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误判

誤判,The Prosecutor,Misjudgement

主演:甄子丹,张智霖,许冠文,吴镇宇,张天赋,郑则仕,刘江,喻亢,栢天男,林家熙,陈欣妍,冯皓扬,朱栢康,吕良伟,郑浩南,蔡思贝,黄智雯,张建声,汪明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24

《误判》剧照

误判 剧照 NO.1误判 剧照 NO.2误判 剧照 NO.3误判 剧照 NO.4误判 剧照 NO.5误判 剧照 NO.6误判 剧照 NO.13误判 剧照 NO.14误判 剧照 NO.15误判 剧照 NO.16误判 剧照 NO.17误判 剧照 NO.18误判 剧照 NO.19误判 剧照 NO.20

《误判》长篇影评

 1 ) 现实可能比电影更复杂——电影背后的真实案件

《误判》电影中注明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案件,但电影的资料、宣发、百科条目似乎都没有点明电影改编背后的真实案例是哪一宗。

若熟悉这几年香港法庭新闻的人,或许会知道,电影剧情映射的是现实中的马家健案(这与电影中被冤枉的青年马家杰取名相似)。

马家健(电影中改编取名为马家杰),图来源于传媒电影改编的细节比较多,可能为了电影呈现的效果,增加了许多现实之外的因素(如打斗、枪战等等)。

这类改编虽然可以理解,但电影在诸多细节的处理中,都有很多法律瑕疵和漏洞,例如影片中受冤青年无罪之后,主审法官面对记者的发言,在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现实中法官受《法官行为指引》约束,一般不能接受记者采访,亦不可能对特定案件发表评论。

不过瑕不掩瑜,如果电影可以引起人们关注背后的真实案件,思考司法体系和刑事程序中的不足,法律行业中的问题,以及致敬在真实案件中,挺身帮助弱势一方,为伸张正义、沉冤得雪的法律界人士,那便是值得的。

以下是真实案件的资料,综合整理自法院判决文书、法庭新闻记者的报道,这些内容对电影剧情或有些许剧透。

马家健案,最初事发于2016年,当时青年马家健20岁,无案底记录,将家中地址借给“朋友” 洪志谦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朋友承诺给其1000块钱作为报酬。

馬家健因工作認識洪智謙。

後來,他經洪智謙介紹,轉到拉麵店工作,而拉麵店的東主洪智勤是洪智謙的弟弟——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45段,证据分析及裁断2016年10月19日, 当时香港海关发现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中有一公斤毒品,寄到青年马家健家中地址,马受洪志谦指使下,于10月26日,将领取邮件的通知卡交给他人,随后于11月3日海关将马家健拘捕,海关控告马家健贩运危险药物罪(俗称贩毒罪)。

被捕後,馬家健曾告訴海關是洪智謙叫他收取包裹,而他本人並不知道包裹藏有毒品——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6段,控方案情2017年1月27日,马家健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会面(师爷在香港法律行业中类似案件中介的角色,其本身并不是律师),陈强利声称律师团队由马父亲聘请,马便签署了授权委托手续,同意委托该律师团队处理案件,马最初声称其并不知道包裹中是毒品,自己是无辜的,不想认罪,也不想被监禁,但师爷陈强利则多次向其表示: 馬家健「單案好難打」,馬家健口供前後矛盾,又曾在錄影會面中說謊,因此其口供不可信。

此外,馬家健的口供很薄弱,不足以指證洪智謙。

如果馬家健「拖埋」洪智謙「落水」,案件牽涉越多人只會越嚴重,對馬家健沒有好處。

既然馬家健的案件「好難打」,為了減輕刑期,不應拖洪智謙「落水」。

馬家健理解「好難打」為「冇得打」的意思(即沒有勝算機會)——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9段,控方案情 青年马家健在律师团队劝说下,便改口承认控罪, 希望获得减刑,并声明 “朋友” 洪志谦 与案件无关。

律师团队与律政司达成协议,以撤销洪志谦所有控罪为条件,马家健承认贩毒罪。

(一般情况下,早期认罪,可在量刑时获三分之一减刑考虑,律师团队利用这点忽悠马家健,改口认罪) 2017年8月28日,马家健在东区裁判法院正式承认控罪,法院将案件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香港地区司法体系中,不同级别法院可判最高刑期的权限不同,若判重罪,要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 洪志谦 被撤销控罪。

在案件转介高院过程中, 马家健与囚友讨论案件,得知自己可能会判很重,以及自己的律师团队,是由其 “朋友” 洪志谦的弟弟(前述拉面馆老板)介绍并支付的律师费,其也意识到所谓律师团队可能不是真心帮他,而是专注于帮 “朋友” 洪志谦 洗脱罪名。

2017年11月21日,在高等法院, 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案件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曾多次表示担忧和关注,认为青年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下作出,法官命令控方就案件立场,是否继续控告,寻求律政司上级指示,控方回应其上司(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指示其继续控告。

最终,陪审团以5:2裁定企图贩运危险药物罪罪名成立(注:上述法官表示担忧及命令控方寻求指示的环节中,是在陪审团避席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刑事程序中,这种情况是为了保障陪审团免受干扰)。

事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时任首席法律讲师(现已退休),决定带领“临床法律教育”计划的学生组成律师团队,协助马家健进行上诉。

右二,为法律学院时任首席讲师,图源于其个人社交媒体[注: “临床法律教育”为其在港大法律学院主导开设的课程和计划,主要是在法律学院学生的参与下,为公众及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最终于2021年,高等法院上诉庭裁定上诉得直,认为 马家健在原审过程中,受到律师团队的操控和误导,最终裁定青年马家健无罪。

案发后,牵涉出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陈强利在后续司法程序中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马家健案,牵涉出的师爷陈强利案,图源于传媒大律师张晓惠则不认罪,在对张晓惠的庭审中,法官认为马家健的证供在整个案件中,存在多次更改和矛盾之处,不能接纳其为诚实可靠的证人,法官同时也认为张晓惠在案件中的行为也存在不符合常理之处,且存在涉嫌违背大律师专业守则的行为,也不能接纳张晓惠的说法。

基于整个案件存在疑点,且根据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法律原则,法官最终裁定张晓惠罪名不成立。

电影剧情和真实案件做了哪些改编?

1. 电影中,青年是在接收包裹后当场被抓的,现实中其并没有真实收到涉案包裹,而是将收取包裹的通知卡转给他人后,被捕。

2. 电影中,拘捕行动由警察主导和实施,现实中则是由海关发现线索,并侦破拘捕嫌犯。

3. 电影中,妨碍司法公正的大律师最终被绳之以法,但现实中种种因素脱罪了。

4. 电影中,受冤青年呈现的是纯粹清白和无辜的形象,现实案情细节中,法官则认为其不是一个纯粹无知的青年。

5. 电影中,涉及到许多枪战、黑帮、火拼的情节,现实中则没有发生(否则新闻早就连篇报道关注啦)6. 电影中,受冤青年的父亲死于黑社会刀下,但现实中马的父亲死于癌症,其去世时,也没有等到儿子洗脱冤屈的那一天。

真实案件有哪些细节或者值得思考的地方?

1. 现实中, 邮寄包裹引发的贩毒案件挺多的, 所以马家健案在最初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法庭新闻报道也比较少。

2. 在案件出现大律师及师爷,串谋妨碍司法公正,导致冤案时,才开始引发传媒关注,法庭新闻记者开始大面积报道。

3. 在高度发达的法庭新闻报道,以及专业化的法庭新闻记者努力下,让案件后续的很多细节,报道出来,公众才开始关注。

4. 涉案师爷陈强利,在案件中,被发现案底记录一大堆,共计15项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强奸、抢劫、爆窃、勒索、弃保潜逃等,高等法院上诉庭法官在判决中,炮轰质疑其案底累累为何还能在律师楼任职“刑事支援组主管”,质疑为何没有人调查他的背景记录。

5. 现实中“师爷”由于是混迹在社会与律师之间,并为律师楼拉拢案件的人,尤其是刑事背景案件,法律行业中的一些“师爷”的社会关系就比较复杂,有些甚至可能有黑社会背景(这种背景才有可能认识到一大堆刑事案件资源)。

例如在电影《毒舌大状》中,饰演师爷角色的太子,就是黑社会背景出身。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律师楼聘请此类人员,是必须征得律师会许可,且完成背景调查,有案外推测认为,涉案的师爷陈强利可能不是律师楼正式聘请的人员,其可能是游离于律师楼之外的中介,利用法律漏洞,通过某种身份,跟随律师团队会面当事人。

6. 在原审案件中,当法官表示担忧和质疑时,仍坚持控告起诉的控方大律师,声称是获得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坚持起诉,此处的上级涉及的是时任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

梁于2020年,因与律政司长工作理念看法不一致,决定辞去律政司职位,现为执业大律师。

梁在律政司任职期间,就某些争议中曾在电邮中表示“律政司应秉行公义,从不力争定罪”7. 向马家健伸出援手是时任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带领的 “临床法律教育” 学生及大律师组成的法律团队,向上诉法庭呈交足足17页的上诉书,才得以说服上诉庭法官,推翻原判。

他及他在法律学院主导的课程计划,帮助了很多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在法律界评价很高。

8. 马家健案中法律界人士帮助他申冤得雪的细节,让我想起,前不久我在香港高等法院,曾旁听过张慧玲法官的一场大律师和律师的认许聆讯,法官在面对律师新人说读法律的过程一定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赚钱固然重要,但要保持谦卑,不论是有钱和客户,亦或是基层市民,都要一视同仁……成为律师后也许工作会很忙碌,但不要忘记服务社会,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和弱势群体,帮助他们伸张正义……而在马家健案原审处理量刑聆讯中,表达担忧并指出马原本律师团队的问题和嫌疑的,正是高等法院张慧玲法官。

以上内容,参考、整理的法庭新闻相关报道有:《法庭线》《HK01》《庭刊》等媒体报道涉及案件文书编号有:CACC 297/2019 ( 香港特别行政区诉马家健,指控其贩毒的案件)DCCC 37/2022(香港特别行政区诉张晓惠、陈强利,指控两人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的案件) 通过司法机构官方提供的“法律参考资料系统”,可检索到上述案件的相关裁决文书。

【注】笔者是一名深圳执业律师,对香港电影及司法颇有兴趣,差不多因为律政剧看多了,被“拐带”上法律这条不归路,哈哈哈。

工作之外,经常会带朋友去香港法院旁听案件,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加我微信1327871985,可以交个朋友呀最后,记得点个赞,再走呀

 2 ) 誤判

繼元彪嘅《執法先鋒》同埋成龍嘅《飛龍猛將》邊做大狀邊打到飛起之後,連宇宙最強隔咗幾十年都玩埋一份。

宇宙最強今次呢個角色可謂勁過Marvel嘅超級英雄,又做差佬又做大狀,直頭係又嘥口水又驚佢會打到脫水,從條街打到去酒吧,又試從酒吧打到入地鐵,見佢一把年紀打到咁,都咪話唔服咗佢。

法庭戲節奏把控得唔錯,今次加埋肥貓同老許記間唔中搞吓笑緩和氣氛,都算係咁啦。

動作戲依然係套戲嘅膽,特別係最尾嘅地鐵大戰,設計得緊張刺激。

難得仲有動作片過吓癮,呢套我係收貨嘅。

PS:香港警察原來仲有委任證嘅。

綜合評分:7/10

 3 ) 奇怪在哪?

很多人说,《误判》的文戏和打戏的搭配奇怪,跟其他港产动作片一比,感觉非常不同。

除开开头介绍主角,后面有四场甄子丹风格的重头动作展示,街头斗殴毒贩,停车场冲撞,俱乐部一打多,以及地铁遇袭。

想象,把这些打戏全删,稍微顺一顺剧本,整个庭审翻案的故事照样成立。

除了波折少一点,惊悚气氛弱一点,本质也跟《毒舌律师》那样是个完整的罪案片。

这是因为,《误判》在文戏的写作上,摆脱了一种套路的拘束,造成与主流港产动作片截然不同的面貌。

主流的拍法,简单讲就是给观众“将打”的预期,一场打戏要开展,前期必然有大量从气氛上入戏的环节。

以陈木胜导演的《扫毒》为例,三兄弟潜入金三角,改名换姓,隐藏身份,一路提心吊胆,就为了给直升机突袭和驾车逃亡的大场面铺垫。

再比如结尾三人突袭反派老巢前,就以情谊弥合的大段复杂的感情戏为基础,让人在心理上准备看他们联手而战。

随便翻经典老片都有惯例,张彻武打片,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的枪战片,开打前都有大量造气氛的桥段,只是各自手法样貌不同而已。

这些片中,文戏的很大作用之一,是用来不断提高观众的预期,情绪到了,绷不住了,于是迸发暴力。

但《误判》的打戏,完全不是这个写法和拍法,情节在进入动作前往往不给预兆。

比如街头缉毒一场,本来都与甄子丹无关(此时他已进入律政司,不再是警员),只是恰好路过出手相助前下属。

停车场中,甄子丹正劝老伯上诉,动之情晓之理,而后者态度十分抗拒,这是一个文艺片的心灵交流的情境,却突然被狂笑杀手开车闯入打破。

再比如俱乐部打“一百人”,起因是黑帮哥哥教训弟弟,接着郑则仕偷拍被发现,甄子丹本可以将他带走但陷入包围,整个情势从警匪无碍到大打出手,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结束也是干脆利落,不留余波。

乃至最后甄子丹护送证人上法庭,遭遇车祸,地铁遇杀手,均在事先除了吕良伟一句“那边的事我搞定”之外,再无任何预示,可以说是将文戏给打戏造势的套路剔除得一干二净。

而剧本之所以敢这么写,并且能达成流畅效果,还在于有甄子丹挂帅才能融洽。

在传统的剧本写法里,上法庭的甄子丹,和街头斗殴的甄子丹,势必会拆成两个角色。

庭审流程一丝不苟,偏于纪实严谨,而打一百个(尽管片中实际没这么多)则是极尽夸张的功夫片设定,放在一个人物身上,很容易造成撕裂感。

同类型案例有《寒战》系列,警务处官员和外勤特警队各司其职,分配文戏和打斗,今年的《焚城》也是同样的编剧思路。

但甄子丹的个人形象,却非常难得地可以集结这两种角色的标签。

在法庭上西装革履,流利口条和时而冒出的地道英语,足以匹配学识广博、才思敏捷的精英人设。

而其壮硕体格、带侵略性的眼神与各种搏击专家的银幕印象,又让他一到街头就可以施展各种超越人体极限的战斗力。

甄子丹自导自演,硬是将原本撕裂的世界观黏合在一起,不但没有互扯后腿,反而过渡游刃有余。

这是独属于甄子丹的胜利,换一个演员,哪怕是动作明星,也很难做得更到位。

 4 ) 文武两相隔,我要打十个

这个“港片回温趋势非常明显”的年份里,院线里最后一部收官之作。

它的横向类比对象不言而喻:从题材界面上看,它与《毒舌律师》一文一武却殊途同归,都是心怀良知的司法从业者,在庭审中为曾被冤枉顶罪的受害人平反昭雪的故事,只不过黄子华的林凉水律师走过弯路、混过江湖,偏于亦庄亦谐、亦正亦邪,而甄子丹的霍子豪检察官,则从始至终都是宁折不弯的孤胆英雄;从叙事逻辑上看,它又与《第二十条》遥相呼和,二者均有“最高检影视制作中心”的出品背景,为整个系统做宣传的用意不言而喻,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在所谓程序正义的流程分工里,检方不同于辩方,检方属于控方,故而,检方为被告人脱罪,实乃推翻自身立论,确有“射自家龙门”的别扭与龃龉,于是,这俩片子的戏剧张力,便主要来自于我常爱提及的一种很有操作难度的意旨——“职业伦理与道德伦理的矛盾”,只不过,雷佳音的小人物味道相当浓郁,前期的纠结感乃至畏怯感也就更易于代入,而甄子丹的霍子豪检察官,则依旧从始至终都是宁折不弯的孤胆英雄(“好不容易站到正义这一边”的认知反转功能,主要由郑则仕和吴镇宇来承担)。

它改编自真实案件,而在原案中,犯错的就是检察官本身,洗冤的则是上诉的辩护律师,本片不惜将落点做挪移,固有来自“最高检”的需求与要求,但是“想用用职业伦理与道德伦理的矛盾”、“想用用这个复杂的戏剧张力”也未尝不是一份有野心的考虑。

可在实际操作中,电影并没在这个很有操作难度的意旨里一头扎入难度深处,去好好咂摸人物的两难选择,并没把这个复杂的戏剧张力真正做扎实做细,真正地做出复杂。

电影还是爽文路数。

一方面,如前所述,甄子丹过于澎湃凌厉的理想主义豪情,多少穿透了、覆盖了、也可说是无视了这份本该很有玩味空间的“职业伦理与道德伦理的矛盾”,他内在的心理破局空间是不存在的,不存在是因为不需要——主角光环太盛大,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压根不需要先抑后扬的自我怀疑。

另一方面,由于它的一半卖点(你说“一多半”卖点也可以)都来自于打戏,于是一切还是遵循着一个很简单粗暴的、“侠客除暴安良“的向度,而你是否意识到,“侠客除暴安良”这回事,本来就是逸出在法律之外、本来就是法律失语时的外挂补丁修改器,本来就是与法律的思维模式几近无关、甚至几近相反的东西。

再加上,它一度还心怀担当、尖锐而叛逆,想适度触及一下官僚们的惫懒和权钱勾结的铁幕,想适度反思一下效率至上的当代社会运行与管理形态,可这个铁幕、这个形态,又偏偏筑基于司法流程的完备,筑基于“程序正义也可以变成程序互利与程序互庇”,那就使得主人公,一方面选择了投身法律这个系统来实践自己对锄强扶弱的渴望,一边又无奈发现,但凡真想锄强扶弱,就必须时时要主动站到这个系统的对面,亲身对抗自己所投身所隶属的这个系统。

话说回来,身份困惑,本就是港产电影在最深层次里沿用的传统主题。

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奇怪的东西:在法律结构内部、以修正补益反思甚至肯定赞美颂扬法律结构为诉求、用法律人为核心正面角色,却始终秉持着侠义道的绿林逻辑,用绕开、颠覆、无视、对抗、悖反法律结构为活动形态与推进形态,为高光点和燃点。

就像它的打戏,很好看,很有设计感,用镜写意,光影迷离(为此特地使用了“类CS游戏”第一人称视角,使用了夜店这种非自然光场所,和地铁这种兼具闯关形态和塔防形态的动势全封闭空间,还配上了必须护送证人及时赶到庭上的倒计时线),但又很游离,与文戏之间存在不可弥合的割裂感,更像是“拍一段剧情,想起有一阵没加入武打了,那好,就地安排一下吧”。

作为打戏的配合方,敌人那边,也就逐渐从“体制内的坏人”移动到了“体制外的坏人”——毕竟,黑社会大佬们才更能打,也才有水准让你打得更好看更惨烈。

那个“司法也变成了铁幕的一部分,主人公站到司法结构外面对抗铁幕”,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主人公依旧以司法正义代言人的身份,对抗那些注定要作为司法敌人的、来自江湖甚至来自异域的恶棍。

一如结尾处甄子丹面颊上的伤疤与头顶的假发,这是极为鲜明的来自两套圈层的两种经典符号,但它们硬生生缝合,并且打起了配合。

一个冷知识:华语影坛最早使用“战狼”一词的,不是吴京,而是甄子丹——1997年,他自导自演杀手题材电影《战狼传说》。

又一个冷知识:本片里坐在轮椅上饰演霍子豪父亲的那位,就是甄子丹的亲爸爸甄云龙。

顺便说一句:甄子丹真是那种很少见的演员:年轻时其实长了一张更适合反派的脸,随着年事渐高,肌肉松弛皱纹多了,反而有了一份慈悲感,一份从容淡然的大宗师味道。

这一点从《叶问》系列就很明显了。

当然,本质上,这也是一部叶问的变体,当了检察官的叶问,拿起了法律武器的叶问,主动自嘲“年纪大了,腿脚不行了,抓不动贼了,不能永远冲在前面打头阵了”的叶问,却依旧在坚持着“我要打十个”。

作者信息: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新浪微博:@聆雨子豆瓣&知乎ID:聆雨子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

 5 ) 甄子丹之所以为甄子丹,黄子华之所以为黄子华

刚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朋友微信问我:这戏怎么样?

我说:还行。

你有看去年黄子华的「毒舌大状」吗?

朋友回:看过。

我说:就当是那部的动作片版吧。

我认为电影改编是还可以的。

主角的背景塑造,加入前警察的背景,能让片中大篇幅的打斗戏符合逻辑,也更有甄子丹自己的特色。

很难不把这部戏和「毒舌大状」联想在一起,观影过程中,我甚至觉得甄子丹是不是羡慕黄子华的去年打下的亮眼成绩和赢得的社会尊重,也想来借底伸张公义的这份热度,和黄子华一样赢得高于电影明星光环的、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普通人民那份敬意。

非常大逆不道地说一句,无论黄子华还是甄子丹,两位的文戏都是没什么演技的。

两位的台词功底都麻麻地,断句习惯在不应该断的地方停顿,像在想接下来的台词。

黄子华一直在演自己。

这三年连续3部突出重围的近期香港电影“神作”,无论「饭气攻心」、「毒舌大状」、「破 地狱」,在一定程度上,他都是在演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一个心中仍有火(但不多)、郁郁不得志的、爱钱的、既想理想主义又不得不非常现实的普通小市民形象。

而“白开水”式的演技,还能让他3部戏都大获成功,我觉得大概靠的还是黄子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对底层阶级的共情,以及迎面生活时那一种“糟糕但我接受了”的苍凉气质。

可以说,就是这种“接地气”的真诚——他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的都市小市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毒舌大状」里,黑社会只是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小喽啰,被冤入狱的倒霉蛋是除了出卖色相一无所有的穷家女,就连那个看似攀上高枝的情夫也不过是上层富豪随时可以丢弃的入赘凤凰男。

黄子华演的主角虽然是律师,也只不过是打工人,职业看似光鲜,实则还是在给有钱人做牛马。

前期也不得不顺从于有钱人的游戏规则,半掩着良心在夹缝里苟活。

而甄子丹是“浪漫”的,是那种没有吃过什么底层的苦的那种浪漫。

在「误判」里,黑社会是在游艇上做着都上千万白粉生意的大boss,动不动就有上百个西装暴徒在寸土寸金的中环CBD楼顶酒吧打群架(又一幕经典的“我要打十个”,这个架打得该有多贵啊)。

就连被冤入狱的那个倒霉蛋,都有突出的绘画天赋。

而甄子丹演的主角有个曾经很厉害的爸爸(演员真的是甄子丹的爸爸),司法世家,跑去做警察,然后说不干就不干,立马回昂贵的大学读昂贵的法律,然后转做律政司,这种“丝滑”的转变,并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但对于没有体会过普通阶层生活不易的人来说,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还有,穿着价值不菲的西装三件套,坐没什么人的地铁,这是香港耶拜托。

)虽然主角一直在强调,他老了抓不动贼了,才来做检方工作,事实上他隔三差五就在“我要打十个”。

他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整天热血沸腾时不时给别人灌鸡汤,毫无半点生活的疲惫或者英雄迟暮的沧桑感。

(还有,和吴镇宇房子里打架的桥段看得我黑人问号,道理我都懂,但是能不能不要拍得这么男人至死是少年外带莫名其妙,你们是读法律的啊救命)甚至在与高层们喝酒时,能如此不识时务地说出这一口酒抵得上穷苦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波体恤真的未免太浮于表面了。

在「误判」看来穷人的苦仅仅是吃得差,住的差,没有钱。

而真正的穷苦可能更多是被“越穷越倒霉”折磨的窒息感,底层混乱无序所叠加的多重伤害,以及眼里无光的那种绝望感。

「误判」希望做到“又要……又要……”,法庭戏要精彩,动作戏要刺激。

其实文戏部分编剧做得还行,能让人看进去,但是因为需要穿插大篇幅的动作戏,情绪常常会断掉,强行把观众从思考故事转为感官刺激。

文戏需要做得好,是需要细节和铺垫的,但是因为这里需要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让给武戏,导致文戏对故事及深意的探讨浮于表面,故事推进靠反派团体“降智”,比如跑去杀掉倒霉蛋的爷爷这就没什么逻辑,摆明了告诉全世界倒霉蛋就是被陷害的嘛(就这水平,这些boss这些年是怎么做成这些刀尖舔血的生意的?

),但是不降智就没办法推进剧情。

拆掉武戏,文戏的弊端就会非常明显。

但是好在是甄子丹的戏,武戏的动作流畅加分,可以让人忽略掉文戏的羸弱(再说如果没有武戏不就成了低配版的「毒舌大状」了吗?

)总之,电影能看,作为商业片娱乐一下周末,是还不错的选择,毕竟故事的过程不算压抑,结尾时正道的光还是撒在了好人的脸上。

 6 ) 懂打又懂法的甄子丹,你爱了吗

整体下来跟近几年香港量产的动作片差不多,但甄导出手赋予了更多魅力。

律政+警匪的创作模式确实给剧情增色不少,让电影在黑白两道的对垒中还挑了一根线搭在了司法上,披露香港社会治安混乱的同时还暗讽了律政司的腐怠。

而打戏的设计更为亮眼,甄子丹酒吧露台一挑一百的混战和地铁大乱斗也都是拳拳到肉的紧张精彩,还有喜感十足的吴镇宇单挑甄子丹,也让我莫名其妙笑了一下。

不过我今年的打戏最爽奖还是颁给《九龙城寨》。

此外,开头误判环节的各种诡辩有《毒舌律师》之貌,但结尾重审却急转直下为了空喊正义口号式的陈词,让地铁大乱斗绷满的气一下泄走,实在可惜,也反映了电影动作片的本质。

甄子丹在《怒火》被谢霆锋实力抢戏后终于在《误判》做回主角,虽然他在正派武打领域已是轻车熟路级别,但这回既有打架经验又有律辩知识的他更有魅力。

误判 (2024)6.92024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犯罪 / 甄子丹 / 甄子丹 张智霖

 7 ) 他正在打一百个人

好多莫名其妙的镜头,导演对蒙太奇的滥用简直灾难。

还有反派看似成竹在胸,结果全是草包啊。

欧泊文被大佬威胁羞辱后一脸冷笑,还曾经对手下说“他们做事太粗鲁,你是聪明人”,让人以为他有啥后手,结果就是一直被大佬当替罪羊,那前面三次脱罪、一副利用漏洞把司法系统玩得团团转的样子是怎么做到的啊?

笙大佬派杀手杀死马老伯,现场没有任何监控证人痕迹,滴水不漏的样子,派欧泊文去法庭也是一副“你只管上庭,我搞定法庭外的所有事”的口吻,也好像有天大后手,结果直接跑路了,就连跑路都失败被警察截胡。

大佬派死士开货车去撞押送证人的警车,死士还没确认结果就先急吼吼自杀了,而且警车上三个人居然一个都没死甚至连重伤、失去意识都没有。

主角甚至还能干翻一车面包人。

那个前面很关键的反派精英女律师,后面直接消失没交代了。

他们律所到处接经济犯罪案,接大企业的大单子,好像在布局什么大盘一样,结果后面也没交代了。

感觉编剧极力想给大家塑造反派很有手段、幕后有靠山黑手大boss的印象,但是笔力不行写不出来,让所有戏眼都落空,于是观众的期待也一脚踩空。

另外主角满嘴法治,但搞定全场的还是兄弟义气(警队的和检察院的,甚至和上级打架打出来的)和超高武力值啊(就这主角还感叹他老了,所以要退到检察院继续守护法律)。

哦还有“怎么打都不会死”的主角光环加成。

全片唯一让我有较大情绪起伏的就是那句“他正在打一百个人,哦不是他正在被一百个人打”。

其实这句话才是真正的点题啊。

 8 ) 甄子丹的贡献

甄子丹的动作片一般都很好。

质量虽然算不上成,但是70分的水平线是没有问题的。

动作电影嘛,总不至于去看爱情线。

最主要的就是看动作搞得好不好。

自从《导火线》成了之后,甄子丹一直是保持着这样的风格。

尽量拳拳到肉,尽量自由搏击,地面技术。

把自由搏击加进去,就是甄子丹的动作风格。

过去年轻演《铁马骝》的时候,还只能飞速无影脚那,那是从李小龙来的东西。

算不上是动作风格(虽然很帅气),现在就不同了。

动作片地面技术,抱摔,拳击,关节技。

这都是他自己加进去的设计。

现在算是真的甄式动作片了。

虽然我完全不相信人可以徒手打坏地铁里的设施。

值得感慨的是,春晚看甄子丹的动作,明显变老变慢了。

他有一天不能演,不能打了,都没什么好惊讶的。

但是他的这套东西会留下来。

这就是他对动作片的贡献。

 9 ) 甄子丹理想主义的胜利!

由一起真实误判案件抽丝剥茧,引出三大毒枭利用法律漏洞嫁祸无辜平民运毒洗钱无法无天,平民锒铛入狱,毒贩轻松隐身赚到盆满钵满。

那句“满街皆是马家杰”令人动容。

它并非动作版毒舌律师,甄的角色不是律师而是检控官,从英文名可知The Prosecutor是绝对主角。

相较于毒舌重头戏都在庭审,误判的文武结合是特色。

文戏服务于打戏,推动情节发展增加笑料松弛有度。

本片打戏设计非常精彩,拍摄手法颇多创新,开场枪战有CS游戏视角,借鉴日韩好莱坞博采众长,甄导很有想法。

酒吧天台以一敌百证明,能跟疾速杀神基努单挑的“叶问”依然是当打之年。

地铁车轮战绝对能在动作类型片经典片段里留下姓名。

甄子丹自导自演,文武双全的霍sir能打又识法,一众配角也各有其闪光点。

张智霖演反派令人印象深刻。

《误判》是甄子丹理想主义的一次实践。

从警官转做检控官,霍sir初衷是从源头抑制犯罪帮助弱者。

甄子丹拍此片大抵是想证明,哪怕冤假错案无数,哪怕草民难敌恶霸,哪怕你知道现实中不会有正义感爆棚的打神护你周全,几次三番救你于刀口枪口车轮下。

你依然会希望看到马家杰沉冤得雪,希望少一些生如浮萍被害死也无足轻重的弱者马伯,希望邪不压正坏人终有恶报。

这就是电影造梦的功能吧。

观影体验很爽,看完要牢记的教训是:千万不要随便借地址给任何人。

 10 ) 这次输,是为了赢

警察专业户甄子丹,这次竟然演起了律政片。

是打不动了吗?

隔壁成龙大哥70岁高龄还拍了一部动作喜剧片《熊猫计划》。

怎么到了甄子丹这里,就收手去演文戏了?

实则不然。

虽然是一部律政题材的电影,但是甄子丹在这部电影里的打戏并不少,而且文戏武戏同样精彩。

接下来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误判》

《误判》由甄子丹自导自演,黄百鸣和甄子丹联合监制,改编自香港的真实案件。

这部电影讲述了贫苦青年马家杰因误收毒品包裹而被辩护律师诱骗承认贩毒控罪的故事。

曾是干探的检察官霍子豪(由甄子丹饰演)凭借其警察直觉和执着,不惜违规展开调查,揭开辩护律师团队的真面目,并在重重阻挠下成功还原真相,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以法,阻止了一次无情的误判。

看海报就能发现,此番甄子丹西装革履,却还拿着枪执行任务。

用文官的身份干着武将的事情,这部电影肯定看点十足。

影片将于今日(12月27日)正式上映,梗姐看了点映场,先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尽量不剧透。

至于值不值得看,大家自己判断!

01这一次输,是为了赢海报的slogan是“为正义出拳”。

这便暗示了整部电影的故事走向。

影片中甄子丹饰演的霍子豪本来是一名警察,但是在一次执法意外中,自己不仅身受重伤,而且坏人还在法网恢恢之下正大光明地逃脱,自己的搭档还差点背负了过度执法的罪名。

所以伤好之后,霍子豪就申请调离了刑警队,他所在的部门叫刑事检控科,他担任的角色是检控官。

香港的律政司近似于美国的司法部、中国内地的检察院等,检控官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在诉讼活动或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特定犯罪,是由检控官权力进行侦查的。

电影《误判》的设定是,无辜青年马家杰被指控犯了吸毒藏毒罪,而他也认罪了,那么在司法程序中,一旦被告方认罪,检控官的职责就是确保案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认被告的罪行。

然而,霍子豪却发现了疑点,他不想看着无辜的青年坐牢,于是一直在追查这件事情的真相。

因此在庭审的时候,他的发问看上去像是在“把球踢进自己的球门”,发问的内容也是对被告有利的。

而在律政司看来,霍子豪这么做就是希望律政司打输这场官司,那么律政司的颜面何存?

所以霍子豪想要维持正义,就必须顶着上司的压力,还要防止被对手暗害。

因为这件事情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面临的对手非常强大,马家杰被陷害得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也是因为陷害他的是一个庞大的贩毒组织。

各种明争暗斗的场面交杂在一起,也让这部电影的悬疑点十足。

但是关于马家杰是否是无辜的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观众好奇的是霍子豪是怎么让自己打输官司的。

不过这恰恰是这部电影厉害的地方,因为以往的律政片、警匪片都是看主角怎么赢,第一次看主角怎么输。

然而,这一次的输也是为了赢。

02沉浸式打戏既然是甄子丹自己担任的导演和监制,那么他一定会在电影中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优势——打戏。

电影的打戏没有让观众失望,开局便是一场霍子豪领导的警队与毒贩之间的激烈追逐。

枪战与肉搏交织,紧张刺激的氛围瞬间将观众带入剧情。

还有女警员被毒贩扔下深井,霍子豪奋不顾身营救的戏码。

电影还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尤其是开场那场打戏,镜头运用了类似FPS游戏的第一人称摄影视角,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在打一场“吃鸡”。

后来霍子豪与阿威有一场追击毒贩的戏,阿威被小混混们包围,对方拿的都是大长砍刀,而霍子豪与阿威是毫无防备的状态,所以霍子豪就从后备箱里拿出来两个曲棍球棒当武器。

甄子丹真的很会抓住观众的心理,两场打戏其实风格截然不同,但是都很有看点。

这一场的主要看点是武器强度的落差,使主人公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来达到以少胜多的刺激感。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打戏就是在港铁里,霍子豪好不容易保住了证人的姓名,准备带着他去法庭作证。

本以为坐地铁已经很安全了,却没想到毒贩的打手也上了地铁。

杀手直接拿出枪准备一枪结果了证人陈国荣,还好霍子豪眼疾手快……

话说,香港的地铁不安检吗?

还能带着枪上地铁?

霍子豪好不容易解决了这几位杀手,却没想到另一位杀手早就伺机而动了。

因为霍子豪当缉毒警察多年,早就得罪了香港贩毒的各方势力。

之前多次想杀马家杰爷爷的那个杀手也出现在了地铁里,准备将陈国荣和霍子豪一起解决了。

这场打戏长达了20多分钟,很精彩,很刺激。

最后霍子豪成功制服了这个大块头的方式也挺让人意想不到的。

相比成龙大哥那种耍宝式的打戏,我其实更愿意看甄子丹的硬汉风。

03再次挑战权威香港电影之所以能拍出内地拍不了的影片,正在于敢于对权威说“不”。

香港电影《焚城》揭露了政府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勾结,将矛盾直指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

《破·地狱》也剑指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政府无力负担,致使老者和残疾人士成为“负担”被抛弃给獠牙尽显的资本。

《但愿人长久》揭示了香港社会底层的现实与无奈,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逐层揭示了社会问题,如家庭教育的失败、亲情的无力感,以及身份认同的缺失与社会的排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误判》也同样直接指出了香港律政司在工作方式上的漏洞。

律政司作为政府机关,感觉和内地的体制内差不多,稳定,还挣得多。

所以律政司在霍子豪到来之前的工作制度大概就是千篇一律的,一下午就能处理38个案子,有证据证明被告有罪就锤罪,根本不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因此冤假错案也特别多,像马家杰这种被诬告贩毒的无辜人在香港就有很多位,而且这种冤案在香港还持续了好几年。

因为他们都有直接证据证明贩毒——那就是在家里都找到了毒品。

而他们又都认罪得很痛快,原因在于他们都有共同的律师,这位律师劝说他们认罪可以减刑,能够少坐牢。

这些没读过几年书又很穷没钱打官司的人就只能乖乖听话。

律政司加班又没有补贴,所以没有人愿意在案子上多下功夫。

这就是香港律政司的执法漏洞!

而主人公霍子豪是一个敢于反叛权威的人,他不满足于表面的证据,而是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真相,这种精神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和质疑。

电影通过一个年轻人因为误收毒品包裹而被错误定罪的案例,揭示了律政司在处理案件时可能存在的疏忽和不公,而和马家杰类似的冤案有三起都是检察长杨铁立签字的。

不过这部电影里并不存在什么卧底,杨铁立也并非是有意判错了案。

他是一位正直的检察长,但也正因如此,才更揭示了香港律政司的问题。

我还是很久之前的那个观点,电影总要批判一点什么才会好看。

当然不是说只有香港电影才批判,内地也有,比如《我不是药神》促进了医保改革……但我总觉得这一刻来得晚了一些,因为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讲的还是21世纪初的老黄历,而且电影拍摄的时候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已经达到了85%。

而《误判》写的是近两年的事情,改编自2016年的真实案件,即“马家健误判冤案”。

马家健因帮朋友代收快递而获刑20余年,直到2021年法庭再审后宣布马家健无罪并当庭释放。

所以说香港律政司的工作制度还在民众的监督中慢慢改进,而这个未完待续的改进过程就已经被拍成了电影。

电影能够引起民众对某件社会议题的重视,比如《孤注一掷》让我们认识到了缅北诈骗园区有多么恶劣,中国人的反诈意识也增强了。

把一件待完善的事情呈现在银幕上,让观众一起去监督,这才是电影的意义吧!

《误判》短评

这部电影最让人不爽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企图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反派明明可以利用法律漏洞打败霍子豪,非要和他拼武力值。霍子豪明明动手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讲道理,结果最后还是靠动手解决的问题。就像本片导演甄子丹,非要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在动作片里加那么多文戏,想来点深度,结果画蛇添足。反派该学学法外狂徒张三,用法律作为武器判霍子豪个二十年。霍子豪该学学东北人,能动手就别吵吵。甄子丹该学学他以前演的电影,看看别人是怎么当导演的,打就完了,别拍那么多文戏。

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做了警察再去做律师,仍然守不住公义,璀璨的明灯是要打出来的。只要蒙眼执剑的女神握不住天平,这世界就永远需要瞎眼的夜魔侠在黑夜守望!

9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还行

用97前思维去拍现代主旋律,莫名其妙,不伦不类

14分钟前
  • 若鱼
  • 较差

文戏和武戏过于割裂是最大问题,前半段好于后半段;短评有人吐槽案子立不住脚因为“脑残才会一上来就选择认罪吧”,事实却是案子恰恰是真人真事改编。也正是如此,检控才不该是以定罪为最终目标,而应该成为法治的最后一道防守线,因为太多人在司法程序面前都是“脑残”。

18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套了个毒舌大状的皮,但核心还是我要打十个。虽然核心完全变打戏有点离谱,但,看热闹还不错。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如果你不服,那在下也略懂一些拳法。

22分钟前
  • 天凉气清
  • 还行

甄子丹肉眼可见的打不动了,但依然倔强的喜欢“打十个”。文戏囫囵吞枣,武戏也没看过瘾的感觉。

27分钟前
  • 少年赵里昂
  • 还行

好看的部分也是在于真实案件本身,电影的部分依然不及格

29分钟前
  • 江阔
  • 较差

甄子丹也年过花甲了,原来不被看好的打星,如今也成为香港动作电影的中流砥柱了。电影里甄子丹也反复直抒胸臆,“我打不动了,你们该冲在前面了”,这种无语凝噎的失落感似乎是在向过去功夫电影的一种叹息。电影的核心与《毒舌律师》别无二致,配合动作戏无非是想独辟蹊径,但这也导致了文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受损。

34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本来是冲着甄子丹的动作戏去看的,但意外地发现文戏也很强,黄子桓的编剧功不可没,基本上是《毒舌律师》+《导火线》+《第二十条》的意思。其中四场动作戏虽然时长占比不高,但每场都可圈可点,是甄子丹这几年发挥最好的动作戏了。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情感强度也很高,老中青三代香港影人的发挥也都很稳定且有惊喜,算是这几年香港电影里非常惊喜的作品了。

3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丹哥这次不仅要武,还要文,还要导,肯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尝试,既要有法庭上的义正辞严,也要有地铁上的暴力相抗,框架清晰,只是作文写得不够成熟,有些考虑不周,杨官好像不干净,似乎又挺正派,交代不清。

43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动作片就是要用大屏来看才更刺激,近距离的搏击,飞车追击,1v100的打架名场面,一整个的过瘾

44分钟前
  • 茶茶
  • 力荐

简单讲,就是功夫版《第二十条》,两者都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背后的宣传立意,可见一斑。它们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人治”,否定“程序”,更基本无视法庭的控辩过程,把辩护律师完全当sb,这是让我没法忍受的。更何况这部电影还改编自真实事件,原案中,真正陷被告于万劫不复的恰恰是检察官,而帮其洗脱冤屈的是上诉的辩护律师,是正当的法庭程序。所以整部影片,可以说相当讽刺。武打设计确有亮眼之处,但如果只是用来证明甄子丹是比雷佳音更牛的检察官,不仅法庭上主持公道,庭外也能除暴安良,那所有打戏,在我这儿,全是负分。

49分钟前
  • 子戈
  • 很差

丹哥你打两个小时,我还值回票价。这是啥文戏啊,请个好编剧行么。

53分钟前
  • 竹傲风
  • 较差

12.8点映。个人觉得是今年最精彩的港片,律政戏引人入胜,甄子丹/张智霖/吴镇宇/许冠文~陈欣妍,阵容好,表演很扎实;打戏拳拳到肉,动作设计很棒,甄家班真的很强。剧本很完整,甄子丹的执导水平,节奏把控很稳,开头一段枪战戏用第一视角也太新奇了,最后一段地铁打戏的场景/调度/动作设计/运镜和剪辑,可以称得上港片的典范了。

58分钟前
  • 小梓Jsz
  • 还行

啥玩意,2024年了,香港电影怎么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套路,毫无新意。甄子丹也是惨,打不动了想转型,还是得打

59分钟前
  • 凌晨4点20分
  • 很差

看到导演是甄子丹,我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就是一部甄子丹老后意淫自己英雄主义的闹剧啊!还在秀自己打技,真是没啥惊喜啊

1小时前
  • 米姐起飞
  • 较差

涡底个豆,甄子丹用紧身衣都包不住的臀腿肌表演了屁股砸地屁股砸窗屁股砸杠,把每天深蹲一千次的成果都展现出来了。。。话说对白点解有那么多英文,把导演名字一看,原来是杀杀人跳跳舞。。

1小时前
  • 欢喜陀
  • 还行

这是一个正义虽迟但到的故事……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在为普通人申冤,看着大法官高高在上喝着几万一瓶的红酒,把普通人的案子当草芥一样的处置,真的是又气又恨……好在正义还是到来了……甄子丹还是老当益壮的,几场打戏干脆利落,高潮的地铁打戏也是拳拳到肉,动作戏都还挺精彩的……推荐爱看动作戏的朋友们观看……

1小时前
  • arrcmis
  • 推荐

太弱了!各方面都弱。打不动了!

1小时前
  • 月宫捣药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