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为了雷哥来的,前两集确实给我惊喜 抗日剧能这么有喜感很少 。
不过悲剧的是越往后看越觉得编剧和导演肯定是放弃治疗了 跑偏的不是一点点 到现在23集 整个电视剧里日军那慷慨就义的情怀,让我一度以为他们是正面角色 而 贼九就一山炮,天天调戏寡妇 要不就是蹲禁闭,没心没肺的师傅被杀也不上心 整个一二货, 齐大白活做思想工作(简单粗暴),而没叫堂堂的大学生(连长)做,不靠谱程度不是一点点 还有杨巧儿的死 不科学啊,被团里当成宝的贼九的老婆 整个军区唯一被特批结婚的人 转移的时候没带上不说 李四带的人也不看着 就放她出去满世界踩地雷 作死的节奏真明显 现在继续看就是为了能多吐槽几句
一个字-真他么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拖
演员之间俚语土话的对白,本应只是丰富人物的塑造,可有用没用的话以及夸张的表演,反而看起来假的要命。
剧情有时拖沓,有时却好像少了几级。
特效的火焰,看的我头发都立起来了。
穿插的片段让人看不懂,交代的也不清楚。
而且看日本军官对话时的字幕,总觉得中文口型和日语配音的配合让人觉得另类。
再就是丫鬟的特写,以及认她做5女儿,和故事主线有毛线关系?
总之这是部考验观众跳跃性思维的电视剧。
PS:孙红雷的电影和电视剧是在自毁么?
越来越看不了了。
看前几集感觉还可以,标新立异,越到后来越觉不对劲,就有种抗战剧和情景剧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三批人马一直都没换过地方,导演确定这么演合适吗?
日军没有攻过来,八路军也没打过去,国民党更淡定。
你们这么和睦打相处,会把老毛和日本天皇气吐血的。
郭闻志这个角色的意义是什么,从头到尾没和日军干一仗,一直在做交易,隐约有一集好像还和日军换防了(注:本人都是快进看的,可能有误解),郭闻志这么吊,他爸妈知道吗?
他领导知道吗?
文/田金双康洪雷的作品中的人物多具偏执或隐忍的个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是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二炮手》中的贼九是个“宁舍自己,不舍兄弟”的战士。
看来,导演康洪雷的影视镜头里除了主题和情怀之外,更注重的还是人物个性。
相比其他战争剧,《二炮手》用嬉皮笑脸的方式讲了一个语重心长关于“张三和李四”的故事:山民贼九(原名张三)整个部落都被日军射杀,做为唯一的幸存者,贼九凭着自己出色的射击天赋和日军专业狙击手展开生死对决。
而在复仇的过程中,贼九遇到了李四(原名李娴淑),复仇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主义战士。
可圈可点的是,从节奏上看,《二炮手》避开了一般战争戏“只谈战略、只看场面”,或者是战争主线混乱的陷阱,刚一开篇就设下了悬念重重的连环剧情。
开篇后,山寨灭门、李四出逃、贼九征兵等情节就一环扣一环地铺展开来,剪辑也强调快节奏,没有拖沓感,许多游击术语也凸显了编剧的严谨和讲究。
此外,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叙事风叙亦是《二炮手》独染的艺术风格。
可以说,康洪雷将嬉皮笑脸和语重心长放在一起,通过孙红雷、海清等人的表演将故事讲得风趣、幽默,而且相当爽口。
这种幽默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在其他的战争剧中亦有尝试,但并不多见。
比如,孙红雷扮演的贼九很容易让想到黄渤演的葛二蛋,但葛二蛋更多是“葛”,贼九身上更多精明的“贼”气,贼九这个亦匪亦兵的角色明显比农民气质的民兵葛二蛋更另类,更有意思。
在剧中,孙红雷饰演的张三,外号贼九,为人有时胆小如鼠,有时胆大包天,胆子虽小,枪子儿可是长着眼睛,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能捅破天。
这样经常惹事生非的主儿,放在《水浒传》里大概也能排入108将之列。
而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海清,此番饰演的则是一个留学归来的大小姐李娴淑,只不过,这个名为娴淑大小姐,外号李四,满嘴东北腔,很有点我家乡东北虎妞或精明妹子的感觉。
所以,不用多说,你也能猜到,一旦张三(外号贼九)遇到李四,这两个男女怪咖非常时期的非常相遇,必定会碰撞出激情的火花,肯定相当酸爽。
走近剧中这两个角色,我们不难发现,接演康洪雷这部具有喜剧风格的战争剧,对孙红雷和海清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若就贼九和李四二人的扮相来说,这部剧堪称一部“颠覆到底朝天”的作品。
譬如,第一集刚开始,孙红雷就身披破棉被蹲缩在墙角贼眉鼠眼里四处张望,眼神机警而狡黠。
而后,在整部剧中,孙红雷更是一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就连脸似乎从头到尾就没干净过的扮相。
此番,孙红雷可谓演出了贼九的内心世界,将贼九内心的恐惧,遇到险境时的无助和孤独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若我们仔细对比《潜伏》中余则成和《二炮手》之贼九这两个角色,这两个人物身上均有着幽默的气质。
只不过,余则成玩的是“冷幽默”,贼九玩的是另类幽默,之于这种草根幽默,已然融入贼九的手、脚、每一个毛孔,甚至举手投足之间。
余则成内心拥有民族大义,贼九亦然。
当然,贼九身上不无缺点,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身上那种身处绝境,“宁舍自己,不舍兄弟”的精神,这种精神,甚至比《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身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更为感人和深刻。
在故事尾声时,李四被日军吊在天桥上当成诱饵围捕贼九时,贼九明知以身犯死,仍意无义顾地犯险救人,这种小人物大情怀的故事情节让人几欲泪下。
而贼九和日军狙击手生死相搏之时,四枪打断李四手脚上的绳索后,贼九抑面倒在泥土上,在对天空露出了笑容。
在这一瞬间,生死在他眼里似乎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艰难地完成了自己内心的使命。
宁舍自己,不舍兄弟!
血永不会冷!
小人物,大情怀。
不矫情,有人性,《二炮手》够爽。
《二炮手》是我看电视时扫到的宝贝,大约是天津卫视演到四五集的样子,那时候情节是赵大脑袋逼着九儿当冲锋兵,特别搞笑 搞笑的程度我说不出来 总之笑点不怎么高的我 乐的跟傻逼一样 然后立刻去网上百度了 还一直安利自己的朋友去看,这部剧褒贬不一 说好的大多都是因为孙红雷和海清这两个奇葩搭档 还有就孙红雷的演技 绝了 啥也不说就站那给个眼色就能把你逗笑喽,说不好的是因为这部剧好是好但是经不起推敲 bug挺多还有孙红雷用力过猛 。
其实我也是事逼儿 看个电视总是嫌这作嫌那不好 一集下来我吐槽的都比演员说的多,但是这次我没吐槽 为啥?
因为我被hold住了 我喜欢孙红雷 憨憨呆呆的 但是特仗义特爷们儿 也不钻死牛角尖 了不起的小人物,喜欢海清 彪的可爱 虎的有灵气,喜欢赵大脑袋和齐大白话这一对 太尼玛逗了 孙红雷满嘴的东北话 满嘴的黑话 听了让人特舒服,还有我以为海清也是东北的呢 东北话说的真好听。
这部剧前半部分笑点足足的 但是后半部分来真的了 泪点也是虐死人 妈的巧儿和赵辰死的那几集我哭得跟傻逼一样 哇哇的。
就是这几个卫视太坑了 剪成啥样了给 妈的那剧情都用猜的啊 演着演着不知道演哪去了 真他妈坑爹这么好一部剧给你们毁完了 咋这么缺爹呢?
这是多少人的心血 我擦。
希望出未删减版 我终于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是我近几年看的最好看的抗战片 题材很新颖 这个贼九演活了 太不一样了 看的太爽了 我不会写影评 太费脑子 这只是我想写的 零零散散的 拼出来的一篇影评 与其说影评 不如说是一篇我的倾诉文 我很少写影评 尤其是这冬天大晚上的那么冷还要码出这么多字来 多受罪啊 ,但是我要是碰到特别喜欢的电视剧啊 我就控制不住我的贱手了 就非得叨逼叨叨逼叨一通才开心结尾的时候还是那句话 谢谢 谢谢康洪雷导演拍了这么好的电视剧 谢谢雷叔 我爱死你了 你从不让我们失望 么么哒 谢谢海清 太萌了你 谢谢《二炮手》。
自从看了孙红雷主演的《潜伏》之后,便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小眼睛男神。
近期电视上面虽有范爷主演的《大头娘娘传奇》和金马影帝黄渤主演的央视开年大戏《锋刃》,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让我笑中带泪的《二炮手》,而且这部战争片却让我领悟到不少的管理学知识。
如果把《二炮手》里面的人物,对应到现代企业里面去,那么应该如此划分。
一共四个部门,分别为:共产党,国民党,人民群众,日本鬼子。
共产党里面,员工级别的,有实战型的张三,理论型的李四,标杆型的小黄和随从型的马大嘴。
四个员工各有特色:张三擅长打黑枪,但是没有组织纪律,没有文化知识,喜欢小寡妇杨巧儿,疼爱妹妹李四。
李四留学日本,思想先进,有知识文化,是新时代女性。
小黄在张三没来到六连之前,曾是业务骨干,但是后来“神枪手”的岗位被张三取代。
所以说,小黄应该属于“神枪手”岗位的后备人才。
同时,他有很强的纪律性,这一点比张三强。
马大嘴,虽然在日本鬼子手下工作过,但是有着一颗爱国的心,有掷弹筒的技能,是张三的跟班小弟。
张三、李四、小黄和马大嘴的直接领导,是六连的指导员齐大白话和连长赵老蔫。
这两个人的共同点就是爱才。
在五连战士还没有牺牲,齐大白话还是五连连长的时候,齐大白话和赵老蔫一直为挖墙脚的事情争吵。
五连和六连的战士经常被两个连长争来抢去,到了需要团长和政委出面调解的地步。
两位连长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的爱国精神。
体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这和国名党在战场上畏手畏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个连合并到一起之后,这两名英雄又惺惺相惜,私底下互称“老公”和“媳妇”,赵老蔫形容齐大白话是嫁到六连来的。
在管理张三的工作中,指导员齐大白话主要做思想工作,连长赵老蔫分分钟做好了“牺牲自己,保全张三”的准备。
可以说,这两个人就是张三的“爹”和“娘”。
张三、李四、小黄和马大嘴的间接领导,是老四团的阎团长和段政委。
这两个人主要起着政策支持和纪律约束的作用。
张三大胜归来,封“英模”称号,立“特等功”荣誉,申请“娶媳妇”的特批,这是激励。
以“敲寡妇门罪”关张三进牛棚,以“调戏妇女罪”枪毙张三,这些都是纪律约束。
以上是共产党内部的组织架构,整个共产党的特点就是,战斗力强,但是物资匮乏,设备落后。
相关部门有人民群众和国名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张黄氏、杨巧儿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坚实后盾,为共产党提供办公场所和生活保障。
以郭老西为代表的国名党,有着充足的战略物资和动摇的战略意志,虽为共产党的合作伙伴,但是却暗中勾结日本鬼子。
所以,虽然同属于中国的三个部门:共产党、人民群众和国名党,有着共同的工作任务,但是人民群众与共产党是真合作,国名党和共产党却是假合作。
再看看敌对部门日本鬼子,无论是理论水平、实战经验、战略物资,都远远高于共产党。
那么,共产党如何完成消灭日本鬼子的工作任务呢?
日本军实力强,那么共产党与国名党合作;日本军武器先进,那么共产党找同样先进的国名党借武器。
面对艰巨的,甚至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任务,共产党则充分发挥了战士各自的长处:安排擅长打黑枪的张三对付敌军的狙击手,让做过日伪军会掷弹筒的马大嘴炸掉敌人的暗堡,小黄则是在张三不在的情况下发挥神枪手的作用。
就这样,共产党一次次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共产党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人才。
张三这位战士,在加入共产党组织之前,是镇山好打家劫舍的土匪,绰号“贼九”。
张三在镇山好被日本军干掉之后,投奔了李大棒子,李大棒子为了摆脱被日军发现的危险让他去投靠李四。
张三没有盘缠,沿路又有日本人设障,只好去做日伪军,一路搭乘日伪军的火车才达目的地。
张三出逃日伪军的时候遇到共产党,当时段政委没看上他,甚至把他列入黑名单。
张三从共产党的管理范围出逃到国名党的管理范围找到了李四,却被李四的未婚夫郭老西嫌弃。
最后还是共产党的中层干部赵老蔫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发现了张三的这块材料。
赵老蔫深知张三的土匪习性,为了不让人员流失,设置了小黄和马大嘴两道防线来看住张三。
共产党不仅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在员工激励上面做足了功夫。
张三喜欢杨巧儿的事情,下至李四、小黄、马大嘴,上至阎团长、段政委,人尽皆知。
每次只要有艰巨的作战任务,连长都以“迎娶杨巧儿”为诱饵,激励张三完成工作任务。
共产党为了兑现诺言,为张三提供了全套服务。
程序上面,团长、连长作为家长,亲自拜访小寡妇的婆婆张黄氏商量喜事;物质上面,共产党出手阔绰为张三的婚事买牛、猪、酒做贺礼。
战士们去张黄氏家吃酒,虽然面对美食垂涎三尺,但是仍然严守部队纪律,就是为了给张黄氏一家一个好的印象,进而扭转张黄氏一家对张三的印象。
看到张三订婚的那集,我不禁疑问,在那个吃个鸡蛋都很奢侈的年代,连长为什么出手这么阔绰,为他的喜事买牛、猪和酒?
餐毕,连长与张三的一番对话解开了我的疑问。
连长告诉张三,你现在过上好日子了,小黄呢、大嘴呢、炊事王呢,他们的好日子谁来营造?
共产党四万万战士的好日子谁来给?
共产党树张三为“英模”,让他过上好日子,其他战士看到了,会以张三为榜样,提高工作积极性。
共产党给张三激励的同时,也给了张三更重的担子,让张三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幸福的背后,是整个军区的心血。
《二炮手》这部战争剧,不仅让我了解了共产党的家国情怀,也学到了共产党的战士管理经验,企业的员工管理何尝不是等同此理?
我给这部剧的评价是“还行”,该剧唯一的亮点就是海清的表演。
实话实说,海清、孙俪、孙红雷、陆毅作为中生代的“四大天王”无论是外貌还是演技都是佼佼者,这部二炮手海清依然出色,孙红雷却太一般了,远没有达到他应该在的高度上。
当然这部烂剧也的确是很难让演员发挥水准。
稀烂的编剧、稀烂的导演,坑了两个一流的演员。
抗战大戏《二炮手》正在多家卫视热播,和很多流于工整的同类型剧有所不同,这部剧做到了举重若轻,采用大量的东北方言和戏剧元素,游走于幽默、抒情和惊险之间,讲述了一段笑中带泪的东北抗战往事。
剧中的人物,也个顶个的机灵有趣不按脸谱出牌,首先就是孙红雷饰演的神枪手贼九,朴实、顽皮、机灵、蔫巴坏、吊儿郎当,总也洗不净的脸,二人转式的大黑布巾包头,襟肘露出棉花的破棉袄,一门流利的新派东北方言。
多重气质与鲜活形象于一身,对于孙红雷来说,既是从精英戏路到平民形象的一次颠覆,也是一次返璞归真的演技回归。
因为语言风格非常东北话,估计很多观众刚开始看《二炮手》会有点儿不适应,几个主要人物都像网红留几手一样张嘴就是一串东北话逗比段子,完全不是大家印象中枪炮齐鸣血光四溅的抗战剧。
“麻溜儿给整口吃的”,“稀罕、祸害”、“尥杆子了”、“咋整啊”、“聊饬呗”,这些从前在春晚小品中才能听到的东北话在抗战剧里出现,产生了预料外的喜剧效果,也提升了人物的真实感。
作为现实中的东北先生,孙红雷的表演不仅是口音纯正,更是结合了机灵、憨厚与血性这几种典型的东北爷们儿性格,对贼九的塑造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抄着袖子猫腰走路,见人三分笑的长工专属神态;扮猪吃老虎吓尿汉奸刘得贵、刺杀小野的好汉行径;投身八路军专门打黑枪寓战于乐的顽皮举止;面对杨寡妇麻了爪的“怂样”,还有一些捉弄连长战友的一些顽皮小花招,跳大神式的神神叨叨。
平民化的人物塑造与故事融合在一起,促成了一部不一样的东北抗战,不一样的英雄传奇,尽管之前很多抗战剧也试图打造人物的草根特色,但和贼九相比,都显得有不够自如。
随着故事的进程,战事越来越残酷,“二炮手”的喜剧形象让整部剧也开始弥漫出悲情,这种悲情是随着人物的成长历程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用煽情洒狗血强行点燃的,这是康洪雷导演的创作理念和水准之体现。
“二炮手”之于孙红雷,从外表来看,可以视作是对过往影视形象的突破。
大家应该对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有清晰记忆,对于有些观众,甚至可以说是看着他的戏长大的,从《永不瞑目》初亮相,到《我的父亲母亲》被张艺谋识珠,至《像雾像雨又像风》和《征服》大获成功,《周渔的火车》夯实演技,一直到《大工匠》之前,孙红雷还是凭本色和性格演戏。
从《大工匠》的杨老三和《潜伏》的余则成,这两个街知巷闻的荧屏角色,再到《边境风云》《毒战》《全民目击》《触不可及》接连四部大银幕力作,孙红雷开始尝试更丰富、更多维的人物,挑战更多的内心戏和情感戏。
便始终都没走出观众心目中“国民硬汉”的印象。
因此,总有些人认为孙红雷戏路单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历数他的表演代表作,虽然以高冷强悍的形象居多,却从来都不缺乏层次和变化,例如《毒战》,孙红雷的缉毒队长张雷在卧底时与哈哈哥的斗智,与香港七人帮的斗勇,并非主旋律式的智勇双全,而是胜在007式的潇洒自如;《潜伏》余则成虽然表面是特工精英,杀人不眨眼,内心里却有一腔柔情,与左蓝、晚秋、翠平三段情感大戏才是动人之本;《全民目击》又有另外一种责任与道义的内心争锋,《非诚勿扰2》则演绎一种对生命最后的感悟。
像《二炮手》这类颠覆形象的“土气”表演,也不是孙红雷的第一次,在《窈窕绅士》里面,他就演活了那个“慌张,慌张”的土大款曾天高,还有《决战刹马镇》里的村长老唐,都证明了他可以驾驭化土为洋的喜剧风格。
颠覆也好,回归也罢,演员除了建立的个人风格,需要不断的变化和调整,才能进步和提高。
孙红雷已经有了很多受到观众认可的作品,每一次表演都是承前启后的阶梯,未来还很长,仍须不断努力,方可一路向上,好戏不断。
这算是第一次发影评吧?
算起来,我是“二雷”的忠实粉儿了。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让我看过不知道几遍了,很喜欢康洪雷对于这种小人物的塑造,往往比主角更具特色。
孙红雷更是不必说了,在《征服》的时候,就一直追他的电视剧了。
我喜欢《 落地请开手机》中的沈亢,喜欢《潜伏》中的余则成……从上次,看了《一代枭雄》,就让我大大的失望,整个剧都漏洞百出。
……对于《二炮手》,我之前抱着很大的期望,有孙红雷,有海青(现在还记得落地请开手机中的苏红月,那角色演得绝了。
)再有康洪雷当导演,绝对是没的说。
等了好久,好久,终于是上映了。
可是……我连裤子都脱好了,你都给我看什么了?
这是抗战剧,整天跟小寡妇磨磨唧唧的,连点儿干货都没有。
我每天,几乎是都快进,快进……一集就看完了,实在是找不到有营养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前几天看的《红色》、《战长沙》,这才是良心剧,都舍不得快进。
二炮手,我想打炮,你却让我打空了,好桑心。
这个好像没什么人看,因为孙红雷去看的,表现还是不错,不过不喜欢他真人秀里的人设……
为了让贼九和李四在一起,就把小寡妇写死了这太恶心了。小寡妇死之前就没看出哥哥妹妹有奸情,人死了你俩在一起了?给大家讲什么是乱伦呢吧。寡妇死之前能看,死之后都是粑粑。
不好看
五分给孙红雷,演什么像什么
3星半,下饭抗日神剧。小人物比较真实鲜活,人物群像做的不错。剧情逻辑什么的…神剧懂得都懂。
配角很出彩 可惜剪辑过于凌乱 烂尾...
前面看着还行,最后导演敷衍,凑集数,不合逻辑的各种剧情,有骂人的冲动,渣渣渣
确实挺二的,可是炮手?我看是嘴炮吧○| ̄|_给跪了……
装疯卖傻,不伦不类。
孙红雷鼎盛时期多是身边有几个美女被嚯嚯的角色,男性观众多会带有羡慕瞻仰的姿态观摩,但多次推荐给女性观众似乎都并不太买他的账。
前几集还不错,后面简直就是一坨屎,两星给雷哥。
演的有些做作,不是黄金卫视正在播,我以为是野鸡电视剧。
陪老爸看的,不明白为什么抗日剧现在都要扯上谈情说爱了
只看了一半,没看完,演的有点假,虽然两个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可惜了
优待俘虏
有点煞笔
已阅
孙红雷演的有点太做作了~看了十几集了也不知道想说啥~基本只能是孙红雷和海清撑场子了~
越往后越不明觉厉。
剪得乱七八糟,配音乱七八糟,煽情乱七八糟,我是来看孙红雷的