在一辆银色敞篷车的副驾驶座位上晒太阳,这辆车正沿着法国里维埃拉飞驰。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部狡猾机智、史诗风格的电影是对苦难的研究:华丽、阳光耀眼的苦难。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朱莉饰演美国女演员凡妮莎。
司机是她失败的小说家丈夫罗兰;有趣的是,他是由她真正的丈夫布拉德·皮特扮演的。
到达这对夫妇要住的地中海上一个幸福的角落,我们瞥见了她的身影,在开头的诗句中:“我闻到了鱼的味道。
”影片的基调,常常接近于拙劣的模仿,是一部伟大的古老的欧洲艺术电影:倦怠、别致,充满了折磨人的无聊。
我们只能呆呆地盯着这对夫妇那一尘不染的古装、他们的打火机和太阳镜;设计恋物癖们可能会发现,看着他们打开行李,自己会喘不过气来。
一台红色的金巴利打字机出现了,罗兰德盯着它看,而他的妻子则闷闷不乐地看《Vogue》。
不久,他就在当地的酒吧里泡着自己,而凡妮莎则穿着一系列睡衣出没在酒店房间里。
有一次,一滴眼泪从那个电影明星的脸颊上流下来。
其中大部分内容都非常枯燥,这可能就是问题所在。
折磨过后是一剂令人振奋的窥阴癖。
目标是一对正在度蜜月的年轻邻居夫妇,瓦妮莎通过墙上的一个洞监视他们。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女人之一,扮演偷窥者而不是偷窥者是一种巧妙的手法:角色互换延伸到隔壁房间,另一对夫妇中的女性一边给她的新婚丈夫拍照,一边问:“这让你兴奋吗?”
作为一名导演,朱莉现在正在拍摄她的第三部电影。
她最近的一部电影《坚不可摧》是关于二战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的传记片,这部电影非常受人尊敬,几乎没有感动。
然而,在这里,选择皮特并邀请全世界将银幕上的糟糕婚姻与他们自己的婚姻进行比较,是一种知情的快乐。
她的剧本同样有自知之明——“我想我们最好一个字也别说,”她丈夫说——尽管剧本中确实有一段可怕的阐述。
不过,她在这里的成功在于她记录了美:衣服、小摆设、酒店的风景、她自己和她的丈夫。
其实主要是她自己,披在家具上,睫毛膏涂抹得完美无瑕。
但是,这就是传统:导演迷恋女主角。
By:Danny Leigh
这部片子我个人觉得有点被低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潜意识里觉得“才华跟美貌不能成正比“,已经长得那么美了,创作方面必定会平庸一些吧。
在A站看的,也有很多人喊看不懂中途弃了。
怎么说呢,没结婚的,没有一起生活至少五年的,对这部电影里面表达出来的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确实不太能够理解。
在我看来在这个电影里朱莉至少是诚实面对了自己的,婚姻里的那些无可奈何,无力和无语,即使是世界上最有型的一对(前)夫妇也未能幸免。
我是在猪皮离婚那阵子知道这部电影的,一直留到现在才看,一点也没觉得闷,反而共鸣不少,看到在以往各种电影里都英姿飒爽、强大得几乎可以征服世界的朱莉形容憔悴,哭得睫毛膏都化掉,皮特抓住她的手打自己她一直往后退缩,我知道,这个女人也经历过那些最黑暗的时刻。
习惯线性叙事的观众搞不懂她为什么在电影里表达的那么不正常,精神问题的原因也没交代清楚,到最后落到要孩子没成功,嫌过于轻飘。
我就在想一件事,那些一年年被生出来的新生命啊,你们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制造出来解决问题,抵御生命空虚的产物吗?
尤其是曾经才华横溢的男人、曾经光彩照人的女人,当他们退出舞台中央,不再享受人们的掌声,他们的虚无感大概要来得更猛烈一些,那琐碎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生活,不能不令人心生绝望。
电影里皮特对朱莉说“你是个好女人”,朱莉本能的反应是“我都已经这么无趣了吗?
”。
早上出门的时候皮特朝朱莉喊一声“给你一个飞吻。
”朱莉正在化妆,也应一声“回你一个。
”就是这样,连起一下身,拥抱一下都懒得去做。
所以朱莉才对隔壁那对一夜几次的新婚夫妇那么神往,她贪婪地从一个墙壁上的小洞里偷窥他们的一切,目光落在年轻女人光洁的小腹,结实的大腿,饱满的胸部上面久久不愿移开。
与此同时那对漂亮的小夫妻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女人觉得他们不正常,因为“他们总是不在一起”,并发出“害怕我们也会变成他们那样”的疑问,最后结果是朱莉按捺不住破坏他们的冲动,跑到隔壁让男人摸了一下胸,被皮特立刻抓了回来,当天晚上隔壁就吵得天翻地覆。
她在年轻夫妻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幻想,这一企图被丈夫发现,包括她帮隔壁妻子挑的给老公的衣服跟皮特的一模一样,还曾叫醒皮特问他“想不想干她(隔壁妻子)”。
激情的消退是大家都无可奈何的事情,出轨太不划算,想象一下至少不构成犯罪。
皮特对抗平庸生活的方法是努力说服自己接受,酒馆老板给他的箴言是“爱她”,于是他学着努力再去发现妻子身上的可爱之处,从电影结局来看他做到了,不过在现实里这一对“史密斯夫妇”还是以分手告终。
朱莉为什么那么抑郁,她在教堂祈祷过后的对话可以透露一些,对于婚姻,对于生活,她心里有很多愤怒,但是压抑着自己不能释放出来,为此她感到内疚。
皮特安慰她:“我也是个愤怒的人。
”愤怒如果无法消除,又不能对身边人发泄,就只能内向攻击自己,人会越来越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敌意还是只有爱和内省能够化解。
结局处,皮特决定写一写自己的妻子,完成的作品里有一句话:“顺着潮水而行”,这是皮特从捕鱼人那里得来的领悟,对生活也是如此,放下对抗,顺势而为,很多问题都可以随之化解。
假期里连着看了几部有关婚外关系的电影,有的是婚外情,有的只是婚外性,孔刘和全度妍的《男与女》,凯特·温斯莱特的《身为人母》,李安导演的《冰风暴》,无不是中产阶级家庭,中年夫妇,在禁忌里找回生活的激情,这些片子共同说明,比起夫妻中的一方有了其他的感情出口,生活热情的消失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早上朋友们说起微博上正闹得厉害的一桩出轨事件,网上一片喊打喊杀,我们这个政治不正确的群却都站在对立面,几个已婚女士都表示“我老公出轨才好,那我就可以留下钱跟孩子单过了。
”这多半是开玩笑的话,但也暴露出,对现在这种越来越暴戾的风气,大家真心有点看不懂了,恶意欺骗配偶当然是错的,但见三就打,人们心里为什么会积蓄这么多的怒气?
当然可以说出一系列原因,比如现在的婚姻法对女性太缺乏保护,还有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之类的,不过在心理学上,对外界的敌意,以及认为外界对自己的敌意,多半是自己心里敌意的外化,现在的人大多焦虑,焦虑严重了就会有受害意识,这一切都需要自我觉察,对症下药,不是去攻击别人就能解决的。
朱莉离婚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各种公号分析来分析去,大多荒诞不经,不过这部《海岸情深》看过之后,大概可以了解一点点他们离婚之前的心理状况,生活的磨难并不会因为你美、你有钱就放过你,要获得内心的安宁,还需要学着去“顺着潮水而行。
”
四星全给他们眼中涌动的感情,剧本不好
每天出海的渔夫
白人的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呵呵。
我以为是日本的无厘头偷窥伦理戏,结果~~~我还是比较喜欢朱莉的,但是这次的演技~~真是,我以为是纪录片呢!
有时
So 朱莉的意思。 了解一下女人心。 还有 人都是有偷窥的欲望的。 爱情 到底是什么 会不会因为身体 不能孕育种种情况的存在而错失了什么呢?
他们都老了。。
3.5星。一开始以为要滚地毯,结果却是漫长苦涩煎熬的性冷淡,结尾又来个绝育最毒妇人心。为啥不看老军医?为啥不看老军医?为啥不看老军医?
为什么圣母茱要拉着老公拍一个无性婚姻夫妻的故事…………
华而不实的一部,看过却未标注
沉闷但真实 中产阶级的婚姻嘛 其实差不多都这样子。
皮特老了,朱莉还是那么美,有点驾驭不住的感觉,太文艺没有耐心是看不下去的,看完了还是有点点触动的,朱莉导的片子都还是有些思想滴。
梅拉尼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牺牲色相
《海岸情深》:不知究竟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电影中的婚姻危机居然在现实中爆发,朱莉和皮特的结局却不像片中那样重归于好,而是曲终人散。
她的纠结 她的痴缠 她的苦痛 都血淋淋的摊开来
婚姻危机的原因是不能生育吗?? 朱莉的胸还是很丰满。
看着朱莉,那么瘦,脸色很差!我很难受!这部电影可能就是她现有的人生!
什么鬼,都是鬼。
一般般
太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