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导演编剧确实是认真做剧的,麦承欢和妈妈的关系质疑但是底色是温情,麦承欢就像一汪水一样,包容理解带着妈妈一起向前走,因为有奶奶的言传身教才有现在的麦承欢。
今晚和男主姚总的感情线,在麦承欢的视角,男方毫无征兆突然表白,麦承欢听到后的惊讶,内心的动荡,还有抑制不住的心慌,都恰到好处,成年人的感情,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接触,却让人怦然心动
之前盼着麦承欢和辛家亮分手,真到分手了,给我看的眼泪哗哗流…杨紫和牛俊峰演的太好了!
爱过,错过… 麦承欢真的是一个像微风一样温柔的好女孩,就连分手都是温柔的,没有歇斯底里的指责。
三年的感情,到发现隐瞒身份被欺骗,到男友不合时宜的求婚,到被男方家一次次贬低,吞下了所有的委屈,换来了一句"你在乎过我的感受吗"。
这就是爱情消亡的过程,从甜蜜到失望,从一次次失望到一次次自我修复再到绝望。
分手不是因为一件事而决定,而是日积月累最后爆发。
她认真的爱过那个男孩,也为了他们的爱情努力过,虽然分手很痛苦,但她一定不后悔。
说实话我不是哪位演员的粉丝,但是看到很多评论都在抨击演员,作为普通观剧者,感觉这部剧真的很不错,演员状态都很到位,而且妆造很好,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戏,如果不喜欢可以不看,礼貌走开就是了,不要总是带偏网络风气,这是一个正能量的社会,需要和谐环境,作为非粉丝我觉得妆造很好很符合审美,演员也很用心的在演绎角色,打分的话就是满分
电视剧《承欢记》中,麦承欢是个上海小弄堂工薪家庭出生的孩子。
爸爸是酒店副总的司机,妈妈退休后是广场舞的一员大将。
虽然家庭普通,但承欢的男友辛家亮,却是某家居品牌创始人的儿子,家产过亿,是典型的富二代。
他俩的相识,始于麦承欢的职场。
辛家亮在酒店准备会议,客户要看演讲稿,他却忘了给手机充电,麦承欢见状赶紧把自己的充电宝借给他。
辛家亮顿时觉得,这个在职场最尴尬时刻拯救他的人,就是他的女神。
此后,他故意总是忘带充电宝,和女神套近乎,直到追到女神。
可俩人恋爱3年,麦承欢熬到29岁了,辛家亮都没有主动让两个家长见面之意。
耽误了女神最好的青春3年,辛家亮这个富二代,为何不求婚?
最大的原因,是来自辛家亮家庭的强烈阻挠:“一个小巷穷酸女,凭什么高攀我们亿万家产的辛家?
靠近家亮,不过就是图我们的家产罢了。
”于是,基于以上考虑,辛家亮3年都没敢在麦承欢面前亮明身份。
他一直以一个没钱,没本事,父母在农村,自己还在外租房的沪漂人设自居。
也就是说,3年恋爱,辛家亮对麦承欢从来没有坦诚相待过,更别提谈婚论嫁了。
而他俩的恋爱,也是麦承欢付出的最多。
从一开始借充电宝,就是女生占主导地位,职场上比他心细,罩着辛家亮。
此外,还帮他做工作方案,帮他提前彩排面试;在生活起居方面,给他主动做他老家的家乡菜,帮他打扫家里卫生,帮他买很多食品,充斥冰箱;他喜欢的鞋,她熬夜攒钱给他买;就连游戏卡没钱了,也是管女方借……所有的付出出发者,都是麦承欢。
辛家亮,不过是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去享受女友爱的奉献。
一个有钱的富二代,为了防女友觊觎自己的家产,时时刻刻防着她,还要处处在她身上捞些好处,这样的恋爱,怎么配谈爱?
这样的对象,结婚后能对你好吗?
有人说,这不过是富二代的通病罢了。
婚前防着点儿你惦记钱,测你人品,一旦你人品测试通过,就会对你死心塌地……不好意思,他才不会让你赚到便宜!
一旦你通过了他所有的测试,他也不会和你结婚,甚至,不会跟你求婚!
就算和你求婚,也是奔着搞砸去的。
辛家亮明知姐姐和父母对麦家看不上,还要迟到、第一次见面辛父缺席、甚至席上辛母和辛姐故意讽刺麦家;明明求婚是件人生大事,辛家亮非要在麦承欢主办的活动上搞怪,就想让她下不来台,有着故意搞砸之嫌……
也许,辛家亮自己内心深处深知,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就连他自己,都对这门亲事摇摆不定,无法坚定的认可,承认她是可以陪他一生的女人。
看似单纯的富二代辛家亮,在搞怪、搞浪漫事情上不输其他男子,只是一提到真正的婚姻,他就退缩了。
一遇到点儿事,他就躲避了。
所以,他的单纯,只是他虚伪的伪装。
这也是为什么,在招标会上麦承欢受了诬陷,辛家亮反倒赶紧拿姚志明的事情来反责麦承欢,彷佛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女主有罪,而他辛家亮,是一丁点儿错都不会有的。
谁让他是万贯家财的公子爷呢!
当然说啥是啥了。
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利益、颜面、尊严才是最大!
才是优先!
而女人,那不过是自己身边的附属品罢了。
好在麦承欢脑子始终拎得清,她知道自己不过是富二代的玩物罢了。
以至于最后,麦承欢会和辛家亮主动提分手。
男人在乎不在乎你,女人自己永远感受的到。
只是,有的女人始终不肯承认,也许,是因为她已在这段不对等的感情里,付出了太多。
及时止损。
是所有普通女在遇到类似辛家亮这样的富二代时,该去自我警醒和借鉴麦承欢这个前车之鉴的。
门不当户不对,就不要硬闯到别人的世界,去做牺牲品了。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和抗争。
原生家庭既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也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镜子,它塑造着我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而对我来说,《承欢记》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深入挖掘。
麦承欢这个角色,就像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生活在上海这个繁华都市,面对着各种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与男友辛家亮的感情纠葛,无疑是本剧的一大看点,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麦承欢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麦承欢的母亲,可以说是许多东亚家庭中的典型母亲形象:过度关心子女的婚事,对子女的未来有着极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往往源于她们自身对人生的遗憾和不满,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这样的期望,往往会给子女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麦承欢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母亲对麦承欢婚事的过度干预,不仅促成了她与辛家亮的分手,更让麦承欢深刻体会到原生家庭对她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在经济层面上有所体现,更在心理层面造成了难以忽视的痕迹。
因此,当麦承欢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她常常发现自己难以摆脱母亲的影响,仿佛母亲的影子始终笼罩在她的心头。
但好在,麦承欢并没有完全被母亲的原生家庭所束缚。
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而不是被母亲的期望所左右。
这种自我觉醒,可以说是许多人在面对原生家庭问题时所需要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拯救,来摆脱它的束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麦承欢在摆脱母亲的影响后,还需要面对职场的各种挑战。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努力在职场中打拼,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才华。
这种勇气和坚韧,也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时所需要的。
总的来说,《承欢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都市情感剧。
它不仅揭示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展现了现代年轻人在面对原生家庭压力和职场挑战时的勇气和坚韧。
同时,剧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职场元素,展现了现代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奋斗与成长。
原生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虽然有时会遇到风雨,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我们的坚韧与勇气。
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人的成长并不是发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而是发生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独立成长,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们未来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客观来看,这部剧也并非完美无缺。
比如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过于狗血或夸张。
但就总体而言,这些都不足以影响它作为一部优秀电视剧的地位。
最后,我想说,《承欢记》不仅是一部揭示现代女性成长之痛与爱的电视剧,更是一部让我们反思原生家庭问题,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电视剧。
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这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年现偶还是别演了,难看死垃圾,一点CP感都没有,男主就在那里装霸总,看了四集,真的是无聊看不下去,还有就是杨紫的粉丝在网上各种黑,别人还造黄,真是很令人恶心的事情,败坏路人缘,上一次和范丞丞搭档也没有CP感像姐弟,杨紫的演技都是一个样,把所有的角色都用同一个方式演出来,没有变化,没有挑战,他就不能没有表情,单纯的掉眼泪,此时,无声胜有声,就不会演这种哭法吗?
好久没有剧评了…以为自己已经被如今的电视剧培训得没有下限,看了两集终于没能忍住。
才不要和你做朋友的导演和以家人之名的摄影指导到底是怎么合力做出这一坨答辩的呀?
最俗最老的剧情集合,毫无悬念的人物关系发展,地狱打光,以及把大上海用魔鬼视角拍成乡下小县城…剧本的劣质改编冠上亦舒的名字已然涉嫌欺诈,冷静自利的亦舒怎么可能写出撞咖啡弄脏男主衣袖,再强行追上托手清理的低级撩男桥段?!
一贯坚持我们都不完美以及利己主义的亦舒女主,被既要又要还要地改成又当又立的底色小白花的善良大女主,道德标准比天还高的主创们从没想过,小白花的种子是长不成大树的呀…这是天然的逻辑bug…虽然…但是…改编的一坨答辩如今早已不足为奇,忍不住要吐槽的是才华横溢的导演和摄影指导为什么要屎上雕花,呈现一个大失水准的辣鸡…扼腕叹息!
好久没这么沉浸投入的看一个剧了,没有快进没有倍速的慢慢品评,就像喝一壶生活的茶,有时候心里跟着暖暖的,真幸福;有时候又多了一些苦涩。
现实中很多人被催婚,催生,催二胎。
新闻上那些永无止境的催促,“你不结婚我都没脸出门见人”“我不结婚就不配活着吗?
”多少人回家过年的脚步被这些刀刀致命的话语挡在了门外,也挡在了心门外。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惜我们选择了最极端的一种,以死相逼也无法和解。
刘婉玉作为母亲过分干涉承欢的婚事的确让我抓狂,我在她和麦承欢身上看到了太多我和我妈的影子,为了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可以低三下四,也可以言辞犀利。
关心你永远不直接关心,总之永远在扫兴,永远在指责。
我理解她是因为要用付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我知道她的否定和指责只是习惯和大环境塑造的,我爱她,但依旧无法忍受和她长期居住在一起。
很多人都在说承欢记里的刘婉玉让人窒息,但我觉得这部剧恰恰撕开了很多中国家庭的遮羞布,窒息是因为太多家庭仿佛在照镜子同时也是治愈的,因为塑造出了理想的母女关系和真正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形象。
承欢记里面每个角色都很丰满,都很出色,哪怕是仅仅出现几面的辛家亮妈妈,你可以脑补出这个女人的一切,因为她的确就是活生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
哪怕是为了生意找借口去和承欢妈妈和解,再到把八宝辣酱扔到垃圾桶,她们菜市场的偶遇,在家里小心翼翼又极尽讨好的和解方式,哪怕在这种时候都不会忘记耀武扬威吹嘘自己一把,因为那就是他们活着的方式啊。
对,还有那个一出来就让人想抽巴掌的辛家亮的姐姐,尖酸刻薄,一个让人讨厌的女性形象便立在了那里。
很多人可能感觉麦承欢是恋爱脑,但我觉得没有比她更人间清醒的了。
你知道辛家亮对麦承欢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他们爱过,他们为爱争取过,为爱努力过,为爱厮守过,虽然因为家庭因素被搞得一地鸡毛,但他们很完整。
人性本来就是复杂而繁琐的,很多父母以爱为名对你的干涉,千万不能成为你的负担。
现实里的孩子经历的只怕比剧里所呈现的更加严重,彼此的和解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已基本不被期待实现了,彼此离得远远的,相安无事已是最好的状态。
自我疗愈,放下并拥抱自己,学会爱自己是很重要的。
这是可可沛沛第799篇原创。
本文3009字,累计233.7万字。
作为一名喜欢亦舒17年的铁粉,看到《承欢记》要上映,特别开心。
谁知越看越不对劲,看到后面简直要拍案而起:这TM改编的是什么鬼?!
除了人物名字一模一样,没有一个情节跟原著一样!
根本就是打着亦舒的旗号,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狗血大剧!
编剧为了收拾率,凭空捏造一大堆情节:辛家、麦家撕逼——原著没有;辛太太和辛家丽羞辱麦家——原著没有;辛太太请麦承欢帮忙竞标——原著没有;姚志明空降,成为麦承欢上司——原著没有;姚志明和张培生联手让丹尼斯下台——原著没有;辛志珊的情人朱宝翘找吴优偷出盛达的标底,转发给天合家居,嫁祸于麦承欢——原著没有;姚志明是奶奶的亲孙子,绞尽脑汁想拿到兴安里——原著没有;……看到没有?
你所看到的一切狗血剧情,几乎都是编剧脑补,跟原著没有一毛钱关系。
也就是说,编剧为了收视率,绞尽脑汁编排了:1、贫富矛盾;2、阶级对立;3、堪称宫斗的撕逼大戏;4、商战大戏,还虚构姚志明和张培生女儿的关系;5、霸道总裁屡次救普女于水火的个人英雄主义桥段;6、麦父舍命救张培生的主仆情谊;7、为了巨额财富不惜牺牲亲情的人伦坠落;……电视剧和原著相似的情节只有如下几个:1、麦承欢和辛家亮相恋爱3年;2、辛志珊出轨朱宝翘;3、麦承欢和辛家亮分手,后和姚志明相恋;4、奶奶把一大笔遗产给了麦承欢;就这。
所以看到电视剧,我心中有1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编剧是真能编啊!
你编没问题,改编也没问题,但能不能尊重一下原著?
一部剧,10%是原著,90%是脑补,这叫哪门子改编?
01下面让我好好把原著说一说,给大家洗洗眼,也让不了解亦舒的人明白亦舒到底是什么风格。
《承欢记》其实是一本清新、含蓄的作品,原著人物设定如下:麦承欢:28岁,公务员,兢兢业业;辛家亮:建筑师,勤勤恳恳工作。
并不是剧中只知打游戏、大手大脚花钱、不学无术的无脑富二代。
麦父(麦来添):老实人,兢兢业业给张总当司机,已当了几十年。
张总对麦家非常照顾,麦承欢18岁生日,张总送来一条金项链。
麦母:从大陆嫁过来,家庭主妇。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年轻时经常寄钱给娘家。
麦承早:大学生,非常帅,爱打篮球,很受女孩子欢迎。
谈过一段短暂的恋爱,女方离异带娃,服装导购。
辛父(辛志珊):开着一个印刷厂,工人20-30人。
出轨朱宝翘,和朱宝翘一起在法国尼斯玩,突发心脏病入院。
出院后和原配摊牌、离婚,和朱宝翘结婚。
朱宝翘:粗眉大眼、高挑身段、十分标志。
与辛家亮年龄相仿,“聪明果断,言行坦荡荡无所求”。
根本不是剧中艳俗+低智的心机女。
辛母:对麦家友善,毫无歧视之嫌疑。
麦父提出离婚,她立刻答应,移居国外,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
辛姐(辛家丽):落落大方,对麦家友善,非常喜爱麦承欢。
奶奶(麦陈好):舞女,麦父的继母。
手握麦家全部财富,舒舒服服住高端养老院。
麦父生大病、麦承欢无钱读书,她袖手旁观,一分钱不出。
临终前把财产全部给了麦承欢。
姚志明:《香江西报》副总。
上海人,混血,离异无孩。
轮廓分明,身材极佳。
戏份极少,连配角都算不上。
原著241页,他到223页才出来。
02原著情节很简单:麦承欢和辛家亮相恋3年,打算结婚。
麦家都已准备好带水晶吊灯的大海景房,只等麦承欢入住。
结果遇到几件事,最终导致分手。
第一件事:辛家亮厌恶婚礼,希望旅行结婚。
麦母极力反对,要求婚礼必须办。
后来辛家亮登门道歉,并主动订好婚礼酒店,麦母非常开心,尽释前嫌。
第二件事:辛父和小三旅行时突发心脏病入院,出轨之事曝光。
辛父出院后和辛母离婚,婚礼延后。
第三件事:奶奶去世,把八位数遗产留给麦承欢。
麦承欢拿着这些钱,给父母和弟弟买了一套两居,又给自己买了一套小公寓。
很快麦承欢升职一级,她突然间意识到:我有不错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要结婚?
女性的自我觉醒很多时候就在这一刹那。
麦承欢觉醒后,俩人和平分手,注意是和平分手。
很快,辛家亮找了新女友,麦承欢也找了新男友姚志明。
两人从恋人丝滑转变为朋友。
在茶座遇到,会大大方方聊天,甚至开个玩笑。
辛家亮结账时会顺手给麦承欢这桌一并结了。
就这。
03原著人物关系也很干净,没有任何撕逼,没有乌烟瘴气。
哪怕麦承欢和辛家亮已经分手,辛家丽和麦承欢依然是朋友,还能见见面喝喝茶。
麦承欢和朱宝翘相互欣赏,还能见见面喝喝茶。
辛父出轨,但对原配和子女不薄——所有资产分为3份。
自己1份,原配1份,辛家亮和辛家丽合计1份。
辛父向辛母摊牌后,辛母马上答应,移居国外,了断得清清爽爽。
麦承欢和辛家的印刷厂没有任何工作往来,麦承欢和姚志明没有任何工作往来。
04讲到这里,你会说:啊?
原著就这?
是的,就是这些内容。
可能因为情节比较平淡,所以编剧脑补了一大堆东西放进去。
其实我觉得这部剧的核心只有1个:财富赋予女性选择的自由。
这种自由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恋情自由、婚姻自由。
没得到遗产时,麦承欢觉得应该和辛结婚。
得到遗产后,她只想享受与姚恋爱。
没得到遗产时,麦承欢和辛家亮恋爱3年,未发生性关系。
“她甚至从未为辛特别修饰,因为她相信:她在他面前,外形不重要”。
得到遗产后,麦承欢和姚志明没见几次,就开开心心滚床单。
“双方默契,同意脑筋停工,纯是肉体对肉体”。
第二部分:摆脱原生家庭束缚。
麦母是一个讨厌又可怜的女人,天天在家里指责配偶,一辈子嫌弃配偶没出息、赚得少。
后来骂麦承欢不办婚礼,不给她长脸,伤她的心。
妥妥作精+怨妇。
麦承欢怕妈妈伤心,处处迁就她。
拿到遗产后,麦承欢马上给父母买房,给自己买房,火速搬出来,独自居住。
在故事的最后,她不打算同母亲交代自己的恋情和男友的情况。
书中是这么写的:母亲需索无穷,咄咄逼人,她每退一步,母亲就进攻一步。
她若乖乖解释一番,母亲便会逼她把他带返家中用大光灯照他。
并且做出倨傲之状,令他以及女儿难做。
承欢仰起头,就不孝好了。
不是没有遗憾,不是不惆怅,而是只能如此。
上1/4世纪,麦承欢事事照顾母亲心事,以母亲心愿为归依。
今日,她要先为自己着想。
05亦舒写《承欢记》是1996年,28年前。
这样的剧情,放在1996年是非常好看的。
但放在2024年,可能过于平淡。
基于此,出于商业角度考虑,编剧要把一切吸睛的狗血料加进去,生生把一小盘清爽干净的薄荷牛肉,做成了一大盆油腻麻辣的毛血旺。
亦舒最核心的魂全被遗弃了。
作为琼瑶的反面,亦舒最核心的魂无非3点:一是独立。
二是理性。
三是体面,遇事最多抱怨2句,第3句开始就惹人厌。
看到无脑女主把带折扣的邮件直接转发给同事和领导,甚至在事发后,依然大声哭诉自己多么无辜、自己无愧于心。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这实在太不亦舒。
纵观亦舒所有的作品,没有一个女主是这样的人,没有一个女主会做这样的事。
06亦舒是体面人,笔下的故事、笔下的人物也是体面而含蓄的。
狗血和撕逼剧情不能说没有,但非常克制,占比很小。
即便有,也是三言两句带过,或者只给出结果,略去狗血的过程,让读者自行脑补,然后毛骨悚然。
典型作品如《恨煞》,我看完遍体发凉,一夜未眠。
07我预测这种狗血改编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些年短视频天天过度刺激观众,导致观众的阈值大幅提升。
薄荷牛肉这样清爽的菜式,显然满足不了观众的味蕾。
编剧为了迎合市场,只能拼命加油、加麻、加辣。
我知道写这篇文章其实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但我必须写,因为我心痛难忍。
就好像我珍视的一块美玉,被人涂上各色艳丽的油漆,拿去大肆展览。
一边展览一边拿着大喇叭喊:瞧一瞧哎看一看!
这块石头多漂亮啊!
我也怕再过几年,可可看到亦舒的电视剧,问我:妈,这就是你最喜欢的作家写的剧?
跟抖音上那些短视频有啥区别?
好几集都是流着眼泪看完的。
也许其他人在看的是职场线,爱情线,讨论的是这两条线的假和俗,而我却被剧中的亲情线深深触动了。
剧中何赛飞演的妈妈真的和我的妈妈很像,劳动人民出身,她要强、她善良,她唠叨、她碎碎念,她成天管你这里担心你那里,她有俗气的一面但又有很强的是非观念,虽然有冒失或略显愚笨的地方,但她待人真心热心肠,内心纯净,有骨气。
与高门大户的阔太太比起来,她是没有给女儿很优渥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但她培养的女儿内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包容,有什么比这更难得的呢?
为什么会流眼泪,我被剧中女儿和妈妈的相处方式戳中了,我居然是在看了这部剧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是怎么跟自己的妈妈相处的。
我好像从来没有像剧中的承欢那样去考虑妈妈的情绪,考虑妈妈的感受,我有的只是理所当然地向妈妈索取和抱怨。
感谢这部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方式,和家人的相处方式,以及与所有人的相处方式。
在“爱”的课题上我觉得我在这部剧中受教了,感谢所有为这部剧付出的人们。
(非剧评人,只是有感而发,短评字数限制,所以发在这里,勿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