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万物理论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霍金:爱的方程式(港),爱的万物论(台),少年霍金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菲丽希缇·琼斯,大卫·休里斯,艾米丽·沃森,查理·考克斯,哈里·劳埃德,艾丽丝·奥尔尤因,玛克辛·皮克,亚当·戈德利,西蒙·迈克伯尼,阿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日本,美国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年份:2014

《万物理论》剧照

万物理论 剧照 NO.1万物理论 剧照 NO.2万物理论 剧照 NO.3万物理论 剧照 NO.4万物理论 剧照 NO.5万物理论 剧照 NO.6万物理论 剧照 NO.13万物理论 剧照 NO.14万物理论 剧照 NO.15万物理论 剧照 NO.16万物理论 剧照 NO.17万物理论 剧照 NO.18万物理论 剧照 NO.19万物理论 剧照 NO.20

《万物理论》剧情介绍

万物理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霍金(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和简(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相识于一场舞会上,两人初次见面交谈甚欢,颇有一番相见恨晚的意味。之后,霍金大胆的邀请简参加舞会,二人以此为契机,陷入了热恋之中。 不幸的是,一次昏迷令霍金被确诊患上了罕见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医生坦言他只剩两年的生命,被病魔折磨的霍金陷入了抑郁之中,然而简并没有因此而抛弃他,恰恰相反,几经波折之后,两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简还为霍金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霍金的身体迅速的虚弱下来,与此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了照顾霍金,简心甘情愿成为了他“背后的女人”,但是,这也恰恰成为了两人幸福婚姻里的第一道裂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伦巴热血高校2侧耳倾听布兰奇区第一季你爱的某人两周伯爵与妖精恐怖海湾弹丸论破3-TheEndof希望之峰学园-希望篇禁播档案红气球遇见你的第一次天竺鼠车车学车篇阴山守陵人怪兽屋我的吸血鬼男友之极夜物语虎胆巍城蝙蝠侠与哈莉·奎恩夜幕惊魂皇太子秘史谜误乱世佳人煎饼果子来一套李毅大帝借你俩胆防弹兄弟第一季刀出鞘清风的味道此刻只有你共我毕奥神父

《万物理论》长篇影评

 1 )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这句歌词好俗就像这个电影片尾看到这部电影是根据霍金第一任妻子,也就是本片女主,回忆录改编的,才明白为什么整个电影都散发出“我和天才残疾老公二十年”的气息,霍金身为近些年来物理界的镇界之宝,在本片里却完全可以被换成随便一个路人甲。

他的生活成了一个世俗的爱情伦理剧。

几十年来因为疾病如陷囹圄的身体禁锢着人类最敏锐的思维,这种痛苦在电影里成了感情纠葛的舞台背景。

最让人生气的是,这种片子,就算你看穿了它没有创意,没有诚意,一旦配上精美的画面,出色的表演,还是会让人感动。

当爱情已经消失,仍然坚定的Jane蹲在刚刚失去嗓音的丈夫面前,举起那个拼写板,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交流;当她终于承认自己的感情输给了时间;当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之后,镜头带你穿越时间,回到他们爱情的奇点(这大概也是整部电影里唯一详细讲述的物理概念,就是因为后面要派用场的),都很难不感慨感动,再美丽再强大的感情在被时间无限放大的痛苦面前都败的毫无悬念。

所以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是Jane。

 2 ) The Theory of Love

首先需要夸赞一下电影的海报和Hawking和Jane的结婚照。

这两张图片直接把我吸引过去看正片了。

结婚照真的是神还原了当时真实的场景,我看过网上的对比图,简直是良心作品。

海报上则是Hawking和Jane在剑桥草地上转圈圈的照片,那时候霍金刚刚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Time,说要把宇宙的时间倒流回去追溯起源,Jane就拉着Hawking逆时针在草地上转圈圈说要帮他逆转时间。

当时其实Hawking的MND症状已经开始有一点了,真怕转着转着他摔倒在地上。

好吧拉回正题,海报没有按照正常的上下方向配置而是顺时针转了90度,这样好像让那一瞬间有了生命一样的长度,让后来Hawking改变现代物理和世界的理论变成了可能。

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一切都是相对的,上下只是参考方向的规定而已,根本没有绝对的上下,这一点也可以从海报上面体现出来。

片子里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台词是they are different systems,it's automatic。

很清楚的解释了霍金孩子们的由来……Jane对Hawking的爱是冲动的。

开始时医生说Hawkinf只有两年的生命了,而且Hawking年轻那会儿真心帅啊。

Jane的母性光环突然爆发,反正照顾Hawing最多也两年,不如嫁了吧。

然后就是Hawking很坚强乐观的活了下来,Jane一个人要照顾3个孩子和Hawing的所有生活。

爱情其实只是开始的那一会儿,婚姻之后是残酷的生活。

要维持必须是相互的付出,而Jane坚持了如此长时间的几乎是单方向的付出已经是非常的伟大了。

影片给了很多Jane的个人的镜头,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残酷的现实对一个女人的影响。

Jane在那次去Hawing父母家回程的路上在车里哭了,说她太累,其实这个时候这段婚姻的关系已经过了稳态平衡区间了。

Jonathan的出现让她突然感觉到了久违的关怀的感觉,这种吸引力是向毒品一样的。

影片继续给Jane各种不同变化着的特写。

可以看出,Jane开始对Hawking的是激情,但是后来慢慢的变成了责任和道义一类的东西。

后来的分离已经成为了必然。

片尾三个孩子跑向Hawking和Jane,但两个人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激情已经逝去,孩子也长大了,剩下的感情不需要用婚姻来维系,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呢?

Jane和Jonathan在一起,Hawking取了那个护士,这正是最佳的结果了。

但是其实影片并没有继续下去,在孩子们跑向Hawking和Jane的时候,片尾曲《Arrival of Birds》响起(简直是绝配,基本是《Time》配《盗梦空间》的级别),时间倒流,一幕幕Jane和Hawking过去的片段倒叙的闪过眼前。

他为了她开始跳舞,在剑桥的舞会上相爱接吻。

最后是在酒吧她第一眼看到了他,小猫似的直直的盯着看,他回眸,微笑。

一切回到起点,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的起源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美妙。

突然有一种史诗般的苍茫的感觉,正片结束。

 3 ) 如理论般美丽般的爱情,如实验般多舛的现实

如果淡化审美上的界限,大概每一段爱情其初始和在回忆中出现的面貌,总是如同一个清晰而自洽的理论,美丽,纯粹,熠熠发光;而一旦放诸现实,世事的纷杂便总会如同实验中难以控制的变量和噪音一般,使得包裹着这段情感的生活,慢慢脱离控制,给出一个令人困扰莫名的结果。

比起十年前BBC的那部名为《霍金》的电影,《万物理论》虽然有着一个听上去很物理的名字,因为是基于简霍金的回忆录,则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简王尔德霍金(Jane Wilde Hawking)二人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中。

作为人物传记片,主要角色的呈现无疑是最重要的。

男主演Eddie Redmayne十分出色的还原了霍金的形象,无论是霍金睿智和风趣结合的气质,或是卢伽雷病所致肌肉无力的动作与表情,演员都令人叹服地将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忠实地加以呈现。

Eddie不仅研读了霍金的著作,更是通过与霍金本人与家人的接触,与卢伽雷病患者和家人的深入交谈来试图完美地展现这一角色。

显然他的努力付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即便霍金本人都表示无法分辨自己与Eddie版霍金的区别。

女主演Felicity Jones的表演与Eddie的霍金交相辉映,一个坚强隐忍的知识女性跃然银幕之上,用精妙而平衡的控制力把爱与痛苦交织的心情表达的恰如其分。

她对角色言行举止以及说话方式的把握甚至令简本人惊叹:“她偷走了我的人格!

”由于本片的选材角度所限,霍金最深刻的物理学理论贡献在片中只是作为点缀出现(这其实也算是通俗作品的无奈,很遗憾目前似乎还没有能在有限篇幅内诠释复杂理论的方法),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崇拜者略显遗憾。

但我们也得以不单单将其作为一个传奇物理学家,而是一个与病魔抗争的人,去了解他的生活与情感,成就与痛苦。

而本片也提供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视点,使得我们也能够去了解这个男人背后的光芒,一直挣扎着并支撑着他的伟大女人——简 王尔德 霍金。

电影选择了很平实的时间顺序叙事,以霍金和简二人相遇之时作为起点,以霍金与英国女王会面时为终。

霍金在剑桥的博士研究器件,被诊断出卢伽雷病,但仍然完成了意义重大的博士论文。

与之相恋的简不顾霍金的病情危重而与之结婚,一面照料霍金的生活一面照顾孩子,同时还要辛苦地攻读文科博士学位。

在教会唱诗班时,简结识了音乐家乔纳森,后者成为了霍金一家的朋友,经常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简和乔纳森渐渐产生感情,而霍金在一次肺炎感染之后,丧失了说话功能,开始由专业护理伊莱恩照顾。

之后霍金愈加信赖伊莱恩,而夫妻二人则渐渐疏远,终至分居及离婚。

这段长达二十五年的陪伴的终结,时至今日出现于大银幕上仍令人不禁唏嘘。

影片给了作为局外人的观者一个不错的解释,至少我很欣慰于二人的选择,即便略感遗憾。

身残志坚的伟大头脑,不离不弃的一生守候,爱克服一切困难,这些听上去很美,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这种生活的人而言。

除了霍金本人的科普著作,也曾出于好奇零零散散地了解过一些关于其本人的生活和轶事。

我们的教育或下意识似乎倾向于公式化地把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与圣人的人格划上等号,但现实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私密生活中的相处之道几乎完全与此无关(特别声明本文绝无任何对霍金教授的评价和针对性)。

片中以及回忆录中的霍金对于生活的隐私度和自由度似乎有着与治学相似的执著,他并不愿意包括护工在内的其他人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喜欢去医院,更深深恐惧于会在疗养院中度过余生。

对于兼顾数项重任在身的简而言,这无疑意味着更多地牺牲自己的时间与事业来照顾几近完全无法自理的爱人。

简在访谈中曾说道,年轻时过于无忧无虑和乐观,她认为他们终将战胜疾病,从而像正常的家庭一样生活。

她高估了医学,而低估了居家生活的艰辛,后者像顽固的系统误差一样折磨着这个年轻的女子。

她的宇宙核心由丈夫完全占据,除了日常起居的照料,还有丈夫的个人事务,三个孩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繁琐的家庭琐事更是化作数据图上的坏点一点点剥蚀着她的笑容。

这些压力无疑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支撑着她的完全在于爱和责任,这些力量如同霍金辐射,让黑洞看起来没那么黑暗绝望。

影片中对于霍金一家生活的描述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轻描淡写了,可能只有经历过类似的繁重才更能理解简在片中的那句嘶喊吧,“我们并不是正常的家庭!

”。

简与乔纳森的相遇,在此时多少是有如滤波器一样的安慰。

乔纳森不仅为一家人提供了细致周到的帮助,更是在简的心理层面提供了一道可以倚靠的屏障。

他的温暖如音符流淌着,让简能够在难得的安宁中短暂的休憩。

在作为朋友的朝夕相处中,简也从这种更为正常的对等关系中萌生了额外的情感。

霍金对于二人的关系其实是知情并默许的,其中也包含着对于自己死后照料子女问题的隐忧。

因此,简和乔纳森也维持了很长时间的柏拉图式关系。

这份微妙的平衡一直维持了很久,直到霍金病重接受手术后私人护理伊莱恩的出现。

电影很明智地避开了后期并不愉快的关系破裂,婉转地一笔带过。

毕竟当事人都还在世,霍金的第二次婚姻也是众说纷纭,在此并不试图多做八卦。

但目前霍金教授已经重新得到了良好的照料,简也和乔纳森平静地生活,二人目前也都保持着亲密的朋友关系。

从结局上看,虽然无法尽如人意,但也算是令人欣慰。

古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另有言,贫贱夫妻百事哀。

霍金夫妇虽然算不得经济窘迫,但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无疑将这个家庭从“平常”这一平坦的时空拽离,而这些压力则大半由简一人承担。

影片二人坦承分手的段落令人动容,这个女人下定决心与这个伟大的天才结合之时,是为了能让他生命中余下的两年平静而从容,过多的期待都算作奢望。

而在霍金的顽强与简的悉心照顾下,这段路程奇迹般地延伸了二十多个年头,却终结于与疾病无关的理由。

年轻时为爱许下的诺言,在现实中通过行动绽放升华,但结局峰回路转;理论的精妙之处,在实验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却慢慢偏离了最初的预言。

回顾二人这段艰辛的路程,除了钦佩和赞赏,余下的可能就是浅浅的一声叹息和深深的祝福了罢。

参考资料:1. 简霍金关于本片的访谈: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5/jan/12/jane-hawking-stephen-hawking-first-wife-theory-of-everything-interview2. 霍金自传相关内容:http://www.theweek.co.uk/uk-news/55031/stephen-hawking-book-reveals-anguish-two-marriages更多内容请参阅二人的回忆录。

 4 ) 人心比宇宙还难懂

纽约时报的两篇影评都在讲片子是怎么样忽略掉了霍金成名的真正原因:他的工作,真正的科学。

这一点我同意,但是未免有点不公平。

片子里的时间匆匆过去,几年缩短为一个瞬间,很难让人想象他是怎样日复一日地工作的。

我坚信天才需要日复一日的累积和工作,才做出让世界瞩目的成果,而非像片中从毛衣的缝隙里看到火光就灵光一闪。

这种过于浪漫的场面未免有点误导的成分:研究,就像设计,写作,都是磨人的活,是长久的专注,没有一蹴而就这一说。

可这片子想说的是工作以外啊?

可能作为一部影响广泛的传记电影,认真的影评人会希望能够在霍金一生最重要的成果上多多着墨,我觉得这可能也反映了美国(至少纽约时报)对于广大国民对于科学敬谢不敏态度的担忧(想想TBBT吧,美国青少年真的没多少人看,而且里面的科学家形象多少有点哗众取宠的悲凉感)。

但是一部电影不可能描写人生的所有面。

工作之外,我们要怎么生活?

被身体禁锢的天才要怎么和一个自己必须全方位依赖的女人厮守?

人心并不比宇宙更容易弄明白啊,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进行这种艰苦的探寻。

电影本身很不错,Eddie Redmayne自己就是剑桥三一学院毕业,拿的是艺术史的荣誉学位。

那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穿着西装在校园里来去的场景真是美啊。

青春,真美。

就算你对修饰过度的传记电影表示鄙夷,那么这一段也是值得看的。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迷人的色泽,而霍金年轻时的那一段尤为闪亮。

而每个人的纠缠、迷惘、无助和坚强也都非常感人。

我不争气地哭了好几回。

片中Jane和Stephen从婆家出来开着车在路上的时候,Jane崩溃地说:"We are NOT a normal family!" Stephen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过身去跟后座的小儿子含混地说:"Your mom is very angry with me." 那一刻影院里好多人都笑了,可我就是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

这么心酸的瞬间,为什么会笑呢?

对于电影的真实性,我觉得爱情故事嘛,总会有美化的部分,总会有前后拼凑,增加戏剧性的部分,不要太过强求。

但我也会觉得遗憾,为什么不把生活的无常,爱情的莫测,展现得更真实一点呢?

我们就那么懦弱,连生活的真面目都看不得么?

就像《美丽心灵》没敢讲纳什他老婆一度要求离婚一样,Stephen和Jane也不是和平分地分开,而是大吵过,Jane的恨意快要将她吞噬。

电影改动了很多细节,也自创了很多场景。

这种戏剧性强场景让我感到很遗憾:我只能感知角色的内心,而非这两个活着的人曾经一闪而过的念头。

不过多数时候我们也只能通过艺术的想象来重塑那些场景。

关于更多电影和回忆录的出入请看这里:为了你的观影感受!!!!

千万别在看片子之前看这个!!!!!!

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4/11/07/the_theory_of_everything_how_accurate_is_the_new_stephen_hawking_movie_starring.html包括:霍金从没有公开讲过自己的OOXX的事情……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82022/这是本尼演的霍金。

我还没看,建议对比观赏?

光看脸来说Redmayne大概更像一点。

说一件有点儿邪门儿的事。

我坐在剧场三片观众席中间那一片的倒数第二排。

电影开场十多分钟,我前面一两排的右边那里突然有了些动静,周围的观众都频频侧目,我听到有人小声说好像是谁昏过去了。

一会儿来了工作人员,一会儿一个警察进来了,一会儿好像是弄来了担架,把人抬了出去。

整个过程超过了二十分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响动,对绝大多数观众也没有造成影响,还是挺厉害的。

结果片子突然放到了霍金在歌剧院里晕过去被担架抬出去的一幕,座位也是差不多的位置。

片子放完了,到好多人都在讨论这有点吓人的巧合。

好好地活吧,好好地爱。

另:2015年2月23日恭喜Eddie Redmayne拿到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我看直播的时候激动得哭了出来。

只有看到霍金,看到奥斯卡奖上的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类的创造,才会觉得人类社会是再向前进的。

我们虽不完美,虽然不总是走向正确,走向先进,走向进步,但是每一代人都留下了智慧的结晶。

真是激励要好好理解这个世界啊。

这篇影评是看完了当晚随手写出来的,可能以后再看一遍,再做修改补充吧。

看罢的心酸,悲喜交集,无助却又被强大的力量深深震颤,虽然试图写出来,大家还是要自己去看。

 5 ) 霍金的爱情

作为一个学物理的人,我对霍金科研成就有一定了解,但对于他的平生所认知的仅限于那个疾病。

看到这个电影是讲霍金的,本以为也是主要讲他平生在学术上的奋斗,没想到他的感情生活也如此丰富多彩。

百度了之后才知道是根据简的回忆录改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真实的~回到这部影片,传记式的描述,娓娓道来的温情。

男女主人公的演绎很感人,把一段充满着真情、无奈又另类的感情刻画得极为细腻。

小雀斑演的真好,把霍金模仿的惟妙惟肖,表情、肢体都近乎完美。

这或许才是最美好也最实际的情感,即使生死不渝的爱情被生活中的无奈消磨殆尽,仍然能够像亲人或朋友一样彼此陪伴。

对于爱情,对于生活,他们都赢了。

 6 ) 和你一起,打败时间

我一直觉得有关霍金是个阴谋,操纵人类的 upper class,或者说是神及类似存在,因为霍金太过聪明可能发现宇宙的终极秘密,所以干脆在他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把他弄废了,免得他告诉愚蠢的人类宇宙的秘密。

没想到人类也不是那么蠢嘛,拼命的想尽一切办法延续他的生命给他提供一切便利做研究。

就好像神与人的一场博弈,绳子绷紧,裁决与审判全部押在霍金一个人身上。

不过今天要说的并不是霍金,不是那个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出现在新闻联播里歪着头坐在轮椅上的一个看不出年龄的男人,而是 Stephen。

影片开头他是那个骑着自行车飞奔在剑桥街头的小伙子,他坐在赛艇的船头,生命一如既往寻常而灿烂,遇到 Jane 也不过是太过普通的一个桥段——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宴会上,总会看到那么一个让你心动一下的人。

Stephen 问 Jane 为什么选择学语言,她说因为时间,她想溯流而上去看时间的痕迹。

而他也在追寻时间,他在寻找时间的尽头。

Time, it's all about time.我喜欢蓝色裙子的 Jane,喜欢他们在剑河河畔如同逆流的时间一般的转着圈,喜欢不跳舞的 Stephen 害羞的端着酒杯站在柱子边,甚至有那么一点喜欢俗气的却缤纷的烟花,烟花下面是 Stephen 并不怎么好看的笑。

Stephen 得知自己生病后房间的布景变得如同孩童,蓝白条纹的睡衣,象棋书,大声的音乐。

他还有一整个宇宙那么大的有关时间的信念和梦想,却被好笑的困在倒数的时间里。

Jane 坚定走来的样子甚至让我想起来 Disney 版的「花木兰」,木兰半夜决定替父从军时的步子莫名的异曲同工。

我信你的坚定。

于是能够原谅所有的琐碎与嘈杂,所有将爱意摔碎碾压的生活的狼狈,还有当 Stephen 变成 Hawking 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鼎沸与光环将 Jane 的努力和忍耐淹没。

你能理解她的选择吗?

你能理解她看到 Jonathan 时的心情吗?

你能读懂她回望到 Stephen 时的无措吗?

不能,我们谁也不能。

舞台上的宇宙刚刚开始蒸腾,Stephen 却又一步靠近了时间的尽头。

喜欢镜头在这里映着舞台上火红的光却又跟着苍白的 Stephen,为什么是他将时间推回,时间却要固执的要将他带走。

字母板,发声器,welcome to the future,还好啊还好。

不知道为什么,我头一次觉得生命是美丽的、有意义的,它存在着就用它的方式流淌着。

你不能打败生活,你只能与它讲和。

小时候看国内的电视报道,说到霍金的情史的时候总会有说不上哪里奇怪的旁白的语调,其实长大到今天我终于觉得当现代爱因斯坦——还是一个疾病缠身的现代爱因斯坦的妻子这件事,真的是 you can you up, no can 别 bb。

可我依旧还喜欢这样的 Hawking,不管是电影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会订黄色杂志的 Hawking 也是会去客串 TBBT 和献唱 Pink Floyd 专辑的 Hawking,他聪明却有趣,他站在生命之光照不太到的阴影里,却还是有点儿难看的笑着。

更何况现实里人家还生了三个孩子,据说现在在剑桥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一群美女环绕包围,而 Prof. Hawking 也每天心情大好。

虽然说改编自 Jane 的自传不免有 Jane “用文字欺负生活”的嫌疑,话都是她说,当然会说的动听一点儿,霍金也许想反驳,可是我真的觉得他就是想反驳,也懒得反驳,毕竟一分钟只能打四个字儿。

到了后半程影院里的白人妹子们已经开始纷纷啜泣了,我被吸鼻子的声音左右夹击不免有些出戏。

可是没有想到,领了女王勋章后,已经各自有了新的爱人的 Stephen 和 Jane 在白金汉宫的大院子里看着孩子们玩,Jane 说谢谢你能让我经历这一切,Stephen 慢慢慢慢的打着字,那个平平的没有感情的还带着点儿 American accent 的声音说“Look at what we've made.”眼前的孩子们后退、手术刀后退、轮椅后退、婚礼上的撒花后退、跌倒的 Stephen 站得好好的,回到了剑河上赛艇的船头,拿着喇叭喊着,回到遇到 Jane 的时刻。

Time。

It's all about time。

还是没忍住落下泪来。

 7 ) 飞驶三一巷的少年

小雀斑的生活照大多数时候都像个吸毒患者,长得跟玩儿似的,偶尔才灵光一闪让人眼前一亮。

雀斑多的令人发指,抬头就是星空,从那张脸上我都快看到宇宙万物了喂!

他的《鸟鸣》存在电脑里很久了,开了关关了开都没能看下去,实在不对胃口,好在还有一部《万物理论》。

最近几年的名人传记往往把名人背后的女性当做切入点,一方面避免了伟人太高大上和普罗大众产生距离感,另一方面也满足八卦男女们对伟人私生活的好奇心。

英国传记类影片一如既往的文艺小清新,因为改编自霍金第一任妻子简的回忆录,简直散发着母性光辉。

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恐怕很少人知道霍金也曾经健康过,影片一开始就是霍金和同学骑着自行车飞驶过剑桥三一巷,和一大帮未来的物理博士生们讨论着课题方向。

小雀斑把那时的霍金的精神状态都刻画出来了,年轻的学霸绅士内敛,斜斜一睨满是学术精英的优越感,连追女生都是直球邀请都是陈述句,和一见钟情的女生说什么呢?

说的是自己在牛津升学的光荣事迹,这么前途辉煌,这么年轻气盛,这么意气风发。

他刚刚开始和心爱的女孩子约会,他刚刚开始剑桥博士生的课题研究,可是在剑桥明媚的春光里那些悲剧的种子已经在渐渐发芽,他捡起教授掉落的笔时那僵直的手指,他和简在康河边欢笑转圈时不协调的脚步,他不小心打翻了书桌边的咖啡杯,他快赶不上行进中的火车。

终于,他扑倒在大路上,怀里的书撒得纷纷扬扬,医生给他下了判决书,运动神经元病:一种肌肉不断萎缩,进而影响运动、语言、呼吸系统的疾病,虽然大脑不会受影响(这是他最关心的),但最终不会再有人知道他想说什么,他活不过两年了。

巨大的灾难降临,他却连为什么都无地可诉。

简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嫁给了他。

我们来看看简,修的专业是利比里亚中世纪文学,喜欢跳舞,喜欢艺术,喜欢诗歌,还是个有宗教情怀的不折不扣英伦文艺女青年。

其实我在想如果霍金未曾身染重疾,简未必会嫁给他,霍金的家庭与她格格不入,霍金的信仰与她背道而驰,但在他们爱情犹炽时悲剧发生了,除了爱情她嫁给他还基于良心和道义,她也做好了两年后做个年轻寡妇的心理准备,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次短暂的离别都可能不再相见,简从不忘与越来越虚弱的霍金告别“Good luck”。

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霍金的形体却越来越扭曲,一开始还能两手撑着拐杖去参加自己的博士毕业答辩,后来只能坐轮椅,不久又换了自动轮椅。

一场本预计两年的婚姻谁也不知道竟维持了二十多年。

是简撑起了这个小家庭。

这是个伟大的女性,从霍金的衣食起居到孩子们的衣食起居都是亲力亲为,她为霍金庆祝每一次的学术成就,她见证霍金每一次的学术突破,她越来越明白霍金从喉底发出的音节含义,她却无法赞成霍金关于宇宙的物理研究:他丈夫的每一次研究成果都在推翻她心中的上帝,他们在婚前相惜的一切都反过来成为了他们的裂隙。

霍金越来越成功,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依赖简,简却开始不堪重负了,在霍金的家庭聚会上霍金再一次被痰卡住了,他的肺已经损坏,简熟练地重击霍金的后背,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才能有这样敏捷的动作,为此她活的如同个男人一般,她只能躲到小树林里去哭。

简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毅,直到在教堂唱诗班遇到了有同样遭遇的指挥家。

在指挥家身上,她找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欢乐,有人扮演父亲的角色陪孩子弹钢琴宿野营看大海,不可否认,简精神出轨了。

不久霍金再次发生意外,是简做出了让他活下去的决定,她知道霍金宁可痛苦地活着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研究,这么多年下来,即使最初的爱已经在苦难和时光中消失殆尽,她还是最了解霍金的人。

在霍金的轮椅前,简拿着识字板教再也发不了声的霍金表达自己的意思,简颤抖着哭了,霍金无声而委屈地哭了,连我们也可以痛痛快快地流泪了。

一路挣扎到现在究竟是为什么啊,那么多的心酸那么多的折磨,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了又好像被原地推翻重新来过。

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平凡又不平凡的夫妻,两人都为婚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曾经那么骄傲自负的霍金在简对自己发脾气时回过头对自己的儿子勉强展露笑容“Your mother is very angry with me”。

任谁都能分辨出那扭曲笑容后的苦涩。

他不再是那个能在三一巷飞驶的少年了,他上楼梯得用自己的整个身体蠕动前进,犹记得那次为他庆祝的聚餐中,每一个人都是那样优雅地进餐,手指灵活举止得体,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作为主角的他却握不起手里的汤匙,这种对比多么讽刺。

他推开餐盘想上楼逃开自己的狼狈,却只能在楼梯上匍匐着痉挛,楼梯口的围栏里是他几个月大的儿子在好奇地看着他:“Hey,罗比。

It's ok,罗比。

”他只能事事依靠着简,听简一次次对他说这只是暂时的没关系一切都会好的,可明明谁都知道好的那一天不会再到来。

对他来说,简不仅仅是妻子,更扮演了母亲的角色,他是树,她就是根,所以当他看到简心猿意马着和指挥家走到一起,他也只能默认了。

他只能这样维持作为男人的最后一点尊严。

最后他与简离异和护士伊莲恩再婚,我想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简了,他亏欠简太多而终生不再有回报的可能,他和简的婚姻那么沉重,已经到了双方都负荷不起的地步。

而伊莲恩美艳幽默,这一段关系毫无负担,给了长期处于婚姻弱势的霍金有了喘气的机会。

他们没有输给病痛,只是输给了时间,输给了霍金多活的那几十年。

最后的最后霍金觐见女王时还是邀请了简同行,简用裙角为霍金擦亮了眼镜“你的眼镜总是那么脏”,一如她当初决然嫁给他时说的话,只是沧海桑田苒苒数十年,他们隔了两个家庭,隔了无数的欲说还休,“恭喜你,我的荣誉伙伴”。

可还能再回到初见的那一眼?

现实中的霍金已经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离婚,简到霍金的家不到十分钟,据说也时时往来关照,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霍金和简早做上了爷爷奶奶。

即使不再有夫妻的身份,他们仍然亲密无间,那些过往的岁月苦难的时光谁也无法忘怀,爱情,亲情,责任和习惯。

不得不说没有人能不被小雀斑的眼神打动,当霍金只能依靠几个手指和扭曲痉挛着的神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那双折射着内心世界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时而自信,时而忧郁,时而无奈,我曾经用手遮住了小雀斑上下部分脸,最后不得不说即使只剩下了一双眼睛,眼睛里也满是喜怒哀乐。

最后我简直分辨不出谁是小雀斑,谁是霍金,剧情过半我就记不清小雀斑本来长什么样子了。

我根本看不到什么演技了,Eddie就是霍金!

最后恭喜小雀斑拿下奥斯卡影帝!

撒花!

 8 ) 《万有理论》首映

托yaxing的福,今天去看了电影《万有理论》的首映。

虽然霍金的传记之前并没有被搬上过大银幕,但电影如老朋友一般熟悉,他人生中的关键节点,我早已在脑中补齐了画面。

如果粉丝有等级的话,我想我可以算霍金的汗血宝粉了,小时候看《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长大一些看了他的传记,再后来霍金06年来人民大会堂讲演,我也有幸去旁听。

再大一些读了些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浅显读物,终于对他的工作有了一些了解。

当然学术上的事情,我这个门外汉也无法发表更深的意见。

然而今天看了电影,才让我终于明白霍金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如果约翰纳什的困难只是深陷精神妄想的泥淖,那么霍金遇到的,是极北苦寒之地的高山,他既要攀登,同时身体又被冻住,不能动弹分毫。

然而霍金不仅登上了山,还插了一面旗子,大声呼喊,让别的人也上来。

当然在山顶的,还有他的妻子Jane。

是她举着重重的轮椅,载着霍金,一点点爬上了高山。

而如果肉体没能上山,霍金的精神早已灰飞烟灭。

什么样的爱,才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当然你可以说Jane信上帝,对给痛苦的人施予拯救有着特别的情怀,可以怀疑Jane只是对霍金有初恋那种想要为对方付出一切的执着,可以说后来Jane怎么可以出轨跟别人好,甚至可以说Jane只是想给霍金最后的两年生命留一点色彩。

但是说这些都没用,因为如果没有Jane,霍金早就活不下去了。

今年年初,我的视网膜出了问题,并不是什么大病,医生说打一个气泡,做几次激光和冷凝手术就能治好。

当时的我看来却像得了绝症一般,感觉自己的生命真的在慢慢变老,凋零。

而实际上时至今日,即便现在视网膜已经归位,我左眼的视力,也确实受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刚出症状的时候,看着自己每天残缺一点的视野,看着黑影慢慢向中心发展,我真的体会到了那种,生活就将就此终结的恐惧。

我怕我真的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了。

从此,我的人生前面就将加上一个“左眼失明”的字样,我将不能判断远近,不能开车,余生只能用一只眼睛生活。

幸而有周围的人诚心诚意的帮助,和医生高超的医术,我才终于战胜了心里和生理上的困难,挺了过来。

而霍金面对的,是一场注定的失败。

他所能做的,只是把失败的日子延后一点。

看到霍金拿到诊断书,面对Jane一脸决绝,Jane不离不弃,开导他,给他擦眼镜,甚至主动提出结婚。

霍爸跟Jane说霍金的病不是一场战斗,是一场注定的失败,让她考虑清楚,Jane只说了三个字,我爱他。

在那一刻,我真的哭了。

在自己最困难的那段时候,我常想,世界上绝不会有一个姑娘会愿意陪着我了,即便有,我的眼睛终有一天会失明,她也会离我而去。

而我也真的不愿意让自己作为一个累赘,就这样辜负了姑娘的青春。

Jane的出现,似乎让我昏暗的人生又有了一丝期冀。

我想,这样的女孩,也许真的有吧。

就算我眼睛真的看不见了,我也要尽我所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让她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不白费。

就像纳什和霍金做的那样。

 9 ) 关于电影的一些细节错误

1.霍金和简一见钟情【当然不是啦,简先喜欢上的,而且两个人是小学校友,派对上并非初遇,至少对简来说是的。

】2.他们俩是同窗(有的简介里有写)【简连剑桥牛津都没考上.】3.初遇时简给了霍金号码【霍金也给了自己的】4.五月舞会上最后霍金回应了简的舞蹈【没有……霍金拒绝跳舞】5.简直到霍金被诊断出只剩两年寿命时才知道他得病【简在和霍金认识后不久就知道了,只是没挑明,她私底下为霍金的病做了许多功课。

简的朋友戴安娜(片中开头带简去派对的那个)的哥哥和霍金是好喷油】6.简在第一次去霍金家时遭到了讽刺和刁难【嗯……关于圣洁的讨论是在订婚之后的,当时简很受伤,霍金和她说“别放在心上”】7.霍金在看歌剧时出事,简那边一行人立刻赶了过去【只有简去了,途中还经历了蒂莫西因护照问题被扣在了野营当地,罗伯特出航翻船等等事,护士还讽刺简到底多久没看过丈夫了,简回了一句一周前】8.乔纳森教罗伯特弹钢琴【生活中另有其人,但是简没说是谁】剩下的细节慢慢补……这种细节有人会认为我多事,但我觉得有的点改动了对人物塑造还是有点影响的

 10 ) 霍金夫妇

拍一部传记电影的好处在于, 这个主人公的经历本身就有吸引观众的魅力,比如今年的《模仿游戏》和《万物理论》, 图灵和霍金都必需是传奇,让人想知道传奇背后的故事。

然而传记电影也不免让人惦记着与事实是否相符,局限于已有的故事线而不能完美的发挥。

《万物定理》中男女贡献了值得分一个小金人的优秀表演,在两人的演技上都该给五星。

若要说整个电影的剧情缺憾大概真的是因为人生不比歌谣。

虽然一开始是冲着小雀斑演霍金而来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却得承认这部片的主角是简霍金。

看了别的影评才知道这是根据简的回忆录改编的,难怪在简的心理活动上多有着墨。

前半段故事中两人的相遇相爱直到结婚这一段对我而言不是很有说服力:斯蒂芬爱上简合情合理,她如此美丽又纯真,反过来简在哪里被斯蒂芬吸引就很难说服我。

观众们当然明白无论如何美丽的姑娘在风华正茂的天才霍金面前很容易被智商碾压到奉若神明,可是总觉得导演给出的片段不够让人眩晕,若要有估计是斯蒂芬的室友被九道题镇住之后更该两眼桃心地爱上他。

婚后的生活描述就生动详实得多,考虑到这是简的回忆,让人不免觉得在简的记忆中,婚后的记忆,相守也好痛哭也好,比相爱期间的美好记忆要多得多。

从一开始抱着两年寿命的期待而珍惜的新婚生活,两个孩子的降生,霍金学术的成功(我最喜欢简偷偷坐在后排听,一边紧张不知所措,一边学别的教授们把手撑着下巴的细节),如果霍金死在此时,那就好像泰坦尼克号的结局,一曲悲歌。

好在他没死,可惜他没死,他只是慢慢地枯萎了。

这里的小雀斑简直演技照亮了宇宙,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演到被疾病捆住手脚,只靠表情和眼神传达情绪的角色,他演的如此完美以至于看了一半之后我就不记得小雀斑该长什么样了。

而简的戏份,虽然不像演渐冻人那样一眼看得出挑战,但是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照料孩子与丈夫的时候她既像妻子又像母亲,料理了整个家庭。

被杂事纷扰得不能学习的时候,独自在树林里哭泣的时候,开车崩溃之后又感到歉疚的时候,这个角色是复杂的,演员把每一个角度都诠释到位了。

观众们都懂,爱和崇拜都会在痛苦的琐事中消耗的,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已然如此,在“我们不是正常家庭”的生活中只会更快更折磨人。

故事到乔纳森出场的部分已经让我觉得难受了,感谢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如此入戏。

这一段的剧情,有一种把伤口扒开给我看的感觉,哪怕我有的没的听说过霍金婚姻八卦,看他看着乔纳森和自己老婆孩子嬉戏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心里瘆的慌。

这一种难受无处表达,明明是看得见的情愫和暧昧,却也不能怪简,也不能怪斯蒂芬,甚至不能怪掺合进来却又发乎情止乎礼的乔纳森。

为了回应观众的难受和亲属(以及观众)的疑惑,简借着回忆录和电影强调了孩子是斯蒂芬的,并且是她在斯蒂芬命悬一线的果断而坚决地要求抢救才避免了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哪怕在她和乔纳森最暧昧的野营桥段(我都不知道电影是不是暗示了他们两睡了)她还是坚持挽救了斯蒂芬残疾的生命。

两处最大的泪点是一是失声后的斯蒂芬坐在窗边。

医生曾对他说,大脑不受影响,但是终有一天人们无法知道你在想什么。

他未曾因为肌肉的失调而绝望,但是一个脑中装着宇宙的科学家,若不能表达思想,真的会恐慌。

而简找到了笨方法,她举着拼写板颤抖的手和坚定的泪眼我绝不会忘记。

另一处一直到最后的最后,她说“我爱过你,我尽力了”,斯蒂芬和我都落泪了。

“医生说两年,我们却有了如此多年”。

活这么多年是幸运,然而撑这么多年又何尝不是煎熬。

最后一个令我动容的片段是,当有人问起霍金生活的哲理,他的脑子幻想自己站起来捡了一支笔。

当镜头回到现实,他说:“显然我们只是灵长类动物的高级品种,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而它在绕着一个很普通的恒星公转。

在它的外边缘,它只是千万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但是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一直渴望了解世界潜在的自然法则,应该有什么很特别的关于宇宙的边界情况。

还有什么比没有边界更特别的吗。

人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多糟,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我一般期待的爱情故事是说道热恋便是结局,无论是以身殉情或是happy ever after。

可是传记电影里的爱情,或者说,一段爱情的传记,有开始也有结束:爱的时候不顾生死,爱过之后潸然放手,这可能是人生不比歌谣的某个版本的诠释。

《万物理论》短评

毫无亮点,人家美丽心灵可是十几年前的片子了。

3分钟前
  • Maxwelldemon
  • 较差

约翰和玛莎有一腿,玛莎却爱着艾伦。艾伦可能是基佬,从他手舞足蹈的样子看来。所以我在计算着幸福的数学概率。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在变化中变老,迎接幸福和痛苦,然后泪如雨下,最后平静地望着对方说话。

6分钟前
  • 董食肉
  • 还行

柔和,唯美,细腻,宛如油画,剧情无非是霍金生平的一揽子事,镜头每一个都像是加了滤镜美颜过

8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狗血,做作,鸡汤,烂俗,除了埃迪·雷德梅恩的表演简直一无是处,叫万物理论简直是侮辱物理学,叫霍金老婆的情史还差不多,学院要是选这部片子的话真是瞎了狗眼。

9分钟前
  • 王17
  • 较差

被感动。不完美的爱才是真实的。一所房子,一个好强又生活无法自理的丈夫,三个孩子,大量的文稿整理工作……女主已经足够伟大。演员的表现满分。

10分钟前
  • 鱼·无
  • 推荐

《万物理论》作为一部关于霍金传记的电影,其以霍金和简的爱情做为其主线的脉络,波澜不惊的平淡日常中,埃迪·雷德梅恩与费莉西蒂·琼平饰演的霍金夫妇呈现出了为人惊艳的演技,使观众既看到了霍金不同常人的伟岸和平凡的一面,更将爱的无私与宽容赋予了辞喻横生的形态。

1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迷の感动。讲真故事太快有些流水账又平淡。可是雀斑的演绎实在是……………这就是霍金吧喂!(看着这么个意气风发的小帅哥一步一步变成这样过程相当心酸QAQ(一步一步。似魔鬼的步伐(滚!(剑桥好美!!!

14分钟前
  • 油尖旺肉叽
  • 推荐

埃迪·雷德梅恩很努力地呈现了霍金,让这个角色更真实,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属于很精致的制作,它的美术,尤其是配乐都令人印象深刻。霍金与简的感情确实很戏剧性,虽然我们获取这些只能通过简的描述。时间果然是最无上的,它改变的甚至还包括爱。所以结尾的一幕多少把影片升华了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2022.5.7 重看。那天收拾书柜,以前真的读过很多物理书,霍金确实影响了我。第一次看这片子的时候只觉得万分失望,当时霍金还活着。今天才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力量,尽管不是我喜欢的那种。

19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在世天才,最难拍的题材。基本上纯纯的在考验演员技能……

21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编剧好一般,演员超级赞

24分钟前
  • 汪见殊
  • 还行

不阻止有人喜欢,反正我是不喜欢。关于传记片,话题总要往爱情上跑偏,大家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关注名人私生活超过他们的学问。虚虚实实,何必来借用这一个噱头。而且最糟糕的是让一些人以为我们吃吃饭开开趴谈谈恋爱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杰出的人。霍金完全值得比这好的东西。

28分钟前
  • 春天正是读书天
  • 较差

完全倾倒于Eddie的演技,可我更想看霍金的天才与坚持,不是爱情和家庭的纠葛。全片看下来剧情竟然毫无记忆点,不可不说失望。

32分钟前
  • 较差

一星给我剑桥的美景,一星给小雀斑的脸,半颗星给清新的女主。虽然Martha出现了,然而还是不能掩盖这部所谓传记片叙事和剧本单薄啊!!!!

34分钟前
  • Tisch
  • 较差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37分钟前
  • 武韬
  • 力荐

小雀斑封帝之作。拍成了爱情片,满足吃瓜群众的八卦之心

38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四星改两星,美化

43分钟前
  • 何欧点益
  • 较差

演员选得非常成功,埃迪和费莉西蒂双双奉献出了职业生涯目前最完美的表演,后者那倔强的眼神尤其具有感染力。侧重于伟大科学家的爱情以及个人生活,因此大量使用柔光,冷/暖光,虚焦,高速以及Super 8镜头来打造浪漫的气质。很聪明的对症下药。霍金是个不幸但又幸运的人。祝福那些坚强无私的女性。

44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大量曝光过度镜头就是摆明了告诉你童话里都他妈是骗人的,一本正经的扯淡才是主题;去掉真实改编的噱头,把主角从霍金换成隔壁得脑血栓的吴老二应该没什么问题。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男女主角全程没有擦出一点火花。

50分钟前
  • Marcel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