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两行江上雨,殿上君王堂下臣。
无论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布衣天子》、《五月槐花香》……总之,二十余年如一梦,铁三角伴我成长。
还记得:直隶曲阳,自我发配三百里,一个吃着明白,一个看着糊涂,一个自己清楚;四九城,一个在拉洋片,一个在卖耗子药,一个在玩摔跤;笔谈会友,一个冲开水,一个替人研磨,一个花生红枣大杏仁;阅微草堂里,一个在奋笔疾书,一个陪伴在侧,一个在为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芊芊讲述着鬼故事……往昔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和二总是憋着坏,老纪总是抖机灵,三爷也有自己的算盘,三人时而同心协力,时而各怀心思。
斗智斗勇之余,每每总是令人觉得美中不足。
所幸者,《老家伙》横空出世,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不再有正邪、善恶、廉贪的对立,三个老家伙能够真正在一起,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做一番事。
在内一起经营养老中心;在外一起探险:为牛大妈追回房屋找证据、跟踪顾明、教训色狼司机、组建乐队……无论哪一家发生了什么事,老家伙三人都在一起!
戏里戏外,都是几十年的友谊。
故而,《老家伙》比《铁齿铜牙纪晓岚》更好看,更过瘾!
今夜气若幽兰,春潮连绵不断,谁躲在角落里成长,把童年换成了烟!
铁三角,爷青回!
面对工作压力,年轻人总喜欢调侃“想提前退休”,但正经历退休的老一代人内心又是怎样一番情境呢?
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的都市情感剧《老家伙》,就以老年群体为主视角,用轻松幽默的画风,展现了他们老年时期面临的生活、家庭及创业种种。
自江苏卫视《老家伙》播出后,收视率在CSM71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收视榜单中连续多日破2,排名前列。
主演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铁三角”再合体,也让不少观众感叹“爷青回”。
聚焦“老情怀”彰显品质“硬实力”好故事内核遇上高国民度演员班底,往往会产生1+1>2的奇妙号召力。
近期的热播剧《老家伙》,因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铁三角”荧屏再会,引发观众童年回忆,纷纷表示:“荧屏记忆一直都在,祝福铁三角友谊长存。
”一直以来,江苏卫视不断在黄金档输出高品质剧目,尤其是主打“情怀”加持,在荧屏篆刻出了浓浓的时代印记,置身于当下电视剧多样化的滚滚浪潮中,始终是独树一帜又别出心裁。
如上半年播出的,由范伟、秦昊等主演的生活悬疑剧《漫长的季节》;徐帆、马思纯主演的都市女性群像情感剧《烟火人家》,不仅剧目品质高,且都有大众熟知的老戏骨坐镇。
从播出反响上来看,观众也乐于看到荧屏暌违已久的“感情牌”。
还有曾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公安题材剧《三叉戟》,陈建斌、董勇、郝平也是亲身示范戏骨过硬实力,将情怀和看点完美融合,一度成为爆款,该剧也以过硬实力荣获第29届华鼎奖8项大奖被评为中国最佳电视剧。
现下《老家伙》播出,令人倍感熟悉的情怀风再度暴扑面而来,播后反响更是值得期待。
昔日“铁三角”化身幽默“夕阳红”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的荧屏“铁三角”组合,曾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2001年-2009年,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剧播出,伶牙俐齿的风流才子纪晓岚,与油腔滑调善于溜须拍马的贪官和珅,无时无刻不在斗智斗勇、“相爱相杀”;深谙中庸之道的乾隆微服私巡时也喜欢把两人带在身边,三个男人一出戏,将宫墙内外的悲喜故事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的精彩演绎也深深扎根在观众心底。
此后,三人合作的电视剧多达十部,默契值简直爆满。
有趣的是,历时20余年,“铁三角”的荧幕作品也迎来了全新变革,纷纷在《老家伙》中直面起老年生活。
剧中,张国立饰演的肖长庆、王刚饰演的孙前程和张铁林饰演的陈新城三人是性格迥异老友,在面对退休时的心境也各不相同,肖长庆偏于本分,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退休后不忘为集团周年庆贡献余热;孙前程自诩机灵聪明,退休前后一直吊儿郎当,是个喜欢走南闯北的“老狐狸”;作为集团董事长,陈新城则是顽固守旧的“老狮王”,对于自己被退休表现的则是耿耿于怀。
三个人截然不同的状态,恰恰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的现实写照。
虽然“铁三角”在剧中化身“夕阳红”,但人老心却不老,他们在筹划建设养老中心过程中相互磨合,经历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家长里短和搞笑乌龙,并贡献出了不少有趣的“表情包”,将全剧整个氛围变得轻松、欢乐,没有面对“老年化”的焦虑,《老家伙》里的“铁三角”依然深受观众喜爱。
老来“再创业”续写人生“新华章”都市剧里的职场“江湖”,大多锁定青年“小白”、中年“危机”等主线上,《老家伙》则是另辟蹊径,将视角对准在了老年“养老”上。
而与传统意义上的“退休就要养老”概念不同,剧中的主人公们把“养老”视作退休创业的“第二春”。
与此同时,在他们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也努力权衡和链接着在家庭中角色关系,时刻不忘做父母和伴侣的依靠、做子女的榜样。
该剧通过亲戚、爱情以及几代人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将他们在家庭、社会中的价值展现了出来,也让荧幕外的观众们对当代退休的老年群体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
事实上,置身于剧情之外,多数人也很难将退休和“再创业”联系到一起,而剧中的三个老家伙,一开始的创业初衷也并不一致,随着养老中心住客越来越多,社区里的人文情怀也愈发多样,主人公们的经营管理姿态随即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故事情节代入感十足。
不得不说,《老家伙》中所要打造的养老社区,的确也是不少老年群体对后半生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向往。
剧中的老年社区正在逐渐养成,“铁三角”的退休创业路究竟会有怎样的潜力?
每晚19:30锁定江苏卫视《老家伙》,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就陪父母看看、顺便吐槽。
弱者的剧情,铁三角各自家中一堆破事,却闲着帮着外人母女要房子?
作死母女人设是:房子是我的!
这要房子你们要帮到底,不帮就是你的错!
但是别指望我协助你来帮我们要房子!?
剧情发展和人设,不太符合最基本的故事创作的逻辑!
也就看看铁三角过往演技,仅此纪念,而已!
最终预测评分4分!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新剧《老家伙》虽然说剧情上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这儿有个毛病,就是有始有终,哪怕是烂片,我开头了,也会看完它,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一部完整作品的尊重,但是看到第八集和第九集的剧情,我怒火冲天,不得不再写一次剧评。
为什么看到第八集,第九集会很气愤呢?
气愤的原因不是程梓这个演员的演技多好,而是程梓这个演员的人设让人很气愤。
剧中程梓和妈妈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依为命,爸爸早早的死了。
但是程梓呢是个败家女,被男的忽悠骗了贷款,房子妈妈过户到她名下,结果出事了,就摊手不管,妈妈以后有没地方住,不管。
自己被男人骗了,不报警。
就改个英文名,妈妈做好的包子给她送到公司,还不让妈妈在前门,还必须后门等她,还不许喊她中文名,你说是不是离谱?
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三个人帮她妈妈抓住了诈骗犯,虽然说公诉成功,对方坐牢,但钱没要回来,这个房子要被拍卖,如果到期不还钱。
所以大家就建议老人家把房子卖掉,趁高价卖掉,还掉贷款,还可以剩200万呢。
但是这房子的房主现在是程梓的名字,所以三个老家伙加起来200多岁,去找着20多岁的小姑娘,结果这小姑娘势利眼的来,在公司对领导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在三个老家伙面前就是甩手掌柜的意思,言语中自己不想管。
自己的妈妈没地方住还不管,你说是不是很不孝顺?
没人性?
还不如人家外人?
所以张铁林在她公司大喊大叫,我很支持,就这种人好高骛远的,还把三个老家伙说是想下来的亲戚,实在是太过分了。
被三个老家伙逼的最后找自己妈妈谈,结果左一句,右一句的都是要求自己妈妈替她着想,拜托,房子被你败掉了,房子卖掉妈妈没地方住,你不管你妈妈,还说你那边没地方安排自己妈妈住,你就不能花钱给你妈妈租个房子?
或者卖掉房子还剩200万,你不可以这200万给你妈妈,然后自己贷款贴钱给你妈妈买一套房子,让你妈妈养老?
自己赚的钱就自己花?
最后还跑到三个老家伙那说自己全权委托了自己妈妈,自己不管了。
你说这种人设,是不是很过分?
程梓在这里的演技是一般,但这个人设,是真的让人讨厌,可是反过来想,程梓这个角色固然可恨。
但这个做妈妈的更可气。
一直无底线的对自己的女儿,一直过度的溺爱,宠溺自己的女儿,所以自己的女儿才变得如此大逆不道。
而三个老家伙到处奔波,图个啥?
做妈妈的还赖上张国立,你说是不是也挺过分的,人家张国立还给你倒贴了3千块呢。
王刚还倒贴了2千,张铁林还出了主意等等。
自己的女儿做了什么呢?
所以这个妈妈有点好坏不分。
不讲道理。
张国立在这里太老好人了,看着也是确实生气,多管闲事,自己家的事都处理不好,一直处理别人家的事情,这人家女儿那么不孝顺,那么忤逆,干嘛还要帮呢?
所以老好人人设,也是不应该的。
在现实生活里,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定不要做。
三个老家伙,辛辛苦苦的帮牛大妈打赢了官司,找到了证据证明房子抵押的200万的是无效的,结果白眼狼女儿就马上要卖,张国立质问人不能忘本,程梓却说自己想忘就忘,将自己的压力和自卑,归咎于是自己妈妈的问题,归咎于是老房子的问题,一个妈妈生了这么一个忤逆的女儿,并且女儿真正卖掉房子后的目的是去支付自己买的另一套商品房,一个人想做人上人,就要去牺牲和伤害自己的妈妈,这样的人上人,徒有虚表罢了。
当然剧情需要,张国立,王刚都没去反驳。
但是应该通过艺术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像程梓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对父母是不是也如此忘本?
虽然看这两集很气愤,但是谁说这个社会上现实里没有这样的子女呢?
我身边其实也有类似这种子女。
所以这个剧情,拍出来,虽然我们观众看了都会气愤,都会不舒服,可,我们是不是要反过来想想,有些子女之所以这种大逆不道,是不是自己为人父母太宠溺造成的结果?
有时候,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折射的就是子女长大后,父母自己为过去的错误买单。
因此,我认为,为人父母,应该让自己子女学会独立,学会感恩,学会知恩图报,而不是自私的处处想的都是自己,如果做子女的,眼里没有自己的父母,眼里只有自己,总要父母为自己考虑,自己从不为父母考虑,那这样的子女,等他们老了,他们也会得到因果报应的。
我觉得自私的子女,当看了这两集故事,也看了我的剧评后,还是学会做一个孝顺的,不自私的子女,好好对自己父母吧。
剧评人:龚翔
“秋雁两行江上雨,天南地北的人,讲道理的是知己……”看到这歌词,相信有不少小伙伴都和我一样,瞬间想起了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快乐日子。
自2000年,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合作出演《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起,他们就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经典的“铁三角”。
此后,除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之外,三人还合作了《布衣天子》《少年宝亲王》《五月槐花香》等剧集。
2022年,时隔多年三人再次合体拍摄了一部新剧,消息一放出就备受期待。
最近,这部剧终于是开播了,我也第一时间去看了,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聊一聊——《老家伙》
如海报所示,这是一部现代剧,编剧是咱们的老熟人赵冬苓。
在我印象中,赵冬苓特别擅长把握人间烟火气,《警察荣誉》《父辈的荣耀》等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直到现在,回想起《父辈的荣耀》中马晓云夜宿操场,女儿梁凤勤目睹后泪奔的情节,我都还会心头一紧。
所以,最初在得知铁三角这部新剧的编剧是她时,我的期待值更高了一些。
可惜的是,当我怀着满满的激动打开本剧,收获的却是非常复杂的心情。
考虑到可能有小伙伴没看,我先简单给大家先讲讲本剧的基本设定。
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饰演了三个老友兼同事。
为了好记,咱们就不说他们在剧中的名字(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直接称三人为老纪、和二、金三。
老纪,新城集团原工会副主席,退休后也没闲着。
除了照顾老母、接送孙女上学等等家事以外,他最近最上心的,是作为退休职工代表为集团三十周年庆典排节目。
和二,新城集团退休员工,主打一个不务正业。
退休后,他一心想要想发财,结果不幸落入传销陷阱,冒着摔断腿的风险逃了出来。
金三,新城集团董事长,顽固守旧,以他徒弟为代表的董事会成员都对他颇有意见。
刚一出场的时候,金三还没有退休。
但是很快,徒弟就偷偷带着大伙开了个董事会,集体决定让他退休了。
显而易见,这个退休的本质是架空金三手中的权力。
之所以董事会突然架空金三,其实是因为眼下正是关键的节点——他们在和另一家公司讨论将集团收购的事。
除了金三,大家都愿意被收购,但只要金三权力在手,这事就不可能成。
当然了,被退休不代表没事可做。
集团的老厂区要改为老职工安置和活动中心,董事会把这个活交给了金三来打理。
同时,由于集团被收购已基本上板上钉钉,老纪那三十周年庆典节目也不必再排下去。
他还能做什么呢?
答,也到集团老厂区,做管委会主任,给金三打下手。
实际上,老纪这个差事,还是和二给谋来的。
和二早就惦记着老厂区那块地了,想着趁机搞房地产。
当金三接手老厂区后,他立马过去一顿叭叭,说什么改名为养老中心,以后养老产业大有可为等等。
三人就这样凑到了一起,开始搞事业。
金三是动动嘴皮的一把手,老纪是有原则肯做事的贤下属, 和二则始终惦记着掌握权力和捞钱。
根据前四集来看,金三和老纪将充分利用和二,既让他出钱办了事,又保证养老中心不被用来开发房地产。
相信,小伙伴们也都看出来了。
老纪,和二,金三的人设,颇有点把《铁齿铜牙纪晓岚》那一套搬到现代的意思。
三人的言谈举止,彼此间的对话互动,整个状态也都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差不多。
而这,其实也是我一开始就管三人叫老纪、和二、金三的真正原因。
作为观众,如果你只是想看铁三角同台逗趣,就像见见老朋友一样。
那么,这部《老家伙》的确算作是一个途径。
但是,倘若你以一部剧的标准来进行审视,它则哪哪都是问题。
首先,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所饰演的不是纪晓岚、和珅和乾隆,是三个全新的、现代的角色。
可他们的表演呢,似乎并没有进行调整,还是古装剧的演法。
每当他们那些我们所熟悉的表情和小动作出现,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出戏了,仿佛“古人”穿越而来。
大概是现代戏更多些的缘故,三人当中相对来说,张国立的感觉稍微好一些。
而张铁林和王刚,则各有各的尴尬。
先来看看张铁林。
言语实在难以表达,我直接给大伙上几张动图。
这是没胡子也瞪眼的霸气:
这是摇头晃脑的不爽:
这是压制着不甘与无奈的复杂心情:
请问,有哪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会是这副姿态,会有这种表情?
这角色根本没有可信度好吗?
再来看看王刚。
这是他瞪大了眼睛在让人救:
这是他在和人讲“大道理”:
这是他急切地希望达成某事:
这是他在和扫地机器人“逗闷子”:
这表演,怎么说呢,不是像不像“和珅”的问题,而是过于为难人了。
以王刚的年纪,他身上难免会有些暮气沉沉的老人味。
咱不是嫌老厌老,只是他这个状态来上窜下跳,做夸张的表情搞笑卖萌,就有一种莫名的油腻感。
某瓣有网友评论本剧是“东八区的老先生们”,虽然是调侃,但确实有点子准确。
事实上,即便我们不把主演的表演看做是问题,这部《老家伙》也仍然算不上是一部好剧。
因为,它的剧本实在过于悬浮了。
悬浮到什么程度?
你说赵冬苓被拍《追梦演艺圈》时期的毕志飞夺了舍我都信。
首先,老纪,和二,金三这三人的生活,本身就与大多数观众有距离。
金三就不用多说了,人家本身就是董事长。
和二虽然自己不着调,但人家老婆有公司,拿出五百万来轻轻松松。
老纪呢?
他是三人中最没钱的了,不过他的小儿子手头宽裕,20万块直接送人也不算啥大问题。
作为现代剧,主角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反正我是很难代入进去。
哪怕根据剧情简介,后续还会有形形色色的老人进入养老中心,我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另外,除了事业线,剧集的其他部分围绕着三人的家长里短展开。
这些家长里短,我的观感是狗血而不接地气。
比如,老纪这边。
妹妹的儿子结婚买新房缺钱,母亲道德绑架老纪,让他这个当哥的给妹妹家出点。
老纪不愿意但只能接受,于是就去找小儿子,大打亲情牌——你小时候还住你姑姑(即老纪妹妹)家两年呢吧。
当小儿子说钱是借给姑姑的,要写借条,老纪干脆说算自己向小儿子借的。
表面上看,老纪是不想搞出借条伤了和妹妹的亲情。
可这操作,难道不也是道德绑架小儿子吗?
无奈之下小儿子只好认了,我前面说小儿子20万块直接送人,指的正是这事。
行吧,谁叫你们不怎么差钱呢。
再比如,和二这边。
女儿因为长期被女婿PUA,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当和二得知后告诉老婆,老婆竟然完全不当回事,还说女儿矫情,不必放在心上。
可面对女婿,她就非常信任,一直说女婿是青年才俊,对女婿一路提拔。
哪怕后来确定女儿是得了抑郁症,她也是女婿说啥信啥,几句话就被女婿忽悠了过去。
不夸张的说,看的时候我甚至感觉,这岳母和女婿才是一对……剧情之外的槽点还有很多,比如服化道和摄影怎么看都有一种粗制滥造的廉价感。
总的来说,对于这部《老家伙》,我个人的观点是八个字:非常粗糙,要啥没啥。
要不是看在铁三角的份上,大家真的没有必要去看上一眼。
我看了之后,甚至忍不住产生一个疑问:铁三角是被绑架了吗?
还是他们想干完这一票就跑路?
也不知道其他人有何感想,反正我是越看越想重刷一遍《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
那些轻松诙谐的片段,那些讽刺拉满的台词,那些充满智慧的用典,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比如,纪晓岚与和珅互怼的“侍郎是狗,御史吃屎”。
很巧妙对吧?
这个桥段并不是编剧原创,而是出自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
单单这个例子,就可以证明编剧的功底,做戏时的认真和讲究。
这可不是那些没啥文化,全靠空想胡编乱造的编剧所能比的。
再比如,和珅与纪晓岚关于救灾的讨论。
纪晓岚属于传统的士大夫,想的是严抓贪官,赈灾的粮款不够那就请朝廷拨放。
而和珅怎么说的?
“哎呀,灾民还算人吗?
”“国库就剩个空壳子了,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
几番交锋下去,纪晓岚除了震惊,悲愤,摇头,似乎也无言应对,因为现实的困境摆在那。
通过剧中的和珅,我们看到的不是和珅本人,不是一个贪官。
是我国古代千年的官场常态,是封建官僚体系下的某种必然。
在我看来,《铁齿铜牙纪晓岚》就是戏说不是胡说的典型。
如今的市面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此类型的剧了。
铁三角这部《老家伙》,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版《铁齿铜牙纪晓岚》。
除了怀念和遗憾,我们或许也只能感叹一句:小时候吃的是真好。
今天就到这里吧!
咱们下期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三个退休人员,重新干起了一番事业,为退休老人住进了老人社区,对三个人自己的家庭,是各有各的相处方式,孙前程年轻时候有点不管家里,女儿在妈妈的高压下成长起来的,胆子就很小,很怕自己说错话,后来晓晴离婚后,又重新和大志在一起以后,人也开朗不少,对自己的自信心也有了,得到了别人对她工作上的认可,而大志和他爸是属于陈新城在他面前摆老爸的架子很厉害,但是大志公司有困难的时候,还是出手帮忙的,这俩父子关系稍微好一点是因为大志妈生病了,只有遇上事了,才能体现一家人在一起的力量和温暖有多强大,肖长庆身上背着一大家子的责任,他妹妹和他老婆娘家人真是他的拖累,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和他的脾气性格简直是一模一样,照顾家人老婆孩子,而小儿子独自创业成功了虽然和家里人的关系不远不近,但是家里有事必帮忙,比较可惜的是出了事情,站不起来了,还好和他爸的关系和好了,最后老的有乐队,年轻的也有乐队,音乐会开的很热闹,大家一起合作开唱,很开心
其实这电视剧,就是第一集一开始三个老头开演唱会的感觉,过时,落伍,可是又自以为是觊觎天下的自嗨,令人反胃。
刮躁的把老年人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子女,退休,养老,再创业等等,一骨碌的用各种网络段子串联起来,一如当年的《铁齿铜牙》拼凑各种民间故事,打油诗,妙联巧对的君臣斗。
可惜观众不再是那个不便于上网获取咨询的时代了。
也不会蜂拥于演唱会舞台之下摇旗呐喊。
可惜期望了那么久出来这样一个悬浮的烂剧。
可惜了两位老先生的演技。
两位。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铁三角的演员年纪也不小了,他们这次演绎的现代剧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年纪也不小了,所以,戏里戏外,这个故事还是很贴合的…当初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以及其他古装剧,铁三角的演技和默契毋庸置疑,而十几年过去了,他们这次演绎的是,快要退休的,已经退休的,早就退休的几个"老家伙"以养老为主题,进行的一次尝试…可以说题材上,也算是紧扣热点了,毕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摆在大众的面前,探寻一条尊重老人以人为本的养老之路,刻不容缓…广度可以,深度不够,以一个集团为依托,探讨养老社区的建立和这种方式的可行性算是整个故事的框架,这期间,各种各样的城市中的老年人的状态悉数呈现,有的为了子女努力到生命最后一刻,有的为了自己可以不断争取权益,有的可以跟随潮流,有的不得不忍辱负重…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避而不谈…矛盾集中,却又缺乏典型性,有些空中楼阁的味道,不过转念一想,这些看起来很"体面"的老人尚且如此,那些故事中没有讲到的,没有被看到的老人的境况,更加不堪想象…故事中除了关注老年人,中年人的窘迫也稍有涉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个人梦想与现实困境的冲突,以老人们的子女为载体,进行温和而又不复杂的呈现…总得来说,演技上无论是主演还是群演,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老年一派,都不拉跨就算是看惯了其清朝扮相的铁三角,在现代剧中的表演也很有说服力,故事上,紧扣热点却也仅仅是紧扣热点,不可能也没有打算去触碰更加深层次的核心,算是老年社区社区养老的一次乌托邦式展望,个人评分8.6分,推荐指数四星。
跟着爸妈饭后追了一会逐渐品出趣味,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能从老年人视角下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里,感受到一场亲切又新奇的体验,整个氛围热闹到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吐槽大会。
【友情线:彼此拉拢又莫名稳定的三角关系】这部剧首当其冲的笑点便是铁三角之间的斗嘴调侃,会发现他们之间虽然存在着友情里致命般的“勾心斗角”,但却因为肖长庆的存在使这看似不堪一击的情谊达成了莫名稳定的三角关系。
当孙前程从诈骗集团狼狈逃出来时,肖长庆和陈新城会自动站成一队对孙前程进行直白揶揄,一个在合唱团众人面前“奚落”他,借着这次的悲惨遭遇提醒众人谨防上当受骗;另一个哪怕被手头上的琐事忙得焦头烂额,也不忘在见到他的第一眼后就表达对他“一大把年纪不着调却擅长坑蒙拐骗”的看法,非要把孙前程的“光荣事迹”宣扬出去让他记住教训。
而当陈新城在合作过程中官威尽显时,肖长庆和孙前程又会自然形成一个阵营,对陈新城进行情绪上的怒怼。
一个贯彻老狐狸作风私下里绞尽脑汁的想尽办法“算计”着他,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好人也会忍不住的对他进行“我就烦他这吹牛劲儿”等言语上的批判,老哥仨轮番相爱相杀。
当把这些剧情点铺开来看时,会让人不由得发自内心感慨,还得是老戏骨间熟人局的犀利吐槽来得更好玩刺激。
肖陈的队伍也好,肖孙的阵营也罢,这个家没有长庆不行啊!
【亲情线: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代际关系】另外在亲情线中,故事内核虽然聚焦于三个小家对社会大家投映的真实写照,但也不妨让人在通过剧情照镜子的同时,看到不少乐子。
肖长庆:母亲不断地偏心和哭闹,儿媳委婉地表达着不满,亲戚随时地叨扰和麻烦,以及小儿子对他的不被需要感...好像永远有着操不完的心,使不完的劲儿。
在看这一家由买房牵扯出来的种种琐事时,连我妈在一旁都会发出“一碗水难端平”的感叹。
孙前程:在外人面前是机关算尽的老狐狸,但在老婆夏明舟面前却是沾沾自喜的开屏孔雀。
也正是因为孙前程这种滑稽的画风,才让人觉得夏明舟对他的每一句奚落与回怼都恰到好处的直击笑点,只能说他真的凭一己之力在“窝囊废”赛道里大放光彩。
陈新城:老哥们一句“他成了集团老板,你儿子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就轻轻掀起了一场迟日旷久的家庭风波。
陈新城作为上一代拼搏上岸的成功人士,不理解年轻人对文化产业的追求,陈大志做为这一代拥有前卫思想、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也不会对父亲不由分说的责骂选择忍气吞声,一句接着一句的阴阳怪气句句直戳陈新城的肺管,虽然不厚道,但我每次看到被回怼到跳脚的张铁林都忍不住笑出声。
其实坦白讲,当这部剧细细摊开来看时,友情线和亲情线的呈现也意外地打破了我对中老年家庭剧的刻板印象,原来家庭中的真实写照不止能通过狗血戏码的堆砌来向观众展现,也可以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每种情感间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不愧是铁三角,从不打低端局!
看到15集,颇有感触,首先一点,我不像其它评论浮于表面,评论剧情,人物定位之类的,我也不会去管这三个老家伙的国籍是不是中国人,是不是昧着良心回来赚中国人的钱 我想说的是,基于目前的一个对电视剧的审核方面的要求,能拍出这样一部略有写实的作品属实不易,三个老家伙的演技不说依旧是在线上,而且对现代底层百姓的一个无奈的演出也都是毫不夸张也没有过分疏漏,属实讲的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后的一个变迁,讲的是一些其它演员不想碰也没实力去演绎的关系,三个老家伙用一种轻松的带一点逗哏的方式(表演方式确实没创新)去演出来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成功到底怎么定义,哲学家的定义方式是自我认可,一步一步走下去,而不是他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也是看到现在的一个主题升华。
可以说这部剧是目前来讲近几年最为成功的中国电视剧了,它既不像很多电视剧为了噱头贩卖焦虑,也不像有些电视剧就是为了流水整体降智,也不像很多电视剧架空类型的不现实,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点,它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是真实的善良,而非其它电视剧当中表现出来的做作的善良(当然有杠精会说这部电视剧里的善良也做作) 至于那些给低评分的家伙,我觉得如果从技术层面去讲,你就不应该来看中国的电视剧,很明显是受限制的,还来故意看完做评论,不是水军就是真坏,当然还有可能有部分是真的没去感受里面的一些内容,因为现在的人看剧都是快进的,有部分是纯粹仇富,有部分是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总之我觉得三个老家伙就算是回来赚钱,也赚的是有点良心的钱 (另:评论中打低分的我估计都是女性多一些,这部剧以男性视角多一些)
这三还在一起拍戏,也是难得!只是这个剧情稀碎!观众应该挺开心这仨再凑一起拍剧的,可现实应该是他们就当时联系过,拍完,各奔东西了,私下也没联系,演员拍戏不知道全剧的剧情,只有片段。只有观众还活在剧里,类比其他剧也是如此。
大爷还是你大爷,哥仨牛皮👍
想给4星,但家庭太磨叽!当纯喜剧看!【整体变味了。成了铁三角老家伙的养老家庭故事了!(第20集开始)(后续29~32集还行)】
我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电视剧的铁三角属于中国有钱的阶层了,老百姓吧,老了还是最可怜。
本来想着编剧的大名挂着不会太难看,结果还是挺难看的,是我高估了,一集就对整个故事产生不了任何好感。家长里短的部分充满俗套,架空老总的故事也毫无新意,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不能拍铁齿铜牙?
漫不经心的看了两集,觉得很不错
各自的戏都是不错的,但放在一块就是别扭…剧情也不够流畅,有的情节拖拖拉拉演好几集总在刻意反转又临阵泄气,有的剧情以为会大书特书一眨眼的工夫就结束了…看得很难受,铁三角刻意玩的一些当年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梗吧,大有忆往昔峥嵘岁月化为一声长叹东逝水的赶脚呐…
铁三角 都老了
简直算是东八区的老先生们,两位张老师尚且还算收着,和大人今年多少岁,上蹿下跳的这是要篡位啊。别人四世同堂住五十平,剧里头住个复式还说不算大富大贵,行吧,飘着吧。
什么章程……这就是铁三角的现代都市版嬉笑怒骂,斗智斗勇… 现在也就老戏骨能看了,经典角色的影子无处不在……涛姐气质气场拿捏霸总久违了……
不知怎么形容……一人一星吧……完全看不进,剧情挺悬浮的
【给7分吧】主要看点就是铁三角重聚,重在情怀,感觉属于题材情节为角色服务,有笑点有泪点。跟着电视台进度会觉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
小事斗嘴,大事关心,孙前程和夏明舟这俩冤家的中老年爱情还挺有看头的
等于回忆康熙微服私访记,三个老家伙拿的住戏,特别是张国立,戏份够多,有看点
感觉剧里家庭那些事儿特真实,特别是三对爹妈和娃的故事,太能引起共鸣了。
看了几集才发现原来是这三个人啊,皇帝和他的两个大臣啊。只不过现在他们都老了,水准还是在的。三个老年人讲诉退休老人的生活。可以看看。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虽然剧情抓马了点。国产剧的特性。
演的太用力,1集弃
他们需要一个更酷的剧本,而不是过爹瘾
皇阿玛和珅三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